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时候偷过东西吗?偷了什么东西?当时为什么会偷东西?被人发现过吗?给你带来很深的影响吗?现在你还内疚吗?你怎么评价小时候的这种经历?”……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过这段文字,这应该是数年前在论坛上比较火的一篇帖子,勾起了不少人缅怀童年的黯然神伤。本期《剧说》我们就一起聊一聊——关于小孩“偷”东西的那些事儿。

剧说第15期总第十五期编辑/金晨

小编今天想到的话题其实与剧情的关系并不大,只是很简短的一段。梅晓菲得知袁晓凡盘下了小区内的幼儿园后,毅然决定辞职去帮助他。这样的举动并非想要离一直喜欢的晓凡近一些,而是梅晓菲真的专修过儿童心理,并致力于投身幼儿早期教育,在幼儿园工作显然能够圆她梦想。梅晓菲正式给学生家长们上的第一堂课就与我们本期话题有关,就是孩子小时候的“偷”东西,并不是我们是非观念上的“偷”。

梅晓菲观点:小孩子的“偷”,与我们是非观念上的“偷”不同

·为什么小孩子偷东西就不能叫做“偷”呢?

我们这里说的小孩子也是有个年龄限制的,即6岁。6岁前,孩子年幼无知,他没有观念上的物品所有权,也就不了解他喜欢的这个东西是有主人的,如果他觉得需要这个东西,就会拿。

·家有小宝贝拿了别人家的东西,我该怎么办?

1.建立孩子“所有权”的意识

我们刚刚说了,6岁以下的小宝贝还没有一个物品所有权的意识,父母应该做的就是建立孩子“所有权”的观念,即让孩子知道尊重别人的所有权。父母可以“以身作则”,在收好自己的物品同时,嘱咐孩子及时归置好自己的物品,父母可以向孩子借用玩具或是纸笔,并告诉孩子要使用多长时间,征得孩子的同意,方可把物品带走,在归还时要向孩子说“谢谢”。例如:在家里,和宝宝一起认一认,哪些是他的东西,比如,衣服是宝宝的、芭比是宝宝的;手机是妈妈的、笔记本电脑是爸爸的。告诉宝宝,家里每个人都有私人物品,这些东西,如果没经过本人允许,是不能动的。当然,宝宝的东西也一样,没经过宝宝允许,妈妈和爸爸也是不能把玩具随便给别人的。

2.逐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小孩子在超市或者商场中随意拿东西,然后被爸爸妈妈制止。其实这样的行为都反映了我们刚刚上面说的“所有权意识”。然而,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也是同样重要的。例如:买回孩子想要的东西,父母可以不马上给孩子,而是告诉孩子,当他有好的表现时才能得到。如果孩子没有乱碰商场里的东西,家长一定要表扬孩子的自制力。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样的力量,不要为占到一些小便宜而沾沾自喜,自己有过失时要及时弥补或道歉,这对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很重要,因为你就是孩子面前的那面“镜子”。

3.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要他体会丢了东西的小朋友会是多么着急,并鼓励他及时归还物品。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看到孩子与他人分享玩具或是食品,我们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强化他的分享行为,这样很快就能建立起所有权的观念,并学会尊重他人所有权的行为习惯。

4.让孩子主动承认错误

其实这一步是很多爸爸妈妈都无法迈出的,当孩子拿了小朋友的东西,会觉得自己很丢人,教育无方。但是,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担当,并且会有效的杜绝孩子以后犯类似的错误,这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5.适当满足孩子的需求

其实很多孩子拿了小朋友的东西,大多因为别人有,而他没有。如果家庭收入可以满足孩子的需求,那么适当的满足一下孩子的需求也是可以哒。

6.可以试着与小孩沟通

不要以为小宝贝什么都不懂!当发现孩子拿了小朋友的东西,你可以问问他为什么要带回来,是不是孩子真的需要,要告诉他,合理的需求,爸爸妈妈会满足他的。但是切记不可以用“偷”这个字眼,这样会给孩子心灵造成阴影。

休息一下!趣味小测试:你的欲望有多大?

