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多的家庭,父母能否表现出不偏不倚、公正无私的态度,对手足感情的培养和家庭成员的和睦有很大影响。古代的育儿理论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曾有“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认为父母平均爱心对待每个子女是很难做到的事。

孩子多时,难免存在分配不均的问题,因此孩子之间也有不平等现象。一些孩子因此对父母记恨在心,小时候形成的阴影会笼罩一生。确实,当子女比较多时,父母对长子投入的关爱最多,排在其后的兄弟姐妹出生时,因为父母已经有了育儿经验,每天忙于挣钱养家,许多事情就不太在意了,因此对他们的照顾会有些忽视。家中的老么出生时父母的年龄比较大,经济也相对宽裕,给予的疼爱会更多一些,再加上中年惜子,有时候对他可能特别宠爱。因此中间的子女可能会感到不平等,会形成忧郁、排斥的心理。一些心理学家针对多子女的家庭进行调查,认为家长对子女的关爱程度是两边高、中间低,呈马鞍状。

虽然父母对子女的疼爱程度不一致,但孩子们却希望爸爸妈妈能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所以,为人父母就要留心自己的言行,千万别因为一些日常小事而伤了孩子的心,这种心灵上的阴翳会对他们的一生造成影响。

精选阅读

怎样对待孩子的朋友


家长因关心自己的孩子,也自然会关注孩子的朋友,这就给家长提出了一个怎样对待孩子朋友的问题。以下几点可供家长们参考:

1、对孩子的朋友切不能以貌取人,如他们穿着打扮或对某种音乐的喜好。因此,家长应尽量从孩子的角度看他的朋友。家长如能善待孩子的朋友,他们就乐意来玩,这样有助于对他们进行了解,家长就可以对孩子的交友提出中肯的建议。

2、家长对孩子与朋友的争吵不要大惊小怪。这往往是他们在验证自己的学识、思维和口才,是一种健康成长的标志。

3、家长应注意表达对孩子朋友评论的方式。因为用笼统的语言评论孩子的朋友,孩子是很难接受的,如“你不该和这种人来往”。家长应该把评论集中到孩子朋友的具体行为上。

4、为孩子创造结交新朋友的机会。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他们非常需要朋友、需要友谊。家长简单地禁止孩子不要与某人来往很少能取效果,特别是孩子的朋友寥寥无几的时候。因此,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与合适的小孩交往。

好的学校并不代表适合每个孩子


因为中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在短期内不能完全改变,考重点大学仍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所以家长们都想把孩子送进升学率高的学校,但是学校的好坏并不是针对所有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的个人发展和性格的不同,我们应该给他们选择适合他们的学校而不是一定要好的学校。

学校环境中有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之分。物质环境指的是学校的校园校舍、实验设备、图书资料、运动场地等。精神环境指的是学校的校风、教学质量、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学水平、班集体的风气、班内同学间的关系等。

一个教学质量中等的学校,对普通孩子是合适的学校环境,而对超常少年则是不利的学校环境。某些学校里个别教师师德素养差,有主见、自我控制能力强的孩子不会受影响;没有主见、心理脆弱的孩子,就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导致害怕老师、害怕这个老师的课,最后逃这个老师的课。

一个自主性、独立性较强的学生,在和同班同学交友中,既可以学到他人长处,还可以帮助比自己差的学生;相反,一个内向、懦弱、胆小的孩子,与同班同学交友,和好的同学可以学好,和坏的同学就会学坏。

成绩中等的孩子,进入“好”学校并不一定是好事。“好”学校的教学进度安排,往往比一般学校都快、学习任务重,中等成绩的孩子在这种学校会跟不上教学的进度,心理压力大,最后导致孩子成绩下降。即使孩子有一点儿进步,但由于这种学校整体水平高,孩子的微小进步显示不出来,孩子的名次仍旧靠后。这样会直接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如果中等成绩的孩子进入一个中等水平的学校,他可能始终处在班级的前列,心理上会经常产生成功后的喜悦,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

社会环境很无奈

一个心理素质好的孩子,一部差的电影、一个坏的朋友,并不会给他什么坏的影响,他有自觉抵御的能力;一个心理素质差、自觉性差的孩子,一种好的社会风气、一本好的小说,也难以给他产生好的影响。

所以,要教育好孩子,不要和孩子一起去埋怨学校,也不要去埋怨社会,而应该从提高自己孩子的社会免疫能力、提高抵御不良环境影响的能力入手。本网站小编总结:在孩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不可太快,在一段时期主要形成学习和作息的习惯,强迫孩子马上进入学习的状态会让孩子产生厌学的心理。所以在选择小学时可以选择校风好,注重孩子能力培养的学校,不要宝宝让过早的感到升学的压力。

孩子如何对待无礼的人?


