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两岁零八个月,聪明早慧,已经识汉字600多,在大人的帮助下能阅读《婴儿画报》等低幼读物,一些不认识的字自己能根据上下文猜对。能背诵40多首古诗,英语单词30多个。提起如何教幼儿识字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得。

一、提前培养孩子识字的兴趣

在孩子三个月时我就按照《零岁方案》教材中教的办法在家里的家具等物品上挂上用毛笔书写的大字,孩子头能直立后,我经常对牛弹琴地教他认字,六个月时他已经能用眼睛表示认识“门和钟”等字,八个月时会用手指出认识的字。由于孩子在字的环境中长大,我们又时常教孩子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字,孩子对字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家里的报纸他会经常铺在地上找自己认识的字,玩具上的字、街上店铺的招牌、电视中的字、影碟中的字、橱窗中的字、书报封面上的大字他都很有兴趣地问这个字怎么念哪,一旦学会下次再考他,他会很得意地告诉我们,等待着表扬。

二、利用故事和歌谣教孩子识字

孩子很喜欢听故事,我就完全按照故事书中的内容一字一句地讲,讲几遍后,他也能一字不差的讲下来,并且很喜欢讲给我们听,这样我就把着儿子的小手指着书上的字再一遍遍地教他,很快儿子领会到一个字发一个音,不认识的话根据自己已经会讲的故事也可以猜出来,念上几遍后,字就认的差不多了。为了巩固他的学习,我用电脑把故事打印成大字贴在墙上,时常和孩子一起念几遍,孩子很高兴自己会讲墙上的故事。故事和歌谣都可以用这种办法来教,即学会了内容又学会了字。

三、利用汉字积木教孩子识字

现在商店里有卖汉字积木的,我买了两盒给孩子玩,摆成各种玩具大火车小楼房等等,孩子在游戏中就把字学会了,并且把积木当成宝贝,少一个都不行。

四、利用各种游戏教孩子识字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教孩子在游戏中认字,使孩子在欢乐中不知不觉地学会认字,是儿童识字的最好办法。我的体会是只要家长肯动脑,游戏中随时可以教孩子识字。比如孩子很喜欢玩沙子和石头,我就把沙子和石头这几个字写成小卡片埋在沙堆里让孩子用小铲子挖出来,我称之为挖地雷,挖到一个让他念出来,一下就记住了,每挖出一个字孩子都很兴奋:“妈妈,我找到了!是沙。”

五、及时复习

孩子学过的字一定要及时复习,否则像熊瞎子掰包米,掰一穗丢一穗,认识的字是不会有累积和增长的,只有增长到一定数量后,才能进入阅读,通过反复认知进一步巩固学过的字。如果家长有时间可以建立台帐,每个字的认知时间和复习时间记录下来,便于及时复习,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孩子也一样。

总儿言之,我们做父母的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孩子三岁以前这段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给孩子以丰富的信息刺激大脑的发育,其他的形式如音乐、绘画等等都是很好的手段,愿天下的父母都来探讨儿童智力开发的途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将是无限美好的。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另类教育:我和儿子“斗地主”


不知儿子什么时候学会了斗地主,54张扑克牌在他手里,玩得比我利索。禁是禁不了的。我干脆叫上儿子斗几盘,两个人稍把规则改动,玩得不亦乐乎。慢慢地,我寓教于玩,不知不觉中完成一次家教过程,总比干巴巴的说教强。一般隔两天,我就同儿子斗五盘地主,也许,输或赢的东西本来是不该让儿子接触到的,但我寓教于玩,父子同乐,何尝又不是另一种获得呢?

