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种情况是,大多数五六岁的宝宝并不知道家里的积蓄是有限的,钱是爸爸妈妈辛苦工作挣来的。而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这个年龄段是给宝宝建立金钱观的最佳时机。

货币交换中还蕴涵着许多我们应该教给宝宝的价值观。如果宝宝在童年时代就懂得怎样明智地消费和节制自己的购买欲,很可能成为一个更有耐性更有计划性的人,花钱方面如此,其他方面也是这样。有心的爸爸妈妈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一个懂得合理消费的宝宝。

1、告诉宝宝钱的来处

要让宝宝知道ATM机并不是一个印钞机。可以这样对宝宝解释:ATM机就像宝宝的储蓄罐,你要先把钱存进去,想用的时候才能有钱可拿。如果里面的钱用光了,你就得努力工作把钱挣回来,再放进去,这样里面就又有钱了。要让宝宝懂得家里的钱是有限的,并不是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的。花钱买东西之前得先考虑清楚买这样东西的钱是不是够,是不是应该买。

2、玩玩“花钱”游戏

可以画一个图表,在上面画上各类家常用品和宝宝喜欢的食品、玩具,标上价钱,贴在冰箱上或者宝宝的房间里,让他了解钱物的价值。帮助宝宝学习钱币知识,经常跟他玩玩兑钱找钱的游戏。宝宝在幼儿园常常玩在超市购物的角色游戏,在那里,大家热衷于扮演顾客、店员之类的角色,在家里可以换上一种玩法,着重培养宝宝对于金钱的概念。在铅笔、橡皮、皮球、小熊上贴上价格标签,然后,给他一些钱,让他自己算算这些钱可以买什么,决定取舍。

3、定期给宝宝一个“消费日”

在你所规定的“消费日”,带宝宝去超市的时候可以允许他把储蓄罐里的钱带上,买他想要的东西。如果宝宝花光了今天所带的钱,却还想买其他的东西,告诉他只能下个“消费日”再买了。宝宝再吵再闹也不能妥协,否则就失去你训练他的本意了。

如果宝宝想买较大型的玩意儿,比如画册、电动玩具,可以帮他做一个预算,算算看他一个星期能存多少钱,要存多久才能够买下来。也有专家建议爸爸妈妈在教宝宝合理花钱的同时,告诉他钱除了买东西之外,还可以用来做一些其它事情,如捐助慈善机构、帮助失学的儿童等,可以带宝宝一起做一些这样有意义的事情。

当宝宝付钱的时候,帮他一起计算所需的总数。让他把钱交到收银员手中,等待找零。如果宝宝要将下次的钱提前用掉,家长可以提醒他,这样的话,下一个“消费日”就取消了。

4、给宝宝机会挣钱

宝宝应该懂得通过劳动可以增加他的储蓄。罗列一些宝宝可以做的事情,如擦灰、扫地,列出你愿意支付的费用。让宝宝通过劳动来换取他想买的东西。但是,决不能养成不给钱就不帮妈妈做事、一帮家人做家务就要钱的习惯,要让宝宝懂得为家庭尽职是理所应当的,这个家是爸爸妈妈和宝宝共同拥有的。

其实,只要爸爸妈妈用心一点,注意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多一点给宝宝建立金钱以及理性消费的观念,这样宝宝将来对待金钱就会变得更加的科学以及有一个良好的金钱观。

扩展阅读

早教知识:要尽早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家长都喜欢听话的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走,不要不这样做;不要这样玩,这样不好;那样也不好;事事部是替孩子包办代替。也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总是左右孩子的思想,长期的影响使孩子在生活学习中会形成依赖性,一但依赖性变强,就会失去独立性,经不起一点挫折失败,不能自觉地、有目地独立进行认识品质。

幼儿期的培养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幼儿时期开始适当的给孩子一些自由空间,让孩子自己动手做自己想做的事,孩子在专注玩玩具时,最好不要去打忧,那怕是做不好做不对,把家里弄的乱七八糟。只要大人耐心引导,培养专注思考独立完成任务。会使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学会以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1:日常生活中的培养——日日常生活中,让宝宝做一些他(她)们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吃饭、穿衣 洗澡、洗一些小点的毛巾、睡觉、收拾玩具。也许做的不好,但这些小事不但让宝宝活动过程感 受靠自己独立做事的乐趣。

2:玩乐中培养——放手让宝宝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和游戏,鼓励宝宝自己动手操作,通过手脑心智 思维获得知识,让宝宝学会自己寻找答案。

3:良好的性格能力培养——多带宝宝与外界接触,多与小朋友成人交往,小朋友们在玩乐中分享、 等待、忍耐、合作。和大人一起阅读,鼓励宝宝说出自己的想法,任由宝宝畅所欲言,即使说不 没清楚也不可打击他。这样宝宝从小的自信心也会建立起。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有成功、失败、失误。才能获得较大的收获。古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孩子在生活成长学习也是一样,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在生活当中学会自理,独立。那怕是失败的结局,孩子就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而成长起来。

