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认为:“父子拥抱是极其自然的,只是我们的文化体系太在意所谓的男子气概的。父子、兄弟、朋友间自然的亲密举动,常被这种偏差的社会观念或禁忌所扰杀。其实是否拥抱或亲吻其他男性,并不能作为是否具有男性气概的标准。”像法国人就不大在乎这么多。

这种错误的观念,剥夺了男孩在最重要阶段与父亲亲密相处的权利。在这段成长过程中,男孩所面临的矛盾和困惑特别多,迫切需要亲密的力量来鼓舞。只不过,孩子也许不会把这种渴望明白地表达出来。

父子间(暂且不讨论家中的女性成员)似乎总是需要身体上的亲密关系,因为人都有被抚触的迫切愿望。薛伊博士认为,生命中这种亲密的联系,有生之年都该持之以恒。

母女相拥极其自然,母亲搂抱十几岁的儿子也不足为奇,但是母亲为一个堂堂六尺之躯的儿子“洗澡”,就是另一回事了。

提到母亲为儿子洗澡,性教育学家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就该让孩子学着自己处理了。这种论点的主旨在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照料自己的能力。基于同样的理由,母亲也不应让女儿养成太大的依赖性。

孩子该从什么时候起自己洗澡?一般说来,是在他上小学的时候。在这个阶段的过渡期间,或许你还可以为他们放水、准备肥皂;对年纪较小的孩子,偶尔还可以探头看看。不过,千万别花太多时间去“照顾”他们,因为孩子日渐成长后,会开始要求拥有隐私权,而且请你离开浴室,好让他把门关上。专家建议:“孩子一旦开始有这种要求,母亲就该把洗澡时间完全留给他了。”父母应该永远尊重且维护孩子的隐私权,同时也对他们提同等的要求。

自在是行为的原则

父女间会不会玩得过火呢?父亲该在什么时候适可而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前提在于,父亲得先想想自己的行为动机。如果发育得亭亭玉立的女儿的确会使父女在身体接触时,双方都有亢奋的感觉,就该停止这类行为。教育专家雪莉·若曼博士认为:“但是,不必完全终止父女间的亲呢关系,搂搂她或是牵着她的手去散散步,同样能维系父女的情感。”

换言之,父亲应留意女儿的感觉,随时调整步伐。假使双方都觉得昔日的嬉闹方式很自在,就不必突然谱上休止符。若是觉得不对劲,就得寻求其他保持亲密关系的方式。

亲子间没有一项限制是绝对必要的。但是,这个答案也有多面性。孩子渴求与父母间的亲密关系,同样也渴望能够独立,他们对事情的看法会随着成长而有所改变。在交往中,父母将会渐渐觉得某些举动不太自然,这时就得适度调整两代间的相处模式。

zj09.com小编推荐

我和孩子很亲密,好吗(上)


洋溢情爱的家庭最温馨,拥抱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但是,有的父母担心和孩子身体过于亲近易勾起他对性的联想。

孩子老喜欢挤到你的床上,是某个特定年龄的共同特征,过了这个年纪,他们就不再这么做了吗?

不,不是特定年龄的问题,也没有速战速决的方法。在家庭里,就大人和孩子而言,彼此间的亲密举动,不论是否在床上,都该是双方珍惜的。不过专家建议,家中的亲密方式或模式如果有所改变,不妨稍微留意一下。

假如你家从不流行大人孩子挤在一张床上嬉闹,突然间孩子一再要求这么做;或者,你忽然涌起想搂孩子的渴望,这时就该自我忖度,是否亲子关系间有了变化?以及这种身体上的亲密方式,是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相爱相爱本是天经地义

问题的关键,不在你“该”或“不该”如何,而是诚如心理学家吉摩博士所说:“谁的需要能够因此得到满足?”他认为,家庭中若发生诸如死亡、长期分离、离婚等变故,双亲鳏寡或独居中的一个,由于孤独和迫切的需要,不知不觉中,便会期望能有更亲密的亲子关系。所以他解释:“这种关系应该称为‘寂寞满足’,而不是‘性方面的满足’。”然而,仍须注意——不能突然给孩子太多压力,以免造成困惑。

在多数情况下,“最重要的是,你是否觉得和孩子亲密的身体接触是一种自然的举动。”务必要以“感觉”为前提,而不是考虑是否“应该”。

许多家庭的父亲一向习惯拥抱亲吻年幼的儿子,可是当孩子一天天长大,父亲或许就会变得犹豫,于是改和儿子保持相当的距离来表现他的情感。原来的拥抱亲吻,变成冰冷的拍拍肩头或握握手,原因是父亲认为这样比较有男子气概。

