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的初二男生小文(化名)从小和妈妈十分亲密,别看个子比妈妈还高,言行举止俨然是个大人了,可晚上还常常和妈妈搂着睡觉。爸爸平时很少管小文,当儿子第一次遗精时,他的一顿斥责让儿子吓得不知所措。此后,小文对爸爸更排斥了,甚至动不动就大吼大叫,学习也没有以前专心。近日,对小文一筹莫展的父母来到亿人青少年辅导中心,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小文的妈妈陈女士告诉老师,小文从小到大,学习生活都由妈妈操心,他和妈妈很亲热,总有说不完的话。爸爸因为经常出差,极少和小文相处,父子俩交流不多。爸爸不在家时,小文晚上就和妈妈睡在一起。即使爸爸在家,小文也因为不习惯独睡,半夜还溜到妈妈床上,让妈妈搂着才睡得着。

一天半夜,正在熟睡中的陈女士被儿子叫醒:“妈,我尿床了!”小文惊慌失措地说。陈女士起身查看,发现青春期的儿子并非尿床,而是遗精了。“这种事情应该由他爸爸来解释。”陈女士想到这里,只是让小文换下衣服。小文的爸爸回家后,陈女士把儿子遗精的事告诉了他,不料他不仅不给儿子解释,反而一顿斥责:“你一定在想些不正经的事,这样下去哪还有心思学习?”小文又羞又气,却又不知如何为自己辩解。

此后,小文见了爸爸就躲,学习提不起精神来。有一次被爸爸训斥,他竟一反常态大吼大叫,让父母大吃一惊。

了解事情的经过后,辅导老师认为,小文母子过于亲密的关系,导致父子关系疏离淡漠,直到因“遗精事件”而爆发。“一家三口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三角形,当儿子与母亲的距离很近时,和父亲的距离自然拉远了,而且夫妻之间的关系也会因此疏远”。

“在现实生活中,母子关系过于亲密的现象十分常见,尤其是全职妈妈。很多母亲不知道该如何把握和儿子亲密的尺度,正在长大成人的儿子在她们眼里永远都是孩子。和母亲过于亲密容易导致依赖,从而阻碍儿子的正常成长,有的甚至变得女性化。”老师指出,有的母亲对儿子的依赖很满足,意识不到已成病态。直到儿子长大成人,还要干涉儿子的婚姻、工作。

家有儿子初长成,如何让他长成真正的男子汉呢?老师指出,男孩在五六岁时最好和父母分床而睡,母亲不要过多关注男孩,最重要的是,父亲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能缺位。同时,当妈的不要忘了,自己是个母亲,也是个女人,要让儿子有明确的性别意识,避免过于亲昵的举动。

相关阅读

别让懒散成为男孩成长的障碍


家长首先要了解男孩为什么会懒散、没干劲儿,找出孩子懒散的原因,才能帮助孩子改正懒散的习惯。其实,男孩懒散很大的原因都是父母造成的,当孩子想要做一件事时,父母总是以“你还小,做不了”为由阻止孩子;或是当孩子努力尝试独自完成一件事时,父母嫌孩子做得不够好或是动作太慢,干脆代替孩子把事情做完。

做每一件事不见得一定成功,但如果不去做则一定不可能成功。要想成功,就一定要把懒散的习惯扔得远远的。懒散是一种习惯,习惯是在一点一滴的生活中养成的,要克服懒散习惯就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懒散是男孩成长的障碍,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不要拖延、懒散,而是立刻着手去做,从而养成勤奋的习惯。

很多人都看过《等明天》的故事:森林里百花盛开,但是天气变化无常,刚才天空还很晴朗,转眼就下起雨来。大象、鹿、松鼠和獾子等都跑回到自己的屋子里去。可是猴子没有房子,它急得到处奔跑,被雨淋得无处藏身。猴子心里想:等雨停了之后,我一定要盖一所房子。

