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准备心理健康教育

2020-07-10 入学准备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童话故事 爱之乐胎教

这样教育孩子不是爱。

做父母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难的一种职业,因为不仅要心甘情愿地全身心付出,而且即使做得费力、不开心了,也不能辞职不干。做父母还是个技术活,即使兢兢业业,仍然有可能事与愿违,比如以下的八个教育误区就是中国父母很难全部避免的。

1、为保全面子,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在公众场合,孩子用哭闹“要挟”父母,父母迫于颜面只好乖乖“就范”,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心理学上,这关系到对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也关系到父母权威的树立。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一方面要打定主意,教育孩子远比面子重要,即使众目睽睽,不该满足的要求决不可轻易松口;另一方面,可以用其他新刺激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中国父母虽然疼孩子,但经常把孩子看作是没有独立人格的“不完全的人”:孩子的房间想进就进,日记抽屉也是公然“检查”。其实,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具有隐私权的公民,受法律保护。如果不想孩子长大后到处吃亏,那么从小就要开始保护孩子包括隐私权在内的各项权益。

3、把自己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些父母不仅把孩子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续,还把他们当成弥补自己人生缺憾的最后机会。父母的这种补偿心理,会让孩子错失成为他们自己的机会。其实,父母应该为孩子的成长负责,而不是孩子为父母的理想负责,这才是符合进化论、适应社会发展的。不管在什么职业什么岗位,把自己的分内事做好就是成功,拼儿子并不是真英雄。

4、成绩代表一切。当今中国,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孩子们不得不靠成绩来竞争。不过,考试不是唯一重要的,它只能考察知识的掌握,不能考察知识的实际运用。所以,在督促孩子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实际能力。

5、早起就是好,睡觉就是懒惰。现在未成年人学习任务重,睡眠普遍不足,对身体和智力发展都有影响,可有的父母还担心孩子贪睡。为了追求“闻鸡起舞”而催孩子早起没有问题,但关键是,孩子无法跟古人一样“日落而息”,于是早起就成了疲劳战。

6、孩子就应该专心读书,不用分心做家务。做家务不仅能锻炼孩子的生活技能,放松学习中紧张的神经,还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从而加深亲子关系。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7、只要学习好,缺乏幽默感和情趣是无所谓的。学习成绩并不能伴随孩子一辈子,而活泼幽默的性格能让孩子一生好人缘,不管逆境顺境都能快乐生活。

8、撒娇是不合理要求的借口。很多父母把孩子的示爱或撒娇看成是“提要求”的信号,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情感内敛的文化使然,另一方面是父母把成人世界的物质化套到了孩子身上。其实,根据心理学的期待效应,多正面看待孩子,他们会回馈给你惊喜。

zj09.com小编推荐

既惩罚又不伤自尊,教育孩子这样做!


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宝宝叛逆和错做事情的时候,那么这时我们应该怎样教育或惩罚孩子,才可以达到警惕的效果同时又不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呢?

1、适当惩罚

惩罚过重易引起孩子对抗情绪,太轻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惩罚孩子要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

2、必要事后说理

孩子受罚后也许会改正错误但并不等于他明白道理,也不能保证下次不再犯。所以让孩子明白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说理是惩罚孩子后必不可少的。家长训教惩罚孩子务必要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切勿搞牵连、翻旧账。

3、点到为止即可

父母唠叨太多会让孩子分不清重点,不知道听哪一句为好,慢慢的对家长的话无动于衷,因为他孩子根本听不懂,这会使教训失去效果。

4、指责不伤自尊

家长不应该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这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尤其不要在公共场合惩罚孩子。

5、惩罚后要安慰

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自己的,只是不喜欢他的错误行为,希望他能够改正,这样父母就更喜欢孩子了。

