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居家生活到去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是一次精神上的“断奶”。因之,在去幼儿园之前,家长就要有目的地训练孩子,帮他们做入园的准备。一些幼儿教师就幼儿和家长可能会面临的问题,给出了相同建议——

哭闹

孩子最初去幼儿园,离开了熟悉的环境,都会产生分离焦虑,绝大多数孩子还会哭闹。

对此,在孩子入园前家长有意识地积极引导,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例如经常跟孩子说:“宝宝已经长大了,该到幼儿园去了,那里有老师、有好多小朋友,有很多好玩的东西,你可以学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让他们从心底里向往幼儿园;切忌消极引导:“你淘气、你闹,非得把你送幼儿园去……”如果家长以惩罚的口吻提起幼儿园,孩子会把它想象成一个可怕的地方,自然不愿意去了。有条件的话,可以带孩子参加幼儿园办的亲子班,让他直观地了解幼儿园,感受幼儿园比家里好玩多了。

对于去幼儿园前几天孩子的痛哭,妈妈一定要克制自己,态度要坚决。有的妈妈跟着孩子一起哭,这对孩子一点好处都没有,要记住:你的哭会导致孩子变本加厉地哭;如果你不能果断地离开孩子,就等于你把自己对幼儿园的不放心情绪传染给了孩子。一般来说,只要家长能挺住,孩子一两个星期后基本上就不哭了。

在入园最初一段时间,父母要多和孩子聊聊,积极引导。比如问问宝宝在幼儿园里有哪些高兴的事,极力强化这些事情;即使没有,也要尽量找出些愉快的事来。

但是,如果孩子在去幼儿园一个月以后还不能习惯集体生活,从早上起床或前一天晚上就对幼儿园表现处极大的畏惧,到了教室门口不进去,或在园内拒绝吃饭,家长就该及时和老师沟通,仔细分析症结所在:是孩子自理能力差、不会与人交往,还是老师的态度不够温和……然后和老师配合,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帮孩子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必要的话,可先送孩子去半天,适应之后再送全天。

午睡

据幼儿园老师介绍,班上午睡不好的孩子为数不少,有的一分钟也不睡,甚至还有孩子吃手、咬被子。午睡困扰着不少孩子。原因是,一些孩子在家生活不规律,根本不午睡或到下午三四点才睡午觉,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在幼儿园午睡时辗转反侧,自己难受,也影响其他小朋友休息。

幼儿午睡困难,与早上起床晚有直接关系。调整好作息时间,这个问题会迎刃而解。对两三岁的孩子,最好让他们晚上八点半上床、九点以前入睡;早上六点半起床,中午十二点多午睡就不会太困难。如果晚睡晚起,只能恶性循环,在生理上很难适应集体生活。因此,家长应帮助孩子于入园前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准时午休的习惯。

生病

不少孩子初上幼儿园连续感冒、发烧,厉害的引起气管炎、肺炎,在秋冬季节更为明显。这有几方面的原因:孩子哭闹,着急上火,在园内一天喝水较少;有的孩子总喜欢和小朋友比,吃饭想争第一,吃得过量、积食,稍一着凉,引起发烧;家长给孩子穿得过多,孩子在户外活动时必然出汗,被风一吹,极易感冒;而年龄偏小的孩子,在园内一般不脱衣服盖着被子午睡,起来容易着凉。

对这类孩子,家长每天早上先让孩子喝一杯水再去幼儿园;嘱咐他们白天渴了向老师要水喝或吃饭时多喝汤、稀粥;接孩子时务必带一瓶水或绿豆汤,晚上让孩子把水喝足。如果孩子食欲好,家长要时常提醒老师控制他们的进食量,不要把小肚子吃得鼓鼓的。另外,孩子穿衣服应比成人少一些,加衣服要适度,最好能备一件夹的小背心在幼儿园,以便孩子穿脱方便、活动自如,又能避免受寒。

