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作为父母这时不要急着插手,可以先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而往往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很清楚并得到解决了。父母不妨试一试。

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

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

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

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

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

孩子够冷静之后,可以问他——

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

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问他——

第五个问题:“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

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然后问他——

第六个问题:“你决定怎么做?”

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

即使他的抉择不是成人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

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接着问——

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

并且表示支持。

等到事情过去之后,问他最后——

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

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

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我们操心了。

父母若要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就不能剥夺了孩子履行责任的机会。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并为自己的决定承担后果,从而达到培养孩子责任心的目的。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知识

培养孩子毅力的八个方法


下面八个方法或许能帮助家长朋友们:

方法之一:接受良性暗示

第一个方法,接受良性的暗示,给予自己以良性的暗示。不断地勉励自己有坚强的品质,勉励自己有承受挫折的能力,而且,要把它具体化。将自我勉励的格言压在写字台的玻璃板下,也可以贴在床头。同学们还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天才人物和成功者来影响自己,暗示自己,想象自己和他们一样坚强。

方法之二:拒绝不良暗示

培养坚强毅力的第二个方法,就是拒绝他人的不良暗示,也不给自己不良暗示。如果你过去曾经软弱过,你的家长、你的同学或你的老师说你没有毅力,你就要认识到,这些评价本身也在对你进行不良暗示。你要告诉他们,我从此拒绝这个评价,我希望你们用新的眼光看待我。

方法之三:集中力量与压力对抗

第三个方法,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要集中自己积极的力量、兴趣的力量、自信的力量、专心集中注意力的力量、乐观的力量来和它对抗。你遇到了挫折,就要想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积极目标,想到自己心中存在的那个自信心、那个兴趣,想到你平常有的集中注意力的那个能力,想到你的微笑和乐观,并且此时就漾出一个微笑,将这些力量集结在一起,对抗挫折给你的压力。

方法之四:咬紧牙关

第四个方法,在困难与挫折面前,有的时候没有更多的方法,只有四个字:咬紧牙关。天下很多人生的故事都证明了这一点。承受力绝对不是有很多很多花样,有很多看来很巧妙的方法,像吹气泡一样就能解决问题的。

方法之五:反复承受

第五个方法,在人生中,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有时需要我们一次甚至多次地咬紧牙关,也就是说,承受力、毅力要在反复的承受中才能够逐步培养和提高。没有这样一个方法,说我学会了,但一次都不练,马上就有了坚强的毅力和巨大的承受力,是不可能的。需要反复经验,反复承受。凡是在这方面毅力突出的,承受力超常的,都是在反复经历中得到的。所以,这种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要通过吃苦才能获得。

方法之六:睡一觉

第六个方法,有的时候在压力面前我们咬紧牙关顶住了,而且一直处在和压力的对抗之中,你可能很焦灼,很苦恼,甚至有一种不堪承受的、临近崩溃的状态,不要紧,给你三个字:睡一觉。就这样简单。有的时候你已经把该承受的都承受了,但还是很难受。这时候,睡一觉,心态放松一点,或者干点别的,有可能使情绪得到转化。和睡一觉相类比的,还可以出去走一走,玩一玩,跑一跑。特别是进行一种比较剧烈的体育活动,都有可能转移、消化和缓解你心理上承受的压力。

方法之七:依靠朋友

第七个方法,四个字:依靠朋友。

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如果你身边有朋友,要依靠朋友。用倾诉的方法,用获得理解和开导的方法,使自己心头承受的压力得到某种释放和缓解。

方法之八:忍辱负重

第八个方法,还是四个字:忍辱负重。化沮丧为兴奋,化痛苦为力量,化消极为积极,做最具有积极意义的心理上的转化。

试试用以上方法来培养有毅力的宝贝吧,让孩子成为有毅力的宝贝并不难哦。

让孩子智商翻倍的八个细节!


每个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宝宝是个聪明健康的宝宝。但是我们也知道,由于收到遗传的影响,一般而言,孩子的智商40%都来自遗传,所以很多家长就觉得自己聪明那宝宝就聪明,自己笨点,那孩子遗传自己笨点也是没有办法的。

其实小达妈想告诉各位爸爸妈妈,不要如此的自暴自弃,虽然宝宝的智商遗传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同样,后天的培养对于宝宝的智商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而这个后天的培养,那就是需要家长没好好引导和启发。

具体来说,以下这8个细节,能真正提高孩子智商,千万不要错过!

