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孩子爱打人该怎么办?

“我家孩子特别爱打人,从会走就会打人,怎么说都没用”;

“我家孩子脾气大,爱打人,特别难管教,怎么办呢?”;

“我们打他骂他夸他……什么方法都试过了,他就是喜欢打人怎么办呀?”

有很多家长都提出过这种问题,他们也尝试了很多方法来制止孩子的打人行为,但都收效甚微。那么孩子是真的爱“打人”吗?

案例一:强强为何在外就超爱“打人”呢?

解读:对孩子来说,“攻击行为”只是他们用来表达感情或试探大人的方式之一。

在龅牙兔学习中心里,有个叫强强的小男孩,超级“爱打人”,无论是大人孩子与他交流,都会被“攻击”。但据强强妈妈反映,孩子在家是公认的乖小孩。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一到学习中心脾气就超级大,还会动手打人。

有一次强强在活动中心玩小车,开得正高兴,龅牙兔姐姐停下了车,告诉强强要上课了,小车不要玩了。强强尝试了下,小车果然被姐姐控制住了不能动了,强强皱起眉头立即挥动小手朝姐姐扇去,其实手根本就没碰到龅牙兔姐姐。强强皱着眉头看向保姆,保姆“呵呵”笑了一声;强强又尝试动了下小车还是没成功,他又挥起小手,保姆又“呵呵”笑了一声……这个“挥手—呵呵笑”的动作就这么重复了3次。

目睹了这一切之后,龅牙兔的老师与强强妈妈进行了交谈,了解到这么一些细节:

1.情绪强度。强强本身是一个情绪强度和活动量都非常大的孩子,性格属于大喜大怒类型,同时体格也比较健壮,手脚动作都很重。

2.成长环境。强强在家由保姆照顾,保姆平时对孩子的任何要求从来都是无条件接受的;但当强强来到龅牙兔,自然有必要的行为规范和礼仪规则,强强感受到自己的“小权利”正被限制并且无法随心所欲,所以他的情绪自然波动很大。

3.成人反应。1-3岁的孩子攻击行为非常普遍,他们常去试探自己的行为能力或大人们的反应。对于强强的攻击行为,保姆不但不第一时间阻止,还在旁边若无其事地笑,这就会让孩子压根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每当自己挥手都会伴随保姆的笑声,这让强强认为很好玩,或许大家是在跟他闹着玩。

所以,针对强强的打人行为,训练师给家长的意见如下:

1.家里人停止类似的行为。强强爸爸有时会为了让孩子听话而请他吃顿“小生活”,这种惩罚行为要停止。作为两岁左右的孩子,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所谓的“小朋友要和睦相处”之类的言辞,他们能明白的那就是“爸爸刚才打我很痛,我就听话了,打人真有用!”

2.严肃对待孩子的行为。无论是保姆的笑还是家长们根据环境不同而变化不一的态度,都会对孩子的行为纠正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如果是不好的行为,直接严肃地阻止;如果你只是笑着告诉孩子“打人不好”,那孩子得到的信息可能只有“妈妈也没生气呀,这样做还挺好玩!”

3.即刻行动应优于言语规训。当孩子出现打人行为时,直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阻止——立刻抓住他打人的小手,严肃地告诉他“不可以打人”。给孩子一个阻止,这对他们来说已然是一种惩罚,过后无需再多说教。若再出现打人行为,继续上述方法即可。

4.全家人行动一致。无论在谁面前,无论打了谁,给予孩子的“惩罚”都是一致的——游戏暂停、行动暂停、沟通暂停。孩子很聪明,如果全家人态度不一,孩子肯定会不断尝试限制,直到达到他们的目的。这也正是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和在外面表现不一致的原因,正是因为家长的规矩在不断变化,导致孩子学会“察言观色”后见风使舵。

案例二:贝贝第一次“打人”是真的吗?