交往

在幼儿园,孩子们之间经常会有一些小矛盾,比如抢玩具,推搡、打闹,有的幼儿免不了身上会带“伤”。

孩子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不愉快、受了委屈,家长是找老师、园长告状,还是教给孩子自己解决争端的办法?显然后者更为明智和有效。如果你的孩子想玩别人的玩具,不妨鼓励他和小朋友商量,对方不同意不能硬抢;如果不想把自己的玩具给别人,也要好好对人家说,比如“我过一会给你好吗”……另外,告诉孩子,面对动手打人的同伴,大声制止他的行为,告诉他打人不对,如果再这样,就告诉老师。慢慢地,孩子会在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中学会与人交往。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应对初入园“问题宝宝”


宝宝长大了,可以进幼儿园了,当看到自己的小宝宝一摇一摆地走向人生新的阶段,作为父母,是否有种油然而生的骄傲感呢?但是,这个时候,也更需要父母及幼儿园老师注意潜伏在孩子身边的危机——“初入园焦虑”。

父母篇

如果孩子能在入园前习惯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较快地适应幼儿园中的集体生活,大大减轻“初入园焦虑”。父母要有恒心、耐心和信心,要相信你的孩子是最棒的,一定能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里拥有一片自己的天空。

入园前:每天抽空让孩子和左邻右舍年龄相近的孩子多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将来上幼儿园时,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上学,这样就不会感到孤独无助了;让孩子逐步养成和幼儿园相适应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餐,中午睡午觉;常带孩子到户外运动、游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训练孩子自己上厕所,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增加自信;

培养孩子看书的兴趣,给孩子看一些简单的图卡、画片。

入园后:孩子大哭大闹时,父母逗留时间不易过长,应及早离开;父母不宜当着孩子的面,告诉老师孩子的缺点,要记得顾及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的不良嗜好已经在幼儿园中改正了,回家后父母还应配合巩固;父母要常和老师沟通,按照老师的指导、要求配合家教,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老师篇

“问题宝宝”之大哭大闹型

症状:小明是一个体弱多病的男孩,初入园三天以来,他一直大哭大闹,还闹绝食。老师上前抚慰他时,他就用踢、推等攻击性行为发泄不满。妈妈来接他时,他紧紧抱着妈妈不放,边哭边喊:“妈妈不要走,我不要上幼儿园!”

对策:1、做游戏。老师可采用做游戏的方式来转换他的注意点,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会和老师亲近起来,这有助于消除孩子对老师的恐惧和陌生感。

2、扮演妈妈。对特别依赖妈妈的孩子,老师不妨有意识地扮演妈妈的角色,让孩子感觉一切如常,好像在妈妈身边一样,消除孩子与妈妈分离的恐惧、焦虑和不安。

“问题宝宝”之孤僻沉默型

症状:到幼儿园来的第一天,小乖的眼睛一直红红的,眼泪时不时地要往下掉,显得很孤僻。她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活动;不愿意睡午觉,要求把自己的小床和小朋友的分开,搬到另一个房间去;小朋友主动找她玩,她也拒绝和小朋友亲近,独自一人躲起来哭。

对策:1、主动聊天。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每天都主动找这类孤僻沉默的孩子聊天。

2、帮助孩子找一个性格开朗的小伙伴。

3、立刻表扬。发现这类孩子的点滴愉快情绪,老师应该立刻在大家面前表扬、鼓励她,让她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并表达出来。

4、单独游戏。对于不愿意和小朋友做游戏的孩子,老师不妨把自己转换成孩子的角色,单独和他做游戏,激发他和别人共同游戏的兴趣。然后老师再慢慢离开,换上其他小伙伴和他继续做游戏,让他感受和同龄孩子游戏的快乐,促使他主动寻找小伙伴,渐渐摆脱孤僻,有自己的好朋友。

“问题宝宝”之特殊嗜好型

症状:小龙年龄和其他孩子差不多,却有一个很“幼稚”的习惯:迟迟不能断奶,时时刻刻必须含着奶瓶,游戏、学习、睡觉一刻都离不开奶瓶。路路是个大个子男孩,每天都带着橙汁来幼儿园,家里人把他宠成了什么水都不喝、什么饮料都不沾,只喝橙汁的特殊嗜好。