教孩子正确对待无礼的人

有的父母说:“我们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有礼貌,可是受到不礼貌的孩子欺负,怎么办?”这确实是个问题。

孩子总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当孩子在外面“吃亏”或者“受欺负”的时候,家长出面为孩子出气或者怂恿孩子反击,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消极的。面对遭受非礼之遇的孩子,父母要保持冷静,不急着表态,让他慢慢倾诉,再根据孩子交往中的薄弱环节加强指导,其目的不是为了“争口气”或者“挽回面子”,而是提高孩子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孩子几句简短的自救语句,并让他大声地、快速地说出来:“你干什么?”“老师快来!”给对方以威慑,为自己呼救。如果孩子有动手自卫的行为,要教育孩子“见好就收”,不能“防卫过度”,同时还要引导孩子乐意接受小朋友诚恳的道歉,培养宽容之心。

让礼貌跟着年岁长

从很早,孩子就开始学习礼貌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礼貌教育应不断扩充和深入。

0~1岁:婴儿虽然还不能说出确切的礼貌用语,但已对父母的礼貌行为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礼貌是一种亲善行为,当父母对孩子微笑,或者握着他的小手边说摇边说“你好”,孩子会表露出愉快的情绪;观察久了,他会模仿成人的样子露出灿烂的笑容,有时也会摆摆手表示友好。因此,父母不要以为孩子不会说话而忽略对他的礼貌教育。

1~3岁:孩子已经能说出“谢谢”、“你好”、“请”、“欢迎”、“对不起”、“再见”之类比较简单的礼貌用语,父母可以根据情境教会孩子使用这些词汇。有的孩子语言发展稍微缓慢一些,但并不影响他对礼貌的理解与学习。父母不妨用肢体语言示范一些礼仪,例如作揖表示“你好”和“谢谢”,拍手表示“欢迎”、用鞠躬表示“请进”等等,都是在进行礼貌教育。

3岁以后:孩子的活动范围扩大了,要上幼儿园、交朋友、逛公园、看演出、串门儿、接听电话以及参加一些公共场所的活动,对礼貌的理解和学习也大大丰富起来,可以同时用语言、动作和表情表示各类场合的礼仪。文明礼貌教育无处不在,父母应抓住教育时机,及时丰富和培养孩子的礼仪行为。

其实,父母的教育方法会对孩子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从小教育孩子做个文明人,做个有礼貌的人,懂得如何正确进行社交。

自然对待孩子的“性本善”


自然对待孩子“性本善”

我认为性行为是许多本能中的一种,在这些本能中,对自己温柔和关注的身体信号,以及儿童与父母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爱的身体信号都非常明确。

探究自己和别人的身体,探究男孩和女孩间的差别,父亲、母亲之间以及与自己的差别,玩自己的生殖器等,在儿童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内心极度紧张时,在一筹莫展或无法做出抉择时,男孩、女孩都会抓住自己的生殖器,这是一种无意识的、绝对正常的反应。

人们越是自然地对待儿童的这些举动,对他们没有什么禁忌,他们就越能够接纳自己的身体,进而接受自我,并能够给他们带来其他乐趣。有很多禁忌的儿童常常会问:为什么要禁止我?由此会对被禁止之事越发感兴趣,或者还可能出于对抗而导致产生多动症,这就打破了自身的平衡。自身处于平衡的儿童则相反不会过于关注自己或生殖器。这只是儿童接受到的刺激之一。

每一样东西,每一件事情对于儿童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发现,都是引发他们活动的刺激之物。

内容简介:

理解是爱的第一步。因为不理解孩子的身体动作所表示的含义,许多家长正在伤害着自己的孩子,也可能就因为那一时的疏忽,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为什么总爱咬手指?为什么总喜欢击打鼓之类的东西?为什么有时会把摆好的积木猛然弄翻?为什么吃饭的时候他们总是不老实,难道只是因为不爱吃或者吃饱了?当害羞或者紧张的时候,他们通常又有些什么小动作呢……

正因为孩子还不具有丰富的词汇,深入探讨他们非言语的表达方式背后所蕴藏的含义,才显得格外重要。赛弥·莫尔肖作为欧洲身体语言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及此领域的畅销书作家,在其经典畅销书《读懂孩子的身体语言》中,借助191张照片,形象地传达了孩子的种种身体语言信号,通过言简意赅的说明,深入浅出地指出了“破解”孩子情绪和需求难题的多种方法。

赛弥·莫尔肖为大人们摸清孩子身体动作背后隐藏的一个个“底细”,贡献了一部以一当十的佳作。现在,经过全新修订后的《读懂孩子的身体语言》,内容更加完备,不仅更多地受到父母亲的喜欢,而且也早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必读之书。