培养孩子独立性家长们必须学会放手,不要成为孩子的绊脚石。给孩子们自由发挥的空间,你会发现没有什么是不能做到的,还会带给你无际的惊讶和喜悦。

我们希望帮助孩子完成各项有用的活动。我们本能地想去帮孩子做这做那。但这对于孩子并不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帮助,有时它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因为它阻碍了孩子的自发行为。

我们倾向于认为孩子就像小狗,然后我们像对待宠物狗那样清洗、喂养他。然而,孩子必须亲自去做这些事。事实上,无论在身体方面还是在智力方面,孩子与生俱来就拥有完成这些工作的能力。我们对他的责任,是协助他完成他所要做的事。

如果一个母亲只是喂东西给孩子吃,而不去教他如何拿勺子、如何将食物送入口中,那么她就算不上一个合格的母亲。她侵犯了孩子最基础的尊严——她把孩子看成了玩偶。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任何有效的行为,必须能够帮助孩子在使其自身独立的道路上前进。我们要教会他如何独立地行走、奔跑、上下楼梯、拾起掉落的物品、自己穿脱衣物、自己洗澡、清楚地表达自己。我们应在孩子希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目标时给他恰到好处的帮助。

人人都知道,教孩子自己吃饭、洗澡、穿衣是个既单调又责任重大的过程,它需要很大的耐心,相比于大人代替孩子完成这些事还要麻烦许多。但前者是一个“教育者”应该做的,后者则是一个“仆人”的工作。虽然后者对家长来说要简单许多,但对孩子是相当不利的,它在孩子发展的道路上设置了障碍。

一旦逐渐理解了孩子总是试着学会独立,那么就应该给他们这种学习独立的机会,应该鼓励孩子。四岁的孩子就能够自己整理床铺了,而且十分乐意。但如果这时,妈妈说“噢,全被你弄乱了”,那这一切就结束了。家长不应当采取批评的态度。孩子有去做这些事的想法就足够了。家长可以试着这么说:“让我们一起来做吧。”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孩子会逐渐明白并完善自身的能力。

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是一种培养人的普遍概念。需要认识到的是,正是孩子的这些倾向指引着他们不断成长,因此家长必须认识到这些倾向并迎合孩子的这些倾向。

尽早培养宝宝独立进食习惯


一般情况下,12-18个月的宝宝已能独立进餐,只要训练得好,宝宝可以吃得很好。反之,如果父母老是担心宝宝吃不好,吃不饱,一直喂宝宝吃饭,那就会使宝宝产生依赖性。等到3-4岁后再改变吃饭习惯就比较困难了。因此,父母应及早培养宝宝的自食习惯。

这里有一些方法可供参考:

一、当宝宝满一周岁时,就可以让他试着拿小勺吃饭了,虽然刚开始宝宝只能吃几口,主要还需要大人喂,但只要坚持下去,宝宝到1岁半左右就能独立吃饭了。

二、循循善诱,鼓励宝宝自己吃饭。当宝宝已能独立吃几口时,大人应该及时鼓励,提高宝宝自己吃饭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如果宝宝的依赖性很强,可采取这样的做法:连续几天给宝宝做他最喜欢吃的饭菜,把饭菜盛好放在宝宝面前,成人暂时离开几分钟,然后回到宝宝身边。如果宝宝能吃上几口,则给予表扬,鼓励他继续吃完;如果宝宝仍不愿意自己吃,大人也不要对宝宝发火,要帮助他把饭吃完。几天之内多次重复这种方法后,宝宝饿了馋了自然会自己拿起餐具吃饭。

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父母千万不能一看宝宝不愿意自己吃,担心宝宝饿了,饭菜凉了,就赶快妥协,主动去喂宝宝吃饭,这样只能助长宝宝的惰性。

宝宝的独立性格应尽早培养


宝宝的独立性格应尽早培养

很多父母都觉得,小宝宝还不懂事,能做的事情也很少,要等到孩子大些才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其实不然,也许孩子还不能自己去做什么事情,但是独立性的性格和意识,应该是越早培养越好。

独立自主性是指在思考、想象和活动中,较显著地不依赖、不追随别人,能够相对独立地进行活动。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孩子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孩子一岁左右时,就可以进行独立自主性的培养。

首先,要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孩子

你要了解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所普遍具备的各种能力。知道在什么年龄,孩子应该会做什么事情了,那么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依赖别人。你还要了解你孩子的“特别性”。知道你的孩子有哪些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对这些特别之处,你要相应地采取特别的教育。如有的能力是你孩子的强项,那么你可以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他;若你的孩子生性敏感、胆小,那么你应该多鼓励他大胆尝试。

其次,在进行孩子的独立性培养的时候,要做到:

1、给予充分的活动自由

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是在独立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就应该为他提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2、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你的爱。与他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从而使他对你和周围事物都具有信任感。因为独立自主性的培养,需要以孩子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为基础。只有当孩子相信,在他遇到困难时一定会得到帮助,他才有可能放心大胆地去探索外界和尝试活动。因此,在孩子活动时,你应该陪伴在他身边,给他鼓励。

