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胎教
2021-05-11 如何胎教 胎教如何 如何科学的入学准备如何应付宝宝的“攀比”动机。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早教可以让孩子的大脑的以开发,从而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早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何应付宝宝的“攀比”动机》,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里的“斗富对白”
前些天,班里的小朋友进行了一场令人深思的对话。对话是我们请参加某一活动的小朋友交50元钱引起的。
小朋友甲说:“50元算什么,100元我也交得起。”
小朋友乙说:“200元我也交得起。”
小朋友丙说:“我爸爸给我买了好几百元钱的玩具呢,这点钱算什么?”
小朋友丁说:“我家还有小轿车呢。你家是什么牌子的车?桑塔纳?我每天来幼儿园坐的是XX牌豪华车。”
还有一些小朋友说,我家有3层楼别墅,我家有摄像机,我家还有……
听到这段对话,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于是,我把这段对话内容记录在教室后面的“家教园地”里,旁边设了一个“家长信箱”,请家长谈谈看法。
家长们也非常震惊。短短几天,信箱里就塞满了家长的反馈。家长纷纷反思说:“我们是不是太容易就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了?”“我们想给孩子幸福,会不会给孩子的却是大手大脚乱花钱的攀比心理?”
我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发现孩子斗富的内容,大至家中住所环境、汽车品牌,小至衣服、玩具,无所不包。然而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比”!那么是谁教会了他们比呢?家长往往对孩子之间的攀比感到既无奈又不解!其实家长恰恰是孩子攀比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在孩子面前肆无忌惮地说贫比富时,不能分辨是非的孩子很快就学会了。如“妈妈说这样最漂亮”,“爸爸说有钱人开奔驰”等。孩子们就会简单地重复成人的话,模仿成人的语气去评价自我和他人。“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有那种玩具,我也要买”,估计不少家长曾面对孩子类似的要求。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攀比心态时,首先不可盲目训斥或一味满足,而应该静下心来和孩子交流,比如说“这么多玩具,妈妈不可能都买回去啊”。专家认为,爱“攀比”是学龄前儿童在这个特殊时期的特殊表现,因为幼儿天真幼稚的天性为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础。
而在幼儿园里,老师的言行也是促使幼儿攀比心理形成的原因之一。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同样要注意言行,不能作一些不恰当的比较促进孩子的攀比心理。例如,千万不要问“今天咱们班谁穿得最漂亮?”“谁带来的玩具最好玩?”等。
我们对孩子的表扬应集中体现在平时谁最爱劳动,谁最爱帮助别人、谁最乖等良好行为上,这样幼儿在努力获得表扬的过程中,将会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助于良好价值观的形成。
同时,我们现在受“赏识教育”思潮的影响,家长和老师动不动就伸出大拇指说“你真棒”,这种泛滥的表扬也让孩子容易产生精神上的虚荣,尤其是一些个性好强的孩子,看见别人比自己强,就会受不了。我觉得,针对“攀比风”,最关键的还是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帮助他找出优点,培养自信心,让孩子知道他也有让别人羡慕的地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平息他的攀比之心。
相关阅读
如何应付宝宝的“羡慕嫉妒恨”?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我们该如何正确的为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如何应付宝宝的“羡慕嫉妒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孩子的嫉妒心在我的第二个儿子出生后变得异常强烈!5岁的他很恨小弟弟,直到有一天他冲到我面前说:“现在没有人要我了!”所以在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他一直做鬼脸表示抗议。
1、羡慕嫉妒恨是一条鱼,游在小宝贝的心坎里?
在我的第一个宝贝4岁的时候,一天,他回家后一头扎进火车玩具堆里卖力地鼓捣,嘴里叽里咕噜地念叨着一句话,什么鱼啊游啊。
我很好奇,宝贝啊,什么鱼啊?游那么远?
他咧嘴一笑,扭扭屁屁:叽嘟叽嘟,一条鱼游啊游啊,叽嘟叽嘟是一条鱼!
叽嘟叽嘟?这是什么品种的鱼啊?
他的老师听了我的诉说,彻底笑喷,不是叽嘟叽嘟,是昨天有位小朋友带来一辆新的小火车玩具,你的孩子说全世界的火车都在自己家,可多可多了。我们会心一笑,难道孩子学会了嫉妒?哦!原来嫉妒是一条鱼,叽嘟叽嘟,游泳的鱼啊!