俗话说:赌场无父子。斗地主讲求技巧、计算,当然基本的底牌也很重要。起初儿子见牌差,扔掉扑克就要认输。我怎么也不答应,和颜悦色告诉他,说不定一番运筹帷幄也有赢的转机。将信将疑的儿子重新拿起牌,我故意让着他点,儿子果然赢了,乐得他拍着小手大呼小叫:“我赢了。”从那以后,儿子不到最后一刻不轻易服输。

有时,儿子使出耍赖的伎俩,出了牌反悔,还一个劲央求:“爸爸,原谅我一次行不?”我呵呵笑着回答:“原谅可以,但落子无悔,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否则还怎么玩下去。”儿子的脸红了,我拍拍他的肩膀说:“不要太计较输赢、得失,要拿得起放得下。”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他时常同我拉了钩,输了不服气,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懂不懂,男子汉一诺千金,你不怕别人瞧不起你吗?”他挠下头皮,不吭声了。

儿子手小码牌相对较慢,偶尔抬起头来一看地主是我的,他无中生有地说:“爸爸,你搞牌?”甚至开口就要重新发牌,我有点生气了:“我是谁,我是你老爸啊,会随随便便整你吗?哼,小小年纪怀疑一切,打倒一切,你连我都不信任,还能信任谁?”儿子想想,也是啊,一个劲地赔不是:“我误会爸爸了,罚我吧?”我说罚你的最好方式就是相互信任,连这点基础都失去了,父子间只能变得越来越陌生了。

“先吃完不管,后吃完洗碗。”自从儿子学会了做简单的家务活,这条约定俗成的家规好像专门针对妻子,因为她细吞慢嚼。近段时间,妻子需要加班,每天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吃点消夜又要搞家务,儿子提议说:“那我们斗地主,5盘3胜,谁输了洗一周的碗。”第一次儿子输得口服心服,挽起衣袖收拾碗筷、倒洗涤剂,像模像样地干起来,一边有些懊恼地说:“我的运气怎么那么差呢,不行,哪天一定要赢回来。”

话虽这样说,然而儿子连续两周都揽下了洗碗任务,他有些不乐意了。哈哈,我才不理他呢,愿赌服输嘛。

物质奖励 我跟儿子做交易


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父母往往会想尽各种办法。他们经常会许诺孩子“如果期末考试分数排名班级前十名,爸爸奖励你一部新款手机、妈妈带你去欧洲旅游……”相信这个暑期会有不少家长忙着兑现对孩子的“许诺”。

但是,也有一些家长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对自己做出的“许诺”无法兑现。近日,编辑部接到了数位家长打来的电话,讲述他们“许诺”之后的困扰。究竟应不应该给予孩子物质奖励、如何奖励等问题正在成为家长询问的又一焦点话题。

家长对孩子要言而有信

小茹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非常希望家里有台电脑,于是和爸爸约定,只要期末考能得95分以上,家里就给她买台电脑。小茹告诉笔者:“这次期末考我得了100分,爸爸真的带我去了电脑城,我们买回了一台5000多元的电脑,爸爸讲话言而有信。我也答应爸爸,平时只在周末的时候玩一两个小时的电脑。”

采访中,家长王先生告诉笔者:“儿子小鹤上五年级,一直希望有一部手机,我总觉得孩子还小,学校离家又不远,所以一直没满足他的要求。这学期,孩子又提起希望拥有一部手机,于是,我对他说:‘只要你期末考试成绩排名班级前十名,就奖励你一部手机。’期末成绩单发下来了,小鹤的成绩进入了班级前五名。为了‘兑现’我许下的诺言,一放暑假,我就带儿子去买了一部手机。”

家长对孩子要慎许诺言

家长王女士是某私企的高级工程师,她说:“女儿小媛学习成绩虽然排在班级前列,但常常因为一些粗心的错误影响成绩。为了激励女儿改掉毛病,我提出如果能克服粗心的毛病,在期末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这个暑假就带你去欧洲旅游。考试复习阶段,女儿粗心大意的毛病有了明显的改善,并且在期末考中取得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但是,因为我腾不出假期,致使陪女儿欧洲游的承诺落空。女儿从我说出承诺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期盼着这个诺言能够成为现实。我不知道,女儿的内心深处是怎么想的,我有时担心,这个没有兑现的诺言会不会颠覆女儿对我的信任和尊敬。”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示一些家长,一诺千金是爱和关怀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某些父母对孩子的承诺“缩水”,或者有些家长因为一些意外无法对自己的承诺兑现时,一定要对孩子解释原因,讲清道理,直接向孩子道歉。