雨过天晴后,猴子搬来一根木头,折了几片芭蕉叶,还设计了房子的图样,于是便到处宣传它要盖房子了,还请许多客人到它的新房里去做客。

第二天,天气很好,猴子想等到明天再盖房也不迟,于是接着睡大觉,一直睡到客人都到齐了。大象叫醒猴子问:“房子在哪儿?”它说等到明天就盖。

第三天,它去桃树林吃桃子。就这样,它总是等明天,等明天……

但是天气不等人,倾盆大雨又把它淋得无处藏身。

猴子因为懒散、拖拉,不停地说等明天、等明天,以为自己有的是时间,所以把盖房子的事情无限延期,最终什么事情也没做成。暴雨再来时,它仍然被淋得无处藏身。

如果男孩从小养成懒散的习惯,将来很可能就是一个浪费生命的人,遇事总是犹豫拖延,千方百计地回避自己要做的事情,越是紧急越不肯正视,不停地寻找借口为自己拖延。懒散可能会让男孩一事无成,视拖延为不关痛痒的耽搁,任何事情都是能拖一时就拖一时,能拖一天就拖一天,生活的目的好像就是拖延。拖延造成事情越来越多,甚至杂乱无章,而杂乱无章又助长了拖延心理。如此循环下去,可能几天、几个月过去了,仍然是什么事都没干。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父母的做法都使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剥夺了孩子体验成功的机会,甚至使孩子觉得自己没用,丧失对自己的信心,以后再做任何事都不敢去尝试。父母对男孩干涉过多还会让他们逐渐产生依赖性,认为自己做不好或做不完父母也会帮忙完成,久而久之形成懒散的性格。

为了调动男孩的积极性,培养出有干劲的孩子,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让男孩有追求、渴望感。对待孩子,父母不要过分给予,让孩子有所追求和渴望,父母要做的是鼓励和支持。

2.让男孩具有持久力和忍耐力。父母耐心地让孩子自己去做事,当他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再给予适当的帮助和鼓励,但不能完全替代孩子。能力是在不断学习和锻炼中得来的,遇到困难家长就代替解决,或是孩子遇到困难也不管不问,孩子将很难得到良好的发展。

3.激发男孩的活力。大自然是孩子的良师益友,所以,要经常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学到知识,开阔视野,发展美感,增加健康和活力。在社会氛围中,父母也要注意让孩子充满活力,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孩子进行亲密的交流,让孩子获得情绪上的愉悦体验。每个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各不相同,父母应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提出适当的要求和希望,如果要求孩子做他不喜欢、做不到的事,孩子就会有抵触情绪,自然会丧失活力。

4.与男孩一起分享他的快乐。只要孩子认真做了,父母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与孩子一起分享他成功的喜悦。孩子为自己感到骄傲,对自己有了信心,自然乐于再次去做,即使遇到问题也会想方设法地主动解决,不会半途而废。

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一定要多注意纠正孩子的懒散行为,别让懒散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男孩更令妈妈操心吗?


面对儿子的时候,妈妈的心里百转千回,一边想象着自己怀里柔软的他将来会成长为需要仰起头才能看得清的男子汉,一边又希望着那双越来越宽厚的臂膀能够永远被自己揽在怀中。对于很多父母而言,养育儿子可能是一生中最艰巨的工程了。

3个月的小宝在小床上睡得非常甜美,妈妈坐在他的边上想:他会表现得像一个男孩吗?他上幼儿园的时候,也会喜欢玩小木枪吗?足球将是他的爱好吗?他是否也会有各式各样的玩具小汽车、拖拉机和建筑工具?他会不会有一天突然拒绝妈妈的拥抱,因为觉得那太女人气了?

