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语言

2021-04-03 胎教语言 孩子语言入学准备 语言胎教

如何辨别宝宝是否语言障碍。

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早期教育是对婴幼儿进行的全面的素质教育,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对孩子早期教育有什么好处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如何辨别宝宝是否语言障碍》,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有些口齿不清和结巴是正常的伴随现象,过一段时间会自然消失,因此我们大可不必为每一个“S”、“SH”不分而惊慌失措。

但是如果孩子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不正常,那就要相信自己的感觉,请教一下医生了,尽管大多数情况下,你会发现这只是虚惊一场。

如果你真的不放心,可以看看孩子是否有以下情况,以辩明他是否口吃或口齿不清。

口吃:

在孩子2到5岁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他会在说话的时候将一个词或一个字重复几遍,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出现以下这些现象,可能就是真的口吃了:

将一个音节重复多次,比如B-B-B-B-爸爸;

拖长音节,比如B-A-A-A-A-A-爸;

说话卡壳,比如B-----------A;

说话不流利的现象持续了6个月;

3岁以上的宝宝说话很费劲:

如果宝宝每说一个词都使出了全身的气力,比如挤着眼睛、比画着双手。

静静地等孩子说完,尽量让他放松下来,比如教他学会腹式呼吸。请不要打断或试图纠正孩子,也不要替孩子把那个吐不出口的词说出来或帮他把一个句子说完。

也请不要给孩子诸如“慢慢说”或“从头再说一遍”这样的建议。这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反而更糟糕。

不要在孩子说话的时候将视线移开,而是应该用放松的眼神告诉孩子:“我对你所说的很感兴趣。”

不要只想这孩子口吃这个问题,应该带孩子做它喜欢的或对他有好处的事情,例如运动、画画、唱歌、做手工等。这会大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当孩子并没有意识到他说话不流利的时候,不要提醒他注意这一点。

口齿不清分不清平卷舌,例如“S-SH”、“C-CH”和“Z-ZH”。或只发韵母省略声母,如“渴了”说成“恶了”、“来”说成“埃”等。

如果这种语音障碍在5岁后并没有消失,就需要咨询医生了。另外,应该带孩子朗读,多练习平卷舌的发音,告诉他如何发平舌和卷舌音。

相关推荐

你的孩子是否有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儿童的表现

1、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1)健忘;

(2)动作迟缓、不灵巧;

(3)不考虑时间和场合乱开玩笑、恶作剧,常引起他人的注意;

(4)不能够进行身边的整理,自理能力差;

(5)时间概念差;

(6)袜子、鞋子左右不分,服装不整洁,仪容不整洁(不修边幅);

(7)不能理解游戏的规则;

(8)常忘记值日等。

2、学习方面的特性

(1)不能记住汉字和英语单词的拼法,会读错形状相似的文字,读文章跳行、跳字;

(2)不能按进度进行语文、算术的学习,写字慢、完成作业、考试等比一般孩子需要时间长;

(3)在集体场合下不能理解别人的讲话;

(4)即使能听声音,对关键的音不能接受,常常将单词意思搞错;

(5)不能正确书写,常写镜像文字(反字)、漏字、错字;

(6)文章杂乱,容易搞错介词,只能写单纯的格式化的文章,不能写文章;

(7)对图形的理解、定位困难;

(8)不能理解题意、逻辑思维差,推理判断困难;

(9)说话没有条理,词不达意,对方难以理解;

(10)现在时、过去时概念不清。

3、对人关系方面的特性

(1)不能融于集体,被同学排斥,没有朋友或朋友很少;

(2)从不主动与朋友讲话或邀请朋友玩;

(3)不能连续会话;

(4)不认生;

(5)不加思考,简单地按别人说的去做;

(6)不关心集体,不知道同班同学的名字;

4、运动能力方面的特性

(1)手指不灵巧,不能很好地使用剪万、筷子等;

(2)不能很好地解扣纽扣,系鞋带;

(3)走、跑时手脚动作不自然,常常表现为同手同脚;

(4)对球类运动、跳绳、跳箱等全身运动协调困难。

5、其他方面的特性

(1)容易被人欺骗;

(2)方向感差,常常迷路;

(3)不喜欢做自己不擅长的事;

