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2020-10-31 如何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如何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如何胎教

如何让宝宝面对 “大肚子”。

去年,儿子上了幼儿园小班,带儿子报名时,隐隐看出他们班的朱老师体型有点胖,凭着女性特有的直觉,朱老师可能有身孕了。但初次接触,未敢唐突询问。

开学后不久的一次家长会上,朱老师在做自我介绍时,很诚恳地说明自己已有两个多月的身孕,这便证实了我的猜测:原来老师是个“大肚子”。儿子最近不是老缠着我问他是从哪里来的吗?和儿子一起观察朱老师孕育新生命的过程,这可是帮他揭开自己成长之谜的最好途径呀!

随着对幼儿园生活的熟悉,以及和老师、小朋友的亲近,儿子慢慢喜欢上幼儿园了,每天乐此不疲,但他还没有看出来朱老师身体的变化。一天放学,我在例行公事地询问完儿子“今天乖不乖”、“午饭有没有剩下小米粒”之类事情后,就有意将话题拉到朱老师身上:

“宝宝,你们朱老师有没有变样子?肚子变大了吗?”

“没有啦!不过今天中午吃饭朱老师吐呢!”

“你怎么知道的?”

“她捂着嘴,跑到水池旁。吴老师还问她要不要紧。小朋友都站起来了。”

“那她吃得多吗?”我继续问。

“一点点,她喜欢喝水……”

“你知道吗,朱老师的肚子里有个小宝宝。”

“可人家‘大肚子’阿姨的肚子都是这么大,这么大的呀!”儿子很奇怪地问,还边说边比划着。

“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都是从一点大,慢慢长大的。朱老师呕吐,就是她的小宝宝在告诉她:我在这儿,我要长大。”

儿子一听,马上咧开嘴笑了,忙问:“那我呢?”

“你也一样啊,你在妈妈肚子里时也是让妈妈经常吐,可难受了!为了让你快快长大,妈妈就吃酸东西,喝点水。”

秋天到了,幼儿园开学后,儿子一眼就看出朱老师腹部的变化,因为平常的裤子她已经穿不下了,改穿孕妇裤了。我故意问他:“朱老师那么胖,怎么还穿背带裤?”儿子的头一歪,一本正经地回答:“老师的肚子里有个小宝宝,你还不知道呀?”“噢,是老师肚子里的小宝宝长胖了吧?不知道老师肚子里的小宝宝会不会动,会不会踢她?明天你去问问老师吧!”

第二天放学时,朱老师告诉我,儿子今天要摸她肚子,说想“摸宝宝”。我讲了事情发展的缘由和经过,朱老师笑了。从此有了老师的配合,再加上儿子细心的观察,很快他就懂得小宝宝的成长就好像种子发芽、破土一样,渐渐长成小幼苗。

放寒假时,朱老师的肚子已经很大了,加上冬天穿的衣服较多,更显得身材臃肿。这时儿子已经等不及了,非常着急,开始盼望朱老师的宝宝快点出生,并经常问我:“朱老师的宝宝怎么还不出来呀?”我告诉他:“每个小宝宝都要在妈妈肚子里待好长一段时间才肯出来。妈妈在怀孕的时候非常累,你看,朱老师上楼梯中间还要休息一会儿,所以,你要听话,不能惹老师生气。”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今年春天,朱老师的宝宝出生后,我带着儿子到医院去看望,目的是想让儿子知道刚出生的宝宝有多小,妈妈和家人要付出许多心血才能把小宝宝哺育养大。

通过观察老师的怀孕经历,儿子明白了自己也是由一颗小小的种子渐渐长成一个健康的宝宝。虽然怀孕、生产过程中许多具体的环节他并不清楚,但从老师是个“大肚子”的这一现象里,相信他也懂得了一点道理。

了解更多科学早教知识,请登录早教频道

延伸阅读

家长如何面对宝宝的威胁?


如何面对宝宝的威胁?

