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战术巧妙化解孩子任性

孩子有3种“任性手段”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3-8岁的孩子大都学会使用以下的四种“手段”。

手段排行第一:哭闹

为了实现自己的要求,哭闹是孩子最常用的手段。而很多父母怕的就是孩子这一招。一旦孩子哭闹起来,父母马上缴械投降,不但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且常常“超额”完成“任务”。

手段排行第二:哀告

乞求孩子是可爱的,当他向父母哀告乞求要某样东西时,没有几个父母抵挡得住他的温柔进攻。

手段排行第三:死缠烂打

“持久战”的理论对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他的目的是要用“磨”来让父母答应他的要求,而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手段排行最后:赌气噘嘴、不说话、摔东西、不吃饭……

孩子赌气的时间,一般持续得较长,因为孩子已掌握了心理战的秘诀,没耐心的父母只好举手投降。>>快来看看孩子还有哪些任性手段?

专家支招:孩子太任性怎么办

特聘专家王甘(向她提问):首先,大人要区分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比如,两岁多的孩子有独立的要求,想自己尝试穿衣吃饭,大人不能一概不允许。但孩子提不合理的要求,并以大哭大闹作为手段时,家里的大人要统一思想,坚持原则。孩子大哭大闹一阵以后,大人可以用新的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所谓“下台阶”,改善孩子的情绪。但大人的做法应该一致而且一贯,不能今天坚持,明天妥协;这个人坚持,那个人妥协。>>原文链接

相关知识点:

任性孩子的兵器有哪些?

【导读】经常见到孩子在超市里赖着不走,非要家长买某个自己喜欢的玩具才行。你是让孩子在超市大哭呢?还是妥协给孩子买下这个玩具呢?这可是让父母非常头痛的事情。家有孩子非常任性,父母一不满意自己的条件就开始大哭大闹起来,直到父母满足自己的条件才肯罢休。

妈妈如何治理孩子任性?

【导读】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孩子就是家里的中心。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想要吃什么就必须吃到,想要做什么事就得必须去办。时间久了,这让孩子养成了任性的坏习惯。怎样让孩子远离任性的毛病呢?

8大战术巧妙化解孩子任性

父母的五种行为导致孩子任性

1、孩子过分依赖别人的评价,源于父母的过度表扬或批评

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受愉快教育理论的影响,平时喜欢无原则的表扬孩子,结果导致了孩子缺乏自我意识,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每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拒绝去做。同样,过度的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看不到自我。因此,孩子出错时,家长需要有分寸地指出其错误在哪里,从而帮助其吸收教训,改正缺点。

2、孩子固执、任性,源于父母过于民主

有很多家长,尤其是学历层次较高的,把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看得很重,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于“晓之以理”,结果是理没谈成,孩子却被惯坏了。原因是孩子(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孩子)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判断力,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依赖父母的指导,如果对其过于民主,很容易把孩子宠坏,使其变得固执、任性、为所欲为。因此,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以理服人,而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带有强制性的教育管理仍是必不可少的。

3、孩子犯错屡教不改,源于父母滥用奖励、缺少惩罚

孩子缺乏是非判断能力,为了帮助其明辨是非,父母应该在平时养成奖惩分明的习惯。有些父母信奉“棒打出秀才”的观念,而另一些父母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只习惯于使用奖励,从来不惩罚孩子,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孩子如果犯了错误,适度的惩罚是应该的。

当然,惩罚并不专指打骂、责惩孩子,其方法和形式可多种多样,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了。相反,如果在不适当的场所或时间滥用奖励,也不会起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孩子在墙上乱画画,本来父母只要及时制止和教育就可以了,可有的父母偏要使用奖励的方法,“如果你不往墙上画,明天给你买个新玩具。”显然,这种方法会纵容孩子今后为了得到玩具而明知故犯。

4、孩子不服从管教,源于父母间的教育意见不统一

由于各种原因,绝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分歧。聪明的父母会避开孩子单独商讨,以求在达到意见的统一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然而,也有不少父母缺乏沟通而对教育子女的问题固执己见,甚至在孩子面前公开吵架,这种现象的直接危害是让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

