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语言训练
2020-12-17 胎教语言训练 入学准备思维训练 如何胎教妈咪如何训练宝宝翻身。
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给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技能。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早教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妈咪如何训练宝宝翻身”,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妈咪该如何训练宝宝翻身?从小就应该对宝宝动作训练,有好多妈妈都没有意识到。当宝宝三个月的时候,新妈妈们就可以训练宝宝翻身了,在训练宝宝翻身的过程中,新妈妈必须注意的是:在练习翻身的时候注意避免扭伤宝宝的手脚!这点非常重要。
如何训练宝宝翻身
有两种方法可以训练宝宝翻身:
第一种是让宝宝仰卧着,然后妈妈们拿着玩具逗宝宝抬手去抓自己手里的玩具,这时候慢慢把玩具移动到宝宝身子的一侧,引诱宝宝翻身去抓玩具,这个时候只要让宝宝能够侧卧就算成功,就可以把玩具给宝宝玩会了。在这过程中,开始的时候宝宝并不会翻身,妈妈可以用一只手撑着宝宝的肩膀,慢慢将他的肩膀抬高,帮宝宝做翻身的动作。妈妈在帮助宝宝的时候,不要使用太大的力气,防止扭伤宝宝的手脚。
第二种是让宝宝趴着,也是妈妈们通过逗宝宝抓自己手里的玩具达到训练宝宝翻身的目的。不同是,如果妈妈们要帮助宝宝翻身的话可以把一只手插到宝宝胸部下方,让宝宝由俯卧的姿势慢慢翻成仰卧的姿势。这过程中,要避免扭伤宝宝的手。
当宝宝护理中可以做这种半翻身的动作以后,妈妈们就可以把玩具放的比较远了,让宝宝慢慢训练通过打滚来抓到他想要玩具。
宝宝训练翻身的时间同样不要太长,一次以2到3分钟比较合适,一天训练2到3次就可以了。妈妈们在训练宝宝的时候,可以通过话语来鼓励自己的宝宝,可以表扬自己宝宝做的不错。
不管训练宝宝做什么运动,都是妈妈和宝宝的一个互相交流的过程,妈妈们要保持耐心,不要因为宝宝一下子做不到而气恼,其实宝宝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希望新妈妈们能够享受训练宝宝的过程。
相关知识
如何训练宝宝大小便?
桐宝八个月,正值酷夏,桐宝遂告别了他的纸尿裤,正式开始了“把尿”生涯。从睡梦中被吵醒拎起来尿泡泡,当然是件极其痛苦的事情,所以桐宝小朋友从来没有停止过抗议。每次桐爸把尿,桐宝都会哭喊:“妈妈,妈妈——”随着桐宝年龄的增长,语言表达能力明显进步,可把尿哭闹现象却没有丝毫改变。桐宝十一个月某晚,桐爸例行把尿,桐宝照例哭喊:“爸爸,妈妈——”后来,桐宝十五个月某晚,桐爸把尿,桐宝哭喊:“爸爸,妈妈,桐桐——”再后来,桐宝十八个月某晚,把尿,哭喊:“恨爸爸,妈妈救桐桐——”
如何给宝宝把尿
专家支招
宝宝的尿“把”还是“不把”,似乎永远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把尿派”的妈妈们认为:把尿可以让小宝宝们摆脱纸尿裤的束缚,远离尿布疹的困扰,让他们更舒服一些;而“尿裤派”的妈妈们则认为:把尿是强迫孩子排泄,对宝宝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更有“纸尿裤会影响男宝宝日后的生育能力”、“把尿会给宝宝造成心理阴影”等等骇人说法,让年轻妈妈们无所适从。把尿真的会给宝宝造成心理伤害吗?宝宝多大才能把尿呢?把尿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带着这一系列的困扰,桐妈请教了相关专家,大有收获,与各位妈妈分享——
困扰一:把尿真会给宝宝造成心理伤害吗?