赛弥·莫尔肖,1936年生于特拉维夫(以色列港市),戏剧艺术家,导演,畅销书作者,身体语言方面最著名的专家。他的《读懂孩子的身体语言》一书已经成为公认的该主题方面的标准作品,本书是全新的修订版本。他的作品《身体语言》(BodyLanguage)、《身体语言大全》(AllaboutBodylanguage)及《身体语言和合作关系》(BodyLanguageandPartnership)都是获得读者好评的畅销书。他和四个子女生活在奥地利。

译者简介:

陈国鹏,1954年出生,荷兰奈梅根大学心理学博士,现为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1984年到2003年,曾多次赴德国和荷兰访学和从事校际合作研究项目。至今已翻译出版了《心理语言学》《人格阴影》《女人自恋:渴望承认》等著作,并参与了《教育人类学》和《赫尔巴特文集》的翻译工作。撰写或主编了《婴幼儿智力培养》《儿童情商的培养》《儿童智商的培养》《智商就这么重要》《做个高情商的人》《心理测验与常用量表》《1岁宝宝》《2岁宝宝》《3岁宝宝》《4岁宝宝》等。

让宝宝快乐的度过每个周末


她们把孩子交给奶奶或外婆照顾,在完成生育大计后再战职场,只有在双休日才能和孩子团聚。关于“周末妈妈”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利弊,大家褒贬不一,为此,我们约请几位家长撰文,以飨读者。

隔代亲怎能替代母子情?

外婆:胡新秀,58岁,退休干部;外孙年龄:4岁。

现在的年轻人真会赶时髦,就连教养孩子这种事,也都刮一样的风。我们院里好几个退休干部都成了孩子王,专门照管孙子外孙,如今连我闺女也成了“周末妈妈”,平时把孩子“寄存”在我这里,自己忙于工作,只有在双休日才有时间带带孩子。

年轻人既要干好事业又要管孩子,确实不容易,我也深有体会,当初我在偏远乡镇工作,与爱人两地分居,女儿只有1岁半的时候就被我送到了娘家。当时交通不发达,直到过年时我才能去看女儿。分别大半年时间,女儿已经不认得我,我临走时她还使劲拉着外婆的手,不让外婆送我。直到现在,想起这些我心里还觉得愧对她。那么多年没能和女儿在一起享受母子亲情,也是一大憾事。

如今女儿工作忙,女婿又在外地发展,虽然我不赞成女儿做“周末妈妈”,但实在是迫不得已。为了顾全大局,我只好替他们带着外孙。幸好女儿对孩子的教育和健康都非常关心,也特别注意交流感情。每天晚上,无论多忙,女儿都会打电话跟小外孙聊聊天。女儿还自己录制了十几盘故事磁带,让外孙每天晚上睡觉前听听磁带,“枕着”她的声音入眠。

每到周末,女儿回来后我就大撒手了,让她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照顾孩子,让母子俩好好享受周末的“二人世界”。

现在,女儿的事业发展不错,小外孙与她的感情也很融洽。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觉得孩子最好由父母一起带,如果非做“周末妈妈”,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尽量多与孩子相处,利用节假日多做补偿。

别嫉妒孩子“黏老人”

妈妈:湖南省衡阳市钢管厂大栗新村小学教师易云燕,32岁;宝宝年龄:1岁半。

自从当了教导主任后,妈妈心疼我工作太累,提出帮我带儿子。周末去娘家接儿子,已成了我生活的固定模式,这种一周只有两天的“接管”生活,让那些整天都得操心孩子吃喝拉撒的同事们羡慕不已。可她们哪知道我的苦衷呀!

中年得子,对儿子格外关心,可他却和外婆最亲,每次临睡前,必定吵着要外婆“陪睡”,有时梦中还喊着“外婆”。虽然我心泛“醋”意,但也明白,孩子只和他呆在一起时间长的人最亲。最头疼的是双休日带儿子回家,他对家里的不适应,稍有不慎,儿子就会发烧咳嗽。每当这时,我便觉得亏欠儿子太多了。

虽然我为他买了许多玩具和书,但还是不放心老人对儿子的隔代教育。由于外婆外公的过分宠爱养成了他的“霸王”作风,有一次抢邻居小朋友的玩具,还抓破了人家的脸,我生气地教训了他一顿,妈妈却责怪我不爱儿子,虽然我努力地想纠正他这个缺点,但一送回外婆家,他又故态复萌。

一直希望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儿子,周末我总是尽量推掉应酬,有时备课和写论文也只能等儿子熟睡后再提笔。即使这样,也总觉得亏欠儿子,很羡慕能每天都陪伴宝宝的妈妈们。

周末妈妈,实在是无奈的选择。那就好好利用周末时间陪宝宝快乐的度过每个周末吧!

