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都喜欢听话的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走,不要不这样做;不要这样玩,这样不好;那样也不好;事事部是替孩子包办代替。也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总是左右孩子的思想,长期的影响使孩子在生活学习中会形成依赖性,一但依赖性变强,就会失去独立性,经不起一点挫折失败,不能自觉地、有目地独立进行认识品质。

幼儿期的培养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幼儿时期开始适当的给孩子一些自由空间,让孩子自己动手做自己想做的事,孩子在专注玩玩具时,最好不要去打忧,那怕是做不好做不对,把家里弄的乱七八糟。只要大人耐心引导,培养专注思考独立完成任务。会使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学会以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1:日常生活中的培养——日日常生活中,让宝宝做一些他(她)们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吃饭、穿衣 洗澡、洗一些小点的毛巾、睡觉、收拾玩具。也许做的不好,但这些小事不但让宝宝活动过程感 受靠自己独立做事的乐趣。

2:玩乐中培养——放手让宝宝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和游戏,鼓励宝宝自己动手操作,通过手脑心智 思维获得知识,让宝宝学会自己寻找答案。

3:良好的性格能力培养——多带宝宝与外界接触,多与小朋友成人交往,小朋友们在玩乐中分享、 等待、忍耐、合作。和大人一起阅读,鼓励宝宝说出自己的想法,任由宝宝畅所欲言,即使说不 没清楚也不可打击他。这样宝宝从小的自信心也会建立起。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有成功、失败、失误。才能获得较大的收获。古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孩子在生活成长学习也是一样,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在生活当中学会自理,独立。那怕是失败的结局,孩子就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而成长起来。

培养孩子独立性家长们必须学会放手,不要成为孩子的绊脚石。给孩子们自由发挥的空间,你会发现没有什么是不能做到的,还会带给你无际的惊讶和喜悦。

我们希望帮助孩子完成各项有用的活动。我们本能地想去帮孩子做这做那。但这对于孩子并不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帮助,有时它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因为它阻碍了孩子的自发行为。

我们倾向于认为孩子就像小狗,然后我们像对待宠物狗那样清洗、喂养他。然而,孩子必须亲自去做这些事。事实上,无论在身体方面还是在智力方面,孩子与生俱来就拥有完成这些工作的能力。我们对他的责任,是协助他完成他所要做的事。

如果一个母亲只是喂东西给孩子吃,而不去教他如何拿勺子、如何将食物送入口中,那么她就算不上一个合格的母亲。她侵犯了孩子最基础的尊严——她把孩子看成了玩偶。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任何有效的行为,必须能够帮助孩子在使其自身独立的道路上前进。我们要教会他如何独立地行走、奔跑、上下楼梯、拾起掉落的物品、自己穿脱衣物、自己洗澡、清楚地表达自己。我们应在孩子希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目标时给他恰到好处的帮助。

人人都知道,教孩子自己吃饭、洗澡、穿衣是个既单调又责任重大的过程,它需要很大的耐心,相比于大人代替孩子完成这些事还要麻烦许多。但前者是一个“教育者”应该做的,后者则是一个“仆人”的工作。虽然后者对家长来说要简单许多,但对孩子是相当不利的,它在孩子发展的道路上设置了障碍。

一旦逐渐理解了孩子总是试着学会独立,那么就应该给他们这种学习独立的机会,应该鼓励孩子。四岁的孩子就能够自己整理床铺了,而且十分乐意。但如果这时,妈妈说“噢,全被你弄乱了”,那这一切就结束了。家长不应当采取批评的态度。孩子有去做这些事的想法就足够了。家长可以试着这么说:“让我们一起来做吧。”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孩子会逐渐明白并完善自身的能力。

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是一种培养人的普遍概念。需要认识到的是,正是孩子的这些倾向指引着他们不断成长,因此家长必须认识到这些倾向并迎合孩子的这些倾向。

扩展阅读

独立性格尽早培养


独立自主性是指在思考、想象和活动中,较显著地不依赖、不追随别人,能够相对独立地进行活动。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孩子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孩子一岁左右时,就可以进行独立自主性的培养。

首先,要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孩子。你要了解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所普遍具备的各种能力。知道在什么年龄,孩子应该会做什么事情了,那么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依赖别人。你还要了解你孩子的“特别性”。知道你的孩子有哪些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对这些特别之处,你要相应地采取特别的教育。如有的能力是你孩子的强项,那么你可以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他;若你的孩子生性敏感、胆小,那么你应该多鼓励他大胆尝试。

