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妈妈问,孩子已经挺大了,可还是走路不稳、跑步不稳,是什么毛病?走路跑步的时候摇摇晃晃,深一脚浅一脚,查书,可能是肌无力、脑瘫,吓妈妈一大跳。

不久前,遇到北京儿童医院的一位资深外科大夫,知道了一些新信息。他请孩子有这个问题的各位妈妈检查一下孩子的腿,把膝关节并拢,踝关节并拢后,观察孩子的双腿,如果双侧胫骨内弯、双侧膝关节外翻、双膝侧韧带松弛,就有可能是一种“胎位性畸形”。这种畸形源于胎儿在母体内姿势所至,在欧美国家,这种孩子很常见。

我们原来为什么少有这种孩子呢?因为过去多数小婴儿要被“绑”,起到了“矫正”的作用。然而,“绑”造成的副作用更大,所以现在都提倡不绑蜡烛包了。尤其是近几年孩子的平均身高提高了,腿部情况就更加明显了。如果是这种胎儿性畸形,一般在5岁内会自然恢复。

双膝双踝并拢后,中间的距离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指标。如果中间距离是一指无需治疗,二指就要注意在孩子6岁后垫鞋(内侧垫高0.5厘米)帮助孩子矫正,三指以上需要矫形治疗。

对于这样的小朋友,家长应多鼓励适当的运动以加速恢复。然而,这样的小朋友容易疲劳,当孩子感觉累的时候,不要为锻炼他的忍耐力而强迫他进行下去,应该及时地让他休息,避免损伤。如果孩子有肿痛,需要随时就医。

关于胎儿性畸形的诊断,是一个专业话题,需要小儿外科的专业医生加以判断,这里提供的仅仅是让妈妈们知道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存在。因为,令这位老专家痛心的是,有一些专业医生并不知道这种畸形是正常的成长状况,甚至不知道有这么一种情况。这种情况,早治疗除了造成家长经济上的负担和家长孩子心理上的阴影外,他甚至接诊到因这个本来不算病的问题却被治坏了的的孩子!

延伸阅读

宝宝学走路家长来帮忙


宝宝一来到这个世界,就很好奇地想要动动这动动那。当他能勉强站稳的时候,他就想要自己走路。这时,成人应该放弃自己的走路节奏、生活节奏去配合孩子,让孩子在敏感期内得到充分、良好的发展。

走--从最初的要成人拉着手跳,到独立行走,发展到要上下坡、爬楼梯,到专门爱走不平的地方

坡上漫游

1岁9个月的淼淼是班上孩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记得刚入园时,他走路都走不稳,户外活动也不愿离开老师的怀抱。而现在,他天天拿着自己的鞋站在教室门口,想换鞋去户外活动。户外的滑梯上、游乐场内总能找到他的身影。他喜欢到处漫游。

今天,淼淼又换了一种方式漫游。看到其他孩子在有坡度的坡面上玩“红绿灯”游戏,他也加入了。对他来说,上坡比较轻松,下坡则有点难度。刚开始他在坡面中段练习,下坡时慢慢控制身体,渐渐地,他下坡速度越来越快,身体控制得越来越好,有时嘴里还一边哼着调调,一边往坡下出溜,还能突然停在阻挡他的人前面。就这样上上下下,他练习了三十多次。

专家说:

上下坡是每个孩子都有的重要的走的敏感期的组成部分,是走的敏感期的典型表现。当幼儿学会上下坡,他就真正地、完全地学会走路了。

走楼梯

2岁7个月的樊真上幼儿园,大概是刚到一个新环境吧,她显得很胆小。

吃完早餐,妈妈见她站在楼梯边,一直不动地盯着楼梯看。走到她身边,伸出手,她把手放在妈妈的手心,我们一步步地走下楼去。下楼过程中妈妈告诉她下楼梯的正确方法:手抓住旁边的扶杆,眼看着脚下的台阶,一级一级走。

来到院子里,她松开我的手走向一个有台阶的地方,然后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往上走,动作很缓慢,从9:30到10:30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她一直在这样走。走累了就坐在楼梯上休息,然后接着走。我发现她此后的每天都重复这一活动。很快,她就能独立在大厅及院子里四处活动了。

专家说:

攀爬楼梯的敏感期一般在2岁前出现。这时儿童开始喜欢在楼梯上爬上爬下,先用手判断上下楼梯之间的空间距离,然后试着用脚来判断。因为成人总担心这样危险,并觉得孩子用手摸地不卫生,常常阻止、破坏了这一敏感期的正常发展,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这一敏感期往往滞后到2岁半多甚至3岁才出现。

走的敏感期大概从7个月开始出现。起先孩子拒绝坐,不断要妈妈拉着双手跳,一段时间后,他开始走,看上去像是在跑。这可能是父母最累的时候,不会走,但到处走。会走了,就无处不走。上楼梯、下楼梯都要自己来,不管需要多长时间;哪里不平偏要往哪里走……走路的敏感期中,儿童是一个自由、活跃的个体,他拥有空间的能力从此跨出了一大步。

这时,成人应该放弃自己的走路节奏、生活节奏去配合孩子,让孩子在敏感期内得到充分、良好的发展。

当走的能力发展起来时,孩子可能会重新回到妈妈的怀抱寻找慰藉、爱意和温情。他会走了,但他开始说:“妈妈抱抱!”

走:换个角度看世界

琴琴妈妈说:“记得儿子在八九个月大的时候,总是不停地想站起来,当我把他放在我的腿上时,他就会使劲地蹬腿,把我的腿踩得很痛。我当时特别疑惑,他腿上的力气怎么会这么大?等到11个月时,他渐渐地可以自己蹒跚着行走了,便乐此不疲。这让我感到了生命的奇妙,这个时候的孩子根本不知道”累“,在他的字典里,仿佛只有一个字,那就是走。”

当儿童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一件事上,并反复地重复这件事时,我们知道,这就是儿童的敏感期。

当走的敏感期出现时,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能观察到孩子对走的钟爱。这时,孩子喜欢不停地走,尤其刚刚学会走的孩子,有时侯他甚至可以走好几里地那么远。但孩子的走和成人的走是完全不同的,成人是为了目的而走,而孩子是为了学习走而走,他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存在而走。

孩子一旦学会了自己走路后,他的世界就发生了变化。他的活动不再必须依赖于成人而进行,同时他的活动范围也迅速扩大。此时,当孩子看到一个喜欢的东西,不再需要成人的帮助,而是自己走过去拿。这对孩子来讲,是一个多么大的突破!这意味着生活开始由他自己支配。

这个时期是孩子的第二次诞生。从孩子出生开始,经历了抬头、坐起、爬的全部过程。在孩子第一次尝试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迈出第一步时,他的身体开始走向独立。而周围的环境也刺激着他、鼓励着他继续前进。尽管此时的孩子内在并没有目标,但是,他的走就是全部目标。慢慢的,孩子开始由一个不能自主的人,成长为一个积极主动的人,而这个发展过程,完全是由他的个人努力完成的。

几乎所有的妈妈在孩子“走的敏感期”出现时都有一个深切的体验,孩子总是充满热情地走着,而我们却疲惫不堪地跟着。在孩子的这个特殊时期,许多成人选择抱着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按着自己的步伐和节奏去活动去探索,这就剥夺了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长的机会,也阻止了孩子靠自己的努力走向独立的脚步。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孩子学会了走路,大约到2岁左右时,他就再也不想自己走路,他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你抱着他。因为,这时候孩子“走的敏感期”过去了。

宝宝你可以走路了吗?


一、宝宝学步期的发育情况

第一阶段(十至十一个月):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当父母发现宝宝在放手能稳定站立时,就可以开始尝试走路了!

第二阶段(十二个月):蹲是此阶段重要的发展过程,父母应注重宝宝站——蹲——站连贯动作的训练,如此做可增进宝宝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

第三阶段(十二个月以上):此时宝宝扶着东西能够行走,接下来必须让宝宝学习放开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阶段需要加强宝宝平衡的训练。

第四阶段(十三个月左右):此时父母除了继续训练腿部的肌力,及身体与眼睛的协调度之外,也要着重训练宝宝对不同地面的适应能力。

第五个阶段(十三至十五个月):宝宝已经能行走良好,对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渐增强,父母应该在此时满足他的好厅心,使其朝正向发展。

意义:

当宝宝开始走路就代表着具备以下三项条件:

1、宝宝能自主性的握拳,并随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脚趾;

2、宝宝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经足以支撑本身的重量;

3、宝宝已经能灵活地转移身体各部位的重心,并懂得运用四肢,上下肢各动作的发展也已经能协调得好。

二、关注骨骼的问题:

蹒跚学步期间,家长的搀扶是少不了的。不过,到底应该怎么扶,却是有点讲究的。

宝宝的桡骨头尚未发育完全,肘关节囊及韧带比较松软,在双腿不能有力支撑全身重量的情况下,如果大人仅仅用力牵住孩子的手,就很容易造成脱臼,医学上称为“小儿桡骨头半脱位”,也叫“牵拉肘”。

所以,在孩子刚开始学走路时,家长要扶住宝宝的腋窝,让其双脚踏在大人的脚背上,跟着大人一起走路。等过一段时间后,可让宝宝的双脚踏在地上,由大人扶着宝宝的肘部慢慢向前走。一旦宝宝发生跌倒或晃悠的情况,家长切记不要猛拉孩子的手,而要托身或轻扶手腕以上的部位。

有时孩子的脱臼问题并不容易被发现,所以建议家长多注意以下情况:在拉手或帮他穿衣套袖子时,宝宝突然啼哭不止,喊叫被牵拉的胳膊疼痛;前臂不敢向后转,不能抬举、取物;在肘关节的桡骨头处有压痛,局部却无明显肿胀和畸形,这些都表明宝宝受伤了。

若宝宝哭闹严重,或无法自行复位,要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治疗。需要家长注意的是,关节一旦发生脱臼,就容易形成习惯性脱臼,日后更要注意用力得当。

有些宝宝在学习走路时会出现踮脚尖走路的行为,这到底正常还是异常呢?刘医师表示,父母可观察宝宝踮脚尖走路的频率来判断是否为异常现象,若宝宝有用踮脚尖的方式走路,有时恢复正常状态,则勿需担忧。一般来说,宝宝大约在三岁之后运动协调才发展成熟,在此之前走路不稳都不用过度担心。

很多刚学会走路的宝宝最容易发生意外就是扭伤,再加上这时候的宝宝通常不能表达得非常清楚,父母就要细致观察宝宝的一举一动来得知。刘医师表示,父母应仔细观察宝宝走路是否出现一拐一拐的,或是躺在床上踢一踢,看是否能踢得好,除此之外,也可压一压宝宝腿部各部位,看看宝宝是否会感到疼痛。

1、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

第一阶段:父母可利用学步用的推车或是学步车,协助宝宝忘记走路的恐惧感觉学习行走。

第二阶段:训练宝宝学习蹲——站的方式为父母将玩具丢在地上,让宝宝自己捡起来。

第三阶段:父母可以各自站在两头,让宝宝慢慢从爸爸的这一头走到妈妈的那一头。

第四阶段:让宝宝练习爬楼梯,如家中没有楼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让宝宝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练习。

第五阶段: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但倾斜度不要太大,让宝宝从高处走向低处,或由低处走向高处,此时父母须在一旁牵扶,以防止宝宝跌下来。

依以上五个阶段走路动作发展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辅助方式。

2、建议辅助工具:

学步车、楼梯、木板、小椅子

三、为“学走宝宝”做好三大准备

第一:选择适合走步的衣服。

衣服要以肥大、宽松为好。衣服的袖子、裤腿宽大,才能使宝宝的四肢有充裕的活动余地,更有利于生长发育。有些妈妈过早给孩子将牛仔裤、紧身裤统统装扮上,却不知道这些裤子会影响宝宝的血液循环,浅档包臀不仅让宝宝蹲、跑、跳都不方便,而且还会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还有一些妈妈会给宝宝穿松紧带的裤子,这样的裤子同样也对孩子不利。因为此时的宝宝的呼吸方式是胸腹混合呼吸,松紧带让宝宝的腹部受压,影响呼吸,如果裤子过长影响到胸部,也会使被?的肋骨向内凹陷。因此,这个时期的宝宝最好选择穿背带裤。

第二:家居安全措施要做好。

现在宝宝不仅学会了怕,又开始站立移动,他能够到的东西就更多了,因此妈妈的全措施更要加强一些。家里的摆设要尽量避免妨碍宝宝学习走路,对于一些有危险性的物品,应该放置高处或移走,并且需要特别留意家具的尖锐的角,以防宝宝碰到。阳台:宝宝一旦学会行走,“到处乱走”是必然的情形,引时父母就特别留意宝宝走到阳台上。没有围栏或栏杆高在85厘米以下,栏杆间隔过大(超过10厘米以上),或者阳台上摆小凳子……容易使宝宝误爬上,而导致危险。

