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父母其实很简单,很多时候,你往往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这里的50条建议也并不难,但他们来自美国parents杂志庞大的专家顾问团,绝对值得听取。

1、在小小挫折中提高抵抗力

你是不是一度想让孩子生活在天堂里:没有失望、挫折、压力、眼泪,时刻都围绕在爱的光环中……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做得有点离谱了,因为你所做的恰恰是把恐惧、痛苦、失落这一切的“慢性毒药”亲手包上了厚厚的“糖衣”,送进了孩子的口中。当“阵痛”来临的时候,你能一直为孩子准备好“止疼片”吗?不,他们需要自己止痛,自己疗伤。请相信他们吧,其实他们结实着呢!

2、先倾听再出主意

孩子会经历很多“危急时刻”,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无忧无虑。不仅要帮助孩子走过这段时刻,而且帮助他消化理解害怕、生气、失望、尴尬、伤心这些情绪,对于父母来说很关键。先是应该多倾听孩子,确定他的感受,然后再充当军师,这样孩子会学会在困境中和他人沟通,更有自主性。

3、许个愿

不用时刻都以孩子为中心,但要每周抽出一两个来满足孩子的几个愿望,别分心、别烦,哪怕做一个已经让你腻烦的小游戏,一定要记住孩子需要你的陪伴。

4、表扬一下爱人

哪怕你的爱人今天无所事事,让你一个人瞎忙,表扬一下他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就当给个糖衣炮弹),至少可以让他意识到他与孩子的父子关系。做得好就更要再接再励了(本条的他也适用于她)。

5、让“我爱你”成为每一天的前奏和尾声

我们总认为爱是应该有行动来表示的,但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怎样去表达,我们还是要常常虚实结合一下。

6、未雨绸缪安全措施

预先考虑好宝宝下一步会是什么样子,以便为他置办好相应的保护措施。如果孩子九个月大,快能直立行走了,就应该把棱棱角角包好,注意细节,千万别让孩子烫着,电着。

7、逃离现场

如果孩子正在因为什么人或事闹个没完,从后面把他抱走,太多的下面“接触”有时只会让局势升级。

8、精挑细选宝宝玩具

别以为多多益善,恨不得把整个地球都塞给宝宝,那样只会过犹不及。给孩子挑选玩具和儿童器材格外注意材料和功能,多和其他用户,专家交换意见;及时准确地了解产品的性能,观察宝宝怎么玩儿,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9、别急于惩罚

每个孩子心理都有一个杯子,渴望被爱、关注、谅解和尊重盛满。不小心把玩具弄坏了,大便干燥带来的挫折感,批评等都会让这个杯子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如果孩子淘得有点过了,先听听他的解释,用点时间观察、考虑一下哪种反应或许有实际效果。有时交流比批评惩罚有效得多,而且它能让你和孩子更接近。

10、给宝宝洗澡时不搞副业

你在给宝宝洗澡时,不要去接电话,除非有无线电话在旁边,也别去忙别的事情,婴儿极有可能在无人照看的情况下溺水。

11、浪漫絮语

将约会和独处进行到底,在孩子面前也不回避亲密,不要吝惜对你的另一半说“我爱你。”(孩子在面前甜蜜的窃窃私语只会让他感到父母的美好与亲密,这就是爱的教育)。

12、和宝宝的睡眠同步

如果你保持原来的睡觉时间,你可能就根本没有时间睡觉,因为宝宝可能在任何他清醒的时间需要你。产后睡眠不好很容易导致情绪不好,甚至导致产后抑郁平,照顾好你自己,宝宝才能保住自己的“铁饭碗”,转一句流行的词儿,那叫“双赢”。

13、视而不见

一周一次,对宝宝的捣乱视而不见,不用马上收拾残局,放松一下,告诉自己不需要总是当什么至尊妈妈,无敌爸爸。

14、别为孩子挑食紧张

孩子不会让自己饿死的,最好多给孩子的饮食来些花样,少食多餐,再有就是要乐有多爱吃蔬菜。

15、先行动、后商量

当孩子惹祸时,先果断采取行动,以后再“心平气和”地交流此事,因为在气愤当中很难公允,容易有狡辩。

为人父母50金律(中)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为人父母50金律(下)


36、禁止孩子说坏话

怨恨、嫉妒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慢慢养成的,别让承你的面前说别人的坏话,尤其避免理由不充分的厌恶。要帮孩子学会发现其他愉身上的优点,寻找共性,尊重他人的特长;学会体谅别人,而不是挑剔他人。

37、一起做菜

让孩子一同决定买什么和做什么菜,可以的话,让他给大厨打打下手,孩子的胃口说不定会更好,他对自己的劳动果实当然会备感珍惜噢!

