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催眠大师》在各大院线热播,5月5日晚9点56分,小陶虹在微博晒出女儿为徐峥新作《催眠大师》画的电影海报,徐峥转发称“太催眠”。也许小朋友对于绘画能力还不是很强,可是在这个时候大人给以他们正确的指导和鼓励,可以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提升他们的能力。

欣赏孩子的绘画作品

很多孩子都喜欢绘画,他们画天、画地、画小鸟、画小鸡等等他们所喜欢的东西。喜欢用一支笔在纸上自由的描画,这是因为孩子把它当做一种游戏,在游戏的氛围中他们能够轻松、愉快地用画笔以特有的方式,将自己特有的观察和想象倾泻在纸上,表现出特别的美,体现出极大的自主性。他们用一种急切的目光去观察着周围的世界,把它们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父母是孩子绘画的最先欣赏者,是孩子绘画兴趣的呵护者。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许多成人和家长在指导和评论幼儿的作品时,往往会走入一种误区,经常会在幼儿美术作品前听到这样的评价:“你怎么跟教师画的不一样呢”?“你画的是什么呀,方不方正不正的?乱七八糟。”这些评语会在无意中大大挫伤孩子绘画的积极性,使他们情绪低落,对绘画失去兴趣。

目前存在的问题:

1、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绘画作品。

2、重技能技巧轻习惯的养成。

3、重结果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相关阅读

父母如何引导宝宝欣赏音乐


让宝宝经常听和看。通过听觉,能让宝宝感受音乐、理解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平时在家里,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感染力的幼儿歌(乐)曲,把宝宝带入歌(乐)曲的意境,感受乐曲的情绪。另外,还可以带宝宝欣赏音乐会,玩漂亮的音乐玩具,让宝宝置身于音乐艺术的氛围中。从环境着手,扩大视野,有助于音乐才能的培养。

音乐能开发孩子的智力,爸爸、妈妈总是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能干,但对于怎样教宝宝欣赏音乐不够了解,常会产生以下情况:

1、选择的音乐不当。不考虑是否适合宝宝的年龄特点,随意性大。成人随意拿出什么音乐带就放给宝宝听,不管宝宝爱听不爱听和能不能理解。

2、成人在放音乐给宝宝听时,不注意宝宝的情绪。如宝宝正在兴奋地玩耍时,硬要让宝宝来听摇篮曲。

3、教宝宝欣赏音乐的方法不够恰当。只注意用语言将音乐的内容描述给宝宝听,忽视让宝宝自己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4、缺乏经常性,如成人有空时、情绪好时就教宝宝欣赏音乐,成人工作或家务忙时、情绪不好时就间断。

那么,成人怎样教宝宝欣赏音乐呢?

1、让宝宝经常听和看。通过听觉,能让宝宝感受音乐、理解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平时在家里,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感染力的幼儿歌(乐)曲,把宝宝带入歌(乐)曲的意境,感受乐曲的情绪。另外,还可以带宝宝欣赏音乐会,玩漂亮的音乐玩具,让宝宝置身于音乐艺术的氛围中。从环境着手,扩大视野,有助于音乐才能的培养。

2、让宝宝经常想像和辨别。平时爸爸、妈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进行曲、摇篮曲、歌舞曲让宝宝听,特别是宝宝睡觉前,可让宝宝听摇篮曲;宝宝情绪高,手舞足蹈时,听欢快的歌舞曲等。让宝宝无意识地感受摇篮曲的温柔、优美,欣赏歌舞曲的欢快、热烈,逐步训练宝宝的分辨能力。在此基础上可选择一些曲子,爸爸、妈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宝宝听了音乐以后去想像,去用简单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以提高他们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让宝宝经常唱和玩。要经常让宝宝唱一唱,记一记,特别是歌曲可让他们边听、边唱、边欣赏,体会内容和情绪。

4、让宝宝经常表演和做动作。让宝宝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动作,自由地手舞足蹈,让宝宝的创造力在乐曲的欢乐情景中淋漓尽致地、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