其实这种观点多来自西方。西方专家认为:“大小便训练”要等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准备好后再开始,否则会给孩子带来过多压力,也会让亲子关系变得紧张。所以在西方国家经常会看到三四岁还兜着纸尿裤的宝宝,那么西方这种“不着急”的效果又如何呢?许多西方孩子由于已经非常适应纸尿裤,因此在排便训练中使他们产生了很大的抵触和逆反,从而加剧了父母的急躁情绪,有统计表明大小便训练居西方儿童虐待起因的第二位。因此,“中式把尿”已经在一些西方父母中悄然流行开来。
困扰二:宝宝多大才能把尿?
最好在宝宝15个月后再进行把尿训练,太早的刻意训练可能会影响到宝宝性格的发育。当然,如果宝宝在尿泡泡方面比较有规律,也不妨早些试试,但最早也不要超过6个月,因为太小的宝宝脖子、背部都不够结实,很容易发生危险。
困扰三:宝宝把尿要注意些什么呢?
专家提醒我们:不要硬给宝宝把尿。宝宝在两岁以后,身体和肾脏才能发育完全,他们才会对大小便产生自控意识。在此之前,宝宝的大小便多为“随心所欲”状态,如果硬给宝宝规定排便时间,强行把尿,只会影响他们的发育。所以,把尿要等宝宝有排便欲望时再进行,如果宝宝有反抗表示则应立即停止。
桐妈经验
相信专家的解答对各位妈妈应该很有帮助,下面桐妈再为各位介绍一些在对桐宝进行把尿训练过程中,总结出的小经验——
经验一:细心观察,把握时机
只要妈妈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宝宝们在要嘘嘘前都会有自己特殊的表现。就拿桐宝来说吧,如果正玩得兴高采烈的他突然停下手中的一切,面色凝重、凝神发呆,那肯定是在酝酿泡泡,此时把尿十拿九稳。
经验二:把尿训练最好由白天开始
桐妈建议:刚开始时,妈妈对宝宝的把尿训练最好选在白天进行,因为这样宝宝的抵触情绪相对较小。晚上,可继续使用纸尿裤,以免“久把不尿”影响到宝宝的睡眠。待宝宝真正适应把尿后,再开始夜间把尿也不迟。
如何给男宝宝做如厕训练
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尽快自主自立。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给男宝宝做如厕训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男孩跟女孩在身体构造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进行如厕训练的时候这些差异就更突出了。对于男孩,我们该如何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如厕训练呢?
等待适当的时机
如厕训练成功的关键在于等你的儿子确实能够做了再开始进行。尽管有些孩子可以在18个月那么小时就开始,但也有些孩子可能要等到4岁后才能准备好去学。可能你已经发现了,男孩比女孩用尿布的时间要长些,而老二、老三总是比老大学得快。没有什么理由让你抢着早训练孩子:研究表明,如果家长给孩子进行如厕训练太早,这个过程只会更长。换句话说,无论何时开始,最终完成如厕训练的时间都一样。所以,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照我们的清单看看你的儿子是否已准备好进行如厕训练了。
一旦你确定你的儿子已经准备好了,就要注意时机。确保宝宝的日常生活习惯已经建立好了,如果他刚开始上幼儿园或是新添了一个小弟弟或小妹妹,可能不那么愿意接受变化或觉得这项新挑战太难了。等到他似乎乐意接受新事物时再说,这样你的如厕训练就会成功。
教他先学会坐,然后再站