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应注意保持意见的一致,切勿互不相让。因为如果孩子认同了父母某一方说了算,日后当这一方不在场时,另一方将很可能无法说服、管教孩子,从而给正常的家庭教育带来人为的障碍。

5、孩子缺乏自信,源于父母的盲目扼杀和过分保护

有些父母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像老母鸡护小鸡似的整日将子女庇护在自己的羽翼下,连子女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舍不得让他们做,甚至将子女的活动范围也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内。这种过分的保护,严重干扰了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难、缺少自信、优柔寡断,甚至缺少道德情感和责任心。

与此相反,有些父母则总是主观地否定孩子的言与行,喜欢拿别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甚至用过高的成人化标准要求孩子。长此以往,就会将孩子的积极性、上进心盲目扼杀,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自尊心和自信心被无情的摧毁。>>网友分析:宝宝任性通常还有以下原因

专家支招:如何教育任性的孩子

特聘专家徐凡在访谈中说: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个性,我们不必让他总按我们的想象来行事,胆小的孩子有可能更善于保护自己,倔强的孩子做事情也会更执着,发现孩子行为的积极层面,以鼓励的方式滋养他的心灵。你会看见孩子很快成熟起来。孩子在你面前稍微放任一点,其实也没什么不好,起码说明他在你面前是心情放松的,只是你需要有相对一致的规则,按规则行事。>>想知道你的孩子为什么会任性吗?快来寻找答案吧!

相关知识点:

孩子任性谁之过?

【导读】幼儿随着生理上的不断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不管这些事物对自己是否有益或适宜,他们都会凭借自身的兴趣和情绪参与其中,这就是所谓的“任性”。因此,幼儿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原因。

正确认识孩子的任性与韧性

【导读】每个家长的育儿方式不同,当然每个孩子的性格也不同。有的孩子从小就非常任性,不管父母说什么总喜欢逆着来,这让父母非常头痛。面对任性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办?怎么来纠正孩子的任性呢?

8大战术巧妙化解孩子任性

巧妙应对任性的孩子的8大战术

1、安静缓和法

这是对正在任性发脾气的孩子使用的一种方法。孩子发脾气时,情绪兴奋、激动,有时甚至大哭大闹、大嚷大叫。如果成人耐着性子采取亲和、抚爱、哄劝的方法,反而会使孩子更加哭闹不休;如果大人态度粗暴,急躁地打骂孩子,仍然难以阻止孩子的任性。安静缓和法要求大人此时应持平静的态度,要求孩子停止哭闹,让他安静下来,此时没有必要说服孩子立即承认自己的任性是不对的,待孩子平静以后,再用平缓的口吻对他进行批评教育。比如,当遇到孩子发脾气、哭闹不休时,父母不必理他,让他发泄一会,然后给他喝些开水,让他喘口气,帮助他平静一些,条件允许的可让孩子一人留在屋内,父母离开一会;如果屋里人多,可让他在别的空屋,把门关上.但不要锁上,告诉他等他平静了可自己出来。注意语调要坚决,但不可用责备口吻。把孩子隔开,只是让孩子明白发脾气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和休息,而不是惩罚他,待孩子平静下来后给他冼脸,安静睡—觉,过一会或明天和他再好好谈谈。

2、通俗讲解法

对孩子讲道理要深入浅出,可以举一些孩子身边的事情做例子,使道理容易为他们理解和接受。每当孩子和家长出现“顶牛”的现象时,家长可用讲故事、讲笑话的方法来缓和矛盾,并借故事去触及孩子的心灵。童话是对儿童进行说理教育的有效方法,要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给孩子讲童话故事,并叫他们听完后谈谈体会,“对号入座”,改正不良习惯。

