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估孩子的自然智能

具有自然智能特质的孩子,在生活中会呈现出敏锐的观察力与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有特别的分类、辨别、记忆的方式。例如喜欢动物的孩子,除了自己饲养动物之外,可能也会时时阅读相关动物的书籍,或是从电视上学习动物新知,能力强的孩子,对于动物的分类能够举一反三,动物的习性也能了若指掌。当然不是每个孩子对自然界都充满高度兴趣与认知力,有的只停留在基本的喜欢上,并不会刻意做研究。不过培养孩子认识自然、接触自然是需要的,因为人类本是自然界的一环,让他们了解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力量,才会懂得重视生命、珍惜生命。

亲近大自然培养孩子的自然智能

培养孩子的自然智能,一定要接触自然。很多父母常常苦恼孩子唯一的嗜好就是看电视,即使吃饭也是边吃边看,专家建议,应该用一个取代电视的活动来调整,例如:看书、踏青、到户外走走等。不过重要的是,父母本身都必须逃离水泥森林,例如放假不要只在家打牌、看电视;也必须懂得尊重自然生命,看见昆虫,如果只想到“打死它”,那就糟糕了。

以下提供几个接近自然的活动:

赏鸟活动

带着孩子到赏鸟区来一趟鸟之旅,听听解说员分辨不同鸟的特征,认识鸟的习性。除了到野地赏鸟之外,也可以到鸟店、动物园的鸟园区,认识不同的鸟类,和孩子讨论饲养与放生的意义。

倾听观赏大自然

大自然单纯的聆听与欣赏,就是一种美。可以带孩子到野外,让孩子闭上眼睛,专心听听风声、雨声或是虫鸣,鼓励他寻找声音的来源。另外,也可以带着他用双眼观察自然,看看云的变化,带他上山体验第一次看雪的经验,或是看看花开花谢,听听孩子说说他看到的自然。

种植花草、养养动物

除了观赏接触自然之外,应该实际让孩子懂得照顾自然。虽然身处都市丛林中,不过还是可以和孩子在阳台上种一些简单的植物,例如栽种绿豆芽,并纪录豆芽的生长情况。也可以让孩子饲养宠物,如果空间允许,猫狗等很受欢迎,否则养小乌龟或小鱼,也可以让孩子有寄托。让孩子学习自己照顾动植物,让他体会生命成长的可贵。

看大自然相关的书籍或影片

基本认识自然之外,也需要多了解自然知识,因此亲子可以一起阅读相关书籍,电视上专属的自然性节目也很受欢迎,全家一起讨论,会让自然之旅变得生动又有意义。同时,也要教导孩子如何分类动植物,比较相似或者相异的动植物,让他们进一步有认知。

接近自然之中,也可以利用几种方式循序渐进,激发孩子的自然观察智能。

★观察

例如观察蚂蚁,带孩子仔细看,用心观察蚂蚁的生活方式。

★搜集

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包括图绘、文字的描述等,让孩子从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印证书本相关知识,甚至可以发掘书本中难以学到的经验。

★预测

让孩子学习预测蚂蚁的行径和可能发生的现象。

★分析

预测之后,获得的结果需要被分析解释。也试着分析不同蚂蚁的种类可能会有不同的生活行径。

★沟通

将发现的事物用各种方式表达,让孩子多多用语言说出来、用文字撰写、用图画呈现,如果孩子有不一样的意见,一定要先聆听再予以指正。

专家/陈龙安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创造思考教育中心主任(中国/台湾)

延伸阅读

孩子天生就是个创造者


妳知道吗?有创造力的宝宝,在逻辑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上,都会比同年龄的孩子更成熟圆融,而婴幼儿时期的学前教育,正是激发宝宝创造力的重要关键!本文要告诉妳,激发孩子的创造5力并不难,只要妥善运用3要点与4个小技巧,适时引导宝宝,说不定妳的孩子就是下一个小天才!

