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在晚上给宝宝睡觉的时候打灯吗?数据调查报告晚间开灯睡觉对小孩造成“性早熟”的概率挺大。因此睡觉,最好是换掉光源暗的led节能灯,那样才可以保证身体健康。

朋友的女儿,2020年5岁胸部就有点儿突起,刚开始父母认为是肥胖症,没多久父母却发觉她的胸部又变变大,上医院咨询了才知道是性早熟。亲人很无奈,平时生活起居全是井然有序的,饮食搭配也很留意配搭选料。

医师表述说,出現性早熟,挺大将会便是过多的灯光效果直射造成的。大家成年人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乃至会习惯性熄灯入眠。开灯睡觉除开会损害孩子眼睛外,还会继续对别的位置导致危害。

因此我们要尽早改正这一习惯性,大家开灯睡觉有下列好多个潜在性伤害:

1.负伤的起先双眼:开灯睡觉对小孩伤害较大 ,由于晚间双眼应当处在释放压力,若打灯睡则摆脱了白天黑夜的规律性。造成 双眼上的神经系统全身肌肉处在绷紧情况,除开非常容易近视眼还容易得到白內障。

2.小孩提早出現性早熟的标示:小孩在阳光照射時间太长会造成 身体代谢出的失眠药总数降低,造成 身体的卵子雌性激素提早出現代谢的状况,因此小孩的胸部会太早的突起等生殖器官提前生长发育。

3.造成 精神衰弱的罪魁祸首:晚间开灯睡觉,身体在睡眠质量中会出現活跃性的状况,让人身体出現错乱,造成 睡眠大大的降低,让人出現疲惫,记忆减退的觉得。

如何降低开灯睡觉对身体的伤害:

1.一定要开灯睡觉得话,能够 戴睡眠眼罩来防止强光照产生的夜间损害,为自己一个舒服的睡眠质量。

2.挑选一款温和的led节能灯替代闪灯,暖色系的光对身体的损害较为少。

3.平时要想双眼好,能够 多吃葡萄,梨子,枸杞叶,眼疲劳的情况下何不静座十多分钟,多看看室外翠绿色的景色和蓝天白云。有利于给双眼出示有氧运动主题活动。

根据本文我们知道开灯睡觉存有伤害,因此我们可以渐渐地教育 小孩胆小的黑影,要尝试习惯性熄灯入睡,也是一种节约資源的良好的习惯。

相关知识

德国妈妈:环保,不只是口号!


很多家长都知道要从孩子小时候开始进行环保教育,可是实际上如何进行,相信很多家长都是束手无策,苦无良方。针对这一点,我们不妨看看德国人是怎么做的,看看他们如何放弃说教,让孩子从实际行动中受到熏陶,并且身体力行。

环保,不知是口号!——就从生活做起

还记得欣欣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我一直很担心,没想到去接她放学时,她却异常兴奋地告诉我:“妈妈,妈妈,我们学校的垃圾桶会唱歌。”

“垃圾桶会唱歌?”我难以置信地问。

“嗯,我们学校有两种垃圾桶,一种会唱歌,另一种会说话。”小欣欣兴奋地说。

“会唱歌,还会说话?”我更加疑惑不解了。

“嗯,把垃圾丢进去之后,它就会唱歌,有的还会说话。”说完,小欣欣把我拉到垃圾桶旁边,指着垃圾桶告诉我:“这个绿色垃圾桶会说话,那个黄色和红色的垃圾桶会唱歌。不信你可以试试看。”

我仔细一看,绿色垃圾桶是放置可回收的废纸、废旧玻璃瓶等;黄色垃圾桶是回收废弃的塑料瓶和电池;红色垃圾桶则是用来回收厨余的。

为了验证孩子的说法,我拿出用过的纸扔进绿色的垃圾桶里。果然,里面传来“真好吃”的声音。而当我把手伸进黄色和红色垃圾桶时,里面传来了悦耳的音乐声,虽然时间很短,但确实非常神奇。

让孩子从小知道爱护环境、保护自然

看到小欣欣兴奋地向我介绍垃圾桶,幼儿园的老师笑容可掬地走过来,对我说:“小欣欣整天都在研究这些垃圾桶,我想她对于会说话和会唱歌的垃圾桶很感兴趣。”

“是啊,但为什么垃圾桶会唱歌呢?”我好奇地问老师。

“是这样的,我们在垃圾桶上装了声控装置,只要受到轻微震动,就会发出声音。所以,只要有人丢垃圾,让垃圾桶受到震动,它就会发出声音。”老师一脸自豪地说。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继续问道。

“哈哈哈,是为了环保,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我们把不同的垃圾桶分别漆成不同的鲜明颜色,上面贴有简明易懂的垃圾分类图案,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不会丢错垃圾了。”

之后,老师蹲下来对小欣欣说,“快告诉妈妈,老师今天给了你什么?”

