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同情心

研究表明:婴儿最早表露的情感之一,是一向被赞许的同情心。

关心别人的心理,可能同婴儿的大脑有密切的关系。

将一个婴儿放到另一个哭闹的婴儿身旁,很可能两个人都号啕大哭起来。这是否意味着婴儿关心同伴,抑或仅仅是为喧嚷声所打搅?

意大利的一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个问题。

研究人员为婴儿播放其他婴儿啼哭的录音,像预料的那样,诱发了婴儿好一阵痛哭流涕。但是,一旦播放婴儿自己哭泣的录音,这些婴儿却很少哭泣。

这种同情心在某种程度上源自另一种婴儿的早期技能——分辨他人脸部表情的能力。

婴儿的妒嫉

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出生才半年的小家伙已经开始表露妒嫉的情感。

研究者做了一个试验:

出生6个月的婴儿维多利亚被安置在一张高背椅上,试验者递给她母亲一本儿童图书。“请跟我谈谈这本书”,试验者叮嘱道,“重要的是,你的眼睛别瞧维多利亚。”

于是,两名成年女子闲聊了起来。

这时候,小小的维多利亚面无表情,她环视着房间四周,显得有一点点无聊。

接着,试验者从实验室外抱来一个新生儿般大小的洋娃娃,把它塞到维多利亚母亲的怀里,要求她继续不理睬维多利亚,并且做出同洋娃娃亲热的样子。

富于戏剧性的一幕展开了:

维多利亚不再感到无聊,开始做出一系列反应。她先是绽开前所未有的笑容,露出两颗小小的乳牙,以讨好的表情展现给妈妈,似乎在与娃娃争宠。当这一招没有奏效时,她开始蹬腿,希望引起妈妈的注意。但是,妈妈对她依然不理不睬。这时,维多利亚再也受不了,面红耳赤地哭闹起来。

试验者赶紧宣布:“测试到此为止。”

妈妈走过去抚慰她的宝贝女儿。

“我从未见她对什么不快产生过这样的反应。”妈妈惊讶地说。

做这个试验的美国教授将这个脚本重复了数百次之多。每次的测试结果几乎是相同的:这些小家伙几乎个个妒忌不已,体验着“嫉妒”——这种相当复杂的感情。

这种感情一直被认为远不是婴儿所能理解的情感。

婴儿从无趣到感受嫉妒的过程

尝试安慰哭泣的伙伴

有研究者得出结论:

从出生起,婴儿身上就存在着某种最基本的移情心理。

这种情感的强度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减弱。

6个月以后的婴儿,对别人的困扰不再用哭泣来回应,而是以扮个怪相取而代之。

到了第13~15个月,婴儿往往会着手尝试安慰哭泣的伙伴。

为了检验这个结论,美国有研究者对数十名4个月以下的婴儿做了一个试验,通过用脸部的一隐一现来逗婴儿“躲躲猫”。那些婴儿在几次目睹笑脸以后,一旦再次看到伤感的脸部表情,不仅眼光移开了,而且即使重新露出笑容,他们的视线也不会回来,仿佛内心已筑起了一道戒备森严的防线。

婴儿的情感世界远比我们大人想象的要复杂。

父母该怎么做——

跟你的宝宝沟通再沟通

这些研究成果,无疑给父母带来了惊喜和帮助。不过,面对这么小的婴儿,父母又该怎么做?

美国一个心理学家,物色了两组8个月的婴儿,其中一组婴儿的母亲被告知:只要婴儿发出咕咕声或牙牙自语就立刻做出回应,用满面笑容和爱抚轻拍给予鼓励。另一组母亲也需要对她们的孩子微笑,却是随心所欲的,与婴儿发出的声响毫无关系。

