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胎教

2021-01-04 智力胎教 胎教方式 胎教的影响

谈话方式会影响婴儿智力?。

伦敦语言和听力中心博士近日对140名9个月大的婴儿进行的研究得出了结论:在婴儿9-13个月大的时候,父母与婴儿的谈话方式对他们日后的智力发展至关重要。

把140名婴儿分为两组,给予干预组婴儿的父母以谈话指导,对照组的父母则以他们自己的方式与婴儿交流。

7年后的智力测验表明,干预组有9名儿童的智商超过130,另一组没有一个儿童超过130。干预组的语言技巧及总体智力都比对照组的明显为高(干预组的平均智力比对照组早15个月)。

据了解,实验期间,语言治疗学家在婴儿前语言发展的4个月关键期里走访了婴儿的父母,指导他们怎样与婴儿谈话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以下是专家的建议:

1、在婴儿出生的最初几个月里,尽管婴儿不会回应,但也要不断地和他们谈话。

2、尽量减弱能使婴儿分神的背景噪音。

3、根据婴儿的成长阶段,谈些婴儿感兴趣的东西。

4、每天至少和婴儿谈话半小时。

相关阅读

缺锌影响婴幼儿智力发育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中的含量很少,只有1.4—2.3克,但其功用非常重要。婴幼儿缺锌会引起严重的后果,不仅会导致生长发育的停滞, 而且会影响婴幼儿智力的发育。婴幼儿缺锌最常见的症状是厌食、异食癖和生长 停滞。若在胎儿和乳儿期缺锌,还会造成智力发育障碍。

缺锌影响婴幼儿智力发育

动物和人体的实验都证实,若母体在孕期缺锌,其所生的小仔和婴儿就会出现畸形,并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

虽然母乳中锌的含量比牛奶所含的低,但其生物利用率高,因此纯母乳喂养儿4个月之前很少患锌缺乏症。研究表明,母亲的膳食可影响母乳中锌的含量。因此,乳母应注意膳食平衡,摄入含锌较多的食物,如除鱼之外的海产品等。不同月龄阶段,婴幼儿对锌的需要量有所不同,出生至半岁婴儿每日需摄入3毫克锌以达到身体所需;7—12个月的婴儿每日需要摄入锌5毫克;1—10岁的儿童每日需摄入10毫克锌。但由于儿童膳食营养的不均衡,大多数儿童每天只能摄入锌5毫克左右。况且人体吸收能力还有差异,因此,儿童缺锌是较易发生的。纠正的办法就是合理调配膳食,多吃些含锌较多的食品,如肝泥、肉泥及强化了锌元素的婴儿营养米粉等。

噪音影响婴幼儿听力和智力发育


近期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刊登了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听觉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周晓明教授和美国加州大学Merzenich MM教授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早期间断噪声对听皮层处理声音时间性信息的持久影响的研究论文。 早期不良环境对婴幼儿听觉系统的发育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和他们语言、智力的发育有什么关系?华东师范大学周晓明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和美国加州大学Merzenich MM教授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的研究论文或许有助于回答这些问题。在题为《早期间断噪声对听皮层处理声音时间性信息的持久影响》的研究论文中,作者发现出生后“关键期”中等强度的间断噪声暴露会严重影响大鼠听皮层神经元对连续声刺激的跟随能力。和正常动物相比,这些动物对不同间隔的连续声刺激的反应强度、调谐特性及反应同步性均有明显下降。这种影响在结束噪声暴露后一直持续到成年。自然界的声音,包括动物的发声和人类的语言,均包含有特定的时间性信息。要精确感知这些声音依赖于大脑对其包含的时间性信息的及时处理和整合。对婴幼儿而言,听觉系统对连续声跟随能力的损伤不仅影响到他们对声音的感知,还会造成他们语言理解能力的缺陷,并进而影响到智力发育。鉴于听皮层在听觉系统对声音时间性信息的处理和整合过程中起关键性的作用,该项研究提示早期不良声音环境造成的不仅仅是成年后听力的损伤,或许还会造成语言理解能力和智力的缺陷。作为该项研究的延伸,作者目前正试图使用知觉学习等强化训练措施,来矫正早期不良声音环境引起的听觉系统对声音时间性信息处理能力的损伤。这可能为那些听觉障碍、语言表达困难和理解能力缺陷的患者带来福音。