履行诺言才能树立威信

家长章爸爸是本市一所医院的外科医生,他告诉笔者:“这学期,儿子的学习成绩进入了年级前十名,我就兑现了自己的承诺,给他买了一部他想要的山地车。每当家里有客人来,孩子都会很自豪地告诉客人,这是自己的‘奖品’。我认为物质奖励应有度,家长平时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想尽办法做到。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高兴,常常随便答应孩子的要求,说完后又立刻忘记,这样会在无意中伤害孩子。要知道父母要求孩子诚实的同时,自己首先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家长履行诺言,既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也能维护作为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时又教育孩子学会诚信。”

老师:莫将奖励变成交易

本市某重点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告诉笔者:“许诺是奖励的一种方法,能对孩子起鼓劲、促进和教育的作用,但许诺的分寸如果掌握不好会适得其反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家长对孩子一定要慎许诺言。

孩子如果考出理想的分数,家长给予一定奖励无可厚非,但如今的奖励已经变味,就像是交易。时下,很多家长把它当成刺激孩子学习的唯一手段,容易让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自己是为了得到奖励才学习的。”

专家:放弃奖励给予激励

一个人除物质需求外,还有被人尊重、被人爱、被社会认可、被人理解等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因此,家长在选择激励方式的时候,不妨多给孩子一些精神鼓励。例如:当孩子开始学走路的时候,绝不会有家长对孩子说:“孩子,如果你现在能走上十步不摔倒,我给你十元钱。”这个时候,每位家长都会无条件地为孩子高呼“加油”,拍手叫好,这时每位家长都是优秀的激励大师。然而孩子长大了,家长却忘记了为孩子喊“加油”,为孩子拍手叫好了。

相关专家提醒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不断创新激励方式,不要单纯在物质方面进行刺激,精神方面的鼓励更应受到重视。精神激励孩子的方法有语言和行为两种,低层次上的激励是语言,高层次的激励则是行为上的表达。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赏识的眼神就有可能让孩子铭记一辈子。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树立高尚的学习目的,向着更高的思想境界看齐,使孩子的学习经常有一股动力,有一种向上的鞭策力。如果非要给孩子买点什么物质的东西,最好是一两本新书或其他学习用具之类,不要让孩子单纯地将物质因素作为自己的学习动力。

教宝宝识字的最佳年龄


很多父母为自己的宝宝很小的时候就会识字而感到自豪,觉得自己的宝宝有超出常人之处,其实不然,这跟宝宝的智商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且宝宝识越早越好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到底宝宝什么时候学识字才最好呢?

观点一:教孩子识字越早越好

社会学家、心理学家阿伯特·班杜拉认为:“人有非凡的使用象征性符号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幼年时就已经显露。”而汉字作为象形文字,具备了便于让幼儿学习的先决条件。同时,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越早开始识字,将来智力水平越高。

持此观点的家长往往在孩子两岁左右,甚至在孩子一岁前就开始对其进行识字教育,包括买幼儿图书在睡前给孩子讲解,将识字卡片贴在家中的物品上随时复习,看电视、逛街时也抓住一切机会教宝宝认广告、招牌上的文字。

因“早起步”而成功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在今年高考中取得660分(超清华录取线7分)的15岁广东男孩李诗雨,1岁3个月就会认数字,1岁7个月会认汉字,两岁识字超过2000个。李诗雨的父母认为,早期教育为他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不过,6岁的丁丁却没有这么幸运。丁丁从小就喜欢看天气预报,每当城市的名字出现在屏幕上时,爸爸妈妈就念给他听。没想到他就这样开始识字,而且学会了看地图,普通话也说得特别标准。如今,丁丁已经能读报纸了,而且对自然科学知识也很感兴趣。但是,看书、看电视过多,导致丁丁两眼都有近视,已经戴上了眼镜,并伴随斜视。医生指出,孩子从小长期做精细视觉活动,虽然从中学到不少东西,使脑部潜能得到发挥,却直接损伤了孩子的视力。医生希望家长能够吸取这对父母的教训,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来开发孩子的智力。

