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好教育孩子的度,是很多父母关心的问题。如果你在这方面也有同样的困惑,不妨听听我们的专家是如何解答的吧!

专家简介:孟迁--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终身教育研究会理事、劳动部高级育婴师资培训师、新浪网亲子中心教育名家,《前程导报》2003年度风云人物、CCTV少儿《成长在线》、CETV《父母大人》、BTV《谁在说》特约教育专家。在《家庭育儿》、《孩子宝贝》、《母子健康》、《娃娃丫丫》等多家教育杂志开设专栏。个人专著:《做好父母这件事》、《上帝也是单亲—单亲妈妈快乐心经》。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网友ycyjwf:我家宝贝很皮,男孩,30个月,脾气很倦,叫他不要做他偏要做,爸爸打他,他会还手,宁死不屈的感觉,我觉得吧小孩还小,打他呢?不好,但是宠着他,以后又怕管不住他,看看他吧,觉得很乖的,什么都懂,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怎么样把他教育成一个讲道理的小孩呢?现在这么小的小孩有必要严格打他吗?但不打他么,他故意在你面前挑战你的耐心,不好好吃饭,不肯自己去上厕所,上跳下窜等等危险动作。

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错,记忆力也好,现在小孩都很注重培养兴趣,比如学习英语啊等等,我呢?主张玩,我觉得吧以后读书的时间多的是,他现在喜欢玩就让他玩吧,但好象不教怕以后赶不上其他小孩,不过我每天会给他讲故事,半个小时,还买了好多儿歌磁带,白天我不在的时候,叫奶奶放给他听。他就是靠着录音机自己学会唱歌的,有一次到小朋友家玩,他们在看电视,我发觉他很喜欢,我怕眼睛坏,现在可以给他看电视了吗?这么大,可以送幼儿园了吗?谢谢老师。

孟迁:你的孩子一定不可以打。到不是说体罚这个形式绝对不能用,而是你的孩子很不适合,这对于孩子来讲,不仅会激发冲突,而且是暴力示范。能看出你的孩子是很聪明的,玩和学习不是冲突的,学习也应该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应避免让孩子感到压力。

孟迁:电视并非绝对不能看,但一定要控制好时间和内容,因为太长时间看电视对视力发育很坏,所以我们只能让孩子用很少的时间看电视,那就应该选择最有意义,最能让孩子快乐的内容。关于幼儿园,至少可以先去了解了解。

网友青梅竹帚的传说:孟老师,你好!我家男孩3岁1月,幼儿园班上的那位副班男老师个性古怪,不爱笑且很凶,从不偏爱也从不表扬谁,以前还用不好的手段惩罚过我家孩子。据班主任反映,孩子平时似乎非常希望得到男老师的赞扬,好事情好东西总是先给男老师看,总是得不到男老师的回应。他每天上学都很开心,也不厌学。唯一有变的是他的自信心没那么足了,以前可以自已讲故事,现在也不讲了。孩子为什么想要讨好男老师呢?是一种怎样的心理?该如何帮他?谢谢!

孟迁:计好男老师是孩子为了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孩子是很依赖于成人的,所以他的安全感和满足感,以及价值感都是通过与成人的互动来确认的。即便其它老师都喜欢他,只要这个男老师对他不好,他就会感到不安。最好的方式是能改变孩子和这个男老师之间的这种对应,是否可以约这个男老师与你们家人一起聚会或出行,在一个温馨轻松的氛围中改变老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网友风筝漫天:孟老师你好,我家孩子是个女孩,一岁半,脾气坏的不得了,特别能花钱,喜欢吃我认为是垃圾的食品,不给买就又哭又闹,谁也管不了该怎么教育呢?

孟迁:我冒昧的揣测,你是个对孩子很难说“不”的妈妈,她花过份的钱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这是我们经济能力所不允许的。我们很爱你,但是我们只能作我们条件允许的事,学会忍耐拒绝孩子的痛苦,受得了孩子对我们的失望和短暂的抱怨,是每一个父母做为父母成长的必由之路。其它问题可以以此类推。

网友ycyjwf:我们家小孩是很皮'晚上睡觉最让我头痛'大概要一个小时后才肯睡觉'我给他讲完故事'他就一个人自言自语翻来覆'过来抱抱我'亲亲我'我不睬他'他就会想办法逗到你回'比如从睡姿的形式站起来等等'反正每天从9点磨到10点'白天也睡的不多'1.30到3.00都不到'早上7.00就起来了'我觉得睡的也不多'他精力很旺盛'白天不停的乱动乱玩'基本上都是停不下来的'怎么样能让他好好睡觉'快点睡觉。

孟迁:我记得这个问题在

曾经回答过,就你每个人的你食量一样,因人而异,睡眠的量也是因人而异,孩子精力充沛,毫无困倦,说明他的睡眠时间对他来讲是足够的。所以我们不必为此而刻板的要求,我的判断是你不必担心。孩子这么千方百计的吸引你的注意,我觉得我们应该给她更多的关注和亲近。

网友青梅竹帚的传说:孟老师,想给孩子上兴趣班,不知道3岁这个年龄适合吗?对于男孩子来说,什么样的兴趣特长对他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孟迁:我认为兴趣班首先是兴趣,也就是孩子喜欢,然而孩子是真的喜欢还是一时好奇,需要我们通过让孩子有相对充分的接触才能判断,任何能让孩子兴致勃勃,乐此不疲,又不害他人和自己的事情对孩子的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

网友tangyan0307:孟老师,你好!我女儿两岁半了,说话老是哭兮兮的,不好好说,教她好好说,但她总是改不了,要什么东西或要干什么还是不好好讲,要怎么纠正她呢?谢谢。

孟迁:孩子哭兮兮的很可能是因为她紧张或者着急,我建议的做法是蹲下来或者把孩子抱在怀里,和蔼的对孩子说:孩子,你慢慢说,别着急。或者说不用怕等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孩子放松下来,如果你直接的要求孩子好好说话,这会让孩子感到这是他必须要改正的错误。反而会继续增加他的压力,让他不知所措。其实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我们的帮助。

网友暇浪之鳞:您好!我的女儿三周岁了,从今年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听话,而且常常和你对着干,比如,我告诉她吃饭要细嚼慢咽,她却偏偏告诉我说:“我就不细嚼慢咽!”诸如此类的事非常多,而且非常不喜欢和人打招呼,你问她话,半天问不出一句。但女儿在幼儿园表现很好,和小朋友交流也很好,和老师配合也好,老师说,在幼儿园里,一点也寻不到女儿不听话的影子。女儿特喜欢上幼儿园。

因为她没礼貌,我打过她,但没有效果。孩子特倔强,倔强到你把她打到一边去了,她还会回到原地让你打,也不会说半句求饶的话,孟老师!您快帮帮我吧,我应当怎样正确引导我的孩子。

孟迁:看起来你家的宝宝有点逆反,我觉得你应该注意观察一下自己平时的要求和言行是否经常让孩子不舒服。

网友zly566:您好,孟老师,1、我女儿二周岁,也进入了第一反抗期,我们一般不会打她,有时,我自己被她气得掉眼泪,我想尽一切办法哄她,比如,我们讲故事,如果不听妈妈话,会小朋友不理之类,她第一次会听,第二次就没效果了,不管是什么游戏,什么办法都是这样的,我该怎么办呢?2、因为比较少外出,在家很皮,到外面就比较胆小,还没送幼儿园,不知道要如何才能过渡好!谢谢!