爸爸、妈妈只要按上述方法努力去做,对宝宝学习欣赏音乐是一定有帮助的。

如何提供幼儿音乐欣赏能力


1、创造良好的音乐欣赏环境,激发幼儿从不同角度感受音乐。

卡尔.奥尔夫认为:“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所以我们应注意随时让孩子在各种环境下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活跃他们的音乐思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的创造力。

2、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教育应该遵循艺术本身的规律,充分重视审美体验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注重多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来参与、体验音乐,从而表达他们的独创性,促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3、注意因材施教,有计划地指导。

由于年龄、智力发展等方面的原因,使幼儿在欣赏音乐中存在差异,我会赞成他们对音乐的表现和感悟不太一样。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针对实际情况提出要求,随时帮助他们感悟音乐,理解音乐,在所有的教学中都体现一个特点“兴趣”贯穿一个字“现”,揭示出一个目标“创造”。

4、因势利导,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想象。

欣赏音乐不能只停留在音响的好听或不好听上,教师要因势力导幼儿的审美情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用发问让幼儿讨论,或用色彩表现音乐,或用图画表现音乐,或用诗歌吟咏音乐,或用故事讲述音乐,或用舞蹈展现音乐等等,使他们既有创造性想象,也有音乐之外的创造性活动。

每一部欣赏作品都是一个用声音编织起来的艺术品。让我们带着孩子仔细的聆听,用情感去体验美、创造美。努力实现素质教育的艺术教育目标。

让孩子学会欣赏别人


一、要先让孩子学会欣赏自己

苏老师指出,一个会欣赏别人的人,首先要会欣赏自己,而要会欣赏自己,就要有自信,要有自信,就要有成功的感觉,要有成功的感觉,则要能做到,也就是经常有完成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任务的机会。而当他完成时,还能及时从周围人得到具体的反馈,对他的努力与进步表示肯定。

所以,对家长来说,重要的是多提供一些难度与孩子能力相当的事给孩子去完成。其中又有一定的技巧,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把学习或要完成的东西进行分解,而不是要求孩子一步到位。

比如走路,所有的孩子都不是一下子就会走路的,如果要求他一开始就会走、走得好,对他的自信只能是一个打击。而应把走路这件事分解为很多块,比如扶着东西走、走走爬爬、走得摇摇晃晃、走时摔跤不多了……孩子每完成一个阶段,都是付出了努力的,这个时候要给予鼓励。

二、家长要多给孩子经历的机会

在孩子的学习与探索中,有一个问题要注意,就是很多家长常帮倒忙,总是忍不住要伸手去帮孩子,其结果是剥夺了孩子发现自己的机会与权利,这对自信心的构建没有丝毫的好处。其实,在成长中,每个孩子都天然地会去发现自己,并从中感受自己的能力,比如婴儿的翻身,他很努力地翻,但开始时总是不能成功,在一边的家长如忍不住用手推一下,帮他一把,这样做的结果是让他体验不到自己翻过去的成就与快乐,而事实上,孩子是完全可以自己完成翻身这个动作,而且他还会找到一个自己最舒服、最有效的翻身方法,在完成翻身这个动作过程中,他会体会、并找到自己的优势。

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跟他说:宝宝,你这次翻得不错耶,你好努力哦。让他知道他的努力你是明白的,就足够了。这样,孩子会有勇气继续尝试新的东西,他的自信也会建立起来。而孩子知道被人欣赏是一件很舒服的事后,他才会去欣赏别人。

三、孩子经历时要给予正面引导

只有同样努力过的人,才会欣赏别人的成就与努力,因为只有努力过,才知道要做到某个程度,是需要花很多功夫的,是很难的。

比如,当他看到一株芍药开得非常好时,他会发出欣赏的话语:这个花开得太好了,你是怎么种的?能不能教我?面对这样的孩子,相信没有人会不喜欢。

小朋友多去经历,才能知道其中的难处,而且在这种经历中,得到正面的、积极的引导,才能学会欣赏别人,如果在他经历时,总是遇到挫败,他会放弃。要,家长首先要会欣赏自己的孩子,要认同、肯定孩子的每一点努力与付出。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自然而然地也会欣赏别人。