音乐熏陶

很多家长都知道,音乐对孩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最易引起儿童情感共鸣,但爸妈们知道吗?音乐熏陶同时还能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哦!

汉斯·昆特·巴斯蒂安博士提出——“音乐使人聪敏”。中外一些相关理论研究与实验证明音乐能促进人的智力发展,比如全球最负盛名的科学杂志《自然》里就曾报道过一项很著名的“莫扎特音乐实验”。

实验表明:莫扎特的音乐使听者的两个脑半球同时处于活跃状态。

其实很多实验表明,音乐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力,还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因此学习成绩也能有所提高!

更何况它还能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和感受力、发展他们的空间感和时间感,对语言、数理、逻辑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为什么不从小给孩子听一听呢?

亲自生活

何为亲自生活?即从孩子可以主动模仿大人拿扫帚那一刻起,给他们参与生活的权力。要知道,一个从小独立自主、主动亲自生活的孩子智力开发会比其他孩子要早得多,因此也更加聪明!

学会做个懒家长,孩子才能真正参与生活。对于那些习惯了替孩子做好一切的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自己叠被子、洗碗、洗衣服等等。

安排的时候,明确告诉孩子:“你是家里的一份子,这是你分内的事。”当孩子做好了一项家务,予以及时的鼓励、认可。

千万不要为了刺激孩子做家务采取物质奖励!这不叫参与,叫交易。

早餐要吃好

好多孩子不爱吃早餐,不是因为不喜欢吃,而是没时间吃!

孩子生活作息紊乱,早上起得晚,时间匆忙下来不及吃早餐,大脑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这样子上课,会精神不振、学习能力下降。

研究还表明,不吃早饭的孩子上第二节课的时候就开始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有小动作等现象,他们往往脑功能降低,学习效率下降,被误认为是多动症。一旦长时间不吃早餐,必定损伤孩子的智力水平。因此,家长要谨慎对待,让孩子早上早起一会,早餐吃好一点。

偶尔当个“左撇子”

习惯使用左手的孩子,右脑更发达。

这些富有智慧的名人给我们家长一些参考:想要让孩子智商比一般人聪明,使用左手最简单直接。

因此,家长可以让孩子使用左手做一些简单的家务等事情,这样会有利于孩子开发右脑,提高智力水平。

其实,两手并用最好,这样可同时锻炼左右脑,只要孩子形成习惯了,其实也是很好的事情。

培养绘画才能

小达妈最近也在摸索着学素描、水彩画等小技能,一方面发现想象力退化的厉害,需要绘画来刺激,一方面也想拥有一个兴趣爱好,还能教教孩子,一举两得。因此,学会绘画对孩子提高智力至关重要。

绘画是开发右脑的最好方式之一。绘画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训练,它包括了许多项内容,如视觉感受、动手能力、听觉描述、语言理解等。

绘画还能提高孩子的观察力。帮助右脑细胞激活,促进右脑思维。因此,做家长的周末可以多带孩子参观花展、盆景展,以及各类博物馆,直观整体地欣赏美好事物。从小培养孩子对美的感受,学会绘画,何尝不是提高孩子智力的一种方式呢?

充足的睡眠

这两天,小达妈只是熬夜到12点,精神状态明显不在状态,更何况孩子呢?因此,我们应该知道,充足的睡眠才是提高孩子智力水平的前提。

没有充足的精力,孩子如何去背单词、背课文,完成复杂的数学计算以及大大小小的考试呢?因此,充足的睡眠至关重要。

小达妈建议:学龄前的儿童至少应该保证11个小时的睡眠,12岁的小孩也应该至少保证10个小时的睡眠。

30分钟的体育锻炼

小达妈之前一直有保持锻炼的习惯,即使再忙,也会抽出30分钟。但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冷,在如此冰天雪地实在没有运动的念头。可是,连续两周高压工作和久坐,身体变得沉重,疲劳异常,思维也变得迟钝起来。因此,保持30分钟的体育锻炼,不仅是大人,孩子更要坚持!

记得看过一项瑞典针对100万18周岁人群的研究,结果显示:健康和一个人的智商息息相关。

当智商和体育锻炼挂钩时,当妈的你还把孩子养在温室里,不让孩子外出锻炼吗?

