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中angela和Kimi的打闹片段一直被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认为angela过于娇纵,小小年纪就会欺负人。对此,李湘为女儿鸣不平,指孩子间打闹是很正常的事。其实,孩子们的世界很简单,请大人们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也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李湘请大家宽容看待孩子

在《爸爸去哪儿》中,五位萌宝宝为广大观众展现了孩子们纯真美好的世界,也为观众带来了阵阵欢笑。但是在欢笑之余,节目的片段也引起网友们争论不断,不少网友对Angela“欺负”Kimi的片段记忆深刻,指责Angela骄纵任性。

李湘曾微博回应此事,前日,她再次从妈妈的角度谈起此事。“小孩之间打打闹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他们通过这样的互动学习与人相处,我相信所有的争议都是善意的提醒,但是大家应该看到,没有小孩是完美的,对于缺点我们可以试着更宽容地去看待。”李湘认为,小朋友们一些不太合适的行动对于大人也是一种提醒,“这档节目很重要的一个意义就在于,不但让我们看到温暖亲情,也让我们学着从小孩身上反思自身。”

孩子们的打闹很正常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少不了与其他孩子的接触与碰撞,也难免会有一些冲突,因此打闹的事情时有发生。孩子之间的打闹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堂人际交往课。孩子们年纪小,缺少应有的社交技巧,还不知道如何与同伴相处,不懂得分享与合作,所以在与小朋友交往过程中发生分歧时,他们还不懂得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因而选择了打架的方式。

所以,孩子们的打架不是因为他们的品格存在多么严重的问题,而是所有孩子成长的必经环节。

请理性看待孩子的打闹问题

孩子打架,从本质上而言,与小动物之间的打闹没有什么区别,是孩子交往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而且打架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孩子在打打闹闹中,可以学会以适当的方式与人相处,逐步完善处理、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意志和坚强的性格。日本教育学家博士认为“打架能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因此,我们应理智地看待孩子爱打架的问题,积极引导,帮助孩子正确处理问题,不要因为孩子一个小小的争斗,就过早的孩子贴上标签。

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之间的小冲突,常常被成人贴一张标签:这个孩子爱欺负人!其实,有时候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放大孩子之间的事情,更不要轻易地把孩子之间这种正常的冲突贴上“欺负或被欺负”这样的标签。我们换个角度来想,这么小的孩子,他需要学习怎么和他人有效的交往。他并不是要去有意识地“欺负”别人,而是他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

像李湘说的一样,没有一个孩子会是完美的,还是都在一个成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发现了问题,不应该一味的批评或者胡乱的去贴标签,而应该是合理的帮助他们成长。

小编支招:如何教导孩子不要打架

首先,教给孩子适当的社交技巧。

一个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没有进过大学的孩子具有更大的缺陷。维持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因此父母平时要教给孩子一些适当的社交技巧,鼓励他们运用这些技巧去解决自己的争端,而不是用打架的方式解决。

其次,教会孩子保持冷静,学会理智处事。

在日常生活中,要教导孩子与小朋友友好和睦相处,即便与小朋友发生争执时,也不要有不友好的举止或者行为,告诉他们很多事情是不必通过打架来解决的,在对方情绪激动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不妨让一步,这样可以避开矛盾的锋芒,更利于大家友好相处。

最后,发生有矛盾时,让孩子自己解决。

当孩子们发生争执或打架的时候,我们不应感情用事,过早地区干预。孩子之前的矛盾,要让他自己解决,我们只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就可以了,尽量不要插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才会更快的学会如何和他人交往,才会成长。

扩展阅读

李湘晒女儿作业照 王诗龄写名字字迹工整


9月21日,李湘通过微博晒女儿王诗龄的家庭作业,有书写、阅读、认字等,并鼓励女儿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随后,王诗龄在自己微博中晒出一张自己完成作业的成果,并留言称,“我的作业,写名字”。照片中,“王诗龄”三个字被写得十分工整,网友纷纷留言鼓励。

“字是门楼,书是屋”。孩子能把字写得又快又好,是每个家长和老师的殷切期望。尽管电脑的普及,让写字这件事变得离人们生活越来越远,可作为一种开发智力的方式,家长教孩子学写字的现象还是极为普遍的。

孩子学写字的正确握笔(硬笔)姿势:

许多孩子在写字的时候,总是把笔夹在食指和中指之间,拇指紧紧贴住食指来书写。更多时候则是整个拇指的第一关节紧紧扣住食指,位置有的靠上,有的靠下,但结果只有一个,长长伸出的大拇指端把笔尖挡了个严严实实。至于书写起来,要么偏头侧目,要么就是跟着感觉走。久而久之,这种不正确的握笔方法会对孩子产生诸多不利。

1.右手拇指在笔杆的左侧,比食指稍靠后些,两指紧紧夹住笔杆,中指在食指下面,用第一个关节托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在中指之后自然地弯向掌心,使掌心虚圆(指实掌虚,内可握一小球)。

2.笔杆向右后方倾斜,紧贴在食指第三关节与虎口之间(笔杆与作业本保持60度的倾斜)。

3.食指与大拇指捏笔时中间呈椭圆形。

4.手掌与手臂呈直线。

5.捏笔手指与笔尖的距离为2。5厘米左右。

家长如发现孩子的握笔方法错误,应该及时进行耐心纠正,不能训斥或打骂,以免孩子一握笔就产生恐惧心理。同时,应该根据孩子手指的发育情况,给孩子选择粗细合适的笔,让孩子养成正确的握笔习惯,整洁规范地进行书写。

孩子学写字的正确坐姿:

孩子正确的写字姿势,应该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这样的姿势,不仅有利于把字写端正,而且有利于孩子身体的正常发育,有利于保护孩子的视力。

面对桌子坐下,胸部靠近桌边,两脚平放地面与肩同宽,小腿和脚不用力,身体重量集中于臀部和大腿与椅子的接触面。腰背挺直,肩胛骨略内收,略收腹。颈要正,头也要正并略前倾,目视纸面。本子应放在身体中线右侧的合适位置,以利于右手运笔和视觉控制为标准。

上臂自然张开,前臂、腕和手放松靠重力贴于桌面,左手按纸,右手执笔。

家长教孩子学写字的注意事项:

1.家长应以身作则,要孩子认识到乱涂乱画、潦草马虎带来的危害,并让孩子知道书写整洁、清晰是很重要的。字不一定要多么漂亮,但要工整、清楚。

2.每天可以让孩子专门练写一些字,每个字书写遍数,宁可少些,但要好些。写的时候要求孩子先看,了解字的框架结构,还可以让孩子说说每一笔画的位置、笔顺的先后,家长应及时发现错误并立即纠正,在做完这些准备后再开始动笔书写。

3.家长可以每天对孩子的书写进行评改,肯定哪些字写得好,指出哪些字还要注意什么问题。应以表扬为主,让孩子在写字中获得成功体验,使他握着笔就觉得愉快,这样,孩子就自觉自愿地练习写字了。

4.增加趣味。如有可能,不妨和孩子多玩沙地写字、河边(海滩)作画的游戏,让孩子快乐地写下他刚刚学会的字。这可比在本子上一笔一画的勾勒有成效。

5.孩子幼时应该学会描摹。虽然,描摹不等于书写,却对书写很有帮助。对于缺乏描摹小字或精巧图画能力的孩子,家长应先给他们一些大张的纸来描摹较大的字或画。到了一定阶段,孩子就会从描摹转为书写。

6.书写是手工技巧,因而书写的好坏,取决于肌肉的协调性。通过诸如绘画、捏泥人、画蜡笔画、玩球等活动,帮助孩子增强这种协调性。

打架(朋友间打架篇)


问题:

我的儿子和他的好朋友大部分的时候都能玩得很好。但是有时他们也会对彼此生气。我看过他们互相推搡或者打对方。我该如何制止这种行为呢?

思考:

孩子们就像大人一样,也会对朋友感到厌烦和生气。但是,他们不像大人那样有自我控制能力,因此缺乏用一种合适的方法来处理烦躁的智慧。作为家长,你需要教孩子在出现分歧时,该如何谈判或者妥协。



解决方法:

1、让两个孩子分别坐在沙发的两端,或者是两张放在一起的椅子上。告诉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他们就可以站起来了。不要问“发生了什么”或者“谁先开始的”之类的问题,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观点。除非你看到了一个孩子先动手打另一个孩子,否则就让他们承担同样的责任。如果孩子们还小,或者没有处理这种打架的经验,你就需要引导他们之间的谈话。他们或许会把想法告诉你,希望你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让他们知道,你在那里只是为了帮他们,而他们必须自己跟对方交谈。

2、如果你看到一个孩子打(包括推、抓或者其他的攻击行为)另一个孩子,立刻采取行动。让打人的孩子在椅子上坐几分钟,让他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可以站起来。“阿诺德,在这个家里我们不允许打人。坐在厨房里。等你不会再打人的时候就可以起来了。”

3、介入他们中间,坚定地说:“不许推人。好好跟对方说你想要什么。”然后,引导他们之间的谈话:“阿诺德,你想从西尔威斯特那里得到什么?”

