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有一个有趣的奇偶现象:幼儿1岁刚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是顺利平衡阶段,2岁期是不平衡阶段,称为第一反抗期;3岁期又是平衡阶段,4岁期又是不平衡阶段;5岁期又变成了平衡阶段……正巧奇数年龄是平衡期,容易看管;偶数年龄是不平衡期,难于管教。呈现出一条波浪式的发展曲线。这一奇偶现象得到了普遍的证实。

曾接到过一位4岁孩子母亲的来信,说她因为工作忙,常把女儿托给外婆照管。现在,孩子的行为没一点规矩:到外面凡人不叫,一发脾气就坐在地上大喊大叫,看中了的东西得不到就没完。更离谱的是,前不久,她喜欢上了幼儿园老师穿的一条裙子,竟然把自己的新裙子剪烂,硬要买和老师一样的……

这位被母亲“投诉”的小女孩正处于我们上面所说的特殊心理年龄阶段。这一阶段孩子的共性之一就是情绪不稳、脾气暴躁、变化无常,常以哭泣、发牢骚等表现自己的不安。他们精力旺盛、话语不断,喜欢戏剧性表演,爱做模仿性游戏。他们表现粗野,毫不顾忌别人的感觉,是典型的软硬不吃的“小暴徒”:他们的语言是小暴徒式的,一些使父母不知所措的“污言秽语”冷不丁会从他们的嘴里冒出来;他们的行为是小暴徒式的,动辄踢打哭闹,激怒时挥舞拳头,无所顾忌;他们处理人际关系也是小暴徒式的,喜欢拒绝别人的要求,和别人对抗。

具体到这个4岁儿,其表现更显突出,这与孩子出生后常在外婆家生活,父母对她关注不够有很大关系。一来孩子可能对父母产生怨恨、报复心理;二来孩子在外婆家很可能受到溺爱,形成任性等不良性格。总之,正是寄养生活加剧了孩子在4岁这个不平衡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了解了4岁孩子让人烦的原因后,也就容易“对症下药”了。

一是增进亲子间的感情。让孩子亲近父母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让孩子回到父母身边,父母多和孩子在一起,积极参与孩子的游戏。

二是强化管教。不能因为要增进感情就不敢管教,也不要因为觉得自己欠孩子的就处处迁就。比如在游戏中,如果遇到孩子故意耍赖,就可以关她的禁闭:既然你不会和别人一起玩,那就一个人玩吧!

三是注意管教方法。当孩子任性耍赖时,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不予理睬,孩子感到没趣反倒会平静下来;

及时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不要等孩子哭闹了再来答应她;

转移注意力,如播放一张孩子平时喜欢看的影碟,或谈论一些会令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让孩子尝尝胡闹的后果。如把孩子扯烂了衣服的直接后果落在她身上,让她穿着破衣服去幼儿园,或很长的一段时间不再给她买新衣服,直到她认识到错误。

遗憾的是,不少家长在孩子还没有体验到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之前往往就沉不住气了,令孩子失掉了“学习”怎样做的机会。

不管怎样对症下药,有一点是不能忘记的,那就是孩子正处在让人烦的年龄,许多情况还需要坦然面对。良好的心态、适当的方法是帮助孩子顺利度过4岁这个不平衡期的关键所在。

相关推荐

儿童早教:4岁男孩撞见父母亲热,举动雷人让人吃惊!


昨晚,她4岁的孩子小乔被尿憋醒,自身去洗手间,不清楚如何的就拉门进了他们的卧房(家中没老年人,以便便捷照料孩子,因此沒有锁车),好巧不巧他一拉门,就看到了爸爸、妈妈已经啪啪……

小夫妻发觉孩子立在大门口时,有点儿手足无措,她丈夫躺着动都害怕动,她边盖厚,边推丈夫暗示着他下来。此刻一言不发的孩子“哇”的一声痛哭起來,然后边哭边往爸爸的身上扑了以往,冲着爸爸是又抓又挠又打又踢的。

并发火地高声对爸爸说:“大家为何要在床上打架” ,“爸爸你为什么欺压妈妈?”

以后她搂着孩子按抚了好大半天,孩子才又睡去。本认为孩子醒来以后就没事了,殊不知第二天爸爸像平时一样去抱小宝贝,他沒有像以往那般搂着爸爸又抱又笑的,只是对爸爸冷冰冰。并且要是丈夫往她身旁一凑,孩子毫无疑问会冲过来拉开爸爸,不许爸爸离妈妈太近了。夜里也不允许爸爸和她们一个床睡着了......