不多,仅仅30分钟,孩子就能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精神状态,长期保持,孩子思维也会活跃起来,智力更上一层楼。

和孩子一起阅读

经常阅读的孩子会更聪明,这点是有科学依据的。

和孩子一起阅读,既能起到引导孩子的作用,又能扩展孩子阅读视野,孩子见识的多了,道理懂得多了,遇到新知识才会触类旁通,比一般孩子理解的快,自然智商蹭蹭上涨好几个台阶~

因此,做家长的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见多识广,让孩子终生受益。我们达人妈妈每周六会有固定的绘本阅读专栏,由我们的亲子阅读专家裴笑老师撰写,有需要的读者可以收藏阅读。

最后,衷心希望每个家长都有个聪明、智商超高的孩子,如果暂时没有也别担心,以上这8个细节,照着做,一定能收获一个聪明满满的孩子!

孩子犯错后正确批评方式


孩子犯错了,父母有责任批评和管教,但怎样的批评才能既有作用,又不伤害孩子呢?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在批评和尊重之间,了解孩子的承受能力,并选择适合的批评方式,会帮助父母找到平衡。

该吃饭了,四岁的儿子拿着玩具不肯放,叫了几遍也没反应,青琳决定来点硬的。儿子哭闹着不肯放玩具,挣扎间竟用玩具把妈妈的头给敲出了个大包。青琳这下可火了,生气地把孩子说了一顿。可是,说完之后,看着儿子哭得可怜兮兮,青琳又心软了,开始后怕,自己这样批评孩子,会不会给他留下心理阴影?

青琳的担心立刻赢得一群妈咪好友的共鸣,青琳这才发现,原来,不少做妈妈的都有类似的困扰:孩子难免会犯错,不批评是不可能的,可我的批评会不会过火呢?或者说,怎样批评,才能既起到教育的作用,又不伤害孩子呢?

批评的态度:批评不等于不尊重

批评管教少不得,而尚且年幼的孩子心灵也该得到保护,怎么拿捏其中平衡呢?对于众多家长的问题,乐暄之家家庭治疗中心宫学萍说,家长们保护孩子自尊的意识强了,可有时,却把“对孩子的尊重”和“管教孩子”这两件事给简单对立起来了,好像保护孩子的尊严,就要放弃最基本的管教和批评。

她说,其实,如果我们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对批评的接受方式,就完全可以根据他的承受能力,进行适当的批评。并且,在孩子做错事时,明确地告诉他“这件事你做得不对”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因为担心伤害,就不批评、不管教。

批评的目的:公平教育

如果我们本着尊重孩子的出发点,来选择批评的方式,批评便是公平的。不会以大欺小地指责、谩骂孩子,也不会因为他年龄小,就放松管教,任由孩子一再犯错。宫学萍说,最简单的批评,就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对一个四岁的孩子,应当让他知道,用硬邦邦的玩具打妈妈的头,妈妈会很痛,他也不应该用这样的方式去攻击别人。而这样的批评,并不存在不尊重或伤害。

而对孩子造成伤害的批评,往往是由于我们忽略了自己该告诉孩子的重点是什么。就拿青琳的例子来说,孩子打了妈妈,我们可能一时气极说,你竟敢打妈妈,真是个坏孩子!但这样会把一件具体的事,扩大到“坏”和“好”的区分,给孩子留下长远的影响。

批评的方法:一事归一事

所以,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只要明白自己的批评,是为了他知道,做什么样的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而不是为了伤害他或给他打上“坏孩子”的标签,就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宫学萍建议,我们的批评一定要针对具体的事情,比如,孩子回家后又忘记洗手,我们应该告诉他,我们每个人回家后都要洗手,不洗手是不对的,而不要扩大到其它事情上。而当孩子的错误举动涉及人际关系时,最理想的方式是用两个步骤去“完成”一次批评——先把自己对于孩子某个行为的感受直接告诉他,然后,平静地告诉孩子,你知道他是一个好孩子,只是这次做错了。

★推荐读物

专门讲述如何适当地批评孩子的书籍有不少,从批评一事上,我们就能学到许多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比如,不要在气头上批评、不要以否定语气批评以及教孩子如何看待批评的内容等等。

批评犯错孩子的技巧有哪些?


一是暗示

孩子犯有过失,如果父母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二是适时适度

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因此,父母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事半功倍。

三是低声

父母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四是换个立场

当孩子惹了麻烦遭到父母的责骂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责骂。此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当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解释”,这就会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别人,该说些什么?这会使大部分孩子发现自己也有过错,并会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的错误。

五是沉默

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孩子犯错,父母进行批评能够教育孩子不再犯错。正确的批评能对孩子起到良好的帮助和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