三要点四技巧激发宝宝创造力

心智认知能力影响宝宝创造力

除了大小肌肉的发展之外,宝宝的心智认知能力也与创造力紧密相依。陈秋凤表示,宝宝的的心智认知能力包括记忆力、语言能力、对空间与方位的辨识能力、数字能力……等,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增长。

一般而言,婴幼儿的心智认知发展,会影响到宝宝未来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学习能力,通常1岁多的孩子只能用单字或迭字沟通,3岁的宝宝,就可以讲出一连串有组织且有意义的语句;到了4岁,宝宝则已能表达出内容更充实且完整的话语。如:3岁的孩子在幼儿园放学后,能向爸妈简单表达他今天在校园里听到且记得的内容,在数字能力方面,能从1数到3;到了4岁的孩子,除了讲述今天发生过的事情之外,还能与父母进行讨论,在数字能力方面,也进步到能从1数到5,对于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间感基本概念,也较3岁时来得好。

生活能自理创造力加分

在生活中,宝宝在食、衣、住、行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影响日后发展创造力的要点之一。陈秋凤说,自宝宝4~6个月大开始,在饮食方面,我们开始为他补充副食品,到1岁半,则开始让宝宝尝试完全固体的食物,这都属于生活自理能力中的“进食”部分。

其它如如厕、穿衣等,宝宝出生后,从包尿布到1岁多,听话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逐渐发展,我们会渐渐减少孩子包尿布的时间,固定每隔几小时如厕,或要宝宝想上厕所时,要告诉大人等,这都是宝宝学习生活自理的一环;3岁的孩子可能在上厕所时,能自己脱裤子,但却需要大人帮忙穿好裤子,但到了4岁,他就能自己穿脱自如,在生活行为中,各方面都愈来愈成熟、精准。

同样地,在幼儿园里的宝宝,3岁时自己吃点心,可能会吃得满地都是,到了4岁,他拿汤匙的技巧变好了,能够自行吃得很干净,并遵守用餐礼仪。

社会化行为

宝宝创造力大跨步

陈秋凤说,创造力的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宝宝的社会化行为,也与之相关。婴儿在4~6个月大时,就能辨识大人的脸部表情,并随之作出情绪反应,若有人对他表现出很凶悍的脸,宝宝可能就会感到害怕并哭泣,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发展。在情绪发展方面,通常愈小的孩子自我意识愈强。以2岁前的宝宝来说,在此阶段仍尚未社会化,慢慢地,当他3岁上幼儿园后,踏入团体生活,虽然开始和别人接触,但仍比较自我,例如玩玩具时,会自己玩自己的,不想和别人一起玩,也较少和他人有互动、讨论;然而到了4岁之后的孩子,他们开始会喜欢和别人互动与分享、讨论、轮流、等待,过程中当然也可能伴随着争执,例如:玩具互不相让、破坏别人完成的成品??等,但在争执中,孩子就会有社会化的情绪发展,这时,老师与家长或照顾者,就应该扮演引导的角色,让孩子学习如何处理这样的状况,如:让孩子讨论是否能一起玩,或是轮流玩等概念,让宝宝在同侪中互动关系更加良好,也能促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五大创造力要素

造就小小智慧王

一般来说,创造力有5大要素:敏捷力、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精进力。除此之外,好奇心、想象力、冒险性,则偏向心理层面的创造力要点,通常涵盖在创造力5要素之中,分述如下:

敏捷力

指的是对任何事情都比别人更敏锐,能够细微观察周遭的人事物不同变化的能力。如:当妈咪换了发型,孩子能够马上察觉,并说出哪里不同,这就是敏捷力。

流畅力

当孩子的思维总是比别人来得周密、宽广,在妳提问时,能想出很多方法或是提出很多想法来解答的能力。如:问孩子停电了该怎么办?他能说出很多停电该的事情,或是没有电该如何处理等,并举例说明,这就代表了孩子的思考相当流畅。

变通力

意指当孩子在资源不足时,能找出变通可替代的方法,这就是变通力,也是遇到问题,能够想办法解决的能力。如:孩子想运用粗吸管作美劳作品,手边没有材料,但他却能想出以竹筷子或树枝替代,这就是变通力,有变通力的孩子,思考不会死板,当遇到问题时,会马上想其它方法来解决当下所面对的难题。

独创力

有的孩子总是能够利用身边找到的物品,不需要大人教导,就会自己动脑筋思考,将自己的构思化为实际,组合成意想不到且有创意的玩具或作品,这就是独创力,也是其它人模仿不来的创意。

