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玩一次滑梯,再多看一会儿电视,再多玩一次游戏,再多听一个睡前故事……类似这样“没完没了”的央求常常让父母难以应对。 

父母不愿意总扫孩子的兴,更不希望成为孩子眼中的“大恶人”。但是,我们得让孩子知道凡事都有节制,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没完没了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可是许多家长发现,经过种种努力后,自己总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

其实,孩子掌控自己生活的机会微乎其微,他们刚刚主宰了一小会儿自己的生活,享受了一段自由快乐的时光,可是大人一声令下“时间到了,我们该走了”或者“就这些,再也没有了”,就要将他们自我掌控的权利夺走,想一想,他们又怎会乐意呢?

父母往往说到做不到

大人自以为能探究孩子的内心,其实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们敏锐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说一套做一套”。比如,当大人宣布“孩子,你还可以玩10分钟”时,最终他们得到的时间可能只有5分钟,也可能长达30分钟。他们意识到大人的立场并不那么坚定,因此,常常寄希望于发脾气、撒点儿娇、软磨硬泡、撒泼打滚,或故作可怜,让大人有所松动,而事实上,家长们往往也遂了他们的心愿。 

那么,父母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自觉呢? 

第一步:亮出自己的底线

与其给孩子一颗糖果,之后因招架不住他们的央求,而再给第二块糖果,还不如一开始就告诉孩子“你可以吃两颗糖果”;与其告诉孩子该关电视睡觉,之后因经不住他“再多看5分钟”的软磨硬泡而妥协,还不如一开始就声明“你还可以多看10分钟”。妥协让步无异于奖励孩子依靠纠缠不休而达到目的。所以,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要求时,应让孩子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底线。 

第二步:做好离开的准备

举例来说,你带着孩子去朋友家做客,你们该回家了。你要先通知孩子:“你还可以和表哥再玩10分钟。”在时间到之前你应该做好离开的准备,把东西收拾好,并和朋友道完别。等10分钟一到,就对孩子说“时间到了,我们走吧。”然后立刻抬脚走人。如果不这样,下次你说“时间到了,我们走吧”时,孩子很可能将你的话当耳旁风。

第三步:保持平静不妥协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可能会耍五花八门的小把戏,这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平静,不要妥协。 

如果孩子赖在地上不肯起来,不要理会他。将目光从他身上移开,然后微微转身,装作要离开的样子,一般情况下,他会跟上来。 

如果他就是不跟你走,你可以把他抱起来。此时应尽量保持平静,并将你的脸转向一边,不要与他面对面。不管他怎么尖叫和反抗,都不要理会,也不要计较他说“我恨你!我讨厌你!”之类的气话。 

如果孩子更加激烈地反抗,那就给他一个“警告”,告诉他可能会面对什么“后果”。为了让这一招行之有效,“后果”最好是取消他很在意的某件东西,或者做某件事的计划,如提前15分钟上床睡觉,不让孩子看电视,不让孩子玩最喜欢的玩具等等。 

我敢保证,在以后应对孩子“再多一次”的要求时,你会觉得越来越轻松的。

相关推荐

幼儿的一次洗手


最近通过常规调研发现,对于幼儿日常生活得管理,我们还需要抓细抓实,于是除了当天的小值日到卫生间管理外,我自己一般都亲自“到场”。

通过观察,我发现有几个幼儿在洗完手之后,肚子附近的一块衣服总是湿答答的,我说了好几次都没见效。原因也有好几个方面:有些幼儿的肚子比较大,而且往前突出,所以洗手时肚子紧紧地贴着洗手池的边沿就很容易湿;有些是因为小朋友半个身体紧紧挨着也容易湿;还有些是因为喜欢玩水才打湿的。

根据这些情况,我就把洗手这个平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常规环节重新又通过晨间谈话环节给小朋友们演示了一遍。比如肚子较大的小朋友洗手的时候我就要求身体离开水池一点,把手伸出去;整个身体喜欢靠的就要求他们把腿站的直直的;喜欢玩水的必须在小朋友一对一的监督下完成,更强调了洗手时不要浪费水,不要把水泼到地面或是其他小朋友的身上。通过这次常规教育后,孩子们洗手的状况就好多了。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理解的直观性,有很多细微的事情在老师的嘴里不停的提到时,并不能真正的让幼儿理解、体会。只有当幼儿有了切实的观察和切身的体验之后才能真正的“深入人心”,让他们自觉的意识到这些细枝末节,才能真正有所改变。换句话说:只有轻说教、重体验才能让幼儿更多得获取知识和经验。

一次亲子冲突的反思


端午节那天,一位妈妈和三岁的宝宝一起去白云观。玩了一天,要回去时,孩子说想去投十元钱铜板。(观里面有一个钟,游客们可以把钱换成铜板去投。)妈妈说,想投就投吧,妈妈累了,我在这等你,你自己去买了铜板投吧。说完,递给孩子20块钱。

