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待大人的态度不一样,有些情况应视为正常现象。比如,孩子对父母等亲人表示亲近与依恋,而对陌生的大人表示冷淡和疏远;再比如,与其他大人相比,孩子对老师表现得更为尊敬与顺从。孩子的这些表现受其情感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正常现象,父母不必为此忧虑。而另外一些情况,则必须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那就是孩子产生了“两面派”行为,对不同的大人态度不同,见风使舵,或察颜观色,从中取巧,这种不良性格一旦养成,对其人格的健全发展是不利的。

要改变孩子这种不良的“两面派”态度,大人必须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以及一致性的教育措施。

1、父母教育应一致。严父慈母或严母慈父,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教育方法容易导致孩子对父母的态度不一样,要改变和预防孩子对父母态度不同,父母应做到以下几点:

(1)父母共同研究孩子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2)父母对孩子所提的要求应一致。

(3)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应互相配合。当其中一方批评孩子时,另一方不要袒护,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对方,应该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2、父母和祖父母教育应一致。孩子容易在祖父母面前撒娇、任性,而在父母面前则较正常。要改变孩子对父母和祖父母的态度不同,应做到以下几点:

(1)父母应常和祖父母交流,取得一致的教育观点,采取协调一致的教育措施。

(2)对于祖父母给孩子所提的要求,合理的,父母应予配合,不合理的,背后与老人交换意见,争取统一意见。

(3)老人也不宜当着孩子的面训斥孩子的父母。

3、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应一致。孩子在幼儿园表现较好,而回到家中对父母态度不好,为所欲为,常常是由于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而致,因此:

(1)父母应树立自己的威信,对孩子应严格要求,严与爱结合。

(2)父母应经常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了解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并与老师交流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和老师一起共同教育孩子。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入园先观察:老师对孩子的态度


无论家长选择哪个幼儿园,最后每天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是班里的老师。相对于一个好幼儿园来说,一位好老师对于孩子的意义更重大。入园前,可以多方了解一下这个幼儿园老师的情况。可以上幼儿园的网站上了解信息,也可以在幼儿园里户外活动时,观察老师与孩子的互动情况。

从以下三个方面,家长可以自己先判断一下老师的水平。

1.是否能无条件地热爱幼儿

幼儿自出生之时起,就在爸爸妈妈的爱护下成长.当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他们会把自己对爸爸妈妈的依恋,对爸爸妈妈的期望和要求转移到教师身上,希望教师能喜欢他,爱他.因此,教师应具有“爱满天下”的博大情怀,在情感上对幼儿表现一种亲近感,处处流露出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情感基础,教师要无条件的热爱每一个孩子,并且把这种情感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和关怀,从而使每个孩子对教师产生认同和依恋。

2.是否能以民主的作风充分的接纳和尊重幼儿

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兴趣和需要尊重幼儿,把幼儿当作有主观意识和独立人格的人,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作为幼儿教师,特别要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切不可象对待成人那样,动辄指责、批评,也不能采取讽刺和轻蔑的态度,而要和颜悦色,循循善诱,通过积极带鼓励性的语言,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

3.能否能极主动的参与幼儿的各种活动

作为幼儿教师,要能放下架子,把自己看作是孩子们的伙伴,参与他们的各种活动。

婴儿期母爱态度对孩子影响


国外最新研究

结果显示,婴儿成长过程中,母亲以拥抱、亲吻和语言表达等方式给予大量关怀和照顾,可使孩子在成年后不易焦躁,抗压能力更强。

研究经过

为更客观研究母爱如何对抗成人后的压力,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助教乔安娜·马塞尔科带领的研究小组跟进上世纪60年代在罗得岛州开展的一项研究。

那项研究的对象是1000多对母婴,当时婴儿8个月大。心理学家观察母婴互动,按照从“消极”到“过分”从1分至5分打分。至上世纪90年代末,研究人员追踪到482名当年的婴儿,这时他们已经30多岁。研究人员借助问卷调查了解实验对象的心理状况,给他们的“精神紧张度”打分。“精神紧张度”的评估包括焦虑程度、是否有对抗情绪和是否易怒等几个方面。

