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禁止孩子说坏话

怨恨、嫉妒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慢慢养成的,别让承你的面前说别人的坏话,尤其避免理由不充分的厌恶。要帮孩子学会发现其他愉身上的优点,寻找共性,尊重他人的特长;学会体谅别人,而不是挑剔他人。

37、一起做菜

让孩子一同决定买什么和做什么菜,可以的话,让他给大厨打打下手,孩子的胃口说不定会更好,他对自己的劳动果实当然会备感珍惜噢!

38、转移注意力来制止淘气

孩子淘气的时候,不一定每一次都要义正词严,试试可以分散一下孩子的注意力,使他忘记捣乱。比如说:孩子把盘子里的菜乱搅,弄得哪儿都是,这时你若递给他一杯奶,或许比批评更有效。

39、让孩子理解人们各有所好

宝宝可能特别喜欢某个东西,比如说甜食,而你喜欢青菜。把这种差别明确地告诉孩子特别重要,这样孩子就能慢慢理解:萝卜茄子各有所好,深刻了解这一点将受益无穷。

40、分享你的美好

无论是你喜爱的歌,最喜欢的诗,最爱吃的一道菜,童年最难忘的一些片断,哪怕是你的什么癖,都可以拿来和孩子分享。

41、鼓励建立友情,而不是哗众取宠

你不能指望自己的孩子人见人爱,这一不可能,二没必要。鼓励孩子广交朋友,慎交朋友,不要试图过多插手他的交往,不过倒是可以多听听他对小朋友们的评价,以此来了解孩子与其他人相处的情况。

42、乐观扯一切

你的乐观对孩子建立自信至关重要,苛刻的父母常常会带出爱“讨好”的孩子,汉语那么丰富,能用褒义词就多用点,贬义词用多了反而会使脸上皱纹“加密”。比如,,与其说“我的孩子好动”还不如说“我的孩子精力旺盛”。

43、别让儿童发育数据干扰你

爱因斯坦五岁才会说话,他可不是笨蛋噢!孩子的发育有不同的节奏,别太急。时机一到,孩子一定会给你信号:我要开始爬了,走路了,认字了。

44、不吝惜也不滥用夸奖

帮助孩子形成一个“内部奖励机制”,真正做得好时,就得有点鼓励。可以把你的夸奖改变一下,别说:“我的宝宝真棒,妈妈给点奖励!”而是说:“做得好!可以奖励一下自己。”

45、让孩子自己做作业

家庭作业是孩子的,不是你的,如果你总是插手,他就会形成依赖,什么难题都想求助于人。

46、偏向而不偏袒

如果你用情况了解不够,不要当“魔鬼代言人”或者“正义使者”,孩子不需要像法官一样公正而毫厘不差的爸爸妈妈。比如孩子说:“我们的老师太坏了!今天她当着小朋友的面笑话我。”你如果不了解来龙去脉,不要说:“你肯定捣乱老师才批评你。”孩子同样需要理解,请不要由于你的无心而伤了孩子的心。

47、别盲从专家意见

别去把什么莫扎特胎教、儿童心理专家、儿童教育大全奉为权威认证,专家其实都不认识你的宝宝。保持自己的风格,哪怕它有时有些笨拙。但是只要你了解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也就足够了。

48、以诚为贵

永远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谎,永远不要孩子的模仿能力——比如不要为了免去应酬,当着孩子的面谎称另量半不在家,自己需要照顾孩子,而这时候他正搂着孩子在玩呢。

49、安顿好孩子的睡眠环境

在宝宝三个月大时,你就应该把他放到你打算在他一岁以后让他睡觉的地方,否则,以后想改变他的睡眠环境就比较难了。如果你不打算一直和孩子睡在一张大床上,就在这时候去把他转移到他自己的床上去吧,让他知道那才是他的“地盘”。

50、偶尔打破常规

在晚饭后来个冰淇淋大餐,全家举行抑卧起坐比赛等等(创意无限),反正偶尔做一两件让自己都吃惊的事,给宝宝个惊喜,不是很好吗?