对策:1、一步一步“戒掉奶瓶”。对断不了奶的孩子,老师可每天减少他的牛奶量,逐渐过渡到晚上不用奶瓶,但由老师抱着入睡,再逐天减少老师抱着入睡的时间,最后过渡到让孩子安心地睡在自己的小床上。

2、让孩子教育孩子。对于只喝橙汁不喝水的孩子,老师可让他每天亲眼看一看小朋友在体育锻炼后是怎样开心、主动地喝水的;让他亲耳听一听小朋友诉说喝完水的凉爽感觉、水对人体的好处。渐渐地,孩子就会跟着其他小朋友尝试喝水了。

帮助宝宝应对入园问题全攻略


上幼儿园了,宝宝是否能适应呢?近日,一份有关“幼儿园新生状况大调查”的结果显示:近九成的孩子在入园初期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症状,超过一半的孩子入园后生病几率明显增加,其中44%的孩子在第一学期生病超过3次;而作为家长有四成对于宝宝上幼儿园的挑战重视不足,对于入园前需要给孩子做的准备工作缺乏系统的认知。对此,儿童教育、儿科医生、幼儿园院长等多位专家提出了保证孩子规律的作息时间、多让孩子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等切实有效的入园攻略,帮助宝宝更好地应对入园挑战。

心理问题:内心焦虑哭闹不肯吃饭

攻略:父母提供更多安全感

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项目办公室进行的“小集体大挑战——幼儿园新生状况大调查”于2011年2月至3月开展,覆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成都五大城市,共对2063名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家长进行信息调查,了解新生入园初期对于家庭、家长和孩子本身造成的问题和困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调查发现,88%的孩子经历了“入园不适应症”,主要表现为入园时哭闹、经常生病和胃口变差,不少孩子的入园不适症会持续一个月以上。对此,儿童培养专家、教育心理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冯夏婷副教授表示,孩子比成人更需要安全感,孩子的安全感主要来自于父母。“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失去部分关注容易造成孩子焦虑,而哭闹、不肯吃饭等都是孩子内心焦虑情绪的体现,家长应该充分理解孩子的心情,让孩子时时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并让其逐渐学会自己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交问题:语言学习能力不足

攻略:多提供与小朋友玩耍机会

全新的小集体生活对孩子的语言、学习和社交能力也是一大挑战。调查显示,有13%的家长认为宝宝目前的各项能力(如语言、学习、交流等)尚不足以应对幼儿园的生活。冯夏婷副教授对此表示:“家长们不用过于担心,孩子智力和能力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就是一种重要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平时应多让孩子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同时,冯夏婷建议,在饮食上也可多摄入鱼类、核桃等坚果类食物和奶制品,以补充DHA和AA,乳清蛋白等营养素,帮助宝宝智力发育。

身体问题:生病几率上升

攻略:规律作息+户外运动+营养

调查同时发现,有超过一半家长感觉到孩子进幼儿园后,生病的几率相较在家时有明显上升,其中44%的孩子在第一学期生病超过3次,平均一个多月就生病一次。儿童营养专家、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食品卫生学系汪之顼教授分析认为,宝宝进入幼儿园后接触各种病毒、细菌的机会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也随之增多,然而,宝宝的免疫系统直到6岁左右才能基本发育完全,因此,在这个阶段更易受到外界病菌的侵害。

对于如何预防,他表示,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多带宝宝出去晒太阳、进行户外运动、增加肺活量和血液循环都是增强宝宝自身抵抗力的好办法。此外,注重营养均衡,对提高孩子抵抗力也很重要。“两三岁的宝宝仍然处于较快的生长发育状态,营养需要量相对较高,如果日常饮食安排不当,其营养需要可能无法得到全面满足。”他提议,可以考虑每天给孩子饮用适合宝宝年龄段的配方奶,可以弥补由于膳食安排不当、食物选择不合理造成的营养素供应不足,避免营养素缺乏对宝宝智力和体格发育的不利影响,如钙、铁、锌、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的缺乏。

宝宝入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3岁的宝宝进入幼儿园,面对新环境和陌生人会产生一些问题。当问题发生时,需要父母和幼儿园的老师共同解决。