孟迁:想尽一切办法哄孩子是不应该的,我们也应该引导孩子理解大人;被孩子气得掉眼泪,如果经常是这样的话,那你应该更多的观察一下自己理解问题的方式和期望点是否有必要修正。

网友暇浪之鳞:我总是在孩子做错的时候,告诉她这样做是错的,应该是批评。

孟迁:你认为孩子错和孩子的确错,这两者之间不是划等号的,我们最好尽可能少地限制和纠正孩子,可要求可不要求的,我们就不要求,我们只去要求我们必须要求的。

网友muguanlin:孟老师您好,我女儿17个月,最近要干什么事,吃什么东西,如果不顺从她,就哭闹,属于有点撒泼那种,我一般都不理她,奶奶认为现在天气热,让孩子哭会长痱子,就一直迁就她,现在越来越不听话了,我们家长都没法管她了,一教育他老人就阻止,如何才能不让他发展下去?原来只在家里闹,现在在外面也撒泼,弄得我都知道怎么办了?还有这孩子不爱和她同龄的小朋友玩,是不是属于不合群呀?我应该如何引导她?谢谢。

孟迁:显然克服奶奶对孩子的不当庇护是扭转这种情况必须要做的,至于喜不喜欢和同龄小朋友玩,多让孩子和他们接触,先不要贴所谓合群不合群的标签,因为孩子的交往意识和能力还在萌芽状态。

网友muguanlin:孟老师,我还想请教一下关于幼儿应不应该上早教班,有用吗?想听听您的见解,像我家这样的孩子上早教会有改善吗?谢谢。

孟迁:早教班不妨一试,但有很多变数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地应对。

网友ycp202:老师好!我女儿14个月了,她就是不听我们的话,无论我用什么方式。她四个月以后就不让把尿,明明有就是叫,放回床她就尿,大便也是分二三次排。现在她会走路了,让她用便盆她也不用,拒绝你之后还偷偷找个地方排,用手去玩。吃饭不少就是呆不住,吃一口动一下再吃,有时得半小时。总吃手抠鼻还有下边,应该不是痒,劝说不听,喊她停一下马上还犯。她能听懂我的话的,可就是不听,请帮我出出主意!万分感谢!

孟迁:关键是个程度问题,如果偶尔如此倒无所谓,如果非常频繁,形成固定的兴趣的话,就需要采取专门的措施。

网友兰色小蚂蚁0702:孟老师您好'我儿子一周六月了'经常我和他爸说他'他故意装听不到'不让他坐在地上'他偏偏要坐在地上'特别是他爸爸凶他'他就会耍懒,往地上一坐,非常叛逆.不听话.

网友兰色小蚂蚁0702:有时生气时,我就会打他的手,他也会打自己的手的,而且他经常掐人,很痛的,特别用力,每次给他说,他都不听,脾气非常的大,请问有什么好的主意可以纠正吗?为此我很着急.谢谢。

孟迁:孩子的情绪往往是父母情绪一种的投射,当孩子不肯和父母合作的时候,我们应该耐心的去想一个更好的方式去解决冲突,而不应该认为这就是孩子的错和他的“坏”。如果我们期望孩子会像计算机一样听话,如果我们无形中运用了部队里上下级相处的方式,那么我们碰壁简直是必然的。

网友暇浪之鳞:教育孩子太难了,我女儿从小很多事情我都鼓励要她自己做,比如女儿洗脸:通常是自己搬了凳子,然后自己爬上凳子,自己洗脸,然后将洗脸水放掉,(由于洗脸池较高),如果因为今天起来晚了,或是时间不够用,我将她直接抱到凳子上,或是我事先已将凳子替她放好了之类的,女儿立刻就会气哭,然后自己重来,将已放好的凳子重新放回去,然后再搬过来,或是自己一定要下来,然后自己再重新上凳子,这是为什么?我应当怎样引导她?女儿若有了逆反心理,我应当怎么做?

孟迁:这是孩子秩序敏感期的表现,是正常的。所谓秩序敏感期就是她认为事情先后顺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品摆放的位置等所有与秩序相关的东西极为敏感,如果她确认了这样的秩序,她就会很满足,如果秩序被打断,她就会很痛苦,秩序敏感期一般发生在2-4岁,而三岁是最强烈和明显的。

网友小米秋韵:您好!我家女儿3岁7个月了,在上幼儿园中出现了问题。老师说她不合群,不主动与小朋友玩,而且老师说什么也不听。特别是跳舞课,一点也不动,不愿与不朋友一起跳。当教室没人时,她一个人就跳。其实她非常喜欢舞蹈,在家时经常看碟自己一个跳。而且我也意识到她不是不合群,她与她堂哥在一起玩就很好,还有我的朋友的小孩也合得来。在家小嘴说个不停。请问她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两天我没送她上幼儿园,自己带着。

孟迁:很有可能孩子对幼儿园的环境还不够适应,老师这么早对孩子下个标签是不应该的,我们也不要太紧张,你的孩子看起来应该没有交往障碍,过一段时间或许就会好一些。

网友张续升起:孟老师您好!我家宝宝两岁半了,喜欢用笔画来画去。我想问一下。这时我可不可以教他写数字或ABC谢谢。

孟迁:先不要从教和学这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我们找些数字或字母的美术字体的材料找来,让孩子描摹和模仿。这一切都不要刻意,尤其是不要期望孩子学到什么,让孩子兴致勃勃的去做,就是对孩子内心很好的建构。

网友小貝媽媽:孟老师您好!我家男宝两岁了'感情方面很敏感'比如有一次看到窗台上的一盆花死了'他竟然自己哭起来'哽咽的不能自已.我只好安慰他:没关系'浇浇水花就能活过来.他才稍微好了些'此后好几次睡醒了就自言自语:浇浇水就活了.平常看到电视上有人哭'他也会说:好可怜'抱抱妈妈...然后扑到我怀里.宝宝大部分时间是我一个人带'可是我感情没有这样丰富.我觉得一个男孩子这样不太好'可是他爸爸说没甚么不好'这才是天生演戏的料.孟老师'我该怎样引导他呢?

孟迁:这个孩子的同情之心的确特别强,我觉得这是一个中性特点,它可能很糟,太多愁善感,感情丰富到脆弱,优柔寡断;也可能很棒,他能体察到别人不在意的感情,他的理解力和觉察力大大超出常人。如果他从事表演、写作、咨询等心灵和艺术相关的职业更容易做出成绩,所以,孩子的特别是中性的,我们要做的是扬长避短。

网友muguanlin:您对早期教育怎么看?您提倡现在的孩子上早教课程吗?老人说“你们这一代没上过,现在不也挺好的吗?您认为早教课程有什么好处,真能起到早期教育的作用吗?能认为家庭教育能做到早教的效果吗?