怎样对待犯错的孩子(上)


如何对待淘气和好奇心强烈的孩子,是许多妈妈经常要考虑的问题。

原则上,我同意3岁以前要相对严格的做法,打孩子是一种惩罚手段,不是不能用,而是要慎用。我认为在危害到健康或者影响到人格的时候,可以作为一种借鉴的方法。孩子犯错,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孩子理解了自己的错误,有一个理解和反思的过程。理解了大人之所以有惩罚行为,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到了一定的极限。

孩子小的时候,(0到1岁半左右)常常会出现一些自发的探索行为,由于孩子好奇心极为强烈,这个阶段出现的破坏行为绝大部分是无意识的,大人可以通过观察,帮助他在探索过程积累经验,提高认知能力。由于不理解自己的行为到底错在哪里,家长还可以通过故事、演示、讲道理来使孩子慢慢明白。而孩子的有些行为家长还没有想出对策时就消失了。

大一些孩子犯错,我们常常会在说教无效的情况下会考虑到惩罚行为。特别在1岁到3岁之间。我发现在这个阶段中,孩子喜欢在大人面前探索一些行为的极限,他会观察,到底我把这件事情发展到到什么样的后果,你才会生气?你对我的态度如何?我将受到如何样的惩罚?

西西可能是因为对自己所受的惩罚一知半解,所以会出现一些短暂的行为。我觉得在还没有养成习惯以前,让她理解自己的行为,能够主动提醒自己和改正自己是很好的宝宝啊。多体谅他人也能造成这一行为的减少,随着宝宝的长大,她的思想就会更进一步。

meimeimama的回复:

前天,在美美和我及美美爸之间发生了一场较量,起因是美美爸带回来了一块生日蛋糕(分享别人的),美美见了高兴极了,并急着要吃,我和美美爸提醒她要洗手,小家伙怎么也不肯,开始用各种办法在我和她爸爸之间周旋,我们狠着心坚持着,美美爸不时地发着火,我则是边给美美爸消火边和美美讲着道理,这样折腾了好长时间,其间我用尽办法,我企图用别的东西分散她的注意力,可等一下再提起洗手时,她仍不买账,我也用了冷处理办法,说,不洗手就一个人呆着吧,我和爸爸去吃了,可小家伙的眼泪和求我的眼神让我不忍把她一个人留在屋子里。最后,是我作了让步,我提议,妈妈抱美美用水龙头洗手好不好,(美美喜欢在水龙头下洗手,而我一般让她用小盆自己洗的,)美美终于同意了,“战争”总算结束了。这是发生在我们和美美之间的第一次,或者说是最激烈的一次交锋。其实以前也有过一些问题,比如,美美喜欢抢我的眼镜,我一直都不去阻止她,只在一旁提醒她妈妈的眼镜会坏的,不能玩久了,美美开头还能做到玩一会儿就行,可后来就越玩越来劲,任我如何提醒,她都笑着边看我边摆弄,从我的前任眼镜被弄碎到现任眼镜的不断变形,终于有一天,当美美再次抢走我的眼镜不给时,我把她关在了屋子里,直至她大哭着叫我,而我再次开门时,小家伙立刻停止了哭泣,手里举着眼镜朝我走来。从那以后,美美再来抢眼镜时,只要我一撅嘴,小家伙便赶快还来,偶尔调皮摆弄起来也是轻手轻脚的。

美美也有一段时间跟着阿姨学了脏话,我没有刻意制止她,但没有象其它美美说出的话那样给予赞扬并重复,不久也就不见她再说了。

怎样对待犯错的孩子(下)

怎样对待犯错的孩子(下)


然然现在很会说话,但还没出现说骂人话的情况。当然有做错事的时候,很多,在我们大人的角度看是错事,但对宝宝来说,他在尝试和探索,我们应该试着用幼儿的角度去看问题。

我是不赞成打孩子的,除非原则性的错误。象西西说骂人话,我想她只是好奇的模仿,做妈妈的可以平静的告诉她:“宝贝,这样的话不好,好宝宝都不说的,妈妈不喜欢这样。”下次她再说,还是要平静的告诉她妈妈不喜欢。不要凶也不要让宝贝觉得这是件很了不得的大事,这样她更好奇更想试试了,还有幼儿的逆反心理也不能忽视。在宝宝很固执时还是要淡化处理。还有要让宝贝感觉你是在和她平等的交流,而不是强迫她接受。

然然有一次玩着用石头扔一个小朋友,差点打到头,当时我可能着急打了他小手几下,不重,但我非常后悔很心疼,因为当着这么多小朋友的面有可能伤害了宝宝的自尊心,当时我应该和他讲道理,效果可能会更好。然然平时还是讲道理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