马塞尔科等人基于上述数据评估母爱对孩子的长期影响。

马塞尔科表示,“我们发现,客观观察显示获得大量母爱的婴儿,30多年后表现出较少的精神紧张症状”,和与母亲关系冷漠的孩子相比,得到大量母爱的孩子尤其不易焦躁。

研究人员认为,母亲大量的亲密关怀可使婴儿产生安全感,这使他们在成年后从积极角度看待人际关系,并有助孩子发展各种交往技能。不过,那些婴儿时期缺少母爱的人在30多岁时的表现与得到平均水平母爱的人差别不大。

科学家认为,母亲的照顾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它改变了一种控制大脑对压力反应的基因的表达。这种基因变化导致大脑中海马长出更多压力受体,减少身体对压力的反应。

小提示:婴儿期应该全身心的爱宝宝,给宝宝安全感让宝宝感觉你的爱很重要。

坚定的态度:对父母的考验


扬扬爸爸 儿子五岁

准备送扬去幼儿园时他刚好三岁三个月,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该是进幼儿园的“法定年龄”了。而对他的“舆论攻势”,则早几个月就开始进行了。这“舆论的导向”一定是“幼儿园好玩、有好多小朋友”。

在他这个正在渴望玩和玩伴年龄,我的这一套显然十分奏效。那段时间里,如何他捣蛋,甚至可以用“那样就不能去幼儿园”来制止了,而且屡试不爽,让我暗自庆幸了好一阵。

转眼春去夏来,眼瞅着离秋天开园的日子不远了。而我的准备工作也更是紧锣密鼓起来:带他去报了名的幼儿园熟悉情况;将上幼儿园以后的生活跟他“实话实说”——扬扬要跟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一起吃饭、一起睡觉,爸爸妈妈下班以后再去接你。

听了这话后,扬明显地表情凝重起来。但我想,还是应该让他有个思想准备的好。

没想到,扬对于幼儿园五花八门的玩具和好玩的小朋友的新鲜感,居然持续了两天。就在我们觉得一切似乎就这样平安无事下去的时候,扬似乎明白了什么似的,

——我不要去幼儿园。接下来的几天,他一遍又一遍地坚持着说。“不行,这件事情没有商量的余地。”我也坚持。

基本上讲扬是一个讲道理的孩子。他知道,有些事情,爸妈说了不行的,再反对也没有用,不如就接受现实。

然而,到了幼儿园,哭声一片的悲伤教室,一下子就把扬扬的泪水也给扯出来了:“爸爸妈妈不走!”在老师许可的时间里,我们尽量地长时间地陪着他,这个时候,除了必须上幼儿园,其他条件似乎都可以商量。

我们明白,以孩子一向的表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并不难。而我们需要的,只是坚持一个原则,然后就是耐心、耐心、再耐心了。

果然,几天以后,扬扬就会主动地要求上幼儿园了。

扬扬爸提示:

孩子虽小,但他那双眼睛却能够亮亮地捕捉到父母一丝一毫面部表情的变化。一旦决定要送孩子去幼儿园了,无论前期跟孩子谈论幼儿园,还是后来送孩子去幼儿园,都要给孩子传达一种“这事铁定不能商量”的讯息,而有些妈妈些微的心痛与不忍,更会令孩子“寸肠欲断”。虽然幼儿园的规矩,会让孩子感到受限制和约束而憋得慌,回家后,孩子就很可能要闹闹脾气,不好好睡觉,无故哭泣,但是,作家长的,心里要明白,此时此刻,孩子最需要的是无限制的爱和耐心,而且,让孩子回家后情绪作些“释放”也是无害有益啊。

于丹谈孝道:教育子女正确的生活态度


于丹:我们就是因为长大了,开始关注社会关系了,所以我们会忽略伦理关系。但是按照中国的说法,在伦理的起点上是最早的学习,论语里面说人这一辈子学习,他可以有几个阶段,学习不同的东西。

第一段叫初识孝悌之义,这是向伦理关系学习,也就是进门孝敬父母,出门得靠兄弟。第二,向社会学习,言语谨慎,行为守信,泛爱众,亲近仁义道德,这是社会学习。第三段最有意思,叫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你如果还有力量,可以向书本去进行学习。你看人的成长,伦理经验、社会经验、书本经验。这是中国人应该成长的路。可是我们今天是反着的。