此外,专家提醒,有些父母在教孩子识字时采用简单的抄、默等方法,机械地死记硬背,这种方法效果很差,并且损害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厌学情绪,扼杀了孩子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发挥。

观点二:识字是上学以后的事

与主张“早起步”的家长不同,也有家长认为,识字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太枯燥、太抽象,在幼儿阶段不应当进行识字教育,识字应是小学教育的任务。教育家卢梭就认为幼儿过早识字毫无意义。

的确,晚识字不见得一定会影响智力的发展。据记载,清朝的戴震9岁时才会说话,10岁时才入私塾读书,而后来他却成为集哲学家、数学家、训诂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为一身的学者;北京大学副校长陈章良教授在7岁之前也不识字,而他不到30岁就成为博士生导师。这说明,识字早晚和以后的智力水平以及取得的成就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然而,早期教育研究显示:3岁前没有开始识字的幼儿容易患语言“小儿麻痹症”,以致进入小学后阅读困难,适应能力差,影响智力发育,造成终生障碍。0到6岁大脑处于记忆能力最强阶段,是识字的关键期。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天才发生学”的研究中指出:有44%的天才男童和46%天才女童都有5岁开始阅读的经历。由此看来,学龄前儿童的识字教育还是有必要的。

专家看法:顺应规律结合实际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以前奠定,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这之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人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而精心培育的花朵在5岁以前就已绽蕾。”幼儿能不能识字,取决于幼儿是否具备了学习汉字的心理机制,也取决于成人所采用的方法是否符合幼儿的学习规律。

每个汉字都是音、形、义有机联系的符号刺激物,幼儿学习汉字有利于右脑开发,而右脑的开发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0到6岁学会2500个字,能提高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同时,3至6岁的幼儿正处于兴趣广泛、精力旺盛的年龄,而阅读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

当然,如果将识字早晚作为衡量孩子智力水平的唯一标准是很片面的。3岁以前的儿童思维特点是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和动作,不可能通过抽象概括认识事物的本质。即使能认一些字,也是机械记忆,就是把文字当成一种图形强行记忆,很快就会遗忘,这样会增加大脑的负担。

天下父母都希望孩子聪明好学,为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要顺应儿童学习的规律,更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家长对孩子多观察、多了解,培养孩子对识字、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儿子的外教是“黑人”


3岁的大卫上幼儿园了,适应能力还挺强,不到1个月就已经跟老师和小朋友们熟悉起来。

1个月后,学校请来了外教。大卫的幼儿园生活便似“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切又都变得艰难起来。原来,这个外教是个高高大大的美国人,而且肤色较黑。第一次上课就把大卫吓得够呛,直往班主任老师的身后躲,连看都不让英语老师看他,更不用说和英语老师交流了。

“解铃还须系铃人”。这是我听完老师的反映后第一个想到的办法。于是,紧接着几天,我便利用空余时间和大卫在街上开始了“寻人行动”,所寻之人当然是外国人。深圳是一个外国朋友比较多的城市,真正寻找起来一点儿也不难。每碰到一个外国朋友,我便让大卫驻足观看,并告诉他:“这位叔叔就和你们的英语老师一样,是外国人。他们出生在其他的国家,皮肤的颜色和我们不一样,相貌也与我们有差异,但是他们都很友好,他们是来和我们做好朋友的,就像你的英语老师也是来和你们做好朋友的啊!我想,如果你能和他做好朋友,他一定特别开心。”经过我反复耐心地解释、引导,慢慢的,大卫接受了世界上存在“外国人”这个事实,也逐渐接受了他们有点儿特别的外貌。

在接下来的英语课上,他的反应不再那么强烈了。但是要让他真正融入英语课,主动和英语老师交流仍然有很大的难度。我曾秘密地参与过他的一节英语课,英语老师在讲授新课的时候,大卫听得很认真,甚至连老师的每一个动作都观察得很仔细。但到了师生互动的时间,大卫仍然在躲避,显得不情不愿的。特别是当老师走过来要和他进行单对单练习时,他站在那里闭紧嘴巴一动也不动了。

此时离他们开设英语课已经过去了一周半,我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暗暗有些着急。看来不用点非正常手段是不行了。

这是放学后的一天晚上,临睡前讲完故事的最后一刻,我“啪”的一下把书合上了。

“大卫,妈妈和你打个赌好不好?”