编译:皎皎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为人父母50金律(中)


15、先行动、后商量

当孩子惹祸时,先果断采取行动,以后再“心平气和”地交流此事,因为在气愤当中很难公允,容易有狡辩。

16、检查宝宝的车座

如果宝宝的车座安装不良常常会造成伤害,每一次把孩子放到车座上时,你都要一下车座是否安装正确、稳固。

17、备用药品

你可能在家里有小药箱,但是你也要考虑考虑在公司、车上或者行囊中也备好医生建议你用的药品。

18、朝花夕拾

每个月都花上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制作一个相册,整理一下小纪念品,把家庭的美好岁月浓缩成可让以后重温的物件。

19、滋润宝宝的肌肤

随时随地都备一瓶润肤露,不时给宝宝滋润肌肤,按摩一下,别忘了,自己也可以借点光。

20、亲密昵称

给宝宝起个小名,可以表达宝宝的一个特点,昵称可以反映你和孩子之间的独特联系。昵称多的孩子也是获得宠爱多的孩子。

21、别让你的爱有条件

你爱孩子,因为他是你生命中的“一块宝”,而不是因为他是什么“钢琴神童”或是“数学天才”。别让你爱的表达和分数,成绩联系在一起,这样会让孩子戴上势利的眼镜去面对爱与关怀。千万不要吝惜你的爱,应该让孩子体会到,你的爱在任何情况下都和他在一起。

22、读所有食品的标签

对孩子吃的什么东西工了解清楚,尤其当孩子有食物过敏史时,把关注食品万分和保质期形成习惯。

23、父母要协调一致

慈母严父没有问题,但是两个人一定要在教育重要问题上保持一致。如果在对于孩子教育的某个环节中存在分歧,务必要交流、读书、咨询,直到达成共识。

24、冒冒傻气

蹦蹦跳跳、笑笑闹闹,让自己和孩子一样放肆一下,你们的心将贴得更近。

25、让自己成为宝宝最喜爱的大玩具

与其不断地给孩子买新鲜玩具,不如自己多抽出一些时间陪他。你这个玩具又安全,又不含危险材料、可移动、发声,可进行互动游戏还暖和和的,又柔软又安全,而且还可以练习“口语”。

26、将家庭仪式定期化

要么一周、要么一个月一次,全家人在一起大专朗读一本书,一起到某个地方散步、去爬山、游泳或者野餐。当一个家庭活动定期化后,它会成为孩子和大人记忆中的珍宝。

27、把暴力倾向扼杀在萌芽里

不要让孩子打你或者踢你,哪怕你了解他生气了或者有挫折感了,你要立刻阻止他(当然不能以暴制暴了)。并告诉他:“你不可以打爸爸妈妈。”

28、教孩子简单的儿歌或诗词

节奏和文字的音律是很好的启蒙材料,对孩子以后的新闻记者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潜移默化的帮助。

29、别让宝宝在你怀里入睡

宝宝困了,打着哈欠,这时候把他放到小床上,让他自己学会安静入睡。

30、承认错误

对孩子说出:“对不起,我把事情弄糟了”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但是这是人和人交往的一部分;承认自己的错,也谅解别人的错(即使是宝宝)。

31、自我监督

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老师,你意识到了吗?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可能正在某个角落默默观察你,并把你作为模仿的对象,千万不要“误已了弟”噢!(是否有一种被时刻监控的感觉呢。没办法,既然选择为人父母,那你便给自己宣判了最甜蜜的无期徒刑。)

32、相信你的直觉

如果有些人给你孩子提出的建议、处方让你不信任,效果也不见得好,你的直觉极有可能是对的,不用担心伤感情,别怕直白带来的尴尬,孩子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

33、避免恶性循环

如果孩子做了件错事,你说了100遍也不管用,那么就别再给他第101次警告,不妨想一个办法,使他改正得更容易些,更有趣味些,比如他总是把衣服乱扔在地上,那么就钉一个合适的他的身高的衣钩,并且做好榜样,好奇的他一定不会让你再一次失望。

34、允许孩子探险

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磕磕碰碰,或是把东西翻得乱七八糟,但这是孩子的学习捷径,我想每一个父母都不会剥夺他们宝宝“自学”的机会。

35、叫醒孩子

叫醒孩子有时比等他自己起床要好。早晨叫他,中午他或许会比较容易睡个午觉;下午叫醒他,晚上他可以睡得更好。

为人父母50金律(下)

聪明妈妈点石成金(下)


广告册的新用途

超市和商场寄来的广告也是很好的游戏素材。

有心的妈妈,在宝宝1岁前,根本不用买认物书,只要有超市定时寄来的彩色广告就好。大的超市,通常广告都是一本小书,厚厚的,里面什么都有。妈妈利用这本“书”可以教宝宝认识很多日常生活用品。这样的“书”可以任宝贝撕扯,坏了也不心疼。

2岁半以上的宝宝,就可以学着用剪刀和胶水做手工了,广告册就是最方便的原材料。比如说,请妈妈帮忙从不同的广告上剪下盘子,剪些水果,然后再都贴到白纸上,就是一幅很不错的手工贴纸——果盘。