孟迁:我不太清楚你说的早期课程是指针对父母的这种教育素养提升的内容还是针对孩子的心智开发课程,或者是亲子班。但是我不太同意老人那种说法,如果我们这些成人得到更好的教育,我们一定会比现在出色。上一代人对孩子的关注太粗线条了,只不过那个时代孩子通常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以及兄弟姐妹,朋友做伴,所以他们就大人不在场的童年世界里,摸索着成长起来。有的人因此发展得还好,有的人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现在这个时代,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更多的时候是他和父母互动,同时,这个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要远远高于从前,他们在成长中面临的竞争也远远比从前激烈。综合这些条件,粗线条的父母已经无法胜任家长的责任。但遗憾的是,出现了很多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父母,他们的线条又变得过细,所以,亲子教育的分寸感格外重要。教育不应该是粗放式,而应该是集约式的,但又要防止神经过敏。

网友muguanlin:您认为早教适用于每一个孩子吗?还是说有天赋的孩子呢?孩子比较聪明的,还是说任何一个孩子(先天条件不好的)?我感觉现在有些机构把早教中心的课程宣传成一种神童计划,您认为呢?

孟迁:人的幸福永远比优秀重要。

网友rumengling9806:您好!儿子3岁8个月,喜欢看电视,怎么控制?还是不控制?

孟迁:要控制。但控制的时候要让孩子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觉到我们的善意。

网友潭潭:我儿子1岁半了,昨天晚上把他媳妇领回来了怎么处理,我是收留还是不收留?

孟迁:反正如果是我,我会收留。:)甚至愿意为他们证婚。我认为这是儿童对婚姻敏感期的一种健康表现,另一方面你说你宝贝的魅力还是不错的。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专家:性教育提前至小学


嘲笑别人长得胖是否构成性骚扰?同学间不经意的玩笑是否构成性骚扰?日前,由首师大性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小学青春期健康教育交流研讨会”上,出现了不少小学教师的身影。与会专家表示,本市青少年一些“不正常的”性观念令人忧虑,西城区一项抽样调查显示,15%的普高生和35%的职高生认可婚前性行为。

四成初中生认可同龄人拥吻

200余名中小学的语文、德育、心理、科技等多个学科的老师参加了“首届中小学青春期健康教育研讨会”。市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张玫玫表示,现在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提前,性教育应当提前至小学阶段,帮助小学生认识性别角色、改变言语等旧有习惯,利于他们进入青春期后培养健康的性观念和交往行为。

交流会上,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有关专家提供的一份调查报告令人关注。这项面向该区15所中学近2000名中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近30%的初三学生和普高生自述有过恋爱经历或正在恋爱,职高生达到三分之二;表示接受同龄人拥抱接吻的,初中生为40%,高中生超过60%。认为“相爱的双方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的”,近一成初中生、15%的高中生和35%的职高生表示“认可”。

“目前,中学生获取性知识的渠道并不畅通,而且良莠不齐,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性观念。”专家表示,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一的学生只能通过书刊杂志或者网络获得性知识。

设计“逛迷宫”接受性教育

记者发现,本市不少区县正在尝试多种方式探索性教育的新思路。崇文区有关人士在会上发布消息说,该区计划明年初推出“快乐成长大迷宫”性教育项目。项目负责人之一、崇文区科技馆杨韬老师介绍说,“大迷宫”由300多块青春期教育的展板组成,青少年走进迷宫,现场领略到图文并茂的“身体的奥秘”、“男生私生活”、“异性交往”等众多板块的内容。

“青少年进入曲折的迷宫中了解性教育知识,能有效地保护他们的隐私。”杨韬表示,过去发现青少年往往不敢多看自己想看的性教育内容,担心被别人发现不好意思。按照计划,下学期迷宫亮相后,将面向崇文区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开放。

健康美容首次纳入性教育

值得关注的是,远离性骚扰、正确对待减肥文身、健康美容等内容也首次纳入“大迷宫”性教育内容。

在“远离性骚扰”部分,中学生之间针对身体长相的言语和行为上的攻击被明确列入“性骚扰”,如嘲笑别人长得很胖等。在“迷宫”里,对美容养颜感兴趣的中学女生还能找到制作红糖酸奶面膜等健康化妆品的技巧,容易发脾气的男生也能在“私生活”部分学习到合理运动、控制怒火的办法。

德国教育专家看幼儿园教育


关键词:

导读:早期教育的革命把幼儿园变成实验室、创作室和森林德国教育专家看幼儿园教育和早期教育:-“你们为什么上幼儿园啊?”老师问。“这样妈妈就可以去做头发了”,孩子们答道。“因为妈妈还要上班……”老师大惊:“这就是全部理由?”幼儿园还

早期教育的革命

把幼儿园变成实验室、创作室和森林

德国教育专家看幼儿园教育和早期教育:

-“你们为什么上幼儿园啊?”老师问。“这样妈妈就可以去做头发了”,孩子们答道。“因为妈妈还要上班……”老师大惊:“这就是全部理由?”幼儿园还要起到教育的作用??难道孩子们就一点也没有领会吗?

-教育还根本没有被理解为幼儿园的职责和理所当然的事。尽管许多老师尝试用另一种视角去审视自己的工作,寻找幼儿园教育中新的主题,探讨作为幼儿园教师应当怎样理解、认识自己,但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老师能够引起孩子们充满信任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建立起关于人和世界的知识呢?老师又应当怎样教给孩子们那些他们每个人在通往知识社会的路上都需要的基本能力呢?

-在今天德国的幼儿园里,孩子的个性受到尊重,同样的饭菜不是每个孩子都喜欢,同样,不是每个孩子都喜欢在同一个时间吃饭。每天固定时间集体去厕所的做法没有了。不是每个三岁的孩子都得和同龄的小伙伴一样掌握同样的东西。玩具和积木不再被锁起来,孩子们可以在所有的柜子或箱子里随意挑选。人们不再要求孩子们表演一些经过长期的练习熟得不能再熟的舞蹈来取悦家长。孩子之间发生争吵,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教养”或者品质有问题,而是在“解决冲突”。

-我们面前的不是安静熟睡的宝宝,也不是圆乎乎、胖墩墩的宝宝,而是体态匀称的宝宝。这些“智慧宝宝”若有所思地皱着眉头。美国的婴儿学者认为,我们长久以来低估了他们,这些狂热的实验者和学习者,低估了他们已有的知识,特别是低估了他们能够做的和愿意学的。

脑科学研究表明,除营养的摄入和遗传以外,尝试去解决问题(作为一种实践行为)同样可以产生人脑中的各种(神经)递质。这个发现改变了我们对孩子的看法:人(作为生物的一类)从一开始就想要学习。孩子想要解决问题,首先不是说别人要他这样做,或者他偏要做自己力所不及的事情,而是把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作一种幸福的经历,但前提是,孩子亲自参与建立自己的知识。如果有的孩子自己让旋转玩具转起来,而有的则是别人转给他们看,那么前者比起后者来,他的兴趣持续的时间就会更长,也会更经常的发出格格的笑声。

-发展心理学发现,三岁、四岁和五岁是人掌握一门第二语言的语音、声调和基本语法的最佳时间,同时也是获取空间感、形成基本的数学思维和提升每个人都固有的乐感的最佳时间。这些最佳的时点也就是发展心理学里所谓的认知的“窗户”。弗洛伊德曾讲道孩子在他最初几年中“出众的认知能力”。彼德?史路特戴(Peter Sloterdijk,德国当代哲学家)也持同样的看法,但描述的更为详细:寻找知识的孩子,“自己塑造自己”的孩子就像矿工用自己头上的矿灯照亮自己的那片世界一样。