被问了个措手不及的他显得很惊讶:“嗯,什么打赌啊?”

“就是妈妈赌你是个胆小鬼,不敢和你们的英语老师握手,说‘Hello’。”

“我敢。”一向不服输的他梗着脖子辩护道。

“我相信你能够做到。因为你是个勇敢的男子汉,对不对?这样吧,如果你做到了,妈妈明天带你去吃麦当劳,怎么样?”我乘胜追击。

“我要吃麦当劳。”显然他已经受了诱惑,上了当。

“那你答应妈妈明天和英语老师握手,说‘Hello’”。

“好。”

第二天我缄口不谈昨晚打赌的事。直到放学到晚上睡觉我都没有提起此事。大卫也什么都没有讲,好像压根儿就把这件事给忘了。我不禁有点儿失望,但还是抱着一丝希望。

到了第三天,放学后的大卫和往常一样,快乐得像只小鸟。我按捺住了想问他的冲动,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句:“今天在幼儿园你玩得开心吗?”

“开心。”简单地回答完这一句,他又像一匹撒欢儿的小马跑着进行他每天的必修课——数路旁用来装饰的石球了。

我有些泄气地跟在他的后面。

突然,他回转身,向我飞奔过来:“妈妈,我今天和英语老师握手了,我还跟他说了‘Hello’。”

“是吗?”我喜出望外,“走,妈妈带你去吃麦当劳。”

接下来,大卫的英语课上得越来越好。上课特别活跃,举手也特别积极,很喜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现在回家能流利地复述出老师当天所教的内容,还经常对我说:“妈妈,我今天又和英语老师握手了,我喜欢英语老师,我喜欢英语。”

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欣慰地笑了。这正是我所要的结局啊!

儿子学话


早在宝宝两个月的时候,就特别愿意发音,他总是嗯、咿、啊、呀地叫个不停。如果我也对他念叨,他便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当然,我知道这并不是说话,这仅仅是学语言的第一步。但我愿像大多数的母亲一样,认定这就是小宝贝在用他特殊的方式同妈妈对话。

儿子真正说出有意义的词,即真正意义的说话是在他9个多月的时候。他可以明确地用“灯”代表灯;用“拿”表示要东西。最可爱的是,他喜欢叫一声“妈妈”手扭过头来看着我笑。此时,我心中就甭提多美了。10个多月,他学着叫人,爸爸、姐姐、爷爷、姥——(姥爷)、阿——(阿姨)……人见人夸。可没容我得意多久,11个月的宝宝突然缄口不语了。他不仅不叫人,表达意愿时也只是用小手一指,最多会“嗯嗯”地表示急迫的心情。这是怎么一回事?我有些担忧起来,试着拿巧克力引诱:“叫妈妈!”儿子把巧克力放在嘴里,眯着眼乐,却不说话。“乖宝宝,叫妈妈,妈妈抱你出去玩。”儿子马上扑过来,用手一指门口,仍不发声。我无计可施便翻书,书上依然没有答案。见我焦虑的样子,丈夫笑道:“沉默是金。”“就赖你!”我把烦恼一古脑发向丈夫——他是口讷的人。

十几天过去了,我只好用“男孩语迟”来自我安慰。这天,我抱儿子在院中与小朋友玩,小朋友的妈妈问我:“羊羊站在车里行吗?”我说:“行,不用扶。”不料,儿子大声说:“行!”“哟,羊羊真聪明!”阿姨赞道。我则激动地搂紧宝宝儿子似乎明白我的心情,对着我甜甜地叫了声:“妈妈。”打那以后,儿子语言发展似有了一个飞跃,一下子会说了许多话。到1岁半时,不仅能说长句,还能背诵完整的儿歌了。