妈妈和宝宝可以一起找个时间,集中把广告上有用的图案都剪下来备用,宝宝玩的时候,就可挑自己喜欢的东西拼成任意的图案啦。

这个游戏,对提高宝宝的想象力、注意力和动手能力,都大有好处。

友情提示:

画报上的油墨有毒,宝宝玩时,小心别放到嘴里。特别是的1岁以内的宝宝,特别喜欢撕咬一切能拿到手的东西。宝宝玩剪刀时,开始最好用儿童剪刀。要养成宝宝坐着用剪刀,玩完就把剪刀放好的习惯。千万不能拿着剪刀躺着玩或者到处跑,以免发生意外。

妙用饮料瓶

每到夏天,家里总会有许多空的饮料瓶,别扔别扔,这可是很好的玩具。

选10个一样的空饮料瓶,放置成三角形,然后再选一个软的小球滚过去。这是什么?对了,简易保龄球!宝宝小的时候,距离可以近一些,瓶子少一些。

把瓶子洗净,分别装满不同分量的水,然后放入水中,让宝宝观察瓶子的飘浮现象。顺便教教宝宝,什么叫浮力。

拿剪刀把瓶子一剪为二,带瓶口的那截就是一个很形象的漏斗。剩下的半截呢,随便剪一个造型,底下穿几个小洞,洗澡的时候,宝宝一定喜欢拿着它往自己身上浇水。

把瓶子侧切开,只要一半,然后两边打洞,穿上线,安根筷子,再绑一块小布,就成了一只小小的帆船。不过这样的船能不能漂在水面上,可就要看爸爸妈妈的技术了。

友情提示:

无论怎么玩,瓶子一定要先洗干净,而且最好只选用软塑料瓶。如果剪开瓶子让宝宝玩,父母一定要注意切口处是否过于锋利。

自制图画书

宝宝最喜欢的,是跟自己有关的东西。一本用宝宝自己照片做成的书,一定会让宝宝爱不释手。

从宝宝学说话开始,父母就可以挑出宝宝的照片,装在相册里,一面是照片,一面是字。翻开一页,是宝宝笑,旁边的字就配“笑”;宝宝在玩,旁边的字就配“玩”。这样的书,不仅制作简单,而且宝宝以后会对认字非常感兴趣。

1岁以内的宝宝,可以先不认字,只让宝宝看照片识别情绪,给宝宝解释照片的内容。2岁以上的宝宝,就可以配上短句,比如说,宝宝在广场玩!让宝宝明白,原来这些字是说明图片的,这就是阅读的开始。

每次带宝宝出去玩,事后都可以把照片编成一本“书”。比如说,宝宝在去动物园的路上,宝宝看到小马,宝宝饿了,等等等等。这可比公主王子之类的故事,更让宝宝感到亲切有趣。

时间长了,宝宝自己会挑照片,自己配句子,一个小作家就这样诞生了。会自己“编书”的宝宝,妈妈根本不用担心她(他)会不爱看书学习。

友情提示:

宝宝注意力有限,让宝宝看照片的时间切不可过长。同理,一本“书”也不能太厚,冲照片时,冲印店送的简易相册最合适。洗照片要挑好的冲印店,柔和的色彩才能让宝宝喜欢。

小纸箱,大用场

每个宝宝都希望能有一个自己的空间,小小的,舒适的,只有自己和小朋友才能进去的好地方。怎么才能帮宝宝实现这个梦想呢?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纸箱,一把剪刀,好看的图案,双面胶以及透明胶带。

一般来说,纸箱最好是高90公分左右,宽窄不超过50公分。再大就太占地方了,再小宝宝在里面玩得不尽兴。箱子一般可以在批发市场或者图书市场找到,家里买的电器的包装箱也是很好的选择。

先用双面胶把箱子四周绕一圈,固定好形状,然后贴上白纸或者其他颜色的纸。用裁纸刀,在前后箱盖上分别划出小门和小窗,别忘了给小门里外安上门把手。最后把宝宝喜欢的图案贴上去,一个温馨可爱的童话屋就做好了。

除了做小屋子,小箱子还是宝宝用来学习“方位”的好办法。

宝宝不会走时,妈妈可以把宝宝放着箱子里坐着,告诉宝宝,这是“里面”,然后再抱出来,告诉宝宝这是“外面”,然后以此类推,教宝宝学会前、后、左、右,甚至上和下。宝宝2岁以后,就可以按妈妈的指令跳进跳出,跑前跑后,调皮的宝宝,还会把箱子顶在头上表示“上”。有资料表明,越早接触方位的孩子,空间感越好,想象力也越强。

友情提示:

做小屋子时,小门和小窗户的切割处最好都用透明胶带封住,以免宝宝的小手被参差不齐的边缘划伤。箱子最好能靠墙或者放在角落里,万一宝宝玩得太开心,连屋子带人一起摔倒也不会受伤。

50个父母与宝宝沟通的好方法


每天的亲子交流就是最有效的学习。但有时候,你是不是很难想到促进宝宝大脑发育的新方法?给你推介50种有趣、科学的亲子招术,一定能激发你的灵感!