听到老师的提醒,小欣欣很快从书包里拿出一个花花绿绿的小本子,对我说:“妈妈,你看,这是老师今天发给我的本子,并且告诉我上面要记录环保的大事。”

我接过本子看了看,这本子装帧得非常朴实,封面上印着绿色的田野、森林、草原等图片,上面写着“环保记事本”;封底则是沙漠、环境污染等地球被毁坏的照片,上面写着“地球妈妈好可怜”;翻开内页则是笔记本的形式,有“时间”;“天气”、“具体环保大事”的框框。

“我们并不是指望孩子能够记录多少大事,而是要让他们从小知道爱护环境、保护自然。”

“你可以看看其它孩子的环保大事纪。”老师将另一个本子给我。

我接过本子一看,第一页上面写满歪歪扭扭的字,又翻开几页看了看,里面记录着:

5月6日:我家门口的大树被汽车撞了,好可怜,我帮它包扎了。

6月1日:爸爸带我去游乐园,想要开车去,我建议坐公交车,爸爸同意了,我很高兴。

7月5日:昨天睡觉忘记关灯,好浪费,被妈妈念了一顿,我也承认了错误。

8月14日:我丢垃圾时发现有些没有分类。我花了十分钟才分类好,很累,但很开心。

看着这些“环保大事”,我突然觉得眼前的这间学校和这位老师非常可敬。

特别是老师最后一句话让我深刻反思:环保,需要的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是如此。

德式教养铁规则:环保教育,从日常生活做起

在德国人的心目中,环保有两种意义。第一:环保是一种节约精神,比如说一些可回收资源的再回收利用,不仅能让环境变得更加整洁,还能重复利用资源;第二:保护环境,不破坏环境,比如不乱丢垃圾。

德国人相当重视环保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会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而不是单纯地说教。

如果在环境教育中只侧重于知识传授,效果并不好,甚至还会让孩子反感。反之,如果能够设计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孩子对于环保的兴趣,效果就会更加明显,例如小欣欣要看到会唱歌的垃圾桶之后,自然就有了环保意识,不论是在家里或者路上看到垃圾,都会主动捡起来丢进垃圾桶。她之所以这么做,刚开始只是觉得好玩,后来就养成了一种习惯。

后来老公又跟我讲了一件事,虽然是小事,却同样让我震撼。

刚到德国的时候,老公对垃圾分类不太熟悉。一天,他和几个同学把已经分类好的垃圾丢错垃圾桶了,旁边有个三岁孩子正好看到,二话不说挽起袖子,把已经丢进去的垃圾捞出来重新分类,放到正确的垃圾桶。看到这一切,老公吓呆了,惭愧不已,从此以后,丢垃圾的时候他总是看清楚了再丢。

一个三岁的孩子竟然以实际行动去纠正一个成人的行为,由此不难看出德国环保教育成功。可见,想要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要从日常生活开始。

当然,为人父母更要身体力行。你能做到吗?

难管教不只是孩子的问题


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哪些是不对的,不对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为什么孩子会这么跟家长反着来有想受管教呢?

家里出现了难管教的孩子时,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我们会不会也是其中一个“不好控管”的因素呢?

