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前一个月

1.带宝宝到幼儿园参观。告诉宝宝这里就是他的幼儿园,给孩子指认和家里相同、孩子感兴趣的熟悉信息,比如:“宝宝,这里和我们家一样,有很多有意思的书呢!”“宝宝快来,这里有你喜欢的滑梯!”……让宝宝觉得上幼儿园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2.鼓励孩子自己穿衣。帮助宝宝把袜子穿上脚尖,让他自己拽上来;帮助他把腿伸到裤腿里,让他自己试着将裤子提到腰间……如果宝宝愿意试着做这些事情,一定别忘了给他足够的鼓励。

3.孩子应该知道,想要入厕的时候要告诉大人。从今天开始教给孩子,想要入厕的时候要“说”给老师,尿了裤子也不要紧,但要告诉老师,老师会及时帮助他换裤子。

4.用水杯喝水。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是用带把儿的水杯喝水,如果宝宝还在用奶瓶喝水,这时候要让他开始用水杯喝水了。

5.调整作息。集体生活需要统一的作息时间。从现在开始就要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安排宝宝的一日生活了。如:起床时间、餐点时间、室外玩耍时间、睡觉时间等。

6.入园前的体检至关重要。带宝宝到附近的妇幼保健医院或幼儿园指定的医院进行宝宝入园体检。注意体检时要抽血,需要宝宝空腹到医院检查。可以带一些小食品,体检后再让他食用。

入园前三周

1.创造机会让宝宝与同年龄段的小朋友一起游戏。可以把小朋友请到家里来,也可以到小朋友家做客,让他有更多接触小朋友的机会。

2.在宝宝和其他的小朋友游戏的时候,尝试着离开宝宝一会儿。在离开之前,告诉宝宝:妈妈到那间屋子和阿姨说一会儿话,5分钟后就回来,让他继续和其他的宝宝在一起游戏;5分钟后一定要准时回到宝宝身边,告诉他:“妈妈回来了。”如果宝宝能够接受,时间可以逐渐延长,地点也可以更远一些。让宝宝对妈妈的离开这一事件表示理解,知道妈妈是暂时离开,还会回来的。如果当时宝宝不同意,也不要强求。

入园前两周

1.请老师帮忙列出宝宝入园物品清单。比如:枕头、小书包、手绢、拖鞋、运动鞋等。如果幼儿园不提供被褥,要按照幼儿园的尺寸要求准备孩子的被褥。可以带着宝宝一起挑选布料,告诉他“小熊被”、“小猫被”会陪着他一起到幼儿园。如果宝宝现在的被褥符合尺寸的要求,洗干净后带到幼儿园,午睡的时候,宝宝会觉得像在家里面一样舒适和安全。

2.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进行环境转换。例如:创设与幼儿园类似的环境,如玩具、图书、养殖小动物等。

3.有可能的话,每周去幼儿园拜访老师1~2次。妈妈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孩子面前,和老师进行愉快沟通,让孩子感到,妈妈非常喜欢和信任这里的老师。

入园前一周

1.把宝宝的详细情况写下来吧!宝宝有什么样的喜好?对什么食物过敏?睡觉时有什么特殊的习惯?……尽可能详细地写下来,入园的时候告诉老师,让老师尽快了解宝宝。

2.在宝宝的衣服物品上绣上或者写上名字。小宝宝还不能很好地区分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老师有的时候也容易混淆,这会为老师的工作提供便利。网上有特别制作的名字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愉快地度过每一天,千万不要说“再淘气送你到幼儿园”之类的话。如果宝宝还不能够独立吃饭、穿衣,也没必要强求他在这几天就学会。到了幼儿园,老师还会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入园前一天

