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天生的心灵感应大师

孩子是最敏感的,他可以快速准确地接受到你的情绪,你是不是爱他,是不是真正对他好。所以我说,孩子是天生的心灵感应大师。正因为此,对于成年人来说,我们需要更好地修炼自己。

一个人是否快乐,取决于当某件事情发生时,你自己的心态。同样是一件事,你以不同的方式去看,你的感受就会不一样,于是,你的幸福指数也就会有所不同。当你不那么计较,不会因为一些事情特别焦虑的时候,你跟孩子相处时,就会很自然地把自己这种比较平和淡定的态度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觉得自己是安全的。这样,自然而然地,就会减少很多的问题。

孩子没那么看重我们在意的物质条件

现在的生活压力很大,很多年轻人都有顾虑,觉得自己的经济条件还不具备,没办法结婚生子。当然,物质条件很重要。

物质条件不够好的时候,想要努力拼搏,肯定有压力,但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现在再回过头去看,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即便是当年并不富裕的生活,它也会带给你很多的快乐。比如我可能会更多地带孩子到户外,随便找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挖掘乐趣。我记得儿子小的时候,我经常带他去一处相当偏远的地方,那里有大片的草地,然后我们就在那里找狗尾巴草。我们会一起比较狗尾巴草的颜色、大小、弯曲的程度,甚至还观察到有一些狗尾巴草是变异的。它会从一根上长出来两条尾巴,或者三条尾巴,最多的一次,我们找到过四条尾巴的狗尾巴草。那个瞬间,我们就特别神气。这种乐趣可能是在生活条件好转之后再也难以找到的。因为当生活条件好了以后,你可能就会更多地期望去做一些别的需要金钱做铺垫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找到那样的乐趣。

不同的环境会带给你不一样的享受。并不存在有了钱更好,或者没有钱就一定不好的说法。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说,实际上,他需要的并不是物质,而是爱和关注。如果物质条件差一点,但是你能够给予他足够的爱与关注,孩子也会非常满足的。这些东西我觉得是物质没有办法替代的。

早教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能为孩子提供更好一点的环境,我觉得没什么不好,但如果把这个当成养育的重心,可能就会失掉很多的东西。比如现在很多家长考虑花钱带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班,事实上,让各种兴趣班填满孩子的生活,相当于剥夺了你自己跟孩子发生连接的机会,这样就反而得不偿失,所以,最重要的,我觉得还是家长要学会去利用好时间,高质量地陪伴孩子。

至于早教,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家长,这是家长应该去做的事情。早教是一个特别宽泛的概念,实际上,生活中吃喝拉撒,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是早教。你怎样用钱,怎样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怎样面对你的孩子,怎样面对你的朋友、你的工作……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早教,所以我觉得它应该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但是,现在很多人把早教的含义狭隘化了。

我一直认为,尤其是6岁之前,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理,等孩子大一点了,就可以慢慢让孩子走出去。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得到足够的爱和关注,他的心理发展相当好的话,那么他在一定的年龄,必然就要走出去,这时候他就不会跟父母贴得那么近。但是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爱和关注,他的这种需求需要弥补。这个时候可能家人就会觉得这个孩子是不是太幼稚了?并由此感到焦虑。

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无论他是一个怎样个性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在心里真正地接纳他。如果你不接纳他,你的第一个想法就会是去改造他。但是,孩子本身就是这样的个性,是很难改变的,这种试图去改变,也会带给自己和孩子很多的压力。当改造不成功或者进展很慢的时候,自己也会沉浸在焦虑的情绪当中,那种挫败和无助夹在孩子和自己之间,就会让亲子关系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这样,对孩子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

大多数家长都会希望孩子是很全面的,既要很沉稳,又要很活泼。实际上,养孩子就像养花一样,它是一株什么样的花,你就要把它养成一株什么样的花。如果到了最后,他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作为家长,我们的任务就是去协助孩子,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他支持,当他有发展的需求的时候,去创造一个环境,提供一块更适合他的土壤,帮助他成长。

相关推荐

主要看气质?亲,其实孩子的气质是天生的


最近“主要看气质”带火了朋友圈,而实际上孩子的气质类型却是天生的。当然此“气质”非彼“气质”,不同的气质类型决定了宝宝特点和养育方式也有不同,爱从了解开始,爸爸妈妈先了解一下自家宝贝啥气质吧。

关于笑

A.很爱对人笑,人不在的时候自己也会笑

B.比较爱笑,比较腼腆

C.有人逗得时候特别爱笑

D.不太喜欢笑,小的时候很腼腆

关于哭

A.比较会哭,哭的原因很明显,比较好哄

B.不太爱哭,哭的时候也比较好哄

C.爱哭,哭声很大,很多时候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D.爱哭,但不会大吵大闹,不易哄

