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老人退休后闲适在家,一方面他们寻找一些闲情雅致打发时间,一方面帮助儿女带孩子。老人在照顾孩子时有许多优点,老人对孙辈有耐心,照料细心、生活有规律等等,但是存在的缺点也比较明显,那就是有时会过份宠爱。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往往更容易满足,认为只要能做到的,千万不能委屈了孩子,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孩子容易变得任性,不知道忍让。

乐乐在奶奶那里非常得宠,有时妈妈教训她两句,乐乐马上去找奶奶告状,奶奶就回过头来责备儿媳:她还小,哪儿懂那么多道理,别惹她哭好不好。妈妈的教育方针往往不能实施,时间久了也不愿惹事上身,就随乐乐自己发展了。乐乐因此而有恃无恐,益发变得倔强任性。

有一次,乐乐在幼儿园与小朋友打架,下午奶奶去接乐乐时被老师留下来谈话。老师告诉奶奶:“乐乐十分任性,抢了小朋友的玩具不说,还十分霸道地不让小朋友向老师汇报,不然就要打人家。”老师告诉乐乐,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能随便打人,但乐乐还是一口咬定说:“我要玩这个玩具,为什么他不让着我。”老师说:“是不是你们在家太娇惯孩子了,不然怎么会这么任性。”奶奶听了十分惭愧,对自己平时的教育方式产生了动摇。www.zj09.com

爷爷奶奶帮着儿女带孩子的现象比较普遍,但他们因为是过来人,自有一套教育理论,因此对儿子、儿媳的意见十分不理解,认为他们对孩子太凶或太强硬,自愿挺身而出担当保驾人。但是在这种大家庭里,老人与儿女之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统一认识,相互配合,这样才会对孩子的教育形成良性循环。

延伸阅读

祖父母教养孩子的弊端与益处


祖父母教养的弊端

1、不能用现代科学的育儿观念来对待孙子。他们更偏向于“中庸之道”,对孩子出现的探险、尝试行为总是去阻止,觉得规规矩矩的才是乖孩子。他们不会尝试那些新的教育方式,更不能忍受孩子出现所谓的“叛逆”行为。

2、容易溺爱孙子。只要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祖父母大多会尽量满足孙子的要求;同时由于害怕出了差错子女会责怪,所以就加倍小心,事事顺着孩子;在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时,不管谁对谁错,都偏袒自己的孙子,如此易让孩子变得任性和自私,以自我为中心。

3、对老年人的健康不利。照顾孩子是一件非常消耗体力的事情,而有的祖父母把大部分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忽视了自身的健康。

4、影响亲子感情。和老人的疼爱相比,父母总显得比较严厉,这样会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不爱他,总是责备他,久而久之,就会使亲子间的感情出现不融洽的地方。

祖父母教养也有益处

1、祖父母有更多的时间对孩子进行细心的照顾。现在的祖父母大多年纪都不是很大,有足够的体力照顾孩子。

2、可以为父母省去很多烦恼和时间。现在很多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平时上班已经很累了,如果休息时间都贡献给自己的孩子,估计身心都会很疲倦,对自己对孩子都没有好处。

3、也可以给老人带来很多欢乐。祖父母大多已经退休,晚年生活比较清闲,而儿女有没什么机会陪他们,通常都会很寂寞,有个小孩子照顾对他们来说真是上天赐予的最好的礼物。这也难怪为什么有些祖父母对孙子的爱超过对自己儿女的爱。

4、祖父母能以更轻松的心态面对孩子,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祖父母不会像孩子的父母那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就好了,因此不会给孩子压力。

祖父母长期带养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吗


由于我们夫妻的工作太忙,只好将19个月的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养。但我们又担心孩子的心理及性格发展会受到影响,请问该怎么办?