解读:1岁之后的孩子开始探索世界,但是他们的身体控制能力有限,在积极的探索中,他们常会因为过于兴奋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行动。

贝贝今天是来龅牙兔试听的,第一次看到那么多新鲜东西——鱼缸里游来游去的鱼、淘气堡飞来飞去的海洋球、桌上五颜六色的积木……贝贝高兴地玩着、笑着。开始上课了,第一次见到龅牙兔姐姐,贝贝有点陌生,姐姐为他唱了欢迎歌。刚唱完歌,来了个小女孩,贝贝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冲到小女孩的面前,“啪”一下,小女孩倒在贝贝的面前,是贝贝推倒的。贝贝妈妈赶忙冲过去拉住贝贝的手,把他带到一边去狠狠训了一通。

和贝贝妈妈交谈后,我们发现,贝贝只有在遇到小朋友的时候才会有“攻击”行为,那么,这真的是攻击吗?经常看见有的孩子,看见别的小朋友后表现出高兴的情绪,妈妈让孩子去和别的小朋友去打招呼,当这个孩子过去想挥挥手或者抱一抱别的小朋友的时候,由于力度没有控制好,“啪”一下、“哇”一声……一个表示友好的行为立即就被成人主观地翻译成了“打人”。很快,这些“打招呼”的孩子就真正变成了“打人”的孩子了。

由此,我们给了贝贝妈妈一些建议:

1.不再强化孩子打人这个行为:减少无谓的说教,看见行为即阻止(暂停孩子的行动),可以进行单纯的暂停,也可进行注意力转移,但不要以打骂方式惩罚孩子。

2.贝贝其实是希望和小朋友交往的,只是由于力比较大,“下手”较重,所以妈妈需要先教贝贝如何和小朋友打招呼,甚至是在看见其他小朋友时,陪他一起打招呼;当孩子出现形似“打人”的行为时,可以立即抓住他的小手,挥一挥说:“贝贝是要打招呼吗?你好!”

3.一旦孩子表现出积极的交往行为,就予以赞赏和鼓励“今天贝贝和囡囡打招呼了是吗?妈妈看见了,非常好哦!”

贝贝妈妈也很配合,按照我们给的建议一一去做,两周后,贝贝妈妈欣喜地告诉老师:贝贝就像突然长大了一样,不但再也没有打人了,见到小朋友还会主动跑上去问人家叫什么名字……贝贝妈妈细数着孩子的变化,非常欣慰。

TIPS

教育孩子的一些注意事项

1.事先交给孩子如何和小朋友相处,如何打招呼、交朋友。

2.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纠纷时保持冷静,强制让孩子表示道歉并不可取。不如换一种做法:妈妈直接向被打的小朋友道歉,并且表示关心,效果就会很好。因为父母的行为给孩子做出了一个典范。

3.当孩子有一定自省能力了,父母点到为止,不要多说,孩子自己也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反省。

4.认可孩子的感受,简短地给孩子一些指导。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父母应该教孩子表达他的感受:“我知道你很想要那个玩具,那个小朋友还在玩,不想给你玩,所以你生气了,妈妈知道,但我们也不能打人。”要避免过长的训导和讲道理,这只会让孩子一头雾水。

5.循环往复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父母在教导孩子的同时,还要培养自己的耐心。

相关知识

孩子在幼儿园爱打人怎么办?


女儿今年三岁多,去年上了幼儿园。女儿很聪明,我们比较宠她,常常顺着她。但每次我去幼儿园接她,总有小朋友来“告状”,说我女儿打他了,让我很尴尬。我告诉女儿不要欺负别的小朋友,但作用不大。我该怎么办?

詹文龄:为什么家长的教育不管用呢?原因是三岁的孩子根本不懂什么叫“欺负”,而且他打小朋友也确实不是成人认为的欺负。

从出生的懵懂状态到逐渐学会各种动作,学会说话,孩子的一切都是那么可爱,在这期间父母发现孩子会骂人了,会打人了,不仅不生气,反而高兴,有的甚至鼓励孩子打爸爸妈妈。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动不动就打人的习惯,到了幼儿园自然也改不了。

有一个案例:在幼儿园,一个孩子咬了小朋友,被咬的孩子哭了。可老师发现咬人的小朋友也是一脸惊恐。在和家长的交谈中我得知:孩子在家里,经常咬父母及家人,而且每个被咬的长辈都很高兴,还互相攀比谁被咬得多。孩子咬人的错误行为不仅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也没有被及时纠正,还被当成好玩。这一错误信息,让孩子认为咬人是让别人高兴的事,是在玩。到了幼儿园他也认为咬小朋友是玩,小朋友也应该高兴,怎么会哭呢?所以,他自己也吓坏了。

怎样改正呢?首先是把道理给孩子讲清楚。也要让孩子知道不能打爸爸妈妈及家人,如果打了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真实的信息――疼痛和痛苦。另外也要让他体验到家人会生气,还应给他一些小小的惩罚――不理他,让他体验孤独的痛苦。

为什么我家宝宝爱打人?