主持人殷智贤:读了很多书,但是不一定知道做人的道理。

于丹:最简单的说就是你的这个结论,但是你看看我们是怎么倒着走的,什么经验都没有先学文去了,哪管你有没有余力,现在都是小不点学前班开始学。

主持人殷智贤:幼儿MBA了。

于丹:所以,学文那一块一点都不缺,书本那一块。反而社会经验,博士毕业、硕士毕业以后才来被社会修理,修到有些悟性好就懂得多一点,悟性不好这一块一直在社会磕磕绊绊。所以,社会经验大概能修到一半左右,但是你看伦理经验几乎成了空白。

主持人殷智贤:而且很可怕,就是因为6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从小要让这个孩子学很多东西,这个孩子其实真的没有关注过这些大人为他付出了什么。

于丹:其实你说的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我们中国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从70年代末计划生育成为国策,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上小学的孩子都已经是第二代独生子女。所以,国策本身没有错,可是我们有什么样的教育辅助设施,有什么样的社会机构理念的提倡,有什么样全社会的观念行为跟上来了呢?

主持人殷智贤:没配套。

于丹:所以,独生子女、隔代抚养这都是典型中国的问题,因为在很多西方国家,孩子长大了以后是跟着他亲生父母或者上幼儿园、上小学社会机构,很少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大。这个孩子本身是独生,再加上隔代抚养,老人让他衣食住行全都无忧无虑,但是从怎么培养教育上,我们说过父母的经验确实比我们久远,但对孩子的人格培养上就会出现很多问题,爷爷奶奶说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还小呢,长大就懂事了”,但是这个时候就忘了说“三岁看老”这句话。我是大学老师,经常看着考上我们学校分数极高的孩子,他们的很多所作所为我觉得特惆怅。

主持人殷智贤:小的时候家教欠缺了一些内容,他没学到。

于丹:我们在高考前有艺术类加试,加试孩子们都进去,家长在门口,曾经有一个家长着急的敲玻璃,我出去以为孩子忘了带文具和准考证,那个妈妈一把拉着我,你看穿格子衬衫的是我的孩子,你赶紧告诉他进考场之前一定要进一趟卫生间,这是真的,一点不夸张。

主持人殷智贤:这个孩子以后长大面对他人生那么多复杂的问题怎么应对?

于丹: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是来高考,你觉得这种例子极端吗?我作为班主任,带着孩子去校医院,把袖子撸起来打预防针,18、19岁的大男孩举手,老师,卷左胳膊袖子还是右胳膊?这都是真事。

主持人殷智贤:在常识层面上其实都有非常大的欠缺,而这些东西本身应该是家长教的,而家长帮孩子做了很多事情,常识只在家长的认识和经验里,没有传递给孩子。这个问题我就想跟您进一步请教,我们刚才谈了对于我们的父母应该如何尽孝,其实更严峻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教给我们的孩子懂得孝道。因为我这么多年接触很多成功人士,我发现那些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人很多人其实真的都是孝子、孝女,这些人因为心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要懂得报恩,不懂得报恩的人我后来发现其实很难持久成功,可能偶尔因为某些机会抓住了,因为不懂报恩所以很难持久。现在的小孩通过什么方式能够学习孝道?

于丹:你说的这个其实是现在挺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孩子的心态,觉得这个世界上给我什么都是本分。

主持人殷智贤:应该的。

于丹:不给我就是亏欠。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感恩这个世界呢?就是你觉得这个世界上不给我什么东西是本分,给我任何东西都是勤奋,有勤奋才会知道感恩。所以,勤奋在哪儿呢?你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给你的东西就是本分吗?凭什么啊。所以,我说这个孝道还是那种耳濡目染,它的那种家庭行为。其实我看着我的孩子,因为一直是跟着她姥姥长大,同时我姨妈跟我住在一起,就是她姨姥姥疼她疼的呀。在她小不点的时候,姥姥吃点什么,她就说这是我的,你凭什么吃呀?本能的,小孩都有这个阶段。

主持人殷智贤:有这个阶段,领地意识特别强。

于丹:这是我的,你凭什么吃呀。你要去培养她。

主持人殷智贤:怎么办?