茅教授答疑:

孩子最好由父母亲自带养,这对形成良好的亲子联结(parent-childbonding)很重要,而良好的亲子联结对儿童的心理及性格的发展关系密切。

但是,由于你们有具体的困难,不得不把孩子交给亲人照看,这就使你们产生了问题。

由爷爷奶奶照看阴离子,对亲子关系、对孩子心理、性格影响的大小,取决于许多因素,绝不是一两句话能回答得了的。比如:

1、二老的教育观念(包括是否溺爱孙子、望孙成龙程度、是否过分保护、是否过分严厉等)、文化程度、生活环境(包括有没有其他同住人以及同住人对这个家的影响)、经济条件等。

2、孩子本人的特点,比如对父母的依恋是否强烈、陌生人焦虑(strangeranxiety)是否严重、是否胆小等。

3、父母亲与长辈的关系、教育孩子问题上是否一致等。

4、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是否放手、是否放心)、见到孩子时是否保持平常心(还是过分亲热)等。

如果实在不得已,一定要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养,请注意以下建议:

1、必须与长辈保持一致的教育观念,绝不溺爱。

2、经常和长辈联系,打电话、去探望都可以。

3、留几张照片在长辈家,不时给孩子看看,加深他对父母的印象,要让孩子感到父母仍然爱他。

4、见到孩子时,要保持平常心,不要过分亲热,否则走开以后,他会感到失落。

5、如在同一地区,有时可带孩子回家小住,有助于培养亲子关系。

6、在孩子面前对长辈要尊重、亲热。

对号入座:四种类型祖父母


不是所有的祖父母对待自己的孙子女都用同一种方式,心理学家曾将所有的祖父母与孙子之间的关系类型分成了4种:传统型、玩乐型、权威型、冷淡型。

传统型

菡菡的祖父母只有她一个孙女,对她自然是疼爱有加。祖父母经常给她买新玩具、新衣服,而最令妈妈不愉快的是菡菡得到的大量零花钱。妈妈一直想训练菡菡学会有计划的购物,从她很小起就限制她每月的零花钱。然而这个计划被祖父母的慷慨破坏了。妈妈和女儿去商店购物,如果说她要买这个那个,妈妈会提醒她:“你这个月零花钱所剩无几了,而现在只是月中。”菡菡不在意地说:“爷爷会给我钱,让我自己买喜欢的东西,不够还可以告诉他们。”妈妈费了很大的劲才控制住自己的恼怒。女儿又加了一句:“妈妈,你给我的零花钱太少了,爷爷奶奶给我的比你给的多得多。”妈妈很生气,一回到家就告诉了丈夫发生的事情:“你一定要想办法,让你父母协助一下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起码不要拆我的台。”

传统型的祖父母常会固定每隔一段时间就去看望他们的孩子孙子女,小孩子提出任何要求,他们都会尽可能地满足。其实他们只是单纯地想疼爱孩子,并没有想要干涉孩子的教育方式,只是他们的行为却总和父母的出发点发生冲突。如上面的案例,妈妈认为应该让孩子懂得花钱的限度,而祖父母想适当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让孩子惊喜一下,花这些钱就是值得的。母亲的严格和祖父母的宽松哪一个对呢?这真的很难确定,没有绝对的界限。

玩乐型

小裔的外公属于老顽童一类,平时就没大没小的习惯了,和小外孙在一起更没了形象,不是学狗叫,就是学青蛙跳,要不就和小孙女捉迷藏。只要这两人到了一起,家里总是充满了笑声,即使有时候小裔有不太恰当的行为出现,外公也不会板起脸。外婆做了一次“民意”测验,问小裔:“家里你最怕谁?”“爸爸。”“最不怕谁?”“外公。”“为什么?”“外公最不凶。”虽然大家都哈哈大笑,同时也有点担心外公把小裔宠坏了。

玩乐型的祖父母特别喜欢参与孩子的生活,而且爱和他们玩在一起。如果有时间,他们会尽可能地带孙子女外出游乐,也最喜欢跟孙子女培养出一种温暖、相互关爱、照顾的感觉,就好像樱桃小丸子的爷爷。这类的祖父母最容易得到幼儿的喜爱与依赖,但也容易纵容孩子。