6、父母一致态度

尤其是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之间,爸爸和妈妈之间要达成一致。

7、避免情绪失控

如果家长非常生气时,试试从1数到10。这样可以使家长在短时间内调整自己的情绪。

如果说妈妈们在惩罚孩子的时候能够做到这几点,那么相信你一定会有一个明事理,知礼仪的宝贝。

关于性教育 该这样对孩子说


时间一去不复返,新学期的号角已经吹响,学生大多数的都会去调整心态为自己做好入学准备,入学准备做的好可以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生成一个良好的环境,高效的入学准备的小知识你了解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性教育 该这样对孩子说,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过爸爸妈妈说自己是"捡来的",年幼的我们曾经一度以为是真的。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你是否也经常被孩子这样质疑:"爸爸妈妈我从哪里来的呀?"面对孩子的问题你选择正面回答?还是逃避呢?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性教育已经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问题了,每一个家长都应该正视幼童的性教育。近年来猥亵儿童的新闻屡见不鲜,很多罪恶之手伸向了无知的儿童,我们看到的都是那些被曝光的猥亵事件,然而我们看不到的呢?由于父母疏于对性教育的思想灌输,年幼的儿童懵懂无知,即使危险来临也浑然不知。

1.孩子指着父母的生殖器官问那是什么时,该怎么说?

答:这样的问题往往令很多父母不知所措,在回答与不回答之间发生一场严肃的心理战争。

但请你无论如何都别忘了,孩子此刻仍用期待的眼神,等候着你的答案。若你的小孩只是个学龄前的小朋友,你只要简单易懂地告诉他那叫阴茎即可。爸爸的尿会从那个地方流出来。

2.可不可以和孩子一起洗澡?

答:当然可以,和学龄前的小孩一起洗澡,也是一种性教育,因为通过亲子共浴,你可以教给孩子很多有关人体的知识。孩子长大到他不想和你一起洗澡,或者开始有些低触时,就是停止亲子共浴的时候了。

3.我该将裸女画拿下来吗?

答:如果你把那一幅画当成是一种艺术品,我想就没有把它拿下来的必要,毕竟它只是很写实地画出真实的人体而已。更何况一幅挂了一段时间的名画,此时特意把它拿下,岂不是更奇怪?也许你可以通过这幅画教孩子如何欣赏人体艺术之美,甚至让它成为你们家的性教育题材。

4.他会锨女孩的裙子,如何处理?

答:对一个学龄前的孩子而言,遮住的东西总是令他们最为好奇。他们想知道裙子底下到底藏着什么宝贝?那与色情无关。这时候,聪明的你应该问他:是不是很想知道姐姐的裙子里有什么?或者问他:你想知道什么?当他说完他的想法之后,你不妨告诉他:每一个人都有一些地方不可以让别人看,除了爸爸妈妈帮你洗澡时可以看,其他人谁都不可以。如果有人看了你的小鸡鸡,一定要告诉爸妈。姐姐穿着裙子就是不让别人看的意思,你当然不能看了。

5.我的孩子很暴露,怎么办?

答:人本来就是光溜溜地来到这个世界,是人类的礼教要我们穿上衣服的。只要不把孩子没穿衣服当成可耻的事,这个问题就不会是问题了。

在他了解了这个社会的规范之后,就不会再暴露了。

6.模仿异性上厕所,正常吗?

答:没有关系的,小孩天生就是好奇宝宝,对于他们从未尝试过的东西,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试一试。不用刻意阻止他,也不必加以责备。况且那种样子上厕所,他们自会感到不便,不必你谆谆叮咛,他们就会自己改正。

7.孩子为什么喜欢玩我的肚脐?

答:如果你觉得这也是问题的话,也许应该接受矫正的是你,不是孩子。你有权决定让或不让他玩。若你不喜欢,可直接告诉他:我不要你玩我的肚脐,就如同不希望他玩你的眼睛一样,可以不假修饰地说出你的感觉。

8.他看到狗交媾,如何是好?

答:你觉得那是一件可耻的事吗?假如你不这么认为,那么何妨以正常的心态看待它?你还可进一步让孩子从这样的体验中了解,狗是通过这样的方式繁衍后代的。你甚至可以告诉孩子,动物繁衍子孙的方法叫受精,植物传宗接代的方式叫传粉。

9.孩子为什么喜欢摸弟弟的小鸡鸡?

