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不能让她用哭来达到各种别有用心的目的

尽管我也看过育儿书,也仔细研究过婴儿食谱,也略懂得了一些基本的科学育儿的方法,可是我发现在一周岁以前,几乎谈不上什么教育问题。除了吃喝拉撒睡,其余纯属扯淡,根本就是纸上谈兵。

怀孕的时候,我就看过很多关于胎教的实例:日本有个孕妇,特别注重胎教,她生的孩子都特别棒,是天才儿童。我也很想吴猪猪变成那样聪明的孩子,于是我学着她那样,每天都坚持听那些胎教音乐,还用力幻想“1”像小棍棍,脑子里就浮现一个棍棍;“2”像小鸭子,脑子就浮现一个在水上游来游去的鸭子。可吴猪猪长大以后,从一岁我就开始教她数数,她会跟着念,也会自己数,但用的都是跳跃性的思维方式,从“1234567”直接到“10”。要么就把“678”去掉,从“5”直接到“10”。

我跟猪猪吴说:“你女儿怎么这么笨?教了N遍,还是这样的!”

猪猪吴说:“那证明我女儿有音乐天分,你见谁弹钢琴整天就只按‘哆来咪发嗦啦西哆’?”

到最后我发现,其实胎教的功能就是让孕妇听些比较平和健康的音乐,让心态平和,心情平静,对于胎儿没有太大影响。孩子的智商高低,大多数还是取决于父母的遗传基因和后天开发(也不排除有先天性的,像爱因斯坦那样的天才,不过这种几率很低哦,微乎其微)。当然怀孕时期的心情的确很重要,因为过于激动会导致流产。

吴猪猪出生以后,我每天都和她说很多话:“爸爸快要回来了!”、“妈妈给你换尿片啦!”、“你怎么还不睡觉?想什么呢?”、“你拉屎怎么不说一声,搞得这么臭,快把妈妈臭死了!”、“我今天心情不好,身体不舒服,你能不能不要那么多毛病啊!”……

尽管我知道她不会回答我,但我每次做什么之前还是会告诉她。不到一个月,她已经很熟悉我的声音,只要我对着她说话,她就会微笑,感到很幸福的样子。两个多月的时候,一些很简单的话她都可以理解了。包括我们说她拉屎臭,她拉屎用力的样子,我们笑她,她都会哭表示她不高兴。

吴猪猪两个多月大的时候,我跟家人打电话,说她不好、爱哭或者其他的话,她就会哼哼唧唧表示不高兴,可我一停下来说别的,她马上也跟着停止。这充分证明她的确能听懂我的话。说来好笑,其实我觉得这种道理很简单,人之初和小动物差不多,那些马戏团的人训练动物也是从小开始,动物就很快可以熟悉训练师的各种语言表达。

由于猪猪吴整天很臭美地跟吴猪猪说“爸爸好喜欢你,爸爸带你出去玩”之类的肉麻话,我也慢慢在心里接受了她,真正地投入了做妈妈的状态,很自然地自称是她妈妈。

但这个时候猪猪吴已经先入为主,占领了她心里的高地,大概她的脑意识里最多的是爸爸,所以她只有六个月就会叫爸爸了。从八个月到十个月,我都一直不停地教她叫妈妈,直到我生日那天,她才第一次开口叫了我妈妈。为了证明我这个妈妈也很伟大,在她心目中也很重要,我跟猪猪吴说:“因为爸爸是B开头的,M是排在B后边的,所以她就先会叫你爸爸了,没什么可炫耀的!只是按照字母顺序来而已。”

在北方,孩子在婴儿时期,老人经常会将小孩子放在床上,两脚并拢,胳膊放在身体两侧,对他说:“捋捋长(zhang)长,顺顺长(chang)长……”,这样一边嘟囔一边按摩小孩子,据说这样孩子腿长得直,个子长得高。

我觉得这也不无道理,现在的育儿教科书上也这么讲,在婴儿初期也很重视帮助孩子舒展四肢按摩。所以,我也经常帮吴猪猪小朋友舒展筋骨。每天洗完澡以后,都要帮她轻轻地甩甩小胳膊、抻抻小腿、翻过来趴趴,再让她两脚并拢,“顺顺长长”。这样能不能长高我不知道,我可以断定的是,活动一下关节,增强关节的活动能力,这样长大了胳膊不容易脱臼。因为小宝宝在一两个月的时候,靠自身的能力活动是有限的,就好比我们大人整天用一种姿势躺在床上也很累是一个道理。

刚生完还在医院里的时候,一个同时生产的产妇,她的小宝宝刚生下来几天,就整天抱着,因为她家人多,奶奶、外婆、爸爸、妈妈轮流抱。从医院回家以后,几乎24小时需要抱在手里,一放下就哭,于是全家人轮流换班抱,每每看见她睡着很久了,一放到床上,她马上就开始哇哇大哭起来。

吴猪猪就没那么幸福,因为家里人少,我不可能整天抱着她。新生儿黄疸住院后,我喜欢上了她,愿意做她妈妈,就有了母爱,这种母爱的表达方式就是只要她一哭就想保护她,保护的方式就是抱在怀里。

