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那么早教对孩子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艺术宝宝培育之律动舞蹈(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活化学习

1、运用周遭素材

生活周遭多种素材都可用,例如给宝宝两条丝巾,让他自己随意舞动,或是引导他学小鸟、蝴蝶飞舞的样子(直接带宝宝观察,或是引导想像,最好能避免直接表现给他看)。

2、配合辅助教材

在零岁这段期间,可借由作babymessage时边按摩边唱歌,或是动动他的手和脚,这是最初期的律动,虽然是妈咪帮忙,但同时也是一种给予多元经验的好机会。而音乐与律动是分不开的,当宝宝比较大了,但认知能力还未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利用市面上出售的音乐图画书,以音乐+图片说明的方式,边演边唱,让宝宝作音乐性的律动。

3、与生活经验连结

谁说一定要上舞蹈班才能学律动呢?家中的亲子游戏,babymessage等都是律动的好机会。此外,能与生活经验有所连结“生活化学习”,宝宝较易了解,并且觉得好玩,如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面包及烤面包的动作,充分运用想像来伸缩或紧张肢体,体会放松与紧缩肌肉的感觉,从扮演中体会律动。

施教重点

1、顺应宝宝的生理发展

幼儿的肌肉动作发展与身体协调性有一定的发展程序(由大肌肉发展到小肌肉;由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且每个宝宝的发展快慢程度不同,应该视其发展程度,而不要在他还无法作这些动作时,便勉强他去做某一些动作,那样反而是“揠苗助长”。

2、跳脱“模仿”教育法

孩子的创造力无所不在,已经逐渐拥有逻辑思考能力的他们,透过身体接触来探索外在的世界,会不停地将旧的生活经验累积成新经验,并转化成令成人叹为观止的肢体表现。

因此如果舞蹈律动要在幼儿身上发展,应该要先跳脱纯模仿学习法,就好像学画画一样,画得像不像,不是幼儿期的学习重点,能否用自己的意念与方法表达出来,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家长的“教”是引导,而不是示范之后,要宝宝跟着模仿,例如看了海浪之后,或是看了小鸟与蝴蝶后,让自由发挥想像,让他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若是宝宝作不出来,作一些小小的引导是可以的。

3、多元尝试与探索

多让宝宝尝试与探索,前提是要先有基本的动作平衡能力。当宝宝拥有动作协调、平衡等能力后,才能随意地甩手、摆头、弯腰、蹲站或蹦跳;音乐响起时,完全地在音乐与舞动的快感中,甚至不需要成人的刻意带动,他们就会很有感觉地“闻声起舞”,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最自然不过的本能。

家长施教锦囊

1、带领幼儿多观察大自然的律动,激发想像力。

2、与生活经验边结,多运用生活周遭素材。

3、律动与音乐是分不开的,以音乐+图片说明的方式,边演边说边唱,让宝宝作音乐性律动。zJ09.cOM

4、跳脱“模仿”、“示范”教育法,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表现。

5、肌肉发展、平衡感发展到一定的成熟度,才宜学习舞蹈(五岁左右)。

相关知识

艺术宝宝培育之美术篇(下)


“错乱涂鸦”和“命名涂鸦”

1、错乱涂鸦 

由于动作协调性不够,画在纸上的画是一些凌乱的线条,有时还会将线条画出纸外。

2、命名涂鸦

到了此阶段,幼儿虽尚未能画出具体形象,但已经能借由图画表达一些意念,一面画一面喃喃自语,画完了,还会帮这幅画命名。

我有“画”要说

画作是幼儿无声的语言,当幼儿还无法以明确的语言表达他心中想说的或是某种委屈时,借由不同的线条与色彩,以绘画代替口语“说”出来。此外,有自闭症等精神偏差的孩子,也可从其中找寻病因,作为诊治线索,并以绘画作为治疗的手段之一,疏导郁结的情绪,协助病童恢复和外界的沟通,即所谓的“绘画治疗”。

若孩子因画出心中想说的,而受到成人指责,以后不会再画“真画”,只画“大人想看的”,不但关闭了与成人沟通的管道,情绪纾缓的出口也少了一个。那么可以从画中读出孩子想说什么吗?专家认为,会教画不一定懂得儿童心理,同时专家建议,若孩子只是画一些恐怖血腥的画,并无出现明显的偏差行为,父母毋须妄自揣测或过度紧张,他可能只是暴力卡通看多了。