近日,网友寒江发了一个求助帖,称儿子开始威胁家长,她没有了主意。众多网友跟帖支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但万变不离其宗,大多数有育儿经验的父母都认为:孩子威胁父母,其实都是跟父母“学”的,因此,教育孩子,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样。

发帖求助

儿子刚上幼儿园,每天早上为了不迟到,都像“打仗”一样。穿衣服更是难事,有时为了加快速度,爸爸干脆就帮着穿,可我们还是希望培养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好习惯,周一,我叫儿子起床,提前告诉他要自己穿衣服,好习惯必须坚持,否则我就把玩具都没收了。

儿子:你不给我穿我就不去幼儿园。

我:你威胁我,我才不怕你的威胁呢!

儿子:哼,你不给我穿我真的不去了,我知道你肯定怕我不去幼儿园,得帮我穿衣服。

网友跟帖

闻樨:如果你经常和孩子谈条件的话,那孩子也会和你谈条件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你好好吃饭,吃过饭就带你去超市,要是不吃完你哪里都别想去。如果你听话就带你去动物园……诸如此类的话家长都说过吧,难道这不是家长在威胁孩子吗?孩子经常受到这样或那样威胁和谈条件的话,聪明的他(她)肯定也学会了怎样威胁父母吧!

期待团圆:我家下半年上小托,目前还不会威胁人。如果我家小猪以后这样,那我会告诉他“我打电话给老师,帮你请假,原因是你自己磨蹭浪费时间无法按时到校。并且以后都会在保证不迟到的前提下才会送你到幼儿园,要不就在家休息,看别的小朋友去幼儿园。”

蛋黄爱上派:教你一招,我家宝宝还小,还没上幼儿园,但是我觉得方法通用:首先要明确一点,你家小孩现在到底会不会独立完成穿衣,干脆来个狠的,表情一定要震住他,你就既不生气也不高兴地对他说:我给你两个选择,第一(自己能独立完成穿衣的情况下),你马上起来自己把衣服穿起来吃饭上幼儿园,或者第一(自己还不会穿衣的情况下),从今天起,妈妈教你怎么穿衣服,我们穿好衣服吃饭,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第二,如果你不自己穿,那你干脆不要上幼儿园,然后你就不理他,让他自己处理,如果他不肯穿衣服,你就真的不让他上幼儿园,让他在家休息一天。

奔跑的沙子:可以出个选择题给你的小孩,A:自己穿,有惊喜。B:妈妈穿,什么都没有。我家小孩每次威胁我,我都是出选择题,当然你可以把选项的诱惑弄大点。小孩自己选,而且只能选一个。这样可以给小孩一个台阶下。

bbaihoo2004:我家洋洋天天在家威胁我们大人。有时讲不给我干吗我就不吃饭、不睡觉,我回他话都是,不吃就不吃也不是我们饿。不睡你就一个人等到天亮,没有人理你。

云:我家宝宝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是已经开始初级威胁了。只要他不满意,立马哭,而且哭得特委屈、特伤心。我这个妈妈通常坚持不了三分钟就妥协了,不过等他大一点开始懂道理时,我想我要坚决不接受其威胁。如果他以后用不上学来威胁我,那就不上学,把他关在房间里,不准玩玩具、不准看电视,看他还要不要上学了,我一定不会心软。嘻嘻!

柔情似水66:我家女儿目前还没有威胁过我,如果以后她威胁我,我也威胁她,不带她出去玩,呵呵,她可是最爱出门玩的,为了能出去玩,什么都能答应我。

如何让孩子坦然面对输赢


相信很多年轻爸妈都曾有过宝宝哭闹着输不起的尴尬经历。争强好胜,赢了就满心欢喜,输了就大哭大闹,面对这样“输不起”的孩子,爸妈该如何开导,帮宝宝坦然面对输赢呢?