有的宝宝生气时打人,有的宝宝高兴时打人,有的宝宝不仅打人还咬人,有的宝宝既打小朋友又打爷爷奶奶……如果养成习惯,他将来怎么与别人友好相处呢?父母真为宝宝的这种“暴力”行为担心呀!

不满3岁的宝宝打人,其实是用这种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或感情,但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会改”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幼儿期“打人”的习惯会影响宝宝一生!曾有心理学家对600名受试者进行了长达2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3岁半时的攻击性记录能有效地预测成年以后的攻击性行为。所以,宝宝攻击性的强弱将对他的一生产生影响,当小宝宝第一次有攻击性行为时,父母就要想方设法来制止他,因势利导来消解他的攻击性行为,当出现不同的原因时,我们来看看具体应当怎样做。

一、宝宝爱打人误会了家长的“称赞”

宝宝快17个月了,每当宝宝与家人或邻居玩得高兴时,会突然举起小手打人家的脸,打得叭叭响,躲都躲不过。看他的意思,也不是表达不满,也不是挑衅,那是什么意思呢?

孩子9月龄左右的时候,手的功能分化有了突然的发展,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有了很大的突破。打人会让他们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乐趣,就像我们突然之间会了某种技能一样,很愿意使用。

家长抱着宝宝嬉戏的时候,有时宝宝会无意识地拍打家长的脸,而且发出快乐的笑声。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这个动作,夸他们长了本领,或者觉得动作卡通,干脆亲含其小手表示“做得好”,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另外,宝宝过了1岁,在语言发育过程中,有一个阶段会发出“哒、哒、哒”类似“打”的发音,并且手上有拍打的动作,这是宝宝语言发育必经的一个过程。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了这个动作,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有些爸爸妈妈喜欢在宝宝面前互相拍打调情,这样,宝宝可能会误认为“拍打”就是表达“高兴”和“喜欢”情感的方式。

宝宝越小,这种“打人”的表达模式就越容易固定,而且不容易纠正。我们除了教宝宝基本的生活技巧和知识,更要教给宝宝正确的情感模式,例如教宝宝亲吻家长、轻轻抚摸家长,以表示对家长和别人的爱。当宝宝打人时,家长当时的态度和做法相当重要。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打脸,都可以直接把他们放在地上,双手按住孩子的肩膀,严肃而平和地告诉他:“爸爸妈妈/阿姨不喜欢打人的孩子!”保持1分钟,讲明谁也不要抱孩子,几次以后,宝宝的攻击性行为就消减了。另外,反应快的家长可以设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如,当他刚举起手时就和他做击掌的动作,嘴里可以有节奏地说“你拍一,我拍一”,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改了抬手打人的习惯,抬起手来,他的惯性就是要玩那个拍手游戏!

二、宝宝爱打人用打人在试探

我家宝宝19个月了,不知为何,出门和其他小朋友玩时总喜欢打人,有时是有人想抢他的玩具,他要自卫;有时是没事也会“撩”人家。谁都敢打,搞得在小区游乐场里“名气很大”。在他打人时,我会打他手,不知对不对,他好像习惯了,我一板着脸走过去,他就会伸手给我打,如此“敢做敢当”,倒让我心里没了底:下一步怎样教育他才好?

有的孩子在家不打人,进入群体交往时会去打小伙伴。有时打人,是因为他还不会与别的孩子交往,他是想表示友好;有时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时是在用肢体语言与别人交流,只是他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幅度和力度。要是这样的话,妈妈可以拉着他的手,教他用拉一拉或轻轻摸的方式来与人交流,告诉他,用力打其他人,人家会疼,也可以在他身上试一试,让他有感性认识。

有的孩子打人,是因为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所以他就会用打人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表达自己的愿望。要是这种情况的话,就因势利导让宝宝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如怎样说服别人将玩具还回来,或说服别人“轮着玩”。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存在的,即这个年龄的孩子打人,是因为孩子想试探一下打人会引起什么后果。常有这样的情形,孩子打了同伴,而看到同伴哭得伤心,便也会跟着哭起来。这个时候你就要抓住机会对他说:“看,你把弟弟打痛了吧,弟弟那么伤心,妈妈带你去向弟弟说对不起!”若是哪次你的孩子被别人打痛了,不能指使你的孩子“以牙还牙”、也去打别人,而要抓住机会边安慰边教育他说:“痛吗是不是很痛这就是我上次说过的为什么不可以打人,你要记住!”让孩子从自己的疼痛中亲身体会到打人不好。这样他以后就会不再去打人了。