权威型

灵烨的爷爷是个军人,总是一脸严肃,凡事讲究纪律,在家也改不了自己的军人作风。对家人的要求非常严格,连小孙子也不例外。灵烨刚刚开始懂事,爷爷就为他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矩”。爷爷在家的时候,灵烨总是规规矩矩的,很害怕的样子;一旦爷爷不在家,他就开始满屋子的闹,好像解放了一样。一天早晨,奶奶买菜回来发现灵烨正在一张张地撕早晨的报纸,忙上去阻止,但小家伙对奶奶的话当没听到。奶奶试着拿开报纸,他却不依不饶地开始哭着耍赖,正好爷爷回来了,灵烨马上停止哭闹,怯怯地看着爷爷。冬天的时候,爷爷身体不好,部队安排爷爷到南方去疗养,灵烨显得非常开心,和爸爸说“凶爷爷终于走了。”

这一类的祖父母们通常视自己为家庭之首,并且非常坚持自己所认定的观念,要求家中其他的成员必须得按照他的方式来行事,特别是在教养孙子女的过程中。他们认为,后辈无论在人前人后,都应该对他们保持崇敬。

冷淡型

谚谚和爸爸妈妈生活在深圳,而她的爷爷奶奶却在遥远的北方。由于爸爸和妈妈工作都十分繁忙,很少回家,谚谚自出生起和祖父母的相处时间不超过2个月,因此基本对爷爷奶奶没什么印象。春节的时候,父母带着1岁多的谚谚回老家,爷爷很高兴地迎出来,抱过谚谚,孩子却马上大哭起来。在春节期间,爷爷奶奶只要一抱谚谚他就哭,让老人很尴尬,也很难过。

以前大部分的祖父母会和孙子女生活在一起,因此关系会比较融洽,但现在的情况却有所改变。现在有很多祖父母与孙子女分隔两地,由于路途遥远,他们很长时间才能见上一面,很少有机会相处互动,因此,祖孙的感情很淡,当然几乎也不会干涉孩子的成长。

了解更多科学早教知识,请登录早教频道

父母切忌在孩子面前“裸奔”


不该光着身体在孩子面前走来走去?这个问题,答案恐怕见仁见智。

我们随意请教了四个人:

“噢,不,绝对—绝对不可以。孩子绝不可以看到双亲没穿衣服,至少不能脱得光光。”

“我觉得,父母‘应该’光着身体在屋里走。当然喽,没必要时常这么作……”

“荒谬……只有糟老头子和嬉皮士之流才会光身露体。我是个健全的成年人,宁可服装整齐出现在他们面前,同时也希望他们在我面前能穿上衣服。”

“有什么值得争议的呢?重点在于你要认清自己的身份,以及认定该怎么做。我父母都是很高傲的人,老弟没穿戴整齐也从不走出浴室或卧室。所以我们都晓得无论到哪里,记住——得先敲门。”

第四种说法比较接近专家观点,即决定权在你。假如你认为父母不该在孩子面前光身露体,就穿上衣服吧。如果你觉得在自己家里、在孩子面前,脱光了是很自然的事,也尽管去做。重点在于,自在就好;否则,根本别去伤这个脑筋。尽量顺其自然,其次才考虑该不该做。

顺其自然

孩子看到了你没穿衣服,并不会对他造成任何伤害。孩子天生就对自己和别人的身体感到好奇,他好奇的对象包括父母在内。因此他们看到后,除了能增进对人体的认识外,也能由于看见父母的身体,预知自己日后发育情形。

也就是说,若父母觉得,偶尔让孩子在浴室或卧室中看到自己裸体是件很自然的事,同时这也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那么孩子就确实能经此不矫柔造作的方式得到“人体是美好的”信息。如果你从来没有在孩子面前裸露的习惯,可别为了“或许会对孩子有好处”的想法而勉强自己。

李门·吉摩博士说:“有些父母通过书籍或是因怀有罪恶感,觉得在家里该让身体显露更为“解放”,于是勉强裸露自己。遗憾的是,结果只会让孩子因而觉得,自己若是这么做也将是不自然的。”