精进力

当孩子具有独创力后,也需要具有精进力,也就是好还要再更好,会自己追求进步的能力。如:当一个有创造力的孩子在画爸爸妈妈时,他不只会画出爸妈的样子,还会进一步想出爸妈喜欢什么样的打扮衣着,以画笔描绘出除了脸之外,更贴近实际上父母的样子,让画作更丰富充实。这样的孩子通常会要求自己不只是完成就好,还会希望自己能做到比别人更好的程度。

宝宝拥有创造力好处多又多

一个有创造力的孩子,会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太会依赖大人,因为他懂得自己去找快乐、找事情做,也很乐意说出心里的话,不会别扭,个性比较开朗,忍受挫折的能力也较高,且有创造力的孩子,大部分在艺术方面都会有不错的表现,这是因为他的逻辑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等,都比同龄的孩子来得好,因此也表现在他的涂鸦、美劳创作中。

此外,这样的宝宝与他人的互动也会比较大方,是人见人爱的孩子,因为拥有创造力的缘故,他会常发表出令人激赏的作品或言论,容易获得同侪的认同,相对地,就能建立绝佳的人际关系。

由于婴幼儿阶段是宝宝发展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学前教育是最能萌发其创造力的要点,创造力就如同一棵小树苗,当我们细心灌溉,日后就会开出繁茂的枝叶;反之,在这段关键时期,大人没有适度引导,甚至是揠苗助长,等到孩子进入小学的制式课程中,就很难再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了。

要激发宝宝潜在的创造力并不难,只要有心培养,妳的宝宝就能成为小天才!要激发宝宝的创造力,首先有3个要点:

三要点激发宝宝创造力

多鼓励、给孩子探索的机会

当我们想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时,我们首先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营造可供探索的环境,并且多鼓励孩子多方探索发展。例如带孩子到郊外踏青,孩子在观察花圃、植物时,就应多鼓励他们去看与想象,并满足他们的探索心理。

在家中,也可时常移动家中摆设的物品,让孩子去发现今天家里有哪些地方不一样,请孩子说出来,以及这样的改变是好或不好,和孩子互相讨论,都可以促进孩子多观察、发表,引发他追根究底的精神。

四技巧诱发潜藏创造力

1、当孩子充满好奇疑问时要顺势引导

许多父母因为工作忙碌而忽略孩子的需求,因此在孩子问问题的时候,不要露出不耐烦的神情,或是切断他的问题,而是应该引导他往正确的方向思考。

2、顺应孩子的兴趣

若孩子对昆虫有兴趣,爸妈就可提供他相关的图书、影片,并带他到野外或博物馆去探访,不仅可以激发他的兴趣,还能够满足他的好奇心。通常有好奇心、想象力的孩子,多数会勇于探索,因此“勇敢”也是激发创造力的重要关键,若孩子碰到挫折就想放弃,就应多鼓励他,培养宝宝不畏艰难的精神。

3、让孩子身体力行

若宝宝很喜欢动手做东西,爸妈就可趁此机会将家中的瓶瓶罐罐洗干净,让宝宝多动手,顺应自己的想象力,身体力行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独创性作品。由于孩子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动脑思考,并想办法解决在创作时所碰到的难题,当他想出方法又付诸行动后,就会产生结果,若结果能够满足他,就能提高宝宝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又获得大人鼓励的同时,就能增强他的成就感,成为良性循环。因此有创造力的孩子,是需要大人适时地发现与引导、鼓励。

4、亲子共读

亲子共读是培养爸比妈咪和宝宝之间亲密感依附的好方法,妳可讲故事给宝宝听,或让宝宝讲给妳听,有时候也可以手偶或玩具进行角色扮演,或和孩子一起到博物馆、图书馆等地方,欣赏展览、艺文活动,给孩子文化的刺激,只要提供宝宝多一点素材,他就能比别人多一些练习的机会,妳也能融入孩子的世界。

宝宝的潜力无限,只要父母与照顾者多用心,运用3要点与4个小技巧,就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发挥无限可能性,让妳的宝宝成为创造点子小天才!

