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学龄前儿童没有学业负担;不愁衣食,受到的照顾无微不至,他们怎么会有压力呢?

然而,现代的孩子在得到铺天盖地的爱的同时,却越来越失去了随心所欲地玩的自由;在得到大量玩具的同时,却失去了与父母拥抱、游戏和谈话的机会;在幼儿园,教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有时会有一些问题发生,如受到批评,不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等等,这些都是使孩子产生压力感的原因。

孩子感到压力时,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往往无法清楚地讲出来,因此他们有时无法得到成人的及时帮助。而且由于他们自身的知识以及处世经验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太差,因而不能自己解除压力。所以,当压力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孩子会产生诸如抑郁症、厌食症、睡眠障碍等生理或心理问题,这些将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作为家长,如果能细心观察孩子的言行,就能觉察孩子是否面临压力以及压力的程度如何。

当孩子面临压力时,行为方面常表现为爱说假话、爱打人,故意损坏东西;情绪上常表现为爱哭闹、不讲理,常常感到害怕而纠缠着大人,睡眠不稳,夜惊(从睡梦中突然惊醒甚至坐起),梦魇以至梦游等;身体反应是经常持续(用力)眨眼睛、咬指甲、挖鼻孔,面部或四肢肌肉抽动等等;精神反应则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爱忘事,爱胡思乱想,说话含糊不着边际等等。

发现孩子出现某些上述反应时,家长应多与孩子接触和交流,帮助孩子自然地解除压力。比如,可给孩子纸笔,让他随心所欲地画;给孩子一个故事开头,让他续编故事;让孩子提出游戏的内容和玩法,和孩子一起玩;当孩子从梦中惊醒时,安慰他之后,让他说一说都梦见了什么。而且当孩子叙述时,不要随意打断,也不要提建议或下结论。这些活动,可以使家长比较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了解使孩子感到压力的原因,从而帮助孩子减轻或解除压力。

如果家长的疏导仍不能有效地解除孩子的压力,就应寻求专家或心理医生的帮助,尽量使孩子的异常反应得到及早纠正,消除其对孩子身心发展的负面影响。

相关阅读

缓解孩子焦虑心理的方法


我的孩子在进入大班后,由于有了一些作业,他对自己的学习要求很高,而且由于老师有时候会批评一些没有回家看书的小朋友,他就很担心自己,经常会问我:“我的英语单词还没有记住,怎么办?”“我的作业还没有写好,怎么办?”“时间不够了,我还有好多事情没有作好呢,怎么办啊?"甚至于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也会很焦虑的问我很多遍“我老是想尿尿,怎么办?”“我睡不着,眼睛闭着休息,可以吗?”……面对这些每天都会重复的问题,我虽然都同他说,没有关系,不要担心,可是这似乎都没有改变他的心理状态。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让容易焦虑的孩子能够自信些呢?

专家解答:孩子的这个状态除了孩子对自己的要求有关,也可能和孩子对老师的认识有关。可能孩子对于和老师的关系相对敏感,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总是担心不能满足老师的要求,因此感觉到焦虑。家长可以考虑从这个角度对孩子的想法分析一下,针对孩子的内心,来帮助孩子缓解他的焦虑。

学者认为,孩子紧张焦虑的成因非常复杂,它可以是基因方面的,也可能是由后天环境引起的。

先天气质起一定作用

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体验,他们的宝贝在4个月大的时候就表现出极度的,见到陌生人就哭泣或害怕。稍长大一些后,他们中的一些依然表现出敏感、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又很强的性格特点,容易紧张,多虑。有些父母很纳闷,自己带孩子和别人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孩子这么“磨人”?在这里,先天气质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环境因素

有研究表明,环境因素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大多具有焦虑气质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也容易焦虑,或情绪易急躁。不难想象,遇事经常紧张的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息也是惶惑焦虑的;而情绪不稳、爱责打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长期被忽略、责打、否定的状况下,会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和稳定感。

父母要求过高

如今,更为多见的焦虑是父母通过对孩子实行超前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别的孩子不会的自己的孩子要会,别的孩子会的自己的孩子要更精通。由于有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高标准,孩子的表现很难让父母满意和认可,他们就一遍一遍地要求孩子做得更好,久而久之,孩子会因为自己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自信心受损,内心焦躁不安。假如父母再辅以恐吓或粗暴的惩罚手段,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时就会显得更加紧张。 

过度保护和溺爱

过度地保护和溺爱孩子,使他缺乏独立性发展,也是造成孩子焦虑的原因。就拿小雨来说,她从小就是家人宠爱下的“小公主”,几乎没有受到过什么委屈,就连上幼儿园,也是姑姑工作的地方。1年前,姑姑随丈夫出国定居,小雨有一阵子不想去幼儿园,后来勉强去了,就开始咬起指甲来。家人的过度包办通常使孩子失去了适应社会能力的锻炼机会,当他们独自置身于新环境、新情景中或与陌生人接触,会产生不知如何应对的困惑,以致情绪波动、过度担忧。

父母关系不和谐

也有很多孩子的焦虑影射了父母关系的不和谐。比如父母在婚姻关系上有裂痕,他们自己不愿意面对,而通过提高对孩子的要求来弥补婚姻中的缺陷感;孩子此时也会下意识地配合父母,表现出一些焦虑的症状,使家里的矛盾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心甘情愿地做“替罪羊”,从而避免父母关系的破裂。 

儿童早教:儿童心理焦虑如何缓解?