孩子长大后,父子相拥就不恰当吗?(待续)

我和孩子很亲密,好吗(下)

宝宝独睡好吗?(下)


女儿生下来之后自己睡了一阵子小床,那时候她还挺乖的,不闹!可没过两个月我就把她抱到我的床上来了,因为有几次因故和孩子一起睡时我和孩子都非常踏实。晚上孩子在我的怀里转动着、吧哒着小嘴、小手搭在我的身上时,我都感到非常温馨和满足,孩子也睡得特别香。

孩子单独睡时不是孩子不踏实,而是我心里不踏实,而一旦女儿尝到了滋味就再不肯睡回小床了,这正合我意。嘻嘻!为此先生把我好一顿说,但现在女儿已19个月了还和我睡呢!

yidandan的回复:

现在都是双职工,陪宝宝的时间有限,和宝宝一起睡可以弥补失去的时间,增进感情,应该是件好事吧,所以我也是在依蛋蛋几个月的时候把她抱到大床上睡的。

今年夏天,为了防蚊,我把小家伙放回小床睡,结果她半夜翻身撞在床边上,吓醒了,自己站起来号啕大哭。没办法,我看她的小床已完成历史史命了。

mermaidcn的回复:

乐乐一直和我一块睡,但是近来她愈来愈霸道,已经把爸爸踢下大床了,没办法我们为她订做了一张小床,马上就送到了,可是看了这个帖子后,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

甜甜妈咪的回复:

我想这和宝宝的个性有关,甜甜无论睡哪里都香,倒是我,总是偷偷跑到小床边看她睡觉。

妈妈,我要买这个(下)


学习分担与分享

此外,专家也指出,在教导孩子正确的金钱观时,需要注意一些事情,包括:

1、勿以金钱作为利诱

有些父母喜欢用钱作为孩子帮忙做家事的报酬,如:洗碗一元;扫地、拖地二元……这种方式容易让孩子变成了获得金钱才帮忙家务,造成错误的观念。用钱作为奖赏虽然是奖励办法中的一种,但只能偶尔为之;如果时时、处处都用钱来奖赏或打发孩子,跟孩子的关系将只建立在金钱上,会造成不良影响。父母应让孩子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以培养他对金钱的正确的观念。

2、随时引导

在孩子尚未懂得运用金钱之前,父母要随时引导,别让孩子挥霍无度,也别让他成为一毛不拔的小气鬼;除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外,家人的生日、朋友的生日时,也可以引导孩子量力地表达自己的关怀和祝福。在孩子懂事之后,必能随袭父母的指导,在金钱的运用上掌握自如。

3、不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

在富裕的经济状况下,许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总是照单全收;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若不能体会父母持家的艰辛,当父母无法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后果可想而知。孩子许多错误、偏差的金钱观,常来自父母错误的态度和引导方法,动作一点方法,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心,懂得回馈、学会分担与关怀是很重要的。

孩子的成长、人格和人生观的养成,都深受父母行为影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金钱观,父母应深思自己的观念上是否有所偏差,身教之作多一点技巧,让孩子从金钱的意义与价值里,学习分担与分享。

采访撰文:王绍缓

尊重孩子——我的新体验(下)


周六的那个事件,终于使我换了一个角度考虑老公抱怨的问题了。

原来我们的尊重还只停留在表面。事实上,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打断儿子(也知道当孩子在专心玩耍时尽量不要打扰,但认为这种不打扰只是为了不干扰他的注意力),随时随地都把他当个小玩意儿一样吆来喝去,做这些事都是根据我们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好恶,而不过多地考虑他的需要和感受。

作为成人,我们在被人打扰时知道克制,有时也免不了不耐烦地对待打扰我们的人,气急了也会说一句“真烦!”我们的表达可以产生效果,因为我们是成人,别人会把我们的看法当回事,而孩子的一声“不”可能起不了什么作用,大人可能会对此“充耳不闻”、“置若罔闻”(哈哈,这两个词又用回来了,还很合适)。确实,我们有时只按自己的思路走,顾不上孩子的意见。他说一声“不”,不起作用,只好将反抗升级、升级再升级,以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知道,从儿子果断地说“不”开始,他已经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了,并且随之进入了第一逆反期。我也试着用各种方法来避免他说“不”,可是,有时候真的不能达到目的。举个例子,晚上已经到了该睡觉的时间了,也许他下午睡得时间长,还玩得兴致勃勃呢,劝说、命令都不能使他同意关灯睡觉,强制就哭,最后,我只好用上选择法,问儿子“你是用手关灯呢,还是用脚关灯?”儿子一听,露出很新鲜的样子笑起来,但随后的选择是:不关灯!后来是我抱着他嘻嘻哈哈用他的脚关了灯,又一起滚到床上逗着他,没给他机会抗议才得已成功进入睡前阶段。