这种对于我们后代认知潜能的人类学上的惊诧和充满好奇的敬重有益于孩子将来的发展。如果孩子在别人看待自己的目光里能感到自己行为是否得到认可,这样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价值取向,又根据这样的价值取向来审视自己、自己的家庭、也许还有整个社会,那么从中就能产生一种对于许多事物都是开放性的态度。以前,大人们自认为准确知道孩子是怎样的,他们需要什么??无论我们把这个叫做管教,还是自我实现,那个时候培养出来的人却大多是专断的和狭隘的。

-我们的孩子不是一定要变得听话或者强壮,而是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从一开始就建立关于世界的知识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最近尽管得到了关注,但对幼儿早期的,特别是幼儿园阶段的学习和教育还没有什么实际的结果,幼儿园是个理想的环境让我们对学习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学校教育不太注意孩子们已有的知识,而幼儿园恰恰能提供给孩子这样一个空间,去发挥他们已有的能力,那么幼儿园的教育职责就应该是提高孩子们这些已有的特长和能力,比如说乐感。“没有音乐细胞”实际上是后天习得的。老师必须帮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声部,帮助他们通过有节奏的跺脚去感受音乐的节奏。孩子会同时对一切东西感兴趣又不感兴趣,大人却不会这样,或者至少很难做到。

-幼儿园老师要比专业的教育学者离孩子们更近。孩子们这种文化上的创造力??就好像他们在建沙堡,沙堡一次又一次的被海浪冲走,他们就一次又一次的把它重新建起来……这种创造力不会在幼儿园里被打上不同的分数,也不会被当作任何手段来服务于任何功利性的考虑。最初的交流可以通过写纸条的方式进行。孩子们可以把字条放在所谓的“友谊箱”里,不必担心对和错。在一种友好的文化氛围里孩子们开始尝试写作,没有抄袭,没有那种上学后才形成的拘谨,这种拘谨经常会使我们一生都无法体会到写作时自然流露的快乐。

-孩子的另外一个优点是宽容。学校里没有“宽容”这么一门课,而“宽容”是人生的一门课,在幼儿园里就要培养孩子们宽容、大度的处世态度。孩子们在肯定别人的成绩时的大度,他们那种没有任何条件的愿望,“想成为那个他们隐约感觉到的更为崇高的世界的一部分”(黑格尔)??这些都可以在幼儿园就得到培养,而不必担心这样孩子们会贬低自己,在竞争中落伍。这里同样有很多机会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作为集体一部分的重要性:如果我不在,那我会留下一个空缺!在美国学前教育学者南希?赫尼施的幼儿园里,孩子们会用一个布娃娃来代替因病不能来的小朋友,把她放到床上,抚摸她。

-做实验的时间、犯错误的时间、练习的时间、重复的时间??幼儿园提供了这一切,这是学习和掌握自然科学、文字和各种艺术形式的基本方法。在幼儿园里,世界可以变成孩子们的实验室,变成创作室和手工作坊,或者变成森林,变成月亮。

老师要帮助孩子们把每天的日程安排转变成个性化的学习经历。幼儿园组织郊游,认识大森林,老师不必事先定好路线,孩子们不许乱跑。实际上,比起某棵针叶树叫什么名字,孩子们更感兴趣树下那么多各种各样的生命,想知道究竟谁吃了谁?那些我们人可以吃?

-为了能够跟随孩子进入宽广未知的世界,参加他们的发现之旅和“月球登陆”,我们大人就要对孩子们的这些事心中有数。人只有知道得多,才能对复杂的问题给出简单的答案,这些答案又会引出新的问题。没有人否认德国在培养幼儿园老师方面要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对世界认识的越多,世界就会越吸引你”??幼儿园老师在工作中也应当能这样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认识。为此老师们就要暂时离开孩子。幼儿园的老师喜欢交流,通过交流能够获得新的观点和想法。老师们必须有这样的时间去提高自身的素质,进修作为一种义务由相应的主管部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老师们要到世界各地多走走,看看世界其他地方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为什么只有本科的学生有出国实习的机会,幼教专业的专科学生就没有呢?作为友好城市间的交流活动,我们为什么不组织幼儿园教师的代表团,把他们作为使者或者学前教育的观察员派到其它地方呢?

如果说人们应当尊敬这些幼教老师,因为他们做着这样重要的工作,那么他们本身也应当更加重视自己的教育工作。公众对幼教老师的认可也会反过来影响孩子对幼儿园的看法。孩子们会认识到,比起留在妈妈身边他们有更多更好的理由在幼儿园里度过他们这段无比珍贵的幼年时代。

-到底是什么致使孩子们早早就丧失了对学习的热情呢?我们的社会打算如何使孩子们在温室里体验世界呢?在这样一个一切流于随意化的时代,我们必须提出一个非常理智的倡议:成长中的孩子们需要新的教育模式,而这种模式应与技术进步、学无止境的21世纪保持合拍。

-直到今天为止,我们的教员们仍一味在其幼儿园设计中添置撤离通道、有各色灯光提示的安全楼层、自动报警的凹地,香味房间,小软垫……抚慰式教学,课余生活的教学。反之:无人关心孩子们在写作台,工作桌,以及实验台所能从事的探究和发明活动??蓝图里没有留出这些空间。

事实上,童年是通过游戏来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时代。坚持不懈地夺取阵地,扩展地盘,心中的世界日渐膨胀: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在发现过程中的愉悦感,并帮助他们去了解生活五光十色的可能性,差异就是其中一个了解渠道:不同的家庭传统,文字,意见,亲友关系,声响,香味,温度等等。

入学前的几年实际上是绝好的学习时期,孩子可以在这个时候发展自己对世界的认知。然而,孩子所面对的世界不应是一个既成事实,而应是一块神奇的新大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让孩子去自行体验这种所谓的世界认知。例如,与他们一起作一次月光漫步,而不是自始至终去同一个游戏场所;向他们传授谈话的艺术和技巧(尝试劝阻别人,进行讨论,学习在一个集体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亲身试验:船在何种情况下会沉入水中?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幼儿园是理想的教育基地:根据PISA调查结果,化学、数学和物理都是德国学生的弱项,但幼儿园使得儿童能及早接触这些问题:如夹核桃过程中的杠杆定律,用盐量中的集合理论等。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认真投入的家长外,我们的幼儿园和学前班也需要受过培训、雄心勃勃的教员们。如果我们的教员自身对自然科学都只是一知半解的话,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又怎能得到满足呢?