家具:家具的摆设应尽量避免妨碍宝宝学习行走,父母宜将所有具危险性的物品放置高处或移走,并且须留意所有家具中具有尖锐的角,以防宝宝去碰撞。

门、窗:宝宝容易在开关门中发生夹伤,父母可使用门防夹软垫来避免危险;至于窗户方面,最怕宝宝走到窗边玩窗帘绳,如此容易发生被绳子缠绕造成窒息的危险。

第三:不要过早使用学步车。

学步车是很多宝宝学走路之前的学步付诸工具,它可以给终日看护宝宝的妈妈们带来一定的方便,有了它,妈妈们终于能腾出时间吃个饭做做家务了!但是,有的妈妈如果过早让宝宝坐上学步车的话,对宝宝是非常有害的!因此对于7个月以下的孩子是坚决不能使用学步车的。因为7个月前的宝宝腰腿部骨骼和肌肉力量都不是很强,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不利。不要以为早点让宝宝接触学步车,宝宝就能早一点学会走路,宝宝都有其生长发育的规律,没必要让他过早学会走路。

因此,学步车必须在宝宝7个月以后,能够支撑颈部并平稳坐立时再使用。每次时间不能过长,不要超过20分钟。学步车的高度要适合宝宝的身高,不宜过高或过低。另外,使用学步车的宝宝的活动应在大人的视线范围之内。

“对于开始学走路的宝宝来讲,学步车有利有弊。”KindyROO亲亲袋鼠国际早教中心教育总监李冰介绍,宝宝在刚开始学走路时,会有一种胆怯的心理,学步车在一定程度上会帮助宝宝克服这种心理,比宝宝扶着其他物体更安全、更不易摔倒。

“但是相比之下,弊更大于利。”李冰指出,用学步车限制了宝宝活动的空间,减少了宝宝正常的锻炼机会,最重要的是,不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因为,在使用学步车的过程中,快速的滑动会让宝宝感到紧张,不利于其智力发育和性格的形成。相反,如没有学步车学走路的话,则有利于提高宝宝身体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四、宝宝走路内八字怎么办

小孩子刚开始学习走路的时候,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宝宝走路内八字怎么办?家长不用担心,只要即使纠正宝宝走路的姿态,很快就能够改正过来。那么,怎样教宝宝学走路才能让宝宝一开始就不形成内八字呢?预防宝宝走路内八字的方法就是用最正确的方法教宝宝学习走路,不要让宝宝依赖学步车或者其他工具,练习走路的方式正确,走路姿势自然也不会错。

1、按节奏走

走路内八字的宝宝走路节奏也不会很整齐,所以在教宝宝走路的时候,要把握宝宝的走路节奏。可以由大人数着口令让孩子按照口令踏步。或者家长在前面按照节奏走路,宝宝在后面亦步亦趋地跟着。每天固定联系几次,每次大约半个小时,宝宝就能形成很好的步态。

2、直线练习

在地上划一根直线,或是找笔直的花坛边缘练习走路。让宝宝的钱脚尖和后脚跟都踩在直线上,循环往复地走,步伐由慢到快、由大到小。这种有意识的训练,能够让宝宝形成走直线的习惯,脚掌不会随便向左右偏移,自然也不会出现内八字了。

3、直线跑

画两根直线,距离比宝宝的脚掌宽一点点,可以让宝宝在这两条直线中间行走,保证不要让宝宝踩到直线,这样可以锻炼宝宝最正确的走路方式。可以将这种了联系方法变成一种游戏,如果宝宝能够走完整条直线框,家长就可以给宝宝适当的夸奖和奖励。

步伐错误,宝宝走路不神气


宝宝从爬到走需要一个过程,在孩子学走路的过程中,也会无数次的摔跤,当孩子真正能走上几步,家长比孩子还高兴。不过,在孩子的走路姿势也会存在错误,不及时纠正,可能会影响到以后孩子的走路姿势。

第一种:他走路像西部牛仔

他的双腿叉开,好像经过马术训练似的。2岁前,如果他的双腿像个括号,你不必太担忧。然而,如果一直这样,可能表明有缺钙和维生素的迹象,就需要治疗了。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给孩子的双腿打上石膏,来帮助校正孩子的双腿。但这要在确诊的情况下,由医生来操作进行。