风和日丽的上午,你和几位好友一起在公园中种下了一株小树苗,一阵微风吹过,小小的叶子在风中摇曳,而你却挥汗如雨。试想一下,几年以后它会在你的心里长成什么样子?

A.结满果实的树

B.开满美丽花朵的树

C.已经枯死了

D.只是一棵树而已

答案解析:

A.结满果实的树

物质欲望强烈,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者。你认为如果无法马上看到利益的话,那么努力就会是一件极其无聊的事。你的这种个性在财产的累积上也显露无遗,没有长远计划,而只顾谋取眼前的利益。

B.开满美丽花朵的树

唯美派。属于重视美感和情调的唯美派。你的物质欲望不太强烈,也不贪婪,对自己财产的多少不太关心。所以,你比较容易累积自己的财富,够用就好。

C.已经枯死了

都是凭直觉行动,从不理会别人的意见,所有的事情都是独断专行,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你有很强烈的金钱欲望,又不是苦干实干的努力型,喜欢追求不切实际的虚幻梦想。

D.只是一棵树而已

平衡感相当好,面包、鲜花都要追求。不挥霍,即使心里非常喜欢一件东西,你还是会先衡量一下自己的荷包,量力而为。凡事你都周详计划,稳扎稳打,决不做冒险和没有把握的事。

如何纠正孩子的偷东西行为?

我们上面提到,6岁前的宝贝没有“所有权”的意识,所以喜欢的东西总想拿。那么6岁后呢?严格来讲,6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认知和是非意识,那么,这时候孩子出现“偷东西”的行为该怎么办呢?

·了解孩子的动机

1.引起别人的注意。有些孩子为了引起父母、老师、同学的注意,会以偷东西弥补平时缺失的关怀或者注意,这些没有被满足的关怀和注意,有可能来自父母、老师,甚至是同学。

2.偷窃行为受到赞同。有的父母或者家中的老人,知道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却不加以禁止,还给予无形中的肯定,让孩子更加认同这种行为。

3.忍受不了物质诱惑。孩子在物质的需求无法满足的时候,产生的偷窃的行为,尤其是吃的,玩的这些对孩子感官刺激很强烈的东西。

.

4.惹怒父母。父母的严厉的管教方式导致孩子产生报复的心理,孩子做出这些行为用来激怒父母,其目的是想让父母没有面子,并让父母感到心灰意冷。

·如何纠正孩子的偷东西行为?

1.控制情绪、沉稳面对

当父母发现孩子偷窃行为,如果盛怒之下和孩子沟通的话,得来的一般也是孩子的撒谎,所以不论你有多么生气,请你强制自己静下心来。

在与孩子沟通这个行为的时候,切忌单刀直入的问法,比如:你是不是在我的钱包里偷了50元?这种问法孩子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否认(大人面对这样的问题也是一样),而我们做父母的知道孩子是撒谎时,可能会更加愤怒。其实我们只要换一个问法:我知道你从妈妈的钱包里拿了50元,或许你真的很需要这笔钱来买你心爱的东西,妈妈希望,你想买东西之前,可以和妈妈商量一下好吗?

另外,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候,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是否有偷窃行为,最忌讳就是父母来做法官,对孩子先进行“有罪嫌疑”。

2.学会把危机转为机会

父母可以观察孩子偷窃行为是以下情形中的哪一种,并根据类型做出合适的解决方法:

(1)没有足够的零用钱去购买其他同学都有的东西

(2)寻求父母的关注

(3)认知发展不成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

(4)追求“问题行为是否真的会被抓到”的刺激感

(5)模仿他人的行为。

3.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要让孩子面对后果,通常可以采用的方法是要求孩子赔偿,归还别人的物品,如果以上两项难以执行的话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取消孩子一些权益来惩戒孩子,比如,禁止看孩子喜欢的电视。

榜样力量:当孩子“偷”东西后……

1.泰国广告:“宽容”究竟拥有多大的力量与魔力?

