很多家长会运用一些不正当手段和方式来“爱”自己的孩子,以爱的名义伤害别人家的孩子,而这些与我们教给孩子的“那些美德”相去甚远,受伤害的宝宝由此产生了巨大的疑惑,而家长更加变得无所适从。

前几天放学后,女儿和一个女生一起玩滑滑梯,突然跑来两个男生抢,其中一个又高又壮的男生打了另外的小女生一下。我女儿就去保护同学,该小男生也打了她一下,另一个小个男生也学着打了女儿一下,我女儿就立刻大哭着向我喊:“他打人!”

我们家的教育方针是“打人不对”,应对方法是:1、喝止对方、大喊“打人不对”;2、如果对方继续打人,就跑开;3、如果对方还继续,就向大人求助。

女儿对他们大喊了一声‘打人不对!’后,小男生们看了看我,又看了看五步以外的两位妈妈,发现自己的妈妈们视而不见,就更加用劲地打了我女儿,还狠狠对我女儿连打数下。两位妈妈依然边看边聊天。

说实话,我当时有点小混乱。很想把小男孩拎到他妈妈面前,拜托她们好好教育,并警告她们:如果她们不教育,我也就只好越俎代庖了,但是我担心自己过激的行为成为孩子不良的示范。于是,我把两个小女孩拉走了。回家的路上,女儿非常受伤地一直在问:“他们为什么一直打我?”

我觉得应该让她明白现实,所以解释如下:

1、他们非常不对、你做得很好;

2、他们的妈妈更加不对,没有教他们。妈妈爱孩子,就应该告诉孩子什么是对和错。如果不教,孩子就会越做越错,长大以后可能就会变成坏人。

3、以后碰到挨打的情况,继续坚持以前的步骤,但是如果没有可以求助的大人,对方还追打不休、或者无路可逃时,你就要自卫。不管对方比你大多少、高多少,你都要还击,但是首先要保护好你的头,还有不许使用工具(对方使用时除外);

4、好好吃饭、睡觉,努力长高、长壮,五岁后学习一种武术防身。

我们的孩子需要面对更现实的生活,我不希望她伤害别人,也不希望她的基本安全受到威胁。

延伸阅读

幼儿早教:如何面对“精力过剩”宝宝


宝宝精力过剩的主要表现因人有所不同的,大多数聪慧爱动,反映灵巧,求知欲强,心思细腻,但通常比一般同年龄孩子更加调皮。如何面对“精力过剩”宝宝?

如何面对“精力过剩”宝宝?科学研究显示信息,宝宝的精力过剩关键受基因遗传要素危害,她们身体一种分泌腺素——— 肾上腺激素的成份显著高过一般孩子。权威专家发觉,相比一般孩子,精力过剩的孩子所承担的精神压力通常高许多。

缘故非常简单,她们主要表现出的爱动、好问和顽皮通常会被成年人视作“不懂事”或“不规矩”。除此之外,过剩的精力无法得到一切正常、充足的方式宣泄,宝宝还总会处在一种相近青春发育期才有的心烦、焦虑情绪等不平衡的心态当中。

因此 ,应对精力过剩的宝宝,千万别随便用“顽皮”、“反感”这类评价语给宝宝贴上很多负面信息的“点评标识”。应充足了解、协助他,何不根据下列方法,正确引导他把充足的精力以身心健康的方法获得排解。

1、增加宝宝的运动强度。

给你那精力过剩的宝宝加强锻炼,这既可推动他的身心健康,也可协助他耗费过剩的精力,得到 身体的舒适感与心理平衡。

2、为宝宝人为因素设定“阻碍”。

无论是在家里,還是在幼稚园里,父母或教师能够 让他们参加比同年龄人更必须精力、聪慧的主题活动游戏,或向他明确提出比较难的难题。那样能够 让他的精力获得优良的宣泄,又可防止其盲目跟风自傲。如何面对“精力过剩”宝宝?平常,能够 让他与稍大的孩子相伴,那样可尽快考虑他的好奇心,相对性大抗压强度的主题活动还可以让他获得精力的发泄。

3、扩张宝宝的视线,维护其“自觉性”。

常常带他去历史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动物园等地区,让他过剩的精力有宣泄的方式,又可以塑造其身心健康的喜好。另外,精力过剩的孩子通常较成熟,让他前些感受“自觉性”也很重要,不然过多的干预会激起孩子的抵抗。

