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和词汇量,不少父母当然关心的是前者。可是当孩子掌握了“东张西望”、“筋疲力尽”等词汇,他的语言就会更生动,与人交流的效率也会更高。

案例:儿子隆隆学说话真是个令人吃惊的过程,好像昨天他还只会叫“妈妈”,而今天他就会蹦出一些词,甚至一些短句,连我都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学来的。我不禁感到欣慰,因为从此以后隆隆就能够表达一些意思了。但是,令我失望的是,有时我根本无法听懂他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譬如隆隆能够清楚地说出“我要吃饼干”这样的话,但是还无法找到词汇来表达他的挫折、悲伤或者害怕,这时他仍旧只能又踢又闹…… 

专家分析:孩子学会说话,这只是一个“开始”,因为孩子的大脑在10岁前捕捉和反馈信息的能力比一生中任何一个阶段都要强。

如果能在这个阶段,通过极其自然、温和、有效的方式帮助他拓展词汇量,对孩子而言,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不过,需要讲究方法。

方法1:

妈妈要“喋喋不休”

有研究证实,宝宝如果与“喋喋不休”的妈妈在一起生活,就会更快、更多地学到口头交流的技能。而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与语言狂人的妈妈生活在一起的宝宝相比,2岁时,前者比后者多掌握296个词汇,也就是说,同宝宝说的越多,他相应接收到的也就越多。

提示:多说话是建立在高质量的基础上的。父母在对孩子说话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并且要及时纠正孩子的不恰当用语,这对他学习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方法2:

引导孩子更多说话

很多时候,都是父母对孩子说话,常常只要确定自己说的话让孩子听到了,或者得到孩子“是”或者“不”的答案就足够了。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研究发现,孩子只有在一来一往中才能更好地学会说话,所以应该给孩子提供更多的与父母对话的机会。

提示:不妨给孩子一些开放性的、引发性的话题,并且不要在孩子刚刚表达自己观点后就马上开口。此外,当孩子对你说话时,妈妈应蹲下身来,与孩子保持平视,眼睛应注视着孩子的眼睛。通过这样的肢体语言告诉孩子:妈妈在认真听你说话,这对孩子是最好的鼓励和赞许。妈妈的态度会帮助孩子更多地开口,去演练他每天学到的新词语。

方法3:

名词入门丰富词汇

名词通常是孩子掌握的第一类词汇,研究表明,在任何一个国家,20月龄的孩子掌握的几乎全部是名词。所以,妈妈可以直接从名词入门,凡是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全部称呼出它的学名,慢慢地,再从名词配合动词,并增加形容词来逐渐丰富语句。

提示:妈妈也应通过阅读和实践来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譬如无论是看报还是看电视,找出那些不一样的表达方式,然后尝试改变自己常用的表达方式,对妈妈来说,也许同样可以在其中体验从未经历过的乐趣。

方法4:

多朗读控制看电视

在生活中多给孩子朗读故事或儿歌,可以培养孩子对文字、词汇和语言的感觉,并增加词汇量。在故事情节的帮助下,使孩子自然而然地领会词汇的含义和用法,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同时要让孩子接触各种风格的文字,尊重和保留原来的用词,能帮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新词汇。

提示:语言是一种符号,每个词语与特定的事物和动作相对应,使人通过文字可以联系到它的含义。而电视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因为语言所提及的内容已经被画面展示出来,这就会限制孩子对词汇的想象和思考。而声音节目则能刺激孩子头脑中“词汇-形象”的对应思考,这种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是非常有利于孩子大脑发育的。

相关知识

4个简单方法拓展孩子词汇量


很多家长看到自己的宝宝到了该说话的时候还是吐字不清特别着急,其实每个宝宝说话的时间并不都一样,有的早有的晚,这样的家长只是一个代表,他们更关心的是宝宝会不会说话,而忽略了词汇量,但是宝宝的词汇量并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小问题,当孩子掌握了东张西望、筋疲力尽等词汇,他的语言就会更生动,与人交流的效率也会更高。

案例:儿子隆隆学说话真是个令人吃惊的过程,好像昨天他还只会叫妈妈,而今天他就会蹦出一些词,甚至一些短句,连我都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学来的。我不禁感到欣慰,因为从此以后隆隆就能够表达一些意思了。但是,令我失望的是,有时我根本无法听懂他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譬如隆隆能够清楚地说出我要吃饼干这样的话,但是还无法找到词汇来表达他的挫折、悲伤或者害怕,这时他仍旧只能又踢又闹隆隆妈妈

专家分析:孩子学会说话,这只是一个开始,因为孩子的大脑在10岁前捕捉和反馈信息的能力比一生中任何一个阶段都要强。如果能在这个阶段,通过极其自然、温和、有效的方式帮助他拓展词汇量,对孩子而言,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不过,需要讲究方法。

推荐阅读:

教宝宝说话的一些妙招

宝宝学说话父母勿入三禁区

打造宝宝完美口语训练

扩展孩子词汇量的好方法


扩展孩子的词汇量

到15个月时,大部分孩子能说10到15个基本词。不过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说难度大一点的词以及具体特指的词。孩子的记忆力在不断增强,他们甚至开始将听到的和看到的联系起来。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扩展词汇量呢?