第二种:他夹着大腿走路

双腿呈现x型,一般在不愿意走路(走不了长路,稍走点路就嚷嚷着要抱)、不好动的孩子中较为常见。有些人不友好地称之为“大屁股综合征”。有时,这种姿势是缺少肌肉负重锻炼。一般只要进行一点锻炼,甚至在8岁左右做一点体操训练,就能把这种不雅的走路姿势纠正过来。

第三种:他总跌撞…

会走已经有一个半月了,可他为什么还总是跌跌撞撞的?一直到1岁半,这都是完全正常的。在迈出了第一步之后,还需要大约3~6个月的时间,孩子他才能很好地控制脚步。没有跌跌撞撞的过程,是不可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脚步的。然而,这个时期的孩子会经常摔跤!他的肌肉还不是很结实。至于平衡的保持,他的内耳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记录下所有的参数。不过,到了2岁左右时,如果在公园的小路上走路,他还跌跌撞撞,除非他是有意这样做,否则那就要带他去看医生了。如果医生没有发现神经方面的毛病,他可能会建议你去看骨科方面医生,以排除骨架结构的问题。

第四种:他走路像螃蟹一样

他的两脚朝内,像个大夹子!在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中,这种走路姿势很常见。在最初的几年中,小孩子走路时,头往前探,使他的双脚朝内。大约3岁左右,当他的大腿和小腿肌肉更结实后,这种走路的姿势就会消失。如果他的双脚一直朝内,而且你觉得这种走路姿势实在不雅,你可以在他坐在地上玩的时候,注意让他盘着腿坐,而不要让他叉着腿。或者给他买硬帮的鞋,用不了一年的时间,你就可以纠正他走路的姿势。

第五种:他走路像个鸭子

这是生理问题,因为他还是平足。小孩子需要在走路的过程中,磨练他的脚底的肌肉,练出弧形。95%的孩子在5岁前,脚底会自然出现弧度。蹬三轮或两轮小轱辘童车,孩子脚底弧度会更快地形成。如果你觉得孩子走路难看,也可以在孩子2岁左右时,让他做用脚趾夹铅笔、手绢或大扣子的游戏;在游乐场玩时,拉着孩子的手,让他踩滚桶;或是鼓励他用脚尖走路。婴儿平足是很正常的事情,相反,如果婴儿是弓足,很可能表明存在神经系统紊乱的问题。

我的宝宝学走路啦


一般来说,大部分周岁的宝宝已经会独站,被爸妈牵着手时也能走上几步,15个月时宝宝能独自走路很稳,但由于环境和抚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相同年龄宝宝的动作发育并不完全一样,有的发育快一点,有的则慢一点。一些爸妈看着同龄的宝宝都已经纷纷开步行走,在草地上、花坛边玩得很是开心,而自己宝宝却还是紧紧依偎在身边不肯挪步,或是不肯下地,或是无法让爸妈轻松放手,心里头真是着急呢。

行走是长大的标志

当宝宝开步行走之时,也是他长大的一个标志,他可以移动脚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的宝宝可以更方便地接触物体,宝宝活动范围也更开阔了。

10-11个月的宝宝自己能扶着东西行走,但从扶着行走到独立行走,常需要爸妈积极训练。

有一些小器具,可以帮宝宝顺利地行走。这些合适的辅助品,宝宝借助它们行走起来可是事半功倍呢。

借助学步带

学步带是一种系住宝宝双肩和前胸的宽带子,爸妈可以将另一端捏住,并且可以自由调整和宝宝之间的长度,不用时时拉着宝宝的手臂,爸妈由此轻松解脱一只手哦。只是有时候,需要注意学步带的松紧。爸妈也可以用牢固的长布条或窄长毛巾代替学步带。

扶栏、扶家具和扶墙行走是独走的开始

可千万不要小看宝宝扶墙、扶家具慢慢移动身体哦,它是宝宝行走的开始呢。虽然独自站立还不稳当,但通过脚步的挪移,手脚和身体的配合,宝宝的平衡感正不断得到提升呢。

推推小车走得快

推推小车,让宝宝和小推车一起向前走,这也是锻炼宝宝行走的一个好方法。

让宝宝站在小推车的后面,两只小手抓稳当,开始时爸妈可以通过掌控推车扶手来控制小推车前进的速度,等宝宝熟练以后,爸妈就可以放手让宝宝自己推小车哦。

爸妈还可以教宝宝在碰到障碍的时候将小推车朝后,再进行转弯以避开障碍。相信宝宝的能力吧,他会很快掌握的。

玩具也能帮宝宝行走

有些玩具可以为宝宝的行走助力,如一些品牌玩具就提供相应的学行车,它们有着非常可爱的造型,融坐车与学步于一体,宝宝坐着时可以锻炼腿部肌肉,这是学行车的一个重要特点,而等到宝宝会走之后,学行车所附的拉杆与音乐等又吸引宝宝走得更快更好。