关于陪伴

A.一陪伴,就会尽情“表演”;不陪伴,自己玩得也很好

B.陪伴与不陪伴似乎没有太大变化

C.喜欢你陪伴,不喜欢你管教

D.陪伴时,情绪会变得非常平稳

关于胆量

A.胆子很大,愿意和陌生人接触

B.胆子比较大

C.胆子比较小,和熟人相处很好

D.胆子比较小,容易受到惊吓

根据以上的选择,如果你的孩子倾向于A则是多血质,倾向于B则是粘液质,倾向于C则是胆汁质,倾向于D则是抑郁质。不同类型的宝宝,会有不同的“天性”,以下简单介绍一下不同类型宝宝的特性。

多血质宝宝

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耐心稍弱。灵活性强,稳定性弱。思维与反应速度快,表现力较强,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与肯定。

粘液质宝宝

沉稳踏实,耐心强,好奇心弱。灵活性与稳定性都很强。思维与反应速度较慢,善于捕捉信息与思考。

胆汁质宝宝

善于沟通与表达。好奇心强,耐心稍弱,反应速度快。灵活性与稳定性均较弱,情绪变化快,易怒,不喜欢管束。

抑郁质宝宝

思维深邃。好奇心弱,耐心强。缺乏安全感,对归属感有很大的需求,渴望得到更多的陪伴,遇到事情容易反复琢磨。

事实证明,不同的气质类型,会更容易造就不同类型的人才。多血质宝宝容易成为演员、教师或培训师;粘液质宝宝更容易成为政治家或管理人才;胆汁质宝宝容易成为外交家或商业大亨;抑郁质宝宝则适合做将来的艺术家。

涂鸦是一把心灵“钥匙”


看到孩子的一纸涂鸦,你会怎么办?是笑一笑放在一边,还是随手当成废纸丢掉?

可别扔掉!小小一幅涂鸦,可能是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在杭十三中,美术老师张皓就把心理学引入了课堂。

这样触摸心灵深处的美术课,会是什么样的呢?

课堂速写:请画一幅自画像

张皓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张画纸。

幻灯打开,是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一段问答:

“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

“认识你自己。”

画的主题由此展开。“你们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呢?”张皓问,他没给学生提要求,“请你画一幅自画像,可以写实,也可以用其他形象来代替。画好后,再给自己写句话。”

5分钟后,学生们交上了画作。

有个孩子画了一只草履虫——一种单细胞生物。旁边有句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孩子说:感觉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很渺小。

还有个女孩画的是一个五官精致的女孩,但没有画上四肢。张皓说,从这幅画可以看到一个追求完美,但缺乏果断的女孩。

还有个孩子画了一只考拉熊,紧紧抱着一棵树。“这象征着缺乏安全感,需要坚实依靠的孩子。”

张老师的分析对吗?孩子们笑着点点头,算是承认了。

“从画面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是心理学上的一种通用的办法,我把它引入到初中学生的课堂里来,是因为初中是一个孩子经历的第一个分化阶段,这个特殊的时期他们的心理会起很大的变化。面对选择,也还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那么让他们对自己的性格特点有个很好的把握,对他们将来的每一步都是有帮助的。”张老师说。

老师说课:心理学无处不在

张老师告诉我们,绘画作为一种符号表征形式,是人类心智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也是孩子认识世界、进行交流的手段与工具。绘画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和表达方式,绘画中蕴涵着孩子们的思想与活动。孩子随意画下的一根线条,一个图案、一种色彩,都是通向孩子内心世界的地图。

比如,喜欢用一些很强烈的颜色的孩子多是体力充沛,热情四射,做事情很有激情,极具领导才能,缺点是没有什么耐性,家长应该多进行适当得体的夸奖与称赞;下笔较轻,喜欢用蓝色和黑色,色调也较单调的孩子则感情很含蓄也很敏感,喜欢独自思考,在人际交往上比较被动,但是记忆力很好,知道关怀他人,家长应该多带孩子去参加社交活动,培养社交能力。

《催眠大师》手绘海报:如何欣赏孩子手绘作品


近日《催眠大师》在各大院线热播,5月5日晚9点56分,小陶虹在微博晒出女儿为徐峥新作《催眠大师》画的电影海报,徐峥转发称“太催眠”。也许小朋友对于绘画能力还不是很强,可是在这个时候大人给以他们正确的指导和鼓励,可以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提升他们的能力。

欣赏孩子的绘画作品

很多孩子都喜欢绘画,他们画天、画地、画小鸟、画小鸡等等他们所喜欢的东西。喜欢用一支笔在纸上自由的描画,这是因为孩子把它当做一种游戏,在游戏的氛围中他们能够轻松、愉快地用画笔以特有的方式,将自己特有的观察和想象倾泻在纸上,表现出特别的美,体现出极大的自主性。他们用一种急切的目光去观察着周围的世界,把它们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父母是孩子绘画的最先欣赏者,是孩子绘画兴趣的呵护者。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许多成人和家长在指导和评论幼儿的作品时,往往会走入一种误区,经常会在幼儿美术作品前听到这样的评价:“你怎么跟教师画的不一样呢”?“你画的是什么呀,方不方正不正的?乱七八糟。”这些评语会在无意中大大挫伤孩子绘画的积极性,使他们情绪低落,对绘画失去兴趣。