答:好奇是最主要的原因。每一个小朋友对别人的器官都很感兴趣,他们想摸摸、想看看。这时你不必过分地大惊小怪,可以用转移的方式,告诉他客厅里有他最喜欢的超人;或者直接问她,是不是很想了解弟弟的器官为什么和自己的不一样;或者问问她到底想知道什么?

10.爸爸的鸡鸡为什么长毛?

答:平常我们不可能特地将性器官给孩子看,因此在孩子小时候,就该制造让他看自己性器官的机会。洗澡可能是最好的时机。

当男孩看到和自己相似却又不太一样,且长着黑毛的阴茎时,一般都不会吓一跳,他们只会很好奇地注视它,然后问:爸爸的小鸡鸡为什么长毛?这是因为,那是很重要的地方啊!所以才有毛来保护它。就像我们的头,瞧!因为非常重要,所以先用硬硬的头骨来保护,然后再用头发保护它。你的小鸡鸡当然也很重要,但是你还小,等你上中学时,也会变得跟爸爸一样。

如果问问题的是女儿,只要回答:长大以后,不管是谁的小鸡鸡都会长毛,都会变大。就可以了。

11.我为什么没有小鸡鸡?

答:所有的女孩都没有小鸡鸡,因为男孩子与女孩子生殖构造本来就不一样啊!女孩子因为将来要生小孩,所以需要子宫,不需要小鸡鸡。

12。爸爸为什么会长胡子?

答:那是一个男孩子变成成人的一种象征。每一个男孩长到十四岁左右时,都会进入大人所说的青春期,这个时候,胡子会从嘴巴四周长出来。

假如你够幽默,不妨让你的小宝贝摸摸你的胡子。

13.妈妈为什么有乳房?

答:不管是男孩或女孩,乳房都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特别是对男性而言,更是一份永久的向往与童年的美好回忆。

在洗澡时,男孩最容易问:妈妈的乳房为什么这么大?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而且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女人的身体从出生以后,就已经具有为了生小孩而准备的各种构造的器官。例如,在肚子里有一个袋子,宝宝还没出生前就住在里面。此外,还有一条可以让宝宝出来的通道。宝宝出来了,可是他还不能吃普通的食物,必须喂他奶吃,这时妈妈的乳房乳房。会膨胀,同时开始制造奶水。当然,现在妈妈还没有奶水,可是等肚子里的宝宝一出来,就会有奶水可以喂他吃,不过,也有人没有奶水,那么就要喂宝宝奶粉了。

我是这样教育孩子的(来自好轩轩的小窝日志)


引言:小孩子们的性格及其品质,都是需要父母合理的教育,但是常有家长们不懂得教育的技巧,以下就让我们结合几个场景来详细的了解下应该如何来教育自己的宝宝吧,敬请妈妈关注好轩轩更多的小窝日志吧!

场景一:商场里,宝宝在家人前面走着,边走边四处张望,不时回头朝家人笑,每当宝宝停住张望时,家长就会上前蹲下告诉他“这是什么”等等,宝宝满意了又继续朝他想去的地方走,家长只是跟随、看护、等候宝宝的需要;

美希点评:让宝宝感受到自由,培养宝宝独立的同时家人更重要地是给予宝宝尊重、平等的相处方式。

场景二:妈妈在商品陈列柜上,看到了由手工制作摸起来很柔软的花朵,妈妈抱起宝宝,让宝宝也摸一摸,说:“瞧,这花真是很柔软哦。”

美希点评: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宝宝学会分亨,真正的分亨在生活中真实、平等的互动中建立;

场景三:宝宝在草地上抓了一把杂草,跑回把杂草放到妈妈手里,妈妈笑着说:“嗯,真多呀,宝宝小手真灵活。”

美希点评:宝宝的聪明,需要父母非常的洞察力、并真诚的给予支持,和孩子友好相处需要一点童真;

每天我都相遇的每个大人,都喜欢问:美希老师,怎么教孩子?我想:怎么教?说简单也简单日,说难非常难,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和孩子交往,你会发现孩子的美好。本网站小编总结:关于孩子们的成长,家长的教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希望父母们不要因为自己错误的教育而毁掉了孩子的一生,若是有空闲的时间,平时家长们可以关注更多此方面的育儿小知识!