我们可以告诉小宝的妈妈:你的梦想总有一天会成真,但是这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发育和成长才能实现。

一个男子汉的诞生:体内激素和对周围世界的观察与模仿,推动着男宝宝逐渐确立性别意识,并且按照“男人”应有的形象大步前进。

男孩在2岁的时候,可以通过发型、服装和声音来区分男人和女人。不过这个时候,他还没有把这些区别和自己联系起来。大约再过半年,他才旗帜鲜明地把自己归为男孩子的行列。但是他似乎并不知道自己永远是个男的,所以有时候会问“为什么我以后不能生个宝宝”之类的问题。

3岁的时候,男孩开始与女孩划清界限。他会经常和其他男孩子成群结伙地在一起,这让他感觉好极了。到了4岁,男孩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很强的性别模式。在他们的脑子里,女孩很沉闷,只爱玩娃娃,她们虽然很乖但是爱哭。而当男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会在一大群人中分出等级,制定规则,比拼实力——可以说,他们更喜欢制造竞争。

男孩这种对竞争的喜好来自他们体内的男性激素。这种激素从他们出生六周后开始分泌,它不仅决定了男孩的身体特征,而且帮助他们形成男性的思维习惯、感觉方式和举止特征。6个月大的小男孩已经开始抢别人的玩具,胆子很大。到了14个月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明显地表现出喜欢汽车、武器,而且好斗。

当然,一个男子汉的特征不仅是天生的,还会受到后天环境的很大影响。比如,他们会注意到外面的世界有明显的男女之别:厕所分男女,服装分男女,甚至连足球也分为男足和女足。最终,他们还会发现要做的事情、要承担的责任也分男女。与此同时,他的天性会促使他向身边的男人看齐。于是他会注意:爸爸是否做晚饭,外出的时候爸爸是否开车,妈妈说腰疼的时候,爸爸会不会给她揉一揉。同样,他也会观察其他男性,看他们如何交谈、嬉笑、愤怒甚至发火骂人。当然,慢慢地他还会从电视上看到男人们如何战斗并取得胜利。总之,通过生活中的所有片段,男孩的头脑中逐渐拼出一幅男人的图像,并用一生的时间去贴近。

当然,这里只是一种通常的情况,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男孩子可以坚强、勇敢,也可以脆弱、沉静,他不必受到性别标签的限制,父母也不必按照一个模式塑造他的性格。因为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他首先是个人,其次才是个男人。他需要完整的个性,而不是模版化的特征。

男孩子的爸爸:介入儿子生活的女人已经太多,所以你必须成为坚定而持久的“干扰因素”,告诉他:男人应该是这样的。

*更多地参与到他的生活当中。小伙子的身边已经有足够多的女人了:祖母、妈妈、保姆、幼儿园老师……所以他们非常需要一些强悍的色彩,一些男性来陪伴他们认识这个世界,并且感受做男性的乐趣。

*一起玩耍。男孩通常喜欢疯狂的游戏、激烈的竞技,而爸爸在这其中应该展现出既刚强又温柔的一面,引导儿子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的力量,让这些天生的“trouble-maker”在即使摔破了膝盖的时候,仍然笑容灿烂。

*注意树立自己的男子汉形象。小男孩是在妈妈的要求下帮忙做家务,还是在爸爸的榜样下做的,完全是两回事,因为洗碗虽然是件简单的小事,但是却体现了家庭是一个团队,对家庭负责也是男人品质中的重要一环。爸爸在有时间的时候可以想想:我在家里扮演什么角色?我为我的妻子做了些什么?而一个男人如何能更像男子汉?

*允许自己犯错误。理想的爸爸是无所不能的,跳得高、跑得快,成功地修理哑巴音箱或者更换汽车轮胎。但是完美的爸爸也是可怕的,这会让孩子很有挫折感。因此,爸爸不必回避自己的弱项,例如倒车的时候撞上垃圾桶,或者游泳没有妈妈快。

*对儿子的个性保持宽容。女孩子“疯”一些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男孩涂了一个红指甲,就会引起周围的大惊小怪了。其实,在小男子汉们学习男性独有的生活方式的过程中,经常会对女性的东西好奇。类似情况发生的时候,爸爸们应该给孩子很大的宽容度,同时借机让儿子知道:爸爸喜欢我,因为我是我。

男孩子的妈妈:根据儿子的需要,决定自己到底是给他最温柔的拥抱,还是远远地站在他的身后,随时保持自己作为女性的美好和独特。

*亲密相依。刚出生的时候,男孩、女孩都享受到妈妈的全面呵护,但是随着男孩的长大,妈妈开始犹豫是不是应该少抱一些,以免他过于娇气和任性。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只有孩子的身体被妈妈所喜爱,他才能逐渐形成自我意识。