目前存在的问题:

1、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绘画作品。

2、重技能技巧轻习惯的养成。

3、重结果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故事,孩子的心灵鸡汤


每天晚上,从幼儿园归来的女儿,在入睡前,总是要缠着我给她讲故事。我讲完一个,她还得让我再讲一个。有时,有的故事讲过很多遍了,她还如饥似渴地听着。女儿那副贪婪的模样,让我无法抗拒,无论重复数遍的故事多么枯燥乏味,我依然会津津有味地讲着,直到她甜甜地进入梦乡。

到现在,我给她讲过的故事不计其数。有的故事来自儿童读物,有的故事来自童年的记忆,有的故事根据生活的积累虚构。每一个故事,都是适合女儿所在年龄段的,她能理解的。故事的情节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我都会栩栩如生地讲,让生动的故事吸引女儿。这好象给她制作食品一样,从泥状的婴儿食品到复杂的饭菜,每一到工序都不能忽略,不能马虎,让她吃着可口,吸收容易。每每看到沉浸在想象的快乐中的女儿,我就觉得,讲述的每一故事,都是给女儿煲的上好的一碗汤,一碗心灵鸡汤,让它悄悄地滋养着女儿的心灵,让那颗幼小的心灵茁壮成长。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试图让女儿不听故事,而是看《数学宝典》。可是,当看到两只小青蛙趴在一片荷叶上,一只大青蛙举着一片荷叶的图画时,女儿就要求我给她讲关于这两只青蛙的故事。要我看图说话吗?女儿可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呢。面对女儿期待的目光,我即兴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青蛙的家住在荷塘边上,一到夏天,雨水多了,荷塘里积满水。荷叶贪婪地汲足水分,长得又宽又大。当荷花开了的时候,青蛙妈妈就用宽大的翠绿色的荷叶做成小船,带着青蛙宝宝乘坐自己做的小船出去游玩。荷塘虽然不大,但是对于小小的青蛙来说,要游玩整个荷塘,就象我们出去旅行,要游玩中国一样,是需要很多很多时间的。荷塘可以说是小青蛙们的国度,是他们的一个大世界。

有一天,青蛙妈妈带着两个青蛙宝宝坐在小船上,小青蛙们看到清亮亮的水,闻到弥漫在四周的花香,觉得平时玩泥巴,也没有在水上赏花划船舒服呢。

“开心吗?孩子们!”

“好开心哦,妈妈。”

“可是……”青蛙妈妈抬头看看天空,乌黑的云团让天色暗了下来,“可是我们快遇到麻烦了。变天了,快下雨了呢。”

青蛙妈妈的话刚说话,豆大的雨珠就劈劈啪啪地落下来打在荷叶上和水上。青蛙妈妈急中生智,又将荷叶做成一把大伞。青蛙妈妈一只手举着伞一只手把好船,同时还对着两个宝宝说:“孩子们,别着急!这雨来得快,停得也快,不愉快一会儿就会过去的。”

可是,雨越下越猛,密集的雨点打在水面上,让小船颠簸的厉害,小青蛙们遇到这样的情况还是第一次呢。

“妈妈,妈妈,船……船……快翻了!”小青蛙们惊叫着。

“孩子们,不要怕,有妈妈同你们在一起呢!”青蛙妈妈接着说,“现在,大家照妈妈说的做,注意听明白!”

青蛙妈妈先是让青蛙宝宝趴下,降低重心,以便保持小船的平衡,同时也是减少阻力,以便让小船慢慢向荷叶茂盛的地方划去。然后,青蛙妈妈告诉小宝宝,一定要握紧挡雨的这片荷叶,如果有不小心掉下去的,就将这片叶子作为救生浮板,只要这样,溺水的危险就可以降低许多。青蛙宝宝一边听着妈妈的话,一边照着妈妈说的去做。虽然在雨中划船速度很慢,可是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小船平稳多了。

当青蛙妈妈带着青蛙宝宝将小船停泊在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时,雨停了,天也放晴了,在蓝蓝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当讲完故事的时候,我给女儿提了一个问题,问她为什么青蛙妈妈和孩子们,能够在风雨中安全归来?女儿回答说,他们团结在一起克服困难。女儿的回答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她的理解力也着实让我感到吃惊!

有时候,我在给女儿讲故事的时候,也就刻意地把真善美的东西融汇其中,让女儿在听故事时去体会和领悟美与丑,善与恶!我相信,妈妈讲的故事是给孩子的心灵最好的馈赠。当女儿长大了的时候,自己懂得如何去选择阅读自己喜欢的故事的时候,也就学会了自己给自己煲一碗心灵的鸡汤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