38、转移注意力来制止淘气

孩子淘气的时候,不一定每一次都要义正词严,试试可以分散一下孩子的注意力,使他忘记捣乱。比如说:孩子把盘子里的菜乱搅,弄得哪儿都是,这时你若递给他一杯奶,或许比批评更有效。

39、让孩子理解人们各有所好

宝宝可能特别喜欢某个东西,比如说甜食,而你喜欢青菜。把这种差别明确地告诉孩子特别重要,这样孩子就能慢慢理解:萝卜茄子各有所好,深刻了解这一点将受益无穷。

40、分享你的美好

无论是你喜爱的歌,最喜欢的诗,最爱吃的一道菜,童年最难忘的一些片断,哪怕是你的什么癖,都可以拿来和孩子分享。

41、鼓励建立友情,而不是哗众取宠

你不能指望自己的孩子人见人爱,这一不可能,二没必要。鼓励孩子广交朋友,慎交朋友,不要试图过多插手他的交往,不过倒是可以多听听他对小朋友们的评价,以此来了解孩子与其他人相处的情况。

42、乐观扯一切

你的乐观对孩子建立自信至关重要,苛刻的父母常常会带出爱“讨好”的孩子,汉语那么丰富,能用褒义词就多用点,贬义词用多了反而会使脸上皱纹“加密”。比如,,与其说“我的孩子好动”还不如说“我的孩子精力旺盛”。

43、别让儿童发育数据干扰你

爱因斯坦五岁才会说话,他可不是笨蛋噢!孩子的发育有不同的节奏,别太急。时机一到,孩子一定会给你信号:我要开始爬了,走路了,认字了。

44、不吝惜也不滥用夸奖

帮助孩子形成一个“内部奖励机制”,真正做得好时,就得有点鼓励。可以把你的夸奖改变一下,别说:“我的宝宝真棒,妈妈给点奖励!”而是说:“做得好!可以奖励一下自己。”

45、让孩子自己做作业

家庭作业是孩子的,不是你的,如果你总是插手,他就会形成依赖,什么难题都想求助于人。

46、偏向而不偏袒

如果你用情况了解不够,不要当“魔鬼代言人”或者“正义使者”,孩子不需要像法官一样公正而毫厘不差的爸爸妈妈。比如孩子说:“我们的老师太坏了!今天她当着小朋友的面笑话我。”你如果不了解来龙去脉,不要说:“你肯定捣乱老师才批评你。”孩子同样需要理解,请不要由于你的无心而伤了孩子的心。

47、别盲从专家意见

别去把什么莫扎特胎教、儿童心理专家、儿童教育大全奉为权威认证,专家其实都不认识你的宝宝。保持自己的风格,哪怕它有时有些笨拙。但是只要你了解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也就足够了。

48、以诚为贵

永远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谎,永远不要孩子的模仿能力——比如不要为了免去应酬,当着孩子的面谎称另量半不在家,自己需要照顾孩子,而这时候他正搂着孩子在玩呢。

49、安顿好孩子的睡眠环境

在宝宝三个月大时,你就应该把他放到你打算在他一岁以后让他睡觉的地方,否则,以后想改变他的睡眠环境就比较难了。如果你不打算一直和孩子睡在一张大床上,就在这时候去把他转移到他自己的床上去吧,让他知道那才是他的“地盘”。

50、偶尔打破常规

在晚饭后来个冰淇淋大餐,全家举行抑卧起坐比赛等等(创意无限),反正偶尔做一两件让自己都吃惊的事,给宝宝个惊喜,不是很好吗?

编译:皎皎

50个父母与宝宝沟通的好方法


每天的亲子交流就是最有效的学习。但有时候,你是不是很难想到促进宝宝大脑发育的新方法?给你推介50种有趣、科学的亲子招术,一定能激发你的灵感!