于丹:很多东西你逐步来,我们小时候都会有那种什么东西过去以后说给妈妈一口,给姥姥一口,大人经常比划一下,就这一个了,给宝宝。我就主张跟小孩,她再小,好东西都分享,大人该吃就吃,根本不用全省给她一个人,你现在省给她一个人,到了社会上没有人省给她,她该哭了。

主持人殷智贤:受不了。

于丹:全家好的水果、好的点心,什么东西摆在那儿了,有几个大人孩子都是平均的,不能因为你是小孩你就多吃、多占,那还有老人呢。所以,这个小孩有的时候是让他学会关心别人,为别人付出,让他获得那种荣誉感,这对一个孩子的人格是一个鼓励。不要觉得小孩不让他懂事,你经常会觉得小孩拿个东西碎了怎么办,你让她干点事。我那个孩子从特别小的时候,每顿饭往那儿一坐,本能的说“姥姥,吃药”,姥姥就吃药,她姥姥每次一出去的时候都忘记吃药。她经常说“姥姥,给我一块饼干,我为我姨姥姥要点无糖饼干”,因为她姨姥姥有糖尿病。哄她姨姥姥,她觉得挺好,你夸她“你这样做特别好”。人的尊严是被鼓励起来的,人的尊严获得不是因为她在世界上得到很多,而是因为她的能力能付出。所以,我女儿在3、4岁的时候,我们的院里面经常会有小孩的游艺比赛,她去套圈什么的,干这些事,得奖券。得了一堆以后,左边是一个孩子的玩具的奖品,右边是大人的卫生用品那些兑奖地方。她就在那个地方特别犹豫,看着左边,她酷爱气球,自己自言自语说我已经是大孩子了,不要气球了。到了右边拿着奖券,问她要什么呢?她说我妈妈总出差,我要一包湿纸巾吧。说你的奖券还够兑什么,甲流的时候,她说那给我一块肥皂吧,我们回家洗手。人家给她一份特糙的灯塔的洗衣香皂,我女儿跟宝贝一样,跟我说湿纸巾是出差用的,肥皂你放在卫生间去,弄得大人得洗好多遍手,一再提醒我们,“那个肥皂是我拿回来的,你们洗洗手吧”。好,去洗手。最好的洗手液跟香皂都不能用,老用灯塔的香皂,洗的手特糙,一天洗十几遍,老为了成全他,但是她好自豪,因为她觉得她还不到四岁,能往家拿东西了,是她努力换来的。

主持人殷智贤:而且对你们都有好处。

于丹:全有好处,全家人被她督促得天天洗手。后来我就在想什么叫孝?你开始给她讲道理,小孩哪懂道理。当她觉得她能提醒姥姥,她能推着姨姥姥,能给妈妈拿着香皂,她自然觉得我为别人付出是有成就感的。

主持人殷智贤:她就被鼓励了。

于丹:我觉得这是一种特别简单的行为模式。我们再懂更多的道理,那是成年人的事情,传递给孩子就是身教胜于言传。

主持人殷智贤:而且很多成年人所谓懂得道理其实是不照着道理做的。

于丹:对。

主持人殷智贤:他从他的习惯上来讲是没有说为他人考虑的习惯。道理他也能讲,那个没有意义。所以对小孩的教育来讲,怎么样能够把为他人着想变成习惯才真正说明教育成功。

从这一点来讲,我就想起了中国《礼记》里对教育的定义,叫“养其善而救其失”,可是很遗憾,现在很多家教里既没有养他们善,也没有救他的失,这个真的是无可奈何的一件事。很遗憾现在的家教好像已经忘了去“养其善而救其失”

把对人生积极的态度传递给孩子


在生活中,父母会不知不觉给孩子以暗示,这些暗示在培养孩子的性格、学习和生活习惯以及意志品质方面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对孩子的暗示,可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两种,积极的暗示起到的效用往往比说理教育还好,能融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含蓄又委婉,有利于孩子在无形中养成良好的性格和心态。消极的暗示则是孩子心灵的腐蚀剂,让孩子情绪低落,产生自卑和自弃的心理。幼儿在心理上可塑性很强,极易接受父母的暗示,所以,父母一定要有意识地给孩子积极暗示,而将消极暗示过滤掉。