早教知识:家长是解困者而不是施暴者


家长生活不易,忙是一种客观事实。家长起早贪黑或长期性出外,孩子只有脖子上挂着一把钥匙,自身分配回家了后的日常生活。一次,一位家长在电話里抱头痛哭,发牢骚说:“教师,这孩子一点不懂事。”亲子

我没法,管不了这孩子

一次,一位家长在电話里抱头痛哭,发牢骚说:“教师,这孩子一点不懂事。我的名字叫她写作业,她一回身就逃跑了。我抓她回家,她就捏着笔坐给你们。我气无比,打过她一顿,她便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我确实没法管她了,快给我说一两句吧……”电話那头另外伴着孩子的哭泣声。亲子

我和这名母亲剖析了难题的所属:她是管了,但是管的方式太简易。他家孩子学习培训基本不太好,她得用点思绪,细心细腻地正确引导。家长要变成孩子的解困者,而不是施暴者,打只让孩子更厌烦学习培训。再聊孩子还仅仅三年级,他说没法管孩子了,那以后该怎么办?随意“我没法,管不了这孩子。”实际上是一种不认真的文化教育,是一种义务的舍弃。

我很忙,没空在意孩子

家长生活不易,忙是一种客观事实。家长起早贪黑或长期性出外,孩子只有脖子上挂着一把钥匙,自身分配回家了后的日常生活。家长看起来和孩子每天在一起,实际上与孩子基本上沒有交往的机遇,更不要说相互的沟通交流。家校联系薄上、课外作业上、测试考卷上……沒有一处家长签字。

在谈起与父母一起传递快乐的场景时,孩子的眼里一片迷惘,只还记得父母常常给他们一些钱用。这种孩子常凸显一种无力感,对学习培训也欠缺一种激情。我怜悯家长的辛勤,但不赞成她们的见解。亲子

我十分赞成安徽省合肥市薛瑞萍教师的家长核心理念,“孩子始终是第一的”。有一次,院校夜里七点开家长会,薛教师因孩子的事,七点半后匆匆忙忙赶来课室。她坦率地对家长说:“我们是家长,谁不善待自己的孩子?

我的学生和自己的孩子对比,孩子第一。

一个老师假如连自身的孩子都不喜欢,怎能给学员真正的爱、恰当的正确引导?”

我不懂,教不上孩子

一些家长因为各种原因,受的学校德育的确较为少些。此外,因为新教材的核心理念彻底有别于家长儿时接纳的文化教育,如今虽然是一些中小学的专业知识,但一个初中文凭的家长不一定教得。因此一些家长在不容易指导的另外,也放弃了催促孩子学习培训的义务。家长归因于“我不懂,教不上孩子”。

亲子在社会心理学上,这称其为不正确的归因于。依其来讲,茅以升的父母得是桥梁专家,李四光的父母得是地理学家,竺柯桢的父母得是气象专家……实际上,家长关键的并不是是否懂专业知识,家长最重要的义务是塑造孩子优良的读书习惯。叶圣陶老人说,“什么是教育,简易一句话,便是要培养良好习惯。”

让孩子从跟随者到领导者


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目前在独生子女的环境下,幼儿中普遍存在着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偏差,如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别人、怕苦怕难、依赖性强、缺乏自主意识和责任感、心理脆弱且经不起批评和挫折等。而蒙台梭利混龄班"以大带小"的活动方式为幼儿提供了社会角色体验的机会,创设了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相互支持的良好环境,这种教育模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成长氛围。

常规幼儿园里的孩子在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社交圈里,很难懂得什么是谦让,什么是互相照顾。蒙台梭利混龄班让大大小小的孩子有机会一起玩耍,一起生活,很自然就形成了兄弟姐妹的关系。有些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偏大,和小孩子在一起,阻碍了孩子的智力发展;有些父母则认为,自己的孩子偏小,跟大孩子一起什么都跟不上,会吃亏,会产生依赖和自卑感。其实,在蒙台梭利混龄班中,大孩子在教导小孩子的过程中受到尊重,并能分析、综合、重组、总结自己的知识,增强自身能力,实现自身价值。他会自发的要求自己为小的孩子做出更积极的、正面的行为示范,组织和领导才能得以发挥和培养。小的孩子能从大孩子的工作中获得灵感和榜样,学会与人相处,在经验中知道等待、轮流、不打扰他人,学会许多成人无法用"语言"传授给他的东西,而且小的孩子怀有崇拜心理,会用感激的态度服从大哥哥大姐姐的要求。

