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使用的文字通常可以分为拼音文字和图形文字。拼音文字传导的是发音信息,主要刺激大脑左半球,称为“单脑文字”;而作为图形文字代表的汉字,同时传导音、形、意三类信息,同时刺激大脑左右两半球,称为“全脑文字”,智宝宝拼拼乐对智力的开发远远胜过学习“单脑文字”,具体表现为:

1、磁条上附有13种明快的色彩,鲜艳、生动、有趣,对儿童极具吸引力,家长拼时他们会集中注意力去观察字形,这就有效地培养锻炼了他们的注意力和观察力。自己拼时又是左手右手同时操作,手指的运动过程中儿童左脑右脑的功能同时得到提升。

2、因为金属白板对磁条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儿童必需两手的手指头用力才能将磁条取下,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儿童手指的神经末梢,而手指的神经末梢直接与大脑神经相连,反复用手指放、取磁条的过程就是一个对儿童左右脑功能进行开发的过程。而且磁条本身很薄,必需用力非常准确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下磁条,这也锻炼了儿童手指的精细动作能力,直接刺激大脑发育。而且儿童要想拼得快,就得眼和手之间,左手跟右手之间,非常协调才能做到,所以在这个两只手照着画册拼的过程中,儿童的眼手和左右手间的协调能力是非常受益的。

3、儿童照着画册拼字或拼图时,一边要利用右脑的图形与空间感知能力去观察画册上的字和图,一边还要调动左脑去理解彩条搭配的先后顺序和逻辑联系,这就是对左右脑的联动训练。

4、是什么让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是什么让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又是什么让比尔?盖茨拥有巨额的财富?是想象力,是创新。而孩子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想象力的人。如果从早期教育开始就能够重视培养发展儿童的想象力,那么今后的他们一定会大有作为。智宝宝拼拼乐中所有图型的拼法都是以想象力和创造性为基础,不仅可以拼龟兔赛跑这样的具像图型,还可以发挥想象拼爸爸和妈妈相亲相爱的样子,拼妈妈呵护宝宝的样子。只要是孩子想象得出来的情景,拼拼乐都可以完成。而想象力和创造性又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拼图的过程中儿童的想象力和联想力都得到了生动具体的培养和提高。

5、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拼字本身就很有趣,另一方面随着识字量的增加,他们能自己看童话故事,能自己看十万个为什么,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好地满足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也就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拼字兴趣和学习兴趣,让拼字、识字和阅读成为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综上,利用拼的方法识字写字,不是为识字而识字,而是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字,几乎每认一字,孩子在智力和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一次卓有成效的培养、锻炼和提高,可以说,通过拼字认识汉字的孩子在智能上得到的收益远远大于认识这几千个汉字本身,而使用注音识字的儿童(也包括使用拼音文字国家的儿童),在这些方面是远远得不到这么多益处的。

扩展阅读

儿童智力开发靠锻炼


友:我的儿子今年5岁,在幼儿园爱摸小朋友,上课严重不专心,坐不住;爱激动,学算术、画画等很慢、很懒,非常不爱动脑筋。我曾带他到六院找王玉凤大夫看过,王大夫说还谈不上是多动症。可他目前的情况很令我们不安。有医生建议服用r-氨酪酸,不知是否有效,有无副作用?另外还有没有其他促进智力的药物或保健食品。

茅于燕:你们孩子到六医找过王玉凤大夫,她说你们的孩子还谈不上是多动症,我认为你们可以放心了。王大夫是这方面的专家,她的诊断应该说是可相信的。

人的智力不都是一样高低的,兴趣也是不尽相同的。你孩子在算术、画画等方面比较慢,又不爱学,很可能是在这些方面兴趣不够,激发不起学习积极性。最好家里再多教他一点(不怕慢),让他经验多一些、技术好一些,到幼儿园就可以和小朋友一样学习了。

至于有没有促进智力的药物或保健食品,我建议你还是去问王玉凤大夫或其他大夫,因为我不是大夫,对药物知道的不多。不过,我想如果有这类的药物或保健品,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智力落后的儿童了,他们买那么一瓶、几瓶,吃了就会全聪明了。

智力发展要靠训练、教育,在幼儿园、在家里都可以做。六岁以前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应该抓紧。

手指锻炼与儿童智力开发


日本有位学者曾说过:如果想培养出智力开阔、头脑聪明的孩子,那就必须经常锻炼手指的活动能力,由于手指的活动而刺激脑髓中的手指运动中枢,就能促使全部智能的提高。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人体内的各个器官,每一块肌肉,都在大脑皮层中有着相应的代表区,而手指的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又占据了较为广泛的区域,这些区域的神经中枢都是由神经细胞群组成。当一个人的双手从事精细、灵巧的动作时,能够激发这些细胞群的活力,使动作和思维的活动能保持有机的联系后相互对应。

因此,手的动作越复杂,就越能积极地促进大脑的思维功能。难怪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曾说过:儿童的智力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并且,还把手比喻成大脑的老师。那么,未满周岁的儿童怎么活动双手呢?