故事1 给孩子尝试各种食物的欲望

晶晶和玲玲都不喜欢气味特殊的蔬菜,如芫荽、药芹、胡萝卜、茴香苗等,同时因为怕卡着,也不喜欢吃鱼。

DON'T 晶晶妈经常在与亲友吃饭时提到这一点,说:“饺子里有芫荽?这不成,晶晶会把整口的饺子馅吐出来。”“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不耐烦吐鱼刺。”“药芹的气味她点儿都受不了。”

DO 而玲玲妈妈到了星期天会做“五彩蒸饺宴”,有意识地用菠菜汁、胡萝卜汁、南瓜汁等和面包水饺,里面包上药芹虾仁馅、胡萝卜香菇馅、芫荽猪肉馅,全家人都故意吃得很香很夸张,还来让玲玲猜:“猜猜看,那个三角形的蒸饺里面包的啥?”针对玲玲怕吃鱼的习惯,玲玲妈在家里进行了一次吃鱼大赛,规定每个人吃一条鲫鱼,谁能把鱼脊骨最大程度地还原,谁为冠军。冠军的奖品是妈妈亲手缝制的一对鱼挂件。最后,当然是玲玲“巧夺冠军”。玲玲的收获,还不只是得了挂件,还在于经由妈妈指点,她了解到鱼刺分布的密与疏,掌握了娴熟的吃鱼技巧,不再对某种食物有恐惧心理。

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积极暗示的环境里,对食物有着兴致盎然的尝试欲,父母就完全不必担心孩子会挑食偏食;而像晶晶妈那样,不知不觉传递给孩子一种消极暗示,孩子就会逐渐对某几类食物产生“天生的排斥心理”,均衡营养就成了一句空话。

故事2 给孩子摔倒再爬起的勇气

两位妈妈分别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公园里放风筝,在向后退走的过程中,两个兴奋不已的孩子都摔倒了。

DON'T 亚亚的妈妈赶紧跑过去,抱起孩子心疼地说:“乖乖,摔疼了吧!这草地真滑真坏,专摔我们家宝宝!”亚亚还来不及反应,但听到妈妈的话以后,马上像受了莫大委屈似的哇哇大哭。

Do 飞飞妈妈望见孩子正紧张地回头看她,立即自己也轻轻“摔了一跤”,就地打了个滚,仰面朝天做出很享受的样子说,“草地像块大毯子,好舒服啊,躺在上面还可以闻到花香呢!”飞飞笑了,站起来,又倒下去一次,认为这是妈妈在跟他玩游戏。

同样是摔跤,为什么有的孩子显得脆弱娇气,而有的孩子能表现得若无其事呢?这就跟两位妈妈给予的不同暗示有关,前一位妈妈紧张惶恐的态度在暗示孩子,跌倒了是很痛的,从而“点醒”了孩子疼痛不安的感觉,这就是消极的暗示:而另一位妈妈不但以泰然的态度感染了孩子、暗示他“摔跤没有什么了不起”,还让孩子模仿她的行为,学会了“跌倒了也能换个角度看世界”的积极态度。孰优孰劣,不是看得很分明么。

故事3 给孩子随遇而安的快意

钢琴课一结束,变天了,雨点从天空中掉下来。

DON'T 小婷的妈妈愁容满面,对孩子说,今天真倒霉,就算冲到马路上拦的士也全淋湿了,每次你一淋湿就会感冒,一感冒就弹不好琴,下次回课又要挨老师骂了>>还没说完,心事重重的小姑娘已经满含了一包泪,快要哭出来了。

DO 菁菁妈妈则开开心心地说,啊,这是老天爷在让我们享受雨中漫步的乐趣,儿子,竖起耳朵听一听,雨落檐头的叮当声,听一听雨打在树叶上、汽车顶篷上的声音;张开手臂,做一个雨中的深呼吸,空气好清新,里面还有柏树和石榴花的清香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因此通过积极的暗示,都会孩子随遇而安,并能在目前正在经历的境造里找到乐趣,从而放平那颗怨天尤人的心,这种能力,是如此重要,几乎关乎孩子一生的幸福感。身为父母,应该多对孩子说、“我多幸运啊!”“赶上这件事也是奇遇呢!”“能克服这样的困难,说明我能耐不小呢。”旅行中,汽车抛锚了,在等待旅游公司重新派车来的过程中,与其焦灼不安地抱怨,不如带着孩子在附近田野里采野花、拍摄落日:黎明即起去看日出,却被突如其来浓雾卷走了看日出的时机,也不必怨天尤人,与孩子一起跟缥缈的山雾捉迷藏,日后回忆起来,也很有趣味哩。