结果发现,小孩子也很会欺负人,看客上菜的,抱惯了以后,她发现只要她哭就可以威胁别人来抱她,经常用哭来达到各种目的。直到吴猪猪两个月大,因为她的这种“小人”手段导致我的胳膊痛得都抬不起来,每次下车都要假装自己是名媛贵妇……连车门都拉不开。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的胳膊都伸不直。看新闻报道说张柏芝非常爱她的儿子,最高纪录抱了连续7个小时不放手。

我就没那么好脾气,也没那么伟大。我也会玩小心眼,只要她哭,不是因为饿了,我一般都不会抱着她。我会告诉她:“妈妈好累哦,妈妈好辛苦对不对?你看,我要帮你冲奶呀、煮奶瓶呀,又要帮你榨果汁呀,还要洗榨汁机,还要给爸爸做饭呢!你不是很喜欢你爸爸吗,等爸爸回来没有饭吃了怎么办?”

我觉得这个办法很好。我说话的时候,她就盯着我,发现我说完话并没有抱起她,她还哼唧两声表示不满。次数多了,她就会听着我说话,然后思考问题一样发一会儿呆,接着咿咿呀呀开始嘟囔。我才不理她是不是在埋怨我这个做妈妈的不合格。这样,她无所事事,也只好无聊地在床上学翻身,她两个半月就会翻身,原因就在这里。

因此,家长们应该知道教育孩子的重要,让孩子好性格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的。

相关推荐

马云戒儿子网瘾有妙招 坚决不投网络游戏


对于关注互联网创业的人们来说,马云无疑是个曝光率极高的名字。作为商界大佬的马云,曾经也面临着和普通家长一样的难题,就是孩子的网瘾问题。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瘾”也确实成为越来越多家长们最头疼的事。那么,究竟马云在育儿方法上有何高招?又是如何让孩子成功戒掉网瘾的呢?一、马云戒儿子网瘾有妙招

儿子应该算是马云事业的"牺牲品"。他1992年出生,跟阿里巴巴同龄。那时,家中一挤就是30多号人开会,满屋子烟雾缭绕像个毒气室,儿子关在房里不能出来。吃饭时跟大家一起吃工作餐。这样一来,儿子就长得越来越像他爸爸,瘦骨伶仃,像根火柴棍支着一个大脑袋。后来他们越来越忙,儿子4岁入托,一扔就是5天,周末才接回家。

儿子长到十多岁时,或许是受了马云的熏陶,他对网络格外有兴趣,很快就学会了玩网络游戏,上瘾了,跟着同学泡在网吧不回家。马云对儿子展开了说服教育。可在12岁的儿子面前,能言善辩的他败下阵来。儿子只回了一句话:"你们都不在家,我回来了也是一个人无聊,还不如呆在网吧里!"

马云这次真急了,当天晚上就跟张瑛说:"你辞职吧,我们家现在比阿里巴巴更需要你。你离开阿里巴巴,少的只是一份薪水;可你不回家,儿子将来变坏了,多少钱都拉不回来。儿子跟钱,挑一样,你要哪个?"张瑛辞职后,对儿子的游戏沉迷阻击正式拉开,第一枪是马云打响的。那时正是暑假,他给儿子200块钱,让他去和同学玩电脑游戏,玩上三天三夜再回来,但回来的时候必须回答一个问题--找出一个玩游戏的好处。

过了三天,儿子回来了,先猛吃了一顿又大睡了一觉,这才去汇报心得:"又累又困又饿,身上哪儿都不舒服,钱花光了,但是没想到什么好处。""那你还玩?还玩得舍不得回家?"儿子没话说了。在张瑛的看管下,儿子终于淡出了网络游戏。

二、马云的“三句”育儿经

正在网络游戏圈钱的时候,盛大、网易都推出了新游戏,按照马云的作风,他是不会放过任何赚钱机会的,但是他硬是没有去做网络游戏。他在董事会上这么说:"我不会在网络游戏上投一分钱,我不想看到我的儿子在我做的游戏里出不来!"

马云还教导儿子要诚实。他说:我在儿子18岁的时候给他写了一封信,我说儿子18岁了,我送你三句话:第一永远用自己的脑袋思考问题,独立判断;第二永远保持乐观的心态,世界是有很多问题,但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比问题多,世界所有的问题,人类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为什么我们就过不去?第三个讲真话,跟老爸讲真话。

儿童早教:说教不能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儿童近期有教育专家强调:现如今的品德教育有与具体日常生活相错位的状况,对塑造孩子习惯养成预期效果不显著。也是有的专家建议:道德文化教育和养成好习惯是在儿童阶段就刚开始塑造的,到中小学便是改正坏习惯了。因此,亲子教育比学校德育更关键。如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到底哪一个成长过程对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有教育专家强调:人出世后六个月是塑造咬合工作能力的关键期;八个月是学习培训辨别尺寸、是多少的关键期;2至三岁是学习培训口头上语言表达能力的第一个关键期;2.5至三岁是文化教育孩子办事有老规矩的关键期;三岁是数学计算发展趋势的关键期;3至五岁是音乐才能发展趋势的关键期;4至五岁是学习培训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至5岁是把握语汇的关键期;9至十岁是由重视不良影响转变到重视想法的关键期;3至4年级是组织纪律性发展趋势的关键期。由此可见,对一个人的发展而言,十岁以前是十分关键的。如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儿童