3、不予理睬法

对孩子的嘀嘀咕咕、纠缠不休等行为,家长可以故意不加注意,装作没有听见或者暂时离去。这是一种避免孩子可能出现闹事行为的有效方法。比如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一时难以说服他,这时可采用不予理睬法,也就是平时说的“冷处理”。采用这种方法要收到好的效果,家庭中所有成人必须一致,同时采用不予理睬法。当孩子平静以后,对他也不能迁就让步,应当像没有发生事情那样,不予理睬。

4、攻心为上

父母首先要有良好而坚定的心理状态。不要认为拒绝孩子会造成伤害,相反,这恰恰是对他最好的教育。要想培养一个棒孩子,那么面对他最初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坚决地说“不”,不能有丝毫心软。

5、以退为进

父母可以先退一步。比如孩子想要一个不能给他的东西时,妈妈可以这样说:“这是妈妈的,妈妈现在不用,可以给你玩一下,不过明天你就得还给妈妈。”然后以退为进——第二天提醒孩子:“宝宝,把东西还给妈妈,以后想要的时候再跟妈妈说。”

6、预先申明

孩子一般都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所以一定要给他定个规矩,一旦孩子破坏了规矩就要按规矩处理。比如和孩子约定:早上爸爸要上班,你必须按时起床,按时吃早餐,才能准时送你去幼儿园。

如果你起床晚了,就只好放弃早餐,因为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一旦孩子赖床,就要把他的早餐收走,并告诉他:对不起,宝宝,我们有约在先,不能随意破坏。

7、说一不二

对待孩子的要求不能“先抑后扬”。“先抑后扬”的做法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好“欺负”,从而无理要求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产生偏激心理,造成意想不到的恶果。因此,拒绝孩子,一定要从一而终。

8、“战后”要善后

父母对孩子说“不”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让他明白“不行”的道理。拒绝孩子而不给他被拒绝的理由,会让他觉得受了委屈,甚至产生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和悲愤绝望的心理。虽然这种解释孩子不一定听得懂,但是至少能让他明白:父母拒绝他是有理由的。>>网友支招:教你妙法缓解孩子任性行为

相关知识点:

处理孩子任性的秘诀有哪些?

【导读】孩子为什么会任性?父母常说孩子很任性,那么父母了解过孩子为什么会任性吗?孩子任性的原因有哪些?怎样解决孩子任性的毛病呢?提起孩子任性,很多父母都有一肚子话要说。

纠正孩子任性试试冷淡法

【导读】如果问你当孩子任性时你会怎么办?估计你会说,想发急,甚至是想打他一顿。没错,当孩子任性时,很多父母都想发怒制止孩子的任性,可时家长一时发脾气只会让孩子暂时得到一些小控制,很快孩子就会恢复如故了。

相关阅读

别把孩子的任性当成“个性”


个性是个体对外界事物或刺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与看法,具有独特性,不因外界影响而改变。而任性却是指放任性情,由着自己的性子办事。因此,个性与任性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意别千里。

生活中有些父母容易混淆两者的概念,把任性误解为个性,孩子不守纪律,不讲道理,还觉得高兴,认为孩子有个性,加以肯定,乃至给予赞美。这样会使得孩子在个性与任性中陷入迷茫,分不清是与非,在学校和家中,全由着性子来,有了缺点,父母讲不得,老师说不得,稍受一点委屈,就接受不了。

把任性当个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父母溺爱的结果,过分宠爱孩子,对孩子的过分顽皮、无理要求加以怂恿,生怕孩子受到委屈;或是以不正常的心态看孩子,把孩子的缺点也看成是优点,孩子越是任性,就越是感到得意,觉得孩子有个性、有出息。溺爱和不良的心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与今后做人都会产生一定误导。

未成年孩子由于思想的不成熟性,对很多事物难以辨别,分不清是非。但作为父母还是应当多加教育、引导,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性格与习惯,将来才能适应社会发展。

助长孩子任性的错误有哪些?


