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社会性活动,正规的学习活动,或者说,以学习为主导活动,是从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开始的。

学前儿童也有自己的学习活动,这就是幼儿园的作业,如故事、音乐、美工等。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既不同于婴儿时期的学习,也不同于学龄时期的学习。

小班儿童的学习是跟游戏分不开的,是在游戏当中进行的。儿童总是把作业的任务当作游戏来完成的。例如,通过数学游戏就能更好地掌握计算。而且,儿童在做作业前,并不经常能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和任务,计划和预见学习目的的实现,如要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完成什么样的作业等等。在作业中,儿童感兴趣的是活动过程的本身,而不是力图去完成什么任务、实现什么目的。

中班儿童在教育影响下,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开始能把作业和游戏分开,虽然他们仍喜欢用游戏的方式来完成作业。但他们逐渐知道在做作业的时候不能随便游戏。而且,他们开始能对自己的能力采取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这种情况,在学前时期的后半期,才有可能把教学分为各种专门作业。在这些专门作业中,儿童更好地掌握了各种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学习的能力,这就为儿童进入小学从事正规学习作了准备。

近些年来,由于对学前儿童学习潜能的进一步认识,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早期教育的问题,由此也引起一些争论。有的人认为,幼儿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代,过了这个时期,就永远没有这样好的机会了。但也有人认为,如果过分强调这个时期,以为人的一生的心理的发展完全决定于幼儿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就无法弥补,这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当然,不顾儿童的身心情况,让他们从事过分紧张的学习活动,超越限度地“促进”儿童的发展,肯定是有害的。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学前教育的意义


何谓“学前教育”?它的意义何在?这是我们首先必须了解的。名音乐家马思陪教授曾说过:“太早学音乐对小孩来说并不好。”幼儿的世界里,练习写字、学琴,在他们认为并不存有任何意义!他们所要的是,在人们适度的关心,及给他们所想要的物质与精神方面的满足。而为人父母者,站在辅导立场,将您对子女未来的期望,顺着孩子的志趣,提供他学习环境,循序渐进、慢慢发展,人格与志向的逐渐养成,一旦步入学校教育后,您将会减轻许多困扰。

因此,学前教育的真正意义,交不在于训练孩子提前接受学校教育,而是在于利用大人的经验,配合孩子们的兴趣,以启发孩子学习的意向,而学前教育进行时,应注意以下几件事,为人父母者,不妨多留心。

1、幼儿的模仿力极强,孟线三迁即是一例。而且较具破坏性,对感情表达最纯真,你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就可稍加贯注在这里,音乐、绘画、舞蹈、玩具、游戏……都可以提供出来,遇到不喜欢的,他会显得不耐烦;喜爱的,玩一天也不会吵人。而喜爱有间歇性,隔段时间再拿出来,还是会爱不释手,孩子们需要你从旁协助,而不要你专横独断。

2、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是必要的。乡村都市有土、洋之分,虽然都是在同一片天空底下,然而无论景观、房舍、建筑,都有差别。久居都市的孩子,每天所风的无非是几幢大的房屋、川流不息的车辆,想要玩玩“官兵捉强盗”的游戏,恐怕都找不到足够的空间,父母应多带孩子们到乡村、田园玩玩。若做不到,则家中若有院子或空间,可放些砂石、野草,虽无大自然之宝,但也聊胜于无,依然可以让孩子玩得不亦乐乎。不要怕孩子弄脏衣服、身体,弄脏了还可以洗,最重要的,从中玩出野性,常能影响未来的雄心壮志及达观进取的精神,这些不是一些斯斯文文的积木可以培养出来的。

3、有人说过,家是孩子的王国,温馨祥和的气氛,常是一个家庭美满的主因,孩子人格要健全,在童年一定不能留下心灵上的任何阴影。因此,夫妻间的和谐是会直接且深刻影响孩子的童心,是不容忽视的。

大班幼儿入学前的准备


大班的小朋友们毕业后,即将面对升入小学。对于小朋友们的家长来说要帮助孩子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心理准备。在休息的时候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到附近小学去参观,介绍相关的小学生活,让孩子产生想当小学生的愿望。

二、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幼儿园的生活是松散型的,而上小学以后,学习的模式成为课堂教育,课间休息时是充分自由的,要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喝水,自己上厕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和问题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因此,学习生活不能再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要慢慢地学会自己生存、生活、学习和劳动。