//blog.cn0-6.com/300005990/

美国人是这样培养孩子的财商


不要羡慕当今的亿万富翁,不要只计划着给宝宝积攒百万财富,而是要从小开发宝宝的理财能力,让他学会把握“付出与收获”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以后不会因为金钱而迷失人生方向。下面美国人是这样培养孩子的财商介绍给你。

干零工赚两份钱

圣路易斯州的唐恩·里士满的经验则是:我为我的11个儿女们每人设立了一个共同基金,他们每赚1美元,我就在基金里投入50美分。

他们给人看小孩子、整理草坪,还干一些别的零工。年纪大些的孩子现在基金金额已翻了3番,其中6个孩子已将自己的一部分基金用于支付大学学费。

培养理财耐心

新罕布什尔州的拉尔夫-布里斯托则讲了这样一件事:8年前,我那具有资本家头脑的女儿才16岁,作为露营队顾问她得到了一生中的第一笔收入,我马上把这笔钱放进她的个人退休账户,并详细地向她解释再投资的诸多好处,以及复合利率的优势等。

割草赚钱买股票

柏特里克·朗的大儿子瑞安要求在他12岁生日得到一台割草机作为生日礼物,他妻子明智地给他买了一台。

到那年夏末,他已靠替人割草赚了400美元。帕特里克·朗建议他儿子用这些钱做点投资,于是他决定购买耐克公司的股票,并因此对股市产生了兴趣,开始阅读报纸的财经版内容。并且赚了些钱。当瑞安9岁的弟弟看见哥哥在10天内赚了80美元后,也做起了股票买卖。现在,他俩的投资都已升值到1800美元。

吃麦当劳以致用

住在纽约的劳拉·舒尔茨说,我13岁的儿子最喜欢的餐厅是麦当劳,他对它忠心耿耿。他7岁那年,我开始送他第一股麦当劳股票,以后逐年增加。

现在他的资本已经在这家公司里占了相当比例的份额。每次麦当劳公司的年报寄至时,他都会仔细阅读:每次去麦当劳用餐他都要认真考查。这些股票不像过完节就扔的玩具,从中得到的经验将伴随他一生。

卖玩具换收入

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美国小孩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这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从美国人教育孩子理财的经验中,中国父母可以学到很多。总结来说,美国人教孩子理财有以下11个金点子,中国父母可要学习了!

理财教育的11个金点子

1、设计一个系统,让孩子赚额外的钱。

2、给孩子设储蓄帐户,定期听取孩子对帐户的看法,鼓励孩子,表扬孩子。

3、让存钱的过程象花钱一样有趣。

4、如果在花钱上有什么闪失,不要为孩子开脱。让孩子们犯错误,承担决策失误的责任,并从经验中学习。

5、尽早开始!孩子一旦掌握“我要……”的概念,就开始让他理解“我要…”意味着一笔开销。

6、帮助孩子理解“我需要……”、“我要……”和“我希望……”之间的区别,这使他能在将来作出好的花钱决策。

7、孩子长大一些时,就让他共同承担家庭的财务目标,让他了解家里为什么存钱,怎样把钱攒多,又怎样聪明地花钱。

8、让孩子介入家庭的财务计划和开支过程,这不仅增强孩子的自尊心,也使他了解计划的重要性。即使一个小小孩也可以在计划中占一小部分,这样最终的目标也是他的目标。

9、设计一个简单的记录系统,孩子可以用来记下他赚的钱、花的钱和节省的钱。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10、要求孩子照管好自己的房间、玩具和个人物品,从而教会孩子“量入为出”。当眼镜、外套、书籍等因为粗心而不得不替换时,可以考虑要求孩子用其存款弥补这一开销。