1.眼神的交流。当可爱的宝宝睁开双眼时,你一定要把握住这短暂的第一时刻,用温柔地延伸凝视她。要知道,婴儿早期就能认清别人的脸,每次当他看着你的时候,都在加深对你的记忆。

2.呀呀儿语。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张天真无邪,不谙世事的小脸,但不妨给他一点机会,让他也能和你交谈。很快,他就会捕捉到与你交流的节奏,不时地插入几句自己的“言语”。

3.母乳喂养。尽可能地用母乳哺喂宝宝。妈妈在哺乳的同时,给宝宝哼唱儿歌,轻声细语地与他交谈,温柔地抚摸他的头发,这样可以增进你们的亲子关系。

4.吐舌头。有实验表明,出生2天的新生儿就能模仿大人简单的面部表情。

5.照镜子。让宝宝对着镜子看自己。起初,他会觉得自己看到了另外一个可爱的小朋友,他会非常愿意冲着“他”摆手和微笑。

6.呵痒痒。笑声是培养幽默感的第一步。你可以和宝宝玩一些小游戏,比如“呵痒痒”等,有助于提高孩子参与的积极性。

7.感觉差异。把两幅较为相似的画放在距离宝宝8—12寸的地方,比如,其中一幅画中有棵树,而另一幅中没有,宝宝一定会两眼骨碌碌地转,去寻找其中的不同。这对宝宝今后的识字和阅读能力大有帮助。

8.共同分享。带宝宝外出散步的时候,不时地跟他说你所看到的东西——“看,那是一只小狗!”、“好大的一棵树啊!”、“宝贝,有没有听到铃声了吗?”……最大限度地赋予宝宝扩充词汇的机会吧。

9.一起傻。小家伙非常喜欢和你一起发出傻呼呼的声音——“噢咯”、“嗯哼”等,偶尔还会发出高八度的怪叫声。

10.共同歌唱。尽量多学一些歌曲,不妨自己改编歌词,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给宝宝唱歌,还可以让宝宝听一些优美动听的歌曲,研究表明,在音乐的熏陶下,有助于孩子数学的学习。

11.换尿布时间到。利用这一时间让宝宝了解身体的各个部位。一边说,一边做,让宝宝的小脑袋瓜与你的言行同步。

12.爬“圈”。妈妈躺在地板上,让宝宝围着你爬。这是最省钱的“运动场”了,而且很有趣,它可以帮助宝宝提高协调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购物时光。留点空闲,去超市逛逛。不同的面孔,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物品,不同的颜色,会使宝宝欢欣鼓舞。

14.提前预告。睡觉关灯之前大声地宣布:“睡觉喽!妈妈要关灯了。”让宝宝慢慢地领悟因果关系。

15.没事逗着乐。轻轻地对着宝宝的脸、胳膊或小肚肚吹气,逗宝宝“咯咯”笑。

16.揉纸巾。如果宝宝喜欢从盒子里抽取纸巾,就随他去吧!看着他把纸巾揉成一团,再看着他将其展开,花几分钱就能有一个可以训练宝宝感官能力的好玩物,何乐而不为呢?你也可以把小玩具藏在纸巾下面让他找,不过,当宝宝找到的时候,一定要大加赞赏哦!

17.小小读书郎。给8个月大的宝宝读故事,两三遍之后,他就能够意识到文字的排列顺序了。给宝宝读书,对他的学习语言真的很有帮助哦!

18.躲猫猫。玩捉迷藏的游戏能让宝宝笑声不断。他会认识到消失的东西还会回来。

19.触觉体验。用不同质地的布料(丝绸、丝绒、羊毛、亚麻布等)轻轻地抚摸宝宝的面颊、双脚或小肚肚,让他体验不一样的感觉。

20.感受宁静。每天花几分钟时间,和宝宝静静地坐在地板上——没有音乐,没有亮光,也没有游戏。在宁静中感受周遭的世界。

21.家庭影集。将家人和亲朋好友的照片制作成影集,经常翻翻,有助于宝宝增进记忆。当姥姥来电话时,不妨让宝宝一边听电话,一边看着照片上姥姥慈祥的面容。

22.与食物亲密接触。为宝宝准备一些小零食——青豆、面包片或苹果片,训练他的抓捏功夫,探索手眼协调能力。

23.丢丢捡捡。看着小家伙把东西从桌子上一样又一样地扔到地上,虽然你的头都快气炸了,可你还得坚持不懈地去捡哦,因为你的宝宝正在探索“地球引力”的奥秘呢。如果方便,你还可以给他几个乒乓球,并在他的桌子下放一个篮子,让他瞄准,发射!