1.眼神的交流。当可爱的宝宝睁开双眼时,你一定要把握住这短暂的第一时刻,用温柔地延伸凝视她。要知道,婴儿早期就能认清别人的脸,每次当他看着你的时候,都在加深对你的记忆。

2.呀呀儿语。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张天真无邪,不谙世事的小脸,但不妨给他一点机会,让他也能和你交谈。很快,他就会捕捉到与你交流的节奏,不时地插入几句自己的“言语”。

3.母乳喂养。尽可能地用母乳哺喂宝宝。妈妈在哺乳的同时,给宝宝哼唱儿歌,轻声细语地与他交谈,温柔地抚摸他的头发,这样可以增进你们的亲子关系。

4.吐舌头。有实验表明,出生2天的新生儿就能模仿大人简单的面部表情。

5.照镜子。让宝宝对着镜子看自己。起初,他会觉得自己看到了另外一个可爱的小朋友,他会非常愿意冲着“他”摆手和微笑。

6.呵痒痒。笑声是培养幽默感的第一步。你可以和宝宝玩一些小游戏,比如“呵痒痒”等,有助于提高孩子参与的积极性。

7.感觉差异。把两幅较为相似的画放在距离宝宝8—12寸的地方,比如,其中一幅画中有棵树,而另一幅中没有,宝宝一定会两眼骨碌碌地转,去寻找其中的不同。这对宝宝今后的识字和阅读能力大有帮助。

8.共同分享。带宝宝外出散步的时候,不时地跟他说你所看到的东西——“看,那是一只小狗!”、“好大的一棵树啊!”、“宝贝,有没有听到铃声了吗?”……最大限度地赋予宝宝扩充词汇的机会吧。

9.一起傻。小家伙非常喜欢和你一起发出傻呼呼的声音——“噢咯”、“嗯哼”等,偶尔还会发出高八度的怪叫声。

10.共同歌唱。尽量多学一些歌曲,不妨自己改编歌词,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给宝宝唱歌,还可以让宝宝听一些优美动听的歌曲,研究表明,在音乐的熏陶下,有助于孩子数学的学习。

11.换尿布时间到。利用这一时间让宝宝了解身体的各个部位。一边说,一边做,让宝宝的小脑袋瓜与你的言行同步。

12.爬“圈”。妈妈躺在地板上,让宝宝围着你爬。这是最省钱的“运动场”了,而且很有趣,它可以帮助宝宝提高协调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购物时光。留点空闲,去超市逛逛。不同的面孔,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物品,不同的颜色,会使宝宝欢欣鼓舞。

14.提前预告。睡觉关灯之前大声地宣布:“睡觉喽!妈妈要关灯了。”让宝宝慢慢地领悟因果关系。

15.没事逗着乐。轻轻地对着宝宝的脸、胳膊或小肚肚吹气,逗宝宝“咯咯”笑。

16.揉纸巾。如果宝宝喜欢从盒子里抽取纸巾,就随他去吧!看着他把纸巾揉成一团,再看着他将其展开,花几分钱就能有一个可以训练宝宝感官能力的好玩物,何乐而不为呢?你也可以把小玩具藏在纸巾下面让他找,不过,当宝宝找到的时候,一定要大加赞赏哦!

17.小小读书郎。给8个月大的宝宝读故事,两三遍之后,他就能够意识到文字的排列顺序了。给宝宝读书,对他的学习语言真的很有帮助哦!

18.躲猫猫。玩捉迷藏的游戏能让宝宝笑声不断。他会认识到消失的东西还会回来。

19.触觉体验。用不同质地的布料(丝绸、丝绒、羊毛、亚麻布等)轻轻地抚摸宝宝的面颊、双脚或小肚肚,让他体验不一样的感觉。

20.感受宁静。每天花几分钟时间,和宝宝静静地坐在地板上——没有音乐,没有亮光,也没有游戏。在宁静中感受周遭的世界。

21.家庭影集。将家人和亲朋好友的照片制作成影集,经常翻翻,有助于宝宝增进记忆。当姥姥来电话时,不妨让宝宝一边听电话,一边看着照片上姥姥慈祥的面容。

22.与食物亲密接触。为宝宝准备一些小零食——青豆、面包片或苹果片,训练他的抓捏功夫,探索手眼协调能力。

23.丢丢捡捡。看着小家伙把东西从桌子上一样又一样地扔到地上,虽然你的头都快气炸了,可你还得坚持不懈地去捡哦,因为你的宝宝正在探索“地球引力”的奥秘呢。如果方便,你还可以给他几个乒乓球,并在他的桌子下放一个篮子,让他瞄准,发射!