如果用说服的方法不见效果,你可以进一步采用“身体约束法”,立即让孩子坐下并面对着你,抓住孩子的手臂和肩,大约1分钟后松开,并告诉孩子错在什么地方。连续一星期使用这种约束法,就能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绝对不要体罚孩子,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打手心”的惩戒会很快失去它的效力,还可能在孩子长大后诱发他“以暴抗暴”。最好的办法是“冷处理”——把正在任性闹腾的宝宝放在一边,告诉他父母很爱他,但必须等他意识到他错了之后再和他说话。这样的话只说一遍即可,不要向宝宝过多解释为什么。

三、宝宝爱打人为了不受冷落

孩子刚满两岁,却发现她最近越来越霸道,只要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要分神去接待时,她就会哭闹,粘着妈妈不让她与客人谈话;要是还不行,就会跑过去打客人,搞得妈妈都不敢让亲友到家里来,也不敢带着孩子与人就餐,这可怎么办?

两岁左右的小孩,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会很在乎妈妈和客人是否注意到她,当发现自己被冷落时,常会产生不安的情绪,哭闹、摔东西、打人等异常行为便随之出现。有时孩子打人,并非讨厌客人,而是“嫉妒”客人分去了妈妈的注意力。为了让妈妈转过头来注意她,攻击行为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即使换来的是妈妈的一顿责骂,但对一个两岁的孩子而言,可能尚无法将“打人”和“被骂”相联系!

不要把孩子“晾”在一旁,而是要促成孩子和客人间的互动:让客人听孩子表演儿歌;观赏她的积木城堡和涂鸦画作……让她感觉到,客人的到来不但没让她受冷落,还提升了她的被关注度。同样,在接待客人时,父母一定要随时要让孩子知道你在关注着她。

要是孩子已经去“攻击”了客人怎么办?除了立即制止,抓住她打人的那只手,同时严肃地直视她的眼睛,让孩子明确地知道您因她的行为而生气、难过,目的是要孩子了解打人是不对的。

宝宝“爱打人”的其他可能原因

●宝宝无意中看到暴力,有打斗场面的电视节目,包括某些进口的动画片,宝宝会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暴力场面。因此家长有必要帮宝宝挑选内容健康的动画片和其他电视节目,陪宝宝一起看电视,一边讲道理。

●家长有爱打人、动作粗鲁等不良的习惯,或者存在家庭暴力。父母亲应该用良好的行为规范来影响宝宝,不要让不良的行为习惯传给宝宝。例如粗鲁的言行、打情骂俏等。

●家长工作忙或耽于玩乐,很少照料宝宝,很少跟宝宝沟通,宝宝内心孤独,也会以打人行为来宣泄。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多花时间陪伴宝宝,好好重建孩子内心深处的安全感,就十分重要。

●铅中毒或其他重金属中毒,导致宝宝脾气暴躁和爱打人。由于汽车尾气污染和装修污染,因血铅超标引发的烦躁和打人行为越来越多发,有必要引起家长的关注。多饮牛奶,绿豆汤,少到交通干道边玩耍,可预防和治疗血铅偏高。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度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也很重要。

女孩爱打扮怎么办?


其实出现这种问题家长们并不用惊慌,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也是孩子们的权利。孩子多半是看了妈妈化妆,才产生了打扮的兴趣的,也是父母带着逛街,才看到并喜欢上了成熟的款式。发现孩子追求“成人化”的美,要怀有一颗包容和理解的心,但应该适时恰当地引导孩子认识美,帮助孩子认识什么是适合自己年龄的美。

1、抓住审美敏感期

当孩子表现出敏感期的行为特征时,很多家长不是没有发觉,而是觉而不察,或者觉而不知如何进一步帮助孩子,以致错失了良机。家长们往往会认为这是自己的孩子在淘气,他们会感到不耐烦,甚至还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加以批评和斥责,让刚刚进入敏感期的幼小心灵无法充分体会成长的美好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至于有些孩子变得胆小、孤僻,不再有勇气探索未知世界。

2、调整消极情绪

面对孩子的种种“挑剔”和“不可理喻”,家长们或许会感到心烦,但是,我们要理解孩子的这种对完美的追求。如果我们能把孩子的这些“无理要求”当作一次孩子成长的机会,那么我们就会用心体会孩子的每一次要求,并用合适的方式来帮助孩子。

家长不要担心孩子会受到什么消极的影响,比如担心孩子过分注重自己的外观,而变得爱慕虚荣。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审美需求,可以给孩子提供适宜的物品,给孩子自己选择穿衣的权利等。同时,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