明天宝宝就要入园了,跟老师电话沟通一下,看一下准备的东西是否有遗漏。然后,陪宝宝早点入睡。

1.把准备好的内衣裤、袜子、外套、室内鞋等生活用品和给老师写好的信放置在一个包里。方便第二天拿着就可以离开。

2.所有的衣物都要适宜宝宝自己穿脱。这会最大限度地减少宝宝的小麻烦。

3.如果宝宝有离不开的依恋物,比如小毛巾、布熊、小娃娃等,带上也无妨。

4.其他物品。一些奶制品或者其他孩子喜欢的小食品,可以在孩子情绪焦虑、食欲降低的时候食用;如果孩子在入园之前,不会使用杯子、碗筷,可以准备一些孩子习惯使用的餐具,如:围嘴、奶瓶等。

5.在宝宝情绪好的时候,妈妈可以选择一些幼儿园里能够引起自己孩子兴趣的话题和孩子聊一聊。比如,明天我们就去幼儿园了,还记得非常喜欢你的那个老师吗?对了,教室里好像养了几条鱼,小鱼有名字吗……宝宝今天入园了!

宝宝就要带着我们的祝福,满怀信心地开始幼儿园的生活了!用愉快、轻松的心情面对今天吧,即使有一些担忧也要藏起来,这时候的爸爸妈妈可是宝宝的好榜样。

1.早起。爸爸妈妈早点起床,给宝宝留出充裕的时间穿衣、如厕,按照幼儿园的作息要求,准时到园。

2.主动打招呼。到了幼儿园,爸爸妈妈要主动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老师,早上好!宝宝,愿意和老师、小朋友打个招呼吗?”如果孩子不愿意,顺其自然不要强求。

3.平静地道别。安排好孩子以后,平静地和孩子道别:“宝宝再见,今天你一定会过得非常愉快!等吃完晚饭的时候,妈妈就来接你了……”每个宝宝入园的表现都不一样,即使宝宝伤心地哭了,你也要坚决地告诉他:妈妈等你吃完晚饭就来接你。请你相信宝宝一定会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的。

4.在老师方便的时候沟通。如果妈妈担心孩子会在自己离开后哭闹,可以和老师商量,在其工作方便的时候与你沟通。在孩子面前不要表现出非常担心、挂念的情绪或言语;不要与老师千叮咛、万嘱咐,表现出迟疑不定的样子;另外,请不要因担心孩子不适应幼儿园,而偷偷窥视、观察孩子。

5.准时接宝宝回家。回家后也不要太多地询问宝宝在幼儿园的生活,如果他愿意讲就同他聊一聊。

zj09.com小编推荐

宝宝入园家长准备倒计时


第一天,宝宝上幼儿园的时间会比较短。为让孩子更好的过渡,第一次上课的时间往往不超过3、4个小时,而且,最好有家长的陪同,以缓解幼儿的紧张感。家长可以拍一些照片,回家后和孩子聊一聊。

第二天,孩子可能要在幼儿园吃完午饭再离开。家长可以不再陪同,但如果孩子很担心父母立刻离开,最好给孩子准备一个熟悉的心爱玩具带在身边,哪怕是一本小书,让老师念给孩子听。

第三天,班级的一切活动开始正常化了。当然,由于孩子的个性差异,有的孩子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才能完全适应幼儿园生活。这都是正常现象。每天接孩子回家后,可以和孩子说说今天幼儿园发生的事,聊聊孩子交的新朋友。

入园准备“时刻表”

离入园3-6个月:带宝宝看看“美丽的校园”

这个时期,家长可以用很随意的口吻和孩子聊聊关于幼儿园的话题,口气既要积极,又不要过于激烈,以免给孩子造成压力。当路过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可以把幼儿园美丽的操场和五彩的玩具指给孩子看,引起孩子的兴趣。

离入园1-3个月:教宝宝理解幼儿园是什么

给幼儿讲一些关于幼儿园的故事,或共同阅读有关上幼儿园的图书。幼儿会渐渐知道“幼儿园”是什么了。如果幼儿园的制度许可,最好定期带宝宝到操场上荡荡秋千,或到教室里面看一看。