一个孩子由于贫困,从药店偷拿了三包止痛药,被抓住后一个小吃摊老板解围并帮他付了药费,外加自己家的一份汤饭,正是这种宽容的对待,使孩子日后成为了一名医生,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并用实际行动为自己当年的行为做出赎回,亲自为重病在身的小吃摊老板做手术,并给了老板女儿0泰株的帐单,上面写到,“所有费用30年前己经付清”。

2.一位“理性”父亲“用心”的教导

在孩子四岁多的时候,爸爸带着他去一位叔叔家玩。他很快被叔叔家小哥哥房间里的小飞机模型吸引了。玩了一会儿觉得特别喜欢,真的很想要。于是趁大家不注意就偷偷揣起来了。跟爸爸回家的路上,他心里特别纠结、特别难受,实在忍不住还是跟爸爸“坦白”了,说自己偷拿了人家的小飞机。爸爸沉默了一下。

他至今清楚记得爸爸当时短暂的沉默,和站在路边害怕至极的他。然后,爸爸态度很温和地对他说:“咱们一起回去把小飞机还给叔叔吧,爸爸以后再给你买一个。”于是他极不情愿地跟着爸爸回去送还小飞机,心里又舍不得又羞愧得不行,似乎还害怕得哭了。

爸爸只是很平静地回去跟人家解释说:“不好意思,孩子不小心拿走了小玩具,现在送回来。”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他没有受到任何责备,爸爸也没有将此事再告诉别人。

这件事让他印象深刻,讲起此事,他一面回忆着父亲的温暖,一面感叹父亲处理此事的用心。

揭秘明星大咖童年往事:张学友偷荔枝未遂被吓跑,周杰伦欲偷张学友CD

“歌神”张学友从小也是个调皮的主。有一次,他站在水果摊前,看到水果摊上摆放着美味的荔枝看了很久,遂产生了想偷的想法时还没来得及下手,便被摊主冷不丁响的一声吼道:“干啥?!想偷东西呀!”顿时让学友冒了一身冷汗,吓得学友灰溜溜的跑了。

周杰伦自爆小时候也曾偷东西。“小时候总有叛逆的时候,自己曾去偷书及偷CD,那时候见学友的《吻别》CD,动了心就想偷,但因为放得很高,要偷有点困难,结果还是存了钱去买,从此便不再做小偷了。”

小编对你说:其实很多父母一旦得知自己的孩子有了“偷”(拿)的行为后,非常担心。家长认为这样的行为就好像给孩子判成了真正的“小偷”,今后也不会有多大出息。但是小孩子这样的行为却是很常见的,就好像我们刚刚提到的歌神张学友和周董也会有那样的童年经历。一旦遇到了,就需要爸爸妈妈沉着应对,切记不要打骂孩子,免得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如果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可以咨询相关儿童教育专家,

也会定期举行专家在线答疑来解决你的疑问哦。

“你小时候偷过东西吗?偷了什么东西?当时为什么会偷东西?被人发现过吗?给你带来很深的影响吗?现在你还内疚吗?你怎么评价小时候的这种经历?”

栏目编辑:金晨

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你的身边有没有一个“匹诺曹”?

看完《灰姑娘》,给孩子补上死亡教育这一课

嘿,老头!请大胆说出你深沉的父爱

酷爸俏妈——走进孩子的朋友圈,你会教TA正确的社交方式吗

酷爸俏妈——面对曾经失败的婚姻,我该如何摆脱恐惧

虎妈PK猫爸让孩子快乐成长还是未雨绸缪

虎妈猫爸——你写的汉字拿得出手吗?

虎妈猫爸——你该不该看孩子的日记?

爱的妇产科——聚焦年轻妈妈的产后抑郁

爱的妇产科——怀宝宝遭遇宫颈癌留or流?

爱的妇产科——当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横行霸道”

爱的妇产科——关于“性”,我们该对孩子说……

我的宝贝——“女强男弱”的婚姻,你能接受吗?