裸体本身没有伤害

孩子在无意间瞥见你裸露身体时,你的反应对孩子的影响尤其深远。如果他平常很少看到你裸体,无意中撞见时,你愈生气,他们对你当时的反应愈难以忘怀。于是他们将会认定,自己一定做错了事,同时也认为裸露自己是件坏事——如此一来,可能造成他们日后对性持犹豫不决的态度。

为防止父母有过于强烈的反应,也避免使从未见过双亲裸体的孩子产生困惑,大部分的性教育学家认为:一般家庭在平时最好别太注重服装是否整齐。因为假如孩子常能看到成人的躯体,届时比较不会引起观念上的偏差或过度惊讶。

至于平常就习惯于穿得比较少的家庭,也不必担心所谓的“过于暴露”。如果超出了孩子所能容忍的极限,他们自然会明白地表现出来。

孩子到了青春期,会特别在意自己发育中的身体,逐渐把自己隐藏到门后,同时也要求你这么做,当孩子说:“爸,把门关上!”或者是“妈,请你出去!”时,教育学家及精神学家一致主张,父母应该注重这些讯息。

专家建议,在家中,你不妨对性采取“开明”而“自在”的态度——但是得特别记住一点,千万别勉强自己。你自己对裸体的感觉,或许也正是孩子所持有的感觉。

父母和孩子裸体相向的利与弊

儿童性教育是父母较关注的话题,在孩子的成长中,每个家庭几乎都会遇到有关裸体的问题。例如父亲带男孩去洗澡或游泳,母亲带女孩去洗澡或游泳,这在前些年大城市的公共浴池里很常见。有时还会出现父亲带几岁的女儿进了男更衣室或相反的情况。同时,孩子们自然地也会见到其他人的裸体。这有何好处和坏处?

孩子们能看到父母的裸体的好处是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能更好地、自然地接受他们自己身体的发育和性特征。小时候的肉体接触则能促使他们与成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培养、这样他们会具有更强的安全感。如果孩子从小就能和父母共浴,一直有机会裸体相向的话,他们完全能自然地接受这一点,而且不会产生任何消极影响。

相反,如果过去在家庭中并没有这样的习惯,父母突然裸体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会令孩子感到震惊、不安、羞怯,特别是孩子年龄已经比较大时。让孩子们从小获得有关两性身体结构的知识并不是一件坏事,这些知识对确定他们的心理性别、即性认同很有关系。这样身体的形态和性器官大小的区别就会得到认可,并将向他们提供有关自身或对立性别在成年后会是何种形象的准确的想象。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所以,如果从小习惯于这样做的孩子将是幸运的。等孩子快到青春期发动时,他们也会自然而然地开始注意保持自己的隐私,这时无论是谁的隐私都应该得到尊重,不论大人或孩子都应该如此。

总之,父母能否和孩子裸体相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不能否认的是它在儿童早期生活的性别自认过程中的积极意义。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应逐渐教给孩子们注意保持隐私,尊重他的隐私。到了这一时期,父母的行为尤其应该注意,不应作出违背上述注意事项的、令大人和孩子都感到尴尬、不自然的举动。

父母带亲孙子也要给钱吗?


随着经济的发展,双职工父母已成为常态,在生完孩子之后,很多妈妈都会尽快回到工作岗位上,重新开始自己的职场生涯,这也带来了一个超级难题。

父母都不在家,生出来的宝宝谁来带?

有很多超人父母会咬咬牙自己带,想着就算辛苦自己也要把娃带好,有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会请育儿嫂或者让保姆帮忙带,但绝大多数父母,都会让自己的爸爸妈妈搭把手和自己一起带娃。在中国,让父母帮忙带娃似乎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但再细细想来,这样啃老真的好吗?

这不,有些老一辈就不干了,这些老一辈认为我不能无偿带娃,我需要有偿带娃!