三、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简单劳动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逐步减少成人的照顾,要让孩子自理,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窗户、扫地、擦桌椅,自己取放玩具,图书,其它用具等。

四、孩子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家长要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整理书包。要让孩子懂得珍惜时间,独立完成自己的作业。

五、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上学后每堂课有40分钟时间,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听讲,现在家长多培养孩子安静专注的做某一件事情。

六、培养孩子生活规律化。要让孩子懂得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做好;什么时间不能做什么事,就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

七、要让孩子学会承受挫折,学会忍耐,学会与小朋友分享,团结合作。

学习压力引发儿童性早熟


上海社会调查中心主任杨雄手拿《上海青少年性早熟调查报告》,忧虑重重。他说:“最新调查数据已显示,上海达到性早熟标准的孩子占青少年总人数的3%。而在5年前,这个数字是1%,当时上海有约3万名的孩子存在性早熟。此外,上海青少年的性成熟年龄相对5年以前又有了明显提前。”

重要原因:孩子学业负担太沉重

沉重的学业负担是上海孩子性早熟的重要诱因。做过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杨雄主任这样剖析:“上海中小学生的上学时间整整比日本同龄孩子早1个多小时,夜晚学习的时间则又要长于日本学生。中国孩子体育锻炼的时间却少得可怜。”

杨主任的解释得到上海儿科医院专家俞建的赞同:“巨大的学业压力的确诱发了上海学生的性早熟。”

教育学家包水娟感慨:“中日青少年的体质差距已经敲响了教育界减负的警钟。日本也曾面临青少年的性早熟困境,可日本早就开始了学校减负改革。现在,日本的性早熟比例同其他先进国家一样,已将数字控制在0.6%左右。”

缺觉,严重影响生长素分泌

与近邻日本的同龄孩子比较,上海孩子的性早熟年龄明显要提前,直接后果是平均身高低于日本孩子。

俞建表示:正处于发育阶段的低年级孩子每日睡眠时间不应少于10小时,睡得少会直接影响生长素的分泌。另外,夜晚长时间人工光源下的学习会严重干扰人体褪黑激素,从而影响身高。性早熟的孩子因发育提前,往往发育期还没结束,骨骺就提前闭合,成年以后个子矮小。

宝宝的学前教育细节篇


学前教育前奏篇

一、预备环境

一个适合生命发展的环境对儿童的重要性,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如何为孩子准备一个适合他们生命发展的环境,被列为首要的条件。

二、发现意愿

儿童表现在外的行为,往往是内在需求的反应,尤其是幼儿时期会在某一阶段对某种需求有特别的“敏感期”(宝宝的敏感期介绍)。如果能掌握这一时期的需要而予以教育,对孩子的启发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

三、何谓“学前教育”?它的意义何在?

因此,学前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训练孩子提前接受学校教育,而是在于利用大人的经验,配合孩子们的兴趣,以启发孩子学习的意向,而学前教育进行时,应注意以下几件事,为人父母者,不妨多留心。

1、有人说过,家是孩子的王国,温馨祥和的气氛,常是一个家庭美满的主因,孩子人格要健全,在童年一定不能留下心灵上的任何阴影。因此,夫妻间的和谐是会直接且深刻影响孩子的童心,是不容忽视的。

2、幼儿的模仿力极强,孟母三迁即是一例。而且较具破坏性,对感情表达最纯真,你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就可稍加贯注在这里,音乐、绘画、舞蹈、玩具、游戏……都可以提供出来,遇到不喜欢的,他会显得不耐烦;喜爱的,玩一天也不会吵人。而喜爱有间歇性,隔段时间再拿出来,还是会爱不释手,孩子们需要你从旁协助,而不要你专横独断。

3、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是必要的。乡村都市有土、洋之分,虽然都是在同一片天空底下,然而无论景观、房舍、建筑,都有差别。久居都市的孩子,每天所风的无非是几幢大的房屋、川流不息的车辆,想要玩玩“官兵捉强盗”的游戏,恐怕都找不到足够的空间,父母应多带孩子们到乡村、田园玩玩。若做不到,则家中若有院子或空间,可放些砂石、野草,虽无大自然之宝,但也聊胜于无,依然可以让孩子玩得不亦乐乎。不要怕孩子弄脏衣服、身体,弄脏了还可以洗,最重要的,从中玩出野性,常能影响未来的雄心壮志及达观进取的精神,这些不是一些斯斯文文的积木可以培养出来的。

话说学前班


目前社会上存在着一种现象,即学龄前儿童上了幼儿园后,家长普遍要求让孩子再上一 年学前班,然后上小学。那么,上了幼儿园的孩子是否还需要上学前班呢?