口吃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吗


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尽快自主自立。早期教育是对婴幼儿进行的全面的素质教育,早教可以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后,轻松的应对各种学习压力。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口吃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口吃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语言障碍,轻重程度不同。2~4岁为儿童语言发育阶段,小儿对周围事物兴趣很浓,但语言功能尚不成熟,所以讲话时会出现口吃,是一种正常现象,随年龄的增长,口吃就会消失,所以口吃一般不会引起家长注意。但实际上口吃本身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导致不良心理的产生,应该重视。

口吃的原因除2~4岁语言发育阶段的生理因素外,还可能是语言发育阶段,模仿别人口吃形成习惯,也可能是重大的精神创伤引起,还可能是患百日咳、流感、麻疹、猩红热或大脑创伤后,大脑皮质功能活动性减低,容易紧张过度导致口吃。

有口吃的儿童上学后,常常不能很好地回答老师提问,不能很好地与同学交谈,由此可能受到同学们的嘲笑,给患儿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小儿因讲话时怕被人嘲笑,情绪紧张口吃更严重,时间久了,小儿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变得孤独、自卑、情绪不稳、焦虑,重者食欲减退、失眠,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小儿的学习和社会交往。由于不能广泛地获取知识,就会间接地影响智力的发展。学龄前儿童,不良情绪本身就可能影响到大脑的正常发育,导致智力障碍。

因此我们广大家长要了解小儿口吃的原因,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父母要加倍关心小孩,千万不能嫌弃和训斥,让孩子精神放松,有话慢慢讲,先在家中练习,然后到人较多的地方练,不断地给予鼓励表扬。老师对有口吃的小孩应在课后个别提问,口吃好转后鼓励小儿在课堂上发言。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剂量溴剂、利眠宁等,减轻肌肉和呼吸紧张,增强训练效果。还可针刺内关、上廉泉、颊车等穴位,促进病情恢复。

宝宝睡觉少会影响智力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宝宝睡觉少会影响智力》,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国外的一项调查显示:婴儿每天睡眠充足与否,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呈正相关。如果睡眠不足,大脑疲劳长时间得不到恢复,将会导致反应迟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和理解力下降。

睡眠与智力发育的关系

睡眠对婴儿的智力发育作用重大。科学研究发现,婴儿在熟睡之后,脑部血液流量明显增加,因此睡眠还可以促进脑蛋白质的合成及婴儿智力的发育。宝宝如果睡得很好,醒来时精神也会好,白天就能接收更多的信息。如果他睡得不好,醒来时状态不好,不易接受周围的事物。

一个儿童睡眠一天需要几小时和另一个儿童需要几小时是不完全相同的,不要横向比较。

孩子睡眠时间和同龄小婴儿相比,是有一定差别的。一个孩子的睡眠够不够不完全看睡眠时间的长短,还要看对他的身长、发展、智力有没有影响。最好开始半个月到1个月测一下身高、体重,以后两三个月测一次(如果他还是睡得少的话),看看他与同龄婴儿相比是不是差不多。小婴儿睡眠不足,很快就会反映在发育上。另外,也可以到保健部门去测查一下智力,看看有没有影响。

宝宝趴着睡觉长智力?

根据《小儿科医学》报告,研究人员对350个健康宝宝进行睡姿研究,发现趴着睡的宝宝智力发育较快,但是躺着睡的宝宝也能够慢慢赶上趴着睡的宝宝。但是趴着睡容易突然窒息,躺着睡则安全无虞。

那么,到底要让宝宝怎么睡,才会聪明、健康又不会突然窒息呢?研究人员建议,晚上睡觉时,最好让宝宝们躺着睡。

白天午睡或有大人照顾时,再把睡姿调整成趴着睡的状态。宝宝的睡觉房间最好保持适当温度、湿度和光线,宝宝才会睡得又香又甜。

宝宝趴睡的好处

胎儿在母亲的子宫内就是腹部朝内,背部朝外的蜷曲姿势,这种姿势是最自然的自我保护姿势,所以宝宝趴睡时更有安全感,容易睡得熟,不易惊醒,有利于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趴睡还能使宝宝抬头挺胸,锻炼颈部、胸部、背部及四肢等大肌肉群,促进宝宝肌肉张力的发展。趴睡还能防止因胃部食物倒流到食道及口中引发的呕吐及窒息,消除胀气。

哪些宝宝不适合趴睡

患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喘鸣、肺炎、感冒咳嗽时痰多、脑性麻痹的宝宝,以及某些病态腹胀的宝宝,例如患先天肥大性幽门狭窄、十二指肠阻塞、先天性巨结肠症、胎便阻塞、坏死性肠炎、肠套叠和其它如腹水、血液肿瘤、肾脏疾病及腹部肿块等疾病的宝宝,不适合趴睡。