有些老人还要求把娃的生活费和辛苦费分开支付。还有一些老人,直接状告自己子女,要求子女补偿自己带娃的辛苦费。

对于老人带娃这件事,有的年轻人表示理解,老人毕竟也要生活,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能再把晚年搭在孙子辈头上,不能再用自己养老钱补贴自己儿女的家用;有的年轻人表示宝宝心里苦,物价上涨厉害,孩子花费不低,工资还要还房贷,让老人有偿带娃实在荷包有些吃紧。对于老年人有偿带娃这件事,你怎么看?

网友评论

在小编看来,有偿带娃是一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谈钱虽然有点伤感情,但毕竟,我们要把这件事说清。来看看网友对于“有偿带娃”的观点。

@向往田园的呱呱子:可以接受,前提是照顾老人也一样明码标价就很公平。

@萌萌滴麻麻萌萌哒:可以接受,关键是我婆婆太忙了,忙着带外孙没时间带孙子

@ll朵朵仙子:可以接受给钱,但是接受不了老人带孩子,多年后孩子大了就会发现父母带是最好的。

@missleo:老人没义务带孙子!老人放心又免费老人该安享晚年了子女一句上班老人必须带孩子还免费,这是哪门子道理!什么是孝顺?不给老人添麻烦才是孝顺!不上班没收入就找时间自由有收入的工作,否则找保姆,非得老人帮忙不要等老人开口问你要钱子女主动每月给老人带孩子辛苦费,这才合理公平,这也是一种孝顺!

@徐香花:与其让老人直接说出来,倒不如做子女的体谅老人,主动给予一定的带孙费。比起雇保姆我还觉得给少了呢。我也快生产了,如果要让婆婆或妈妈帮忙带,我肯定给带孙费。老人在体力上本来就不如年轻人,带大你已经很不容易了,你还想再让她无偿带你孩子,长点心吧。

@豆芽菜菜子天真妈:我觉得应该的,本身老人带大我们就该享福了,带孩子是我们做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没有义务而且他们已经年老了本身就需要照顾。

谁说老人就要义务带娃?

各位子女首先要明确一个观念。老人并不需要义务带娃,老人自愿无偿帮你带娃是原因是老人们对孩子的爱,他们辛苦把你拉扯长大,在年老之后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又要帮你照顾孩子。对于老人主动帮忙带娃,年轻人应该心存感激,理解老人的不易。有些老年人热爱旅游,或者希望在退休后有自己的私人时间,因此并不愿意帮子女带娃,对于这种情况,子女也要理解老年人,不能过份强迫老人,强制老人帮自己带娃。

老人主动帮带娃,子女不仅应该在心里心存感激,同时在行动上也要做到。比如,子女可以定期进行日常采购,带着老人孩子一起去超市采买生活用品,备齐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防止老人破费;在双休日时,子女应该把带娃的任务重新接过来,让老人在周六周日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子女也可以多给老人买一些衣物,营养品等,如果有机会也可以带老人去旅游;在日常生活中,子女也应该注意孝顺老人,主动赡养老人。

但隔代教育,让老人带娃存在着众多的问题,有些年轻人“死也不让老人看孩子”,对于这种事情,我们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隔代教育问题多

1、对孩子过度溺爱。祖辈对小辈往往容易心软,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孩子长长期孤独一人,祖辈往往有着补偿心态,想着尽量提供更好的生活给孩子。祖辈往往代替孩子包办一切,不让孩子做家务活,不给孩子劳动的机会;祖辈对孩子的要求也尽量满足,“孩子说什么祖辈就听什么”,孩子成了家里的“小霸王”。

2、新旧育儿观的冲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媒体的进步,越来越多正确的育儿观念正在不断被普及。但,祖辈因为年龄较大,而且世界观形成较久,往往有着老一辈的思想印记,在新旧育儿观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会打出“养了这么多孩子”“你都是这么长大”这种口号,拒绝吸纳新观念,一直恪守着古板的老旧观念,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3、孩子与父母的隔阂。父母与孩子长久不接触,孩子由祖辈带大,孩子与父母虽有亲情,但少有联系,长久以来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就会淡化,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孩子只认祖辈,不认父母的情况,造成“隔代亲”的现象。

隔代教育怎么办?