父母可以在孩子睡醒后的活动时间里,给孩子递一些彩色鲜艳的易于拿、抓的玩具,让小婴儿练习抓、拿的准确性。有人在托儿所里曾作过这样的实验,把未满周岁的婴儿分成两组:一组有意识地让婴儿进行抓、拿等训练,另一组任其自然发展。结果无论是反应能力还是理解能力,前一组都比后一组强得多。

所以,无论是婴儿的父母,还是托儿所的老师,都应该重视宝宝这个时期手指的锻炼,以提高婴儿的智力。

智力开发的最佳时间

据科学研究表明:如果以成人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从出生到4岁的智力就发展了50%,而到了8岁便已经发展了整个人生智力水平的83%~90%,也就是说,一个孩子是不是聪明的,在他8岁的时候,就基本上可以定局了。

现代科学认为人的极为丰富的脑力资源是远远没有得到开发的。因此,我们在提高智力方面,尤其是开发儿童的智力、促进儿童大脑发育方面,可以做许多事情。

经常变换婴儿在小床中的位置和小床在房间中的位置,可以使婴儿的双侧脑半球都得到锻炼,左右脑均衡发展。

要多和儿童说话。当婴儿通过抓握、抚摸和指某些东西来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究时,要经常用简单的话对他说,这是娃娃、球、花等,以便增加他和语言的接触,发展他的语言能力。

给儿童以温暖、爱抚和宽容。生气和生硬的惩罚,会造成儿童的情感损伤,易使儿童出现焦虑不安和缺乏自信。

不要强迫儿童使用某一只手或不使用某一只手,应听任孩子自己倾向于使用左手或右手。

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特点,提供适当的玩具,尽量少玩电动玩具,而多玩那些能自己动手、动脑操作的玩具,例如:积木、七巧板、图片等都可以锻炼孩子的小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和一些初级概念。

多玩动脑筋游戏,发展儿童多向的思维方式,例如:教儿童花这个字,可以让他画一朵花,用纸做一朵花,想象一朵花,唱一首有关花的歌。这样可以避免使儿童的思维刻板,提高他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谨防开发儿童智力3大误区


误区一:忽视儿童生理成熟度

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有先后次序的,早期教育必须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进行适时的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过早和过晚都会造成对孩子的伤害,我们都知道狼孩儿、猪孩儿的故事,他们就是因为错过了语言和社会规范等各种智能开发的时机,所以,即便科学家提供良好的条件,也不能使他们赶上最普通的孩子的智力水平。而过早的开发孩子的某种智能,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造成对孩子的伤害。对此,家长朋友应该了解一下孩子敏感期的知识。

误区二:“学习”狭隘化

谈到学习,许多人就想到学校里坐在课堂上听课,以及那些繁多的定理和常识。这种理解未免过于狭隘和刻板了。当一个婴儿能够辨认出妈妈和其他人的区别的时候;当一个男孩子出于对异性的好奇而在书店里翻《女性心理学》的时候;当一个人第一次吃西餐,小心翼翼地模仿别人的时候;当一个女生注意明星们的着装搭配的时候;当一个人新买了电器,看说明书的时候;当一个司机在陌生的地方打开地图寻找他应该走的路线的时候……这些都是在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因需而求谓之学,我们需要的某种知识和技能我们现在还没有,我们去追求它,这就是学习。

人们在生活中用到的百分之八十的知识是课堂之外学到的,比如交往的常识,心理调节能力,如何应变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经验和潜规则等。课堂上的学习仅仅是学习的一种,并且不是最重要的一种,课堂上的学习可以让我们得到高分,可以让我们进入名牌大学,可以让我们在进入人才市场的时候有一张镀金的入场券,然而,它仅仅是入场券,究竟如何打开局面靠的是我们在课堂之外练就的本领和走出学校之后学到的知识。

说这么多,是想告诉朋友们不要狭隘地理解学习,以便不狭隘地要求孩子。对于幼儿来讲,他们是通过游戏和生活学习的,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在学习,他们参与的每一个游戏或者活动都是学习;对于幼儿来讲,他们广泛的好奇心和兴趣是大自然最好的馈赠,幼儿借此增长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广泛地探索和兴致勃勃的状态对于幼儿来讲是无比重要的,前者让孩子不断发现自己的天赋,后者让孩子达到内心的和谐和心理的自我建构。