我的宝贝——请不起的“天价”月嫂,伤不起的“金牌”标准

相关知识

钢琴天才朗朗小时候也想过自杀


朗朗的成长之路被许多人视为“中国神童”的成功范本,他那精湛而富激情的演奏,以及成长背后的诸多故事,更增添了这个中国年轻钢琴家的传奇色彩。但是谁也不会想到朗朗也曾想过自杀。

朗朗是第一位与柏林、维也纳、美国五大等所有一流乐团长期合作,在全世界所有的著名的音乐厅举办个人独奏会的中国钢琴家。年仅22岁的他,已成为继霍洛维兹和鲁宾斯坦之后世界钢琴界的又一位领军人物。郎朗的音乐才华以及热情奔放的性情相得益彰,使他成为古典音乐最理想的诠释者和年轻人心中的偶像。

朗朗的成长历程

朗朗的成长之路被许多人视为“中国神童”的成功范本,他那精湛而富激情的演奏,以及成长背后的诸多故事,更增添了这个中国年轻钢琴家的传奇色彩。

朗朗出生于中国沈阳。3岁由父亲启蒙开始学习钢琴,4岁师从朱雅芬教授。5岁和7岁连续二次获沈阳钢琴比赛第一名,9岁获全国星海钢琴比赛第一名,11岁获德国第四届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并获杰出艺术成就奖。13岁获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第一名(金牌)。同年他应邀与新组建的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作,在开幕式音乐会上担任钢琴独奏,江泽民作为嘉宾出席。14岁考入著名美国科蒂斯音乐学院,师从著名钢琴大师院长格拉夫曼。3个月后,与国际著名的IMG演出经纪公司签约,从此走向了职业演奏家的道路。两年后又签约了世界著名的德国DG唱片公司,成为最受重视的艺术家。

求学之路一波三折,父子俩人如何坚持

父亲陪伴朗朗一路走过艰辛的日子,钢琴求学之路历经很多坎坷,下面是记者和朗朗的谈话,在朗朗面对挫折和失败时,父子俩是如何去面对的?

朗朗:最好别弹琴了,中央音乐学院不适合你,你还没到这个程度,说完以后就给我踢出去了,生死相逼,儿子能否理解父亲的心愿?

朗朗:后来我们打起来了,后来就没有吃成,我爸,这件事我就是不想提了,每次提都特别难受。

记者:到你父亲辞职的时候,跟你商量了吗?

朗朗:没告诉我他辞职,他跟我说,他现在转到北京去什么了,我说你上班,他来北京以后,我就觉得被骗了,他不上班,成天在家待着,我说你怎么不上班,你不是转北京了,你不知道沈阳的办事处没事,就是聊天,同事说每天说回来吧,他说他每天我上学他都去,我也相信他,当时傻不垃极的,就是说他不上班了,他说他上班,没事,你甭管了,他没说他辞职,我都挺大了,才看见那个辞职书,我当时看完特别难受。

解说:初到北京,父子俩租住在一处较为便宜的居民楼里。一直对朗朗的音乐才华深信不疑的朗国任还在中央音乐学院为儿子找了最好的音乐老师。但是几番磨合之后,在对朗朗的发展前途上,老师和他们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朗朗:曾经被老师呲,就是钢琴老师,说我不行,没才能,反映慢。弹琴像东北人种土豆,精神头像打砸抢,感觉有点武士道感觉,他问我没看过文化大革命打砸抢,我说我不知道什么打砸抢,一堂课结果不上,就上文化大革命。最后说,你开百水一杯,最好别弹琴了,中央音乐学院不适合你,你还没到这个程度,你去上一下二级三级的学校去学习。然后,说完以后就给我踢出去了,没像踢足球似的踢出去,就是不教我了,就那段时间我就打退堂鼓了,我不弹了,什么破玩意,钢琴,武士道这个那个,什么话这是,弹钢琴干嘛,受这个苦,还得种土豆。