权威专家强调,个人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性,便会变成人的一种必须,是一种节省成本的自然力量。习惯性在中小学生的成长阶段中占有关键影响力。孩子的品行构造由四个一部分构成:知、情、意、行,从道德专业知识到道德感情,再到道德信念、道德行動,而习惯性归属于道德行動的范围。如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儿童

批评并并不是文化教育。很多教师都拿那样的事作事例,常常有很多父母絮絮叨叨地对孩子讲要赶紧、要讲高效率,可是行動上对孩子并不一直那样规定。常常有一些教师,一方面文化教育学员要真诚待人,发言时应说“请”、“感谢”,一方面见到家庭作业进行的不太好,就一把将工作扔到地面上。

如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更有一些父母一边训斥孩子沒有学习培训的良好的习惯,一边每日在写作业的孩子旁打牌、打麻将将。也有的父母在家里商议怎样蒙骗自身的父母,回身又斥责自身的孩子不明白孝敬。因而,假如一种文化教育仅有了解而沒有习惯养成,便是不彻底的文化教育。

儿童早教:宝宝每天睡觉坚决不在床上睡是什么原因


了解一宝妈妈,宝妈妈的孩子在2个月时总在晚上又哭又闹不好好的入睡,之后宝妈妈就把孩子怀着往返行走拍着睡,孩子在怀中睡的好好地的,可要是一放进床边就刚开始哭,当抱起来时又不哭,那时候觉得宝宝小那么就怀着呗也没啥,結果就从此忘不掉了,入睡必抱,这一抱就来到宝宝一岁上下,从此抱没动了,可这一问题還是沒有改正过来了,即将急死人。这全是父母给了孩子这一依靠心理状态,养就孩子一个只能怀着才可以入睡的坏习惯。儿童早教应该教?

有方法的改正习惯

选准机会学会放下

学会放下宝宝要注重時间,大部分宝宝全是在入睡后的20—三十分钟进到深度睡眠,此刻要立即的学会放下。姿势要快,拖拖拉拉的姿势很可能会吵醒宝宝,再者假如宝宝在这里全过程中有弹出,要赶快的拍一拍他,迅速宝宝便会再次睡着了。儿童早教应该教?

换本人试一下

宝宝认人很清晰的,假如他习惯母亲抱睡,就要父亲或是别的家人试一下抱着睡,哄宝宝入睡,实际上便是以便让宝宝搞清楚母亲不容易再抱睡自身了,那样也将会会合理。儿童早教应该教?

信心要坚定不移

许多宝宝的睡眠质量不好很可能是父母导致的,早期的宠溺,中后期的信念不坚定不移,想改正孩子抱睡的这一习惯,父母一定要狠心,宝宝毫无疑问会又哭又闹,但自身的标准不可以丢,在这里全过程中给他们说故事歌唱轻轻地的敲打但便是不抱睡,几日出来将会孩子就好了。孩子抱睡这一习惯你仍在做吗?

分析孩子行走的目的


我们朝着一个既定的目标直奔而去,而孩子却是因为他身体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需要而往前行走。孩子通过走路来增长自己的体力。他走得相当慢,既没有固定的节奏,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他身边的事物吸引、鼓励他向前走去。

如果家长希望帮助孩子,那就要放弃自己的节奏和目标。

在那不勒斯,有这样一个家庭,家中最小的孩子才18个月大。夏天,为了去海边,他们要走大约1.6公里的下坡路。年轻的父母希望把孩子都带上,但一路抱着他实在是太累人了。孩子却表示自己能走完全程,从而解决了父母的难题。一路上,孩子时不时地停下脚步,看看路边的花儿,在草地上歇歇脚,看看草原上的小动物。有一次,他为了看一头驴吃草足足站了一刻钟。就这样,这个才一岁多的孩子在这条漫长的路上来来回回,从没有感到过度的劳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能在很窄的楼梯上上下下走上一个小时。有很多母亲述说孩子的“淘气”的时候,都会涉及楼梯。经常会有年轻的母亲互相讨论,对待那些刚会走路的孩子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有的孩子一看到楼梯便会尖叫,当他被父母抱起时,他就会显得很不开心。有些母亲认为这只是个巧合,她们觉得孩子没有理由因为被抱着上下楼梯而又哭又闹。但很明显的是,孩子希望自己上下楼梯。楼梯在孩子们眼中是个十分有吸引力的地方,有可以抓握的栏杆,而且台阶就像一个个小凳子,这要比在平地上走路有意思多了。

因此,家长们应该了解孩子的行为,应该知道孩子的行为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才能正确的指引孩子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