从年龄的定义来看,青少年指的是12~18岁之间的孩子。从目前大多数的婚育年龄来看,一个12~18岁的孩子,他的父亲正好处于现今总是被渲染得沸沸扬扬的、很时髦的、充满着焦虑张力的一个新词汇——“中年危机”的四五十岁当中,而他的母亲则正在雌激素分泌水平猛烈震荡的前更年期或更年期之中,辛苦地经历身心和情绪的不稳定。

试想,一家三口,都处于或温和或剧烈的身心变化阶段中,就好像构成等边三角形的三个点,每一个都存在着发生剧烈摇晃的可能性。而且,只要有一个点确实发生了摇晃,另外两个原本就根基薄弱的点的稳定性就受到了威胁,被触发爆炸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听见青少年的父母很挫折地说:这个孩子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他小时候很乖、很听话呀,怎么长大之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或者是:这孩子原本什么话都会跟我说,从学校回来以后总是黏着我、围着我转,可是现在问他什么他都是敷衍几句,而且现在翅膀硬了,动不动就冲着我喊,惹我生气!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抱怨孩子长大了、变了,但却忘了自己也许已经不再完全是从前那个年轻、乐观、敢于梦想、精力饱满、情绪平和的自己。也许我们自己也受到更年期激素分泌变化的影响,变得暴躁、不耐烦和容易被小事激怒;或者因为与日俱增的生活压力和体力不济的原因,而越来越没法安静下来。我们可能因为年岁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爱唠叨,或者因为对自己的前途失望,而把更多的期望放在孩子身上。我们也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改变可能比孩子的改变还要多、还要大,而这可怜的、半大不小的孩子,其实也正在忍受“爸妈怎么变成这个样子”的情绪压力和挫折!

我在一次巡回讲座中,就遇到了真实发生的例子。

他是个高中二年级的男孩,被妈妈拉来听我的讲座。(光凭这点,我就觉得他已经是个好孩子了。现在有多少大男孩、大女孩会听妈妈的话去听一场那么无聊的讲座啊!)他坐在面向我右手边第一排的座位中间,很专心地听我讲了一个半小时有关如何管教孩子的演讲。当我的讲座结束,开始进入问答互动的环节时,他的妈妈一马当先举手站了起来,用了两三分钟的时间,在会场内起码有300人以上的大庭广众之下,絮絮叨叨地描述自己的儿子是如何的不好好学习和喜欢玩电脑。

我一面听着那位妈妈慷慨激昂的陈述,一面偷偷地拿眼睛瞄着她的儿子,一面还吓得全身直冒冷汗。我很害怕那个几近崩溃的儿子会站起来拿块砖头砸向他的母亲。(如果他真这么做了,我也真的可以理解!)当我终于婉转地制止了那几乎歇斯底里的妈妈的陈述之后,真的很想立刻冲下台去,抱着那饱受羞辱的孩子,好好地安慰他。

会后散场时,我留意那妈妈满带着爱意地和男孩一起走出会场。她频频探身问孩子需不需要喝水,还轻轻拍打他外衣肩上的一些毛屑。她全心全意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只是不知道自己在表达这些爱意的同时,已经给孩子带来了多大的伤害。

我相信不是每一位正经历更年期的母亲,都会像这位妈妈一样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我们仍然很有可能因为一件本来不需要大发脾气的事和孩子闹得不愉快,或抓住一件事就唠叨个没完。我向来以为自己是个很优秀、很懂得青少年心理的母亲,后来在一次和儿子的聊天中,才知道他觉得我有时候“蛮唆”的!

正处于“中年危机”的父亲,对孩子有时也有一些消极的影响。我曾经和一位少女的父亲有过一次长谈。在整个会谈的过程中,他不止一次地说:“太累了,我放弃了!我不想管了!交给她妈妈管吧!反正她也不听我的!”这位工作繁忙、在职场上承受很多压力的父亲,眼睛浮肿,眼角的皱纹清晰可见。我知道他很疲倦,睡眠质量很差,对孩子既失望又生气,他很挫折,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继续下去,于是,选择了冷漠地走开。

选择走开的爸爸可能不知道,他的冷漠背影正“落实”了孩子的想法——“反正你们根本就不在乎我!”或:“好吧!反正我也准备放弃我自己,不管我更好,这样大家都省事!”