故事4 给孩子与人相处的善意

可可与萌萌两家人决定乘火车游新疆,旅途很漫长,他们“不幸”遇上了吵吵嚷嚷的大家子人,那家人的男人们将去新疆淘金,女人们将去新疆摘棉花,姑嫂叔伯三家,还带着三个特别吵闹的孩子。

DON'T 可可妈一见就皱眉头,对可可说:“太倒霉了,跟这么没教养的人起乘火车,还要忍受四五十个钟头,早知如此就坐飞机了。”

DO 而萌萌妈不仅让女儿拿出玩具和图书,与对面铺上的三个小家伙分享,还租了车载DVD让大家一起看动画片。萌萌妈还鼓励女儿去跟对面铺上的叔叔伯伯谈天,听他们讲淘金故事。当对面的女人为儿子的顽皮对萌萌妈说抱歉时,萌萌妈说:“我和女儿,还羡慕你们一大家子人,这么友爱,这么热闹,这么亲密。有了你们,这一路上说说笑笑,也不闷人了。”

你可以想象,这一路上,可可和萌萌哪个过得更愉快。

人生就像旅行,有时,我们是无法挑选旅伴的,总会有不合你胃口的人出现,此时此刻,父母应当用自己的所作所为给孩子这样的暗示:“我们无法挑选旅行,但可以决定心态;我们也可能无法适应伙伴的脾气秉性,却仍然可以挑选我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相谈甚欢。”

过得是否愉快,有时,决定于孩子自己,是否乐于与环境合作,而父母的天职之一,就是将与环境合作的技巧,通过形形色色的积极暗示,传递给孩子。

科学育儿知识大全:怎样教育孩子对成功的理解?


科学育儿知识大全:如今文化教育孩子并不是高度重视不高度重视的难题,只是怎样如期完成成功教育“儿女成材”的难题了。科学育儿网因此如今的家庭教育应当造成大伙儿的高度重视。如今的文化教育結果是院校30%社会发展20%家庭50%,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文化教育层面起着挺大的功效。因为一部分家长不留意家庭教育,造成如今全国性的刑事案件发案率,青少年儿童就占有20%。因此家庭教育关乎大家的家庭和社会发展,关乎孩子的未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方式各不相同。

科学育儿网里有的家长认为“棍子下边出孝子贤孙”,家长对孩子的文化教育就是说指责处罚。有的家长认为“唯考试分数论”,以便自身的孩子考个好的考试成绩,能够斩获、大包大揽孩子的一切。实际上这种全是有误的家庭教育方式。您斩获不上孩子的一辈子。

科学育儿知识大全说到家庭教育是个繁杂的工程项目,重要是家长是否把握了文化教育孩子成材的关键环节。下面我将取得成功教育孩子的重要讲给大伙儿,期望对您在孩子的文化教育层面有一定的协助:

1、 有处罚变激励

什么是激励?如何激励孩子?简易的讲,就是说怎样充分发挥孩子心灵深处的物品和潜能,它是一个本质和关键方式。

每一孩子常有极大的潜能,爸爸妈妈要做的就是说激励孩子,让孩子充分发挥自身的使用价值,给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机遇。

人像图片小车一样,而激励如同油箱的车用汽油。家长务必调转孩子的主动性,他会发掘本身的潜能,这就好似给他的“汽车油箱”里给油。而且家长在激励孩子的那时候要有诚心的激励,才可以触动孩子的心。千万别觉得自身是孩子的家长,摆成冷脸孔和家长趾高气昂的模样,那样孩子就不容易接纳您的激励和提议,您的激励就不成功了。

有的家长总是用“你真棒”“伟大”“太棒了”等简易而裂缝的点评,孩子也不清楚您为何夸奖他,那样就失去您激励的用途。比不上实际一些,例如:“你自身穿着打扮穿的很齐整,挺不错。”“你可以自身叠被,把宿舍床整理的很整洁,你真棒!”实际而细腻的强调孩子的最该赞美的地区,那样孩子了解为何最该赞美,并可以再接再厉,加强好的层面,逐渐培养好的品行与习惯性。家长一定留意,以精神鼓励主导,以物质鼓励为副。

