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障碍儿童的表现

1、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1)健忘;

(2)动作迟缓、不灵巧;

(3)不考虑时间和场合乱开玩笑、恶作剧,常引起他人的注意;

(4)不能够进行身边的整理,自理能力差;

(5)时间概念差;

(6)袜子、鞋子左右不分,服装不整洁,仪容不整洁(不修边幅);

(7)不能理解游戏的规则;

(8)常忘记值日等。

2、学习方面的特性

(1)不能记住汉字和英语单词的拼法,会读错形状相似的文字,读文章跳行、跳字;

(2)不能按进度进行语文、算术的学习,写字慢、完成作业、考试等比一般孩子需要时间长;

(3)在集体场合下不能理解别人的讲话;

(4)即使能听声音,对关键的音不能接受,常常将单词意思搞错;

(5)不能正确书写,常写镜像文字(反字)、漏字、错字;

(6)文章杂乱,容易搞错介词,只能写单纯的格式化的文章,不能写文章;

(7)对图形的理解、定位困难;

(8)不能理解题意、逻辑思维差,推理判断困难;

(9)说话没有条理,词不达意,对方难以理解;

(10)现在时、过去时概念不清。

3、对人关系方面的特性

(1)不能融于集体,被同学排斥,没有朋友或朋友很少;

(2)从不主动与朋友讲话或邀请朋友玩;

(3)不能连续会话;

(4)不认生;

(5)不加思考,简单地按别人说的去做;

(6)不关心集体,不知道同班同学的名字;

4、运动能力方面的特性

(1)手指不灵巧,不能很好地使用剪万、筷子等;

(2)不能很好地解扣纽扣,系鞋带;

(3)走、跑时手脚动作不自然,常常表现为同手同脚;

(4)对球类运动、跳绳、跳箱等全身运动协调困难。

5、其他方面的特性

(1)容易被人欺骗;

(2)方向感差,常常迷路;

(3)不喜欢做自己不擅长的事;

(4)容易产生恐慌和不安;

(5)多动,注意集中困难;

(6)内向,害羞;

(7)自我控制差,粗暴;

(8)固执、任性。

看看你的孩子

学习障碍并不是无迹可寻的。细心的家长如果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活动中留意的话,就可能发现许多线索。

有些学习障碍儿可能具有不同类型障碍的多种表现。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是由于“贪玩”、“不用功”、“不长记性”,而是与孩子存在某种学习能力障碍有关的,不应仅根据具有其中的一、两种表现就断定孩子有学习障碍,最好找专家进行咨询诊断后再“对症下药”。以下是三个LD儿的情况,或许对有些家长有所启发。

小帅读小学二年级了,写字经常丢一撇、落一划,部首张冠李戴,偏旁左右颠倒;做数学题更是错得离谱,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把加减符号看反了,再不就是忘记写得数。他的学习成绩经常是班上的倒数第几。老师怀疑他智力问题,可经测试发现他的智商110,属于中上,再经检查,他的视知觉,动作统合能力和视觉记忆能力落后,只相当于学龄前儿童。

小刚是一个机灵的孩子,但学习成绩一般,他在学习上的最大困难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的记不住,下课后完成作业困难;阅读课文较好,但背诵课文有困难,读十遍都背不下来;对文字的理解差,特别是修改句子时错误较多;对应用题的理解困难,经测查,这是听觉记忆能力落后,并影响到听讲质量和概念理解,造成上述种种学习上的困难。

小琪是从小娇生惯养,8岁了连鞋带都不会系。因为她是剖腹产儿,后天爬行和行为训练又太少,他的感觉动作综合协调能力和其他能力只达4岁孩子的水平,造成学习困难,成绩很差。可以说,家长们过分溺爱孩子、过度包办,及早期爬行和运动不足是影响孩子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父母应做的事