哪些宝宝很适合趴睡

患胃食道逆流、阻塞性呼吸道异常、斜颈等的宝宝,可以尝试趴睡,以帮助缓解病情。下巴小、舌头大、呕吐情形严重的小孩,必须趴睡。另一种状况要特别注意,幼儿有痰时,常常会呕吐,一旦有呕吐,要让幼儿趴下,使食物流出,才可再躺下,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仰睡的姿势最为安全

对婴幼儿来说仰睡的姿势最为安全,小宝宝的脸部朝上,口鼻可以直接接触空气。

另外,有些容易溢奶或呕吐的宝宝,在仰睡时呕吐物可能回呛而阻塞呼吸道,甚至吸入肺部而发生危险,可以选择侧睡。

如果到两三岁孩子有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就不必强求睡姿了,但床垫和枕头不能太松软。

夜间是宝宝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一定要保证宝宝夜间持续睡眠时间,避免人为地过多打扰宝宝睡眠。

手舞足蹈是浅睡眠

很多家长不理解,宝宝晚上睡觉时总喜欢哼哼,有时还会突然挥舞手脚。

据专家介绍,这现象表明宝宝处于浅睡状态,并不影响健康。婴幼儿时期浅睡的时间比较多。

比如刚生下来的新生儿,一个睡眠周期差不多45分钟左右,有一半的时间在浅睡,有一半的时间是深睡。浅睡的时候,小孩表现为有一些微笑,或者噘噘嘴、做一些鬼脸,呼吸不均匀,胳膊腿动一动,有时哼哼有点声音,这属于一种正常的现象。大人浅睡的时候一般在做梦,小孩也可能在做梦。

在浅睡的时候,实际上他白天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东西在大脑里储存,也是帮助大脑的发育。白天刺激不够,做梦的时候也可以接受这些刺激。

白天睡得少怎么办?

1、早上让他有多种体能活动,消耗一些体力。

2、睡前半小时少兴奋,不玩活动性游戏。

3、让睡觉的地方尽量安静,拉上窗帘。

4、在中午只睡一觉。把他抱上床,拍拍、哼哼,不说话。

夜间睡得不踏实怎么办?

1、睡前洗个热水澡,改变一下身体的状态。

2、把屋内的灯光调暗、关掉电视机、把可以分心的东西拿开。

3、看看被褥的温度是否太冷、太热,这很重要。

4、最好让他一个人睡小床,小床就放在大人床旁边,好照顾,又使他有安全感。

5、尽量安静,拉上窗帘。

6、拍他上床,拍拍、哼哼,不抱他起来。

7、睡前不玩兴奋的游戏。

8、多陪他一会儿,等他睡踏实了再离开。

9、夜里醒一两次是正常的,可以拍拍他、哼哼,但是不要抱他起来,因为一抱起来就有放下的问题,反而会使他全醒了。

睡眠还促进幼儿长高

受访专家:郑东旖(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主治医师)

3岁以后的孩子精力旺盛,睡眠时间比婴幼儿期要短,每天不午睡,睡眠时间不能得到充分保证,所以要特别注意孩子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孩子要长高个儿和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关,生长激素在一天之内不是均匀分泌的有它的分泌高峰,生长激素一般在晚上10点以后特别是到11、12点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孩子处于深睡眠的状态,生长激素就会达到很好的分泌高峰,比白天的时候分泌量要多达5—7倍。

尽管孩子精力很旺盛,我们一定要培养其良好的睡眠习惯,最好晚上21点洗漱,为上床做准备工作,21:30之前上床睡觉,21:30—22点之间最好能睡着。孩子经过一个小时的熟睡状态到23点、24点生长激素也到了分泌高峰,这样对于孩子长高个有一定促进。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一定的道理,很多家长由于上班的关系回来比较晚,一天没有见到孩子,希望和孩子亲热一下逗逗孩子非常激动,有的孩子11点左右开始入睡,长期下去尽管可能早上能够睡到9点保证了10个或者12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但是长此以往错过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尽管睡眠时间是够的,但是质量不保证,而且对孩子的身高有一定的影响。

总体来说我们希望儿童期的孩子每天保证睡眠应该10—12个小时,上小学以后每天保证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左右才可以。

在春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古人有一句话“能睡的娃娃能长大个”,也是这个道理。

前面讲过生长激素在夜间分泌最高,所以我们的孩子必须保证充分睡眠,晚上21:30之后最好能够睡着。

智力胎教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