严父寄托儿子音乐梦想

父亲郎国任是郎朗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在郎朗出生之际,他就对其寄予厚望,希望儿子能够实现自己因“文革”而受挫的音乐梦想。父亲牺牲了自己的工作,也牺牲了孩子本该玩乐的童年。在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回忆起这个片断时,说自己就是觉得有恐惧心理。有时本来是给学校合唱队伴奏而晚回家,但是父亲好像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认为郎朗就是贪玩,再加上郎朗被当时教琴的老师批判得一文不值,父亲非常绝望。“我当时想,我不能吃药,也不能跳楼,不能就这样完了,那也太不值得了。”

当被问起多年过去后,父亲怎么看待当时的举动,是否已经释怀时,郎朗说,自己和爸爸没有正式谈过这件事,但是每次只要稍一提起,坚强的父亲就会流泪。“他肯定后悔了,所以我觉得没有什么必要再去问了。”他还说,自己的这本自传开始并没有让父母参与,后来为了确定一部分自己出生前从父母处听来的故事,才找父母核实,而爸爸妈妈看到他的自传很高兴,觉得郎朗已经真正长大了。

朗朗:“成功最重要的是兴趣”

7岁的郎朗在获得钢琴比赛第一名之后,老师鼓励他到北京继续学习钢琴。郎朗的父亲郎国任辞了自己在公安局的工作,带着儿子来到北京,租住在地下室,从完全不会做饭开始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但当时的老师并不看好郎朗,总是说些打击和消极的话,学校的同学也讥笑郎朗,这些令郎朗很不在状态,几乎失去了对钢琴的兴趣。

而此时的“郎爸”也近乎崩溃。有一天,他对郎朗说:你现在有3个选择,回沈阳,跳楼,吃药。郎朗在现场回忆说,所谓吃药,就是一下子吞下几十片治发烧的药片。当时郎朗回应了老爸,选择了最后一种方式:吃药。不过他从老爸手里接过药片后,突然觉得生气,猛然把药片扔到了爸爸身上,愤怒地说,这又不是我的错,为什么要我吃药?试想,如果当时郎朗真要一下犯糊涂,踏上不归路,那世界就很可能少了一位500年不遇的天才,今天我们也无法欣赏到郎朗美妙绝伦的琴声了。

郎朗回忆此段经历时说,“成功最重要的是兴趣。那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时期,几乎让我失去对钢琴的兴趣,差点崩溃。”对此,郎朗的父亲郎国任说,“每一个成功的人,都要经历十分十分十分的特别困难,只有执着的追求才有可能通向成功。”

专家建议:家长千万不要把培养孩子用以延续自己未了的心愿,这样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压力。对孩子进行才艺培养的正确目标应该是,让孩子在艺术方面去享受艺术,在才能方面去展示自己。让孩子学习一门艺术的出发点应该是发掘孩子的潜能、完善孩子的天性,以孩子对某种艺术的兴趣为先决条件,家长的好恶可不是选择的依据。尤其对于只是希望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而并不指望孩子“吃艺术饭”、“成名成家”的家长来说,学琴也罢,学画也罢,带孩子外出摄影旅游也这罢,都是为了让孩子更懂得生活、热爱生活。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能丰富孩子的生活。学哪一种才艺或乐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是不是健康、快乐,这也是他将来能不能发挥才能的关键。所以,父母要多从孩子的角度来设想。

剧说:虎妈猫爸——你写的汉字拿得出手吗?


“饕餮”一词,不久前在微博引起轰动,因为太多人不认识这两个字。如果让你默写“饕餮”算是难为的话,那么“癞蛤蟆”这三个字应该不是难事了。可现实呢?在央视汉字听写大会上,只有30%的成人写对了这三个字。

提笔忘字是现代上班族的一大通病,但从小让孩子写好汉字却是家长们不容忽视的。本期剧说,我们就一起聊聊关于孩子练习写汉字的那些事儿。

剧说第7期总第7期编辑/金晨

最近看了《虎妈猫爸》的人想必都还记着这样的剧情:毕胜男如愿让茜茜上了第一小学后,却对年轻的班主任不满,去找梅主任反映问题。小赵老师接待胜男,紧张的手忙脚乱,潦草的汉字让胜男忍不住直言:“你的汉字是外国人教的吧”。小赵老师受了刺激,开始疯狂练字,并拿着练习的成果请求毕胜男能够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你是孩子练习写字的榜样吗?