(1)评估学习障碍儿时,需要多学科的协调配合,包括医学、心理学和教育等方面。在对学习障碍儿做诊断及评估时,父母应站在协助的立场,除了本身对学习障碍有所了解外,必须提供儿童所有的发育、生活资料以及在家中的生活状况,只有这样,才能使诊断与评估工作更为准确。

(2)父母应了解、关心和帮助学习障碍儿:对于学习障碍儿的生理、心理状况,父母都应详加了解。父母应知道学习障碍儿并非丧失所有的学习能力,因此,如何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学习障碍儿的社交、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等情况、父母都应协助了解。学习障碍儿和一般儿童一样需要被爱和关心,但也要避免太过。以免适得其反,变成放纵。

扩展阅读

如何辨别宝宝是否语言障碍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有些口齿不清和结巴是正常的伴随现象,过一段时间会自然消失,因此我们大可不必为每一个“S”、“SH”不分而惊慌失措。

但是如果孩子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不正常,那就要相信自己的感觉,请教一下医生了,尽管大多数情况下,你会发现这只是虚惊一场。

如果你真的不放心,可以看看孩子是否有以下情况,以辩明他是否口吃或口齿不清。

口吃:

在孩子2到5岁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他会在说话的时候将一个词或一个字重复几遍,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出现以下这些现象,可能就是真的口吃了:

将一个音节重复多次,比如B-B-B-B-爸爸;

拖长音节,比如B-A-A-A-A-A-爸;

说话卡壳,比如B-----------A;

说话不流利的现象持续了6个月;

3岁以上的宝宝说话很费劲:

如果宝宝每说一个词都使出了全身的气力,比如挤着眼睛、比画着双手。

静静地等孩子说完,尽量让他放松下来,比如教他学会腹式呼吸。请不要打断或试图纠正孩子,也不要替孩子把那个吐不出口的词说出来或帮他把一个句子说完。

也请不要给孩子诸如“慢慢说”或“从头再说一遍”这样的建议。这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反而更糟糕。

不要在孩子说话的时候将视线移开,而是应该用放松的眼神告诉孩子:“我对你所说的很感兴趣。”

不要只想这孩子口吃这个问题,应该带孩子做它喜欢的或对他有好处的事情,例如运动、画画、唱歌、做手工等。这会大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当孩子并没有意识到他说话不流利的时候,不要提醒他注意这一点。

口齿不清分不清平卷舌,例如“S-SH”、“C-CH”和“Z-ZH”。或只发韵母省略声母,如“渴了”说成“恶了”、“来”说成“埃”等。

如果这种语音障碍在5岁后并没有消失,就需要咨询医生了。另外,应该带孩子朗读,多练习平卷舌的发音,告诉他如何发平舌和卷舌音。

测测你的宝贝是否有虚荣心


达子妈的烦心事

达子3岁了,是个可爱的女孩,各方面都成长得不错,性格开朗很爱说话,也挺懂事。但让妈咪烦恼的是,她总和别的小朋友攀比。她家有个邻居,家里也有一个女孩,和达子是同一天出生的,而且同一天去了同一个班级的幼儿园。这两个女孩无论在哪一方面都要做比较,特别是达子,攀比的心理太强了。那个女孩有什么,只要她没有,马上就大哭大闹地要一模一样的东西,一点儿道理都不讲。

有时,她还因为一点儿不值钱的小东西哭闹。家里的老人不忍心看她哭,就去给她买。可是下次遇见同样的情况看见别人有的东西她没有,她还是要大闹一阵子。妈咪真是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她?