孩子是天生的心灵感应大师


孩子是天生的心灵感应大师

孩子是最敏感的,他可以快速准确地接受到你的情绪,你是不是爱他,是不是真正对他好。所以我说,孩子是天生的心灵感应大师。正因为此,对于成年人来说,我们需要更好地修炼自己。

一个人是否快乐,取决于当某件事情发生时,你自己的心态。同样是一件事,你以不同的方式去看,你的感受就会不一样,于是,你的幸福指数也就会有所不同。当你不那么计较,不会因为一些事情特别焦虑的时候,你跟孩子相处时,就会很自然地把自己这种比较平和淡定的态度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觉得自己是安全的。这样,自然而然地,就会减少很多的问题。

孩子没那么看重我们在意的物质条件

现在的生活压力很大,很多年轻人都有顾虑,觉得自己的经济条件还不具备,没办法结婚生子。当然,物质条件很重要。

物质条件不够好的时候,想要努力拼搏,肯定有压力,但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现在再回过头去看,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即便是当年并不富裕的生活,它也会带给你很多的快乐。比如我可能会更多地带孩子到户外,随便找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挖掘乐趣。我记得儿子小的时候,我经常带他去一处相当偏远的地方,那里有大片的草地,然后我们就在那里找狗尾巴草。我们会一起比较狗尾巴草的颜色、大小、弯曲的程度,甚至还观察到有一些狗尾巴草是变异的。它会从一根上长出来两条尾巴,或者三条尾巴,最多的一次,我们找到过四条尾巴的狗尾巴草。那个瞬间,我们就特别神气。这种乐趣可能是在生活条件好转之后再也难以找到的。因为当生活条件好了以后,你可能就会更多地期望去做一些别的需要金钱做铺垫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找到那样的乐趣。

不同的环境会带给你不一样的享受。并不存在有了钱更好,或者没有钱就一定不好的说法。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说,实际上,他需要的并不是物质,而是爱和关注。如果物质条件差一点,但是你能够给予他足够的爱与关注,孩子也会非常满足的。这些东西我觉得是物质没有办法替代的。

早教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能为孩子提供更好一点的环境,我觉得没什么不好,但如果把这个当成养育的重心,可能就会失掉很多的东西。比如现在很多家长考虑花钱带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班,事实上,让各种兴趣班填满孩子的生活,相当于剥夺了你自己跟孩子发生连接的机会,这样就反而得不偿失,所以,最重要的,我觉得还是家长要学会去利用好时间,高质量地陪伴孩子。

至于早教,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家长,这是家长应该去做的事情。早教是一个特别宽泛的概念,实际上,生活中吃喝拉撒,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是早教。你怎样用钱,怎样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怎样面对你的孩子,怎样面对你的朋友、你的工作……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早教,所以我觉得它应该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但是,现在很多人把早教的含义狭隘化了。

我一直认为,尤其是6岁之前,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理,等孩子大一点了,就可以慢慢让孩子走出去。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得到足够的爱和关注,他的心理发展相当好的话,那么他在一定的年龄,必然就要走出去,这时候他就不会跟父母贴得那么近。但是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爱和关注,他的这种需求需要弥补。这个时候可能家人就会觉得这个孩子是不是太幼稚了?并由此感到焦虑。

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无论他是一个怎样个性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在心里真正地接纳他。如果你不接纳他,你的第一个想法就会是去改造他。但是,孩子本身就是这样的个性,是很难改变的,这种试图去改变,也会带给自己和孩子很多的压力。当改造不成功或者进展很慢的时候,自己也会沉浸在焦虑的情绪当中,那种挫败和无助夹在孩子和自己之间,就会让亲子关系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这样,对孩子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

大多数家长都会希望孩子是很全面的,既要很沉稳,又要很活泼。实际上,养孩子就像养花一样,它是一株什么样的花,你就要把它养成一株什么样的花。如果到了最后,他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作为家长,我们的任务就是去协助孩子,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他支持,当他有发展的需求的时候,去创造一个环境,提供一块更适合他的土壤,帮助他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