我不想在这里危言耸听,或事不关己地忽略做父母的疲倦和感受。我只是想实事求是,从解决事情的角度来说,因为我们比孩子成熟有经验,比他更坚强勇敢,比他拥有更多可应用的资源,而且,关键是,我们是他的父母,所以我们必须在解决问题上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我们的义务,也是孩子可以向我们要求的权利。所以,我们得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在把挑剔的眼光投在孩子身上之前,也同时检视一下自己身上所存在的问题。

还好,在漫长的一生中,青春期、更年期或是中年危机,只是一个并不算长的阶段,内分泌水平也并非总是处在风雨飘摇的震荡之中,只要我们理解孩子和我们都正在一处不太平静、风浪有些大的海面上行船,彼此对对方在风浪中行进的辛苦有足够的认知和感同身受,那么,驶过了这段不稳定的海域之后,前方绝对就是风平浪静的美好景象了!

面对难管教孩子,不要放弃,只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孩子就一定会听父母管教的。孩子也会明白父母对自己的爱的。

郑渊洁的意义不只是写了点童话


作为童话大王的郑渊洁至今保持着几项记录:一个人独立写作一本童话月刊达21年;号称是一个著作等身的文盲,说自己的最高学历是驾校毕业——他的学校教育只到小学四年级;他有一个不上学但精通电脑的儿子,这个名叫郑亚旗的孩子是读着郑渊洁自己编写的教材长大的。

可以这么说,郑渊洁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有影响的童话作者,也是最成功的童话作家,他的《童话大王》曾经月发行量超过一万册。郑渊洁的贡献在于他写了如此多的童话,但他的贡献又不仅仅在于写了这些童话。

郑渊洁保持了持久的创作力。

在郑渊洁之前,一个童话作家单挑一本杂志是不可想像的,就算是现在也没有多少作家敢应这样的活。1985年《童话大王》刚刚创刊的时候是双月刊,后来改成月刊,一直持续到今天,现在除了这本月刊的《童话大王》外,又有一本创刊于2005年的《皮皮鲁》画册,主编是郑的儿子亚旗。当年有个“旗旗号巡洋舰”应该是郑渊洁写给自己儿子的,还记得书上有亚旗画的插图。如今,郑渊洁的作品编辑成了一套《郑渊洁童话全集》,一共是33卷,每卷是20万字,依据这个,郑说自己著作等身倒不夸张,更重要的是,他如今还一直在写,而他的身高应该是不会再变了的。

郑渊洁用全新的观念写童话。

郑渊洁以前的童话,教育意义是压倒一切的问题,甚至在一些童话创作过程中,有主题先行的嫌疑,常常是为了说明一个主题,而编一个童话故事,比如为了表现互助,就有《萝卜又回来了》,为了表现舍己为人,先人后己,就有《雪孩子》。郑渊洁的童话也是有主题的,只不过他是通过带给孩子一些好玩的故事,让孩子们自己来总结主题,比如给一个好战国家的元首打了兔子的血,给一个懦弱的元首打了猛兽的血,小孩在惊叹于非凡想象力的同时不难得出“热爱和平”的主题。“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这是儿童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郑渊洁在写童话的时候做到了,连带着他的语言,他的写故事的方式都是孩子愿意接受的。

郑渊洁创造出一系列成功的童话人物。

能否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是文学评价的重要标准,郑渊洁以前的童话,很少有有名有姓的人物,小布头、小花猫、雪孩子、“没头脑”和“不高兴”……怎么看怎么像符号化的人物,而在郑渊洁的童话里出现了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大灰狼等等比较成功的童话人物,他们有名有姓,并且通过一系列故事,有的是长篇,有的是中篇,进行比较完备的性格展示,另外,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郑渊洁的童话里颠覆了传统的“好孩子”形象,对于小孩来说,能在书里面看见有点小毛病的人物,会让他们觉得亲切,因为在学校里他们已经不缺乏需要学习的“好孩子”榜样了。

郑渊洁的品牌意识觉醒得很早。

郑渊洁的品牌意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的版权意识,一是他的自我品牌意识。因为是原创的故事,原创的人物,所以郑渊洁就有底气去进行系列产品的开发,他能出杂志,结集出书,也能开发出玩具、文具等等,对于他来说,写童话决不是卖文,而是一个产业,而这个方向正是儿童产品发展的正确方向:立体、多元开发。郑渊洁的杂志只有他一个作者,所以就不会去跟杂志社争版权,出版社要出他的书都是要得到授权的,而其他的产品更是需要得到郑的同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能有今天的郑渊洁童话产业就是因为他的版权意识觉醒得较早。