PISA成绩还表明,德国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所不足,而这一项与数学成绩颇有关联。目前人们在这一方面所做甚微,作者的意见是,“任何一个托儿所、幼儿园都必须挂上大字体的标语,每个孩子的相片,用粗体数字标出每个人的生日,安排个人信箱,图书馆的隔间,以及私人写作桌。”

-我们的努力最晚要从幼儿园时代开始。孩子要从早年开始与专家进行接触。通过亲身实验,孩子们得以真正领会自然科学中的技术奥妙,他们置身于艺术家、木工、工程师、建筑师中间,从而可以学习搭建,开始自己的发现、发明之旅。孩子们会珍惜自己的努力成果,也能够通过群体间的对比作出评估:这个我做得不错,那个只是一般般而已。就此种幼年期的教育,借助着这种自我价值感,孩子渐渐开始独立,并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位置。

正确培养、培训教育家,打造适于儿童成长的场所和学校,进行教学规划,让孩子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对我们的世界满怀好奇,这些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

专家帮家长分析隔代教育的利与弊


隔代教育是目前社会上使用较多的一种教育孩子的方式。由于这种方式存在的一定的弊端使得家长不明确应该怎样去使用这种教育方式,家长可以通过下面的内容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其中的利弊。

隔代育儿的有利因素:

1、对孩子更单纯无私的爱。

祖辈们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保姆无法替代的,他们可以为宝宝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给宝宝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的加入还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为年轻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祖辈们的加入,为那些单亲家庭的宝宝弥补了家庭中父亲或者母亲缺失的问题,为宝宝提供了性别模仿的对象,也为宝宝学习与异性相处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无形中给予了宝宝正确完整的性别意识教育,对宝宝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幼儿教育网

2、拥有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

祖辈在抚养和教育宝宝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对宝宝各阶段的发展特点也了解得更准确,尤其在宝宝生病,或者遭遇其他问题时,他们更清楚应该怎么样去做,并且不会像没有经验的父母那样,遇到一点点事情就慌了手脚,相反,他们显得更为淡定。祖辈们这种处事的方式会带给宝宝更多的安全感,同时也能给父母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对解决这些问题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拥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

不少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他们不仅照顾孩子的生活,提供学习的条件,进行适当的指导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一般说,祖辈与孙辈之间容易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幼儿教育

4、老人的心态更平和

年轻的父母们往往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生存压力比较大,很容易将工作当中那种紧张的情绪带回家,造成不太和谐的家庭氛围,带给宝宝过多的心理压力,妨碍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祖辈们已经脱离那种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心态相对比较平和,加上老年人具有儿童似的心理,这就使得他们特别喜欢宝宝,跟宝宝建立比较融洽的关系,为他们实施正确的教育提供了非常轻松和谐的心理基础。此外,祖辈们一般更有耐心,他们也更能静下心来倾听宝宝的心声,与宝宝有更多的交流,从而更好地了解并满足宝宝的需求。加上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为宝宝奉献,这使宝宝在生活照料和人身安全等方面有了实质性的保障。

隔代育儿的不利因素:

1、容易过分溺爱。

祖辈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的限制,对子女可能没有能够很好地照顾,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以及对孙辈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的身上,对宝宝疼爱有加,过分关注,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宝宝,导致宝宝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由于祖父母比较疼爱孙子孙女,很多时候都会出现过于保护的现象,过分溺爱会造成孩子一遇上挫折,就会不加思考地把原因和责任推卸到客观问题上,这实在不利于孩子建立责任感。

2、思想观念陈旧。

许多祖辈教育理念比较落后,对宝宝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就可能限制宝宝的各种探索活动,给他提出一些与他的年龄不相适应的要求,无形中给他一些捆绑,导致他缺乏开创精神。加上不少老人知识老化,思想相对比较僵化,看待事物比较死板,容易固守尘封,采取过于传统的方式来教育宝宝,那么,他们传统的教育模式就会影响宝宝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导致宝宝缺乏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意识。当然,也有不少祖辈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思想相对比较陈旧,他们还可能在无意识间传递给宝宝一些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封建糟粕,约束宝宝的思维,妨碍宝宝个性发展。幼儿早教

3、造成孩子与父母的感情隔阂。

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还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

宝宝出生的前几年,父母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毕竟,对宝宝来说,父母是他最重要的亲人。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他的身边,他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在他内心深处留下阴影。另外,宝宝从小就跟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习惯了接受他们的袒护与迁就,也可能养成一些父母看不惯的行为习惯,当父母在某个时间段内接管宝宝,或者从祖辈手里完全将宝宝接管过来时,他们可能就会急于去扭转宝宝的这些所谓的问题行为,父母和宝宝之间就极容易出现对立情绪。这种对立情绪会让宝宝更加疏远父母,退缩到祖辈的身边。于是祖辈和父辈之间就很容易因为宝宝的教育问题引发家庭矛盾。如果祖辈再出面阻扰父辈“教训”孙辈,这种矛盾就会进一步激发。再者,由于孩子和祖父母一起的时间偏多,依恋对象有可能由父母变成了祖父母。有的孩子甚至睡觉的时候都闹着要祖父母,而不是要爸爸妈妈,这不利于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幼儿早教

4、影响孩子的正常社交发展。

但是,较多的祖父母因为自身精力有限,减少带孩子外出的机会,孩子没有客观的环境条件与人互动,缺少社交的体验探索,他们在接触别人的时候,容易出现怕生、害羞的现象。此外,祖父母一般都能满足孩子的需要,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这也给孩子和同伴交往的时候造成一定的障碍,不利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社交发展。

本网站小编总结 : 上面介绍了有关于隔代教育带孩子孩子的利与弊,让家长可以跟详细的了解这方法带给孩子的影响。同样也是为了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来面对孩子这些要求,让孩子可以享受这样的教育方式。

德国专家看中国幼儿园教育


针对目前中国幼儿教育的误区,赵远虹特别指出,幼儿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应该回归到关注孩子身心健康这个层面,而不是随意拔高。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教育纯洁性的问题。赵远虹说,现在很多中国小孩的教育都是用钱堆出来的。对父母而言,孩子教育如同是花钱购买的商品,还要等着升值,这对孩子来说压力太大了。

与国际接轨——专家的失望超出想像

去年夏天,儿童问题咨询专家赵远虹陪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学者艾申波茜博士走访了北京数所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幼儿园。在两天时间里,艾博士亲眼目睹了2000名中国儿童在幼儿园里的生活。赵远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考察结果令德国专家的失望甚至超出了她的想像。

“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今天的一些幼教理论还在重复着西方昨天的错误。”赵远虹举例说,“比如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西方对这一方法从产生怀疑到加以否定,已经花了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值得深思的是,在北京一个标榜与国际接轨接得最紧密的现代寄宿幼儿园里,艾博士见到的却是最厉害的灌输教育。”赵远虹说。“这家幼儿园的招生广告中频繁出现的字样是世界著名大学剑桥、牛津和博士帽;这家幼儿园的园长是从外国学习回来的‘海归’;父母送孩子上这样的幼儿园感觉是送到了外国……但是在教室里看到的情景,令艾博士大为惊讶。”赵远虹说,“这家幼儿园里,竟然没有一个专门为孩子们玩‘过家家’而布置的角落;书架上也没有任何孩子做手工用的材料。最令人震动的是:凡孩子目光所及之处贴的只是中国汉字,连绵不断,从教室一直延续到寝室。房间里摆得满满的小床四周见不到孩子家人的照片,美丽的图片和孩子从家中带来的私人玩具……”据说这家幼儿园4、5岁的孩子已经可以认识一千多字,赵远虹反问道,“在这样的情景下,孩子即使不想学又有什么办法呢?”