误区三:重结果轻过程

其一,快乐比结果更重要。孩子从过程中获得的感受以及建立的相应态度,比孩子所学的具体的结果更重要。孩子没学多少东西,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喜欢学习、喜欢知识,这种态度比什么都重要。

一些功利心很强的父母,总是期望孩子很早就学有所成,比如背唐诗、记单词、学数学等,可谓去本求末。其实孩子多背几首唐诗,多识几个汉字,这一丁点优势很快就会消失,长远来讲对孩子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假如孩子因为父母刻意的、功利的要求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感,就更因小失大了。

其二,孩子从过程中得到的锻炼比结果更重要。对于婴儿来言,看到比看懂重要,听到比听懂重要,感官知觉是智力的先导,即便孩子不能理解,或者说记住的东西很快忘记了(比如背唐诗),背过本身是重要的,这个过程已经会对孩子智能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我们并不反对智能开发,更不反对孩子博学多才,但是,我们要以孩子内心的和谐为前提。对于幼儿,我们不应该有特别刻意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而是要对孩子自然的兴趣和自发的表现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关注。当我们不去刻意追求的时候,结果往往是意外的收获。

早期儿童智力开发的3大误区


误区一:忽视儿童生理成熟度

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有先后次序的,早期教育必须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进行适时的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过早和过晚都会造成对孩子的伤害,我们都知道狼孩儿、猪孩儿的故事,他们就是因为错过了语言和社会规范等各种智能开发的时机,所以,即便科学家提供良好的条件,也不能使他们赶上最普通的孩子的智力水平。而过早的开发孩子的某种智能,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造成对孩子的伤害。对此,家长朋友应该了解一下孩子敏感期的知识。

误区二:学习狭隘化

谈到学习,许多人就想到学校里坐在课堂上听课,以及那些繁多的定理和常识。这种理解未免过于狭隘和刻板了。当一个婴儿能够辨认出妈妈和其他人的区别的时候;当一个男孩子出于对异性的好奇而在书店里翻《女性心理学》的时候;当一个人第一次吃西餐,小心翼翼地模仿别人的时候;当一个女生注意明星们的着装搭配的时候;当一个人新买了电器,看说明书的时候;当一个司机在陌生的地方打开地图寻找他应该走的路线的时候这些都是在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因需而求谓之学,我们需要的某种知识和技能我们现在还没有,我们去追求它,这就是学习。人们在生活中用到的百分之八十的知识是课堂之外学到的,比如交往的常识,心理调节能力,如何应变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经验和潜规则等。课堂上的学习仅仅是学习的一种,并且不是最重要的一种,课堂上的学习可以让我们得到高分,可以让我们进入名牌大学,可以让我们在进入人才市场的时候有一张镀金的入场券,然而,它仅仅是入场券,究竟如何打开局面靠的是我们在课堂之外练就的本领和走出学校之后学到的知识。

说这么多,是想告诉朋友们不要狭隘地理解学习,以便不狭隘地要求孩子。对于幼儿来讲,他们是通过游戏和生活学习的,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在学习,他们参与的每一个游戏或者活动都是学习;对于幼儿来讲,他们广泛的好奇心和兴趣是大自然最好的馈赠,幼儿借此增长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广泛地探索和兴致勃勃的状态对于幼儿来讲是无比重要的,前者让孩子不断发现自己的天赋,后者让孩子达到内心的和谐和心理的自我建构。

误区三:重结果轻过程

其一,快乐比结果更重要。孩子从过程中获得的感受以及建立的相应态度,比孩子所学的具体的结果更重要。孩子没学多少东西,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喜欢学习、喜欢知识,这种态度比什么都重要。

一些功利心很强的父母,总是期望孩子很早就学有所成,比如背唐诗、记单词、学数学等,可谓去本求末。其实孩子多背几首唐诗,多识几个汉字,这一丁点优势很快就会消失,长远来讲对孩子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假如孩子因为父母刻意的、功利的要求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感,就更因小失大了。

其二,孩子从过程中得到的锻炼比结果更重要。对于婴儿来言,看到比看懂重要,听到比听懂重要,感官知觉是智力的先导,即便孩子不能理解,或者说记住的东西很快忘记了(比如背唐诗),背过本身是重要的,这个过程已经会对孩子智能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我们并不反对智能开发,更不反对孩子博学多才,但是,我们要以孩子内心的和谐为前提。对于幼儿,我们不应该有特别刻意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而是要对孩子自然的兴趣和自发的表现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关注。当我们不去刻意追求的时候,结果往往是意外的收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