其次,在进行孩子的独立性培养的时候,要做到:

1、给予充分的活动自由

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是在独立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就应该为他提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2、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你的爱。与他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从而使他对你和周围事物都具有信任感。因为独立自主性的培养,需要以孩子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为基础。只有当孩子相信,在他遇到困难时一定会得到帮助,他才有可能放心大胆地去探索外界和尝试活动。因此,在孩子活动时,你应该陪伴在他身边,给他鼓励。

3、循序渐进,不随便批评

独立自主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切不可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发展作出过高的、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能因为孩子一时没有达到你的要求,就横加斥责请先冷静地分析一下孩子没有达到要求的原因,以科学的准则来衡量,然后再做出相应的调整策略。

孩子两岁是培养独立自主的关键期,要好好把握。

两岁左右,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什么事都要坚持自己做,拒绝别人的帮助。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第一个“执拗期”。家长正好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印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适时地提供给他适当的帮助、指导和赞美,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1、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好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处处依赖他人,对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动不动就寻求帮助的人,那你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够独立自主。你的一举一动,还有你的品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先从你自己独立自主做起吧!

2、创造一个安全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环境安全了,同时教给孩子基本的安全常识,就免除了你担心孩子受到伤害的后顾之忧,也就不会过多限制孩子的活动,孩子独立自主性的发展就获得了机会和可能。教给孩子基本的安全常识,让孩子学会躲避危险,学会自我保护。让孩子在自由自在地玩耍和学习的同时,不会受到不必要的危害,为孩子独立自主性的发展提供安全的保障。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性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在这之前,让孩子独立很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性?一起来看看吧。

1、家长要帮助孩子去认知Ta问题

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帮他解决问题,而是要帮助孩子去认知Ta的问题,那么什么叫认知他的问题呢,就是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是不是能够把这个问题说出来,他们能不能看清问题的本质,就像很多孩子觉得数学很难,但是他们不敢说,就把这一问题转化为一种情绪,最终导致抵触心里的产生,不但问题没有解决,还影响到了自己的情绪。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孩子没有认清问题出在哪里,在他能够说出自己的问题后,接下来就需要和孩子做一个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

2、家长要有平常心

作为家长一定不要着急,要心平气和的听孩子的解决方式,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要用大人的眼光来干涉孩子,允许孩子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对方案进行利弊分析

虽然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究竟选择用哪种方案能够解决问题,就需要孩子对所有的方案进行一次利弊分析,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孩子的逻辑思维得到锻炼,同时,让孩子在做取舍的过程中明白任何事物都会有双面性,如何选择才能获得最优,让孩子学会如何抉择,在之后遇到困难,他就不会再逃避问题,能够独立面对了。

4、要让孩子自己来做决定

有了解决的方案,家长一定要记住让孩子自己来做决定,用什么方式解决问题,是孩子的权利,家长不要干涉,因为无论孩子做怎样的选择,最终承受这种压力的都是孩子自己,孩子也能通过这样的一种尝试,知道这种方案的利弊在哪,是不是最优的方式,一旦这种方案行不通,就可以考虑其他的方法,他的每次尝试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经验的积累,逐渐的孩子就有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不再依赖父母帮忙。

结语:想要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独立,不仅能够独立面对生活,能够独立应对困难,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生的财富。

怎样培养孩子独立性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们应该开始让孩子自己做一些事情了。那么问题来了,怎样培养孩子独立性?带着疑问,一起来看看吧。

新年了,孩子又长大一岁,当妈的会希望他比往年更独立。

有些妈妈会开始尝试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睡觉,自己如厕,等等。

可是你知道吗?凡事让孩子自己做,未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哦。

这个话题,还要从孩子的黏人说起。

今天,就请陈忻老师结合儿童发展的特点,给大家聊聊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很多爸爸妈妈希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试图通过让孩子自己去玩,让孩子自己去睡,让孩子自己吃饭等等,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如果孩子黏着妈妈,或者是要妈妈陪睡,妈妈就非常担心了,生怕这会伤害孩子的独立性。

有个妈妈跟我说,我老公总说孩子黏人。我一看,其实呢,她家孩子只有三个月。爸爸显然不了解儿童发展的特点。

还有个妈妈说,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持让他自己睡觉。回想起和大宝分床睡的这3年半,几乎都是在纠缠和不愉快中入睡的。

本来是想培养独立性,结果却适得其反,还增加了孩子的焦虑。吃手,咬指甲,一个接着一个来!