*保持距离。生命的最初2年中,妈妈就是儿子的一切,你的怀抱就是他心目中的天堂。但是,当男孩长到两三岁的时候,他们开始发现自己和妈妈不一样,他不是个女人,而是和爸爸一样的男人,因此性别角色的塑造在幼儿期非常重要,这时妈妈可以放手让小伙子自由成长。

*信任爸爸。爸爸完全可以像妈妈那样照顾儿子、培养儿子,无论是哄宝宝睡觉、给宝宝换尿布,还是带着他去博物馆认识远古生物。而爸爸给换上的纸尿裤突然松开,并不会让儿子觉得难过,反而让他们感受到爸爸和妈妈的不同。

*让他动起来。男孩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好奇和探险的世界,他们有强烈的运动欲望。因此,尽量让儿子在操场上自由驰骋,或者到运动场参加各项锻炼,而不是让他们趴在窗前向外看。

*用平和的心态面对自己。“妈妈”不是顶尖运动员、精英学者或政要人物的培养单位,而只是一个女性而已,所以,请让自己以一个平静、快乐的女人的身份出现在儿子面前。对自己的性别角色和生活状态心满意足的妈妈,向儿子传递的信息是:这个世界上有两种性别,男和女,他们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同样强大。

亲爱的单亲妈妈:营造健康的家庭气氛,寻找良好的男性样板,你的儿子一样可以成为优秀的男子汉。

*放轻松。单亲家庭的男孩并不特殊,他们不需要比别的孩子更粗犷或更细心,更聪明或更仔细,所以你不必把养育的任务设置得过高。的确,单独抚养儿子成长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不要忘了,除了你自己之外,朋友、亲属、幼儿园老师、其他宝宝的家长都在和你一起培养他,所以他完全可以成长得很好。

*为了儿子,与前夫保持良好关系。爸爸永远是爸爸,是儿子心目中高大的身影,所以千万不要在父子关系中插上一杠子。特别是当爸爸令儿子失望的时候,妈妈需要做的只是去安慰他,而不要说前夫的坏话。

*放弃“权利之争”。因为不能天天陪伴儿子,所以爸爸某些过分的宠爱是可以理解的,对此,孩子心里很明白。他们知道:从妈妈那里可以得到安全感,而新足球通常可以让爸爸来买。这个时候不要为了收买人心而和爸爸展开竞赛,因为日常生活的规则是必须有的。当然,如果爸爸宠爱过分,造成你们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的话,你应该尽早提出反对意见。

*“引入”其他抚养人。男孩的成长中需要一些经常出现在他的生活中、或者属于他生活一部分的男性存在。因此,可以请儿子的外公、舅舅每周接一次孩子;定期带他去由男教练负责的游泳队、国画班学习;让他去你老同学的家里和同学的丈夫一起拆装电脑。不过,小孩子是很敏感的,他能够分辨出这个男人是不是真的喜欢和他在一起,所以选对人很重要。

*儿子不是丈夫的替身。这样的场景有些微妙,当妈妈感觉孤独的时候,喜欢和这个“迷你爸爸”偎依在一起。但是,成年人的烦恼在儿童房间里是解决不了的。

TIPS:男孩更令人操心吗?

Q:为什么人们会觉得抚养男孩子更困难一些呢?

A:在培养男孩子方面没有一个普遍认同的目标。首先,传统观念会认为优秀的男人应该无所不能,这就给父母出了一个大难题,究竟如何才能把儿子培养成这样。再有,父母们对男孩子的期望很多,但是又经常互相矛盾。比如他们应该大而化之,但是又不能大大咧咧;他们应该说到做到,但是又不能一意孤行;他们应该敏感,但是不能神经质;他们可以展现温柔的一面,但是绝对不可以玩娃娃。相对而言女孩子就好办多了,她们即使“野蛮”一些,仍然让人觉得可爱。

Q:男孩缺乏男性榜样吗?