由于大小便经常一起排出来,所以一开始应该先让你的儿子在大小便的时候都坐下,这样他就能明白两者都应该在便盆里完成。用这种方式,他就不会由于小便时可以到处溅的乐趣而分散注意力了,并能学会在你需要他注意的时候集中注意力掌握基本程序。
等宝宝看上去乐意用便盆或儿童马桶圈时,就让他试着站着尿,一开始,你需要买个防滑的小凳子让他站在上面。不必催他,他愿意站多久就站多久。如果宝宝不愿意这样小便,可以试着在马桶里放些可冲走的小东西让他练习瞄准,不过你得准备好在他练习的过程中要收拾几次烂摊子。
让他观察并学习
宝宝们通过模仿来学习,观察你上厕所是如厕训练自然的第一步。家里有个乐意示范的男性样板是个关键,如果他愿意,就让你儿子跟爸爸、叔叔或其他家里的男性朋友一起去厕所,观察他小便。宝宝可能会注意到爸爸上厕所的方式跟妈妈不同,这会为你向他解释男孩子上厕所的基本方式提供最好的机会。
1、有样学样。让小孩先看看“大哥哥”、父亲或者叔叔伯伯是怎么小便的,他会更有兴趣学习他们那样站着小便。
2、借助脚踏。学会准确瞄准目标不是件易事,尤其是小孩的屁股可能低于马桶边缘的位置时。你可以在马桶前面放上一个稳固的脚踏或小凳,让小孩更容易完成任务。
3、注意安全。确保马桶的盖子或厕板不会砸到孩子。
4、对准目标。鼓励孩子小便时朝马桶中心瞄准,以防洒得到处都是。
5、游戏教学。增加一些游戏的元素,让整个训练过程更加有趣,如瞄准游戏,变色游戏等等。
6、保持卫生。鼓励孩子将洒到别处的尿液用厕纸擦掉,然后洗手。
购买正确的用具
大多数专家建议购买一个便盆,这样你的宝宝可以“宣称”这是他自己的,而且也让他觉得用起来比正常尺寸的马桶更安全。有些小孩会害怕掉进马桶里,他们的这种恐惧感会妨碍如厕训练。如果你更愿意买安在你的马桶上的儿童马桶圈或训练器,一定要确保它坐上去舒服、安全,安装牢固。如果你决定这么做了,还需要给宝宝准备一个小凳子,这点很重要,因为无论什么时候想用,他都能容易地爬上爬下,而且坐在马桶上时脚也能放稳。你可能还需要给宝宝选一些有关如厕训练的图画书或录像带/DVD(如果能买到的话),这会让他更容易掌握所有的新信息。
让你的孩子适应便盆
在如厕训练一开始,宝宝首先需要习惯于用便盆的主意。先让他知道便盆或儿童马桶圈是他专用的,你可以在上面写上他的名字或让他粘上些小贴画做装饰,使它成为宝宝的专用品,然后试着让宝宝穿着裤子坐上去。这样练习1周左右之后,建议他试试摘掉尿布但穿着裤子用便盆。如果他看上去很抗拒,一定忍着别强迫他。那样只会造成争执,破坏整个训练过程。
如果你的孩子有一个最喜欢的娃娃或填充动物,试试用它来演示用便盆。大部分孩子都乐意看他们最喜欢的玩具做这一系列动作,而且用这种方式,他们学到的要比你告诉他们怎么做多。有些父母甚至给这个娃娃或填充动物制作一个临时便盆,当你的孩子待在他的便盆上时,他最喜欢的玩具也可以坐在自己的小便盆上。
给他买些好玩的内裤
让你的儿子把注意力集中在完成如厕训练后的好处上,带他去做一件特别的事:买内裤。让宝宝知道他可以自己选择任何他想要的内裤,印有超级英雄人物、拳击手或他最喜欢的电视人物的内裤通常都是大热门。早点开始宣传这次购买行动,让他很兴奋自己够大了,能像爸爸或大哥哥一样使用便盆并穿“真正的”内裤。
制定一个训练时间表
让你的宝宝摆脱尿布取决于你的日常时间表,以及是否有其他人照看你儿子,比如保姆。如果有,你有必要跟保姆或幼儿园老师协调宝宝如厕训练的策略。
你必须决定,是给宝宝反复换着用尿布和内裤,还是干脆让宝宝一直穿内裤。虽然一次性的成长裤很方便,不过,很多专家和家长发现最好让孩子直接穿内裤或可洗的布训练裤,这样当你的儿子尿裤子了,他马上就能感觉到。当然,那样很可能你就要多洗几次裤子。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做最好,不妨跟医生或其他家长聊聊。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在晚上或外出较长时,你还是需要给宝宝用尿布或一次性成长裤。