今年30多岁的杨女士,最近开始练起硬笔书法,并且还报了个书法兴趣班。“女儿写字难看,我让她练写字,她却说我写字也难看。我练写字,希望给女儿做个榜样。”杨女士说,后悔小时候没有认真写字。

·大部分学生汉字书写水平下降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文规定,书写汉字的最低要求是规范、端正、整洁。然而,教育部一项调查显示,在全国3000多名教师中,60%的人认为自己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

趣味小测试:笔迹暴露你性格

看一看你的签名,你属于以下哪类?

A.签名时名字写得很端正

B.签名时字形成打圈状

C.签名时名字趋向上,而成很多尖角

D.签名时名字打横成水波形或蛇行型

E.签名时字成方型而起角

答案:

A——签名时名字写得很端正,代表循规蹈距,为人忠直主观,责任心重,可交朋友。

B——签名时字形成打圈状,代表此人保护力强,每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交际力差,做事果断,为人刚直勇敢。

C——签名时名字趋向上,而成很多尖角,代表此人不切实际,虚荣心重,喜爱艺术,脾气时好时坏,很情绪化。

D——签名时名字打横成水波形或蛇行型,代表此人工于心计,阴沉多谋略,观察力强,最利设计家。

E——签名时字成方型而起角,代表为人稳重、沉实、责任心重,交际能力强,爱充场面争面子。

莫让汉字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不久前,有网友发起写字调查,共有4102名网友参与。结果显示:37%的人经常提笔忘字,甚至很多不难的字都忘了怎么写;22%的人写字时首先想依靠的是电脑,而不是笔;16%的人觉得除了名字写得还行,其他字基本没法看;13%的人到外面听课或者开会,最怕的就是记笔记。

·汉字书写水平早就引起教育部重视

·2002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其中规定:小学低年级,开展启蒙教育,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小学高年级,熟练书写正楷字,理解汉字的文化含义,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初中阶段,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

太早太晚都不可!究竟小孩应该多大开始练字?

练字不是越早越好。因为在幼儿阶段,小孩子的手指发育还未成熟,过早握笔写字很容易造成手指变形甚至畸形,这种变形对于孩子未来是不可逆的,家长应谨慎对待。

小孩子在开始学习练字之前,也就是在幼儿园时期,可以引导他认识笔画,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当小孩正式进入小学一年级时,对汉字的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便可进行笔画练习和简单人汉字练习。

对于毛笔字的学习,则应该从8-9岁开始,也就是在小学三年级左右开始。过早地接触毛笔,一方面学生容易把毛笔握笔和硬笔握笔混淆,另一方面对笔墨纸砚的护理能力较低,不容易保持整洁的书写环境。

小编对你说:记得初中时,身边会有很多同学结识笔友。每周一次的信件交流,不仅留住了那个时期的青葱岁月,也是对文字功底的一大锻炼。如今的孩子们,应该很难有这类机会了。

如果说“汉字是古人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这类言语太大了的话,那么我想说——书写是有温度的表达。繁忙的工作、辛苦的家务之余,静下心来认真地书写一段话,行云流水的笔尖下或许能够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感动。而在你尽情享受这一刻的同时,你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栏目编辑:金晨

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你的身边有没有一个“匹诺曹”?

看完《灰姑娘》,给孩子补上死亡教育这一课

嘿,老头!请大胆说出你深沉的父爱

酷爸俏妈——走进孩子的朋友圈,你会教TA正确的社交方式吗

酷爸俏妈——面对曾经失败的婚姻,我该如何摆脱恐惧

虎妈PK猫爸让孩子快乐成长还是未雨绸缪

育儿路上 你迷信过吗?