1、无论再忙,坚持陪孩子

祖辈始终无法代替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位置,无论再忙,家长都不能缺失孩子的教育。家长要挤出更多的时间,尽可能的多去陪陪孩子,增加与孩子的互动,比如可以利用假期带着孩子出去玩,或者在寒暑假里把孩子接到身边教养,利用挤出来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慢慢长大。

2、用多种方法陪孩子

随着科技的发展,家长可以换一种思路,不只拘泥于老的形式陪孩子,可以多用一些新的巧方法。家长和给孩子互通视频电话,或者给孩子录下小视频,还可以通过电商给孩子准备礼物,也可以给孩子写写信,用巧方法增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让孩子时刻感受到家长陪在他们身边。

3、注重家庭关系的培养

家长要注重亲子关系的培养,要注意家长和孩子的互动,平时耐心教导孩子,不能因为工作忙或者时间紧迫,就把孩子丢给电子保姆,让孩子迷上电视电脑,而要多带孩子从事一些有益的户外活动。祖辈往往喜欢看电视打发时间,孩子们往往也会“跟着看”,要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严格限制孩子看电视用电脑的时间。或者给孩子找年纪相仿的玩伴,让孩子多与同龄人接触,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3、多和祖辈沟通

家长应该经常和祖辈沟通教育经验,亲切孩子的成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多和祖辈交流,在虚心听取祖辈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达到双赢的局面。

父母要意识到,家长才是孩子教育的主体,隔代教育只是缓兵之计,永远不能代替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位置。

溺爱综合征:溺爱宝宝=毁掉宝宝


现在的家庭,一般都只有一个宝宝,所以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六个大人的目光全都盯着这一个小人。因此也出现了不少“小皇帝”,常常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母婴专家指出,溺爱孩子可能是一种病,所以很需要纠正,下面是因溺爱养出的5类问题宝贝,一起来看看吧!

一溺爱综合征:溺爱宝宝=毁掉宝宝!

溺爱综合征是现代社会新生的一种疾病,常发生在2岁以上的独生宝宝中。因为大人对宝宝溺爱、备加保护或放纵,宝宝成了家里的“小太阳”,过度保护将导致宝宝出现心理畸形和多种多样的身心障碍。

二溺爱养出5类问题宝贝

1.自私自利

成因:宝宝长期得到特殊待遇。如糕点、水果等美食都只留给宝宝吃,让宝宝处处在家高人一等。

表现:宝宝认为好的东面理应属于他,独占玩具,独吃好东西,不许别人碰。

应对策略:多引导宝宝与大家一起分享各种物品,经常给宝宝讲“孔融让梨”之类的教育故事,不要迁就宝宝过度的欲望,坚决拒绝他的无理要求,久而久之,宝宝会慢慢改正的。

2.胆小怕事

成因:妈妈给宝宝下的禁令太多,如怕宝宝出事,不许他独自到外面玩,不许摸这个,不许碰那个。宝宝稍有不适就表现得惊慌失措,使本来不怕的宝宝被宠着哭起来。

表现:宝宝遇事不敢思考,任何一点惊吓就会哭闹。

应对策略:宝宝胆小,所以不能嘲笑他,要千方百计消除他的恐惧。对于平时生活中的细节要特别关心,化解宝宝对事物的恐惧感。有意识地让宝宝接触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如蟹、狗、鸡等,第一次妈妈一定要在身边。妈妈不要对宝宝的一点小意外表现得过度惊吓,应以平常心态对待。

3.性格孤僻

成因:宝宝与外界接触少,家中又没有小伙伴可以玩,只能跟玩具、电视玩。

表现:不合群,性格孤僻。

应对策略:有意识地为宝宝寻找同龄的小玩伴,与小朋友一起听故事、做游戏,这样,宝宝就会渐渐地合群和开朗。

4.称王称霸

形成原因:家长的过度迁就,宝宝只要哭闹,就会满足他们的需要。

表现:宝宝想做的事情,稍不如意就会大发脾气,蛮横粗野,不讲道理。

应对策略:对于宝宝提出的合理要求,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告诉宝宝原因,如果宝宝耍脾气,妈妈最好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不予理睬,慢慢宝宝就会懂得其中的道理。