专家解析:

宝贝适当有点儿攀比心是正常的,因为他们在幼儿期就有表现的欲望,他们会用好看的玩具、漂亮的衣服等来吸引大家的注意,但过分的不切实际的攀比,则会发展成虚荣心。因此,父母面对宝贝的攀比行为时,要注意度的把握,既要给予鼓励,保护童心,又不要过分溺爱,对宝贝百依百顺,防止出现攀比惯性。

父母要引导宝贝在积极正面的地方有攀比心,例如品行、技能等,也要引导宝贝忽略物质上的欲望,还要鼓励宝贝以正当方式,通过个人努力来赢过别人或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给父母的贴心建议:

1.父母自己以身作则

在日常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调整好自己关注的事物的态度和观点,也不要经常拿自己的宝贝和别人做对比,如果这样,宝贝很容易摹仿家长,爱与人攀比。

2.引导宝贝攀比的方向

宝贝用自己与别人比较也不都是坏事,但父母要引导宝贝所关注的事情的方向,比如要和小朋友对比谁更有爱心、谁更勇敢……而不要对比谁吃得好、谁穿得好。

3.别以宝贝为中心

如果全家人都以宝贝为中心,什么都顺着他的心意,什么好吃的都先紧着他来的话,他就会习惯于什么东西都先考虑自己,觉得别人有的自己就应该有,很容易形成攀比的心态,所以,在对待家庭成员的态度上一定要一视同仁。

下面的测验,可以帮助妈咪测试你的宝贝是否具有虚荣心:

1.宝贝喜欢欣赏自己的照片吗?

2.宝贝关注自己穿的衣服是否漂亮吗?

3.宝贝喜欢在小朋友中担当中心的角色吗?

4.宝贝喜欢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或亲戚中较有地位的人物吗?

5.宝贝愿意同家庭状况贫困的小朋友一起玩吗?

6.宝贝愿意夸耀自己的成绩吗?

7.宝贝习惯于为自己做错的事找借口吗?

8.宝贝喜欢撒谎吗?

9.宝贝与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更关注自己的感受吗?

10.宝贝经常表现出“豪爽大方”吗?

11.宝贝常常掩盖自己的短处吗?

12.宝贝喜欢受表扬且沾沾自喜吗?

13.当宝贝穿了漂亮的衣服以后喜欢炫耀吗?

14.宝贝对批评耿耿于怀,过分爱面子吗?

15.宝贝常常会不懂装懂吗?

得分评价:

以上评分“是”记1分,“否”不计分。将各题相加,得出总分。0-5分:宝贝有一定程度的虚荣心。

6-10分:宝贝有较重的虚荣心。

11-15分:宝贝的虚荣心十分严重。

专家寄语:

虚荣心是导致攀比的根源,能够克制虚荣心,就不会造成盲目的攀比。人们攀比现象的出现,从另一个层面分析,是很正常的现象,人人都有自尊心,希望自己比别人好,这种心理是普遍存在的。大人们如此,孩子们也不例外。只是父母要注意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宝贝,利用宝贝的攀比心理,帮助宝贝正确面对,激励宝贝不断进步,进而变成优良资源。

育儿知识大全之学习障碍的治疗


育儿知识百科全书说到应依据宝宝的年纪、种类、水平、临床症状及其心理测评結果来明确。一般标准要以接受、了解、适用和激励主导,以改进患者欠佳的自我认同,提高其信心和学习兴趣。从而依据她们的认知能力特性,采用目的性的文化教育医治,而且尽量获得父母与院校的相互配合。

育儿知识大全说到至今运用于这种宝宝的医治方式 现有多种多样。但获得认可最好的办法关键是医治文化教育、药品治疗法和精神实质治疗法,综合性运用实际效果更优。执行矫正时坚持不懈个别化标准,而且忌夯实基础、过载训练,要立即开展实际效果/心理评估,以调节中后期训练。

育儿知识百科全书说到针对宝宝学习障碍的治疗,关键還是以学习能力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及其心理辅导来开展医治:

1、学习能力训练

学习能力训练是创建在幼儿心理学和少年儿童社会心理学的基本上,从集中注意力、记忆能力、健身运动工作能力、英语口语表述、阅读与写作、计算能力、定义了解、逻辑判断及其合理的学习策略等新项目下手,根据技术专业老师细心具体指导,使宝宝的自学能力获得提升。自学能力的训练还包含了对語言生长发育阻碍(音标发音不正确、英语口语表述显著小于具体年纪、語言掌握艰难)、自闭症(社交媒体、语言表达能力出现异常,随着呆板的反复主题活动)等宝宝的训练。