父母小贴士: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与某位朋友吵架,那么最好不要再让他们在一起玩了。如果这不太可能,就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来让他们都忙碌起来。准备一些手工劳动或者其他游戏,或者租张碟让他们安静地看。

儿童早教:孩子打架,家长咋办?


孩子打架家长咋办?说到孩子打架,做父母的既不期待孩子出外惹是生非,引来他人三天两头上门服务控诉,也不肯总见到孩子又哭又闹,受人欺压,那麼,孩子打架,家长咋办?孩子在家里,家长咋教?

一、高度重视打架

孩子打架家长咋办?在大人的在潜意识中里,大家或多或少是畏惧分歧、畏惧打架的。大家几乎以“聪明”、“乖”、来区别“好孩子”“坏孩子”。可是心理学专家说,一个已经向单独、完善自我方位发展趋势的孩子不太可能诸事与他人维持一直,差别是极其一切正常的,打架也就无可避免。

一些学前教育家乃至觉得打架不一定并不是一件好事。日本爱珠幼稚园副幼儿园园长表述说:“简易而言,孩子在打架初中会了社会发展专业知识。例如在幼稚园中,夺得他人小玩具供自身玩的孩子也会做稍稍自我反思,而将东西偿还原身。”

日本国教育学博士高野甜美也觉得“打架能塑造孩子的自尊。“由于相互挨打,双方都痛。由自身的痛便会想起另一方一定也特别疼。进而造成自尊,而且,慢慢了解到,根据暴力行为是啥难题也难以解决的。

自然,父母扇动挑拨自身的孩子去打架,尤其是这些原本就会有进攻趋向的孩子,那样做是肯定不正确的,也是十分糊里糊涂的。打架是孩子们团体活动之一。孩子只单纯性的把握主动进攻,说起来是哪个孩子的大悲剧。

依教育家们的剖析,打架的孩子都有各的不一样:有的孩子不容易克制自己,在家里有不愉快的事就到外边去宣泄,有的孩子是由于缺乏人际交往技巧,不打架就不清楚如何与伙伴交往,也是有一些孩子是想运用握拳塑造自身在伙伴中的权威性,还哟协议书孩子只是是效仿,效仿大人,效仿电视机等。

家长们一定要言传身教,平时来教孩子适度的人际交往技巧,激励她们应用这种方法处理自身的争议,自然十分比较严重的打架必须大人的干涉。

一般的,两三岁的孩子中间的打架,彻底是因为夺人东西或是东西被别人夺的简易缘故引发。孩子在三岁前,模糊不清大道理。假如任其所做,几会沒有程度,通常会用手上拿着的东西打架出現风险。在这里状况下,大人不可以只是说“住手”,最聪明的方法是把她们的专注力迁移到孩子很感兴趣的目标的身上。如可以说:“喂,那边有只能玩的猫猫。”

孩子三岁时,打着架来是很凶的,为防止风险,应当提升照看。

四五岁的孩子气力旗鼓相当,也拥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一般没有什么风险,在能量差别很大的打架中,大人要适度干涉,并给与诉讼。

假如孩子自小就由父母亲包庇而沒有打架的亲身经历,在碰到和小孩子的矛盾时,当然不清楚怎样调节自身。

二、正确引导理念

跟孩子讲清在处理不一样建议时能够 运用和不能应用的方式。

孩子打架家长咋办?告知孩子你期待他在碰的到争论不休时怎么做,例如能够 让孩子对伙伴说:“小毛毛,大家不必打架,如今该扬扬玩了。下一次就轮到你玩球了。”假如孩子用讲理的方法看待盆友,父母应给与夸奖。长此以往,孩子能从这当中感受到大道理的份量,还可以品味到大事化小的好处。