妈咪错误1“不行”可以是“可能不行”甚至“行”

宝贝为什么会不停地提出要糖果、要好吃的东西、要父母只注意他一个人、要新玩具、要再听一个故事等要求,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大发脾气呢?究其原因,是因为他已经把父母的心思摸透了。他明白,很多时候,父母的“不行”并不是真正的“不行”,仅是“可能不行”,而且这种“可能不行”可以迅速地转换成“行”,只要他拼命吵闹就可以达到目的。宝贝拼命地“要、要、要”,父母招架不住就会放弃原则“给、给、给”。在这样的环境刺激下,逐渐掌握了拼命哭闹这个控制父母的屡试屡爽的绝招,养成任性的坏毛病。

给父母的贴心建议:

*一旦已经给了宝贝“不行”的答案,就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如果总是在第一家商店里拒绝了宝贝想要买新玩具的要求,但在第二家商店就因经不住纠缠而答应他的要求,那么,妈咪的做法无疑就是在强化宝贝“要、要、要”的行为,并坚定了他耍赖的信心。

*不要无论宝贝的什么要求都无条件地拒绝。如果宝贝的要求合理,你又能够办得到,那就应该答应他的要求。不加区别地一味拒绝宝贝,或者为了逗宝贝玩故意不答应他的要求,而事后又满足,这种做法和一味迁就一样,都会滋长宝贝任性的习惯。

妈咪错误2“黑脸”、“白脸”齐齐上阵

如果家庭成员在宝贝面前扮演态度完全不同的角色,那就会给宝贝一种暗示:即便爸爸不答应我的要求,妈妈也会答应我的要求,即便爸爸妈妈都不答应我的要求,总会有人答应我的要求。因此,面对宝贝的“要!要!要!”家人一定要态度一致,不能让聪明的宝贝钻了空子。

给父母的贴心建议:

*家庭成员一定要统一口径。家里所有的人,包括爷爷、奶奶、爸爸、妈咪甚至保姆都必须保持一致。当宝贝闹着要糖吃遭到妈咪拒绝的时候,没有比爷爷说一句“你就让孩子吃块糖吧”更能促使他大发脾气的做法了。因此,家庭成员的要求一致才能避免宝贝的任性行为滋长。如果有人不愿意或做不到这一点,最好让他们和宝贝分开一段时间。

妈咪错误3用“给!给!给!”来弥补亲子时间的不足

如果父母总是用送给宝贝礼物的方式,作为不能经常同宝贝在一起的补偿,或习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宝贝的歉意和喜爱,那么,宝贝很快就会养成不把向父母要东西或提条件当回事的习惯。

给父母的贴心建议:

*与其靠不断地给宝贝礼物来弥补不能经常跟他在一起的缺憾,不如尽可能多抽点时间陪伴宝贝一同玩耍。毕竟,礼物远远不能代替亲子之情,更何况陪伴宝贝的时间不一定要很长,每天下班后少上一会儿网,少看一会儿电视节目,或者少参加一次不是那么必要的聚会,你就可以抽出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宝贝。

*最好每天定出专门陪宝贝的固定时间,如睡觉前给宝贝讲讲故事,和宝贝一起做一会儿游戏,甚至仅是漫无边际地闲谈一会儿,都可以让宝贝意识到父母深切的爱。以这样的方式来弥补不能经常与宝贝在一起的缺憾,不仅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而且也能促使宝贝认识到自己只有表现良好才能得到父母的注意,而任性的哭闹行为并不能吸引父母的注意。这样,宝贝就会尽量去往好表现,并逐渐形成一种好习惯。

妈咪错误4宝贝在公共场所和在家可以有所区别

很多父母在家能严格要求宝贝,但是一到公共场所,考虑到不想因为宝贝的哭闹而把自己弄得很狼狈,往往放松对宝贝的要求,时间长了就滋长了宝贝的任性行为。

给父母的贴心建议:

*事先做好思想准备。为了避免在公共场所被宝贝的哭闹弄得很狼狈,以致无法实行你的“坚决不理睬宝贝的哭闹”计划,可以在家里预演给宝贝看看,让他明白你的决心不可动摇。

*不管宝贝如何哭闹,一定要说到做到。比如,每次外出前可开列一个清单,告诉宝贝只能买清单上列出的东西,并坚决按照清单执行。

妈咪可以在进商店之前,再向宝贝重申一遍要求加以强化。比如,宝贝要喝饮料,而你认为他并不渴,就找些理由拒绝他:“你不能现在喝饮料,它对你身体不好。”一旦告诉宝贝你的决定后,就要坚持住。即使宝贝又哭又闹也不要轻易放弃。比如,你正站在超级市场的付款台前,宝贝看着琳琅满目的诱人商品,向你提出一大堆要求,从糖果到图画书他都要。你同意了给他买一块泡泡糖,但就在你准备付款的当口,他又看到可爱的天线宝贝棒棒糖,于是又吵闹着要棒棒糖。为了这一块钱的棒棒糖,宝贝在不停地哭闹,于是你很尴尬,你几乎就要放弃了,决定给宝贝拿上棒棒糖。这是一个关键时刻,你一定不能动摇,因为这对你们两个人都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

妈咪错误5宝贝不懂事,没必要给他讲道理

宝贝并非我们想像的不懂道理。事实上,无论宝贝多小,他都能听懂道理。即便他当时听不太懂道理,但如果妈咪经常这样灌输,他也会逐渐明白妈咪所讲的道理,并认识到这些道理的一贯性与不可更改性。

给父母的贴心建议:

*随时告诉宝贝你的决定,让他知道他能要什么,不能要什么,这样可以让宝贝明白他有什么样的权限。比如,宝贝在饭前要吃奶糖,就可以简单明了地对他说:“我们马上就要吃饭了,饭前不能吃奶糖,晚饭后你可以吃一块。”妈咪说话时一定要口气温和但不容分辩。

*如果宝贝还在不停地纠缠你,不要没完没了地说服他,而是用刚才说过的那句话一直回答他。无论他找出多少理由,你都坚持无动于衷地继续做你的事。虽然他在开始时可能会发脾气、吵闹或哀求,但他最终会放弃这种无谓的纠缠。

妈咪错误6表扬与奖励总是最好的鼓励宝贝的方法

当宝贝表现良好时,给予宝贝一些鼓励确实能强化宝贝的良好行为。但是没限度的表扬与鼓励却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激发宝贝的良好行为,反而有可能让宝贝对表扬与奖励感觉比较麻木,甚至变得更加任性。

给父母的贴心建议:

*及时表扬宝贝。在拒绝宝贝的不合理要求和训练他学会等待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多表扬宝贝,尤其当他能够好好地接受“不”的时候。为了鼓励宝贝的良好行为,有时候你甚至可以视情况主动送一件他梦寐以求的东西让他欣喜一番,但不要经常这样做。否则,他的一切行为全都是看在礼物的份儿上,没有礼物时一切又都故态复萌。

*给宝贝来个计分奖励。计分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每次当宝贝能够痛痛快快地接受你的拒绝或按你的要求去做时,就给他计1分。当宝贝的计分达到某个额度时,就可以兑换一件奖品。

妈咪错误7应付无理要求必须硬碰硬

如果宝贝在公共场所坚持要某件东西,有的父母可能会通过呵斥甚至打骂宝贝来制止他的无理要求,觉得这样才能管住宝贝。可这样做会让宝贝感觉十分委屈,给他心理上添加不必要的压力,并进一步激起他的对抗情绪。

给父母的贴心建议:

*当宝贝在公共场所坚持哭闹着要某个东西,而父母又束手无策时,最好带他离开。比如让他待在汽车上或休息室里,直到不发脾气了再带他回到原来的场所。如果哭闹得太厉害,你可能不得不带他回家。这样可以让宝贝明白你确实意志坚定,他再怎么哭闹也毫无用处。

*在以这种方式处理宝贝哭闹事件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把他单独留在家里或者车上。下一次外出时,记得继续带宝贝一同出行,给他一个证明自己已经改正错误的机会。