不知何时,兴起了一股“国际风”,只要提起我国传统的东西,我们就下意识的认为是糟粕,而只要是国际化的东西,就一定是先进的理念,一定科学。殊不知,矫枉过正也是另一种迷信。育儿路上,你是不是也迷信过?

到底要不要夸孩子?

美国提倡鼓励式教育。他们的一项心理学调查曾提出:在孩子成长期,父母给予的肯定要达到5000次以上,才可能使孩子养成健全的人格。如果把5000次夸奖进行分解,把60%的夸奖集中在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生头5年里,意味着每天要对学龄前儿童夸奖3次。在鼓励式教育的影响下,美国孩子一向都是看起来自信满满。

相比之下,我们的民族性格偏于内敛,涉及到育儿,也多采取谦逊的方式进行。对于小孩子过于强调道德层面的谦逊,很容易压抑孩子的自我发展。尤其在这样一个日益国际化、竞争化的时代,过于打压孩子的自我,同时也就意味着限制孩子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于是,有些育儿觉悟的年轻父母,乍一接触国外的鼓励式教育,就开始大力追捧。

孩子做得好,他们也简单一句“你真棒”;孩子做得不好,为了鼓励孩子,又是一句泛泛的“你真的很棒”。

但是若干年后,美国教育界发现,这样“鼓励”出来的孩子,并非脚踏实地地自信,反倒自信得有些盲目,并且不堪一击。

最后,美国教育界的学者们才纷纷发声:鼓励孩子也是有技巧的。

比如,鼓励不可不切实际。孩子没有某方面的天赋,不要夸大其词地吹捧,而应客观告诉孩子具体好在哪里,哪一个行为做得棒。最好是尽力为孩子提供实践、探索的机会,帮他们体验成就感,然后再具体地夸孩子,并把他的付出与他的成就绑定在一起。

到底要不要分床睡?

欧美国家提倡父母从小和孩子分床睡,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孩子安全并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而在我国,孩子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年里,都是和父母亲同睡。

心理学研究表明,早期(0-3岁)和父母同睡的孩子安全感建立得更好,而安全感的建立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从这点上看,我国传统的育儿方法倒是更胜一筹了。

国外的育儿方式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我们的孩子,毕竟社会环境差别很大,如果只是不加分辨全盘引进,还可能引起水土不服。

选洋早教还是土著早教?

随着父母对育儿的重视,早期教育逐渐成为一个热词。为孩子选择一家早教机构,也是很多父母自然而然的一项选择。于是,在选择国外洋品牌,还是本土品牌之间,很多父母也产生了困惑。

其实早教机构在整个早期教育过程中,就是扮演了一个辅助、引导的角色。不要妄图把孩子扔给早教机构就万事大吉。如果父母能够做到对孩子的高质量陪伴,并且能够为孩子营造出一个有同伴的社会化氛围,完全可以不上早教。

而父母如果要选择早教机构,没必要一定要选择洋早教,只要坚持下面这3个原则就好了:第一,距离要近;第二,育儿理念要科学;第三,早教课程要能够将父母纳入其中。

这些伤害孩子的话你说过哪些?


特别是在他们善感的3~6岁幼儿时期,那就少对孩子说一些有损心理的话吧:

1、“傻瓜、没用的东西。”

2、“你简直是个废物。”

3、“再闹我就把你扔掉不要你了!”

4、“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5、“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6、“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7、“求求你别再这样做好吗?”

8、“你笨死了,成绩那么差,你若考了一百分,我就给你买…”

9、“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10、“你又做了错事,简直是坏透了。”

在幼儿3至6岁的阶段,情感的稳定性虽有所发展,但仍具有易变性、易感性和冲动性,自我行动易受外界事物或情绪的影响而转移,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以身作则的模范作用和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傻、呆、笨、坏”,在孩子的心中是最严厉的评判,无情地将他们变成了一个家庭或学校的“另类”,在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世界也会变得一片灰暗。切记: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

检查一下自己对孩子说的话,想想自己有没有经常对孩子说这些话呢,如果有的话那就不要再说了。孩子虽然小,但是也有自尊心的。我们大人也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