2、感觉统合训练

学习困难宝宝常伴随感觉统合失调,能够 根据感觉统合训练作用训练来开展矫正。感觉统合训练是根据独特研发的器械,以手机游戏的方式对宝宝开展一系列的个人行为和头脑主题活动加强训练,使人的大脑能将训练中接纳的各种各样觉得信息内容开展综合性解决,并作出恰当管理决策,提升集中注意力、自身控制力、组织协调能力等。0元领专业情感分析!10s快速预约

3、心理辅导

育儿知识大全:学习困难宝宝中大多数对学习培训不感兴趣、好奇心低,亲身经历不成功的机遇较多,非常容易产生不自信、信心不够等欠佳的自我认同。因而,心理状态适用十分关键。根据心理辅导可调节她们的心态,激起学习兴趣,改进信心和人际交往,塑造优良的性情。除此之外,这种宝宝的父母也将会存有抑郁情绪,并采用不适合的修养方式 。父母要改善解决家庭问题的方式 ,造就民主化、祥合、快乐的家庭环境,改善与宝宝沟通交流的方法,塑造恰当的修养心态并构建优良的家中课堂气氛。另外,教师要掌握并重视学习困难宝宝,协助她们发展趋势顺向的自身意识。

你是否步入教育孩子的歧途


你是否在为你的孩子落后于人而忧虑?你是否在为孩子的明天而烦恼?你是否正在怀疑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存在问题?你是否正陷入教育孩子的误区而不知归路?

教育好下一代,不仅关系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还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前途。每位家长都期望孩子能成“龙’”成“凤”,将来成为有用之才,能建功立业。但现在很多父母,在如何教育子女成才的问题上,仍摆脱不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育方法上走入了误区,使孩子无法健康成长。他们没有真正地明白“只有失败的教育,没有失败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而一味地要求孩子这样或者那样;去实现一个又一个他们为孩子设定的目标,而从不考虑也不懂得做一个合格的家长。他们自以为很懂教育,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步入了教育的误区。

急功近利,不因材施教

不少家长期望子女比自己更有学问,而不顾孩子的客观实际。用过高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过早地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让还在幼儿园的孩子学写字、做算术、说英语、背唐诗、跳舞蹈,这不仅剥夺了孩子快乐幸福的童年,还在无形中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个性,甚至酿成悲剧。

很多家长见人家的孩子学钢琴、游泳,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学;看人家的孩子学舞蹈、绘画,也总怕自己的孩子被落下。一些家长根本不管孩子是否在这些方面有兴趣、是否具备这方面的天赋,只管一厢情愿地给孩子报这样那样的班,每天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一位家长带着儿子去学钢琴,老师看了孩子的手之后,建议孩子改学其他乐器。这位家长很不乐意,非要坚持让儿子学钢琴。结果,每次老师教一个新的指法,别的孩子很快就学会了,而她的儿子不具备学钢琴的先天条件,弹起来不是很灵活,也因为她总是坐在孩子旁边,导致孩子心理紧张,总是学不会。当这位家长看到班里4岁的孩子都已经学会的技能技巧,已经6岁的儿子还没有掌握时,就忍不住敲孩子的手,不停地数落孩子,致使孩子对弹琴越来越没兴趣、越学越没信心。

无独有偶。在重庆有一位孩子的父亲,单凭自己的意愿要把孩子培养成“钢琴家”。每天省吃俭用,他为儿子买了一架钢琴,规定才5岁的儿子一天到晚要练好几个小时。孩子对弹钢琴不感兴趣,也承受不了每天长时间练琴所带来的巨大痛苦,最终毁了钢琴,喝下敌敌畏,倒在钢琴旁。