立刻想起,前不久后台管理粉絲的一条留言板留言,讲了那么一件事:(比上边这一更难堪!)

这么多宝妈妈都碰到了这类状况,让慧妈感觉这件事情务必得拎出去好好地说一说了,碰到这类事,孩子一脸懵逼,父母难堪,我们要如何解决困难呢?

如何向孩子表述父母的啪啪?

1、不可以责怪孩子

“谁给你进去的!滚!”

“你妈妈不懂事,爸爸经验教训她!”

“爸爸在帮妈妈做胸外按压呢!”

上边这种话,许多 坚信许多 父母在难堪、尴尬的状况下,会气急败坏的对孩子说,乃至责怪孩子,即便回应了孩子也通常十分粗鲁。会巨大的损害孩子的矫情!也有的父母会顾左右而言他,妄图对孩子掩盖以防止自身的难堪。可是孩子并沒有清除自身的猜测,她们仍觉得爸爸在欺压妈妈,针对父母的真情也将会会遭受些危害。

2、有方法的向孩子表述

一些事儿你顾左右而言他,总是越描越黑!两者之间畏畏缩缩,比不上大气表述。能够 让和孩子较亲密接触的一方告知孩子,清除他的害怕和顾虑。而且要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乐观父母适当啪啪个人行为,如相拥、亲吻、十指紧扣等。

考虑到如何用语,适当的让孩子掌握一个客观事实:父母中间存有着独特的关联和个人行为,这是父母中间相互之间表达爱意的个人行为,是性生活,并不是爸爸欺压妈妈。这是爸爸妈妈恩爱的結果,那样会更幸福快乐。假如孩子大一点5、5岁了,就可以借这一机遇立即常识性文化教育了。

3、告知孩子这是成年人个人行为,孩子不可以效仿

一些孩子会由于好奇心而效仿父母,他压根不清楚代表什么意思,仅仅感觉好玩儿,因此父母别误会她们了。但此刻得确立的告知她们,那个是大人的行为,这是干了爸爸妈妈以后才会出现的事儿,小孩子很小是不可以效仿的,这类个人行为没礼貌,有伤风化,他人看过也不会喜爱,乃至是会不舒服的。

4、孩子要重视父母的隐私保护

从讲礼貌这一点来告知孩子,每一个人必须有自身的室内空间,不期待被打搅。父母也是有自身的室内空间,孩子也必须重视父母的隐私保护,进屋子的情况下应当叩门。在父母歇息时尽可能不必影响,这是基础的文明礼貌。平常日常生活也别忘记塑造孩子,培养进楼前叩门的良好的习惯。

不一样年龄层的孩子看到父母啪啪时的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

3~4岁的孩子觉得无缘无故,手足无措,可是并不是特别关注;

5~5岁的孩子感觉好奇心,想研究,有的还会继续装作睡熟,窥探父母,一些孩子会在与朋友的游戏里面仿效;

7~8岁的孩子常将这类个人行为视作爸爸欺压妈妈;

10~13岁上下的孩子,通常把父母的一些姿势和影视制作中一些摄像镜头联络起來,觉得父母是“无赖”;

13~16岁的孩子进入了青春发育期,她们见到父母的性生活后,通常在与异性朋友的相处中效仿,性需求开展研究和试着。

“涂鸦”让人欢喜让人忧


孩子说

我有个画家梦

上幼儿园的昆昆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课本的空白处、家里的墙壁上,都有昆昆的“杰作”。妈妈看见昆昆如此热爱画画,不禁大喜,心想好好培养孩子,以后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画家。

点评: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时期有一定的绘画才能,将来长大了就能成为画家。其实,小画家和大画家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幼儿时期画得相当出色的孩子,长大后真正成为美术工作者的为数并不多。但是,许多医生、科学家、建筑师的成才之路却常与儿时爱画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涂鸦”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展了幼儿的CQ(创造力商,或称创造性思维),而CQ的提高将大大促进EQ与IQ的发展,让孩子全面发展。

日本幼儿美术活动专家长坂光彦认为,幼儿美术活动的目的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画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应把它当作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意识、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涂鸦可发展孩子CQ,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能使得脑、眼、手并用,促进身心的成长发育。