5.偏食挑食

成因:妈妈爱子心切,只根据宝宝的爱好,给他做他喜欢吃的。

表现:宝宝挑食偏食,不爱吃蔬菜或鱼、肉,营养不均衡,经常感冒发热,体弱多病。

应对策略:妈妈合理地给宝宝搭配饮食,尽量做能够吸引宝宝的食物,如把他不喜欢吃的东西变着花样做给他吃。

知道了溺爱孩子可能是一种病,所以溺爱并不是一种正确的爱的方式,反而会害了宝宝,不利于宝宝的成长,不利于宝宝以后的人际交往。所以小编提醒:家长们千万别再溺爱宝宝了,小心宝宝变成这样的孩子啊!

性教育切忌“亲热不设防”


性教育切忌“亲热不设防”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长大后具有健康的性观念和性行为,但每个父母都不知道该怎样去教。“怎么说得出口呢?”他们想,“要是有一个这方面的好老师就好了!”

其实,这些家长没有认识到—你自己就是孩子第一任且是最好的性教育老师。别担心自己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知之不多,不能很好地教孩子,因为比性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性榜样的树立。孩子可以了解到许多有关性方面的知识,但他日后照样可以成为一个态度冷漠、情绪忧郁、胆小怕事、有性功能障碍的人。

而如果父母每天的言谈举止相亲相爱、温馨和谐、相互赞赏,无疑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因为孩子们理想中的异性原型对应的正是他们的父母。擅长察言观色的他们正好藉此深刻领悟到父母之间的幸福、美满的男女关系,并在长大后如法炮制。

此外,就算涉及性知识教育,你的态度也比你讲出的知识本身更重要。比如当孩子向你提出类似“妹妹为什么不像我这样站着小便?”等性问题时,你首先要记住的是放松、自然:因为孩子问这类问题纯属好奇,你没必要感到尴尬或不安,也不要表现出你想完全回避这类问题。至于答案,简单易懂就行,不要长篇大论向他讲述“生命的来源”,因为他对综合性的知识讲座毫无兴趣。如果你对这种简单回答也有点束手无策的话,现在书店里有很多适合不同年龄孩子性教育的书籍和家教杂志,建议你购买一本,选择有关能回答他提出的问题的章节、文章读给他听,其中那些能帮助他理解生命现象、男女性别的差异等问题的插图也可以给他看。这样,当孩子再问起这类问题时,你会感到自在得多。有时孩子不问就做了,这时同样不能慌张或发火。比如某一次你突然发现你的儿子在扮演一个医生的角色,给一个脱光衣服或半脱光衣服的小女孩检查身体,你要做的就是果断地将他拉开,同时清楚地告诉他你坚决反对他玩这种游戏,不允许他今后再这样干,因为身体是每个人的秘密。但不要打他的屁股,不要当众高声责骂。孩子会从你的坚决果断中得到教训的。

下面的一些行为切忌在家庭中出现:

一丝不挂

最好别让孩子看到你一丝不挂的样子,尤其是异性父母与子女。裸体的异性父母可以引起孩子的性冲动,这种奇怪的感觉日后会给他带来极大的烦恼。

激情亲吻

父母不要长时间充满激情地吻孩子的嘴,哪怕这样做仅仅是为了表示对孩子的爱,绝无他意。因为那样会激荡孩子的感情。

异性同床

父母不要与异性的孩子同床睡觉。男孩子与母亲同床睡觉,有时候他们的阴茎会勃起,甚至得到某种性满足。一个男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长期与母亲睡一张床,长大结婚后很容易出现某种性功能障碍。当然,女孩子也不能长期和父亲睡一张床。

做爱不设防

最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让孩子看见父母在做爱。防胜于治,父母的房门务必有锁或栓。别怕孩子会不高兴,这除了保证你们的“安全”之外,还可以让孩子从小就了解到:任何人都有隐私权且必须得到尊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