以上父母常犯错误可能是父母是在无心的情况下做下的,父母要多给孩子制定一些规则避免孩子的任性脾气暴躁。

如何帮孩子化解羞耻感


在婴儿即将届满一岁之际,他们逐渐从爬行慢慢开始学走,此时,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方式也开始有了改变。舒尔指出,研究者观察到,12个月大的幼儿从母亲那边获得较多的正面回应,而18个月的孩子则获得较多的教导与指引。而研究发现,母亲平均每9分钟就对他摇摇学步的孩子发出一次“不可以……”的警告,这可能是因为开始学爬、会走的婴幼儿喜欢探索充满危险性的东西。

最新的早教理论则认为,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羞耻感也未必是绝对不好的。脑神经生物学的一些研究指出,一些令人羞愧的处境,例如上面所描述的例子,事实上可以刺激右脑的发育,这部分主要掌管创意、情绪与感受,只要羞愧的感觉不要太久,而且能够跟随着一些复原与补救的经验。专家认为,让孩子真正受伤害的,并不是羞耻感,而是父母无法帮助孩子从羞愧中复原过来。

舒尔说:“在婴儿成长的过程中,藉由一些小小的羞耻感来促进其社会化是很重要的。”尴尬(羞耻感的成份之一)大约在14个月大时出现,当母亲“不可以”的指令,跟随着孩子低垂的头与难过的表情开始产生。

很重要的一点必须记得,要赶快让孩子从羞耻感中复原过来。长久的羞耻感会让孩子自我封闭、易怒甚至产生暴力倾向。想想看自己的情形,如果尴尬的感觉一直持续下去,你会不会想要逃开或做出一些反抗的行为?

育儿宝典:教孩子阅读也要用战术


孩子的智力适时的开发,让孩子的大脑发育达到正常值的水平,是所有父母都希望的。但有的时候你会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疑读书可以很好的开发智力,促进大脑发育。那么如何教孩子读书呢?个人有一些心得,现在我就来讲讲我是怎样教孩子阅读的:

1、欲擒故纵法。孩子在一旁玩,我自己拿一本书,假装看的津津有味,时时地哈哈大笑,嘴里说:“太有趣了,哈哈!”孩子看到我时,我就故作神秘,转身不让他看的样子,嘴里继续笑。孩子处于好奇过来说:“妈妈,我看看嘛。”“恩”我继续转身,津津有味的看着。“妈妈,我们一起看,好吗?”见孩子已经迫不及待了,我这才把书拿过来,兴奋地与孩子一起欣赏起来......

2、夸张法。在我与孩子共同阅读时,我总是先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安静下来,完全投入到阅读中去。因此,我在读书时尽量绘声绘色,声调抑扬顿挫,而且表情夸张。有时因为我的夸张表情常常会引起孩子的哈哈大笑,孩子也乐意模仿,阅读过程生动有趣。

3、填空法。在阅读过程中,我还常常读半句让孩子填下句,尤其是孩子常听的故事,此法效果更明显。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能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并完全投入到故事情景中去。如在讲到“龟兔赛跑”中的儿歌时,孩子总是抢着说:“乌龟,乌龟爬爬;一早出门采花;乌龟,乌龟走走;傍晚还在门口。”孩子声情并茂,不但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能锻炼孩子的抽象思维。另外,有时讲故事讲到关键时刻,我就停下来让孩子猜猜故事的发展。

4、故事表演法。比如在讲过“龟兔赛跑”后,我俩就开始了角色的扮演。我常常是让孩子选他喜欢的角色,如他说要当“乌龟”,那我就当“兔子”。于是我们就开始了故事的表演。你一言我一语,我们就把故事上演了一遍。刚开始孩子的对话象在背书,可慢慢地随着孩子对故事的理解便能融会贯通,语言流畅了。如今我的孩子觉得演故事很有趣,当他看到喜欢的故事时,常常向我提出要求要演故事。我知道演故事有助于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同时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思维发展都大有益处。因此我也是乐此不疲,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从不敷衍,孩子演故事的兴趣更浓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