当其他小朋友有更多更好的玩具、零食、小玩意的时候,这条鱼就叽嘟叽嘟地游啊游啊游过来了,这个小朋友就宣布着自己想象中的更多更好,或者假装不在意。如果家里有兄弟姐妹,这条鱼就更厉害,简直就是在到处乱窜。
专家:“嫉妒就像水底世界的小黑鱼,它早晚一定会来的!”
两岁左右的宝宝就开始萌生了嫉妒感,此时的嫉妒来源于其他小朋友拥有更多更好的玩具、零食或其他的小玩意儿。到了6岁左右,嫉妒感扩展到因为其他小朋友获得了更多关注和赞扬,内心感到纠结。简单地讲,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得到了足够多的精神关怀和物质需求,孩子的嫉妒心可能就不那么强烈。请注意,是物质满足和精神慰藉同步适当给予的情况下!否则,一切反之。
物质要求当然不能全部给予,但是爱是所有妈妈都可以给予宝贝的,一个由妈妈陪着玩3块钱步枪的宝宝,比起坐在玩具堆里的孤单孩子,嫉妒的反应为:故意的哭闹和要求以获得安全感!”
2、弟弟还在我肚子里悄无声息,哥哥就已经知道了?
当他的小弟弟还在我肚子里时,大儿子开始知道,得到了一个比兔子还要好玩的东西是多么令人兴奋,每天都盼着我大肚子里的弟弟快快长大,快点出来玩。我告诉他:“弟弟在妈妈肚子里面尿尿然后又喝掉,还会揪着脐带扭啊扭啊地玩。”哥哥听了简直笑得不行,忍不住摸摸妈妈的肚子,希望弟弟会动一下,那个时候,他大概不知道有一种东西叫做嫉妒。
弟弟终于出来玩了,如哥哥所愿,妈妈的肚子没有被撑破,弟弟被哥哥当成了小宠物。爸爸妈妈整天都围着这个只会嗷嗷哭喊的小宝宝。
“妈妈,陪我下下棋?”
“对不起,妈妈先给弟弟喂奶,等会儿哦,亲爱的。”
“妈妈,看看我做的洗衣机模型!”
“嗯,好看好看,等妈妈给弟弟洗完澡再看好吗?”
此时的哥哥才发现原来弟弟不是个玩具,想玩就玩想放就放,他要哭、要闹,要吃、要喝,还要爸爸妈妈抱,睡觉要人陪,真是个麻烦的家伙!虽然妈妈每天都留半个小时陪哥哥聊天、下棋,可是跟原来的全天候随叫随到相比,实在是少得可怜。
那个叫弟弟的家伙!只要他哼哼一声至少有两个人扑上去照顾,简直是个强盗,这些原来可都是自己的福利!
专家:通过讲道理消除宝宝的嫉妒感不可能,但能让他变成上进的小鱼。
嫉妒这条鱼总是要游上那么一小会儿,所以,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先忽视宝宝的情绪,不要试图给孩子讲什么大道理,让他静一静或发泄之后再给宝宝一些建议,比如:我们可以一起玩!像芳妈妈,与其对大宝宝说,妈妈还是很爱你,不如多抽出些时间来陪他。
嫉妒是一种破坏性因素,它对孩子各方面的健康成长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儿童长期处于嫉妒这种消极的不良心理之中,情绪上便会产生压抑感。所以很忌讳妈妈们不理睬孩子的嫉妒心,要给予反应,适当安慰,不能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时候,要给予解释,比如妈妈现在没有那么多钱,为你买这么昂贵的玩具,但是这个便宜的也不错呀!妈妈会努力,宝宝长大了也会通过努力争取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3、烦死了,怎么老给弟弟买东西?
嫉妒这条叽嘟叽嘟游泳的小鱼变成炸窝的蜜蜂,在哥哥心里凶猛地游啊游啊,终于忍不住爆发了。
“这是什么?”我的第一个宝贝说。
“弟弟的润肤露啊。”
“怎么又给他买东西啦?这个也是新的吧,这个这个这个都是新的!!”
“可是,哥哥啊,你这个也是新的,这个也是,这个这个这个都是新的哦。”
即使看到自己的新东西确实比弟弟多,哥哥还是喊着:不对,就是弟弟的多!弟弟的还很贵!