在经营自己产品的同时,郑渊洁不忘经营自己的品牌。在2005年以前的十年,他比较低调,据说在北京郊区的房子里过着安静的生活,这个时期,他为自己从小学退学的儿子编了一套教材,这套教材现在已经出版了,而郑也办起了“郑氏家教”的培训班。从《童话大王》诞生20周年的纪念开始,郑渊洁又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线里:接受电视台采访,参加综艺节目,甚至在吉林台有一档《郑氏胡说》电视脱口秀,在新浪上有一个《郑在播出》的视频脱口秀。当博客风潮来临的时候,郑渊洁不甘落后地开了名为《勃客郑渊洁》的博客,看得出,他和很多视写字为难事的明星不同,每天的更新都是自己亲历亲为。这个时代的郑渊洁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塑造了一个与时俱进的形象,而过去的十年可以解释为等待,也可以解释为合理规避受众的审美疲劳。不管怎么说,郑渊洁经营自己形象的想法是对的,如果一个儿童文学作家都不招儿童和他们的家长喜欢,那这个作家基本就没有生命力了。

另外,我觉得郑渊洁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不具备可复制性,所以家长用来开拓思路就够了,不能一味盲从,适合郑亚旗的教育方法在他妹妹郑亚飞身上都起不了作用,据说,小姑娘很小的时候就迷上了上学——这再次证明,孩子是千差万别的,孩子只有个性的差别,没有“好”“坏”之分,所以教育孩子的方法关键在于是否恰当。

别让平板电脑伤害孩子的眼睛


两三岁小孩就能玩电脑游戏了!这不是天才儿童诞生的故事,也不是社会早熟的另一表现,实际上这只是平板电脑触控操作带来的又一变革——人机交互的简单化,即使是孩子,也可以轻松玩转平板电脑,在触控屏上面“切水果”、“弹小鸟”。但正如曾经的游戏机在给孩子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带来了伤害一样,平板电脑现在也重复了这一过程,只不过受平板电脑影响的孩子更加低龄化、影响也更深远。

色彩艳丽、游戏丰富、携带方便的平板电脑在让孩子们享受快乐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带来了潜在危害,这其中对于视力伤害是最严重和显而易见的。

平板电脑对于孩子视力伤害很大

“我曾接待了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给他检查眼睛时,要从一个凳子移动到另一个凳子,不到10米的距离,他还在见缝插针地玩iPad(报价参数评测图库)。”于青说,不少孩子候诊或者检查过程中,还抱着iPad或家长的iPhone手机不放。“iPad是直接发光体,画面色彩亮丽,视觉刺激过于强烈,长时间地盯着屏幕自然会影响视力,有些孩子还边走边用iPad,这对视力的影响更大。”这是来自电视媒体的一段报道,说话的是瑞金医院瑞视眼科视光部主任于青。

这位眼科专家指出,孩子长时间玩iPad,对眼睛影响较浅的表现是频繁眨眼,这是眼睛过度疲劳的一种症状,一般可消除,但若进一步发展成习惯性频繁眨眼,矫正起来就费力了。“孩子的视力一般在8岁以后才能达到成人的水平,而孩子稚嫩的眼睛最终发育稳定,则需要到18-20岁以后。”于青建议,家长尽量不要给孩子接触iPad,如果要让孩子去玩,也要限定时间,每次不宜超过半小时。

平板电脑是如何诱发视力问题的?

实际上,在我们看东西时,眼睑是在有规律的眨动,有如汽车的雨刷,不间断地将泪水均匀地涂布在角膜及结膜上,这样不仅能起到润滑作用,还同时将表面的代谢废物或外来的灰尘等刷走,以保护眼睛。在正常情况下,孩子眼睑眨动的次数每分钟为15到20次,而在精力高度集中于游戏时,眨眼的次数会大大减少,长此以往就会引发干眼症、视觉疲劳,最后发展为近视。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眼睛负责调节看远看近的肌肉——睫状肌力量较强