24.试试运气。挑选几个空盒子,把一个小玩具放在其中一个盒子里,不断地掉换盒子的位置,让宝宝猜猜玩具在哪里?

25.越过障碍。把沙发垫、枕头或靠枕放在地板上,和宝宝一起爬过去,绕过去,看看谁更快。切记要让宝宝多赢几次,这样他才会更有积极性哦。

26.“走走看看”。在房间里布置一些玩具,让宝宝以不同的速度爬行,并可以不时地在一个有趣的地方停下来看一看,玩一玩。

27.接受挑战。宝宝长大了,他会发挥自己最大的想像力向你挑战,那就得看你是否能做得跟他一样好了。譬如发出奇怪的声音、向后爬或是啃玩具。

28.做鬼脸。鼓起你的腮帮子,当宝宝摸你的脸颊,你就吐气;当他拉你的耳朵,你就吐舌头;当他摸你的鼻子,你就邹眉耸鼻……不时地变换方式,让宝宝有一种新鲜感。

29.触摸物品。抱着宝宝在房间里到处逛逛,用他的小手触摸窗户、电话机、冰箱及电视机摁纽等,一边摸一边告诉宝宝它们的名字。

30.编故事。挑选一些宝宝最喜欢的故事,把其中的主人公换成他的名字,他会觉得更有趣。

31.自制动物书。去动物园的时候,给动物拍照,结集成一本相册。时常拿出来和宝宝一起欣赏,让他找一找大象、海狮和老虎,你也可以在一旁为动物配音。

32.让宝宝自己做主。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在两者之间自由选择,例如让他自己挑选吃饭的小碗。这样他会感到非常自豪,因为他的决定受到了你们的重视。

33.回忆“过去”。和宝宝一起观看家庭录像带,回顾他第一次洗澡、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叫妈妈,一边看一边讲述,这不仅能增强宝宝的记忆力,还能提升其语言能力。

34.点点数数。数一数楼梯的台阶,数一数宝宝的手指,数一数家里有几个人。养成一种大声数数的习惯,很快的,宝宝就会加入其中和你一起数数了。

35.看图回答问题。找一本宝宝熟悉的图画书,指出其中的细节,从抽象到具体向宝宝提问,如“小兔子爱吃萝卜吗?”(抽象)或者“小兔子在吃什么呀?”

36.关掉电视。宝宝需要和你亲密交流,这是电视节目无法给予的。

37.寻找“小汪狗”。不时地把书本合上,考验一下小家伙的记忆力,看看他是否还记得书中的小汪狗在哪里。

38.转起来吧,宝贝。抱着宝宝像芭蕾舞演员一样旋转起来。

39.匹配游戏。挑选宝宝生活中所有重要人物的特写照片,一式两份。将照片正面朝上摆放在地板上,帮助宝宝找出两张一样的。

40.雨中游戏。在小水坑里踩踩,在湿草地上坐坐。虽然有点脏,但非常有趣,宝宝会在快乐中感觉干与湿的区别。

41.捕捉昆虫。和宝宝一起在书籍或杂志中认识昆虫(瓢虫、蟋蟀及蝴蝶),然后到大自然中去捕捉。

42.培养幽默感。指着爸爸的照片叫“妈妈”,然后告诉宝宝弄错了,大家一起为“错误”而开怀大笑,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宝宝的幽默感。

43.穿衣游戏。让宝宝穿上爸爸的旧衬衫,看看他的反应,相信他的创造力一定会让你感到吃惊。

44.感知容量。准备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在洗澡的时候,让宝宝把水从一个杯子倒入另一个杯子。有的时候会溢出来,有的时候却装不满,那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哪个杯子大,哪一个杯子小吧。

45.认知颜色。选定一种颜色,带着宝宝一起寻找家中所有相同颜色的物品。

46.干家务。当小家伙蹒跚学步时,他就会帮你扔垃圾啦!不信?!你就试试吧。

47.图书馆一游。千万不要错过了讲故事、看书的好机会哦。

48.认识ABC。每周一个英文字母。例如,在冰箱上贴A字母磁贴,吃A字形的饼干,把水果切成A字形,用树枝在沙地上写出A字母等。

49.老玩具新玩法。把一些旧玩具翻出来,你会惊奇地发现宝宝有了一些新的玩耍方式。

50.情感交融。临睡前抱着宝宝,问他这一天里什么让他最高兴,什么让他最伤心?帮助他回忆今天,感知过去,及时了解他的情感。父母应坚持这一职责,直到孩子跨入大学校门。