当你像弟弟那么大的时候也什么都是新的哦。即使这样解释也不行,哥哥“砰”的一声关上门,大声喊叫着:“别理我!烦着呢!”
嫉妒这条鱼,只是一条鱼,不是灯塔,它来了会走,在我们的世界里来来往往,虽然哥哥真的把弟弟当成了心爱的小宠物,也抵不住时常冒出来的嫉妒,妈妈的爱毕竟被弟弟就那么分了去。
“哥哥,可不可以抱一下妈妈?”
“不好!”
“就一下嘛。哥哥抱妈妈,妈妈的心会暖洋洋的哦。”
“这样啊,好吧——”哥哥受不了妈妈的表情,过来抱着妈妈,一会儿就变得像小娃娃般,软软地腻在妈妈怀里,妈妈的怀里还是很温暖的哦,嫉妒这条鱼消失得无影无踪。
专家:嫉妒感会使宝宝变得异样,而你是安抚他的港湾。
嫉妒,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品性,从理论上来说,是因为对别人拥有的东西或能力怀有“本应该属于我”的心理而产生的一种怨愤的情绪或行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每个人在这个小小的世界中都希望肯定“我”的存在。
孩子发泄自己的嫉妒心有很多方式,像恶作剧、破坏对方的玩具、突然哭闹或者突然对你不理不睬……做妈妈的你知道,这是很正常的,是孩子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社会无法避免的情绪,那么就像芳妈妈一样,请求宝宝给自己一个拥抱,让孩子放下盔甲,在妈妈怀里重新得到温暖和力量。爱,会让嫉妒悄悄走开。家庭的力量、父母的力量,就是给孩子一个安抚的港湾。
TIPS:羡慕嫉妒恨的宝宝心理解读
当他看到其他小朋友有好东西时,会呈现出如下行为——
表现1向妈妈要,要,要!
表现2自己干脆扑上去,直到抢到手为止。
表现3我哭,我哭哭哭,大人给我就拿着,不给我就不高兴。
表现4装作毫不稀罕,内心却很期盼。
表现5骗这个小朋友,说自己有更多比这个更好的!
表现6从此很少理睬那个小朋友了!
出现如上行为尽管正常,但和孩子先天的性格和妈妈的疏导有关——
表现1过分依赖父母,有父母看护过度的嫌疑。要给孩子自己处理情绪和问题的机会。
表现2得到了父母太多偏袒,嫉妒心强,社交能力弱,是社交圈里不受欢迎的类型。
表现3妈妈给予的安全感有所不足,孩子没有直接表达自己愿望的想法。
表现4社交能力和成熟度较高,父母这个时候给予适当的交流就能化解羡慕嫉妒恨。
表现5较虚荣,这样孩子的家长可要小心了!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来满足孩子的欲望。
表现6性格内向,而且性格不太积极。当心,这样的宝宝非常容易在日后的生活中受挫!
如何应付暑假宝宝“心理中暑”
一定要选择孩子最喜欢的教育方法,否则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教让宝宝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全面协调的发展。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何应付暑假宝宝“心理中暑”》,供您参考,希望能够以帮助到大家。
关键词1:烦躁
刚上一年级的小强,好不容易昐来了暑假,本想与几个铁“哥们”好好地玩一下。谁知,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他报了好几个学习兴趣班,有英语班、钢琴班、画画班……从放暑假的第一天起,小强每天要在35℃以上的高温下,跑东跑西赶着上课,上完课还有一大堆作业等着。每天早上,看到好朋友在窗口下玩的情景,他就感到异常地烦躁不安。
应对策略:
家长应该明白,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如果一到上学年龄,就断然剥夺孩子所有玩的时间,用他不太感兴趣的知识来全部占据,不仅扼杀了他的创造能力,还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在暑假里适当地减少兴趣班活动,多给玩的时间,是明智之举。
关键词2:抑郁
12岁的欢欢性格内向,好朋友也比较少。放暑假了,父母白天要上班,也没有时间陪伴她。欢欢做完暑假作业后,整日闷在空调房里无所事事,干什么事都没劲,心情变得低落起来,只盼着暑假早点结束。
应对策略:
对于这类孩子,作为家长和老师,要鼓励她(他)多交几个好朋友,一起做作业,一起玩耍,互相聊天和谈心等。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在假期时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和学校回校日活动等。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唱歌、跳舞等。家长应当尽量多抽出些时间陪陪孩子,可以多聊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进行短期的旅游散散心。