我也知道,孩子说“不”说明他发育正常。虽然有时候也为此烦恼,但总的来说,还算平安。每次他发脾气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时(绝大部分是为了吃糖),我都会让他知道“妈妈喜欢你。但是绝对不能再吃了。”大部分时间他都不会再哭再闹也不再要求,就去玩儿别的了。第一次用这种方法,我还担心后果不可收拾呢,结果却是出人意料的平安无事。

今天,重新考虑这些事情,我觉得,作为父母,我们要从一个新的起点开始了。

首先,接受孩子。任何人都有生气、发脾气的时候,孩子也不例外。认为孩子从不生气、没有一点脾气、事事逆来顺受、时时处处“听话”才是好孩子的想法,抛得远远的,不要再有。重要的是慢慢教会孩子学会克制、宽容,当然,父母要首先做到。

其次,尊重孩子。象尊重成人一样尊重他,他是一个独立的生命,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不是可以任由我们摆布的。想让孩子学会的礼节,我们首先应该做到,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待孩子时也不例外。

做母亲是很容易的事(下)


即便生命的体验本身,也不都是快乐的啊。

我不相信作者的话,就是做母亲后她不快乐的时间,她不快乐的时间总的加在一起还不到5分钟。是的,做母亲是快乐的,孩子每天都带给我们惊喜,但做母亲又是多么辛劳,每天都会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无奈。这种种的无奈,都是生命中真实的压力,不管它是来源于你的生活本身,还是来源于别人的物议,

也许,等一切过去,结局又很良好,我们回过头来看,会有这样的感受;但身处其中,其中的个味只有自己能体会。

生命的体验有很多,并不是每种体验都是快乐的啊。何况,有些根本是自己无从选择的。

我也看过周国平的小说《妞妞》,里面写尽了父母对于生命的无奈,这种无奈,岂是一句简单的“体会”、“照单全收’所能承载?

刚从新浪的育儿论坛回来,看到那里有一名“爱的呢喃”的网友想掐死她的孩子,因为孩子永远只有3岁,或许还有别的……

曾经认识的一个孕友,在最后的一刻放弃了她的孩子,因为脑积水……

这样的体验不要也罢!

也许,网上的妈妈都是白领,我们有很好的生活,我们有一点点爱心,我们又有许多小资的情调,这是我们能够“体验”,能够在深夜阅读孩子的先决条件吧。

happyspirit的回复:

做母亲是很不容易的事。

容易——这位母亲是指做母亲的心态吧,很欣赏她的成熟和安详,这是一位母亲所能取得的最好心态。

换个语义说:做母亲是很不容易的事。不仅仅是指心态,而是指做母亲所必须掌握的全部知识,面对所有未知情况的全部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

如果孩子顺利倒还罢了,几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地说出一声“容易”来,但如果孩子出了大大小小的问题呢?还能容易吗?

据说周国平的女儿得了某种先天性疾病,结果,非但母亲不容易了,连父亲都困难和痛苦起来了。

如果孩子诞生于一个问题家庭,这样的母亲能容易吗?在疲于处理种种滋生矛盾之余,还能有闲适的心情去说“容易”吗?

那位博士后妈妈的心情,怕也只能是个人体验。如果天下人(特别是男人)都信了误会了这一句:当妈妈是很容易的。那其他妈妈的诉苦都会是无病呻吟无中生有,男人不需要伸出援手,说不容易的妈妈只会是不合格的妈妈,那妈妈们本就岌岌可危的地位更是……

中国妈妈有太重的负荷,想说“容易”,真难!

yiraner的回复:

不过还是应该有这种心态的,我觉得有累的感觉多半是因为自己经验不足和对自己的要求太高引起的。还有就是孩子生病的时候,那时候不让你急,不让你累都不行。但付出是理所当然,心甘情愿,苦中有乐的,母爱的伟大任怎么说都不过分。

000118的回复:

做母亲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不知道您是因为孩子不会生病没有体验,还是另有原因,如果是孩子不会生病,请教教我。前两天我就因为孩子生病而弄得焦头烂额其实不过是小感冒而已,但已让我体会到做母亲实在不易。

做母亲是很容易的事(上)

让爸爸和孩子关系更亲密的五种方法


母婴之间的天然纽带总是令宝宝与母亲十分亲近,那么父亲如何加强自己与宝宝之间的亲密关系?美国《福克斯新闻网》刊登文章,推荐了以下5种方法:

1、打造“父子空间”

人们往往认为女人比男人更懂得如何照顾婴儿,其实,男人在照顾婴儿上也有自己的一套,婴儿会喜欢这种不同的感觉。

专家建议年轻母亲,别怕把宝宝交给丈夫照顾,不必整天看着他们,也不必担心宝宝会不舒服,自己准备随时去“救火”。如果落入了这个模式,很可能会打击初为人父者的信心,令宝宝很难习惯与父亲相处。多给他们父子一些相处的机会,你会惊奇地发现,丈夫可能不需要任何帮助也能照顾好宝宝。

2、父子“亲密接触”

买一个悬挂式婴儿背带,鼓励丈夫经常把宝宝放在里面带着,这能加强他与宝宝的亲密关系。这种空间上的接近是加强父子联系的最自然方法,而且,它还能帮男人解放双手,在照顾宝宝的时候干点别的。尤其是当一天快结束时,宝宝往往烦躁不安,这时让丈夫把宝宝放在背带里,出去转转,妻子就能打个盹或做些自己的事了。

3、给宝宝换尿布

宝宝出生后,最麻烦的事就是换尿布。不妨试试让丈夫给宝宝换尿布,这也能成为加强父子联系的一个好机会。

鼓励丈夫别把换尿布看成很烦心的事,而应看成是与宝宝共度的美妙时光。丈夫刚开始做的时候肯定会手忙脚乱,但不要责怪他,很快他就可能比你做的还好了。

4、做一名“超级奶爸”

有的宝宝既吃母乳又喝奶粉,妻子可以鼓励丈夫用奶瓶给宝宝喂奶。但要提醒他,不要一只手拿着奶瓶,另一只手却在翻报纸或拿遥控器换台。让丈夫试着与宝宝用目光交流并对他说话,哪怕是一些毫无意义的词句。

就算是只吃母乳的宝宝,丈夫在妻子喂奶时也能帮上忙。比如,当宝宝吃完奶感到昏昏欲睡时,可以让丈夫抱一会儿。一旦宝宝习惯了由父亲拍着睡觉,那么在他醒着的时候也很容易接受父亲的安抚,父子关系会更亲密。

5、为宝宝值夜班

在夜间照顾宝宝的问题上,夫妻可以分工。如果母亲不用下床就能安抚宝宝,晚上就由她来照顾;如果需要下床才能解决问题,就由父亲来做。因为夜间的平和与安宁是加强父子联系的绝佳时机,即使是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父子俩也能形成更亲密的关系。

和孩子一起善良(下)


现在社会上的乞丐我们有时分不清真假,但是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我宁愿让她以为这些都是真的,以培养她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品格,因为告诉她他们有的是骗子是件比较复杂的事情,我觉得会给她带来失望和困惑,她还不能接受,或许还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但是看到自己的行为能为别人带来快乐,我想对孩子是有益处的。至于是真是假,随着孩子的长大,她慢慢就会理解和接受。所以我觉得文章中的父母做的很好,今后遇到这种情况我也要象他们一样。

chloris的回复:

我觉得行善要针对人,对孩子的教育不应该完全是看着一些感觉上比较穷困落魄的人就给予帮助,象那对母女应该给予温暖,但是那个汉子呢?难道自己就没有能力挣钱,只能靠乞讨吗?应该教给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相信世界上大部分的人是好的,但是也有不好的啊,如果只是让孩子看到美好的一方面,等某一天他突然发现世界原来和他想的或者知道的不一样会是什么感觉呢?

rgx的回复:

孩子的天性都是善良的,不善只是后天被蒙蔽了。不过现在大街上乞讨的搞不清楚是真是假?经常有人在饭馆碰上刚在路口乞讨的人,有些地方就有讨债村,全村靠乞讨发家治富。所以我现在都不知何时该去行善,何时该去除恶?不知怎么去给孩子讲。要是佛或者上帝能告诉我们就好了,佛讲一切尽随心意,圣经上意思也差不多,但我还是不知怎么办,也许我悟性太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