“输不起”本是天性

“输不起”是每个宝宝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无论什么事情,宝宝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别人强,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可是,因为宝宝年龄还很小,各方面能力还不完善,他们还不明白每个人都会有长有短,因此尤其是同龄人进行的集体活动,宝宝一旦输给了别人,自然会表现出不开心,甚至哭闹。

宝宝的“输不起”,实际上是对挫折、失败的一种错误解决方式,一旦输了,他们或是成为回避型宝宝,逃避困难,表示以后再也不接触了;或是成为焦躁型宝宝,大发脾气,哭闹着向父母示意。

1、“输不起”的回避型宝宝

场景回放

6岁的小磊搬新家的第一天,看到小区空地上有很多孩子在踢足球。新成员小磊抢着要做守门员。开始的时候,小磊扑住了好几个球,得意得又唱又跳,还直喊着让妈妈看。可没过多久,小磊的大门就被攻破了,一个球接不住,就个个球都接不住。小磊甩下小帽子,带着满脸的不高兴,哭着跑向妈妈说:“踢球不好玩,我不玩了!咱们回家吧!妈妈!”小磊妈应该怎么办呢?

成功对策

这个小故事是小编无意中在育儿论坛上发现的,让我们来看看小磊妈妈的成功经验吧!面对明显受挫、情绪低落的宝宝,小磊妈妈帮孩子擦掉眼泪,并没有急着回家,而是问道:“为什么呢?刚才你不是玩得很开心吗?”小磊满心委屈:“他们欺负我,我不跟他们玩了。”“是吗?”妈妈认真地看着小磊,“可是妈妈没有看到他们欺负你呀,是不是他们真的很厉害呢?你刚才不是扑住了好几个球吗?你跑得很快,也很厉害呀!”小磊不甘示弱:“所以,没有理由输的。”妈妈笑笑:“那真是太可惜了。假如再踢一次,你觉得怎么才能不让他们进球呢?”“再跑快些!”小磊答道。“那你下次玩的时候,再跑快些不就可以了?”小磊嘟囔道:“也对!”“那宝宝还想不想再玩一次呢?就这么输了可不好!”小磊点点头:“想,这一次我一定会赢!”

案例分析

在这一案例中,宝宝的心理出现了明显的受挫。当宝宝受挫时,适度的安慰是绝对必要的,这时应该首先向宝宝表示妈妈能够了解孩子的感受。等宝宝情绪缓和下来后,为他解释失败的原因,告诉宝宝遵守游戏规则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更好地利用游戏规则。同时要主动引导和激发宝宝再次投入该游戏的兴趣。

2、“输不起”的焦虑型宝宝

场景回放

妮妮今年6岁,跟爸爸学下象棋,只几个月的工夫,就把下了几十年象棋的爷爷给赢了,大家都夸她聪明。可从此以后,妮妮居然变成了“只能赢不能输”的孩子,平时好脾气的宝宝,一输棋就开始哭,闹着情绪对谁都不理不睬,爷爷只好哄着她每次都让她赢。可爸爸却实在着急,这样下去怎么行,一盘棋都输不起,长大还能干什么!

成功对策

对策1输几盘,然后适当地赢一盘。

找一段集中的时间专门陪宝宝玩,开始先让他赢几次,宝宝自然开心。在这个时候趁机赢一局,然后告诉他:“玩棋是不可能总赢的,赢是要靠实力的。在家里玩儿,可以有人让着你,如果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儿呢?会有人让吗?是游戏就有赢有输,谁都不会让着你一辈子的。如果总让别人让着你,即使赢了,也不光彩,别人也会看不起你的。”

对策2抓住时机,善用例子。

虽然宝宝年龄还小,但已经可以理解输与赢是生活中的常事,输不见得是坏事。爸爸妈妈不妨给宝宝讲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还可以结合孩子接触的身边实例,帮宝宝讲解。

案例分析

面对“输不起”的宝宝,家长绝对不能迁就。不妨就让他输几次,事后任由他发泄,不去理睬,这样会让宝宝感到哭闹很没有意义。而且,当宝宝以后再提出类似诸如“下棋”的要求时,爸妈要立刻拒绝,并直言告诉他,我不喜欢和你玩,因为你怕输。从而让他感到因为他输后不正当的情绪会影响他和周围人的关系,他会成为没有朋友、没有快乐的人。对这样的宝宝,让他明白“输不起”的结果更重要。