承诺是金


重承诺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教育孩子。在教育孩子时,如果你认为他年龄小可以马马虎虎地对付,那你就错了,你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刻在宝宝的脑海里,而且他会随时翻出来照着做。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孩子言行不一,在痛心疾首之前,先回想一下自己以往的言行就可以得出结论,因为宝宝的行为都得宜于你的身传。

古人教育子女时,特别注重身教和言教,而且他们认为身教更重于言教。因为孩子没有耐心听你讲怎么做,他们更关注眼睛里看到的事实,因此,父母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为了对孩子守信用,古人曾有“曾子烹彘”的故事:曾参与妻子带着儿子去集市,在集市上儿子哭闹不停,他的妻子为了哄得儿子不哭,就告诉他如果不再哭闹,回家以后就会有猪肉吃。等回到家,曾参便拿刀准备杀猪,妻子连忙阻止他说:“我不过是哄着他玩呢!”但是曾参却说:“孩子虽小,但不可以戏弄他,现在你对他说谎,将来他会照样对你说谎,如果母亲欺骗儿子,他会从此不信任你。”

曾参最终还是把猪杀了,他言出必行、不失信于儿子的做法至今广为流传,也被教育家们认为是教育儿童的典范。古人尚且如此,现代的年青父母更应该做到了。经常看到一些宝宝在商店里大哭大闹,想买心爱的玩具,父母在一旁左右为难,怎么哄劝也不行。那么怎样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呢?父母可以尝试言出必行的原则,在带宝宝外出之前,事先要与宝宝讲清楚出门的目的,如果需要购物,则明确购物的目标及数量。到了商场以后,只要你遵守出门定立的条款,宝宝一般不会大哭大闹着要其它东西。如果遇到特别想要的玩具,也要与他讲清楚道理,说明不买的理由或决定下次再来买。如此进行几次后,宝宝知道了自己的要求会得到什么样的答复,心态就会放正,不会再无理取闹了。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的一举一动的检点,是首先的、最基本的教育方法。”这也说明,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因此,父母只有从自身做起,才能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品质。

父母孩子以朋友相处之弊(下)


多谢你,我一直在考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与教导要怎么样把握,想出来了一些细节,但是一直没有一个成形的东西。通过看你的文章使我的理念具象化了,非常好。非常感谢!!

南洋学子的回复:

严格讲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当然是小孩与朋友的关系是无法想提并论的,每个人都需要有亲情和友情,这是两种不同的心理感受。所以简单说,父母与小孩应该以亲情相处,而不是以朋友相处。当然,亲情有别于过分的疼爱。

huihuidou的回复:

这则消息是谈的加拿大的情况,文中提到了一些打骂父母的事件。当我看过这则消息后,在我脑子里出现的就是“天地君亲师”这块匾……

在中国,有些儿女之所以被称之为逆子,是因为他们违背了这样的道德准则。“上孝下慈”才是我们力求达到的境界吧?

catherineyan的回复:

父母跟孩子是什么关系呢?

就是“君、亲、师”的关系。君者,领导也,从出生婴儿到长大成人能够独立思考,需要为人父母的指点,引导,指明大方向,如灯塔;亲者,亲人也,关心她的物质、精神的方方面面;师者,老师也,耐心的教导,循循善诱。这三者,缺一不可。缺君,则容易溺爱;缺亲,则没有温暖、雨露;缺师,则无以事从。如果把这三种关系圆融进与孩子的关系中,则无往而不胜。

其实,任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师生、领导与下属、朋友……只要运用上述三原则,则无往而不胜。

至于说与孩子交朋友,其实质是说在心里面把孩子平等对待,尊重他的人格,而不是说愚蠢地做与孩子的小朋友一样的那个朋友。“敬人者人恒敬之”,你尊重他,他也会尊重你,怎能有不孝之理?