不要急着作道德教育,要先寻找问题的核心。必要时可寻求研究儿童心理的专家协助,从幼儿绘画形色中的组合与象征,分析幼儿的心理状况与投射,借以诊断幼儿的问题并寻求矫治方式。

艺术鉴赏前先作功课

美术教育不一定要从画画开始,把握名画鉴赏的机会,也是让孩子参与接触艺术的另一种好方法。但艺术鉴赏并非只是单纯的“看”,可以结合故事、戏剧与舞蹈,拉近孩子与画的距离。

如利用故事解说让孩子了解画家背景,利用戏剧方式让孩子扮演画中角色,或是舞动出来,接着在实际欣赏画作之后,让孩子画出他的感想或是改写名画,从事前暖身,到亲眼鉴赏到实际动手画,才是完整的鉴赏活动,对孩子才能发挥功效。

进入美术馆之前,应有相当的暖身动作。只在画室作画,眼界与格局都会日逐狭窄,因此艺术鉴赏已成为欧美美术教育的重点之一,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完整的艺术观。

“如何欣赏艺术”也是一种艺术。若未先作好暖身功课,只是一窝蜂地跟着大批人潮凑热闹,孩子看不懂,产生不耐,也影响大人的心情,再加上展览会场的嘈杂与空气流通不良,及许多不守规矩人士的“错误示范”,只怕孩子学会的是一堆坏习惯,或是想到艺术就头痛,反而成了一个不好的开始。

家长施教锦囊

1、艺术不能教,但美感与色彩认知需要调教与培养。

2、尊重孩子的涂鸦自由,画得“像”,并不表示画得“好”。

3、用“引导”代替“示范”教法,以免扼杀孩子的原创活力。

4、由画中读孩子的心事,必要时可寻求专家协助。

5、上美术馆前先作“暖身动作”,一窝蜂地赶凑热闹对孩子并无好处。

艺术宝宝培育之音乐篇(下)


破解音乐学习的迷思

1、摒除功利性目的

常听人说:“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再加上近几年来,许多教育专家及科学家,都大力鼓吹音乐对智力潜能的开发有极大助益,这就造成许多家长的迷思,如飞蛾扑火般地一定要孩子学习音乐,不管他是否乐意。

不可否认,学习音乐的确有许多好处,但对年幼的孩子而言,与其说是学音乐,应该说是玩音乐,孩子的生活就是游戏,游戏就是生活,在游戏中学习,孩子学习效果佳,在丰富韵生活之余,更重要的是学音乐让他的生活更充满乐趣,这才是父母应该优先考量的。

在孩子还未玩够之前,就硬 要他坐在钢琴前,对他无疑是一种酷弄,孩子不快乐,学习音乐对他便失去意义。

2、不迷信“名牌”、“大牌”

迷信“名牌”和“大牌”,几乎是许多家长的通病。一方面是民族性使然,一方面是爱子心切,认为只有让孩子进入“名牌”音乐学校、受教于有名气的“大牌”老师之下,孩子才能学好音乐。

不能因此说这种心态就是错的,毕竟那些已经有口碑的老师或音乐班,在教学上必有过人之外,但重点在于,它对孩子一定是好的吗?这就好像人们迷信大牌医生一样,即使因为病人过多,每个人的看诊时间只有两到三分钟,许多人还是觉得比较安心。同样的道理,名牌老师、音乐班,在学生过多情况下,也有可能因此影响到教学品质,花了许多金钱与时间,结果孩子却不一定有收获。

因此无论是选择音乐老师或音乐才艺班,家长们在打听口碑之余,除了应该考虑到孩子的个性、学习程度之外,一个孩子有耐性、能引领他欣赏音乐之美的老师,会比一味他熟悉演奏技巧和乐理的老师更适合孩子。

音乐创造优势未来

1、培养决心与毅力

毅力要靠时间磨炼,若能做到每天主动练习乐器,不须父母的提醒催促,便是自律的第一步;接着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亦须具有克服各种难关的决心,以毅力持续下去,不中途而废。有了这样的决心与毅力,不只是运用在音乐的学习上,无论是在课业的学习或是其他生活技能的学习上,也都能秉持这样的精神。

2、建立自信

孩子在克服这些乐曲段落中的各种难关之后,自信心也逐渐建立,因为他知道自己有能力渡过这些难关,因此日后在面对课业上的各类难题、生活中的各种挫折时,也能不丧失信心,以恒心毅力坚持到底。