此外,拖拉玩具也可以吸引宝宝,锻炼他行走或倒退。

过去很流行的学步车专家觉得帮助不大

学步车曾经是很多爸妈的最爱,但是儿保医生现在认为,学步车对训练宝宝走路没有帮助,而且也不安全。新手爸妈在条件许可的状况下,最好还是考虑用其他辅助工具,让宝宝能够更安全学习走路。

爸妈帮助起大作用

在宝宝的行走过程中,爸妈的帮助起着很大的作用,不管是心理暗示、语言鼓励还是实际的辅助,都将让宝宝早点开步哦。

爸妈一方扶腋下

爸妈一方扶住宝宝的腋窝,让宝宝的双脚踏在爸妈的脚背上,让宝宝随爸妈一起走路,这样也减少了爸妈牵拉宝宝双臂的力量。过一个阶段,则可以让宝宝的双脚踏在地上,逐步向地面走路过渡哦。

爸妈面对面鼓励宝宝开步走

爸爸和妈妈离开一定距离,这个距离视宝宝实际可走的路程而定。让宝宝离开一方的手臂保护,另一方则用欢迎的形式迎接宝宝,开始可以只隔几步远,逐渐地,爸妈就可以拉开距离喽。看着宝宝跌跌撞撞地向你走来,爸妈可不要动不动就去抱住宝宝哦。

用语言、表情、拍手、拥抱鼓励宝宝

给宝宝信心,让宝宝不再胆小、勇敢向前迈步,时时给宝宝鼓励就很重要。

当宝宝不敢向前走的时候,你一定要用诸如“宝宝,你过来吧”、“妈妈在这里等着你”等言语加上微笑的表情和张开双臂努力迎接宝宝的姿势,让宝宝乐于向你走近。

宝宝走到目的地了,要拍拍手表明他做得很好;也可以抱住他再拍拍他,让宝宝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要性;还要用言语“宝宝,你做得真好”、“宝宝,你真棒”、“真是个好宝宝”等来激励他;对他微笑,宝宝也会很高兴地笑出声的。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宝宝对自己的行为也会很满意,他还会学着拍手称赞鼓励自己呢。

营养要全面健康不生病

营养在宝宝的成长发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充足、合理的营养给宝宝的身体注入活力,宝宝的肌肉发育良好,大动作的发展才会顺畅哦。

所以,每天必须保证一定份量的奶制品,而品种丰富的辅食则又给宝宝带来更多营养素,细心、精心为宝宝准备好每一餐,也是爸妈特别要做的呢。

除充足的营养外,身体健康不常生病的宝宝自然发育较快较好,学起走路来也可能比常生病的宝宝快。宝宝一生病,身体虚弱需要休息少活动,当然就会使一些动作发展滞后啦。所以好好照顾宝宝,别让他被病魔袭击到哦。

让宝宝安全行走

行走的宝宝比爬行的宝宝更容易受伤害,膝盖、手肘容易因为身体失重,触地摩擦而“挂彩”,头部会因为撞击而“长”出包包,这些部位需要爸妈特别“关照”。

所以,当宝宝开始学走路、爱上走路之后,不要让宝宝远离你的视线;要避开湿滑的地面,注意路上的障碍物;小心家具边边角角的潜在危险;不让宝宝进入厨房;别让抽水马桶成为宝宝爱玩的宝贝;尖锐物品、器具尽量放置到宝宝够不着的地方,药品或细小用品也要妥善藏好;容易拉下的盖布、桌布上不要放置其他物品,以免宝宝将两者同时拉下而被物品砸伤;烫手的食物也不要让宝宝碰到;在宝宝行走之时不要喂他食物,以免呛住喉咙。

给宝宝一个安全行走的环境,爸妈要做的有很多呢。

经过爸妈和宝宝的共同努力,宝宝肯定能够迈开大步,用自己的双脚边走边看体会这个精彩的世界。

宝宝走路Q和A

走路跌跌撞撞怎么办,早走晚走有什么关系?……爸妈的问题很多呢。

关于宝宝学走路的各种疑问,我们为您来一一解答哦。

Q1.早走路好吗?