(4)容易产生恐慌和不安;

(5)多动,注意集中困难;

(6)内向,害羞;

(7)自我控制差,粗暴;

(8)固执、任性。

看看你的孩子

学习障碍并不是无迹可寻的。细心的家长如果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活动中留意的话,就可能发现许多线索。

有些学习障碍儿可能具有不同类型障碍的多种表现。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是由于“贪玩”、“不用功”、“不长记性”,而是与孩子存在某种学习能力障碍有关的,不应仅根据具有其中的一、两种表现就断定孩子有学习障碍,最好找专家进行咨询诊断后再“对症下药”。以下是三个LD儿的情况,或许对有些家长有所启发。

小帅读小学二年级了,写字经常丢一撇、落一划,部首张冠李戴,偏旁左右颠倒;做数学题更是错得离谱,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把加减符号看反了,再不就是忘记写得数。他的学习成绩经常是班上的倒数第几。老师怀疑他智力问题,可经测试发现他的智商110,属于中上,再经检查,他的视知觉,动作统合能力和视觉记忆能力落后,只相当于学龄前儿童。

小刚是一个机灵的孩子,但学习成绩一般,他在学习上的最大困难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的记不住,下课后完成作业困难;阅读课文较好,但背诵课文有困难,读十遍都背不下来;对文字的理解差,特别是修改句子时错误较多;对应用题的理解困难,经测查,这是听觉记忆能力落后,并影响到听讲质量和概念理解,造成上述种种学习上的困难。

小琪是从小娇生惯养,8岁了连鞋带都不会系。因为她是剖腹产儿,后天爬行和行为训练又太少,他的感觉动作综合协调能力和其他能力只达4岁孩子的水平,造成学习困难,成绩很差。可以说,家长们过分溺爱孩子、过度包办,及早期爬行和运动不足是影响孩子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父母应做的事

(1)评估学习障碍儿时,需要多学科的协调配合,包括医学、心理学和教育等方面。在对学习障碍儿做诊断及评估时,父母应站在协助的立场,除了本身对学习障碍有所了解外,必须提供儿童所有的发育、生活资料以及在家中的生活状况,只有这样,才能使诊断与评估工作更为准确。

(2)父母应了解、关心和帮助学习障碍儿:对于学习障碍儿的生理、心理状况,父母都应详加了解。父母应知道学习障碍儿并非丧失所有的学习能力,因此,如何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学习障碍儿的社交、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等情况、父母都应协助了解。学习障碍儿和一般儿童一样需要被爱和关心,但也要避免太过。以免适得其反,变成放纵。

波波的“语言障碍”


早教正能量,成就新梦想。早教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波波的“语言障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文/janeli196805

在出国前曾经看过一篇关于著名乒乓球教练蔡振华的专访文章,其中就谈到他的儿子,因为语言环境太复杂,导致儿子说话很晚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的记忆很深刻,所以,在女儿学说话的时候,我都比较注意,没有使用过多的语言,以免她难以应对,出现语言障碍。后来,在电视上也听了一些幼儿专家的讲座,觉得自己的做法和他们的不谋而合。然而,现在儿子的语言却出现了这种障碍。

波波是我的小儿子,生在加拿大,由于这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语言相对也比较多元化,所以,波波接触的语言也比较多。先说家里吧,我们在家一般讲四川话,但大女儿给弟弟有时候讲的就是英文。给波波读故事,中文的我经常用普通话,英文故事又用英文。给朋友打电话用的是普通话。出去串门,无论到哪一个朋友家,大家讲的全是普通话,读了书的大孩子一般都用英文交流。因为波波模样乖巧,可爱,爱笑,不怕生人,所以,在外出的路上或者MALL里,都有不少人会给他打招呼,而他们用的都是英文,尤其是女儿学校的几个妈妈,因为大家都认识,她们每次在学校见到波波都开心的不得了,叽里呱啦用英文讲一大串,也不知儿子听懂与否,反正他也开心,哦哦地应付。后来我发现其实儿子对于任何一种语言他都是明白的,刚满一岁,带他去打预防针,在家庭医生诊所候诊,候诊的地方有一些小玩具,波波玩的不亦乐乎,我用英文对他说:“GIVETHATTOME'BOB.”他将手中的玩具递给我了,我想可能是遇巧了,于是又指着另外的一个东西用英文叫他给我,这次他也乖乖地递给我了,呵呵。慢慢地,我还发现,对于儿子来说“NO'DON’T”和汉语的“不准”是一样的,“COMEON”和“过来”是一样的,“GIVEMEBACK”和“还我”是一样的。用四川话与用普通话和他讲都是一样的,他完全心知肚明,也知道你告诉他该做什么,现在我认为唯一让波波烦恼的就是------他究竟该使用哪一种语言来回应?这对于一个刚好15个月大的孩子来说真的好烦恼,因此,就采取回避的手段“我不说话”。除此之外,我想他没有别的选择。