看了这些故事,我真的很心疼这些孩子。父母不理解孩子的独立性是什么,也不理解孩子的独立性是怎么发展的,一味认为,让孩子自己做事,就是培养独立性了吧?其实,事实还真不是这么回事。

黏人,也是独立的基础

小宝宝黏人,这很正常。一方面他行动能力弱,需要主要照料者的照料。另一方面,他通过得到主要照料者(以下我都用妈妈来代替)的照料,建立起和妈妈的亲密关系。

孩子怎么建立和妈妈的亲密关系呢?

有一项婴儿研究观察到,四个月大的宝宝,在饿了时放声大哭,一旦妈妈靠近他,还没开始喂奶,他往往已经渐渐止住哭声。

这说明,在每天稳定的生活中,孩子认识了妈妈的照顾行为,所以当妈妈靠近时,他们知道妈妈来照顾他们了,就慢慢停止啼哭。

婴儿就是这样通过妈妈稳定、重复的行为,来建立对妈妈的信任,然后逐渐建立对外部世界、对其他人的信任的。

从整体、长期来看,妈妈给孩子营造的是一个稳定的、温暖的家庭环境。这样,他们才会信任妈妈。

当他们信任妈妈,才敢于去探索新世界,才能发展出独立性。孩子都有好奇心,但是,在焦虑、惊吓的情况下,他不能积极学习,这个时候他大脑的任务是确保生存。只有在他感到安全的时候,才有可能去学习。

当他信任妈妈,他就知道,一旦有危险,我害怕了,就可以随时回到妈妈那里,妈妈会保护我,那我就不怕了。婴儿最初的安全感就开始建立了。他有了这样的安全感,就会大胆地去探索世界了。

所以妈妈给他的安全感,他跟妈妈的亲密关系,是他们独立的基础。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妈妈不要急着把孩子推开。急着让孩子离开你去适应新环境,你觉得这是在锻炼孩子,其实是在伤害孩子,伤害亲密的亲子关系。

有很多妈妈跟我说,孩子老找我玩,我就尽量让他自己去玩。这样做其实并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孩子还在不断认识和建立跟妈妈的亲密关系的时候,急着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急着把他推开,恰恰让他感到不确定,「妈妈到底是不是爱我」?所以他就会越发黏上来,越发要时时刻刻证明妈妈到底爱不爱我。

孩子需要寻求这样的关注。结果,妈妈的做法,既破坏了和孩子的亲密关系,又和想培养独立性的想法相去甚远。

自己睡觉,自己吃饭,自己玩,不要看表面的现象,不要去纠结这种小事情。关键是,要问问自己:

我和孩子的关系怎么样?

孩子能不能完全信任我?

孩子能不能把我当成安全基地?

我有没有给孩子温暖的支持和爱?

在孩子焦虑的时候,我有没有去帮助他减轻焦虑?

把这些问题都搞清楚了,把自己和孩子的关系都调整好了,根本不用担心孩子的独立性发展。

什么才是真正的独立

孩子的独立性是什么?不是他自己做事就说明他独立了。

大家问问自己,孩子自己睡觉,但是觉得内心是焦虑的,这种叫独立吗?

孩子自己去玩,看到妈妈在刷手机,他心里怀疑,妈妈是不是真的爱我,这叫独立吗?

这些不是真正的独立。

独立性的发展,有一定的过程。

首先,他得发展自我概念。3个月的孩子都没有自我概念,讲什么独立性啊?自我概念的发展是逐步的过程。

两三岁,他们会这样描述自我:「我叫宝宝。」「我有一辆红色的卡车。」「我会刷牙。」他们先认识到自己的一些可以观察到的特点,比如,名字、拥有的玩具、会做的事情。

到三四岁的时候,逐步认识到自己的爱好和态度。三四岁的孩子会说,「我喜欢画画,我画画很好」;「我讲故事很好」。

五岁的孩子,会描述自己的个性,比如「我很友好」「我爱帮助别人」。

第二,他得发展能力感。也就是说,他得能自己做一些事情。他知道自己能够做到一些事情,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对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决定权。

如果父母包办代替,替孩子做很多事情,替孩子做很多决定,孩子往往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清。他不知道自己能够做到哪些事情,暂时还做不到哪些事情。

一个从来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人,怎么可能有独立感?

