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乱涂鸦”和“命名涂鸦”

1、错乱涂鸦 

由于动作协调性不够,画在纸上的画是一些凌乱的线条,有时还会将线条画出纸外。

2、命名涂鸦

到了此阶段,幼儿虽尚未能画出具体形象,但已经能借由图画表达一些意念,一面画一面喃喃自语,画完了,还会帮这幅画命名。

我有“画”要说

画作是幼儿无声的语言,当幼儿还无法以明确的语言表达他心中想说的或是某种委屈时,借由不同的线条与色彩,以绘画代替口语“说”出来。此外,有自闭症等精神偏差的孩子,也可从其中找寻病因,作为诊治线索,并以绘画作为治疗的手段之一,疏导郁结的情绪,协助病童恢复和外界的沟通,即所谓的“绘画治疗”。

若孩子因画出心中想说的,而受到成人指责,以后不会再画“真画”,只画“大人想看的”,不但关闭了与成人沟通的管道,情绪纾缓的出口也少了一个。那么可以从画中读出孩子想说什么吗?专家认为,会教画不一定懂得儿童心理,同时专家建议,若孩子只是画一些恐怖血腥的画,并无出现明显的偏差行为,父母毋须妄自揣测或过度紧张,他可能只是暴力卡通看多了。

不要急着作道德教育,要先寻找问题的核心。必要时可寻求研究儿童心理的专家协助,从幼儿绘画形色中的组合与象征,分析幼儿的心理状况与投射,借以诊断幼儿的问题并寻求矫治方式。

艺术鉴赏前先作功课

美术教育不一定要从画画开始,把握名画鉴赏的机会,也是让孩子参与接触艺术的另一种好方法。但艺术鉴赏并非只是单纯的“看”,可以结合故事、戏剧与舞蹈,拉近孩子与画的距离。

如利用故事解说让孩子了解画家背景,利用戏剧方式让孩子扮演画中角色,或是舞动出来,接着在实际欣赏画作之后,让孩子画出他的感想或是改写名画,从事前暖身,到亲眼鉴赏到实际动手画,才是完整的鉴赏活动,对孩子才能发挥功效。

进入美术馆之前,应有相当的暖身动作。只在画室作画,眼界与格局都会日逐狭窄,因此艺术鉴赏已成为欧美美术教育的重点之一,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完整的艺术观。

“如何欣赏艺术”也是一种艺术。若未先作好暖身功课,只是一窝蜂地跟着大批人潮凑热闹,孩子看不懂,产生不耐,也影响大人的心情,再加上展览会场的嘈杂与空气流通不良,及许多不守规矩人士的“错误示范”,只怕孩子学会的是一堆坏习惯,或是想到艺术就头痛,反而成了一个不好的开始。

家长施教锦囊

1、艺术不能教,但美感与色彩认知需要调教与培养。

2、尊重孩子的涂鸦自由,画得“像”,并不表示画得“好”。

3、用“引导”代替“示范”教法,以免扼杀孩子的原创活力。

4、由画中读孩子的心事,必要时可寻求专家协助。

5、上美术馆前先作“暖身动作”,一窝蜂地赶凑热闹对孩子并无好处。

相关推荐

培育宝宝艺术能力5措施


3岁前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非常迅速。您从来没跟宝宝讲过的话,他突然有一天自己会说了。如果您经常与宝宝一起唱儿歌、读诗歌,潜移默化中,宝宝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很快的提高,宝宝的创作能力也会相应地有很大提高。

措施1为宝宝准备充足的艺术材料

为宝宝准备各种各样的颜料,让他自由地探索各种颜色带来的快乐,或许不久之后您就会发现,宝宝创作出了一幅“印象派”画作;为宝宝准备各种各样的小乐器,让他自由地弹奏、敲击或吹奏,或许不久之后,您会发现宝宝创作出了一首令人“情绪激昂”的“军队进行曲”。