在不同时间反复使用同样的词:如果你看到一只牧羊犬,指着狗让孩子看,并说:看那只狗。当碰到一只哈巴狗时,对孩子说‘这也是一只狗’。通过这种方法,孩子知道了狗是什么意思,并不是只看到牧羊犬时才说那是狗。

解释词语:除了把你看到的东西指给孩子看以外,还要把这些东西的用途、作用解释给他听。即使孩子现在还不能理解你说的话,但他会在你解释的时候听到一些新词。

配合情境使用词语,并多次重复:给孩子穿衣服的时候可以说:小T恤要先套过你的头,现在T恤在你身上了。用他已经理解的词向他解释新东西,会使他更容易接受,学起来更快。

Q:我女儿1岁了,我们吃饭的时候,她总想自己拿着勺子,她这么大的孩子可以自己吃饭了吗?

A:这完全因人而异。如果孩子有可以模仿的哥哥姐姐,那么大约在1岁左右就可以把饭勺送到嘴里了,不过可能会有很多饭吃到外面。大部分孩子大约从两岁开始自己吃饭。最好在你给孩子喂饭的时候,也给他一把勺拿在手里。这样做的好处是:他可以边吃边练习。一个大围兜和凳子下垫一个垫子可以省去过多的清洁工作。

四招改善孩子“漫不经心”


友:四岁的孩子,凡事漫不经心,不与其他孩子争、比,“不求上进”,家长是顺其自然,还是对此予以纠正?

茅于燕:首先要问一问家长讲的“不求上进”指的是什么?您这里说的“不与其与他孩子争、比”好像并不是“不求上进”。而且对四岁的孩子用这么严重的评语也太过份了。从另外的角度看,孩子不与其他小朋友争和比并不是坏,还可能是好呢!说明他比较豁达、宽松,而且还会很快乐,这不是很好吗?

当然孩子好强,愿意上进,认真学习,得到比较好的成绩,这也是好的,但这不同于“争”、“比”(这个“比”指的是竞争)。应该允许孩子有不同性格。

你的问题主要应该是孩子“漫不经心”,什么都不专心,这倒是要注意的。可以这样做:

1、加强表扬和批评的力度,让他对比,什么是好的、爸爸妈妈喜欢的;什么是不好的、爸爸妈妈不喜欢的,让他懂得对与不对,好与不好。他漫不经心,就是不知道对和不对,做与不做、学与不学的区别。

2、平时和他讲些好强、爱学习、受到爸爸妈妈喜爱的小朋友的故事,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3、常常给他一些“任务”(学习上的和生活上的),督促他完成,改善他不关心学习和生活的毛病。任务完成了,要大大表扬。

4、有时间要和他一起看书、玩玩具,培养他的注意力。

四招教会孩子自己上厕所


第1招:养成好习惯

父母要多留意孩子的一些细节,比如自己上厕所时会不会弄脏裤子,并及时纠正。提醒宝宝上厕所前后要洗手,从一开始就让他们将上厕所和洗手联系在一起,养成好习惯。也有些宝宝会害怕听到冲厕的声音或者不喜欢看到粪便被冲走,如果发现有这种情况,可以让他们离开后再冲厕,避免因“心理因素”造成孩子不愿自己上厕所的情况。

第2招:因势利导

教宝宝上厕所,可能是宝宝出生以后父母碰到的最困难的一件事了。当父母发现宝宝要上厕所时流露出各种奇怪的表情或做特殊的动作时,可以教宝宝说“我要尿尿”,“我想大便”,并立即带宝宝到固定的“幼儿马桶”上厕所,时间久了,宝宝自然而然就会对着父母喊“我要尿尿”,有些宝宝则会主动跑到“幼儿马桶”前,用行动告诉父母:“我要上厕所了!”

第3招:准备便盆和内裤

当宝宝到了可以自己上厕所的年龄,父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给宝宝单独买一个合适的便盆,为宝宝多准备些棉质、吸水性强、易于清洗的内裤,这些内裤不宜太大或太小,使宝宝既能很容易地将内裤脱至大腿根部,但又不至于掉下来。

第4招:耐心和鼓励

让宝宝养成自己大小便的习惯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中间还会存在一些反复,家长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并始终保持鼓励的态度。因为对宝宝而言,学会自己控制大小便、自己上厕所是一件很难的事,要多鼓励、多表扬他们。即使宝宝未能控制住大小便时,也不要因此责怪他,要告诉宝宝这种事情是每个人都会发生的,他已经做得非常棒了,给孩子树立信心是他们学会上厕所最为关键的一步。

了解更多科学早教知识,请登录早教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