离入园4个星期:熟悉幼儿园日常作息时间

通过询问幼儿园或老师,可以了解到幼儿园的日常作息时间安排。提前一个月左右,逐渐调整孩子的起居时间,帮助孩子逐渐习惯幼儿园的日常作息时间。

离入园3个星期:参观幼儿园,提前认识小伙伴

带孩子参观教室,并认识老师。还可以向老师索取其他小朋友的名单,以便帮孩子更快的熟悉其他同伴。在幼儿园里,指给孩子看一些认路的标志,如自己的教室墙壁和窗户的颜色等。这样可以帮孩子尽快消除对新环境的陌生感。

离入园2个星期:准备上学采购吧!

带孩子一起去超市或百货商店,让幼儿和你一起挑选一些外套、鞋子等,告诉宝宝,这些是为上幼儿园准备的。让孩子有自己做小主人的自豪感。

离入园1个星期:和老师交朋友吧!

告诉宝宝老师的名字,让孩子对老师产生进一步的亲近感。鼓励幼儿为老师“写”一封信或画一副画,以便开学后送给老师。此外,一些老师也会在开学前进行家访。

离入园3天:把宝宝的特点写信给老师

把孩子的特点、情况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可以写成一封信。信里可以包括最近家庭的一些特殊情况,或宝宝正在服用的药品等。开学时记得把信带给老师。

离入园1天:让宝宝自己收拾物品

前一天要做好最后的准备,把宝宝要带的备换衣服以及其他幼儿园要求携带的东西检查一遍。让孩子自己来安排和收拾自己的物品和小包。可以带上相机拍摄下孩子第一天入园的成长。保持情绪的平稳,别太激动!

家长与宝宝“分享”入园后生活

1、制作“我的壁画”。这个方法可以增强孩子的自我意识。用一张大纸,制作幼儿的拼贴画,包括幼儿的兴趣、爱好、最喜欢的东西、朋友、家庭甚至宠物的照片等。把这张壁画贴在家里显眼的位置。

从幼儿园回家后:在壁画上留出足够的空间,增加幼儿的新朋友,新老师以及其他在幼儿园里感兴趣的东西。

2、制作“关于我”的小书。让孩子的新老师更加了解你的孩子,并知道孩子是多么向往上幼儿园。鼓励孩子在书里把自己画一画,介绍自己的爱好、特点等,并为老师画一幅画,写一些话送给老师。

从幼儿园回家后:在“我”的小书里增加有关我的老师和我的幼儿园的内容,鼓励孩子尽可能多的回忆今天认识的人和做过的事。随着时间的迁移,这本书会越来越厚,并可以帮助你更好的了解孩子的老师和幼儿园生活。

3、“入园彩排”。第一天的感觉如何?不妨来个“入园彩排”吧。先来个小情景表演的尝试,假装你就是孩子的新老师,向孩子作个自我介绍,然后谈谈天气,读读故事等。孩子会不知不觉就忘记了紧张,而投入到游戏和学习的乐趣中去。

从幼儿园回家后:排演一个关于幼儿园的滑稽短剧吧。邀请孩子的朋友一起来参与,表演和幼儿园有关的任何节目。

4、玩“名字”游戏。名字是进入幼儿园后的孩子接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辅助工具。孩子喜欢自己的名字,就可以更好地和其他孩子交往。用名字来玩一些游戏,如把孩子的名字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增加名字的趣味性。

从幼儿园回家后:把班上其他孩子的名字也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鼓励自己的孩子尽可能多的回忆其他孩子的特征。

5、制作从家到幼儿园的“地图”。用纸、笔和照片等在一张大纸上制作从家到幼儿园的路线图。记录下途中我们经过的商店、公园、电话亭等,可以带幼儿去这些地方参观一下,加深印象。这个活动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从幼儿园回家后:帮助孩子了解一下有没有某个朋友也住在这条线路附近?把他们的家或图片添加到地图上去。