3、激发创造力

毕加索说道:“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如何持续才是挑战。”幼儿时期无拘无束,可随兴所至地自由发挥想像力;但若没有受到持续的滋养,这片想像的沃土也会因此而干枯。

音乐便是一种的力量,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但要运用到全脑,并且同时在开发拥有创造创造力的脑部区域,并借由解读、分析乐曲,拓展原创力与独立性。

4、优质生活家

无论是否成为音乐家,只要能带领孩子进入音乐殿堂,借由乐器演奏,音乐鉴赏等活动,亲自体验音乐之美,便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他一辈子的友人与人生资产。

音乐能够健全人格,化解负面情绪,当生命遭受苦难,音乐更能抚慰身心,具有向上提升力量。让孩子在纷扰的世界中,悠游于音乐净土中,成为优质的生活家。

家长施教锦囊

1、从情胎到出生,妈咪多对宝宝唱歌,有助语言能力的发展。

2、学音乐从“唱”开始,多与宝宝从事互动性强的亲子音乐游戏。

3、给宝宝一个专属的音乐天地,让他尽情地敲打玩乐。

4、摒除功利性目的,让孩子快乐的学习音乐。

5、“名牌”音乐班或“大牌”老师不一定适合幼儿。

下一篇:艺术宝宝培育之音乐篇(下)

艺术宝宝培育之美术篇(上)


孩子的第一个童年便是妈咪的第二个童年,重新拾起已经遗忘的童年,古老的童谣、儿歌或是一些游戏,都被尘封在记忆深处,借由和宝宝的互动中,重温童年记忆,对宝宝也是一种新鲜体验。而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也能看到你的另一半的童年,对夫妻而言,是一种美好、奇妙的感受,可让彼此间的感情联系为紧密。

启发艺术基因——美术教育

艺术不能教

创造不能教也不能学。美术教育是所有学科中最不需要教也不需要学的,可惜目前懂得美术的人真的不多,懂得美术的父母和老师更是少之又少,美术教育过度用力的教与学之中。

在过度用力“教”与“学”的过程中,孩子天生的直觉与创意被压抑或扼杀,站在原创的观点上,“教”反面是一种危险的事。专家指出“知识可”可以教,但“创造”不能教,创造是一种无中生有,不能教也无法学,创造是一种天生的才情,幼儿从一岁开始就能涂鸦了,此时他需要的不是“教”,而是可供自由发挥才情与想像的宽广空间,亲自去体验。

色彩与美感需要培养

同时专家也提醒,艺术虽然不能教,但美感的培育与色彩认知则是需要教导与不断练习的。要培育美感及对色彩认知,最好的方式是拜大自然为师,以原野山林的自然原色,作为认识色彩的第一步。

成人总以为从婴儿房到幼儿园,教需以高彩度的亮色系或是各种颜色鲜艳的卡通人物,才能吸引幼儿注意,其实,每天浸泡在这样一个混色染缸中,却会造成孩子对色调的无感与错感。专家指出,不少幼儿的画,线条描绘力很强,但色彩却多而杂,显示出对色彩的感应度极有待开发与练习,要知道色彩智能并不一定随着年龄增进,而需要不断地练习与培养。

孩子是创意大师

孩子刚开始拿起画笔,就站在原创的高点。他们不需要像成人般,得要摆脱视觉惯性的束缚,以纯净的眼睛,便能直达事物的本然核心;这些独一无二的原创,都不是教出来的。因此本世界的伟大画家如毕加索、米罗等人,都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的艺术突破,及建立个人独特的风格,转向原始艺术或儿童绘画寻求灵感,以开拓全新的视野与可能性。

幼儿的鹇纯净还未受到污染,能不受到视觉惯性的束缚,以守全直觉式的观察画出“心像”,是他们的本能,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是许多甚至艺术大师所毕生追求的。

但随着年风的增长,这片想像活土若未经灌溉滋养,终会逐渐干枯。若想保有这份原创活力,应帮助孩子建立自发性的价值观,并鼓励独立思考能力,以免在成人的过度干扰或是各种视觉污染下,丧失信心与美感敏锐度。

孩子有“画不像”的自由

画得“像”,并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绘画在于满足幼儿涂鸦的个体户与本能,让他养成独立创造的习惯,并且勇于表达自我。借由不同媒材的创作与形、色运用,开发生命的美感经验。