孩子没说话,拿着钱去了,到买铜板的窗口,喊了两声,结果没有人理。孩子受不了了,就气呼呼的回来,叫妈妈和她一起去买,妈妈不去,说,是你想玩,自己想玩自己买。宝宝“哇”的一声哭了,不答应,妈妈也着急,说,妈妈这是想锻炼你,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孩子说,我不会!我不会!妈妈说,有什么不会的,锻炼锻炼就会了。

孩子就是哭,越哭越凶,越哭声音越大,很多的人开始把目光聚焦过来,妈妈又累,有急,又气,又难堪(后来对我说自己都快哭了,只是哭不出来)。越来越有情绪,于是说,没见过你这样的孩子,孩子听完哭得更伤心了,一边哭一边说,没见过你这样的妈妈。妈妈听了更生气,然后说,再这样,妈妈自己回家了!于是宝宝的哭声更加震天……

事情的结局是,妈妈还是带孩子去买了铜板,礼貌的问那位卖铜板的阿姨当时怎么没理孩子,阿姨连忙说,对不起,小朋友,刚才阿姨没听见。然后,妈妈带孩子回家,一路上气氛很僵,两个人晚上都没睡好。第二天,妈妈还是有点生气,想起孩子那句话(没见过你这样的妈妈)还是很难过。孩子则说自己的眼睛都哭肿了,晚上梦见自己找不到妈妈了。

这位妈妈是我的好朋友,在委屈和郁闷中,她专门约了我谈这件事。她说,孩子从来没有这么哭过,也从来没有让自己这么生气和无助过。

我问她,观里的工作人员态度好吗?她说:有一个好,有一个不好。

孩子有找零钱的经验吗?她说:好像没有。

那说明孩子自己去买换铜板,还是有点让她发怵。她说,可能。

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这既可能让孩子对自己产生责任心更加自立,也可能让孩子感到你不近人情,公事公办。这两者的分别在于孩子能否感到爱和支持。什么事情要求孩子自己做,什么事情大人最好帮点忙,取决于事情对于孩子的难度。当然,如果当时你心平气和的鼓励孩子克服困难,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两个人当时都有点急,都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这个时候,孩子的直觉就是妈妈不近人情,孩子又是那么想玩,妈妈又是那么不耐烦,孩子就会感到忿怨和伤心。尤其是你平时对她很好很有耐心,让她对你产生了高期望的习惯的时候。

听到这,妈妈难为情地笑了。

然后,我又说:孩子是很弱小的,这个世界对于她来讲还是太庞大、太不可知了,所以她就有成年人不易体会的不安全感,尤其是独自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一点点怠慢和误会,他们可能就会受挫和害怕。这时候,他们就只有向自己的父母寻求帮助和安全。

不仅仅是面对陌生人的时候,绝大部分情况下孩子的愿望和需要都要依靠大人尤其是父母来满足,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是一种不能摆脱的依赖,如果大人不能体会他的心事,她就会很无助。

亲子之间需要互相体谅,孩子也应该体谅大人,但是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对于大人的体谅,有赖于大人的引导。而她的表达能力则更弱,很多东西她强烈的感到,可她的语言能力远远表达不出来。甚至,他们有时候会想,该不该表达,说出来大人会不会不高兴。

孟迁:劳动部高级育婴师资培训师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欢迎宝宝的第一次微笑


宝宝出生后两个月左右,当父母或他熟悉的成人出现在他面前时,他会注视着这个人的脸,手脚乱动,甚至会对着成人微笑。这种反应是宝宝最初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形式,也是宝宝与成人进行情感交往的起点。

当你的宝宝出现第一次微笑时,父母或经常照顾宝宝的成人一定会惊喜万分。为了表达你对小宝宝这种表情的欣喜之情,可以亲切地抚摸着他的小手,对宝宝说:“你会笑了,真好!”再轻轻地将他抱在怀里,让宝宝的脸贴着你的脸。

宝宝的第一次微笑,赢得了你的欢欣,而你的抚摸和拥抱又强化了宝宝微笑的表情。以后,当宝宝再次看到他熟悉的成人时,还会用这种手舞足蹈和微笑,与之进行交往,以获得温馨的爱意。

宝宝会微笑也给成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宝宝醒着的时候,父母或经常照顾宝宝的成人,应经常出现在他面前,对他微笑,跟他讲话。此时,宝宝虽然不会讲话,也不理解语言的意思,但成人愉快的表情和优美的声音,通过听觉、视觉传入宝宝的大脑皮层,贮存起来,能为以后的语言发展打下基础。成人还可以利用各种色彩鲜艳的玩具,如红、黄色的气球,充气的彩色塑料玩具,花手帕,小铃铛等引逗宝宝,让宝宝微笑,使宝宝心情愉快。宝宝手舞足蹈的反应会使身体各部分的骨骼、肌肉得到锻炼,同时也加深了宝宝与成人的感情。父母经常与宝宝进行这种“情感交往”,对促进宝宝身体、智力的发育和心理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第一次游泳(上)


越来越多的妈妈喜欢带孩子游泳,体验水中嬉戏的乐趣。但是你知道在入水前后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吗?