A:男孩子的生活几乎被女性所包围,无论在家、在幼儿园,还是在学校。所以,他们缺乏男性的范本,对于“男儿当自强”之类的概念没有具体的经验。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男性都能成为好榜样,这取决于这些男人对待孩子的态度,以及他们对男性角色的理解。一个回家就把脚翘在桌子上、等待伺候的爸爸,无论如何不应该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

Q:今天的男孩需要什么?

A:他们需要多样性,而不是一个刻板的男性模式。他们的生活中需要有男人,向他们示范男性独特的生活习惯;他们也需要有女人味的女人,让他们感觉到明显的差异和特质。

早教启蒙:如何改变宝宝过度粘妈妈的现象


许多 宝宝十分“排外”,而且时时刻刻的规定跟妈妈在一起,乃至能够 说成亲密无间。这类宝宝让许多 妈妈觉得无可奈何和苦恼。可是看见大吵大闹的宝宝又心存舍不得,那麼怎样才可以让自身的宝宝更为单独,没有过多粘自身?如何改变宝宝过度粘妈妈的现象?下边就几个小秘方。

最先,妈妈在心里要下决心一下定决心,那便是不管怎样都不必优柔寡断。假如你确实有要事要做,而且不可以带著你的宝宝,那么就细心的跟他表明缘故,假如他還是要跟随,而且应用装萌发嗲、连哭再闹的方法,你务必把心一横,不可以带著他去。如何改变宝宝过度粘妈妈的现象?

假如你不愿宝宝一直粘着你,就在平常和宝宝交往时,使他自己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的的事,而不明白的事还可以学着做。针对一些日常生活的小事儿,放开手让宝宝专家学者做,即便不对,也别着急着参与,使他单独起來才不容易使他过度粘着你。

次之,能够 和宝宝玩一些分离出来游戏。常常在家里玩一些分离出来游戏,能够 减少宝宝对他的“黏合度”。比如有目的的减少和宝宝的交往時间,造就大量的時间让他与别的家人触碰。比如让黏人的宝宝跟随长辈住几日,再领回来,便会更好许多 。如何改变宝宝过度粘妈妈的现象?

如何改变宝宝过度粘妈妈的现象?宝宝往往会粘着你,是由于你一直过多照料宝宝,并能考虑他的各种各样要求。而宝宝也是一直被妈妈照料,不论是大小事必须找妈妈,因而“习惯性”了妈妈的存有。因而,“请别太照料”自身的宝宝很重要。

育儿方式影响孩子的性格


孩子性格的形成与早期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这一点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常听到有的父母抱怨孩子天性胆小、娇气,殊不知,恰恰是自己无意中以错误的育儿方式养成了孩子的这种毛病。实际上。培养孩子性格品质要从小抓起,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着手,如饮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训练等,这些先入为主的习惯就是孩子日后的习性。

父母的情感态度对孩子性格的导向作用十分重要。现代父母的情感流露比以往更明显,频率和强度更高,这样会使孩子变得非常脆弱和具依赖性,在娇宠中变得批评不得,甚至父母的声音稍高一点,孩子也会因此受恢而大哭不止,显示出脆弱的性格特征。

一般情况下,娇气脆弱的孩子常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力,一旦受到挫折极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再则,如今独生子女多,父母的悉心照顾表现在各个方面,如替孩子包办的事情过多,对孩子的正常活动限制过多等。这些过分“担心”的心理,不可避免地通过言行举止显露出来,对孩子起到暗示作用。不少父母在孩子想参加某项活动之前,总是向孩子列举种种危险,结果使孩子产生了恐惧的心理,并因此畏缩不前。年龄愈小的孩子愈容易接受暗示,父母的性格特点极易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孩子。

现在的父母还往往把孩子的身体健康寄托在各种食品和药品上,而不是让孩子在阳光、新鲜空气和户外运动中锻炼身体。一般说,体弱多病与性格懦弱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因为病儿会受到父母更加细心的照顾和宠爱,从而成为助长软弱性格的温床。这种保护过度的育儿方式,会使孩子的性格具有明显惰性特征,表现为好吃懒做,好静懒动,缺乏靠自身能力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