关键词3:睡不醒
初中二年级的小刚最喜欢暑假了,因为在假期里可以好好睡觉,不用起早赶去上课。于是从暑假的第一天起,小刚每天都要睡到中午才肯起床,匆匆吃过午饭,开足空调,接着又睡午觉。几天下来,小刚整日睡意惺松、昏昏沉沉觉得没精神,而到了晚上又怎么都睡不着了。
应对策略:
放暑假前,孩子的生活与学习时间十分有规律,已建立起有利健康的“生物钟”。因此,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轻易放弃和打破,还是要坚持早起早睡,有规律地生活。上初中的孩子,生理与心理还处在发育成长阶段,要多运动,这样有利于长高,饮食上按孩子的年龄调配好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比例,充分保证发育阶段所需的营养物质。
宝宝圈里的攀比现象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宝宝圈里的攀比现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现在的小孩,从小就有虚荣心”,几个妈妈一碰面,只要有一人提到宝宝圈子里的攀比现象,其他几位就会附和。没错,如今,才几岁的小人精们,哪怕你开车去接送他,他也会攀比自家的车是不是高档车,是否盖过了其他小孩;玩的玩具要比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衣服要比是在顶级商厦买的还是大市场买的,吃的糖果要比是哪家父母更舍得为自己的生日花钱……这样的攀比宝宝,是要强力打压还是循循善诱,让他明白攀比对成长带来的负面效应?如何在扭转孩子虚荣心的同时,不去打压他的完美意识和进取心?这里面,实在有的是学问。
“爸爸,你什么时候能开宝马来接我?”
问题买了微型车接送宝宝去幼儿园的父母常常遇到这样的尴尬:孩子认为家里的车不气派,开去幼儿园被同学取笑,要求家里换车,“要不咱们就乘公交或打车去。”有必要为了孩子的好胜心贷款买一辆高档车吗?当然没有这个必要!
解决你可以用宝宝听得懂的语言解释你为什么选择小巧的车子:“瞧咱家的POLO像不像一只大青蛙?小车子多可爱,占地小,停车方便,钻小巷子是一把好手,记不记得上次爸爸送你,正好堵车,交警叔叔让我们走慢车道,大车子都走不过去,只有咱们的车走得飞快?”
如果宝宝超过5岁,还可以跟他解释小型车省油、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以及拯救地球的意义。比如你可以形象化地说:“夏天为什么越来越热?就是因为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像给地球穿上了不透气的大棉袄一样,热量都排不出去,所以天气又热又闷;小车子比大车子少排放很多二氧化碳,咱们这是在拯救地球妈妈啊!”让孩子充满自豪感而不是自卑感,他自然不会坚持不切实际的换车要求了,反而会建议说:“如果天气好,如果宝宝能早睡早起,我们坐公交车上幼儿园吧,少开车也可以让地球妈妈松一口气,对吧?”
“他有变形金刚(她有芭比娃娃),我也要有!”
问题还有很多宝宝强调说,小伙伴的时髦玩具是从美国买的,“是最新版的,电影里刚刚出现,我就要这个。”要不要辗转委托出国的亲友带一个回来,不惜任何代价满足孩子的攀比欲?显然没这个必要。父母们要意识到,如果你纵容孩子的攀比欲,使之无限止的膨胀,总有一天你满足不了他,而习惯于有求必应的孩子会在那时恼羞成怒地说出“你真没本事!你不配做我妈妈!”这样伤人心的话,使亲子关系陷入崩溃。另外,在玩具、零食、衣物等方面竭力满足孩子的欲望,第一时间满足他的虚荣心,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剥夺孩子的幸福感。
解决儿童教育专家一向认为,“幸福是为实现愿望等待并努力酿造的美酒。”为了不“亏待”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就是剥夺孩子等待并盼望的权利,也降低了玩具到手后的幸福度。孩子在玩具方面得到的满足感,不一定与玩具的价格成正比,而是与玩具的可爱度、新奇感成正比。当他要一个变形金刚的时候你可以给他一个手动发条的跳跳蛙;当她要一个芭比娃娃的时候你可以给她一个手工缝制的布娃娃,或者一个“妈妈小时候玩过的‘蛋变鸡’玩具”。与孩子一起改造他的旧玩具,从玩具市场上淘“爸妈小时玩过的趣味玩具”,跟孩子一起玩,这不仅有利于密切亲子间的感情,还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也为孩子赢得了伙伴群中的核心位置,可谓一举三得。
“如果你不让我穿公主裙,我就不去幼儿园!”