措施2与宝宝一起创作诗歌

3岁前宝宝语言的发展非常迅速。您从来没跟宝宝讲过的话,他突然有一天自己会说了。如果您经常与宝宝一起唱儿歌、读诗歌,潜移默化中,宝宝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很快的提高,宝宝的创作能力也会相应地有很大提高。

措施3与宝宝一起做音乐游戏

在宝宝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游戏中,让他体验音乐的乐趣。音乐与游戏的结合可以让宝宝在游戏中自由地进行创作和表演,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抑扬顿挫。

措施4用身体动作来感受艺术

3岁前宝宝的思维特点是动作性思维占主要地位,因此,在培育宝宝的艺术能力时,要注意让宝宝用具体的身体活动来体验和感受艺术。比如,宝宝喜欢“小燕子”的歌,您可以让宝宝挥动胳膊学燕子飞,感受小燕子是怎么飞的。

措施5重视艺术感知与体验

艺术感知与体验是艺术创作与表现的前提,并为创作与表现提供素材。因此,您不能只注重宝宝创作了什么,而应该注重宝宝创作以及创作之间的这个体验的过程。

艺术的巨大潜能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无限表达空间,培育的方式千变万化,每个宝宝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关键是您有没有从观念上重视宝宝的艺术能力的发挥。如果您重视,宝宝的创造力一定会让您大为吃惊的!

培育宝宝艺术能力 五个大举措


3岁前宝宝的艺术能力,指宝宝能够在艺术活动中具有初步的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的能力,但最重要的是能够体验艺术的快乐。

艺术对宝宝的重要作用

1、促进宝宝感官的发展

宝宝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晃动身体,发展了宝宝的节奏感、身体整体协调性;绘画能力对于宝宝视觉以及空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语言表达能力、听觉能力也在宝宝艺术能力的发展中得到了发展。艺术能力与感知觉能力的发展相铺相成、相互促进。

2、艺术能力的发展与宝宝个性发展相互作用

艺术表达的过程是宝宝心境和情感的表达。也许他很高兴,因为颜料的涂抹可以带给他快乐;也许他很不高兴,可以借助对乐器的敲击发泄他的不满。

3、愉悦宝宝的身心

艺术活动最重要的是要带给人们审美快乐,让宝宝享受到快乐才有存在的价值。宝宝涂画了一张作品,当他兴致勃勃地拿给爸爸妈妈看时,它带给宝宝的快乐是无法形容的。培育宝宝艺术能力的5个措施

措施1:为宝宝准备充足的艺术材料

为宝宝准备各种各样的颜料,让他自由地探索各种颜色带来的快乐,或许不久之后您就会发现,宝宝创作出了一幅印象派画作;为宝宝准备各种各样的小乐器,让他自由地弹奏、敲击或吹奏,或许不久之后,您会发现宝宝创作出了一首令人情绪激昂的军队进行曲。

措施2:与宝宝一起创作诗歌

3岁前宝宝语言的发展非常迅速。您从来没跟宝宝讲过的话,他突然有一天自己会说了。如果您经常与宝宝一起唱儿歌、读诗歌,潜移默化中,宝宝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很快的提高,宝宝的创作能力也会相应地有很大提高。

措施3:与宝宝一起做音乐游戏

在宝宝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游戏中,让他体验音乐的乐趣。音乐与游戏的结合可以让宝宝在游戏中自由地进行创作和表演,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抑扬顿挫。

措施4:用身体动作来感受艺术

3岁前宝宝的思维特点是动作性思维占主要地位,因此,在培育宝宝的艺术能力时,要注意让宝宝用具体的身体活动来体验和感受艺术。比如,宝宝喜欢小燕子的歌,您可以让宝宝挥动胳膊学燕子飞,感受小燕子是怎么飞的。

措施5:重视艺术感知与体验

艺术感知与体验是艺术创作与表现的前提,并为创作与表现提供素材。因此,您不能只注重宝宝创作了什么,而应该注重宝宝创作以及创作之间的这个体验的过程。

艺术的巨大潜能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无限表达空间,培育的方式千变万化,每个宝宝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关键是您有没有从观念上重视宝宝的艺术能力的发挥。如果您重视,宝宝的创造力一定会让您大为吃惊的!