我们首先看看为什么会产生上述现象

一是部分家长对幼儿园和学前班教育的性质认识不够。幼儿园和学前班是学前教育的两 种不同形式:幼儿园是学前三年教育,学前班是学前一年教育,两者都属于学前教育,是学 校教育的预备阶段。而学前班则是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比较落后(主要是农村和小城镇),不 能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即3~6岁的幼儿教育)的情况下,所设置的学前一年教育,是幼儿园数量不足的一种辅助和补充,不是比幼儿园高一级的教育形式。

二是望子成龙心切,错误地把开发幼儿智力与学习知识等同起来。误认为:"孩子越小 、识的字越多、数的数越多、智力开发得越好,孩子就越聪明。"其实不然,开发幼儿智力 主要是通过开展丰富多采的各种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动手、动脑,从而培养幼儿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任务。它比幼儿简单地认识几个字、背几首诗、算几道题(这些多是幼儿机械的记忆,并不理解)要高级的多,而学习知识的任务应该是从小 学才开始的,因此我们常常发现某某幼儿在3岁就能背多少诗,识多少字等,一旦上了小学 成绩并不乐观的现象。科学研究表明,不适宜地过早让幼儿学习知识,不但对开发幼儿智力 无益,甚至有害。

三是现阶段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不够紧密。特别是一些学前班教材存在有"小学化 "的教学内容,提前把汉语拼音、书写汉字、计算等小学一年级的部分教学内容编入了教材 ,这样就使一部分家长认为在学前班可以提前学习一些一年级的知识,孩子上小学时容易接 受所学知识,不至于"跟不上",因此希望孩子上一年学前班以作铺垫。另外,一部分地区幼儿入园年龄同入小学年龄(7周岁)不吻合,即幼儿3岁入园,上3年6周岁,相隔一年,因此在这一年里家长就希望孩子再上一年学前班。

当然,一些单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开办学前班,规定"不入本校学前班不准入本校"等 错误做法,也使许多家长误认为幼儿必须经过学前班这一阶段。

以上这些情况是造成社会上普遍要求让孩子上学前班的主要原因,从而出现了没有上过 幼儿园的孩子要上学前班,上了幼儿园的也要求上学前班,入学年龄提前了,家长让孩子在 幼儿园上两年就去上学前班,由此导致了小学办学前班,集体、个人办学前班,甚至幼儿园 内也办学前班的混乱现象。

下面我们再看看上了幼儿园的孩子再上学前班有哪些不利影响

1?重复教育,易使幼儿产生学习上的厌倦情绪。因一些学前班教材的部分教学内容与 小学一年级教学内容是行政管理的,如拼音、书写汉字、做算术题等,这部分内容是小学一 年级应系统学习的,若孩子在学前班学习了这些内容,表面上看孩子在学习一年级课程时是 权一些,但一年级学习的知识要比学前班学习的知识系统得多,也深入一些,而幼儿在学前班接触过这些知识后,从幼儿心理上看是很容易产生满足感,而不愿进一步去学习,时间长 了便产生学习上的厌倦情绪,随之带来听课不认真,作业不细心,学习态度浮躁等不良学习 习惯。这将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很不利的影响,这就是很多上了学前班的幼儿在小学高年级时 成绩并不优秀的原因之一。

2?师资不配套,容易给幼儿学习带来负效应。因为不论是学校办学前班,或是社会上办的学前班,教师一般是不够配套的,有的甚至会教错知识,而幼儿在学前班一旦接受了错误的知识,就容易产生一种思维定势,如同一张白纸上涂了一点墨迹,再想抹掉是很不容易的,将来在小学教学中也很难纠正,有时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3?不利于幼儿健康成工。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集体和个人办的学前班教学设备不配 套,如桌凳不标准,教室面积小,采光、通风状况不好,活动场地狭小,甚至无法动场地, 无饮水供应等,即使是一些学校办的学前班,也由于教室有限,教师人员不足,造成办"大 学前班"的现象,多则每班高达一百多人,在这种环境的学前班学习对于正长身体的五六岁儿童,身心健康怎能不受到影响?