24.试试运气。挑选几个空盒子,把一个小玩具放在其中一个盒子里,不断地掉换盒子的位置,让宝宝猜猜玩具在哪里?

25.越过障碍。把沙发垫、枕头或靠枕放在地板上,和宝宝一起爬过去,绕过去,看看谁更快。切记要让宝宝多赢几次,这样他才会更有积极性哦。

26.“走走看看”。在房间里布置一些玩具,让宝宝以不同的速度爬行,并可以不时地在一个有趣的地方停下来看一看,玩一玩。

27.接受挑战。宝宝长大了,他会发挥自己最大的想像力向你挑战,那就得看你是否能做得跟他一样好了。譬如发出奇怪的声音、向后爬或是啃玩具。

28.做鬼脸。鼓起你的腮帮子,当宝宝摸你的脸颊,你就吐气;当他拉你的耳朵,你就吐舌头;当他摸你的鼻子,你就邹眉耸鼻……不时地变换方式,让宝宝有一种新鲜感。

29.触摸物品。抱着宝宝在房间里到处逛逛,用他的小手触摸窗户、电话机、冰箱及电视机摁纽等,一边摸一边告诉宝宝它们的名字。

30.编故事。挑选一些宝宝最喜欢的故事,把其中的主人公换成他的名字,他会觉得更有趣。

31.自制动物书。去动物园的时候,给动物拍照,结集成一本相册。时常拿出来和宝宝一起欣赏,让他找一找大象、海狮和老虎,你也可以在一旁为动物配音。

32.让宝宝自己做主。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在两者之间自由选择,例如让他自己挑选吃饭的小碗。这样他会感到非常自豪,因为他的决定受到了你们的重视。

33.回忆“过去”。和宝宝一起观看家庭录像带,回顾他第一次洗澡、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叫妈妈,一边看一边讲述,这不仅能增强宝宝的记忆力,还能提升其语言能力。

34.点点数数。数一数楼梯的台阶,数一数宝宝的手指,数一数家里有几个人。养成一种大声数数的习惯,很快的,宝宝就会加入其中和你一起数数了。

35.看图回答问题。找一本宝宝熟悉的图画书,指出其中的细节,从抽象到具体向宝宝提问,如“小兔子爱吃萝卜吗?”(抽象)或者“小兔子在吃什么呀?”

36.关掉电视。宝宝需要和你亲密交流,这是电视节目无法给予的。

37.寻找“小汪狗”。不时地把书本合上,考验一下小家伙的记忆力,看看他是否还记得书中的小汪狗在哪里。

38.转起来吧,宝贝。抱着宝宝像芭蕾舞演员一样旋转起来。

39.匹配游戏。挑选宝宝生活中所有重要人物的特写照片,一式两份。将照片正面朝上摆放在地板上,帮助宝宝找出两张一样的。

40.雨中游戏。在小水坑里踩踩,在湿草地上坐坐。虽然有点脏,但非常有趣,宝宝会在快乐中感觉干与湿的区别。

41.捕捉昆虫。和宝宝一起在书籍或杂志中认识昆虫(瓢虫、蟋蟀及蝴蝶),然后到大自然中去捕捉。

42.培养幽默感。指着爸爸的照片叫“妈妈”,然后告诉宝宝弄错了,大家一起为“错误”而开怀大笑,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宝宝的幽默感。

43.穿衣游戏。让宝宝穿上爸爸的旧衬衫,看看他的反应,相信他的创造力一定会让你感到吃惊。

44.感知容量。准备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在洗澡的时候,让宝宝把水从一个杯子倒入另一个杯子。有的时候会溢出来,有的时候却装不满,那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哪个杯子大,哪一个杯子小吧。

45.认知颜色。选定一种颜色,带着宝宝一起寻找家中所有相同颜色的物品。

46.干家务。当小家伙蹒跚学步时,他就会帮你扔垃圾啦!不信?!你就试试吧。

47.图书馆一游。千万不要错过了讲故事、看书的好机会哦。

48.认识ABC。每周一个英文字母。例如,在冰箱上贴A字母磁贴,吃A字形的饼干,把水果切成A字形,用树枝在沙地上写出A字母等。

49.老玩具新玩法。把一些旧玩具翻出来,你会惊奇地发现宝宝有了一些新的玩耍方式。

50.情感交融。临睡前抱着宝宝,问他这一天里什么让他最高兴,什么让他最伤心?帮助他回忆今天,感知过去,及时了解他的情感。父母应坚持这一职责,直到孩子跨入大学校门。