作为权威的幼教专家,艾博士非常反感把小学生的学习任务强加到幼儿园孩子身上的做法。艾博士强调说,“人脑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证明了:儿童大脑中的神经腱只有在孩子主动用脑时才会得到锻炼,孩子只有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才能接受所学的内容。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不可能来自被动式的说教,对孩子采取灌输的教育方式是不可能成功的。”

赵远虹说,实际上,单纯地提前学习时间并不能加快儿童成长的速度。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生长的时间表,不应该人为地提前或推后。已经有无数的事实证明,违背教育的自然规律是会受到惩罚的。有时一个错误的教育理论将会导致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营养不良”。

仿佛是为了弥补多年来造成的教育欠账现象,在当今的中国,家庭的功能和作用被提到从未有过的高度。像是打赌一般,父母的晚年和儿女自身是否幸福的宝都统统押在了孩子身上。赵远虹发现这句时下最流行的口号之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成千上万中国父母喘不过气来。对于这种重望的份量,德国专家起初并不十分理解。

在北京一处婴儿早期教育基地,当艾博士听说一个9-16个月的婴幼儿上课时间竟长达45分钟时,惊得险些从座椅上跌下来。

赵远虹回忆说,艾博士在其总结报告中尤其提到了该早期教育基地课程结束时的爬行比赛,孩子们被抱到起跑线上,然后在对面母亲或亲人的大声招呼声中向终点爬进。“当第一,争先进”似乎从起跑线开始已经渗入这些婴儿的头脑中。也许中国的父母会问,难道“当第一争先进”有什么错吗?

七岁儿童的认知世界

赵远虹手里有一本艾博士的新书《七岁儿童的认知世界》,其中详细列出了德国一位7岁儿童长达70条之多的必修课和教育清单。这份教育清单是艾申波茜博士通过大量的研究和比较得出的结论。从提出到定稿历经3年,并对150人进行了单独访谈。

教育清单内容涉及实际生活、社会经验、情感体验和美感感受。艾申波茜博士指出这是一个人生下来的前7年间应该具备的经历体验及掌握的知识。

情感体验方面:

一个学龄前儿童在个人情感和自信心建立方面应该:体验过自身存在的重要性。例如听别人说过“你要是在场该有多好啊”“我们上次聚会就是缺少你”等称赞的话语;

体验过压抑的心情。能够分得清饥饿与愤怒,劳累与悲伤之间的差别。懂得心理学上基本因素的相互联系,诸如尿床是由情绪波动而导致发生等等;

能够原谅大人某次不公正的惩罚;

体验过出门在外时对家和父母的怀念,感受过舒适与将就的差别,在家与在外的不同。在路上奔波时产生的思乡、漂泊、借宿以及无家可归的概念;想赢,但也输得起。

对自身身体的认识方面:

体验过水对人体有浮力;会荡秋千,知道使用不同的身体力量会对秋千的高度有不同的作用;

在床上打过枕头大战;堆过雪人,沙堡,在小溪中搭过水坝,在野地里生过火,并能够熄灭之;

身体生病时的基本急救常识:

发烧应热敷还是冷敷,呼吸有痛感应休息还是运动,知道鸡皮疙瘩,战胜疾病后有自豪感,知道身体生病在所难免的道理;有爬过一棵树的经历;研究过拉链,会用钥匙开锁,会使用工具;有收集东西的愿望;能区分食物和膳食,动作与姿势,气味和气息,能够区分看、凝视和一瞥之间的区别;能为自己或他人保守一个秘密,知道“只有你和我两个人知道的意义”;听过童话故事,从寓言和故事中懂得什么是受难,什么是安逸;

在家庭方面:

熟知家中的亲戚朋友,理解不同的亲属关系,如叔叔、表哥或姨妈;能为大人分担忧愁;看过爸爸刮胡子;……

七十多条无法一一列举。可是这一清单是否能给我们的幼儿教育提供另外一条思路?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有比认字和做数学题更重要的教育内容呢?

惊喜:一所部队大院里的幼儿园

连续参观这些幼儿园后,德国专家感到意外惊喜的是一所部队大院里的幼儿园。艾博士对这个幼儿园的最初好感来自一些所见的细节。

“刚进门我们就被拉住照集体像。刚好几个四岁的小姑娘蹦蹦跳跳路过,便被老师招呼过来一同参加。照完后孩子们并没有被立即命令回班去,而是随意地跟着客人往前走。”

在去办公室的路上,走廊里迎面走来三个孩字,手拉着手。园长很自然地将孩子叫到跟前,像介绍战友似地把他们的大名报给我们;

橱窗里照样挂着孩子们的画。但这里没有其他幼儿园常见的统一题目、统一手法的成人模仿品。相反,孩子们画里的内容极富想像力。其中不乏幼稚拙劣手笔的,但仍然被挂在最显眼的位置。

最让艾博士认同的是孩子们做手工用的材料的多样化。教师办公室同时也是一间手工作品陈列室。制作者竟然都是孩子。虽然有的内容使我们感到一些陌生,比如坦克,红旗或者导弹,但是制作材料真可谓丰富多彩,有木料,棉布,易拉罐……教师津津有味地向我们介绍那些巧妙而有趣的制作技术,言谈中充满了风趣和自豪。

楼梯口的拐弯处被开发成一个小小的美发廊。是孩子们把洗菜用的筛子制成了烫发帽。此外,梳辫子用的蝴蝶结,吹风机,刮胡子刀,烫发卷,玲琅满目的东西都来自孩子的小手。不难想象,当孩子们在这个成人社会的模拟场所里,实践着与他人协调合作的工作时,将会产生多么大的乐趣!赵远虹补充说,尽管类似的活动角落也许在其他幼儿园里也可以找到,但这个幼儿园给德国专家的感觉非常不一般。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老师与孩子共同进行的专题研究。而研究的题目来自孩子自己的生活。比如有一个专题研究是关于“鞋”的。为什么要研究“鞋”,有两件事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一是每当假期结束,孩子们回到幼儿园时脚上往往穿着都是新鞋,开学第一天的话题总是围绕着鞋子转来转去。第二件事来自负责擦地的阿姨。她总抱怨说,刚刚擦过的地总有孩子跑上去踏上鞋印,乐此不疲。原来是鞋底上的不同花纹引起孩子们的极大好奇心。于是关于鞋的专题活动就此展开:大家开始讨论左脚与右脚的不同,然后老师领着孩子们上街采访修鞋人,进鞋店采访售货员阿姨,询问鞋的种类和用途,等等。“凡是做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肯定能够成功。”这是该幼儿园老师们的信条。艾博士评价说,在这里她终于找到了知音,因为他们的教育始终都是以孩子为本。

孩子如同花钱买的商品,等着升值

针对目前中国幼儿教育的误区,赵远虹特别指出,幼儿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应该回归到关注孩子身心健康这个层面,而不是随意拔高。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教育纯洁性的问题。赵远虹说,现在很多中国小孩的教育都是用钱堆出来的。对父母而言,孩子教育如同是花钱购买的商品,还要等着升值,这对孩子来说压力太大了。

赵远虹提醒中国的父母千万不要迷信所谓的从国外回来的专家,这与国际接轨无关。艾博士走访完这些幼儿园后感叹道: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累的,他们的生态环境是最不宽松的。艾博士呼吁教育工作者尽快给中国的儿童松绑。

隔代教育的弊端与益处!