如何面对“精力过剩”宝宝?爸爸妈妈要和宝宝创建婚姻关系,了解他的优势与缺点,在他烦恼时尽快协助他,那样能够 协助他大大的缓解精神压力。

如何对待1岁“暴力”宝宝


其实一岁左右的宝宝出现攻击性的行为很正常,应该辨证的看待这些行为:

一方面,这种行为只是孩子发育到这个年龄的标志,每个孩子都会经过这个时期,爸爸妈妈不必过于担心。

另一方面,虽然这是孩子必经的一个过程,但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做正确的指导,孩子很可能会养成打人的坏习惯。

宝宝的自卫

有时候孩子打人是出于一种自卫,或是其他合理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小朋友抢了他的奶瓶,或者有人先打了他,甚至有小朋友抓了他的头发。宝宝决不会容忍自己被欺负,他会全力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只是一种本能。

语言表达贫乏

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对一岁的孩子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也正是因为他不会说话,无法和别人建立有效的沟通,所以他选择咬人或是打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因此,下次你看到孩子急切向你表达,但你又不能弄明白时,一定要好好安慰他,肯定的告诉他“别着急,妈妈会帮助你的”,这样他就不会把怒火发到其他小朋友身上了。

如何面对宝宝坏脾气


总会听到许多年轻父母抱怨:“宝宝慢慢地长大,却越来越不听话,总是发脾气,又急又气的。”其实只要父母弄清宝宝发脾气的原因,针对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就会轻松应对坏脾气的宝宝。

球球是个2岁的男孩子,非常聪明,妈妈说他心眼可多啦!很小就会欺负爷爷,因为爷爷是一家之主,又最宠他,所以他的脾气越来越坏。可是要扳球球的脾气也不容易,因为爸爸妈妈常常在球球大哭大闹不知所措:依着哄吧!怕他学会了用眼泪要挟大人;不依着他吧,又怕他没完没了哭坏了,真点左右为难。

在请教过有关专家后,他们了解到;2岁左右的孩子发脾气,家长要先分析原因。一种情况是孩子的身体不舒服或者是困倦,这时我们要迁就他们一点,就是“无理”要求也满足一下,可以起到缓解和安慰的作用。当孩子大一点后,表达能力和控制能力强了,因身体原因而乱发脾气的情况就会有所减少;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想要达到某种目的,以发脾气相威胁,这里又可以分两类。一是不知道害处,一定要去做;还有就是明知道不对偏要任性。对于前者,家长要耐心讲道理,甚至可以在看护好的基础上让孩子试一试,比如暖壶里的水很烫,不让宝宝动,他又不甘心,于是让他自己摸一下壶嘴,试过之后,宝宝不仅体验到烫的滋味,而且好奇心得到满足,便停止哭闹,以后再看到暖壶,宝宝自己就知道其危险性而不再纠缠。对后者则要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对宝宝的任性不予理睬。通常过一会儿宝宝也会不闹了。这时家长可以用:“和妈妈一起出去买东西吧!”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经过数次发脾气不但不能引起大人的注意和妥协,反而遭到冷漠,宝宝自己也会“总结”出发脾气“无效”、“不好”的结论,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家长还应在宝宝闹过之后,给其讲道理,逐步帮宝宝变得更理智。

球球的家人依照这些办法做过后,感觉球球越来越懂事,大人们也轻松多了。

坦承错误是勇敢的表现

漂亮的依依每天睡前,妈妈都讲一个故事让她复述。她开始胸有成竹、非常自信,可是说到一半,就卡壳了。于是妈妈趁机提示,不料依依老大不高兴,她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把故事完整复述下去了。无奈,妈妈再次提醒她。这次依依恼羞成怒,并执拗地开始复述,决不接受妈妈的帮助,结果她反反复复在开头几局打转,最后困乏地睡着了。

第二天起床时,妈妈对她讲起昨天晚上的事,“依依”,讲故事就像长跑,途中常会跌倒,遇到这种情况,你需要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继续跑,这样才有希望迅速到达终点;如果你每次跌倒都从头开始,你就会像昨天晚上那样,永远在没有必要的地方重复,永远也到不了终点。“妈妈说这番的时候,依依面无表情,沉默不语。于是妈妈继续说:“你知道吗,大多数人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错的,因为承认自己有错需要极大的勇气,这太难做到了。”这番话起了作用:依依的表情开始变化——那是内心痛苦挣扎,试图战胜自己的艰难表情。过了好一会儿,自尊心极强的依依终于一字一顿地吐出三个字“我—错—了!”说完就放声大哭起来。妈妈赶紧赞许道“依依真勇敢!”她用力点点头,此刻她那带着泪花的表情异常凝重。尽管承认自己有错很艰难,但她还是做到了。