承诺是金


重承诺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教育孩子。在教育孩子时,如果你认为他年龄小可以马马虎虎地对付,那你就错了,你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刻在宝宝的脑海里,而且他会随时翻出来照着做。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孩子言行不一,在痛心疾首之前,先回想一下自己以往的言行就可以得出结论,因为宝宝的行为都得宜于你的身传。

古人教育子女时,特别注重身教和言教,而且他们认为身教更重于言教。因为孩子没有耐心听你讲怎么做,他们更关注眼睛里看到的事实,因此,父母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为了对孩子守信用,古人曾有“曾子烹彘”的故事:曾参与妻子带着儿子去集市,在集市上儿子哭闹不停,他的妻子为了哄得儿子不哭,就告诉他如果不再哭闹,回家以后就会有猪肉吃。等回到家,曾参便拿刀准备杀猪,妻子连忙阻止他说:“我不过是哄着他玩呢!”但是曾参却说:“孩子虽小,但不可以戏弄他,现在你对他说谎,将来他会照样对你说谎,如果母亲欺骗儿子,他会从此不信任你。”

曾参最终还是把猪杀了,他言出必行、不失信于儿子的做法至今广为流传,也被教育家们认为是教育儿童的典范。古人尚且如此,现代的年青父母更应该做到了。经常看到一些宝宝在商店里大哭大闹,想买心爱的玩具,父母在一旁左右为难,怎么哄劝也不行。那么怎样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呢?父母可以尝试言出必行的原则,在带宝宝外出之前,事先要与宝宝讲清楚出门的目的,如果需要购物,则明确购物的目标及数量。到了商场以后,只要你遵守出门定立的条款,宝宝一般不会大哭大闹着要其它东西。如果遇到特别想要的玩具,也要与他讲清楚道理,说明不买的理由或决定下次再来买。如此进行几次后,宝宝知道了自己的要求会得到什么样的答复,心态就会放正,不会再无理取闹了。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的一举一动的检点,是首先的、最基本的教育方法。”这也说明,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因此,父母只有从自身做起,才能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品质。

最好与最坏的父母之言(上)


也许你从来没想到过,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小小的心灵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那么,哪些话会带来解决问题并让孩子快乐的魔力,而哪些话应该是永远从我们的大脑中抹去的呢?

就算是要表达同样的意思,你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和什么样的词语都将对孩子有很大影响——即便你认为他们有时候根本没有听到你在说什么。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无论你是提出要求,给出答案,或者与他谈谈条件,达成妥协。你所使用的语句可能让孩子更加乐于合作,更加自信,但也可能令他们感到挫败和失去信心。

那么,哪些话会带来解决问题并让孩子快乐的魔力,而哪些话应该是永远从我们的大脑里抹去的呢?

最好的五句话

1、“你自己来做决定吧。”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我们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举个例子吧,你可以对你的女儿和她的小伙伴说:“你们来做决定,是想留在这里安静地玩,还是到外面去?”五分钟后,孩子们依旧大声喧哗,你就可以再告诉他们:“我知道了,看来你们是决定到外面去了。”很简单的两句话,你不仅让孩子们明白了前因和后果的关系,你也不会被女儿看作是个“坏警察”——她能很清楚地了解:是她自己做的决定,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结果。

2、“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有时候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将事情本身与做事情的人分开——这样,你的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如果能这样想,你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错误面前保持冷静了。

3、“你其实是想说什么?”

有的时候,小孩子会因为生气或者激动而变得情绪失控,他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讨厌你!”在那个瞬间,可怜的小家伙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这些词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除了温和地询问:“你其实是想说什么?”你还可以给他一些参考答案:“你生气是不是因为小明哥哥泄露了你的秘密?”等你的孩子逐渐学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那么,即使你不在旁边,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觉了。

4、“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你的孩子做什么让你生气的事——吃饭的时候不停地哼唱幼儿园学的新歌谣,或者试图用手里的青菜画一幅画——你可以这样说。说得就好像问题出在你自己身上,然后请你的孩子帮你想一个解决的办法。比如:这个办法就是等吃完饭,你开始洗碗的时候,他再唱歌给你听。