最早教他的歌谣是我编的。儿子学起来兴致很高。渐渐地,我感到“江郎才尽”,便找来各种儿童读物,从中选些琅琅上口又有趣的教给宝宝。儿子学会后,常常淘气地改词,什么“三轮车,跑得快,上面坐了个小羊羊”;什么“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数不上来打羊羊屁股。”

这天,丈夫告诉我,他遇到一个小孩,比羊羊大两月,会背诗了。我明白丈夫的弦外之音,便说:“咱们不教宝宝诗,小孩又理解不了,不如学儿歌好。”我以为丈夫不过说说,谁料第二天下班回家,偎在我怀里的儿子竟然大声背开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咦,宝宝,你怎么会的?”一扭头,看到洋洋自得的丈夫,“只教了3遍。”他加重语气说。

丈夫的初战告捷并没有让我改变主意,我依旧教孩子:“小白兔,白又白……”但丈夫却从成功中受到了激励。3天后,儿子又会了“春眠不觉晓”。让人奇怪的是,宝宝对诗比对儿歌有更大的兴趣。如果我念诗,他会一再催促:“还念!”就这样,孩子很快会背王维的《鹿柴》、李白的《赠汪伦》、《望庐山瀑布》以及柳宗元的《江雪》等十多首诗了。更让人欣慰的是,儿子并不是对诗中之意全然不懂。到动物园鸣禽馆,他会冒出句:“处处闻啼鸟”;看到月亮,他会想到“露似珍珠月似弓”,要自己上楼梯,他会甩开我的手,“‘更上一层楼’嘛!”儿子的“出口成章”,令我彻底改变了只教儿歌不教诗的主张,带孩子出去玩时,我会因情因景,想些诗教给孩子,当我和孩子抑扬顿挫地朗诵时,我会得意地瞥丈夫一眼:“这你就不行了吧。”

我琢磨,孩子之所以喜爱诗有一个重要因素,这便是即使他并不完全明了诗中含义,但诗歌固有的音律美也能感染他。就像我们成人,听到一首优美动听的外国歌曲时,尽管不懂歌词内容,但那声韵、那节奏照样可以打动我的心。

两岁的儿子已经“什么都会说了”。他有时还要选择一下用词,比如:“花好看”、“妈妈漂亮”、“姐姐臭美”等等。但儿子的话常常需要“翻译”,他有不少音还发不准。比如,他告诉邻居奶奶:“我到姥爷屋里吃花心(生)了。”引得奶奶奇怪的问:“你姥爷种的什么花的花心能吃呀?”

我有些音如:“Z、C、S”发不准,照看他的大姐姐“F”与“H”两者混淆。所以我平时不仅特别注意纠正“Z、C”等音,还特别强调“F”、“H”这两个音,如果儿子发错了,就及时纠正。对3岁内的孩子而言,发不准某些音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到了6岁后的学龄期仍然发不准,就形成“语音障碍”了。那时纠正起来往往比较困难。所以,我时常提醒自己,一定要在儿子3岁前将他发不准的音都纠正过来。

儿子又伤人了,我该怎么办?(幼儿入学准备)


前言:小孩子们的占有欲往往很强,现在的家庭又都是独生子女幼儿园不像是在家中,小男孩子一般都比较的调皮,因此发生打斗的事情时常发生,但是对于这类的事情一定要慎重处理,以免伤害了孩子,以下就来看一篇来自lovesnow的日志吧!