对攻击能力极强的孩子,应降低生活环境中将会造成少年儿童攻击行为的造成要素,包含平常家长无意间的骄宠所导致的霸气侧漏及含有暴力行为剧情的影视制作录象等。实际上孩子进攻别人,是想根据这类方式做到个人表现的目地,这就必须父母好好地正确引导,提升其明辨是非的工作能力。另外家长应留意与孩子的感情联络,为孩子塑造优良的个人行为楷模。

父母和孩子一起在家里喂养狗、猫、锦鲤等,从生活起居的琐事中,来教孩子看待弱小的方式。这一点至关重要。

对孩子与伙伴间的分歧矛盾,家长不必偏向自身的孩子,放开手让孩子学习培训自身解决困难,假如孩子犯错误,务必规定他致歉。

对天性怯懦、总受人欺压的孩子,两者之间一味的岗位职责他“你怎么不清楚还击”,还比不上先使他多和性格相仿的孩子或是年龄小的孩子玩,先塑造信心,再从讲理解决困难新手入门,学好处理矛盾的最好方式。

孩子打架家长咋办?家长还能够设计方案出不一样的场景,互相饰演不一样人物角色。几回实战演练出来,让孩子搞清楚,握拳并不是不能用,但肯定不可以乱用。

打架还是避让?


Part1豆豆被咬事件

我的女儿26个月了,是一个内敛的孩子,原来我们一直想把她送幼儿园,但经历了昨晚的事情,我竟然有点怕怕了。

昨晚,我和老公带着豆豆去大超市买东西,豆豆对那里的游乐场很感兴趣,我们于是把她放在里面和小朋友一起玩,但是我们都没有离开,在场外看着。刚开始,有两个比豆豆大的小女孩,拿起球就往豆豆身上扔,当然可以说那是孩子们的玩耍,但那小孩后来竟然用手去推豆豆,我连忙进去,提醒她们“好孩子一起玩”之类的话,接着情况有所好转。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豆豆躺在球堆里,我过去叫她回家,但她不愿走,就在我转身走出去的时候,我看到在豆豆身边的一个男孩也跑了出来,看那孩子的神情有点不对,我立即跑过去,豆豆已经在里面哭了。可怜的孩子!在左眼的眼皮,被那男孩咬了一口,牙齿的印还在,红红的血丝分外清晰。我抱着豆豆来到了那个小男孩面前,当时他已经跑到他的爸爸怀里,我问他:“为什么要咬小朋友?”那小孩大声的说:“我就咬,我就咬!”男孩的父亲说:“是谁咬谁啊?”我指着眼睛的位置让那个家长看,家长只对他的小孩说:“我回家叫你妈打你。”孩子听了,更凶凶的叫:“我咬她,我就要咬她!”

最后,我们抱着哭着的豆豆走了,我们连最基本的道歉都没有听到。在那一刻,我竟然不知道怎么处理!我看着那个伤痕,很想哭,但当时周围人太多了。我想,现在的幼儿园,一个老师加一个保育员,就要带40个左右的小孩子,他们又怎能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呢?也许送到那些小孩少的幼儿园会好些,起码老师对小孩子的关注多一些。但没有学生,老师的收入从何而来,她的教育会不会打折扣?真的很矛盾!

我的豆豆现在心里还有阴影,今天开始发烧了,晚上睡觉老哭,我被我妈妈骂了一顿。天啊!我是不是应该教育孩子凶一点才不被欺负?

Part2谁之过?

看了豆豆的故事,我觉得首先要分清成人的责任和孩子的打架问题。

其实,在上面的例子中,最令人生气的是对方家长的行为,而不是孩子“受到欺负”的问题。作为家长面对孩子为对方孩子造成了伤害,或者互相造成了伤害,首先应该对对方表达诚挚的歉意,如果出现后果,则应该坦诚地承担。虽然可能孩子们是无意间的行为,但家长的处理方式却会很深刻地影响孩子对自己行为的认知。

回到孩子打架这个问题。从小到大,表面上的“打架”行为其实表达的是不同的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不能简单地用“你应该打回去”、“告诉老师”等一概而论:

1、在2岁半到3岁以前,特别是孩子还没有上幼儿园的时候,在很多情况下,语言的流畅表达滞后于他们的心理活动和逻辑思维,所以这个阶段孩子的表达特点是口头语言表达为辅,动作语言表达为主,同时通过孩子的语言习得,逐步掌握更多的口头语言并放弃动作语言。这就是成人有的时候觉得他们相互“打起来”了,可他们自己无所谓的原因,在他们看来,这是交流的一种方式。很多幼儿并没有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很严重的“冒犯”,或者没有认为自己被严重地“冒犯”了。当然,孩子控制动作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婴幼儿常常分不清轻轻拍和暴打的力度,把握不好轻吻和咬人的感觉,也不能预见“我要从这里过,他挡着我,我就推他一把”的后果,所以这些动作语言的交往也往往会造成伤害,很多情况下受到伤害的小孩子也会很疼,会哭。

家长这个时候当然也会心疼,也会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有问题了。这个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出现状况的双方,是否处于动作语言和口头语言混和表达期,如果正好在这个阶段,在告诉他其行为不恰当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帮助他建立起相应的语言表达方式;或者对于被伤害的孩子,在安慰他的同时,告诉他为什么发生这种情况,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接受安慰的同时,理解同伴的行为,并且能够消除可能带来的其他心理伤害问题。而如果不了解这个阶段的争端的特点,一味教孩子“打回去”,“凶一点”,则可能让孩子觉得解决问题的最有力的手段就是看谁能打,这样可能会造成孩子形成“暴力”观念,可能会出现主动打人、欺负人等现象,这又造成了家长的另一个“头疼问题”。

2、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的冲突和上一个阶段已经不一样了。这个时候孩子们已经基本能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志,发生冲突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在具体的问题上出现矛盾。一个好的幼儿园老师,她总会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所在,并且为孩子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念和社会行为规则,比如因抢玩具发生争执。所以在幼儿园发生冲突,不仅不可避免,而且是必要的。当然,如果冲突造成了伤害,做家长的当然很气愤。如果是很严重的伤害,老师的确是要负有责任的,因为任何一个冲突,从酝酿到爆发直至发生严重危害结果老师应该会有时间及时处理。但因孩子间冲突造成的小的皮肉伤,比如被咬了一口、被打了一下,孩子已经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了。同时在这个阶段,家长在处理孩子的冲突的时候,也应该以树立是非观念和行为规则作为主要的目的。在这个阶段,孩子间的冲突及其解决(自己解决或在成人的帮助下解决)为他们心中社会规则和是非观念的建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再往后的交往中,则可能会真正遇到恶性的“欺负”性质的打架事件了。

当然,教给孩子正确的自卫行为和自我保护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但在教育的过程中,知道孩子所处的心理年龄阶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学会交往。值得注意的两点是:

1、在教育孩子的对“打人咬人”的认识的时候,比较忌讳的是首先在孩子小的时候告诉孩子“打人不是好孩子”的观念,然后发现孩子在冲突中被打过,于是又改为“你干嘛不打回去”,这样孩子往往会很矛盾,不知该自己到底应该如何处理。所以家长首先要调整自己的语言,如果认为孩子被打时应该打回去,就不要先为孩子树立“好孩子不打人”的标准;否则,孩子在冲突中没有反抗的话,家长也不应该一味地责备孩子懦弱。或者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坦诚地与孩子修正自己的观点也是很必要的解决方法,就是告诉孩子在何种情况下,他使用暴力的手段是可以接受的。当然这种情况也同样适用在家长本身。如果家长教育孩子“打人是错误的不好的行为”,而家长却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往往会用同样的暴力方式来处理和同伴的关系,因为他从自己的生活中可以体会到这种方式带来的“效果”;

2、另外一点就是在本文开头提到的,关于孩子出现冲突后,家长的处理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受到伤害的一方家长如果过于容忍,可能会造成孩子对家长的不满,也可能会让孩子养成逆来顺受的习惯;而如果家长过于强硬,对孩子形成“宽容”的性格也不利。伤害一方的家长对于对方应该诚挚道歉并根据情况做出赔偿,因为无论是否有意的伤害,对对方孩子和家长都是切肤之痛。而只有家长的坦诚担当,才能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自己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这也是一种养成教育,而且效果远远大于说教。家长的抵赖只能培养孩子的不负责任,家长的逃避只能助长孩子的逃避。当然,这些已经和上面的例子没有直接的关系。对于上面的这个事例,心疼豆豆被咬了一口的同时,我更心痛于那个小男孩的成长。

原载《妈妈宝宝》2003.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