家长说

上不上绘画班是个问题

苗苗3岁半,对画画具有较高的热情,父母就给她报了一个绘画班。上了一段时间课后,父母发现苗苗不仅不积极去上课,而且回到家里再也不愿意画画了。

点评:苗苗需要的并不是绘画班里的美术教育,而是一个可以轻轻松松画画的地方。而很多绘画班主要是教传统的绘画技能,习惯给孩子一个画画的标准模式,往往会限制孩子想象力等思维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从而引起“厌学”情绪。对于2~7岁的孩子,开展美术教育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以培养兴趣为第一目的,只提供材料和刺激,让孩子自我表现。

家长如果送孩子去上绘画兴趣班,应选择这样的:上课方式生动有趣,太知识性的方式不适合学龄前的孩子;氛围能让孩子身心真正舒展,使孩子充分发挥创造潜力;绘画颜料应是安全环保的,不会对孩子的皮肤造成伤害……现在,社会上的绘画培训班多有免费试听课,这是了解学校和老师的绝佳机会,家长一定要亲自带孩子去感觉,然后再做选择。

专家指引:

涂鸦也要分场合

孩子们从绘画中表现出来的天赋则是千差万别的。父母应该从孩子们的涂鸦中发现孩子的潜能,抓住时机培养。

发掘孩子的美术才能

一般说来,具有美术才能的孩子,往往早期就有显露。3~4岁时,其美术才能表现为:求知欲强、好动好问、兴趣广泛、喜爱涂涂抹抹;视觉感受和辨别能力较强、能分辨各种颜色、线条曲直、方圆等;观察事物较全面、细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现了孩子的绘画潜能,家长应循循善诱。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从一些艺术家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来看,他们的家长都具有以下特点:较高的美术素养和良好的文化修养;重视早期美术熏陶和教育;注意孩子性格及品德的修养;尽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寻求造诣较高的教师并注意与其配合。意大利艺术巨匠达·芬奇、拉斐尔等之所以成为绘画大师,就是与他们从小受过良好的美术教育分不开的。

尊重孩子的“画语权”

有个孩子趁着妈妈不注意,在白白的墙上画了一个蓝色的大方块,妈妈先训斥他又弄脏了墙壁,然后指了指窗外的太阳,纠正说:“你画错了,太阳应当是红色的,是圆的。”

蓝色的方太阳,多么难得的想象力!可妈妈却用成人的思维打击了孩子的创造和发挥。很多家长不懂得孩子,总是用大人的眼光和实物的标准来评判孩子的画。有些父母按捺不住地自己动手,迅速画出个太阳或房子,让孩子照着画。这正是大部分家长的误区所在。要知道,这种“不像”的画才是孩子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

为孩子开设“涂鸦”地

当孩子开始有了涂鸦的兴起之后,家长应当从孩子的视角看待孩子的作品,尊重孩子,爱护童心,但也不宜鼓励孩子随处乱画,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可以在自家墙上挂一块白板,或是开辟出一片墙壁,让孩子知道有固定的地方可以让他们画画。对于孩子的作品中思维的闪光点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以建议的口吻提出改进意见,引导孩子学习观察,多和孩子交流讨论,让孩子体验画画的乐趣。

激励孩子努力

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发挥其所拥有的优势,通过自身努力,向艺术的殿堂冲刺。

4岁至4岁半的智力测试


如果哪道题成绩突出,或整个栏目的比分达到2.0,可跨越本年龄组试题,直接练习下一年龄组试题以求深造。

1、羊、鸡各有几条腿?吃什么?在哪里住?为什么饲养它们?共有12问,每答对1问得1分。以10分为合格。

2、认识6种硬币,会用1角和5角凑成1元,共有8问,每答对1问得1分。以5分为合格。

3、背数到几?(每数30记1分)点数到几?(每数20记1分)。二项相加,以5分为合格。

4、倒数数(每数10--1记1分),倒数(2位3分,3位4分,4位5分)。共计10分为合格。

5、口答:(1)你有几只手,几根手指?(2)3块糖加上2块糖共有几块糖?(3)两个香蕉吃掉两个还有几个?(4)用五角硬币买3角的糖果应找多少?(5)6个橘子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有几个?(6)4个人吃饭要拿几根筷子?每答对1题得2分。以10分为合格。