A不能纯粹地说早走路好或不好,如果宝宝的身材比较轻盈灵巧,那么早些走路不会对宝宝有多大影响。而如果宝宝还没有达到走路的月龄段,但爸妈希望宝宝早走路的心情又比较迫切,很早就训练宝宝学步,那对宝宝的腿脚发育是不利的。

Q2.不经爬行直接走路?

A现在的观点是,如果宝宝缺少爬行的锻炼,宝宝不会因此而不聪明,但对他的大动作发育

将可能起到延迟作用。

宝宝的爬行促进他的大脑发育,特别是对剖宫产的宝宝,更能促进他的前庭发育。

Q3.头大、肥胖宝宝走路晚?

A小年龄宝宝的脑袋和上身相对都比较大和沉重,头围较大和体重较胖的宝宝更是如此,所以这样的宝宝走路晚也是很正常的。遵循宝宝自身的发育进程,控制宝宝的体重,就不必太过于担心。爸妈对头围较大的宝宝更不能过于心急,要多听取儿保医生的意见。

Q4.为学步宝宝选择鞋子要注意什么?

A为宝宝准备一双合适的鞋子也能为宝宝顺利行走加分。鞋子除了要合季节之外,还要合脚。鞋码表示的是鞋底长度,鞋内长度才是宝宝的实际脚长,宝宝的脚长得很快,鞋子要比宝宝的脚长12、13毫米才比较合适。鞋的底子要硬一些,宝宝走路着力会更好,鞋面是棉料或皮质的,宝宝的脚才不会被捂着不透气。

买鞋要试才知道合不合脚,带宝宝到买鞋处亲自试一下,鞋子应该可以轻松穿脱,还能放入1个手指头,或脚趾头处留出1手指宽的位置。

Q5.除了鞋子之外,对于学走路的宝宝,在衣服上也需要特别注意什么吗?

A如果把宝宝裹得像个“粽子”一样,或衣服不合身,宝宝拔步也不会轻松自如。所以选择宽松舒适的衣服能让宝宝在不受束缚的状况下学着走路。

衣服的领口、边及下摆应该不能勒着宝宝的皮肤,连身衣服要容易穿脱,因为宝宝一活动起来非常容易出汗,所以衣服需要经常更换。上下分开的衣服,裤子的腰头要松紧合适,否则宝宝的小肚肚上准会起一圈红红的勒印。

爸妈喜欢给小宝宝穿开裆裤,但女宝宝最好要穿上尿不湿,而季节寒冷时,还是给宝宝穿上满裆裤吧。

Q6.走路时腿是弯的怎么办?

A这是一种生理现象,通常会逐渐消失。但如果爸妈过早训练宝宝走路,宝宝的下肢还没有强壮到可以支撑自己身体的程度,极易形成“外八字”,可能以后真的就会发生腿弯弯的情形哦。

Q7.宝宝为什么一走就走不停?

A这和宝宝会站时一站就站很长时间有点类似,宝宝可能不知道怎样让自己停下来。爸妈要当心宝宝别被障碍物给绊倒了,也许过不了几天,宝宝发现停下来再走走,感觉会更好些呢。

Q8.宝宝走路跌跌撞撞的,让我们好担心。而且宝宝走路看起来像蟹行,一个肩膀还是耸着的,有什么问题吗?

A宝宝刚开始学走路,当然是不稳当的啦。他要控制自己的身体平衡,所以看起来是有些侧着行走的,双手会举起,有时肩膀也会耸起。但只要宝宝的步伐并不是歪歪斜斜地失去方向,没办法到达目的地,爸妈就不用太过于担心。而如果宝宝一直无法控制好自己的行走方向,爸妈则要考虑带宝宝就诊。

Q9.宝宝会走后,每天要不要给他限定一个时间,以免太累?

A不需要。宝宝如果觉得累了的话,他自己会表现出来的,如蹲下来不愿意再站立,或者索性就坐在了地上;如果爸妈牵宝宝的手让宝宝行走,宝宝也会转回来抱住爸妈的两腿,而不再向前走呢。多给宝宝走路的机会,让他去探索更多的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