3、循序渐进,不随便批评

独立自主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切不可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发展作出过高的、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能因为孩子一时没有达到你的要求,就横加斥责请先冷静地分析一下孩子没有达到要求的原因,以科学的准则来衡量,然后再做出相应的调整策略。

孩子两岁是培养独立自主的关键期,要好好把握。

两岁左右,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什么事都要坚持自己做,拒绝别人的帮助。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第一个“执拗期”。父母正好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印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适时地提供给他适当的帮助、指导和赞美,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1、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好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处处依赖他人,对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动不动就寻求帮助的人,那你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够独立自主。你的一举一动,还有你的品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先从你自己独立自主做起吧!

2、创造一个安全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环境安全了,同时教给孩子基本的安全常识,就免除了你担心孩子受到伤害的后顾之忧,也就不会过多限制孩子的活动,孩子独立自主性的发展就获得了机会和可能。教给孩子基本的安全常识,让孩子学会躲避危险,学会自我保护。让孩子在自由自在地玩耍和学习的同时,不会受到不必要的危害,为孩子独立自主性的发展提供安全的保障。

在游戏中培养宝宝“体商”


人们对智商、情商、财商这些词汇肯定不陌生,但“体商”却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在美国,越来越多的美国家庭开始注重孩子“体商”的培养。所谓“体商”,就是对体育锻炼的热心程度和运动能力。

现象

家长更注重宝宝智力开发

目前由于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课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儿童和青少年普遍存在着运动不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学校里,小胖子越来越多。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曾理认为,这是很多家长不注重孩子“体商”的培养造成的。

确实,中国的很多家长都非常注重孩子智力潜能的开发,常常把孩子送到国学班、幼儿英语、幼儿奥数等早教机构中进行学习,却往往忽略了孩子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体商”的培养。研究指出,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人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的基础,孩子越早参与身体锻炼,“体商”提高得也就越快。因此家长在注重孩子智商、情商开发的同时,更要注重“体商”的培养。

提醒

不要错过“体商”培养敏感期

广西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周国平表示,0~6岁是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培养“体商”的敏感期,尤其是0~3岁,是孩子运动发育非常快的时期。孩子在这个期间,相继学会抬头、翻身、坐起、爬、行走、跑步等。作为家长,首先应该了解孩子各生长阶段的特点,为宝宝每个阶段的运动锻炼提供适当地引导和促进。“会走路了,就让孩子多走,会跑步了,就放手让孩子到户外多跑。”

南宁市东方爱婴咨询有限公司老师卢丹映也认为,2~6岁是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和运动水平的关键时期。孩子到2岁以后,学会了走、蹲、跑、跳,运动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这个时期,应该多培养孩子的“体商”。体能锻炼不但能让身体更健康,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四肢更灵活、协调。“只要孩子的体能跟得上,且情绪愉悦,家长就应鼓励孩子多运动,多出汗。”卢丹映说。另外,卢丹映谈到,让孩子早期多接触体育锻炼的好处还在于,孩子能从中锻炼力量、速度、耐力、毅力和协调性的同时,还能塑造勇敢、坚强的品质以及快乐、自信的性格。

曾理认为,游泳、抚触、被动操……这些体育锻炼应该在孩子一出生就让其接触。这些运动能够促进孩子的感知觉能力,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性格。

建议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

“身体动作和脑部是相互作用的。”卢丹映说,四肢的运动能够促进脑细胞的发展,在孩子的运动敏感期,户外活动或在游戏中学习,比端坐在教室里学习知识更有利于孩子大脑的发育。通过游戏来学习,不仅能满足孩子运动、玩耍的需要,还能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周国平也认为,户外运动和亲子游戏都是给孩子进行身体锻炼的好方法,在孩子运动锻炼的敏感期,家长不应该把孩子限制在书桌前,让孩子过早地学习ABC或奥数等。

实际上,那些在幼儿期喜欢到处跑动的孩子,比乖乖地坐在板凳上的孩子更聪明。因此卢丹映强调,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家长不应要求孩子乖乖地坐在课桌前学习,压制其好动的天性。而如今,也有很多早教机构开设了培养孩子运动水平的课程,让孩子在运动敏感期多进行体育锻炼。周国平认为,带孩子多去参加早教机构中体育锻炼的课程,可以让同龄的孩子多接触,互相交流,享受与同伴玩耍的乐趣。

在运动的敏感期鼓励孩子多动,也要警惕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卢丹映表示,如果孩子的好动行为一刻也停不下来,或明明感到疲累,仍然控制不住地手舞足蹈,可能就是患有多动症,要到医院进行治疗。

另外,培养孩子的“体商”,还可以鼓励孩子多接触和体育有关的信息。如引导孩子观看电视体育新闻或体育比赛,向孩子讲解各种体育知识,互相交流喜欢的体育明星,甚至可以带孩子亲临赛场看球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