3、给予正确评价

“审美敏感”表明孩子对自己的形象有了自己的愿望和审美标准,尤其女孩,开始对自己的衣着和服饰产生浓厚兴趣。在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我们家长的肯定,而不是我们站在成人的角度对“美”的任何评判。要看到这是孩子的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因为他们在创造自己。同时,家长也要注重对孩子的审美引导。在“审美敏感期”发展的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要用“不正常”“怪异”等定性的词语来评价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应该记住,这时的模拟化妆行为,是为了发展孩子一种智能,而不是仅仅为了化妆本身。

孩子对完美的追求,说明他们的精神世界正走向深入,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感觉会深深印在他的记忆深处,直接影响他将来的气质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4、把握引导时机

父母应该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的自然生长法则,鼓励孩子自由探索,但也不能对孩子完全放任,要适时地予以帮助指导,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满足其健康成长需求的环境。家长可以根据孩子敏感期的特点为孩子准备相关的游戏活动,比如在孩子的游戏中,让孩子感知形状、色彩和图案,并准备安全的工具供孩子进行训练,从而使孩子获得更完善的成长空间。

“审美敏感期”的出现虽然有大致的标准期,但也会因每个孩子身心发展、养育环境的不同而个别差异。因此,家长必须以客观的态度,在日常的生活与活动中细心观察孩子。当孩子出现对这一方面的敏感特征时,应为孩子准备适宜的环境,给予正确的协助和引导。

了解了孩子成长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的“审美敏感期”,恰当的适时引导,孩子就会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美,并找到适合自己的美。

早教:小孩子爱打人家长应该怎么办


不满意三岁的宝宝打人,实际上是用这类攻击行为来表述自身的心愿或情感,但觉得“孩子小,不听话,变大当然就会改”的叫法是彻底不正确的,幼儿阶段“打人”的习惯性会危害宝宝一生!小孩子爱打人家长应该怎么办?

曾有心理学专家对600名试验者开展了长达22年的跟踪研究发现,不管男士還是女士,三岁整时的攻击能力纪录能合理地预测分析成年人之后的攻击行为。因此,宝宝攻击能力的高低将对他的一生造成危害,当小宝宝第一次有攻击行为时,爸爸妈妈就需要想尽办法来劝阻他。小孩子爱打人家长应该怎么办?

一、孩子爱打人的三大关键缘故

1、孩子爱打人 误解了家长的“夸赞”

宝宝快17月了,每每宝宝与亲人或隔壁邻居玩得开心时,会忽然抬起双手打人家的脸,打得叭叭响,躲都躲不过。看他的含意,也不是表述不满意,也不是激怒,那代表什么意思呢?

孩子九月份龄上下的情况下,手的作用分裂拥有忽然的发展趋势,手腕子到手臂的操纵工作能力拥有挺大的提升。打人会让她们感受到史无前例的快乐,如同大家忽然间会了某类专业技能一样,很想要应用。

家长怀着宝宝玩耍的情况下,有时候宝宝会潜意识地敲打家长的脸,并且传出开心的欢笑声。这时假如家长不正确地正确引导和加强这一姿势,夸她们长了本事,或是感觉姿势可爱卡通,果断亲含其双手表明“做的好”,就会导致宝宝喜爱打人。

此外,宝宝已过一岁,在語言发育阶段中,有一个环节会传出“哒、哒、哒”相近“打”的音标发音,而且手里有敲打的姿势,它是宝宝語言生长发育必经之路的一个全过程。这时,假如家长不正确地正确引导和加强了这一姿势,就会导致宝宝喜爱打人。

还有一个将会便是,一些父亲妈妈喜爱在宝宝眼前相互之间敲打挑逗,那样,宝宝将会会误以为“敲打”便是表述“开心”和“喜爱”感情的方法。

宝宝越小,这类“打人”的表述方式就越非常容易固定不动,并且不易改正。大家除开教宝宝基础的生活小技巧和专业知识,更要来教宝宝恰当的感情方式,比如教宝宝接吻家长、轻轻地抚摩家长,以表明对家长和他人的爱。

当宝宝打人时,家长那时候的心态和作法非常关键。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抽脸,都能够立即把她们放到地面上,两手按着孩子的肩部,严肃认真而平静地对他说:“父亲妈妈、大姐讨厌打人的孩子!”维持一分钟,讲清谁也不必抱孩子,几回之后,宝宝的攻击行为就削减了。

此外,反映快的家长能够 想方设法迁移宝宝的专注力,如,当他刚把手举起来时就和他做拍掌的姿势,口中能够 有节奏感地说“你拍一,我拍一”,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改了抬腕打人的习惯性,伸出手来,他的惯性力便是想玩哪个拍手游戏!小孩子爱打人家长应该怎么办?