正确的美育观念才能保护孩子珍贵的原创性,在升学主义下成长的家长与教师,太过份于成果导向,并对技巧性过度需求,只求画得“像”,却忽略了最珍贵的“原创性”。

家长与老师在提供环境与材料之外,最大的功能是“引导”,虽然幼儿没有开发的视觉,对周遭漫不经心,但已经有内有的吸收心智;透过绘画,养成观察与联想。创造力不能直接给予,要从内在点燃,成人应该珍惜幼儿的原创自由,打破“画得像,才是画得好”的迷思,还给孩子自由涂鸦的创作自由。

大人插手孩子缩手

成人的干涉与过度的成果导向,是扼杀创意的元凶!让孩子尽情自由地涂鸦吧!这是生命初期一种奇妙的天赋本能,就如教育专家玛利.蒙特梭利的敏感度。

这种原本深藏的潜能,家长或老师应把握这个稍纵即逝的本能,从涂鸦期开启孩子的创造之门,一旦年纪渐增,逐渐受社会种种所制约后,这个丰沛的创造力,将逐渐丧失,而且可能是永久地失去。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创造者,幼儿的自由意志在涂鸦中获得抒发,成为寻求独立及自我探索的内在动力,是自主学习的开端,自信与个人独特性,于焉形成。

但是涂鸦时专注且伴随创作快感的孩子,却老是被家长所干扰。看到满纸错乱无章的线条,便以为孩子不会画,急忙要教他或是送去才艺班,其实从两岁起的“错乱涂鸦”到四岁的“命名涂鸦”这段时期,所画的一片混沌,只有孩子自己才看得懂,但是只要成人一开始插手指导,这个自我探索的旅程便宣告中止。

当孩子说“我不会画”,大人开始“示范教学”,孩子便从此养成依赖的习惯,不懂得独立思考,自信心也在成人的指责中丧失。请了解到这是一段自然必经的过程,家长不用急也不急不来,过早介入与干预,就是提早剥夺孩子体验天马行空想像的自由,孩子大了,自然开始会逐渐画得像,但却可能逐渐失去可贵的原创性。

看看许多成人眼中所谓“画得好”的作品,却充满了僵化概念及成人拙劣指导的轨迹,大人的无知却错杀孩子的才情,令人惋惜。(转下文)

下一篇:艺术宝宝培育专案之美术篇(下)

培育宝宝艺术能力5措施


3岁前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非常迅速。您从来没跟宝宝讲过的话,他突然有一天自己会说了。如果您经常与宝宝一起唱儿歌、读诗歌,潜移默化中,宝宝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很快的提高,宝宝的创作能力也会相应地有很大提高。

措施1为宝宝准备充足的艺术材料

为宝宝准备各种各样的颜料,让他自由地探索各种颜色带来的快乐,或许不久之后您就会发现,宝宝创作出了一幅“印象派”画作;为宝宝准备各种各样的小乐器,让他自由地弹奏、敲击或吹奏,或许不久之后,您会发现宝宝创作出了一首令人“情绪激昂”的“军队进行曲”。

措施2与宝宝一起创作诗歌

3岁前宝宝语言的发展非常迅速。您从来没跟宝宝讲过的话,他突然有一天自己会说了。如果您经常与宝宝一起唱儿歌、读诗歌,潜移默化中,宝宝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很快的提高,宝宝的创作能力也会相应地有很大提高。

措施3与宝宝一起做音乐游戏

在宝宝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游戏中,让他体验音乐的乐趣。音乐与游戏的结合可以让宝宝在游戏中自由地进行创作和表演,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抑扬顿挫。

措施4用身体动作来感受艺术

3岁前宝宝的思维特点是动作性思维占主要地位,因此,在培育宝宝的艺术能力时,要注意让宝宝用具体的身体活动来体验和感受艺术。比如,宝宝喜欢“小燕子”的歌,您可以让宝宝挥动胳膊学燕子飞,感受小燕子是怎么飞的。

措施5重视艺术感知与体验

艺术感知与体验是艺术创作与表现的前提,并为创作与表现提供素材。因此,您不能只注重宝宝创作了什么,而应该注重宝宝创作以及创作之间的这个体验的过程。

艺术的巨大潜能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无限表达空间,培育的方式千变万化,每个宝宝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关键是您有没有从观念上重视宝宝的艺术能力的发挥。如果您重视,宝宝的创造力一定会让您大为吃惊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