这是个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让他可以不把你看作是他的对立面。如果令你满意的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让孩子完全停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么,你们可以一起想办法让孩子能记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时间不能做。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西西有洋娃娃,所以我也要一个。”“小明爸爸让他吃冰淇淋,那我也可以吃”,这是小孩子们最常用来跟你讨价还价的简单逻辑。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不同的人不同的需要。”你要让孩子了解,“每个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得到。”比如,隔壁的小姐姐配了眼镜,并不意味着楼里所有的小孩都可以得到眼镜。表哥的鞋子小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兄弟姐妹都需要买双新鞋。

下一篇:最好与最坏的父母之言(下)

初为人父的5个误区


对大多数新手爸爸或准爸爸来说,对怎样扮演父亲这个角色可能总会有一些猜想。这些想法根源于你和自己父亲的经历,以及你所认为的社会对父亲的期待。遗憾的是,很少有现成的资源帮助父亲们去解决这些问题,或者对常见的误区进行检验。但你越积极地去检讨和理解你心中对父亲身份的期待,你就越有可能成为你想成为的那种父亲。

最大的“误区”也许是以为“好爸爸”只有一种定义。其实不是。你可以根据你自己以及家庭的需要来勾画你自己的父亲形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可以不断更新并丰富这个形象。下面还有另外5个常见的误区:

误区1:只有准妈妈的感受才需要重视。

你的另一半在怀孕过程中身体的巨大变化,以及对生产过程的关注,导致人们很容易认为只有准妈妈的感觉才需要重视。无论是现在,还是宝宝出生后,你对她的生理变化、心理感受的关心很重要;但是你自己的感受也很重要。

要准爸爸兴奋地谈论当爸爸的积极面是很容易的事。但要讨论同样重要而且不能回避的担心和忧虑就困难得多了。生产时我会晕倒吗?我的妻子是否会出现并发症?我们的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是否能继续追求事业同时做一个合格的父亲?

你的另一半需要听到你的感受,并且你也需要倾诉。很多男人对怀孕和当爸爸的恐惧总是憋着不说,因为他们不想增加另一半的烦恼。不要担心会给她们增添负担。多数准妈妈渴望这种交流,她们知道要做父亲的也会面临挑战。和你的伴侣共同分担这些烦恼,这会让你们更亲密。

你还可以找其他准爸爸聊聊;读读如何为人父的好书;参加父亲培训班或父亲群,以获得支持。给自己表达无助和兴奋感受的机会。在孕期和宝宝刚出生的这段时间,说出这些感受,挑战那个“只有另一半的感受才最重要”的误区,为做一个积极参与的爸爸打下基础。

误区2:刚出生的宝宝并不真的需要爸爸。

你的伴侣与宝宝的紧密联系——特别是在母乳喂养的情况下,可能会让你怀疑你的宝宝是不是真的需要你?放心吧,宝宝当然需要爸爸。你是他生命中重要的人,和你在一起,宝宝会觉得舒服和安心。你可以通过抱抱他、摇摇他、对他说话来和宝宝建立亲密关系,但要等宝宝吃饱以后,宝宝才能集中注意力。哺乳后把宝宝接下来,还可以让妈妈有时间休息一会儿,来恢复体力。

如果宝宝是用奶瓶喂养,不管里面是挤出来的母乳,还是配方奶,你都可以参与给孩子喂奶。在家里帮助孩子的妈妈分担一些工作,也是间接帮助宝宝。减轻母亲的工作量可以让她获得“滋养”,使她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更轻松。要知道,你的付出对整个家庭都有影响。

误区3:男人不知道怎么照顾小婴儿。这是一个超级谎言,它让父亲难以与宝宝建立亲密关系,让新妈妈产生不必要的焦虑,担心丈夫没有能力应付新生宝宝。连已故儿科医生、畅销书作者斯波克大夫,都在他的第一本书中警告到:男人在宝宝身边的时候,总是显得“笨手笨脚”。但是在这本书的再版中,他改变了这个观点,你也应该这样。我们现在知道父亲可以成为孩子的首要照顾者。对于所有人,不管妈妈还是爸爸,为人父母都是边做边学的。如果你花时间跟宝宝在一起,你就会变得能对宝宝的需求及时作出反应。为了确保你跟宝宝建立起这样的互动,有时,你可以请你的伴侣离开房间,或者选择一项只要你一个人来做的照顾孩子的工作。让她知道你能照顾好宝宝。