而另一位叫湘湘的家长,她并不急于给孩子确定兴趣目标,而是有意识地让孩子多接触一些相关的课外兴趣活动,先让孩子感受艺术的神奇魅力。并且,她从不过多地要求孩子,而是更多地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让孩子在表扬和激励的氛围中,循序渐进地加深和巩固自己的爱好。每当孩子取得一点点的成绩,她和家人就会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努力得到认可,孩子自然就会越来越有动力。

湘湘告诉笔者,她的孩子就是这样把学钢琴坚持下来的,最后考到了10级。她说:“当孩子对某一件事感兴趣的时候,千万不要心急,要观察孩子是不是真的适合从事这个专业,即使是真的适合,也要给孩子一个慢慢适应、成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即使自己的孩子暂时没有找到感兴趣的事情,也不能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如别的孩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孩子的兴趣不一样,但总有一样是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家长心急只能埋没或断送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认为管教孩子越严越好

父母往往为孩子提供过多过细的帮助,对孩子进行严格管理。比如,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不是坐在孩子身边打毛衣,就是坐在孩子旁边看电视,以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老老实实地把作业做完。并且在很多时候,家长习惯于强迫孩子严格按照他们的意志行事。

作为家长,他们不是培养孩子认真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而是每次都要亲力亲为;他们不是让孩子自己找到做错题的原因和正确的解题方法,而是唠叨、吵骂个没完。家长也许会说:“是老师要家长每天监督孩子学习、检查孩子作业的。”殊不知,他们完全误会了老师的本意,因为孩子从小缺乏学习的自觉性,老师是希望家长能和学校配合,多督促孩子学习,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但绝不是让家长如此这般地把孩子管“死”。

一位“过来人”,省重点高中二年级学生李星的妈妈说:“家长每天守着孩子,未必是好办法。这样会导致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严重依赖父母。有的家长甚至做了孩子的陪读,孩子学到哪里,家长也学到哪里。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依赖家长的习惯和惰性。慢慢地,孩子根本检查不出自己作业中的错,或者一遇到困难就绕道而行。”

李星说:“我妈妈是一位记者,由于工作忙,她总是大胆地放手让我管理自己。她先是对我进行一周严格的管教,让我制订学习计划,告诉我什么事该怎样做。然后再和我商量,问我愿意让妈妈管理还是愿意自己管理自己,我当然说愿意自己管理自己了!妈妈说:‘好,就让你自己管理自己。如果你确实可以把自己管好,而且每天能让自己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妈妈以后就把这个权力下放给你。’于是,我就成了我们同学中唯一可以自己管理自己的学生。”

“我每天都想着自己该怎样把时间安排好。除了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外,我还想很多办法让自己进步,做很多让妈妈高兴的事情。妈妈常常下班很晚,回到家里我已经睡着了。我总是把要签字的作业本放在妈妈的床头,在需要签字的那一页夹一个小字条,上面写着‘妈妈,请在这一页签上默写’‘妈妈,请在这一页签上听写’。有时,我把我受到老师表扬的事,还有我的进步也写在字条上。妈妈在给我签字的时候,常常会写上‘宝贝,很棒,继续努力!’我和妈妈几乎都是以这种方式交流的,但我却能把自己管理得很好。我不但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和自由,还养成了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更锻炼了我的自律能力。”

“我就是在妈妈的这种激励加‘弹性教育管理’模式下成长的。虽然已经是省重点高中的学生,但我知道山外有山,学无止境。在学习上,永远都会有人在我的前头,我要做的是挑战自我,让自己每一天都有所进步。”

很多家长说:“李星可能属于那种特别听话的孩子,这样的方法对我们家的孩子肯定不适用,我们家的孩子特别淘气,你一会儿不看着他,他就给你捅出个什么事来。”

李星的妈妈说:“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荣誉感,都争强好胜,只要你充分信任你的孩子,大胆地放手让他管理自己,他就会比你想象的还要出色。比如,奖励一个吻;把孩子抱起来转一圈;让孩子像小猴子一样,爬上妈妈这棵大树;投入地和孩子做一些游戏……只要做好这些,你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孩子有什么闪失或者事情没有做好,千万不要严厉地批评孩子,应该多给予理解和安慰,应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在一天天提高。孩子的能力提高了,信心增强了,自然而然地就养成了独立学习的好习惯,即使遇到困难,也会愈挫愈勇,而不是灰心丧气,败下阵来。”