分离焦虑

现象:宝宝一旦离开亲人,就会因缺乏情感上的依恋和安全感而产生焦虑。有的宝宝甚至会担心父母是否不喜欢自己了等原因,不安心在幼儿园生活,在吃午饭、睡午觉时会想家、想妈妈,哭闹不肯上学等。

对策:父母和老师都不应该责骂宝宝。父母不应拿幼儿园和老师来吓唬宝宝,使宝宝对幼儿园产生恐惧感。另外,父母心态也很重要,有的父母对送宝宝入幼儿园表现得恋恋不舍,只要宝宝哭闹就心软,于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始终无法成功让宝宝入园。

一般情况,只要坚持送宝宝入园,两三周后宝宝就能渐渐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父母可在家中贴一张“宝宝进步表”。根据具体的培训目标将宝宝在家中和幼儿园的进步表现,用贴上奖励标志的方式鼓励宝宝,帮他克服焦虑心理。

不会自理

现象:在宝宝1至2岁时,父母就应有意识地培养宝宝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在入园前宝宝还没有学会,父母要主动配合老师,教宝宝学会漱口、洗手、用毛巾擦手、用勺子吃饭、认识自己的衣服和鞋子等,不要以为把宝宝送进幼儿园就一了百了。

对策:教宝宝学说一些日常生活用语也很重要,如饿了、渴了、热了、上厕所等。父母要积极主动配合幼儿园开展新生入园的生活状况调查,让老师全面了解宝宝的生活习惯。适当给宝宝带一个心爱的玩具,让宝宝抱着它睡觉,减少宝宝的孤独感。

不合群

现象:跟小朋友接触少的宝宝,入园后很长一段时间难以融入到群体生活中。不合群的宝宝大体分为两类:一类表现为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人;另一类表现为表现欲强,喜欢控制别人。

对策:对第一类宝宝,父母要多为宝宝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时间一长,宝宝熟悉了幼儿园,朋友就会越来越多,就能融入到幼儿园的群体生活中。对 后一类宝宝,老师应多观察宝宝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表现,针对游戏中的问题,适时干预,培养宝宝宽容、礼让的良好行为;父母要让宝宝学会如何体谅别人,对宝 宝反常的态度和行为不应急躁或单纯指责,而是应该耐心地启发他,让他更加地合群。

欺负别人

现象:宝宝欺负人的形式表现为:肉体上的欺负,主要是踢、打、掐、咬、揪头发和威胁;语言上的欺负,包括骂人、散播谣言、嘲弄等;情感上的欺负,表现在将受欺负的宝宝与小朋友们隔离,不让小朋友跟他玩。

对策:父母应保持冷静。要跟宝宝问明原因,教育宝宝遇到问题时,不要采取暴力的方式解决,不要使用进攻性的言辞或行为。当宝宝的表现有所改善 时,应及时给予表扬,让宝宝明白你除了不喜欢他那种欺负人的行为以外,还是很爱他的。必要时要和老师取得联系,让老师在幼儿园里也及时帮助他改掉欺负别人 的坏习惯。

宝宝入园五大常见生活问题


孩子入园后会吃什么?老师会照顾他吃饭吗?

幼儿园实行定量食谱,来保障营养均衡。在食物的制作上一般也会注意从色、香、味、形上吸引宝宝,激发他们的食欲。比如,常为宝宝制作动物形象的小点心、小包子、小饺子;三鲜、肉末、蔬菜等不同配料的蛋羹;松软可口的各种蛋饼和太阳米饭、果料米饭等。进餐时,老师一般会用生动的语言鼓励孩子主动进餐。不好好吃饭的孩子,老师也会喂他,尽量完成定量。

幼儿园一般喝什么水?怎么保证孩子的饮水量?

在饮水上,幼儿园多以白开水为主,一般还会根据节令情况,为宝宝增加酸梅汤、秋梨膏水、冰糖菊花水、什锦水果汤等,帮助孩子去火、润肺、止咳、防病。大多数幼儿园能保证孩子一定的饮水量,这是有要求和标准的。对于小孩子,老师要保证上、下午至少各有两次饮水时间,每次都要达到1杯。天热的时候,孩子可以将水壶带到户外,在游戏中间还要喝1次。在此基础上,很多幼儿园也提倡随渴随喝。

为什么宝宝入园后好像在幼儿园里吃不饱?