误区4:专注于孩子的男人在事业上不会有成就。男性从小就被教育要看重事业,这是他们个人价值和自尊的主要来源。潜在的社会标准认为,男人牺牲事业上的进取选择家庭,是因为他们在工作上不能有所成就。但我们现在面临着巨大文化标准的转变。更多的男人发现在家当好爸爸非常有意义,这让父亲的地位得到提升。有些男人愿意牺牲事业晋升来换取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因为他们看重在父亲角色中获得的满足感,而不是因为他们不能在职场上开辟出一片天地。现在更多的男人认为,做个好父亲是生活中一项伟大的成就,并把这作为人生的优先选择,因为他们确实想做个好父亲。

误区5:你注定只会像你的父亲那样。在你开始当爸爸时,你父亲会显现新的意义。很自然的,你会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并认为无论好坏,你将步自己父亲的后尘。但你的父亲不见得就是你做父亲的最好榜样。对于你会变成什么样的爸爸,他只是一个影响因素而已。你可以参考多年来其他帮助你成长的人,如老师、教练、朋友、叔伯、兄弟等等,构建一个自己独特的父亲形象。

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中,还没有发现过有一个固定的父亲榜样。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不同的父亲形象。实际上,在某些非洲文化中,“父亲”是一群男人,而不是单指某个男人。在每个文化中,父亲的含义都不同。对于我们的父辈来说,当个好爸爸意味着为家里人提供住所、食物和教育。我们自己的父亲可能与我们相处的时间不多,不像我们现在愿意花时间与孩子相处。但他们是在社会和家庭的要求下,做着他们认为对我们最好的事情。

你也得做出对家庭最有益的选择。尝试将父亲看作一个你在探索各种可能性的过程中不断丰满的角色。你可以采取自己家族中的积极面,再对它们补充上你自己的父亲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方面。

如何挑战这些误区?

1.花时间反省一下成为父亲正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与你的另一半及其他准爸爸、新手爸爸分享你的感受。

2.从宝宝出生开始就抱他、摇他、和他说话。

3.学习怎样换尿布、洗澡、喂奶,成为宝宝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4.考虑一下你在事业上愿意做出怎样的让步来花时间在宝宝身上。这需要花时间去尝试。

5.从你自己的父亲、老师、教练、朋友、亲戚身上吸取你最喜欢的方面,创建你自己独特的父亲形象。任何曾经帮助你成长的人都能成为好榜样。

父母孩子以朋友相处之弊(上)


我最近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类似的讨论,让我费解的是,我真不明白这些专家是什么样的专家,怎么提出的问题所涉及的含义是这么的狭窄和偏激呢?不是左就是右。难怪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他们自己就没想明白还指导大众。

Curious George的回复:

所谓父母和孩子以朋友相处,也是指在某种特定的场合下,以平等的方式和孩子商量,对孩子的想法比较尊重而已,真正完全和孩子是朋友在现实社会里是不可能存在的,比如孩子1岁时难道和他一起抢奶瓶,10岁时和他一起数压岁钱,总是存在抚养和被抚养,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的,只有到了孩子独立了才可能有完全是朋友的关系,那又何尝不可,因为年轻一代的想法应该有强于老一代的地方,否着社会岂不倒退了。和孩子做朋友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只会使父母更能了解孩子的想法更容易亲近,也更容易即使教育孩子,西方社会的老人也不见得都很孤独,我去美国时就看见不是假日老夫妇单独带着孩子玩,我的朋友嫁在欧洲,住在公婆的房子里,她上班时婆婆看孩子,不也和国内差不多嘛!

wsam13的回复:

这两天正好在看论语,有一点感触。

孔子是提倡“父慈子孝”,可是传到现在就变成了“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愚孝了。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我想这就是中国传统对父母和朋友的定义吧。

还有,对父母的孝并不全部体现在每月贴补多少家用,而在于对父母的态度上。如果对父母态度冷淡,或者是仗着自己给的钱而对父母大声呼喝、心安理得地回家吃现成饭,那并算不得孝。

我觉得,现代中国的父母太会“服侍”孩子了,太会把所有的事都揽在自己身上了,自己都觉得要孩子孝顺是一种奢望。自己都没信心,孩子又怎么会孝顺呢?