只看分数,重智轻德

不少家长错误地认为,智育是孩子成才的唯一通道。为了孩子能考高分,他们不舍得让孩子做一点家务。在学校,他们怕孩子累着,不让孩子担任班干部,不准孩子参加公益劳动,他们甚至对孩子说:“只要你学习好,什么都可以不让你做。”他们除了花重金请老师补课,还给孩子请了生活保姆。孩子考了高分,父母眉开眼笑,给予各种奖励;孩子考了低分,便会受到各种惩罚。家长太在乎孩子的分数,让分数牵着鼻子走,并且片面地认为,分数是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

省实验小学一位学生的家长丽洁,她的孩子刚上一年级。第一学期期终考试,她就紧张得不得了。她说:“你都不知道,我愁得不得了。我儿子不知道学习,只知道玩,这次考试考得一点儿也不好,语文考了89分,数学考了93分。”我说;“只知道玩,还能考这么好,你儿子是天才啊。”“你还说他是天才,他一点儿都不知道用功,一回家就玩。”

“这个成绩你还嫌不好,你还想怎样?他才多大啊?孩子天性就很淘气,如果整天就知道学习,你会不会担心他出了问题或有什么毛病?”“你不知道,他在班里连前20名都排不上。”“儿子考出怎样的成绩,你才高兴?”“起码是班里前三名吧。”“那你在单位里工作能排第几名?或者,在同行中,你的业绩能排在第几名?”她一听我这样问她,自己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笔者采访了20位小学生家长,其中18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把分数看得特别重要。他们只知道一味地让孩子学习,唯恐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学得少、考得分数低。

如果孩子哪次没有考好,家长就对孩子恶语相加或者给孩子脸色看,这样做的结果,一是伤及孩子的自尊;二是让孩子越来越不自信;三是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患有焦虑症或强迫症。比如孩子数学没有考满分,只考了90多分,大多情况下不是因为孩子不会,而是因为粗心。这些家长不是帮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而是觉得问题很严重,一味地给孩子增加额外的学习任务,让孩子几乎没有玩的时间。

还有一些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学得比别的孩子好,利用寒暑假时间,让孩子提前学下学期的课程。给孩子大补、恶补新知识,总担心孩子在喘口气的瞬间,别的孩子就会跑到前头。家长这种过分争强好胜的心理,不仅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还会造成孩子疲劳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情绪。更有甚者,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家长对着干。越是对着干,家长越是觉得这样的孩子不可救药。一旦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成了不可救药的孩子,孩子就会对自己、对老师、对家长失去信心。

前面讲到的李星,她有一次数学考试不及格,还有一次暑假作业几乎没做。她妈妈虽然心里也很恼火,却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和颜悦色地帮助女儿找原因:为什么没有考好?是不是不喜欢数学?原来问题出现的原因是数学老师给学生布置了很多作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孩子因此而厌学!妈妈向老师反映了这个情况,征求老师的意见,看看能不能少布置一些作业,或者已经会做的可以不做或少做。而且,她还请求老师:“能不能在我女儿进步的时候,给她一点小小的鼓励。”

老师采纳了她的建议,李星的数学成绩提高得很快。对孩子的关注和合理的干涉,虽然是很有必要的,但也不能让自己和孩子完全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成为分数的奴隶。

家长过分在乎分数的现象固然与我国现行的升学、就业制度有关,但也和家长的认识有关。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之所以能考高分,除了智力因素以外,还有许多非智力因素,如意志、品质、性格、毅力、劳动观念、人际关系、社会常识等。假如缺乏这些非智力因素,只知死啃书本,整天在作业圈里打转,即使孩子能考高分,也很难让他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