宝宝从家里的进餐环境和饮食内容过渡到幼儿园要有一段适应期。幼儿园一般是三餐两点或两餐两点,提倡少食多餐。不像在家里,每顿饭的量也会相对多一点。另外,在家里活动量相对有限,而在幼儿园里,孩子大量奔跑、游戏、玩耍,消耗大量能量,手边又没有零食,也没有随意的“加餐”,回家后有的孩子很快就会感到“饥饿”。

怎么回应?

回家后如果孩子表现出有主动吃饭的想法,可以给他加一点餐。但是加餐的数量和内容要根据不同孩子的情况来定。食量大、体重偏高的孩子,可以适当地控制一下,少吃点主食,吃一点水果,喝点酸奶。幼儿园的食谱是公开的,可以根据食谱的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搭配,以保证营养的充足和丰富。

宝宝入园后被别的小朋友抓伤了怎么办?

入园的前两个月小朋友之间打闹的情况并不多见,似乎他们都在观察环境,这时候班里也相对安静些。两个月后打闹的情况增多,开始出现一些争执、抓咬的现象。矛盾的出发点经常是为了争抢玩具。有的孩子没有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喜欢的就要得到。有些孩子没有学会防备别人的攻击,可能会被抓伤、咬伤。

怎么回应?

为了减少摩擦,在家里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强孩子迅速反应的能力,此外,教会孩子学会大声表达:“我不喜欢你这么做,你不许打我!”

宝宝不敢在幼儿园里大小便怎么办?

在入园初期,有的宝宝因环境的变化会有憋大小便的情况。你最好能和老师沟通,告诉她宝宝的如厕规律,请她在相应的时间提醒宝宝大小便。

此外,宝宝在家大便一般是坐盆,或由大人把着大便,而幼儿园一般都是蹲坑,有的宝宝因为不习惯会拒绝在幼儿园大便。

怎么回应?

如果你的宝宝在家大便时有特殊的习惯,如有的宝宝会抱玩具或看电视,有的要人陪等,提前告诉老师,和老师商量着保留一些习惯。同时,可以进行一些坐便训练,帮助孩子逐渐适应。

如何帮助宝宝应对入园大挑战


宝宝们入园始终都是家庭中的大问题,据调查得知,每年的宝宝入园,都会有一大部分的孩子出现不适应的情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宝宝应对入园的大挑战生活呢?以下就来学习下技巧吧!

心理问题:内心焦虑哭闹不肯吃饭

攻略:父母提供更多安全感

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项目办公室进行的“小集体大挑战——幼儿园新生状况大调查”于2011年2月至3月开展,覆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成都五大城市,共对2063名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家长进行信息调查,了解新生入园初期对于家庭、家长和孩子本身造成的问题和困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调查发现,入园须知,88%的孩子经历了“入园不适应症”,主要表现为入园时哭闹、经常生病和胃口变差,不少孩子的入园不适症会持续一个月以上。对此,儿童培养专家、教育心理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冯夏婷副教授表示,孩子比成人更需要安全感,孩子的安全感主要来自于父母。“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失去部分关注容易造成孩子焦虑,而哭闹、不肯吃饭等都是孩子内心焦虑情绪的体现,家长应该充分理解孩子的心情,让孩子时时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并让其逐渐学会自己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交问题:语言学习能力不足

攻略:多提供与小朋友玩耍机会

入园指导,全新的小集体生活对孩子的语言、学习和社交能力也是一大挑战。调查显示,有13%的家长认为宝宝目前的各项能力(如语言、学习、交流等)尚不足以应对幼儿园的生活。冯夏婷副教授对此表示:“家长们不用过于担心,孩子智力和能力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就是一种重要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平时应多让孩子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同时,冯夏婷建议,在饮食上也可多摄入鱼类、核桃等坚果类食物和奶制品,以补充DHA和AA,α乳清蛋白等营养素,帮助宝宝智力发育。