承认错误对大人而言,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但是面对初涉人生的宝宝,你必须抛去所谓的自尊,甚至可以坦诚自己的过失,把自己孩提时代失意的经历讲给孩子听,并告诉他应该从中学到什么,这种方法往往对宝宝很有帮助。另外恰如其分地看待挫折,不能把困难等同于失败,要提醒宝宝,任何人做事,一开始都会有困难,父母可以激励孩子坚持到底,不必把尽善尽美看得。

幽默是一把钥匙

壮壮的妈妈是中学的语文教师,她常说,在学校里教育几十个孩子也没有家里这一个费劲,别看壮壮才3岁多,什么都和大人“对着干”。通过多种方法实验,妈妈发现,对壮壮只能智取不可强攻。于是,她就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多用幽默的故事和语句跟壮壮沟通,效果好极了。

一次妈妈批评了壮壮几句,他就用不吃饭以示反抗,还将碗摔得粉碎。晚上,妈妈编了个《爱生气的癞蛤蟆》的故事讲给他听:“有个小蛤蟆,每当妈妈批评他时,他就大喊大叫,肚子鼓鼓的,吵闹得脸红脖子粗,时间一长,就成了满身疙瘩的癞蛤蟆,难看死了,”壮壮听了很快表示说,:“我不要学癞蛤蟆”!以后他倔脾气发作时,妈妈就提醒他,别学癞蛤蟆,壮壮便会逐渐平静下来。

壮壮去年冬天得了感冒,医生嘱咐要打三次点滴。因为怕疼,他在打完两天后,说什么也不肯上医院,并且得意地说:“第一次打了,第二次也打了,第一加第二等于第三!”中午,妈妈特地烧了两条壮壮最爱吃的糖醋鱼,开饭时对他说:“我吃第一条,爸爸吃第二条,你就吃第三条吧!”壮壮疑惑不解地问:“总共只有两条,哪来的地三条呢?”妈妈一本正经地说:“喏,这是第一条,这是第二条,第一加第二等于第三!”聪明的壮壮马上明白过来,下午乖乖地跟妈妈上医院打第三次点滴去了。

生活中,像壮壮这样的宝宝不在少数,他们想事情,做事情的思维方法,往往出乎大人的意料,有时即便是错的,也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作为家长,不可武断地将其说得一无是处,以免伤及宝宝的自信心。正确的做法是:学会寓教于乐,用宝宝能够接受的故事,游戏、歌曲等说明道理,让宝宝以快乐的心情去改正错误。

教会宝宝如何面对拥挤踩踏


11月22日晚,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发生严重踩踏事件,造成400多人死亡,700多人受伤的惨剧。11月29日,新疆阿克苏市第五小学发生踩踏事故,近百名孩子受伤。其实,近些年来,全球各地类似事故屡见不鲜,儿童最易成为首先受到伤害的人群。因为儿童属于弱势群体,在混乱的人群中,往往因为力气小、个子矮或是跑不快而被人撞倒,受到伤害。

专家提醒,在那些空间有限,人群又相对集中的场所,例如商场、狭窄通道或楼梯、影院、酒吧、夜总会、宗教朝圣的仪式上、超载的车辆等都隐藏着潜在的危险,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去这些场所。当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时,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在人群极度拥挤混乱状况下,冷静采取最佳对策,掌握逃生方法很重要。

一是被迫卷入混乱人群时,应和大多数人前进方向保持一致,不能逆行,而且一定要保证自己不摔倒,即便鞋带松了或鞋子脱掉了,都不要蹲下去。

二是如果被拥着前进,不要伸直手推挤人群,此时可用一只手紧握另一手腕,双肘撑开,平放于胸前,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的空间,以保持呼吸通畅。若身边有孩子,应立刻将孩子抱在怀中,并将手臂环绕在孩子身上,形成“保护圈”。

三是在拥挤行进的人群中,当发现前方有人突然摔倒后,旁边的人一定要大声呼喊,尽快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如果此时你正带着孩子,要尽快把孩子抱起来,避免其在混乱中被踩伤。

四是若自己一旦被人挤倒在地,应设法使身体蜷缩成球状,背部向上,双手紧扣置颈后,以保护好自己的头、颈、胸、腹部等脆弱部位。

五是踩踏事故已经发生后,一方面要赶快报警,等待救援,另一方面,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自救和互救。在救治中,要遵循先救重伤者、老人、儿童及妇女的原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