独立,从哪里来1独立和亲密相辅相成

刚才说过,在成人看来,独立和亲密是两件对立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独立和亲密是一致的。

独立和亲密相辅相成,有了亲密才能更好地独立。怎么建立亲密的关系呢?上面已经说过,父母给孩子提供温暖的支持。

2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也就是说,父母尊重他的想法和感受。我家孩子五六岁时,就会说,妈妈,这是你的看法,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他不怕说出自己的想法,他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想法,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独立的基础。

如果只看重表面现象,只让孩子自己背个书包,自己去买个菜,在本质上却不尊重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在思想上压制孩子,不允许孩子自由表达,不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想法,那么这样的孩子很难有自己的见解,对自己的生活也难以有责任感,更谈不上独立的判断和人格。

尊重儿童的想法和选择,支持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将引导他们逐步学会独立思考,有自己的主见,从而成为独立的人。

3确保安全,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需要父母的监护,一定要保证孩子的安全。让孩子独自留在家里,让孩子独自留在车里,这都是有安全隐患的。

有些人说,美国的父母注重孩子的独立性,让儿童自己去募捐,自己去卖东西。千万不可盲目效仿。

美国的父母非常注重孩子的安全。我们学校年年让孩子们挨家挨户卖东西去募捐,但是,每年筹款活动之前,都会给父母特别发一张通知,强调注意孩子的安全,绝对不能让孩子自己去募款,必须有家长陪同。

所以不必流于表面,也不必走形式。很多人常常流于表面形式地看待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看到一些父母替孩子背书包,就痛心疾首,认为父母妨碍了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自己背书包是独立生活能力的体现,但是,有时候孩子的书包太重,帮孩子背一下也并不一定会损害孩子的独立能力。

孩子自己能上下学确实是独立生活能力的体现,但是,鉴于现在路上车多,坏人也多,去接送孩子也并不一定会损害孩子的独立能力。

关键是,在孩子能力范围内,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和选择。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循序渐进地发展自己的能力,慢慢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这样才能培养出独立性。?

孩子独立性如何培养?


培养孩子独立性是随时随地都有的教育。家长要把培养孩子独立性的目标装在心里。培养孩子独立性是让孩子有自己的主见,自己为自己的明天做主。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创新,独立做属于自己的事情。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经常为孩子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逐步学会自己做事、自己动脑筋想问题。

培养孩子独立性: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独立性是在实践当中培养起来的。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这是一个教育原则。孩子长到两三岁就有了强烈的我自己干的要求,他有这种独立愿望,家长就因势利导从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开始,孩子独立性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培养孩子独立性的这种基本能力、基本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学会自己吃饭,我们主张孩子一岁多让他自己吃饭,从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穿脱鞋袜,自己如厕,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擦鼻涕,很多孩子鼻涕流出来自己不擦,都让妈妈擦,给他餐巾纸让他自己擦。吃东西前后或便后让他自己洗手,当然开始先让家长帮助,帮助还是让他自己干,从旁帮助,幼儿期实际上自理能力是培养孩子独立性最主要内容。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到了五六岁你要求可以高一点,在这过程当中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独立生活能力和自己去做的劳动习惯。

培养孩子独立性:培养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

培养孩子逐步思考的能力,就是勤动脑,不仅要孩子自己独立动手去做事,还要孩子独立的动脑去想问题。常常看到有些家长不厌其烦的回答孩子的问题、给孩子讲书,利用一切时间来丰富孩子的知识。全都是家长讲,单方面输入。实际上培养孩子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给他脑子里装多少知识都重要。陈鹤琴先生有一条原则,他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想。

培养孩子独立性: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能力

我们有的家长经常说孩子太有主意不好,应该听大人的,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他自己拿主意。教育常常是注意培养孩子顺从听话,不大注意去倾听孩子的需要,从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发展方面都由家长一手包办了,因此我们的孩子缺乏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就很难培养孩子自我抉择能力。

培养孩子独立性: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比如让孩子穿衣服,自己穿袜子,确实会遇到困难的,包括自己收拾玩具,对幼儿来讲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那么有些孩子一遇到这些困难,就不干了,家长有时候心软了,就包办代替。

所以当孩子独立做事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特别是对那些依赖性比较强的孩子。

总之,要想让孩子学会独立,首先就是给孩子创造学习独立的环境,而不是一边喊着学独立,一边又事事包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