怎样让宝宝学会面对现实


孩子是要慢慢的学会长大的,家长不能总是让孩子生活在蜜罐之中,这样长大的孩子很难面对社会的残酷性的。家长对于社会的现实您也是了解的您总不能希望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经不起风雨的人吧。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宝,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可是到了幼儿园就不一样了,不再是几个人围着一个小孩转了,而是三个老师带着几十个小朋友,被关注的也没有家里多了,也不能像家里那么“无法无天”,开始慢慢面对现实,也开始学“乖”了。幼儿早教

在刚开学那一会,爸爸妈妈一走就开始哇哇大哭,一进教室就开始哭着喊爸爸妈妈……可是他们发现哭已经没有像以前那么管用了,你一哭就什么都听你了的,大人们不再因为你哭了就开始随你的的意愿,慢慢的就开始他们不再哭了,学着没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生活,开始适应幼儿园及有老师小朋友饭生活,并且发现其实这种改变也挺好的。

就像每个星期五发的小红花,不是每个小朋友都能拿到,只有一笑部分能拿到大红花,其他小朋友就只能拿到小红花,或者没…刚开始有些小朋友会哭,会闹……但是最终他们还是没有拿到他们想要的红花,最后他们明白了原来有些东西不是钱能买到,或者要求爸爸妈妈就一定能办到的,只有自己付出努力才能得到的。

其实小朋友很能干,适应能力也很强。只是在新环境或者发生情况时他们会首先要用哭来表达自己遇到困难或者有什么情况了。其实如果让他们面对所碰到的这些情况的话他们就会慢慢开始接受并开始学会处理了。我们应该相信幼儿的能力,并且让他们看看不只在童话中会出现大灰狼,现实中也有大灰狼。早期教网

本网站小编总结 : 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社会的残酷,让孩子知道学习的道路上是很多人都要学会的,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的模式是有一定的作用了,让孩子以后到了社会可以做到学以致用。

我该如何面对孩子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将要迎来新的学期,同学们都会去做好迎接新学期的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习惯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上的一系列变化,关于入学前的准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该如何面对孩子,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如何让宝宝的大脑动起来呢?


随着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新的开学季即将到来,孩子要在入学前做好相应的准备,提前做好入学准备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克服假期综合症,还有哪些让你觉得学到了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如何让宝宝的大脑动起来呢?”,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人的大脑就像是一台机器,只有经常的运作才会越来越好用,常动脑的人也会越来越聪明,大脑越来越灵活,那么做为家长是否知道应该如何让宝宝的大脑动起来呢?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爱

婴儿迫切需要爱,尤其是最早的几周和几个月。婴儿并不是要操纵或控制您;从生物学角度讲,她只是需要您的爱。对他的哭闹有所反映并不会宠坏孩子。

如果您一直对婴儿的哭闹采取行动,婴儿会信任你,并会感到强烈的自我尊重。她知道自己的需要会得到满足,而不会感到紧张,同时学习爱以及建立人际关系。如果在最初的几周或几个月得不到关心,婴儿长大后可能会内向、孤僻。

要做的事:总是对婴儿的哭闹作出反应,通过抚摸和声音使她平静下来,而不是让她继续哭泣。

2)聊天

跟婴儿说话,快而模糊的话是没用的,温和慈爱的声音才最恰当。妈妈的话语是她最爱听的声音……当她还是5个月大的胚胎时就一直在听。

要做的事:用您最擅长的语言,使用尽可能多的词汇。决不要忽视婴儿的学习能力。如果作出夸张的表情,婴儿会更乐意与您交流。早教网

3)抚摸

抚摸是强有力的刺激和学习工具。对于使婴儿平静下来也有很好的效果。据报道,与未接受按摩的早产儿相比,接受按摩的早产儿成长更快,更少焦虑,更早出院。

要做的事:喂养时报紧她,经常拥抱她。给婴儿沐浴后,轻轻地全身按摩,在旁边时唱歌并跟她讲话。您将享受与她在一起的这一刻。

4)模仿

婴儿对看您的脸很有兴趣。从刚生下来开始,她就不断的分析您的脸。她可能模仿微笑、皱眉等表情。

要做的事:鼓励婴儿模仿您。抱婴儿时保持大约8英寸的距离,作鬼脸,如吐舌头。出乎您意料之外的是,这个刚出生的孩子也会伸出自己的舌头!