准备清单:美国妈妈入园倒计时


说了这么多,宝宝入园究竟要做哪些准备,能不能给一个明确的清单?当然没问题,下面我们就看看美国的List吧:

入园前三周

参观幼儿园:在入园前,尽可能带宝宝去熟悉一下幼儿园的环境。

和孩子一起读绘本:和宝宝一起读一些关于幼儿园的绘本,让宝宝提前了解,其他小朋友对幼儿园的担心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情。

和“未来的同学”聚会:提前认识一下“未来的同学”,并在一起玩耍。

入园前两周

准备“行头”:盘点一下宝宝的衣橱,然后帮宝宝置办幼儿园的行头吧。

给老师写封信:帮助宝宝写一封自我介绍信发给幼儿园老师吧,这样能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宝宝。

入园前一周

让宝宝自己穿衣服:将宝宝在幼儿园的衣服整理好,让他自己学会穿衣。

置办装备:准备好宝宝上幼儿园所需要的物品清单,如书包、饭盒等等。

谈谈对幼儿园的期待:和孩子多讨论一些关于幼儿园的事情,让宝宝在潜移默化中做好入园准备。

入园前一天

离别演习:提前准备好在幼儿园入园当天和宝宝告别的情景。

物品准备:准备好第二天宝宝要穿的衣服,以及要带的材料证件等。

入园当天

亲自送孩子入园: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如果有可能最好亲自送孩子入园。

别忘记拍照留念:在重要的时刻,别忘记给宝宝拍照留念。

做好宝宝哭闹的准备:宝宝入园难免哭闹,做好心理准备。

给孩子入园做个倒计时(幼儿入学准备)


引言:街道通知,说宝宝终于可以上幼儿园了,算算时间离宝宝入园还有一个月的时间,特意给宝宝来了个入园倒计时,让宝宝也感受一下不一样的感觉。

1.带宝宝到幼儿园参观。告诉宝宝这里就是他的幼儿园,给孩子指认和家里相同、孩子感兴趣的熟悉信息,比如:“宝宝,这里和我们家一样,有很多有意思的书呢!”“宝宝快来,这里有你喜欢的滑梯!”……让宝宝觉得上幼儿园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2.鼓励孩子自己穿衣。帮助宝宝把袜子穿上脚尖,让他自己拽上来;帮助他把腿伸到裤腿里,让他自己试着将裤子提到腰间……如果宝宝愿意试着做这些事情,一定别忘了给他足够的鼓励。

3.孩子应该知道,想要入厕的时候要告诉大人。从今天开始教给孩子,想要入厕的时候要“说”给老师,尿了裤子也不要紧,但要告诉老师,老师会及时帮助他换裤子。

4.用水杯喝水。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是用带把儿的水杯喝水,如果宝宝还在用奶瓶喝水,这时候要让他开始用水杯喝水了。

5.调整作息。集体生活需要统一的作息时间。从现在开始就要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安排宝宝的一日生活了。如:起床时间、餐点时间、室外玩耍时间、睡觉时间等。

6.入园前的体检至关重要。带宝宝到附近的妇幼保健医院或幼儿园指定的医院进行宝宝入园体检。注意体检时要抽血,需要宝宝空腹到医院检查。可以带一些小食品,体检后再让他食用。

本网站小编总结: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宝宝就要入园了,提前跟老师电话沟通一下,看一下准备的东西是否有遗漏。然后,陪宝宝早点入睡吧!