儿子07年4月份的,现在上中班,事情发生在前几天,和往常一样我去学校接儿子,老师说等等,我就察觉儿子肯定又做坏事了,我担心的走进老师的办公室,被抓伤的小孩子的妈妈也在里面,并且不是第一次抓伤这个小朋友了,通过了解事情的经过是:我儿子在阅读课上不会自己阅读一个故事,那个小朋友认识的字,想过来帮忙,可我儿子以为他要来抢他的书,所以就动手了。这些也都是老师说的,真正是怎么样我后来也忘记问儿子了。在办公室里对方家长在说自己的儿子很老实之类的话,我一直在倾听,她家的小孩子在我看来也的确很老实,在她妈妈多次的让他对我儿子‘如果以后再打我,我就不和你做好朋友了’他也没说。当对方家长走的时候,我立即的说对不起,因为我觉得是自己的儿子不对,我做为家长的应当要说这句话。那天晚上老师就打电话我了,在电话里说了一些对方的家长的家境是如何如何的好,这个小孩子又是他们家老二,而且孩子还是香港户口,妈妈又是医生,家里有厂,住在什么地方之类的话,我当时也只是觉得无论对方家里的什么情况,我儿子打人是肯定不对的,这是一定得重视的,而且第二次伤那个小孩子,第一次老师也没有和我们说,老师当时的解释是说因为我儿子的小手比较多,经常会惹事,所以有些小事就没和我说,省的我担心。这也是比较理解的,对于他多手多脚的毛病,我真的很头疼,以前也有过伤了别人的事,但有时我会想,是不是都是我儿子的错,这么多小孩子老师看不过来,教室又没摄像头,4,5岁的小孩子有时都解释不清,如果在哭的小孩子说,他打了我,那我们会认为谁的错?有时会有种先入为主的感觉,这个小孩子经常的打人,所以这次也一定是他先打人的。那样我会觉得我儿子有时会很冤!但这不是我们家长推卸责任的说法。‘子不教父之过’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师,我们的责任远远大于在学校的老师,这个做父母的明白。但在对于伤人的事上,不是说对方有钱有势,我们看事的态度就十分紧张,对方是一般家境,我们就漫不经心,我们都是有知识的,对处理事情也是有正确的判断,大家说是不是?第二天,我买的些东西送到学校,想让老师转交给家长的,东西不贵重,尤其对于对方的家境,但是这是我们的一片心意,不能说希望他们能原谅我们和儿子,但求心理能一些许的安心,比什么事都不做好些。当天晚上老师打电话告诉我,我们的东西他们不会收,说一大早对方家长就给她打电话了,对昨天的事表示很气愤,家长是医生对伤口虽然理处的很好,可能伤口有点深,而且是在脸上,做父母的看到都是会心疼的,非常的生气,和老师说职责的不是在她和我儿子,而是在我们家长,都是老师转达给我,这点我能明白,谁会看到自己的孩子被伤了不心疼,我们家长没教育好孩子,也是我们的失职。老师在电话说的最多的是换位想想,如果是我的孩子被抓伤,而且可能会留下疤痕会是什么心情,这个我当然知道,不用老师说,我一直是用这种心态做人的,无论什么事上,我都会先从别人的角度看,这事是谁对谁错,这事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自己知道儿子的手多,他的性格就是自然熟,去什么地方都一样,出国也一样,他从来都不怕陌生的。可是在家我一直在教育他,在学校里要记住,要和同学做好朋友,不能动手动脚,如果别人先打你了,你也不能还手,要告诉老师,这样才是乖宝宝,难道我儿子被打,我不心疼吗?知道他有这种小毛病,我宁愿他被打,也不希望他打别人,我这种心理,有哪个家长能够理解吗?这样做是对还是错,我已经迷茫。养儿容易,教育难啊!对于我遇见的事,现在的我不知道做什么好,也不知道怎么做,家长们能不能给些意见,无论是什么意见,我都会认真的看完,并能接受你的批评!请帮帮我吧!

本网站小编总结:其实遇到爱动手打人的宝宝,妈妈不防先摸清楚孩子的底,了解孩子为什么打人的心理,然后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来让孩子们自己懂得打人是错误的道理,若是大家有更好的意见都可以提出来,帮帮这位妈妈,敬请大家留言吧!