更严重的伤害来自于平板电脑液晶屏强光,研究人员指出,当显示器的亮度达到每平方米100cd(即发光强度单位「堪德拉」)时,已经会对眼睛造成一定影响。而他们所测试的液晶屏幕中,其发光强度都超过每平方米300cd,有些更达到了400cd-500cd,而对于平板电脑来说,国际一线大厂的产品更倾向于配备一块高亮的液晶屏幕,虽然显示效果锐利,但也更容易导致视网膜与黄斑区的损伤及病变,随之出现的是视力的下降和色觉敏感度的降低,严重甚至会对孩子尚未发育完全的是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虽然平板电脑都配有亮度调节功能,但对于低龄孩子孩子特别是幼童来说,这个功能形同虚设,而自动亮度调节则是按照成人标准设计的。

强光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孩子在使用平板产品时,眼睛会与屏幕贴得相当近,这更加剧了对于眼睛的伤害。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眼睛负责调节看远看近的肌肉——睫状肌力量较强,当过度看近,特别是长时间使用电脑及相关产品时,就会出现视力疲劳,进而影响眼部聚焦功能,诱发近视,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弱视或斜视。

平板电脑会造成心理问题

正如曾经游戏机最后引发社会问题一样,平板电脑对于孩子的心理影响可能更加深远,孩子每次外出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候若都只盯着平板电脑的屏幕,将大大限制他们经历更广阔世界的机会。知名的幼教专家就曾告诫家长说:“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充满了好奇心,善于发现各种事物,一旦他们只专注于屏幕,就不会去理解更广阔的世界。”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来自传统平面媒体的报道: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赵女士近日通过电话向本报反映,她不满3岁的女儿点点最近迷上了平板电脑iPad。“本来是想买来自己用的,没想到现在却成了孩子的游戏机。”赵女士无奈地说:“点点只要在家,就会抱着iPad看动画片、玩游戏,碰都不让我碰一下。对着闪烁的屏幕,一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顺着赵女士提供的话题,本报记者又采访了孩子刚4岁的陈女士。她说,偶然一次为了让孩子不哭闹,她将iPad放到孩子面前。“本以为他只是随便拿小手点着玩玩,没想到却上了瘾。虽然现在不哭闹了,但也变得不爱搭理人了。”

平板电脑作为一种新的电子产品,使孩子能直观地针对物体进行操作。逼真的互动模式加上悦耳的声音和超炫的动画元素,孩子很容易上手,并沉迷其中。但对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长时间久坐不动,对孩子身体发育绝没有好处。而且,过分依赖iPad这种电子产品,可能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削弱孩子和其他人面对面沟通的技巧,长时间独自玩耍也容易让孩子变得孤单和寂寞。

孩子过早专注电子产品,会给以后的文字学习造成障碍。长期关注视频,就跟大人不动脑筋看电视一样,孩子会懒得去思考问题。也有些早教专家觉得,给两三岁的孩子玩iPad会对孩子今后感知真实世界造成障碍。

让孩子健康的使用平板需要家长和厂商的共同努力

尽管存在着不小的问题,但错误绝对不在于平板产品或思考能力还未成熟的孩子,笔者认为,如果你的孩子受到了平板电脑的伤害,那首先需要检讨的是家长,其次则是制造商。

笔者认为,制造商和商家绝不应该将配有高亮液晶屏的平板电脑包装成早教机、学习机宣传,而且应该充分考虑平板电脑给低龄孩子带来的影响并在说明书中予以注明,如果主打目标是学生群体,那就需要对平板电脑的功能设计、软件内容进行管控,增加适合孩子的智能屏幕亮度调节系统、定制使用时间等功能。

而家长在生活中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亲密交流,而不是把孩子丢给平板电脑,即使父母无法抽身,也应该正确引导孩子如何使用平板电脑。对于幼童来说,父母则绝对不应该将平板电脑交给孩子使用。

不仅在使用平板电脑时,即使在生活中,家长还应在平时生活中仔细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如发现孩子较其他同龄孩子动作迟缓、笨手笨脚,不活泼,不愿意做游戏,或看东西时爱歪头、皱眉、眯眼,看电视坐得很近,常常用手揉眼睛,上学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看不清黑板、学习成绩下降或看书距离很近,阅读不到半小时就出现眼酸胀、疼痛、头昏等视疲劳症状,应该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必要时散瞳验光。总之,父母对孩子,尤其是有近视遗传倾向的幼儿,一定要细心观察,并与幼儿园和学校相配合,定期查视力,才能早期发现孩子近视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