身体问题:生病几率上升

攻略:规律作息+户外运动+营养

调查同时发现,有超过一半家长感觉到孩子进幼儿园后,生病的几率相较在家时有明显上升,其中44%的孩子在第一学期生病超过3次,平均一个多月就生病一次。儿童营养专家、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食品卫生学系汪之顼教授分析认为,宝宝进入幼儿园后接触各种病毒、细菌的机会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也随之增多,然而,宝宝的免疫系统直到6岁左右才能基本发育完全,因此,在这个阶段更易受到外界病菌的侵害。

对于如何预防,他表示,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多带宝宝出去晒太阳、进行户外运动、增加肺活量和血液循环都是增强宝宝自身抵抗力的好办法。此外,注重营养均衡,对提高孩子抵抗力也很重要。“两三岁的宝宝仍然处于较快的生长发育状态,营养需要量相对较高,如果日常饮食安排不当,其营养需要可能无法得到全面满足。”他提议,可以考虑每天给孩子饮用适合宝宝年龄段的配方奶,可以弥补由于膳食安排不当、食物选择不合理造成的营养素供应不足,避免营养素缺乏对宝宝智力和体格发育的不利影响,如钙、铁、锌、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的缺乏。

目前许多的家长们都对孩子上幼儿园的挑战重视不足,对于孩子们入园前的准备工作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才会使得孩子们入园的适应期过长,但愿家长们对于孩子们的快乐入园都能够做出相应的指导!

宝宝初次入园的12大问题


幼儿园是宝宝正式进入的第一个社会环境。面对新环境,肯定有许多地方需要适应与改善。如何帮助宝宝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呢?

问题1:

孩子不肯离开父母,只要父母一离开,孩子马上就哭!

解决方法:

突然离开自己熟悉的照护者(通常为父母),多数孩子都会产生分离焦虑。如果能训练孩子习惯于接触其他人或同龄小孩,那么这种分离焦虑就会明显改善。另外,让孩子带一件自己特别喜欢的物品上学,可帮助建立起安全感,降低焦虑程度,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环境。

在进入幼儿园之前,父母可以适时地告诉孩子,幼儿园是个很有趣的地方,让孩子对幼儿园充满期待。

问题2:

孩子早上总是赖床,有时候都已经送到学校门口了,可孩子又在路上睡着了。

解决方法:

在打算将孩子送到幼儿园之前,父母和孩子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并且在预备入园的1~2个月之前开始规划和调整,尤其是生活作息方面。对2~3岁的孩子来说,每日的睡眠时间为9~10小时。如果想在早晨7点起床,那么最晚要在晚上10点上床睡觉。

问题3:

孩子无法安心听从老师的指令,也无法适应固定的上下课时间。

解决方法:

孩子在家里自由自在惯了,想吃就吃,想玩就玩,想睡觉就睡觉。一旦进入幼儿园,却必须依照园内的规章制度来生活,这自然有点不习惯。为了帮助孩子尽快养成自律的好习惯,父母在家可先用游戏方式训练孩子专心。不妨先与孩子一同读故事书,训练他能静坐在椅子上,时间可以由5分钟开始,慢慢延长到10分钟。

在陪孩子读书时,可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引发孩子的兴趣,同时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当孩子出现分心状况时,可以就故事中的情节提出简单问题,请孩子回答。

问题4:

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很难和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总是一个人躲在教室的角落里。

解决方法:

一般来说,老师会花较多的时间陪伴新入园的孩子。等他对环境熟悉、产生安全感之后,再让他和其他的孩子一同作息。面对比较内向的孩子,老师会尽量诱导他融入团体当中。如果孩子本身还是不愿意,可以请班上比较活泼、热心的孩子主动接近他,让他尽快产生认同感和自信心,不再因害怕而不敢与人接近。

问题5:

孩子的占有欲很强,不愿意和他人分享,经常和同学争东西,甚至出手打人。

解决方法:

现代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孩子的分享观念比较淡薄。当孩子因玩具而出现争吵时,老师会先行制止,并利用其他玩具来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事后则通过讲故事及角色扮演的方式,教导孩子分享的观念。