结果,那些得到母亲及时反馈的婴儿不仅说话频繁,而且语言进步的速度也超过后者。

总之,父母应该注意婴儿的情感发育需要,多给宝宝足够的爱。

扩展阅读

早教:孩子的同情心该咋培养


“做下好孩子”是许多父母对子女的期待,那麼怎么让孩子颇具责任心和爱心呢?孩子的同情心该咋培养?来听一听下边这种父母们的窍门,或许对你能有一定的启发。

善行是非常值得赞美的

孩子的同情心该咋培养?孩子了解大家喜爱善解人意的孩子,但他有时候也禁不住“曝露”出从同学们那边学得的“虎劲儿”。大家对他的这类个人行为会严格指责,孩子的虎劲儿渐渐地被大家“磨”没有了。在大家的危害下,孩子竟积极把一只钻入屋子里的鸟儿放跑了,我大大的赞美了他,另外借此机会对他说:“父母对他好,他也应当对父母好、对别人友善,要不然,他人怎么可能对他好呢!”孩子感受来到被关注的开心,当然想要依照大家说的去干了。

构建塑造爱心的标准

塑造孩子的爱心,除开以身作则外,构建适度的物质生活也是必须的。我家里养了一只小白兔,我让孩子每日照料它的生活起居。孩子的同情心该咋培养?我都正确引导孩子将小白兔与自身的日常生活联络起來,使他从小白兔的的身上发觉:不论是小猫小狗和小鸟儿,世界上的每一个性命都很宝贵,都值得大家爱惜和关怀。孩子在喂养小白兔的全过程中,不仅与小白兔创建了情感,他如今还积极和别的同学一起关注爱惜起别的动物。

爱心从故事里走出去

孩子的同情心该咋培养?故事始终是孩子们最爱的,故事中的內容也经常会被她们当做名言一样信仰。运用孩子的这类心理状态,我有目的地将包括该类教育意义的故事读给孩子听,例如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等,使他在不经意间中遭受陶冶,获得文化教育。那样的方式,孩子很愿意接纳,父母毫不费力,另外又收到了非常好的文化教育实际效果。

如何培养婴儿的好奇心


爸爸妈妈知道吗,虽然婴儿期宝宝的活动范围有限,但是这个时候的宝宝依旧对外界环境充满着好奇。宝宝会通过吃手、紧紧盯着床前的玩具、蹬腿来表示他的好奇。心理学家将好奇心定义为:个体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应。正是人类对世界的好奇心,促进了整个人类的向前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呢?

在婴儿时期,由于宝宝接触的事物非常有限,所以,宝宝的好奇范围是和他所能达到的“方圆路径”是相一致的。只有宝宝所能听到、所能看到、所能摸到的东西才是他们愿意投注好奇心的。

0-6个月宝宝好奇心培养6个月之前的宝宝,由于长时间处于躺的状态,他观察到的东西多为空中的吊缀物。所以他往往将关注点放在这些吊缀物上。

探索方式:“拳打脚踢”

宝宝对各个关节以及小肌肉的运用还不熟练,所以可以观察到宝宝对吊缀的对待方式是手脚并用。对于好玩的东西,宝宝投注的精力是成人无法想象的。他们常常是目不转睛,所以爸爸妈妈要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吊缀距离宝宝的眼睛距离以20—30厘米为宜,让宝宝不用太费力地调节焦距;吊缀一个星期要换一次地方,或在床左边,或在床右边,以免宝宝变成“斗鸡眼”。

6-8个月宝宝好奇心培养6个月后,宝宝开始学习坐。他的视野范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宝宝可以很方便地看到自己的手和自己的脚。由于这个变化,在这个时期宝宝好奇心的关注点是自己和物体间的关系。

探索方式:摸+吃

宝宝可以看到自己手的动作,所以他对于手的动作特别感兴趣。限于力气还比较小,肌肉不灵活,所以摸的动作比较常见。当然最根本的用嘴探索的方式还不能抛弃,所以宝宝还经常出现“啃”的动作。

常常可以看到宝宝摸脏乎乎的东西,又把手放到嘴里啃,所以,保证宝宝接触物品的卫生是非常重要的。要对宝宝的玩具定期清洗,或者放在阳光下暴晒。

8-12个月宝宝好奇心培养8个月开始,宝宝开始会爬。现在他的活动范围大大增强,几乎能触及到家庭的所有角落。这个时期的宝宝对于小角落和小洞洞特别好奇,常常会一个人在角落里咿呀比划。

探索方式:敲+蹬

比较少用“啃”的原始方式,由于手部大肌肉和腿部大肌肉的发展,现在更多依赖于用手和脚来探索世界。不过手部和腿部的动作相对还比较僵硬,用敲和蹬比较多。

这个时期的宝宝对于角落和洞洞比较有兴趣,所以在这些地方一定要加强防护。保持角落的干净,不要有玻璃等危险品;保证所有的插座上有盖子。

3个月婴儿也有嫉妒心?