问题如果讲这话的小女孩平时总是打扮得像一个小男生、穿着T恤短裤去幼儿园,她这么要求是情有可原的,这不仅仅是一个攀比欲的问题(人家穿公主裙她也要穿),也是孩子性别意识正在觉醒的一个标志。4~6岁的小女孩正处在这一阶段,她会不自觉地以童话书或卡通片中的“公主”形象来要求自己,缠着父母给她烫头发,买大大的水晶法卡或“小王冠”,买那种新娘婚纱般的“公主裙”。“和我最好的朋友小蓓一样”。
解决千万不要嘲笑孩子,或指出她的外貌与“公主”相比甚远,不要说,“公主哪会长得像你一样胖!”不要在孩子心目里留下自卑的阴影。你可以这样说:“你不像一个公主,但很像一个天使。公主穿着束腰群被勒得透不过气来,天使穿着小布裙可以又跑又跳,你喜欢哪一种呢?”你也可以说:“天使会在幼儿园里钻山洞,钻软管锻炼身体,公主却被自己的裙子缠住了,你认为大家会喜欢谁?天使还是公主?”
“妈妈,你应该去整容整得漂亮些!”
问题对含辛茹苦培养宝宝的妈妈来说,没有比这句话“杀伤力”更大了!有些妈妈又恼又气又伤心,会因为宝宝的“过分”要求,为他“儿竟嫌母丑”大发雷霆。其实,发火是没有用的,反而会令宝宝不知所措——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电视上的小朋友,不是因为妈妈整过容更漂亮了而洋洋得意,我错在哪儿?
解决妈妈可以蹲下来跟宝宝对话:“你认为妈妈不好看吗?”“没有彬彬妈妈好看!也没有小莹妈妈好看!”“你认为妈妈变成什么样你才会满意?”“鼻子高,眼睛大,皮肤白。”“就像芭比娃娃?”“对!”妈妈可以告诉宝宝:“妈妈可不希望跟芭比一样。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美,如果几万个妈妈都长得一模一样,是一件多可怕的事!妈妈不喜欢那种人工的、不自然的美,就像妈妈不希望宝宝和彬彬、小莹长得一模一样。”妈妈还可以与宝宝讨论怎样变得更美:读书让人变美,助人为乐让人变美,充满爱心让人变美,微笑让人变美。妈妈也可以建议老师在班上开展“我的妈妈最美”的绘画比赛和故事比赛,让幼儿学会理解妈妈,赞美妈妈,而不是从外貌上挑剔妈妈。
“小瞻过5岁生日去了五星级酒店,我也要去!”