父母在家也能帮助孩子建立分享观念,例如在吃东西时告诉孩子:“妈妈分给你一些,你也要分给爸爸一些!”还可经常安排一些孩子们的聚会,让孩子练习发展社交能力。

问题6:

孩子为了达到目的,经常哭闹不休。出于补偿心态,只要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尽量满足他的要求。结果在进入幼儿园之后,老师也要面临动辄大哭的孩子。

解决方法:

这很可能是家人的错误教养所导致的行为。父母应该适时教育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念,并建立起生活规则与规范,不要被孩子牵制。一旦孩子哭闹,家长可先用其他方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等他停止哭闹后,再耐心地教导他。当然,首先要确定孩子没有生病或受伤。

问题7:

在家里几乎是父母帮孩子穿衣穿鞋,入园后老师会帮他穿吗?

解决方法:

在孩子2岁之后,就可开始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在准备送孩子入园之前,训练课程更是要抓紧。平时让孩子帮忙做些简单的家事,例如帮忙端水、拿些简单的东西等,这样孩子也比较容易产生成就感,进而变得更有自信。不要害怕孩子做不好,也不要怕给孩子收拾残局。只有家长耐心地训练孩子,孩子在入园后才能尽量减少不适应的问题。

问题8:

孩子在家时,几乎都是父母喂饭吃,到了幼儿园,老师会帮忙吗?

解决方法:

一般来说,2岁之后的孩子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自己吃饭应该没有问题。倒是很多父母怕孩子吃得乱七八糟,所以干脆自己喂饭。这导致孩子一直缺乏自己吃饭的机会。请父母不要怕麻烦,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锻炼一下。如果怕孩子吃不饱,那么在孩子不想继续吃的时候,可以和孩子玩“你一口,我一口“的游戏,让孩子喂你,你也喂孩子,这样一来,孩子既可以吃饱,又有了训练的机会。

问题9:

孩子的身体状况不太好,应该主动告诉老师吗?是否会引起老师的特别对待?

解决方法:

如果孩子本身患有先天性疾病,例如先天性心脏病、过敏体质等,请务必主动向老师说清楚,不要吝于启齿。这样老师才能特别注意,以免安排不利于孩子的活动或饮食。

至于孩子的心理问题,老师会对孩子进行密切观察,根据阶段性的发展状况做出初步的评估。比如有些孩子就是特别安静,常常自己呆在一旁,不论老师如何引导,也不愿意参加团体活动。这样老师就会把实际情况告诉家长,并提出进一步的处理建议,请家长务必给予重视。

问题10: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抵抗力好像比较差,其他孩子一生病,就很容易被传染,如果孩子一直在生病,该怎么办?

解决方法:

在选择幼儿园时,一定要注意园内的环境是否清洁。同时提醒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一定要捂住口鼻。另外,家长也必须从提升孩子自身的免疫力着手。在饮食方面注意营养均衡;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晚上10点之前要上床睡觉;平时多与外面接触,不要把孩子关在家里,多接触大自然,培养与自然共生共存的能力。如果孩子生病需要吃药,一定要详细填写用药单给老师参考。

问题11:

孩子不喜欢吃青菜、吃肉,如果他不习惯幼儿园的饮食,怎么办?

解决方法:

让孩子明白,多吃蔬果会让身体更健康、排便更顺畅,比如“如果不想让臭臭的便便留在肚子里,就一定要多吃蔬菜,蔬菜里面的纤维可以赶走肚子里的便便”。

用讲故事和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接受不喜欢的食物。可以利用孩子们的竞赛心理,鼓励或吸引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如果真的不爱吃蔬菜,就多吃水果。不爱吃肉的话,就多用豆类的蛋白质或鱼类补充。

问题12:

孩子吃饭的速度很慢,有时要吃1个多小时,他能适应幼儿园的就餐时间吗?

解决方法:

在家吃饭时,就应该要求孩子专心吃饭,不要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或玩玩具。可以给孩子规定一个基本的吃饭时间,利用小小的奖励,刺激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把饭吃完。当然,吃饭太快也不好,容易造成消化负担,要注意把吃饭的速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宝宝入园后的三大热点问题


幼儿园让宝宝接触到更多的人,也就是开始学习与社会打交道的开始。小朋友相互友爱,互帮互助,对于培养他的性情有很大的帮助。可是一开始,宝宝初来乍到,很多状况接踵而来,父母怎么处理呢?