入园前教您打造一个独立宝宝


入园前教您打造一个独立宝宝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我们并不陌生:一些长得健康结实的孩子却要爸爸妈妈抱着上幼儿园:一等到进餐,爸爸妈妈自觉当起“保姆”的角色,跟着孩子喂食。我们会发现2岁左右的宝宝凡事都想自己来,爸爸妈妈不妨抓住这个契机,积极引导,上幼儿园对宝宝来说是一个新阶段,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顺利生活的基础。

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的弊端

1、剥夺了孩子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让宝宝完全生活在“全自动”的生活环境中,宝宝失去了锻炼的机会,难以体会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会挫伤宝宝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一个缺乏进取心的人。

2、害怕面对问题和新情况,会形成不良的个性。

宝宝长期在爸爸妈妈呵护的“温室”中成长,一旦脱离成人的怀抱,会显得手足无措,郁郁寡欢,对新问题和新情境缺乏应变能力。长此以往,会挫伤宝宝的自信心,变成一个懦弱、消极的人。

三步打造独立宝宝

生活自理能力对宝宝而言是从依赖到独立的一个过程,也是踏出家庭保护网的第一步,家长应逐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1、顺应宝宝的发展顺序,为宝宝创设独立学习的机会。

爸爸妈妈应该尊重了解宝宝的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的顺序,并给于宝宝适当的训练,这样宝宝不会因为难度太高而失去兴致。例如:一岁的宝宝会自己站了,可以让宝宝试着洗手。一岁半的宝宝可以试着自己吃饭。两岁的宝宝可以尝试如厕、脱袜子、刷牙等等,这些活动既有利于宝宝的小肌肉的发展,又增强了宝宝独立意识的发展。

2、多赏识宝宝,让宝宝的做事态度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由于宝宝的小肌肉还处在发育期,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较差,所以每当宝宝独立完成任何小事,爸爸妈妈不要吝啬您们的表扬和鼓励,因为您的支持和鼓励是宝宝继续独立做事的动力。爸爸妈妈也应重视宝宝此时出现的每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要求和行为,加以鼓励和提供实现的条件。例如:宝宝看到您在剥毛豆,兴冲冲地跑过来。这时您可以提供一个塑料小碗和小凳子,事先将毛豆的壳拨开一小半,让宝宝在自已动手剥豆中充分体验成功地快乐。千万别害怕孩子要打碎碗或担心孩子不会剥,或害怕孩子给自己添麻烦而不让孩子剥,这样宝宝因为你的拒绝和责骂而扼杀宝宝独立意识的萌芽。恰当的引导和鼓励可以帮助宝宝建立自信,从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爸爸妈妈的引导贵在持之以恒。

爸爸妈妈再让宝宝独立地做某件事情的时候,示范要求要清楚且形象生动,这样可以方便宝宝模仿学习。最重要的是让宝宝坚持天天这样做,把它当作一种习惯,这样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得很快。例如: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作“成长记录”,完成什么事情,让宝宝自己在记录上打勾或贴五角星,以此激励宝宝的这种行为,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习惯。

上幼儿园之前帮宝宝锻炼自理,过起集体生活来会很容易适应,不仅有利于宝宝的成长,也为父母减了不少烦恼。那么快行动起来,入园前打造好一个独立宝宝吧。

一岁一个月的宝宝显得很没有同情心


虽然小宝贝不懂那么多,但肯定一点是可以让她懂的:妈妈伤心了,妈妈哭了。我家小虫子很早就能和妈妈共鸣痛苦,但仅仅针对妈妈的痛苦表情和眼泪(也附带其他家人),只要妈妈表露这个迹象,她哭得比妈妈还快、声音还大。我常常利用这一点去教育她,很管用。

但对于她不懂的,比如妈妈疲倦了,她根本不予理会。妈妈再累也得听她的,跟她玩。因为小虫子连自己疲倦是什么滋味都模糊着呢。

语语妈的回复:

楼下这位妈妈讲得有道理。语语宝宝也有这样的情况:语语第一次把小碗从餐椅上往下扔在地板上的时候,奶奶和阿姨都发出惊呼声,语语从此爱上了这个“游戏”。语语有一阵爱掐人,在她掐我的时候,再疼我都忍着不嚷嚷(也让爸爸爷爷奶奶学我样不吭声),不多久语语就放弃这个爱好了。

championwu的回复:

这与同情心没有关系的,因为13个月的宝宝其实不懂。但是,在她们探索世界的时候,她们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却很注重,这就是为什么专家要求大人一边教宝宝不能咬人,一边要求大人在被咬的时候,无论多疼也要装成若无其事。你想,宝宝做一个动作,能造成大人惊慌,这对她是怎样的成就,她怎么不会重复?

yangqin的回复:

谢谢各位高手妈妈的指点,这两天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小家伙生气时,只会啪啪地打自己的脑袋,打完就不生气了,似乎本质并不坏,没有“害人之心”。

教您换一个角度看待宝宝入园


教您换一个角度看待宝宝入园

宝宝入园,一直都是令家长非常闹心的事——考察、选择幼儿园,帮助宝宝了解熟悉幼儿园,克服分离焦虑,入园之后发生的一些事件导致宝宝情绪反复……一环套一环,环环都很重要,也很令人纠结。实际上,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宝宝入园这件事,或许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我们承认,环境对宝宝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环境,它对宝宝成长所产生的影响也都是有好有坏的,没有一个对宝宝绝对有益的十全十美的环境。即便有一个我们认为十全十美的环境,它带给宝宝的影响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比如,一个宽松的环境对宝宝自我的发展会非常有利,但是对提升宝宝的某些能力比如抗挫折能力未见得有好处。同样的,一个不那么宽松的环境,可能会部分地妨碍宝宝自我的发展,但是利用好了,却可以提升宝宝的抗挫折能力,同时也避免妨碍宝宝自我的发展。毕竟,所谓的好事坏事总是相互转化的,至于如何转化,如何促成这种转化,是需要多个条件同时发挥作用的。大家都可以看到,不管什么样的幼儿园,都有快乐的宝宝,也有相对不那么快乐的宝宝,不管什么样的学校,都有非常优秀的学生,当然也有不那么优秀的学生。实际上,这跟幼儿园、学校的环境(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家长的心态,养育方式以及孩子本身的特质等多种因素都是有关联的。

在宝宝出生的头几年,他如何去看待与应对外面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本身如何看待与应对外面的世界。并且,一旦宝宝的行为模式形成,他就可能沿用这种模式去处理问题。所以,给宝宝一个十全十美的环境,不如给他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让他学会在困难的处境里找到快乐的理由,并在这种快乐的情绪支配下,有效地去解决问题。这对宝宝的成长应该是更加意义重大的。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家长都在费尽心机为宝宝选择所谓好的幼儿园,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在家长因为这个入园问题“斤斤计较”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往往是焦虑的,纠结的,而家长这种焦虑与纠结的情绪也会传递给宝宝,带给宝宝一些负面的影响。所以,那些心态比较放松的家长,他们的宝宝适应幼儿园往往会更快一些。而那些自身比较谨慎,内心比较紧缩的家长,他们的宝宝适应幼儿园也会更慢一些。

环境对宝宝的影响如此,教育方式与理念,以及其他对宝宝的影响一样如此。凡事都有利有弊,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好事利用不好就会转化成坏事,坏事利用好了,也可以转化成好事。因此,在我们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为宝宝选择一个相对比较满意的幼儿园就可以了。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好事利用得更好,把坏事转化成好事。想通了这点,我们在宝宝入园这件事情上就不会那么纠结了。

在处理宝宝入园这件事情上,需要多耗费精力去处理的是宝宝的分离焦虑。分离焦虑克服得越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速度越快,他越快乐,遭遇其他问题的可能性就会越小。在处理宝宝分离焦虑的问题上,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小诀窍:

1.平和地看待与认可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不管幼儿园环境多好,孩子多外向,离开妈妈进入一个陌生环境,与一些陌生人相处,对宝宝来说都是一件富有挑战性的事件。因此,平和地看待并认可宝宝的分离焦虑,可以传递给他一个信息:这个事情很正常,不值得大惊小怪。家长的态度就会无形中给他带来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宝宝入园之后,他的分离焦虑克服之后,也会出现反复,这也很正常。平和地看待就好了。