2、 和孩子的关联要公平和睦

我需不需要注重公平呢?缘故是我国数千年文化艺术传统式,“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以深层次来到所有人的脊髓。许多 的家长觉得:和孩子公平是“天方夜谈”,因而许多的不幸就持续产生。例如:有一个5岁的小女孩子很想要和邻居的大伯交友,知心话都想要和那位大伯讲,而不想要和自身的爸爸妈妈讲。缘故取决于,那位大伯和她說話的那时候全是蹲下,与他一样高,她感觉自身遭受了重视,而和自身的父母說話时,是趾高气扬,无论父母是站着和蹲着一直比自身高许多。且父母总是很严肃认真的皱着眉头,而不愿在家中多說話。那样下来您的家庭和孩子中间就沒有和睦公平的气氛,就算不上正确引导文化教育,大家家庭的真情、和孩子的情感就大大的生疏了,孩子当众不抵抗,可就是说内内心讨厌您。大家家庭的潜在性分歧、就是这样默默地的存有了。因此,家庭的和睦公平是家庭教育的第一因素。0元领专业情感分析!10s快速预约

3、 要给孩子留面子

我国那样的老话,称为“堂前教育孩子,枕边教妻”,就是孩子没什么情面,在哪儿都能够教,而老婆有情面,只有在枕芯边秘密的地区才可以“文化教育”。可就是说这句混帐话给许多的家庭产生了灾祸,家长和孩子正中间出現了挺大的芥蒂。这里我不断的注重,家长一定留意在许多人眼前不必对孩子说三道四,你了解孩子如何了解吗,孩子的了解是:您冲着许多人那样,就是说对孩子的大量特批。尽管当众孩子不抵抗,可是孩子的内心不是接纳的,而您的目地本质就沒有超过,反过来,孩子本质不想要与你多說話了。我举一个事例:深圳龙岗的一个孩子的父亲,开小店,孩子初一退学不念书了。父亲就见到《深圳特区报》有我的报导,因此就寻找特区报,又寻找我原先青少年儿童家长培训学校,和约好時间,带著孩子的中国香港大伯,父亲、孩子一块到培训学校一坐着,父亲却说:这孩子不懂事,校园内老打架斗殴,如今又退学,求教师找邦企人们的孩子。孩子一听大声说出:今天来抨击我啊!我也赶紧插嘴说:那样吧,孩子的难题人们2个独立谈,大家是否讲讲自身在家庭教育层面感受。不然大家先回去了,我与孩子独立的沟通交流好么!2个钟头的沟通交流,孩子知道自身的错误,也体现了家长在家庭教育层面的缺点。因此我号召家长不必在许多人眼前当孩子的面说三道四,孩子也是自尊心,孩子爱面子。

和孩子谈条件


的确,对年纪不太大的孩子,有时有理也说不清。这时候,做父母的可要善于观察,当机立断,来化解孩子不当的要求。

在公众场合,或有客人到家里来的时候,孩子常会提出无理的要求,故意考考父母的耐心。做父母的如果妥协,答应他的要求,那么以后碰到相同场合,孩子会索取无度。如果这时能提出些有条件的报酬,可以暂停止他的吵闹,同时收到教育效果。

四岁的小珊在客人来时,总要吵着妈妈帮她买玩具。妈妈一开始总是答应她,结果小珊看准这一点,每次都提出过份要求。经过学校老师的辅导,妈妈开始对小珊说:“我们约好哦,帮妈妈做七件事,才可以买一个玩具。”下次客人来,小珊又吵闹着要买玩具,妈妈说:“这星期你帮忙做了几件事啊?”小珊想起了约定,有点失望。妈妈说:“今天如果你乖乖听话,就算帮妈妈做一件事情,好不好?”小珊不再吵闹,心里直盘算她怎样得到玩具。

小孩子有时不懂事,父母有责任教导。像小珊这样的例子,就是因势利导,让她朝有利方向思考,这样一来,买玩具的比例降到七分之一,可以省下一大笔钱,同时教孩子知道节制。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