幼儿入园热点问题一:早晨赖床怎么办?赖床不一定是宝宝为了不去幼儿园而想的“招数”,父母有必要先分析原因再“对症下药”:

原因一:

没睡醒如果因为入园打乱了宝宝的作息,宝宝因此没睡够,就需要重新调整作息了。如果已经叫醒了孩子,又不能再让孩子继续睡时,那就要采用一些“温柔”的方法了。

解决方法:

1、给孩子一点时间。“那你再睡一会儿吧,等‘大肚子’定时器饿了叫唤的时候就起好吗?”

2、利用音乐的魅力。给孩子放一些平时爱听的歌曲,音量适中。让轻松、优美的音乐声唤醒宝宝的“好心情”,然后再要求孩子起床。

原因二:

宝宝想给自己放放假,在家休息一下。

解决方法:

1、用宝宝的“好朋友”激励。如:“你的小兔宝宝早早地就跟妈妈说要去幼儿园了,还说等你醒了让你去幼儿园找它呢!我们快点去找小兔子吧。”

2、请宝宝帮忙。如:“妈妈想请宝宝帮妈妈找一找妈妈的牙刷和杯子,妈妈找不到了,你来帮帮妈妈好吗?因为你的眼睛特别棒。”

3、礼物分享法。“妈妈给你买了新的小贴画,今天你当小老师发给小朋友,他们一定很喜欢的。”

幼儿入园热点问题二:如何让宝宝快速记住老师的名字?

解决方法:

尽快记住老师的名字,会让宝宝对陌生的幼儿园产生“熟悉感”,也便于和老师之间进行沟通。这里有几个有用的方法你可以试试,问问宝宝老师的外貌 特征:“哪个老师最高?哪个梳小辫子?哪个最瘦?”借助于形象去记忆,宝宝会感到很轻松,也很亲切。老师的性格特征比如:“ 哪个老师最爱笑?”借助情景记忆,“早上谁问你‘早晨好’来着?下午是哪个老师带你们去玩的?”

幼儿入园热点问题三:宝宝常尿裤子怎么办?

解决方法:

宝宝自己不会上厕所、不知道或不敢叫老师、玩“疯”了忘了……都可能是宝宝发生“状况”的原因。不妨记住下面的“三要两不要”:要用亲切关爱的 语气告诉孩子,如果有大小便要告诉老师,老师会像妈妈一样帮助他。尿湿了裤子也没关系,老师会帮他换上的(当然,提前要和老师沟通好); 要给宝宝穿着有松紧带的裤子,便于穿脱;要告诉老师宝宝大便的大致时间和平时如厕的次数,请老师随时提醒宝宝如厕;不要因此训斥宝宝,要知道,已经很沮丧 的宝宝最不需要的就是“火上浇油”;不要宝宝不尿湿裤子了要鼓励,但尽量不要当着众人的面表扬,有些敏感的宝宝会因此自尊心“受伤”。

温馨提示:

入园为宝宝与同龄孩子接触打开了一扇交往之门,爸爸妈妈要鼓励宝宝多交朋友,让宝宝体验与同伴玩游戏的快乐,帮助宝宝认识小朋友。从宝宝身边接触最多、印象最深的小朋友开始:“谁在你对面吃饭,他叫什么?”,“今天唱歌时谁坐在你旁边?她梳不梳小辫子?”

给宝宝布置一个甜蜜的“小任务”,比如:“妈妈准备了一个球,你去给小朋友玩,问他叫什么,回来告诉妈妈,好吗?”让宝宝有意识地和本班小朋友 一起玩。放学后,通常幼儿园会安排出一段时间让小朋友们在园里自由玩耍,引导孩子多和本班的小朋友玩,甚至你也可以参与进去,这是宝宝学会交往的好机会。 周末,邀请孩子的小伙伴来家里一起玩。为他们多准备几个可以合作完成的游戏,当然也不要忘了多准备几个玩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