蒙台梭利混龄教师中的孩子

在蒙台梭利混龄教室中,孩子们是个体学习,他们都有一份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有多种学习的途径:观看他人工作或征求对方同意后参加他人的工作,互相学习,跟教师学,或者自学。在这种模式中,他们像一家人一样,感受到了同伴间的亲情、友情,生活在温暖的集体中,形成了孩子们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的精神,有利于形成幼儿健全人格,在社会性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育儿理念:“顺其自然”是最好


从神经学来看,神经对一直不停地进来的刺激有饱和的现象,疲乏了就不再处理它了。这就是为什么“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道理。

孩子在上了八个小时的课之后再去上补习班,继续学同样的东西,神经已经疲劳了,学不进去了。在记忆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Release from Proactive Inhibition(前向抑制中的主动释放),是指当我们一直在做同样性质的记忆时,记忆的项目会相互干扰。例如记忆花卉的名称,每一次记10种花的名字,当进行到第三个名单时,再去问受试者,哪种花在第几张单子上,受试者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如果这时换成10个家具的名称,受试者的记忆会立刻回复到跟第一次记花卉时一样的好。

在课程的安排上,我们每四五十分钟就得换另一科目来上,就是怕造成孩子学习上的饱和;而且一天不能学得太多,到一定时间就要休息。但是父母在送孩子去补习班时却忘记了这一点。

人不是机器,在疲劳后,反应会迟钝,会“有听没有见”,所以我们常在补习班上看到目光呆滞的孩子,手在无意识地抄着黑板上的公式,难怪会有孩子在桌子上刻下了“我在浪费生命”这句无声的呐喊!

有人做过一个“练习”实验,受试人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在他们11个月大时,先训练双胞胎的哥哥走路,然后记录兄弟两人可以独立行走的时间。经过训练的哥哥果然比弟弟早一些开步走,但是等到弟弟13个月时,他也学会了走,而且后来走得跟哥哥一样好。

先前的练习固然可以使某个行为提前出现,但练习并没有很多的帮助,时间到了,孩子成熟了,行为自然水到渠成地出现。脑神经发展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父母根本不需要特别开发孩子的智力,只要给他正常的家庭环境,他的脑就可以发育得很好;而且父母不要对孩子限制太多,不要给孩子设立太多的规矩和目标,要让孩子任意去探索。童年时越爱探索的孩子,长大后越聪明。因为他到处跑,到处玩的经验,促进了大脑神经元的连接,而我们现在对智慧的新定义是神经连接的密度。

作为家长,松开你的手,让你的孩子尽情地去翱翔,不要用人力强求,也不需用人力强求。

家长也不要指望高级玩具可以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最近有个研究发现,3岁时被判定为外向的孩子,11岁时,学业、人际各方面的表现都比内向的好。这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内向的孩子是自己玩,而外向的孩子喜欢跟别人玩。对3岁的孩子来说,同年龄的玩伴是最好的玩具,远远超过昂贵的机器人或遥控车。因为后者的变化有限,而前者的变化无穷。无穷的变化会刺激神经的发展,增加神经之间的连接,而现在我们知道记忆、创造力、理解力就是同步发射的神经回路。

了解到这些,我们就能认识到,“顺其自然”四个字是最好的育儿真经。当你顺其自然时,孩子自然就会把天生的长处发挥出来,自然就会去做他拿手的事,做得好会促使他更喜欢去做。这种正回馈会使他天生的长处很自然地显现出来。有了自信,这个孩子才会有勇气去面对未来,才会成功。自信来自他人对你长时间的肯定,不是每天早上对着镜子大叫三声“我最棒,我最强,我最好”就可以达到的。

现在很多孩子不快乐,因为他的兴趣、长处不符合主流的趋势,而被强压抑了下来。更多时候他是忙着补习,玩父母要他玩的东西,看父母要他看的书,被动地生活学习,没有时间去了解自己的长处在哪里。当孩子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后,再好的天赋、再好的智力,也无用武之地。

唐代柳宗元借种树的郭橐驼之口说得好,要让树长得好,必须“其根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种下去了,就要放平心态,耐心等着,不要时时挖起来看,让它在春风细雨中自然生长,它自然以茂盛的果实来回报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