海边行

沙滩

那天妈妈说:“我们今天去沙滩。”沙滩?那是什么东东?管它呢,反正是要出门,只要是出门我就高兴。结果坐车坐了好久都没到,我就开始烦了,一烦就开始给他们提意见,我提意见的方式就是大声喊,并挠人,可是妈妈却说:“有意见吗?保留吧!”于是我只好闭嘴,闭嘴之后我就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海水

醒来时我吓了一跳!这是什么地方?那么多的人,还都穿着那么少的衣服跑来跑去。爸爸把我抱向水边,让我坐在沙滩上。这就是妈妈说的沙滩吗?也没什么稀奇的呀,不就是比街心花园的地软和一点吗?我还在兴趣索然地想着,一个浪花就兜头冲了过来,让我喝了口咸的水水,这是怎么一回事?又苦又咸的,和家里喝的水不一样呀!我糊涂了,好可怕呀!正糊涂着呢,就被爸爸慌乱地一把拎了起来,连声哄着:“平平不怕、不怕……”怕?我怕……了吗?谁说的?谁……说我怕?!爸爸也真是的,人家正思考问题呢,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为什么这里的水的味道和我在家里喝的不一样?我一定要再喝一口感觉一下!想到这里,我就拼命蹬腿,指着下面啊啊地叫。于是妈妈就走过来说:“她想下去呢!喝口水算什么?要锻炼她学习勇敢,不能这么娇气!”于是妈妈就强行接过我,把我再次放进水里。我知道,她说归说,其实还是很担心的,所以这次她托着我的胳膊,不再让我自己坐在沙滩上。

浪花

浪花打在身上,我就忍不住想跳起来去踩,可是我不会,妈妈就带着我跳,我的小腿还挨着地,不过瘾,我想来点更好玩的,于是就指着深一点的地方啊啊地喊,妈妈就带着我去了。哎呀!真爽啊!好像坐摇篮一样飘啊飘的。爸爸吓得直喊:“不要去了,那儿太深了!”小意思,没见我这么开心吗?于是我就忍不住笑起来,一边笑一边在妈妈的帮助下弹弹脚、踢踢浪、踩踩沙,水波轻轻地亲着我的小肚子,我都快陶醉了。看来以后出门玩还是不要带爸爸了,他真是罗嗦,还是跟妈妈一起比较合我心意。妈妈的性格够爽快,不愧人家夸她是湖南妹子。

告别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还想多玩一会,可是爸爸妈妈却要回家了,说是怕我被晒黑,其实我还想玩,而且他们不懂,他们俩每天就知道忙着工作,根本没时间关心时尚资讯。被晒后的蜜色皮肤才是最迷人的国际流行色呢,我前天刚听奶奶家的姐姐聊天时说的。我可知道为什么大家都穿这么少、又露胳膊又露腿的了,国际流行色嘛!谁不想要?

上面的一幕发生在2003年8月,这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具体地说,是我对待洗澡问题的转折点,原因嘛,是福建奶奶家的大海,见到大海之前,我是很讨厌洗澡的,说起来丢人,讨厌的原因是我怕水。从大海回来以后,再次面对那小小的浴缸,想起以前竟然会被它吓到,真是惭愧!

儿童游泳好处多

1、游泳时,阳光中的紫外线不但可以杀菌,还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增强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

2、人在水中要承受水的压力,游泳时要克服水的阻力,呼吸比陆上困难得多,经常游泳能促进呼吸肌发育,肺活量增加,从而提高肺部的功能。

3、游泳对心脏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能促使心肌发达,收缩有力,排血量增加。4游泳锻炼了全身大肌肉群,使身体长得健美匀称。

入水前的准备

保护眼睛

不论是海边或是游泳池,下水时最好戴上泳镜,以防感染结膜炎等传染疾病。

保护耳朵

下水前最好使用耳塞(不透水),以免水进至耳朵,引发中耳炎。

教大宝宝换气

对于较大宝宝来说,开始游泳之前,应先教孩子学习如何在游泳时进行呼吸换气,避免被水呛到口鼻。

使用防晒霜

在室外游泳时,应给孩子涂抹儿童专用的防晒霜,以保护孩子娇嫩的皮肤。

准备活动

下水之前做一些准备活动,例如活动四肢,模仿一些游泳动作,然后再帮他脱衣服,这样可以避免着凉、抽筋。(转下文)

下一篇:第一次游泳(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