11、时刻牢记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所以要实施、示范合理的花销理念,如提前作购买计划、买打折商品、检查单价、使用赠券、大宗购买前调查其质量等。

教育孩子孝顺,不如教孩子爱自己


时间是一条金河,又是一年开学季,不少的同学会在家里的帮助下调整作息为入学做好准备,入学准备可以帮助孩子们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中,那么你还有了解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教育孩子孝顺,不如教孩子爱自己》,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中国自古以来的所谓“孝顺”,其实是有一个不平等的阶级观念在里面,认定小孩一定要服从家长,要“顺”。父母跟孩子的关系,说到底也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也应当平等自由,没有高低阶级之分。

这是早年李安导演拍完父亲三部曲的《喜宴》之后,接受采访时候说的一段话:

"与父母的关系,能够彼此相爱就够了,不必要制造一个阶级观念。

你一定要小的服从大的,但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你都要尊重他,他的性向,他的爱好,他的任何东西你都要尊重他,接受他,这是和平相处的一个基准。

我觉得“孝顺”是一个过时的观念。

当然跟中国人讲,几百年也讲不过去,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存在。可是在我的思想里面,我已经不教小孩“孝顺”这个东西,只要爱我就够了。"

李安提到,中国自古以来的所谓“孝顺”,其实是有一个不平等的阶级观念在里面,认定小孩一定要服从家长,要“顺”,它跟现在的普世价值中的“平等”冲突,是一种过时的观念。

父母跟孩子的关系,说到底也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亲子关系也应当平等自由,没有高低阶级之分。

看到这个观念的时候,很多人豁然开朗,如释重负——这些年,因为“违背”父母意愿而产生的罪恶感终于开始消散。

父母和孩子都是平等独立的人,孩子的想法也应当获得尊重,不听父母话不是不孝顺,不是忤逆,那只是个人的自由选择罢了。

说实话,作为一个不怎么听话的小孩,生活在一个普通家庭,从小背负的成长压力特别大。

大人们总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给你规划好人生轨迹,一旦你做出了另外的选择,“不懂事”的帽子就扣在了头上,并会施加各种压力,甚至把养育你的辛苦作为一个杀手锏,每次谈不拢就放大招。

孩子真的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那更为现代的观念是什么——“育儿先育己”

父母首先需要把养育的注意力从孩子转向自身,唯有改变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以充满爱、价值感、尊重人际界限、拥抱改变的积极状态,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也就是说,好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应该更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姿态,应该努力去成为一个充满爱与责任、独立而追求自我价值的人,成为小孩模仿的榜样。

而不是一味对着孩子指手画脚,用一些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小孩。毕竟,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扇窗户。

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在最近两年已经讨论得很充分了。

大量影视的矛盾主体都是人和原生家庭的关系。

比如去年的大热的《欢乐颂》,樊胜美极度扭曲的原生家庭环境让她变得不幸,即便樊胜美再努力,再拼,最终还是成为“家庭”的牺牲品。

让观众看得无比愤怒而心疼。

很多父母喜欢把“我这辈子都是为了你”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把一生的重量都压在孩子身上,这样的爱,太沉重,让人喘不过气。

这种思想包袱笼罩下的小孩,很容易闷闷不乐。

不要认为父母的给予都是理所应当

当然,期望父母平等的对待我们,那么我们也要学会正确地对待父母。

独立自主,不向父母索取,不认为父母的给予都是理所应当,对于养育之恩,要心怀感激。

传统文化宣扬长幼尊卑,大多数父母显得很强势,而她们的强势,需要的是包容,而不是指责、埋怨。

看到很多关于“母亲强势毁灭家庭”的言论,想替我强势的妈说几句话。

我承认有个强势的母亲是挺不好过,但如果你用爱去解释她的强势,会变得美好。

我曾把一篇关于“强势妈妈对家庭毁灭”的文章转发给我妈,她没有回复我,两天后才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后来才知道她看完这篇文章哭了,难过了两天不知道该跟我说什么。

我那时选择站在对立的角度,用一篇文章来责怪她的行为,而非女儿的角度理解她,这很残忍。

父母要理解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意识到它们不同年龄段的行为都有其正当性,就会对他们的行为更加宽容。

反过来,我们不也应该这样去包容她们吗?