加拿大约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3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嫉妒心理,而不是现有理论认为的2岁后才会有所显露。

据报道,加拿大约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3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嫉妒心理,而不是现有理论认为的2岁后才会有所显露。

从事儿童心理和智力发育研究的玛丽亚·莱赫斯特带领的专家小组对50名3个月、6个月和9个月大的婴儿进行了4项实验。实验报告显示,当母亲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人时(如聊天或其他形式的互动),3个月大的婴儿通常会蹬腿和发出叫声。

这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有别于现有的一些理论。现有理论认为,婴儿到2岁后才会开始显露嫉妒、害羞、骄傲等较为复杂的心理。莱赫斯特指出,“吃醋”表现出一个人对失去所爱之人的害怕。

莱赫斯特说,确定新生儿不久就会表现出“吃醋”心理有重要意义,因为以往对这方面的研究非常有限。婴儿“吃醋”心理与人际沟通的形成有关,是感觉某人的出现威胁到自己与亲人关系后所作出的反应。这项研究表明,新生儿到3个月大时已对周围的人产生意识。这可以证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受某些动机和目的影响的。

她指出,尽管爱“吃醋”的婴儿会令人觉得麻烦,但在一定限度内的“吃醋”反应是一种正常的行为,母亲们可以细心观察以便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的反应。

看懂小孩心(上)


从躺到坐到走,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对周围环境的理解也在不断改变。了解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会让你更容易理解他那还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内心。

一个孩子从生下来到以后的几年,他对世界的感受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躺在床上,只能看到床周围的狭小空间,到自己学会走路,可以探究周围的环境,他们眼里的世界在不断扩大,于是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也在不停改变。

最爱爸爸妈妈的脸

出生不久的小婴儿也有视觉,但世界对他们来说只有两个空间:够得着的和够不着的。凡是小胳膊碰不到的地方都很模糊。近处的东西,大约是20~30厘米的距离,他可以看得清楚些,而这个距离也是妈妈每天哺乳、换尿不湿、抱宝宝时,妈妈和宝宝脸的距离。

直到六七周,宝宝们才能观察出轮廓和比较鲜明的对比,比如说:爸爸的眉毛可真浓!让人吃惊的是,婴儿可以眼睛一动不动地长时间观察爸爸妈妈,仿佛只有注视才能使外界与他的小世界建立联系。

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婴儿喜欢关注的是周围不停活动的人,当然他们也会认出橡皮奶嘴和他们的小布熊,但是最让他们感兴趣的还是人的脸。

奇怪:有的东西一会儿在,一会儿又消失了

3个月后,婴儿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了,现在他可以有目标地去抓拨浪鼓,或是抚摸小布熊。小脑袋每转动一下,就会发现新的东西。“真奇妙,有的一会儿在,一会儿又消失了。”

看到小火车钻山洞,婴儿会惊奇地盯着山洞入口:火车没了?他没有想到往山洞里看一看,这样的关联要到半岁才能做到。当火车消失在山洞里,婴儿的视线就会投向山洞的出口,等着小火车能从里边开出来。通过这样的现象他们懂得:藏起来的物体并不等于不存在。

发现“躲在后面”的东西

大约6个月的时候,婴儿的视觉可以调焦距了,他们的视力越好,就越能准确地区分周围人的不同。他们已经能从几米远处认出爸爸妈妈了。此时他也能判断出谁是让他害怕的陌生人,通常在这个时候,父母会吃惊地发现,他们的孩子居然会突然怕生起来。

6个月的孩子格外喜欢的游戏是捉迷藏。通过这个游戏他可以一再确定一个令人安慰的事实:即便有时看不到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东西,但他们仍继续存在。

到了9个月,孩子的感官已经和我们成年人的差不多了。等到了1岁大的时候,他们甚至可以向成年人暗示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不用直接指指点点了。如果妈妈指向窗外,她也会转过头去,明白妈妈想让她看外面的一棵树,而以前他只会盯着妈妈的手指不动。(接下文)

下一篇:看懂小孩心(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