2.允许宝宝发泄情绪。入园之后,宝宝的性情短时间内有些变化是很正常的事情。比如,他可能变得比较烦躁、比较粘人,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等等,此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他以自己的方式去发泄情绪,跟他共情可以帮助他释放压力。一旦这种压力释放出去,他的分离焦虑也就减轻了。

3.不要给宝宝任何负面的暗示。很多家长因为担心宝宝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回到家经常会问他一些与幼儿园相关的问题,比如,你今天在幼儿园表现好吗?有没有哭?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老师有没有批评你?类似的问题经常会带给宝宝一些负面的暗示,让他对幼儿园产生警惕与抵制的情绪。如果不知道问什么,那就干脆不问,让他在家里的生活维持入园前的状态反而会更好些。

4.给宝宝找一个可以托付的人。把宝宝带进幼儿园之后,选定某个老师,将他交给这个老师,并且当着宝宝的面对这个老师说:“我把你交给**老师,我相信这个老师一定会爱你。”家长在对着宝宝说这个话的时候,实际上不仅仅是给了宝宝一种积极的暗示,同时,家长的这番话也会让这个老师非常感动,他也会更多地承担责任。

5.给宝宝带个安慰物。找个宝宝熟悉的玩具或者其他物品,告诉他,如果他想妈妈,他可以抱抱他的这个玩具或者物品。实际上,这个他熟悉的玩具或者物品可以部分地替代家长,带给他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帮助他更好地适应陌生环境。

6.家长本身的焦虑也需要找个释放的出口。分离焦虑不是宝宝的专利,家长也有。所以,宝宝入园之后,家长也会寝食难安,很多家长甚至会悄悄地跑到幼儿园去看,去听,试图借此了解宝宝的情况。家长的这些行为就是焦虑的具体表现。实际上,家长的这种焦虑对宝宝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有害无益。既然把宝宝送进了幼儿园,那就放宽心,坦然地去面对吧。毕竟,宝宝终究是要走入社会的。

给宝宝挑选一个好座位,有必要吗?(宝宝入园)


引言:还记得我们80后的小学生活吗?学习好的,表现积极的就会被班主任调到前排位置,其它的同学就会被安排到后面。如今,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就开始为孩子选择一个好的座位了,您认为这样是有必要的吗?

孩子座位长期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一般老师都会让班级座位定期轮换,但是不会做过大的调动。一个好的座位真的对学生影响有那么大吗?

菲菲在班上是个文静的女孩子,平时不声不响的。她的同桌是个成绩不怎么样调皮的小男生,妈妈知道后非常担心。每天都要叮嘱菲菲不要受别人的影响,上课认真听讲。

一天回家,菲菲说同桌欺负她,掐她的手,妈妈一看果然菲菲手臂上有一块乌青。妈妈非常气愤,这样怎么行?于是就给班主任老师打电话,请班主任给菲菲换一个座位。班主任表示理解,第二天给菲菲换了个文静的女生做同桌。

又过了一段时间,妈妈问新同桌怎么样。菲菲说同桌不爱学习,总是抄她的作业,考试还偷看她的。妈妈一听,觉得这样的同桌也不行,会带坏菲菲的。于是又给班主任打电话,要求给菲菲换一个成绩好,爱学习的同桌。班主任在家长的再三要求之下,只能安排班长做菲菲的同桌。本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不到一个月,菲菲妈妈又来找老师要求换同桌。因为班长成绩好,看不起菲菲,还经常指使她做事情。菲菲觉得很委屈。

最后班主任老师也没有办法了,班级同学都不愿和菲菲坐同桌了,觉得她对同桌总是挑剔又小气,每个同桌和她坐了一个月不到,她就以这样那样的理由把人家换掉。渐渐地菲菲在班级里被同学们孤立了。