3种方法轻松教宝宝识字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早教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我们要做有心的父母,多想一些好办法。之所以把识字特别拿出来讲,是因为阅读对孩子非常的重要,识字对大脑的刺激非常复杂,识字过程中,要观察,要记忆,要思维,可以更好的开发大脑,让孩子的大脑更灵活,也为他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读书,使得孩子了解更多的事情,开阔思维。

阅读基础,应该从1、2岁就做起,但是不要强迫孩子学,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智力心理发育特点,要在玩中学。全全在识字过程中受益就很多,我们并不是单纯的教认字,孩子的记忆力好,如果只是记忆,大概上万个汉字都能记得,就象有小孩会背圆周率一样,我认为这是没有意义的,只是重复记忆,任何孩子都能作到,重要的是,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习的乐趣。我教给全全最初认识的字,不超过100个,当他建立了乐趣以后,他会自己想办法学习,他自己又学习了几千个字,所以在识字问题上,我们并没有费多大的力气,当全全发现自己能够独立看书的时候,他对阅读的渴望就非常强烈,现在全全每天晚上都会看书,在幼儿园里对于老师的课程也很有兴趣,专注力很强,很多朋友就很惊奇,为什么全全能坐的住,他们的孩子不喜欢看书,一教字就跑,就是因为基础没打好,方法也不得当。

我们知道,汉字是基于图形的,我们对于汉字的认知是基于图形的认知,认识一个字,是认识一个图形,幼儿对于图形的认识能力在6个月大时已经完全建立,认字的时机是从孩子会说话开始。方法是和孩子准备一些正方形的小卡片,因为小孩子视力还不完善,所以卡片尺寸要大于5*5厘米哦,用粗笔写上孩子会说的汉字,比如妈,找出相应的卡片,对孩子重复说,并诱导孩子重复,以此建立妈字图形和语言的联系,但是如果只是这样枯燥的学习,很多孩子开始很乐意接受,但很快就会失去兴趣,这时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更多的技巧,简单说来就是把识字变成一种游戏,用她(他)已经认识的字做游戏,并添加新字,在游戏中学东西是孩子都乐意接受的,并会乐此不疲。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方法,我们在实践中效果都很不错。

1、我们把字变换角度和位置,横放,倒着,让孩子辨认,或者把卡片对着灯让孩子看背面来认(纸要薄),认出了一定要表扬,家长尽量用游戏的话语来提问,比如这个字躺下睡觉了,是什么字啊,头朝下翻跟头了是什么呀,趴下了是什么等等,通过这种游戏方法进一步巩固加深记忆。

2、挑出孩子认识的2个字,并排摆好,给孩子几秒钟的时间记忆,把卡片翻过来,让孩子说出两个字及位置,等孩子熟练后,可增加字的个数,减少观察的时间。

3、挑出孩子认识的2个字,并排摆好,给孩子几秒钟的时间记忆,把卡片翻过来,移动卡片位置,让孩子说出每个字的位置,逐渐增加卡片的个数,加快移动卡片的速度,增加难度。

有时候我会用这些卡片当牌玩,你出一张我出一张,说错了就刮鼻,或者学累了,和卡片捉迷藏,把卡片藏起来让孩子找,甚至是天女散花,往上面一抛,洒到孩子头上,类似这样的游戏会让孩子非常开心,只要家长用心,就会发明出很多来。家长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孩子不会排斥,而且会主动要求再玩。下次玩的时候可以在游戏中添加新字,当然孩子会说不认识,这时告诉孩子这是什么字,然后继续游戏,加新字不要加太多,一次1、2个就可以,不能每次都加,不要让孩子有负担。

这些游戏对提高孩子快速观察能力,快速记忆能力有极大的帮助,需要提示的是:游戏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也许孩子不容易记忆,不要批评孩子,不要影响孩子的积极性,也一定要和孩子一起玩。识字游戏每次时间不要太长,最好不超过20分钟。持续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培养了兴趣,会有主动念字的倾向和愿望,比如外出时看到广告牌、路牌会念出来,,有不认识的字他(她)会问,我们要好好的表扬他,让孩子有成就感,促使他进一步学习,这时识字游戏的认字方式就不需要了。

随着孩子认字增多,我们要给孩子买不同的书,和他一起看。全全从小到现在,我给他买过不少经典的好书,因为有不少被朋友借走了,所以现在也想不全,有时间会做一个整理,让妈妈们参考。现在我给全全办了租书卡,每周固定读4本书,中间我也会给他买一些看,现在他最喜欢看国外的绘本和智力游戏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