2、孩子爱打人 用打人在观察

我们家宝宝19月了,不知道为什么,外出和别的小孩子玩时总喜爱打人,有时候是许多人想抢他的小玩具,他要正当防卫;有时候是没事儿也会“撩”别人。谁都敢打,搞得在住宅小区儿童游乐场里“知名度挺大”。在他打人时,我能打他手,不知道对吗,他仿佛习惯,我一皱着眉头走以往,他就会伸出手给打了。

有的孩子在家里不打人,进到人群相处时候去打小伙伴们。有时候打人,是由于他还不容易与其他孩子相处,他是想表明友善;有时候是想造成他人的留意;有时候是在用身体语言与他人沟通交流,仅仅他还不可以非常好地管理自己的姿势力度和幅度。

如果那样的话,妈妈能够 拉着他的手,教它用拉一拉或轻轻地摸的方法来和人沟通交流,对他说,用劲打别人,别人会疼,还可以在他的身上试一试,使他有感性认识。

3、孩子爱打人 以便不会受到冷淡

孩子才满2岁,却发觉她近期愈来愈蛮横霸道,要是家中来啦顾客、妈妈要走神去招待时,她就会又哭又闹,黏着妈妈不许她与顾客交谈;如果还不好,就会跑以往打顾客,搞得妈妈都害怕让亲朋好友到家中来,也害怕带著孩子和人用餐,这可该怎么办?

2岁上下的小孩子,处在自我认同髙速发展趋势的环节,会很在意妈妈和顾客是不是注意到她,当察觉自己被冷淡时,总会造成躁动不安的心态,又哭又闹、摔东西、打人等出现异常个人行为便随着出現。

有时候孩子打人,并非讨厌顾客,只是“妒忌”顾客分来到妈妈的专注力。以便让妈妈掉转头来留意她,攻击性行为是最立即合理的方式,即便换得的是妈妈的一顿责怪,但对一个两岁的孩子来讲,将会尚没法将“打人”和“被骂”相联络!

不必把孩子“晾”在一旁,只是要促使孩子和顾客间的互动交流:让顾客听孩子演出童谣;欣赏她的积木城堡和涂鸦画作……让她觉得到,顾客的来临不仅没让她受冷淡,还提高了她的被认知度。一样,在招呼客人时,爸爸妈妈一定要随时随地要让孩子了解你一直在关心着她。

如果孩子早已去“进攻”了顾客该怎么办?除开马上劝阻,把握住她打人的那支手,另外严肃认真地注视她的双眼,让孩子确立地了解您因她的个人行为而发火、伤心,目地是要孩子掌握打人不是对的。

二、孩子爱打人家长应当该怎么办

改正孩子爱打人的问题,应清除孩子的暴力行为,方式以下:

1、关怀宝宝是压根。

家长最先应当给与孩子最基础的爱,反映在生活起居中便是考虑、了解、重视孩子的感情必须。仅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的溫暖,宝宝才有目的和核心理念去爱别人和外在因素。

另外,家长应自小塑造宝宝对别人和事情的善心,例如,当家长的一方身体不适时,另一方可文化教育孩子去关注自身的父(母);又如在公园去玩时,见到漂亮的花,孩子都想摘下,这时候家长应劝阻孩子的个人行为并表明原因,塑造孩子的爱护的心,以从心理状态上避免、摆脱孩子暴力行为的产生。

2、教育 宝宝恰当的相处对策。

大部分宝宝的攻击性行为都归属于一时冲动的种类,实际上她们心里是期盼友情的,仅仅不清楚怎样与别人友好相处。这类情况下,家长应当立即来教宝宝优良的与人相处方法,教宝宝应用多种多样方法来解决窘境。

3、教宝宝调节情绪。

心态在心理过程转变中起着带头作用。儿童都还没学好怎样调节情绪,因而家长应当协助孩子逐渐击败感情刺激性,使孩子有平稳的心态,能与周边环境相一致、结合。

小孩子爱打人家长应该怎么办?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群自然环境和团体活动最有益于塑造孩子的协作精神实质,家长能够 多造就那样的自然环境,让宝宝学好忍受包容,提升自身约束和调节情绪的工作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