隔代教育的弊端与益处!

当越来越多的人将宝宝出现的一些问题行为归咎于隔代教育,而隔代教育又成为一种无法回避的社会现象的时候,究竟该如何看待隔代教育?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让隔代教育扬长避短,发挥更好的作用呢?

隔代教育的弊端

案例:小王夫妻俩因忙于做生意,在儿子3岁以后就将他交给了乡下的爷爷奶奶带。现在孩子已经10岁了,妈妈想把他接回来,接受更好的教育。可孩子回来后却发现他身上有很多坏毛病,如任性、自私、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摔东西,而且跟父母很生分,不太主动与父母讲话。

1.过分溺爱宝宝,阻碍宝宝自我成长

祖辈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的限制,对子女可能没有能够很好地照顾,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以及对孙辈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的身上,对宝宝疼爱有加,过分关注,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宝宝,导致宝宝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2.引发家庭矛盾,导致亲子隔阂

宝宝出生的前几年,父母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毕竟,对宝宝来说,父母是他最重要的亲人。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他的身边,他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在他内心深处留下阴影。另外,宝宝从小就跟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习惯了接受他们的袒护与迁就,也可能养成一些父母看不惯的行为习惯,当父母在某个时间段内接管宝宝,或者从祖辈手里完全将宝宝接管过来时,他们可能就会急于去扭转宝宝的这些所谓的问题行为,父母和宝宝之间就极容易出现对立情绪。这种对立情绪会让宝宝更加疏远父母,退缩到祖辈的身边。于是祖辈和父辈之间就很容易因为宝宝的教育问题引发家庭矛盾。如果祖辈再出面阻扰父辈“教训”孙辈,这种矛盾就会进一步激发。

3.抱持老观念不放,妨碍宝宝个性发展

许多祖辈教育理念比较落后,对宝宝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就可能限制宝宝的各种探索活动,给他提出一些与他的年龄不相适应的要求,无形中给他一些捆绑,导致他缺乏开创精神。加上不少老人知识老化,思想相对比较僵化,看待事物比较死板,容易固守尘封,采取过于传统的方式来教育宝宝,那么,他们落后的教育模式就会影响宝宝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导致宝宝缺乏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意识。当然,也有不少祖辈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思想相对比较陈旧,他们还可能在无意识间传递给宝宝一些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封建糟粕,约束宝宝的思维,妨碍宝宝个性发展。

隔代教育的益处

上面说了隔代教育的几个坏处,下面再说说老人带孩子的好处,先看一个案例:

聪儿爷爷退休之前一直从事中学教育工作,接触过大量的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引起的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例子,所以,当孙女聪儿诞生后,聪儿爷爷就把自已毕生积累的经验,用在了聪儿的早期教育上。

1.老人有着更加平和的心态

年轻的父母们往往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生存压力比较大,很容易将工作当中那种紧张的情绪带回家,造成不太和谐的家庭氛围,带给宝宝过多的心理压力,妨碍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祖辈们已经脱离那种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心态相对比较平和,加上老年人具有儿童似的心理,这就使得他们特别喜欢宝宝,也更容易融入小宝宝们的游戏,跟宝宝建立比较融洽的关系,为他们实施正确的教育提供了非常轻松和谐的心理基础。

2.拥有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

祖辈在抚养和教育宝宝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对宝宝各阶段的发展特点也了解得更准确,尤其在宝宝生病,或者遭遇其他问题时,他们更清楚应该怎么样去做,并且不会像没有经验的父母那样,遇到一点点事情就慌了手脚,相反,他们显得更为淡定。祖辈们这种处事的方式会带给宝宝更多的安全感,同时也能给父母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对解决这些问题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为年轻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

祖辈们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保姆无法替代的,他们可以为宝宝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给宝宝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的加入还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支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祖辈们的加入,为那些单亲家庭的宝宝弥补了家庭中父亲或者母亲缺失的问题,为宝宝提供了性别模仿的对象,也为宝宝学习与异性相处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无形中给予了宝宝正确完整的性别意识教育,对宝宝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此外,祖辈们一般更有耐心,他们也更能静下心来倾听宝宝的心声,与宝宝有更多的交流,从而更好地了解并满足宝宝的需求。加上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为宝宝奉献,这使宝宝在生活照料和人身安全等方面有了实质性的保障。不仅如此,祖辈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对孙辈的成长也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4.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它们对中国的持续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而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正在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影响下逐渐消失,或者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老一辈会更多地保有这些传统的文化和美德,有他们参与教育孙辈,宝宝们不仅可以接受先进的文化的熏陶,也有机会更好地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美德。

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方法

1.两代人统一思想认识

由于出生与成长的环境和时代有着显著的差异,两代人在教育宝宝的问题上自然也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比如,年轻一代可能更注重宝宝智力培养、个性发展,他们往往会更多地向宝宝传递知识,给他更多自由,让他自由探索;而祖辈们则更看重道德教育,可能就会给宝宝更多的约束。在教育宝宝的事情上,两代人要尽量平心静气多一些沟通,只有统一认识,才能避免在宝宝面前暴露分歧,防止他利用这种分歧要挟父母或者祖辈,引发更多的问题。父母们最好尽量多向祖辈请教,多一些温和的沟通,而祖辈们最好利用各种渠道多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

2.寻找合适的平衡点

祖辈在养育宝宝时最好用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爱得适度。父辈也是如此,要权衡自由与规则之间的界限,不能给了自由而缺乏规则。否则,没有规则的环境并不能帮助宝宝获得更好的发展,相反,一个缺乏规则的环境反而会带给宝宝更多的不安全感。此外,祖辈和父辈之间很容易争抢宝宝的爱,出现亲子嫉妒的现象。宝宝本质上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依附于任何人。因此,无论祖辈还是父辈都要冷静地看待宝宝,积极创造机会,让宝宝有更多的机会尽可能多接触家庭里其他的成员,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3.承担必要的责任

年轻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尽量多抽时间与宝宝在一起,不要以忙为借口,把对宝宝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如果父母长期忽视宝宝渴望跟父母在一起的这种心理需求,他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影响,比如,宝宝可能变得非常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环境和人群缺乏信任,并且,为了获得父母更多的关注,他也可能出现更多的问题行为,让父母头痛不已。

专家特别提醒:

当父辈与祖辈之间在教育宝宝的问题上发生分歧时,最好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发生冲突。宝宝虽小,但他是天生的外交家,当他看到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他就会聪明地钻空子。这不仅对改善他的行为毫无益处,反而会导致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带来更多别的问题。另外,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那种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带给宝宝更多的不安全感,对他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隔代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隔代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隔代教育是一种客观存在,我国目前有1.4亿老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可用的教育资源,而且今后还会有更多家庭采用这种模式,因此不管是利还是弊,不管是赞同还是不赞同这种形态,我们都必须正视它,并且让它科学化。

1、要设法提高祖辈的养育水平,转变观念,讲究方法,提高素养,懂得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可以在社区、乡镇家长学校中开办祖辈学校或隔代教育交流中心进行培训,提高老人综合素质。一般来讲,负责隔代教养的祖辈应具有以下五点素质:(1)身体健康、心态年轻,乐于养育孙辈。(2)不固执己见,没有心理障碍,对孩子有耐心。(3)有一定文化,善于吸收新知识,接受新观念,科学养育。(4)懂得方法,不溺爱,不纵容,善于引导。(5)喜欢户外活动,经常引导孩子认识外面的世界。