5)体验

你给婴儿带来的体验越丰富多彩,她的大脑受到的刺激也越多。让婴儿体验多种不同的环境。

要做的事:外出散步,带她到不同的地方,如超市、运动场和商业街。让她接触不同的事物与声音。

要避免的是:把婴儿放在电视机前几个小时;这不会刺激她。她需要的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拟的体验!

6)探查

为婴儿提供安全的探索环境,如起居室地板。她需要很大的空间自己去发现、探索。

要做的事:将危险物品放到孩子触碰不到的地方,盖上所有的插座盖板,把家具上所有的尖角垫好。提供安全恰当的玩具。

7)阅读

在婴儿很小时就开始给她阅读。她可能不理解故事,但乐于倾听您的声音和看图片。

要做的事:用有凹凸式图片或者有触觉刺激的能互动的书,向婴儿说明书内不同的纹理,让她抚摸并体会不同的感受。

8)音乐

即使在出生前对婴儿唱歌和演奏音乐对其大脑发育也是有益的。一般来说,节奏连续的音乐是最好的。人们发现莫扎特的音乐能刺激以后用于数学的神经元。

要做的事:唱儿歌与听音乐是与婴儿共享乐趣的很好的方式。吃饭时用音乐盒或录制的音乐营造平和的心情,玩耍时则用欢快的音乐。早期教育

9)玩耍

玩耍是乐趣,玩耍是工作-婴儿在享受的同时也在学习!与婴儿玩耍时,您也在帮助她发育,作用比你意识到的还要多。

要做的事:用对比强烈的图片来帮助婴儿提高专心技巧与注意范围。婴儿在研究图片时向她解释图片的颜色。

从一开始就与婴儿玩手指游戏,帮助她“忽略”本能的“抓握反射”。只有学会“放开”,婴儿才能学会用手和手指。通过手指游戏,婴儿能学习语言和精细的动作技巧。

本网站小编总结:婴儿的智能潜力是非常大的,若是家长们能及时的帮助宝宝发挥出来那么对于其今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希望此篇的文章可以清楚的使家长们懂得正确的育儿方法!

指导:如何让宝宝做个小大人


伴着清脆而熟悉的铃声,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相信大家在开学前都会做好相应的入学准备吧,做好入学准备可以快速的让孩子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你有看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文章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指导:如何让宝宝做个小大人,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常有妈妈们反应,自家的宝宝不喜欢上幼儿园,每当到了上幼儿园的时间时都要墨迹好大一会,让广大的父母们深感头痛,那么这样的宝宝我们应该如何来教育呢?以下就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阳阳已经五岁多了,刚升入大班,眼看就要升小学了。可阳阳每天起床时都要闹上一阵,要看喜羊羊,不看就不肯上学,到了幼儿园,阳阳几乎都是最晚的。“怎么办?这孩子到了小学能适应吗?”阳阳妈妈希望幼教专家能为她指点迷津,这不,太平巷幼儿园樊伟老师为大家支了几招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第一招:从洗手帕开始

孩子越来越大,会的本领也多起来。这时候,不妨给孩子布置个小小的任务,比如,洗洗自己的小手帕,收收小玩具,完成得好要及时表扬、奖励。如果孩子忘记了,或是做了一半没有坚持下去,家长应该及时提醒,帮助孩子,这样以后进了小学,孩子能更好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管理好自己。

第二招:吃饭做事都计时

“拖拉磨蹭”是很多家长共同反映的问题,这其实跟孩子没有时间概念有关。大班老师在幼儿园里已经开始对孩子进行计时的训练,让孩子学会看时钟,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事情。在家里也可以采取相应的办法,如在家吃饭要花多长时间,规定好了就要在时限内吃完,要告诉孩子,时间过去了不会回来,要做时间的主人。