菲菲和妈妈都没想到最后事情会变成这样。妈妈出于好心和关心孩子,想帮助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不断要求给孩子调换好的座位,最后结果却适得其反。

其实好座位对孩子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孩子在学校不仅是学习,也需要培养交际能力,处理与同学的人际关系,锻炼各方面的能力。许多问题其实孩子自己能够解决,比如和同桌的小矛盾,学习上的小问题。有些家长一听说孩子遇到了麻烦就急着帮孩子出头,找老师、换座位···剥夺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孩子养成了依赖家长的习惯,一遇到问题就找爸爸妈妈出头。结果孩本应得到锻炼的能力却没有得到锻炼。

为什么让“好孩子”和“坏孩子”坐在一块?

林是我班上最捣蛋的一个小男孩,经常欺负同班同学,上课影响课堂纪律。换了好几个同桌,没过多久他的同桌就要求换座位,受不了调皮捣蛋的林。有老师建议我,索性给他在班级里加个“加座”,所谓“加座”就是在教室最后面单独摆一张桌子,让上课调皮捣蛋总是影响别人的同学一个人坐在最后,与其他同学隔开一段距离,这样也影响不到别人。

我想了想觉得这个做法还是不妥,这样会伤到孩子自尊心,说不定刺激他以后更加自暴自弃。经过仔细考虑,我安排班级里一个成绩优秀,平时友善可爱的女孩子小西和林坐同桌。当我调动座位之后,小西的家长很担心,来找我觉得这么安排座位不妥,会影响他女儿的学习。

我说,我们先观察一段时间吧,老师安排座位当然首先是为学生考虑,如果林的确影响了小西的学习,给她造成困扰的话,我一定会把他们换开的。家长怀着忐忑的心情同意了。

过了一个星期,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小西并没有向我来投诉林的种种不好。我反而觉得有些奇怪。于是主动找了小西,问她与林坐同桌感觉怎么样?小西说,林很不错,动手能力很强。

我说:“那林有没有欺负你?上课会不会影响你?”

小西说:“没有啊,我们现在是好朋友呢。”

我说:“那能不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

“我画画不好,劳动课作业也做的不好。他劳动课作业完成的可好啦。所以我教他数学题,他帮我一起做劳动课的作业,他的手真灵巧,他教我做的模型也好极了。”小西很高兴。

听了小西的叙述,我安心多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虽然林学习不好,但是他动手能力强,以前我倒是没发现呢。多亏了安排小西和他一起做同桌,互相帮助,也帮林找到了自己的强项。

一学期下来,林和小西成了好朋友,林不仅没有影响小西的学习,反而在小西的帮助和促进下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期末的时候,林的家长到学校来拜访我,感谢我对林的教育。我说,也应该谢谢小西这个小女孩儿,她的功劳也不小呢。

老师在排座位时不仅考虑到孩子的身高、视力等客观因素,也会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性格、脾气等内在因素。老师安排“好孩子”和“坏孩子”做同桌,通常希望学习好的孩子能够帮助和带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孩子。有时候同龄人之间的感染和互相促进要比老师教育的效果更好。

如果你是“好孩子”的家长,当得知老师安排了一个“坏孩子”给你的孩子做同桌时,不要过于焦虑,也不要给孩子灌输“他是个坏孩子,不要理睬他”这种思想。应该引导孩子“要更加好好表现,给你的同桌做榜样。虽然你的同桌学习不好,但是也一定有他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不要学别人的短处。”宝宝入园

如果你是“坏孩子”的家长,老师给你的孩子安排了一个优秀的孩子做同桌,那么你应该教育孩子以同桌为榜样,学习他优秀的地方。如果平时学习上有困难的地方也可以向同桌多请教。

本网站小编祝您春节快乐,提前给您拜年了:可见在幼儿园为孩子就挣钱座位是大大不必要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