让宝宝有时候光光屁股
没有什么能像有时让宝宝光着屁股那样有助于他弄明白什么时候需要上厕所了。宝宝玩的时候,把便盆放在容易拿的地方,鼓励他时不时坐上去一会。当然,如果让他光着屁股玩,就别太在意他偶尔会把地弄脏(在地毯上铺上塑料布会有帮助)。观察他有便意的信号,比如在一个地方单脚跳,抓自己的生殖器等等,然后提示他该上厕所了。你可以连续几天这么做、每天晚上家里人都在的时候这么做,或只在周末这么做,完全由你决定。你的孩子不带尿布的时间越多,学的就会越快。
庆祝宝宝的成功
宝宝不可避免地会出些小意外,但最终他会感受到在便盆中留下东西的乐趣。这时,应该大肆渲染好好庆祝一番,用“大小伙子”的特殊待遇奖励宝宝,比如看一个新的录像/DVD或多讲一个睡前故事,借此来强调他达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也别把每次用便盆都搞的那么隆重,否则宝宝会开始感到紧张,并在这种过分的注意下觉得害羞。
如果一开始宝宝没有成功,就一次一次的再试试
跟学其他技巧一样,宝宝用便盆越多,就能掌握得越好。不过,你也可以想办法让这个过程对他来说更容易。给宝宝穿宽松的衣裤,让他很容易就能脱下来,或是给他买大一号的内裤。如果他还不习惯用便盆的这个想法,别反应过度或惩罚他。没什么比让一个孩子对小意外感到烦恼能更快地破坏如厕训练了。请记住:即使是已经能够几个月都成功自己上厕所的孩子,偶尔也会尿裤子。如果你心情烦躁,一定要提醒自己:责备宝宝尿裤子只会让如厕训练花的时间更长而不是更短。
增添趣味因子
如果你在进行如厕训练时能运用一点想象力,宝宝就更有可能在整个过程中充满动力。在马桶的水里滴几滴红墨水,宝宝看到自己把水变成红色会大吃一惊的。在马桶边放几本宝宝喜欢的书,这样他上厕所时就可以看了,如果是你给他读就更好了。也许他还乐意剪出一些纸片的形状,扔进马桶里在小便时练习瞄准呢。
如果宝宝在如厕训练的过程中开始没兴趣了,你可以考虑提供一些奖品。一个常用的方法就是用小贴画或日历来记录他在训练中取得的进步。每次他自己去用马桶了,就可以得到一个小贴画贴到日历上作标记。看到小贴画越积越多,会让宝宝倍受鼓舞。如果仅有小贴画还不够激动人心,你还可以提供一些额外的奖品,比如在宝宝存够一定数量的小贴画或连续一定天数都没有尿裤子时,可以到超市买些糖果,或是给他买一个他一直想要的玩具。
进入夜间训练
一旦你的儿子白天能不尿裤子了,你就能开始设计夜间如厕训练的游戏了。等到他已经彻底完成了如厕训练,你就可以开始在早晨和宝宝白天小睡后检查他的尿布,看湿了没有。很多孩子在学会使用马桶的6个月内,就能开始在下午小睡时不尿尿了。夜间的如厕训练更难一些,因为不仅要看宝宝的身体是否能在较长时间内憋住尿,而且看他睡得有多沉。如果他想睡觉的时候不带尿布,就买一个隔尿垫,让他不带尿布睡。如果试了几个晚上,发现他还不能憋住尿,就再给他带上尿布,但别对此指指点点。只要告诉宝宝他的身体还不能做到晚上不撒尿,安慰他他很快就能长大,到时候再试试。如果5个晚上有3个你的孩子都能憋住尿,那你就再坚持一下。下午5点之后控制宝宝喝水或饮料的量,在你睡觉之前把他叫醒,让他最后再去小便一次,都有助于他晚上不尿床。如果你的孩子好长时间都不能夜里不尿床,也别太担心:至少到宝宝7岁,晚上尿床都被认为是正常的。
完全摆脱尿布
当你的孩子准备好完全摆脱尿布时,他已经学到很多了。让他把他剩下的尿布送给一个有更小的孩子的家庭,或者全部收拾起来一次都扔掉,用这种方式来告诉大家,他已经不用尿布了,让他对自己的“成就”更骄傲。
如何训练宝宝的方位感
1、藏猫猫
有意识地创设一下可以让孩子藏身的“设备”,比如孩子可以钻进去的大盒子等等。
当你四处走着打他们时,要对你走过的地方有一个“实况报道”,当然也包括你找到他们的地方。
2、整理物品