多一点朋友相处的心态,也许能有一点改善吧。不过,虐待遗弃老人是父母没教好,关“朋友相处”何事?即便是朋友,也没有教人家做坏事的,除非是损友。

还有,养儿防老的确是很功利的说法,但是,父母把我们养育成人,我们是不是应该回报他们呢?象我们这些妈妈,为了孩子的吃喝拉撒操心,为了哪一套英语教材更好些操心,如果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丝毫不晓得体谅我们,那这个孩子的教育算不算成功呢?

蛮蛮的回复:

为什么总要以长辈的姿态出现在孩子面前,他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养孩子不是为了防老,我们只是想让他健康快乐!朋友之间也是同样需要尊重和关心的,我认为只是看你怎样来处理这朋友的关系。我们要做的是在他困难时,给他帮助,我们也从中得到快乐,这些都是相互的。

happyspirit的回复:

所谓朋友关系如同两条平行线,即使偶尔交叉或并行,但总是隔着一定安全距离的。朋友之间关于亲情和道德的约束远比不上和家人之间的紧密联系,朋友之间根本就谈不上孝道和尽可能多的宽容和忍让,因为血缘关系是与生俱来,而朋友关系则是任性的分分合合。

美国人的小孩可以直呼父母大名,他们父母也对此毫不介意。可他们很少有大家族在一起生活,父母的晚景也是孤独凄凉。朋友般的儿女按朋友规则游戏:既然是朋友,何来养老一说?

所以,还是秉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来教育儿女吧,把西方优秀的观点引入借鉴,但不要全抄。经过长时间历史验证的东西是可靠的。

父母孩子以朋友相处之弊(下)

周星驰 鲜为人知的童年往事


走街串巷卖西瓜没有梁朝伟的迷人,亦没有刘德华的英俊,却和他们一样在香港电影史上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出道时是不闻其名的路人甲、小兵乙,现在是自导自演,作品远销海外的星爷,周星驰这一路走来不轻松,他的演艺生涯被人们视为一个传奇。

1962年6月22日,周星驰出生于香港一个普通的家庭,比另一位香港演员梁朝伟大5天。他的名字是母亲起的,出自《滕王阁序》:“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父亲是浙江宁波人,母亲凌宝儿是广东宝安县人,凌宝儿的父亲是国民党宝安县的检察官,1950年被定为反革命分子,凌宝儿师范学校毕业后来到香港。周星驰父母在他七岁的时候离婚。周星驰有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

小时候周星驰家境并不好,父母就经常为些柴米油盐的事情吵架。不过周星驰并不以为自己的童年有多悲惨,反而觉得很有趣。他在谈到《功夫》的创作的时候,就提到,自己就住在好像《七十二家房客》那样的环境里,大家都非常熟悉,然而里面却藏龙卧虎,就像《功夫》里通过夸张表现出来的一样。

跟周星驰的父亲离婚以后,凌宝儿独自抚养三个孩子。为了养家糊口,凌宝儿曾经同时打三份工。据说曾经再嫁,还有一个女儿。此事不知真假,但是她的经历,肯定是影响到了儿女的婚姻观念。

虽然家境不好,但凌宝儿坚持要给孩子买体面的衣服,带他们上街也避免去鱼龙混杂的地方,就是希望孩子们有个好的榜样,终有一天成为体面人。

由于家里没别的男性,周星驰从小不爱多说话,凌宝儿提到,她要是上街前问儿子跟不跟她一起去,他多半摇头,然后站在窗边看上两个小时街景。据说这看到街头百态也就是周星驰喜剧创作的一个灵感来源。

但是沉默寡言的周星驰却有一个爱好,就是看电影,尤其是李小龙的电影。他是因为迷上李小龙,才会走上电影之路。星爷说:“看过李小龙的电影,那个时候我很小,就开始喜欢这个看电影,喜欢看电影之后,有一天在想,我要不要去当演员,觉得如果每一天我都可以演戏,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周星驰自己还练过咏春拳、太极拳等,只是无师,不知道能自通到什么程度。

周星驰在学校成绩并不好,偏科,除了语文,其它科目成绩都不怎样。凌宝儿说,老师称赞周星驰画画不错,她觉得那倒也是一技之长,所以对他的功课问题倒不是很担心。星爷现在导演电影中的唯美震撼画面应该与其天赋不无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