第三招:安排小弟弟的活动

虽然孩子小,但父母也应该给机会让孩子安排自己的活动。比如,今天我们去公园玩三个项目,划船、碰碰车、电子游戏,你来安排先玩什么后玩什么吧!再如,今天上午小弟弟来我们家做客。你看玩什么?孩子会报出一大堆的活动来,这时家长要告诉孩子,半天能进行的活动并没有那么多,可以建议他选择部分,多锻炼几次,孩子做事会更有计划,进入小学后课后的自主学习要靠孩子来安排,幼儿园时就可以打好基础。

第四招:你的孩子会说“谢谢”吗?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积极地用语言交流,如何向别人提出要求,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等。如“我玩一下你的篮球,好吗?”……要知道说:“谢谢”、“不客气”等。还要让孩子参与需要协作的游戏,比如让两个或多个孩子共同完成一个造型,这时孩子们就不能只顾着自己玩了,他们会通过讨论、协商等方法把每个人的想法、建议、意见都融进去。

想要宝宝们快乐入园,更多的时候,还需要父母们合理的教育,所以希望家长们,平时能够多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积极的帮助孩子们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如何帮助宝宝应对入园大挑战


宝宝们入园始终都是家庭中的大问题,据调查得知,每年的宝宝入园,都会有一大部分的孩子出现不适应的情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宝宝应对入园的大挑战生活呢?以下就来学习下技巧吧!

心理问题:内心焦虑哭闹不肯吃饭

攻略:父母提供更多安全感

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项目办公室进行的“小集体大挑战——幼儿园新生状况大调查”于2011年2月至3月开展,覆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成都五大城市,共对2063名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家长进行信息调查,了解新生入园初期对于家庭、家长和孩子本身造成的问题和困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调查发现,入园须知,88%的孩子经历了“入园不适应症”,主要表现为入园时哭闹、经常生病和胃口变差,不少孩子的入园不适症会持续一个月以上。对此,儿童培养专家、教育心理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冯夏婷副教授表示,孩子比成人更需要安全感,孩子的安全感主要来自于父母。“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失去部分关注容易造成孩子焦虑,而哭闹、不肯吃饭等都是孩子内心焦虑情绪的体现,家长应该充分理解孩子的心情,让孩子时时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并让其逐渐学会自己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交问题:语言学习能力不足

攻略:多提供与小朋友玩耍机会

入园指导,全新的小集体生活对孩子的语言、学习和社交能力也是一大挑战。调查显示,有13%的家长认为宝宝目前的各项能力(如语言、学习、交流等)尚不足以应对幼儿园的生活。冯夏婷副教授对此表示:“家长们不用过于担心,孩子智力和能力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就是一种重要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平时应多让孩子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同时,冯夏婷建议,在饮食上也可多摄入鱼类、核桃等坚果类食物和奶制品,以补充DHA和AA,α乳清蛋白等营养素,帮助宝宝智力发育。

身体问题:生病几率上升

攻略:规律作息+户外运动+营养

调查同时发现,有超过一半家长感觉到孩子进幼儿园后,生病的几率相较在家时有明显上升,其中44%的孩子在第一学期生病超过3次,平均一个多月就生病一次。儿童营养专家、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食品卫生学系汪之顼教授分析认为,宝宝进入幼儿园后接触各种病毒、细菌的机会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也随之增多,然而,宝宝的免疫系统直到6岁左右才能基本发育完全,因此,在这个阶段更易受到外界病菌的侵害。

对于如何预防,他表示,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多带宝宝出去晒太阳、进行户外运动、增加肺活量和血液循环都是增强宝宝自身抵抗力的好办法。此外,注重营养均衡,对提高孩子抵抗力也很重要。“两三岁的宝宝仍然处于较快的生长发育状态,营养需要量相对较高,如果日常饮食安排不当,其营养需要可能无法得到全面满足。”他提议,可以考虑每天给孩子饮用适合宝宝年龄段的配方奶,可以弥补由于膳食安排不当、食物选择不合理造成的营养素供应不足,避免营养素缺乏对宝宝智力和体格发育的不利影响,如钙、铁、锌、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的缺乏。

目前许多的家长们都对孩子上幼儿园的挑战重视不足,对于孩子们入园前的准备工作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才会使得孩子们入园的适应期过长,但愿家长们对于孩子们的快乐入园都能够做出相应的指导!

如何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