4?影响工作。因为从学前班的学习时间上看,每天在校时间仅有4小时左右,且中午不在校食宿,家长要比幼儿在园时多一倍的接送工作量,并且与上下班时间很不一致,这对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无不有所影响。

孩子入学前必要的挫折教育


孩子上小学了,对于他来讲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幼儿园与小学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孩子必然会面临更多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在这些新异刺激面前,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表现。

事例一:选班长选出的风波

妈妈发现自己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最近情绪很糟,对上学没有刚开始的热情了,经常抱怨学校一点都不好,老师不好,同学也不好。经过询问,原来是因为选班长的事情孩子有了挫折感——“老师为什么不选我当班长?她为什么让某某当班长呢?你们不是总说我是最棒的吗?”

一直以来在爸爸妈妈的保护下成长的孩子,许多都没有受到过什么挫折,一直觉得自己是最好的,所以心理的承受能力差。有些家长采取的赏识教育方法是,无论孩子做什么事情,做得如何,都千篇一律用“你太棒了、真不错!”之类的词语表达赞赏。虽然这些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但空洞的评价也会造成孩子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一旦当孩子面对更公允的评价时,孩子会发现自我评价和实际能力的巨大落差,而难以承受这种“突如其来”的否定。从而打击了孩子原本脆弱的自信心,或者变得更加任性,不能面对现实问题,甚至朝着相反的方向:更加自负,盲目自大。所以家长的评价要具体,要让孩子能正确认同自己的优缺点,认同别人的长处。同时给与孩子一个具体并能力达到的努力目标,鼓励孩子完成目标。

事例二:老师没有表扬我,我很生气。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常常得到表扬。但进入小学后,老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经常表扬每个孩子。这时,孩子也会感到失落和怀疑。

要让孩子从这种失落和怀疑中走出来很重要。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自我暗示:没有表扬我,不等于我做的不好,下次我会做的更好。还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自我鼓励:比如鼓励孩子把自己的画展出来,比如家长在适当的时候表扬孩子,但不是一有事就表扬他;虽然不经常表扬孩子,但也要让他知道您对他的每一个进步都有所关注,并感到自豪和骄傲。

入学前需了解的听课法则


在预习准备的基础上,上课前要充分放松自己。上课和上考场是一个道理,如果上节课学的是其他科目,一定要先把头脑清零,无论是收获还是疑问都先放一放,别成为下节课的负担。课间休息时间不宜做剧烈活动,散散步,轻轻哼唱自己喜欢的乐曲,把自己的身心调节到一个最佳的状态。也可以用各种方式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笑着对自己说:下节课你一定也会学得很理想。如果是自己比较发愁的科目,可以告诉自己:也许这节课我可以有些突破,让我试着挑战一下自己吧。

听课是学习的核心环节,所以我们介绍得详细一点。

我们知道听课的时候要做到听说读写并行,但最关键的其实是用心。不少同学在课堂上累得一塌糊涂,但学习效果也是一塌糊涂,这就是因为只注意到了外在的东西,而忽略了用心。实际上,上课的时候,听讲、看展示内容、回答问题、记笔记等都只是辅助手段,真正的核心在于思考。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孩子接受的知识只能是死板的内容,并不能消化为自己的知识,更不能转化为能力。

部分同学以为我既然在听老师讲课,这本身就是在用心,其实不然。用心的关键在于思考,把自己的思维与老师的思维进行融合,最终达成共识。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落实如下做法:

不仅要被动地听说读写,而且要提前思考一下,下一句话老师会讲什么,怎么讲,然后把自己的预测与老师实际所说的内容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如果一节课是老师精心准备的,那其中的每一句话都有自己的用意,都包含着需要学生注意的东西。如果学生想到的东西老师讲了,那就意味着你预习得比较到位了,对这个环节也基本掌握了;如果老师讲了但是与学生预想的表述不尽相同,那就可能是学生在这个东西上理解得有所偏差,这就需要注意;如果学生预想的老师根本没讲,那就记下来,课后去问老师,是自己想得太多了,还是老师因为种种原因没讲。后两种是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的重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