复杂的语言环境真的难为儿子了,但我相信有一天,波波开口说话的时候,一定不是单一的语言,而是几种语言的混合。作为妈妈的我期盼着那一天的到来。

育儿知识之辨别宝宝是否厌奶的方法


育儿知识百科全书:宝宝进到厌奶期以后,最显著的病症就是说吃的奶量越来越少了,因而能够测算宝宝每日所喝的奶量,育儿知识大全说到假如小于需要的奶量,沒有得病发高烧,且来到4-6月大,宝宝就将会早已进到厌奶期。

育儿知识百科全书说到一般而言,4月内的宝宝,测算奶量的公式计算要以宝宝的体重和每日的餐次来测算。

(体重×120-150ml)÷餐次/(天)=一餐的奶量

比如: 4月大的宝宝,体重大概6Kg,一天大概喝6餐。

(6Kg×120-150ml)÷6=120-150ml/每顿饭

育儿知识大全宝宝的心身姿势发展趋势,好像头顶部操纵及全身肌肉支撑力、社交互动交流若都合乎其年纪,意味着他的发展趋势是一切正常的。对于个子、体重和头,原本就是说因人有所不同的,不用跟其他宝宝较为。每一次带宝宝看健儿医院门诊时,医务人员都是精确测量并纪录,何不将这种数据信息,相匹配青少年健康指南上的生长曲线,观查一下是不是在一切正常范畴中,倘若标值都一切正常,父母就能够安心。

假定宝宝的生长曲线一直都在50%上下,来到厌奶期,一开始并不容易有很大转变。一切正常而言,在25%-75%中间都归属于可接纳的范畴。但假如宝宝吃得非常少,又沒有附加加上健康食品或宝宝辅食,生长曲线就会降低,将会从50%掉到10%,这就表达厌奶早已对宝宝导致生长发育上的危害。

孩子出现语言障碍怎么办


友:孩子一岁左右开始说话,现在2岁了,最近说话反而吃力了,有时一句话的第1个字重复好几遍,有时组织一句长句子很费劲,我知道这好象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阶段尽量忽略她,但有一天,她问我:妈妈,我好像不会说话了。我想请教您,这种阶段需要很长时间吗?我该向她解释吗?我该怎么去做呢?

茅于燕:1岁至2、3岁是语言发生、发展的阶段。大约在1至1岁半左右,儿童的理解语言迅速发展。在这个阶段,儿童理解语言(即能懂的话)大量增加。但是,说出来的词语却很少,甚至出现一个短暂的相对沉默期,这时,儿童反而退回去又用手势或行动表示自己的意愿,不开口说话,甚至连自发的喃喃作语,也消失了。

除了语言迅速发展以外,儿童的思维也开始发展,与语言发生的时间基本相同,即两岁左右。这时,儿童想的事情开始多起来,但能表达所想事情的语词却不够多。儿童在想用哪些词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就出现一句话的第一个词要重复好几遍,有时也会有组织一句比较长的句子很费劲的情况(正是他在思考用什么词来表达自己的表现)。这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用担心。

至于这个阶段需要多长时间,并没有严格的时限,每个儿童都不完全一样,大约到两岁半左右,就会过去的。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经常和她一起看图画书、说简单的儿歌、听故事的录音磁带(或看故事的录像片)、常常和她“谈话”。

另外,自己不要紧张(她问妈妈:“我好像不会说话了”,是不是你对她说她不会说话了的反应?),坦然对之,过一段时间,这个情况就会过去的。

胎教语言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