2、建立一种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祖辈与父辈要相互配合。缺少亲子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家庭教育,而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而不是替代,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少父亲的照料会让他日后产生自卑和不安全感,缺少母亲的关心会让她缺乏幸福感和亲切感,所以年轻父母不论多么忙,都必须抽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切勿把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全部交给老人,同时在教育观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要多与老人探讨、沟通以期达到统一,否则当父母与老人发生争论和吵架时,会让孩子显得无所适从,难以取舍。

3、积极建立从婴幼儿到学校的全程教育体系。国外的隔代教育现象为什么很少,原因是很多西方国家孩子一断奶就交给亲子园、幼儿园、小学,这些园、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老师,有完整系统的教育推进计划,包括亲子活动、家长培训,这样使孩子的教育一开始纳入了较科学的系统中,解除了父母的后顾之忧,也有利宝宝健康成长。

总之,随着隔代教育的普及,必须尽快构建一种科学的模式,让祖父母、外公、外婆和父母各自定好位,各自发挥积极的科学的教育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走出“隔代亲”教育误区,才能提高我们养育孩子的整体水平,才能提高下一代人的人口质量。

教育专家陈鹤琴谈怎样教小孩


第一,要从小教起。小孩子在小时候,顶容易感受外界的刺激,几天大的小孩子,倘使他哭了,你去抱抱他、摇摇他,不上一星期,他就非你抱他、摇他不可了,到了五六岁,什么言语的基础,差不多已经打好了。什么做人的习惯,差不多已经养成了。从前有一个人,带了他的三岁的孩子,去见一位哲学家,说:“这是我的孩子,今天带来请你教导他,想你定能教得很好?”哲学家问他说:“你的孩子今年多大了?”他回答说:“今年只有三岁。”哲学家叹口气说:“你送来太迟了。”这位哲学家很有点道理,他很知道儿童的心理,知道小孩子是要从小教的。

第二,开始要教得好。开始教小孩,就要教得好。倘若开始教不好,后来很不容易好的。从前有一位琴师,出了一张招生广告,说:“未学过琴的,学费一元;已经学过的二元。”这张广告使得许多人怀疑,以为学过琴的已经懂得一点,教起来比较未曾学过的来得容易,学费也应当便宜些,现在不但不便宜,而且要贵一元,究竟是什么缘故呢?这许多话被琴师听见了,他就对人说:“未曾学过琴的不会弹琴罢了,没有什么病根的。至于已经学过琴的,不但不会弹琴,而且学许多弊病,我现在要教好他,非先去改掉他的病根不可。比较未学过的又多一层困难,所以学费也应当贵一倍。”所以小孩子开始受教育的时候,就要教得好,如果教得不好,就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了。

第三,注重游戏。小孩子是喜欢游戏的,用游戏的方法教小孩子,最容易收效。并且可以减少许多痛苦和麻烦。有一回,我家的孩子,把书摊在地板上,做买卖游戏;不久,快要吃饭了,我一再叫他把书收起来,他总是不肯。我就把书一本本的堆起来,堆的时候,我就“嗨嗬”、“嗨嗬”的喊着。他听了这种“嗨嗬”的声音,触动他以前搬东西的经验,他就高兴地帮着收拾了。我一本本的把书堆起来,他一堆堆的把书搬到书架上去。一会儿,把地上的书,都收拾起来了。如不用这种游戏式的方法,那恐怕是不会有效的。所以做父母的教育自己的儿女,一定要多用游戏的方法。

第四,代替法。小孩子如有不好的行为,做父母的可以用好的行为去代替他。有一回,我看见一个一岁大的小孩子,他要去拿扇子玩。他的母亲恐怕他把扇子扯破,立刻拿一个彩色的摇铃给他,他就来拿摇铃,不顾那把扇子了。倘使他的母亲,不用摇铃来代替,只是禁止他拿扇子,那他恐怕要吵要哭了。这样看来,代替法可以免除许多的麻烦,也可以使得小孩子乐于听从你的命令。我常常看见有些小孩子很顽皮,东吵西闹,弄得全家不安,其实并不是小孩子生性好顽皮,实在因为他没有东西玩。有一天早晨,我的小孩子在床上乱跳,和他的小妹妹瞎吵瞎闹,我看见他们快要闯祸了,就对他们说:“你要听《西游记》吗?”他们一听见我讲《西游记》,立刻就不吵了,原来《西游记》是他们喜欢听的。他们所以要吵闹的,因为没有好玩的事情做,假如我只要他们不要吵、不要闹,恐怕是不可能的,如硬要勉强他们不吵、不闹,小孩子一定感觉痛苦,不如用代替的方法,使他们乐于服从。不过有一点要注意的,有时候我们没有好的东西去代替小孩子所要的东西,只好去禁止他,即使他要哭,要吵,也不应改变我们的态度去依从小孩子。

第五,鼓励法。小孩子喜欢听好话的,穿了一件新衣裳,就要给别人看,要别人夸赞他几句,做父母的,可以利用小孩这种心理,指导他的品性和行为,父母看见小孩做一件好的事情,就应该鼓励他几句,使他再努力学好。看见小孩做一件坏的事情,也要用积极的方法,鼓励他努力改正。有一天,我看见一个小孩讲得响一点,关门关得重一点,他母亲就骂他说:“你不要瞎喊!门不要瞎关!唉!你这个小孩子本来很好的,为什么现在这样子坏?你不要学某某人的样!”这孩子本来很好的,听了他母亲的话,反而顽皮起来,真个有点学他母亲所说的那个坏小孩的样子了。当时这个小孩的母亲,应当好好地对他说:“好孩子,你来!你晓得某某人讲话讲得低低的,关门关得轻轻的。我知道你讲话也能讲得和他一样低,关门也能关得和他一样轻。”这样的话,那个小孩子必定喜欢听。所以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要好得多。

第六,注重自动。小孩子生性是好动的,几天大的小孩子,睡在床上,就能稍稍运动手足。这样好动的天性,与他的能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倘若做父母的事事代替他做,使他没有自动的机会,那他就不能得着经验,而能力也无从发展。我常常看见许多做母亲的,溺爱他们的子女,小孩子小的时候,总是抱在手里,使他不得自由爬行;小孩子行

走的时候,偶然跌了一交,母亲就赶快跑过去把他扶起来;小孩子的起居饮食,完全由父母代理,以致到了十来岁的小孩子,往往还有事事要依赖父母的。我们知道学由于做,不做是学不会的。比如教人游水,你在陆地上讲了许多方法给他听,或者你在水中做了许多动作给他看,而不叫他自己的去做游泳,这个人一旦到了水里,还是要沉下去的。游水非要他自己游不可,你替他代游,不过枉费心力,或者使你自己更练习得好一些,对于学的人是毫无益处的。代小孩子做事,也是这样的。有时候不但没有益处,并且还有害处,小孩子不去做,就不能得着经验,能力也不能充分发展,到大了变成一个很无用的人,这种损失实在是很大的。

上面几条教小孩的方法,非常重要,要小孩子做人做得好,我们一定要用这几条方法去教育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