应该让宝宝自己玩玩具并将它放回原来的位置。这个任务的完成需要爸爸妈妈用正确的语言提示,比如“记住动物园里小动物的‘家’在门边衣橱最下边的一层”。只有当宝宝听到规范的、细致的描述时,他们才能学会这些词汇。
可以和宝宝玩一个游戏,叫做“我是一个侦察兵”,这个游戏要宝宝熟悉周围物体的位置和名称。
3、修建“公路”
找一块空地,和宝宝一起在几个点之间修建公路,比如为一个小木偶的房子,车房和超级市场之间修公路。它们可以用木块或塑料来作为铺路的材料。
要宝宝描述小木偶从一处到另一处时所需走的路线。
增加一些停止地点,比如说红绿灯或斑马线,以增加幼儿的词汇量并使任务更复杂些。使用一些短句,比如“走斑马线穿过马路”和“在红绿灯处向左拐”等。要使任务多样化,可以要求宝宝描述在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时的不同路线。
4、绘制地图
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激发宝宝绘制地图,读一个故事,如“一个小姜饼人”。他的生命开始于一个老婆婆阁楼上的煎锅里。他从煎锅上跳到地板上,溜出厨房,跑出门去,然后沿着小路逃跑。他穿过花园,看见一个园丁正在干活。之后他跑到田野里,看到一头牛和一匹马。因为所有的动物和人都在追他,他就跳进了一条很深的河,一只狐狸救起了他。
当你讲故事时,鼓励宝宝参与到你的讲述中,可以不断地重复这句很有名的对白:“跑啊,跑啊,你能跑多快就跑多快,但你追不到我,我就是小姜饼人。”
让宝宝画一幅图来表现事件的顺序。当他描述每个事件发生的地点时,你要强调正确的词汇的说法。
5、描述房间布置
通过画地图宝宝可以学会大量的方位知识。
在一张大纸上,让宝宝画出房间的墙,并标出窗和门的位置。
让宝宝剪出不同颜色,形状的粘贴纸片,代表房间的不同区域,比如读书角架,并把这些小纸片贴到大纸上。
鼓励他做一张比较精确的室内地图。这将是宝宝理解绘制一个区域的过程的良好开端。
然后宝宝就能用相似的方法来介绍他自己小卧室的内部陈设了。
以上这些小游戏,要注意安全。最好有父母陪同一起进行,还可以促进母子之间的感情。
如何训练宝宝独立进食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能够培养开朗外向的性格,让宝宝有自信的与别人交往。你们知道什么是早教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如何训练宝宝独立进食》,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在宝宝12-18个月期间,父母可以培养宝宝独立进食的习惯。让宝宝独立进食不是简单的事情,适当的训练是必须的。我们一起看看有什么方法让宝宝独立进食吧。
在宝宝12~18个月时就能独立进食,如果训练得好,宝宝就可以吃得好。如果不去训练,一直父母喂食宝宝,那么宝宝就会产生依赖性,等到以后改变吃饭习惯,就难了。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宝宝的自食习惯呢?以下是一些参考方法:
1、宝宝在满一周岁时,就可以试着拿小勺吃饭了。这时候虽然只能吃个几口,主要还是通过大人喂,但一定要坚持下去,到了1岁半就能独立吃饭了。
2、父母要多鼓励宝宝吃饭,提高孩子自己吃饭的兴趣和自信心。
3、连续几天做宝宝最喜欢吃的饭菜,把饭菜弄好了放在宝宝面前,然后离开一下,让宝宝自己先吃上几口,然后给予鼓励和表扬。如果宝宝仍不愿意自己吃,大人也不要对宝宝发火,要帮助他把饭吃完。几天这样重复后,当宝宝饿了就自然会拿起餐具吃饭了。
在这训练的过程中,父母千万不能担心宝宝饿,饭菜凉了,就很快妥协,又开始主动去喂宝宝吃饭,这样只会助长宝宝的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