6、用方形和三角形画房子,方形与圆形画汽车,用其他形状自由作画每种3分,自由画每种东西得2分,模仿画每种东西得1分。以5分为合格。

7、模仿用10块积木组楼梯,或15块搭5级楼梯。一次搭5级(12分),搭4级(10分)。两次搭5级(8分),搭4级(6分)。以10分为合格。

8、听我讲完后复述“天上有星星,山上有老虎,海里有大鱼,家里有小猫”。听一次讲8种(12分),讲7种(10分),听两次讲8种(8分),讲7种(6分)。以10分为合格。

9、任唱一歌,音准,节拍准,吐字清楚,讲出歌名,四项(7分),三项(5分),二项(3分)。以5分为合格。

10、讲家庭地址:市、镇、乡名,街道、胡同、门号(楼号单元号门号)电话号。五项(12分),四项(10分),三项(8分),二项(6分),一项(4分)。以10分为合格。

11、到哪儿换酱油、醋、买铅笔、买创可贴、买冰棍、寄信、买鸡蛋(每答对一项2分)。以10分为合格。

12、用筷子夹10粒花生米入瓶内25秒(7分),35秒(5分),45秒(3分)。以5分为合格。

13、跳远,40厘米(7分),30厘米(5分),20厘米(3分)。以5分为合格。

14、钻过60厘米矮绳,头不碰绳(5分),头碰绳(4分),身体碰地(3分)。以5分为合格。

15、接住离2.5米抛来高过肩或矮过膝的球,3次接2次(7分),3次接1次(5分)。以5分为合格。

结果分析:

1、2、3、4、5题测认知能力,共得40分;6、7题测手的技巧,共得15分;8、9题测语言能力,共得15分;10、11题测社交能力,共得20分;12题测自理能力,共得5分;13、14、15题测运动能力,共得15分。共计可得110分,总分在90--110分之间为正常范围,120分以上为优秀,70分以下为暂时落后,可在3个月内再测定一次,如果两次都在70分以下,应到当地儿童保健部门复查鉴定,以便早期作出干预,孩子在哪道题不合格可在3个月内经过训练再次复试。如果哪道题成绩突出,或整个栏目的比分达到2.0,可跨越本年龄组试题,直接练习下一年龄组试题以求深造。

想让宝宝聪明必须充分让其爬行


人的大脑在进化过程中必须经历生物进化的各个阶段:像变形虫一样的原生动物,继而经历像鱼类、蛙类一样的两栖动物;当进化到像蜥蜥那样的爬行类,为了“思考”,前脑就膨大起来,进一步进化到像狗、猫类那样的哺乳类,像眼镜猴那样的原始猴、高等猴;再由猴到猩猩,到人类。脑的这个演化过程是不会逾越的。所以,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婴儿成长,爬行是人的大脑从爬行脑向人类脑过渡的演练。爬行,是大脑聪明起来、协调起来的催化剂。

宝宝还不会爬行时,看到眼前的东西,想使劲往前挪动身体,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可以说,“蠕动”是学习爬行的准备。

学会手膝爬行时,宝宝会朝着向往的目标物爬过去,在爬向目标物的过程中,全身感官都在工作。爬行时必须抬头,左右活动颈部,注视前方目标物,左右肢体交替轮流移动。在这个过程中,眼、耳、口、鼻、皮肤触觉、前庭平衡觉、肌肉关节的本体觉等全身感官都在与大脑皮层互动,是全方位开发大脑的行动。

爬行过程还增进了母子间交流,促进了婴儿语言的发展。爬行使婴儿主动移动自己的身体,加大了接触面,扩大了婴儿认识世界的范围,促进了其认知能力的飞跃。因此,充分爬行是脑与感官统合不能省略的学习过程,对于大脑各部位的发育及大脑与小脑协调、神经系统之间的协调、神经回路网的建立,都是必需而目一体须充分的。

爬行,是构建学习能力的行动。爬行过程中发展了空间知觉、视~动觉、手眼脑的协调,这是儿童期基本的学习能力的准备。因为这些能力与拼、写、阅读、语言、思维等有关。

另外,爬行是综合性的强身健体活动。爬行时头颈仰起,胸腹抬高,靠四肢交替轮流抬起前移,协调地使肢体负重,锻炼了胸腹、腰背、四肢等全身大肌肉活动的力量,尤其是四肢活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锻炼了肌肉的耐力,促进了每条肌肉的充分发育。因此,爬行是身体强壮不可缺少的革命性行动,而且是以后站立和行走的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