问题有的小寿星坐下来就会问酒店服务员:“你们酒店有几颗星?”父母呵呵大笑,认为孩子已经理解这个社会的“成功潜规则”,从小表现得像一个贵族而不是平民,“很了不起!”这样的想法其实很要不得,孩子还是一个纯粹的消费者,他本是纯真烂漫的年纪,为何早早套上了物欲的笼头?认为离谱的消费能够最大程度地让一个人“高贵”起来,引发他人的嫉妒和艳羡,这种观念其实是违背孩子的纯真本性的,也使他在成长过程中极易受到打击——“为什么爸妈不能给我最好的?我恨他们!”爱就这样轻易地转化为恨。
解决如果你的孩子过分地讲究排场和虚荣,做父母的首先要检讨自己:我是否给孩子做出了攀比的榜样?我是否认为最值得骄傲的生活就是比别人消费得更贵更多?我是否认为有求必应带来的不是空虚而是满足?幼儿的模仿力很强,因此,要改变孩子的虚荣状态,父母首先要检讨自己的言行,检讨自己的价值观是否健康。
TIPS:化解孩子攀比欲的N条措施
1.尽可能地安排孩子帮助弱者,从这一过程中感受自己的拥有已经很多很多,并在无私帮人的过程中收获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2.不要用物质满足来代替亲情的给予。要教导孩子无论从何种生活境遇下,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很幸福。
3.配合并支持孩子们穿着园服和校服,让他们在统一着装中体会“每个人生而平等”的要义。
4.将节约为本的环保行为描述成“时尚行为”,引导宝宝之间互相调剂服装、图书和玩具,反对奢侈浪费。
专家教你如何应付宝宝醒得太早
护孩子天才,培人才博才。为了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打好基础,我们要通过早期教育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质。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的智、德、体、美的到全面发展,早期教育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专家教你如何应付宝宝醒得太早”,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养成孩子规律的睡眠时间
通常最晚在6个月大时,宝宝就已经形成成熟的睡眠规律,也可以分辨出白天或夜晚。可惜不是所有的宝宝都能做到。不规律或是不适当的睡眠时间,都有可能演变成严重的睡眠干扰。
你的宝宝在“不该睡的时段”睡,可能会让他每天清晨5点半就醒,或是快到半夜才睡。他是否需要花半小时以上的时间入睡?他是否经常在夜里醒来1小时以上?如果你的宝宝有这些情形,那么显然他体内的生物钟出了问题,你必须帮助他养成良好的睡眠规律。
我的孩子太早醒
就像大人一样,也有天生习惯“早起”的婴幼儿,而且为数还不少。这种情形常常让父母很头痛,因为他们还想再舒服地多睡一两个小时。事实上,对于孩子早上5点就醒来的习惯,你并非只能默默承受。
孩子早起,父母该怎么办?
你的孩子在晚上7点或是更早就上床吗?那么他早上5点的时候应该就已经睡足了。让他晚一点再上床,两个星期后,你的孩子应该会睡久一些。延后就寝时间几乎是万灵丹,这对大多数的儿童来说并不困难。除非你的孩子在几个星期之后仍然坚持早起的习惯,那他就是天生的“早起儿”,你也只能接受现实,晚上还是让你的孩子恢复原来的上床的时间,好让他有足够的睡眠。
孩子早上5点醒来时,你会习惯性地马上给他喝奶吗?那么他很可能有“经验性饥饿”。他就是已经习惯要在这个时候吃奶。你可以像平常一样把孩子抱起来,但是延迟喂奶时间。
你的孩子会在早上9点第一次小睡吗?这也可能是孩子一大早就起床的原因。有一些孩子会利用早上的小睡把夜里所缺的睡眠补足。如果是这种情形的话,他早上小睡的时间就得往后挪。你的孩子白天还会睡上两次吗?如果宝宝午睡到晚上7点,那么不要在9点半以前就让他上床睡。如果你的孩子白天只睡一次,不妨把他的小睡时间调到中午以后。
家里有人必须很早就起床吗?不论你如何小心,不让孩子听到声响,你的孩子还是有可能被早晨的动静吵醒。清晨时,他对声音的反应非常敏感,比夜晚就寝时强烈得多。这是因为清晨的时候,睡眠中会有很多自然的清醒时段。孩子对睡眠的需求,在这段时间前大多已经得到满足。所以他一旦醒来,就难以再入睡,这点你无法强迫改变。必要的话,请你跟他一块儿起床,或者在正式起床前把他抱到你床上,一同享受起床前1个小时“亲密的天伦之乐”。
小改变,大成效
克莱内·塞巴斯蒂安(10个月大)是典型的早起儿。清晨5点,他就已经睁大眼睛,清醒得不能再清醒。8点~9点左右,他会再度进入梦乡,睡到10点,接着12点又要午睡。晚上大约7点,他就会被带上床睡觉。
值得注意的是,塞巴斯蒂安白天第一个小睡很早就开始,午睡和之前的小睡间隔不远。毫无疑问,塞巴斯蒂安的早起和早上充足的睡眠一定有关系!
塞巴斯蒂安的妈妈坚持要儿子每天睡足12个小时——包括跟哥哥一起午睡,因此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她必须让儿子早上保持清醒,只在下午午睡,另外晚上要延迟1个小时,也就是8点再上床。
刚开始调整的几天,塞巴斯蒂安常常哭闹、而且很累,渐渐地他也就习惯了。到他早晨能睡晚一些,只用一次午睡弥补不足的睡眠而且恢复好脾气,前后只花了两个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