尊重自己的父母,孝养自己的父母,这是人自性中的一种行为,性德的体现,不论东方还是西方,都一样,只不过表现的方式不同罢了。不孝,那是迷失自性的表现,不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有。

anneliese的回复:

打骂父母的事件,并非只发生在父母同孩子的关系处得象朋友的西方国家;就是在十分讲究孝道的中国也时常听到。关键要看父母如何教养自己的子女。

父母同孩子的关系如同朋友,我个人认为,那只是看到了父与子关系的一个方面而已,它并不抹杀父子之间的亲情,那种血浓于水的关系。

说起来西方家庭关系松散,父母到老没有孙儿绕膝之乐,无子女鞍前马后伺候的福份,其实,我看到,儿女周末回去看望父母的情形也比比皆是;换个角度考虑,也许西方的老人根本不想身边那么喧闹,他们追求的正是这种静的效果呢。但我们看来,仿佛他们晚景凄凉似的。

说到底人性是相通的。在我们这个社会有孝敬父母的,在他们那个社会亦然。只是有别在方式上罢了。

周星驰 鲜为人知的童年往事


走街串巷卖西瓜没有梁朝伟的迷人,亦没有刘德华的英俊,却和他们一样在香港电影史上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出道时是不闻其名的路人甲、小兵乙,现在是自导自演,作品远销海外的星爷,周星驰这一路走来不轻松,他的演艺生涯被人们视为一个传奇。

1962年6月22日,周星驰出生于香港一个普通的家庭,比另一位香港演员梁朝伟大5天。他的名字是母亲起的,出自《滕王阁序》:“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父亲是浙江宁波人,母亲凌宝儿是广东宝安县人,凌宝儿的父亲是国民党宝安县的检察官,1950年被定为反革命分子,凌宝儿师范学校毕业后来到香港。周星驰父母在他七岁的时候离婚。周星驰有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

小时候周星驰家境并不好,父母就经常为些柴米油盐的事情吵架。不过周星驰并不以为自己的童年有多悲惨,反而觉得很有趣。他在谈到《功夫》的创作的时候,就提到,自己就住在好像《七十二家房客》那样的环境里,大家都非常熟悉,然而里面却藏龙卧虎,就像《功夫》里通过夸张表现出来的一样。

跟周星驰的父亲离婚以后,凌宝儿独自抚养三个孩子。为了养家糊口,凌宝儿曾经同时打三份工。据说曾经再嫁,还有一个女儿。此事不知真假,但是她的经历,肯定是影响到了儿女的婚姻观念。

虽然家境不好,但凌宝儿坚持要给孩子买体面的衣服,带他们上街也避免去鱼龙混杂的地方,就是希望孩子们有个好的榜样,终有一天成为体面人。

由于家里没别的男性,周星驰从小不爱多说话,凌宝儿提到,她要是上街前问儿子跟不跟她一起去,他多半摇头,然后站在窗边看上两个小时街景。据说这看到街头百态也就是周星驰喜剧创作的一个灵感来源。

但是沉默寡言的周星驰却有一个爱好,就是看电影,尤其是李小龙的电影。他是因为迷上李小龙,才会走上电影之路。星爷说:“看过李小龙的电影,那个时候我很小,就开始喜欢这个看电影,喜欢看电影之后,有一天在想,我要不要去当演员,觉得如果每一天我都可以演戏,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周星驰自己还练过咏春拳、太极拳等,只是无师,不知道能自通到什么程度。

周星驰在学校成绩并不好,偏科,除了语文,其它科目成绩都不怎样。凌宝儿说,老师称赞周星驰画画不错,她觉得那倒也是一技之长,所以对他的功课问题倒不是很担心。星爷现在导演电影中的唯美震撼画面应该与其天赋不无关系。

初为人父的5个误区


对大多数新手爸爸或准爸爸来说,对怎样扮演父亲这个角色可能总会有一些猜想。这些想法根源于你和自己父亲的经历,以及你所认为的社会对父亲的期待。遗憾的是,很少有现成的资源帮助父亲们去解决这些问题,或者对常见的误区进行检验。但你越积极地去检讨和理解你心中对父亲身份的期待,你就越有可能成为你想成为的那种父亲。

最大的“误区”也许是以为“好爸爸”只有一种定义。其实不是。你可以根据你自己以及家庭的需要来勾画你自己的父亲形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可以不断更新并丰富这个形象。下面还有另外5个常见的误区:

误区1:只有准妈妈的感受才需要重视。

你的另一半在怀孕过程中身体的巨大变化,以及对生产过程的关注,导致人们很容易认为只有准妈妈的感觉才需要重视。无论是现在,还是宝宝出生后,你对她的生理变化、心理感受的关心很重要;但是你自己的感受也很重要。

要准爸爸兴奋地谈论当爸爸的积极面是很容易的事。但要讨论同样重要而且不能回避的担心和忧虑就困难得多了。生产时我会晕倒吗?我的妻子是否会出现并发症?我们的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是否能继续追求事业同时做一个合格的父亲?