焦虑情绪是一种相近忧虑的反映,预估到对本身有一种潜在性的威协或因为某类情景距人产生心里矛盾而造成的一种心理状态躁动不安情况。儿童心理焦虑如何缓解?

儿童的焦虑情绪主要是伯丧失妈妈的维护和抚摸自身的心愿与家庭、社会发展的标准发生争执,怕自身不以伙伴所接纳,及其迫不得已对自身尝试要做的事觉得愧疚这些缘故造成的。儿童心理焦虑如何缓解?

对于这种造成焦虑的原因,能够采用下列方式协助儿童清除焦虑情绪心理状态:

1.出示爱和关注、支持,协助儿童解决分歧。

如尽可能不用或者少用处罚的方式看待儿童的过失,以正面教育主导;支持儿童的单独主题活动,鼓励、维护保养他的独立性;协助儿童妥善处理心愿和标准的矛盾。

2.考虑儿童归属感和自尊的必须,支持她们为完成这类有效必须的个人行为。

当儿童在行动上遭受挫败时,要给予鼓励,并协助她们清除顾忌,战胜困难。儿童心理焦虑如何缓解?

3.鼓励独立性和创造力。

逃避会造成儿童仔疑、羞耻感、愧疚的行動。对儿童不成熟的行動、观点要细心具体指导,而又不大包大揽。

儿童心理焦虑如何缓解?总而言之,父母要高度重视小孩的生长发育状况,要掌握小孩的心里,那样才可以协助孩子的成长,才可以让小孩快乐成长。

BB心理健康的5个主要标志


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同心理卫生专家共同研究,他们对此提出了初步看法,认为一般心理健康的幼儿有如下特点:智力发育正常,喜学爱问,情感丰富,情绪开朗;行为活泼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乐群,能适应集体生活,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具体说来,他们在生活、学习、劳动以及与人相处等方面,应有如下表现: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2.求知欲较强。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

3.能合群,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为集体和所能及的好事。

4.诚实而不说谎。很少说不符合现实的话;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要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

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对称赞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欢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胆怯等

日美父母如何缓解“恐园症”


送年幼的孩子去幼儿园,是让很多家长感到头疼的一件事,因为孩子还太小,往往对新环境不能接受。看着孩子在幼儿园里又哭又闹的情形,很多家长心疼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其实,送孩子去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接受启蒙教育,并不是件为难的事,因为这个过程也是有章可循的。这方面,我们不妨借鉴一下日美家长的做法,看他们是如何缓解孩子的“恐园症”的。

日本的父母在送3-5岁的孩子去幼儿园时,遵循的是“入园三部曲”:

“一部曲”是先带孩子到要去的那所幼儿园里玩,让孩子熟悉一下那里的环境,对园内的娱乐设施及一些课程、科目产生兴趣,为孩子顺利入园奠定基础;

“二部曲”是家长有意识地带孩子去接触其他孩子,如一起做游戏等,通过增加孩子之间的相互接触和交流,培养他们形成乐于交往、向往集体生活的心理和性格;

“三部曲”是父母教会孩子处理自己的一些简单“事务”,如自己接水洗脸、自己动手吃饭、独立去卫生间等,以此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三部曲”唱过后,家长们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有了“三部曲”作基础,幼儿入园,一般都会愉快地进入角色,融入集体生活。

相对于日本家长来说,美国家长帮助幼儿度过入园关就更细腻些。

在幼儿入园前,家长们在家中就经常跟孩子介绍幼儿园里的相关情况,让孩子对幼儿园有所了解。然后,他们会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如按时起床、定时进餐等,并教会幼儿自己穿衣戴帽。接着,家长和幼儿一起收拾衣物,让孩子在入园上有心理准备。

送孩子到幼儿园后,美国家长通常会在入园后的一两天内,陪孩子一起上课,以缓解幼儿对新环境产生的紧张情绪。然后,告诉孩子:父母要出去工作,并保证会定时来看他、接他回家。如果幼儿在园内哭闹不止,家长也不会厉言威吓,也不会以食物、玩具等物品贿赂孩子,而是对其好言抚慰,并将孩子交给园内老师来处理。

离园时,幼儿通常也会哭闹,但美国家长却不像一些中国家长那样伤心、着急、上火,他们的内心很平静,因为他们懂得: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过程,无需为孩子担忧,更无需于心不忍。而且,孩子进了幼儿园,说明孩子又成长了一步,对于父母来说,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内的家长们若想顺利度过幼儿入园这一难关,不仅要树立教育孩子的新理念,更要注重孩子入园前后的各项准备和必要的抚慰措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