一篇难得的好文章!(下)


我的感觉亦是如此,也许版主大人也有此种想法,但要真正实现这一点就不是她们两人就能完成得了的,时间、精力、知识结构,以及论坛参与者都会制约我们这些想法的实现,所以我当初就建议

将版主的人数扩大,这样每位版主可以有针对性地准备一些专题,同时还能在知识结构上互补,这样可能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帮助。

摇篮妈妈的回复:(写于5/22/200110:48:17AM)

谢谢臭童妈和xaosduck的中肯建议,我知道大家非常喜爱摇篮,所以对摇篮的期望也很高,这是我们的荣幸,更是我们工作的动力。在网友的热心支持下,早教论坛已成为摇篮最受欢迎的内容之一,但如何把它办得更好,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这也是我们经常在思考的问题。正如xaosduck所说,我们的条件有限,但一定会尽最大努力,为大家提供更丰富更有价值的共享资源,吸收更多的幼教专家加盟摇篮,创造一个宽松的网上交流环境,让摇篮早教论坛常办常新。

一篇关于数学启蒙的文章(下)


atree转贴:

(二)为幼儿提供可操作的材料和物品,激发幼儿自我学习和主动探究性。

幼儿期的思维以直觉形象为主,他们对数量和空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只能从改变客体的动作中获得,逻辑推理也要借助于具体形象和动作来进行,即要通过作用于事物动作来主动地建立数学知识,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让幼儿通过操作熟悉的事物,建立具体的观念,主动地学习,获得知识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最好方式。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用品或玩具:如钮扣、瓶盖、豆子、杯子、积木、笔、游戏棒、扑克牌等等,让孩子在动手操作、分分、数数的活动中获得有关分类、排序、比较、匹配等数学知识和技能,掌握粗浅的数概念。家长也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和孩子一起玩数学游戏,如猜拳数数、猜手指分钮扣、摸积木、拼图形、撕纸条、抢椅子、比高矮、挑游戏棒、玩扑克牌等等,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幼儿在自己动手动脑过程中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智力、能力的发展。

(三)能善于发现幼儿学习中的困难,及时点拨、帮助幼儿整理、概括获得的数学感知经验。

在孩子的操作、学习活动中,家长不要急于求成而盲目干涉,应以一个旁观者或伙伴的身份细心观察,了解孩子思维和动作的特点、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点拨、指导和建议。如给幼儿3根不一样长的小棒让他排排队。观察一下你的孩子可能会横着排,也可能会竖着排。先别忙着纠正他。因为你的孩子对小棒的长短序列已经有了比较和判断的能力,只是不知道如何正确的排列。你可以和孩子一起不断尝试不同的排列方法,帮助引导他得出正确的多种排序的形式,如按长短排,按高矮排。当你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以上的排序后,你也可以再添给他2根小棒,让他重新再排。(当然最好的方法是按序设法添加进去)。在幼儿已有的排序经验基础上,帮助幼儿整理得出一端对齐来比较长短的方法以及以地平线为标准线来比较高矮的方法,以使幼儿能获得有关排序的感情经验。

(四)应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进行数学启蒙,不要拔苗助长。

家长往往对孩子期望甚高,但要注意幼儿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内部规律,要安排一些幼儿喜欢、愿意参加的游戏或动手活动。使幼儿身心愉快地获得知识,而不要成为孩子的一种负担。另外,更不要拔苗助长,把超前的数学内容灌输给孩子,如有的家长让孩子记背20以内的加减运算,孩子只是机械地被动记忆,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根本不理解其实意义,若让幼儿先拿4块红积木,再拿6块蓝积木,问他一共拿了几块积木,他却只会朝你干瞪眼,不知其所以然。可见脱离了幼儿的实际而盲目拔高,只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