你的另一半需要听到你的感受,并且你也需要倾诉。很多男人对怀孕和当爸爸的恐惧总是憋着不说,因为他们不想增加另一半的烦恼。不要担心会给她们增添负担。多数准妈妈渴望这种交流,她们知道要做父亲的也会面临挑战。和你的伴侣共同分担这些烦恼,这会让你们更亲密。

你还可以找其他准爸爸聊聊;读读如何为人父的好书;参加父亲培训班或父亲群,以获得支持。给自己表达无助和兴奋感受的机会。在孕期和宝宝刚出生的这段时间,说出这些感受,挑战那个“只有另一半的感受才最重要”的误区,为做一个积极参与的爸爸打下基础。

误区2:刚出生的宝宝并不真的需要爸爸。

你的伴侣与宝宝的紧密联系——特别是在母乳喂养的情况下,可能会让你怀疑你的宝宝是不是真的需要你?放心吧,宝宝当然需要爸爸。你是他生命中重要的人,和你在一起,宝宝会觉得舒服和安心。你可以通过抱抱他、摇摇他、对他说话来和宝宝建立亲密关系,但要等宝宝吃饱以后,宝宝才能集中注意力。哺乳后把宝宝接下来,还可以让妈妈有时间休息一会儿,来恢复体力。

如果宝宝是用奶瓶喂养,不管里面是挤出来的母乳,还是配方奶,你都可以参与给孩子喂奶。在家里帮助孩子的妈妈分担一些工作,也是间接帮助宝宝。减轻母亲的工作量可以让她获得“滋养”,使她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更轻松。要知道,你的付出对整个家庭都有影响。

误区3:男人不知道怎么照顾小婴儿。这是一个超级谎言,它让父亲难以与宝宝建立亲密关系,让新妈妈产生不必要的焦虑,担心丈夫没有能力应付新生宝宝。连已故儿科医生、畅销书作者斯波克大夫,都在他的第一本书中警告到:男人在宝宝身边的时候,总是显得“笨手笨脚”。但是在这本书的再版中,他改变了这个观点,你也应该这样。我们现在知道父亲可以成为孩子的首要照顾者。对于所有人,不管妈妈还是爸爸,为人父母都是边做边学的。如果你花时间跟宝宝在一起,你就会变得能对宝宝的需求及时作出反应。为了确保你跟宝宝建立起这样的互动,有时,你可以请你的伴侣离开房间,或者选择一项只要你一个人来做的照顾孩子的工作。让她知道你能照顾好宝宝。

误区4:专注于孩子的男人在事业上不会有成就。男性从小就被教育要看重事业,这是他们个人价值和自尊的主要来源。潜在的社会标准认为,男人牺牲事业上的进取选择家庭,是因为他们在工作上不能有所成就。但我们现在面临着巨大文化标准的转变。更多的男人发现在家当好爸爸非常有意义,这让父亲的地位得到提升。有些男人愿意牺牲事业晋升来换取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因为他们看重在父亲角色中获得的满足感,而不是因为他们不能在职场上开辟出一片天地。现在更多的男人认为,做个好父亲是生活中一项伟大的成就,并把这作为人生的优先选择,因为他们确实想做个好父亲。

误区5:你注定只会像你的父亲那样。在你开始当爸爸时,你父亲会显现新的意义。很自然的,你会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并认为无论好坏,你将步自己父亲的后尘。但你的父亲不见得就是你做父亲的最好榜样。对于你会变成什么样的爸爸,他只是一个影响因素而已。你可以参考多年来其他帮助你成长的人,如老师、教练、朋友、叔伯、兄弟等等,构建一个自己独特的父亲形象。

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中,还没有发现过有一个固定的父亲榜样。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不同的父亲形象。实际上,在某些非洲文化中,“父亲”是一群男人,而不是单指某个男人。在每个文化中,父亲的含义都不同。对于我们的父辈来说,当个好爸爸意味着为家里人提供住所、食物和教育。我们自己的父亲可能与我们相处的时间不多,不像我们现在愿意花时间与孩子相处。但他们是在社会和家庭的要求下,做着他们认为对我们最好的事情。

你也得做出对家庭最有益的选择。尝试将父亲看作一个你在探索各种可能性的过程中不断丰满的角色。你可以采取自己家族中的积极面,再对它们补充上你自己的父亲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方面。

如何挑战这些误区?

1.花时间反省一下成为父亲正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与你的另一半及其他准爸爸、新手爸爸分享你的感受。

2.从宝宝出生开始就抱他、摇他、和他说话。

3.学习怎样换尿布、洗澡、喂奶,成为宝宝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4.考虑一下你在事业上愿意做出怎样的让步来花时间在宝宝身上。这需要花时间去尝试。

5.从你自己的父亲、老师、教练、朋友、亲戚身上吸取你最喜欢的方面,创建你自己独特的父亲形象。任何曾经帮助你成长的人都能成为好榜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