爱和理解,尊重和沟通,在任何关系中都适用。

和父母产生矛盾的时候,不妨试着脱离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孝顺”枷锁,让爱而非血缘成为这段关系的纽带,把父母当做朋友,用沟通代替指责,争取把给彼此的伤害降到最低。

作者:未知

教育孩子这三件事千万不能省


随着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新的开学季即将到来,不少的同学会在家里的帮助下调整作息为入学做好准备,入学准备做的好可以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生成一个良好的环境,你有看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文章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孩子这三件事千万不能省,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育孩子我们总希望能抓住本质,事半功倍。但是,在育儿的道路上究竟有没有捷径呢?小编只能说,教育孩子这三件事万万不能省。

1.锻炼身体

身体是一切的保证。之前我们的教育一直强调的是“德、智、体、美、劳”,随着现在对学历的重视,对体育锻炼渐渐忽视了。其实这是不对的。要从小让孩子养成锻炼身体好习惯,身体茁壮成长才是一切的基石。

2.学习

学习不仅是学习课堂知识,而是从一切可能学到的地方却汲取营养。我们可以不够聪明,但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在人生的道路上相信不会走的太差。

3.旅游

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蝌蚪,长大了都变作井底之蛙。这不是你的过错,只是你的限制,但你要想法弥补。要了解世界,必须到远方去。旅游是需要花钱的,谁都知道。旅游的好处却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常常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蓄积。

有人以为旅游只是照一些相片买一些小小的工艺品,其实不然。旅行让我们的身体感悟到不同的风和水,我们的头脑也在不同风情的滋养下变得机敏和多彩。目光因此老辣,谈吐因此谦逊。

我该怎样教育这样的宝宝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将要迎来新的学期,孩子也会在父母的帮助下做好入学准备,提前做好入学准备工作可以让我们提高效率,高效的入学准备的小知识你了解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我该怎样教育这样的宝宝”,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同意楼下的意见,别担心,孩子讲道理是件好事。

我觉得应该把次序倒一下,先讲道理,再分享。例如:不是先喝她的来试探她,而是先征求她的意见,问问她“妈妈可以和你一同分享吗?”如果你想说服她跟你一起分享,要用她马上就能明白的理由来说服她。例如举例妈妈和大家是怎么跟她一起分享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买东西的时候就说明是最好的。还能培养她对自己的行为、承诺负责。如果现在她改变不了,就可以换一个方法。比如在第三者面前夸奖她的进步、睡觉前总结一下她的优点:今天和谁分享了食物,有了进步,应该表扬。暂时不要再提她没有分享的其他事物,更不要因此打她。

教育孩子很多的时候需要坚持和等待,如果她没有分享的习惯,一下子是纠正不过来的,需要鼓励和逐步的巩固。

MinnyJiang的回复:

不管怎样,打是绝对不好的一种教育方式。你先告诉自己无论如何不能打她,再想办法吧。小孩子自私跟从小带她的人对她的教养有关,也许你们一直没有注意给她灌输“好东西要分享”的概念。从现在开始可以慢慢地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比如下次吃什么东西的时候,你自己先开始吃,她注意到了找你要时,你就可以开始教育她了“那下次你有好东西吃的时候给不给妈妈呀?”等等。这种观念是要慢慢进行灌输的,她有一点点进步要及时表扬她,让她尝到“分享”的快乐。孩子的很多坏习惯养成以后很难改,不要急在一时。在你生气时你孩子的表现说明她是一个非常敏感和有自尊心的孩子,也很爱你,这样的孩子吃软不吃硬,其实摸准脾气以后很好教。另外,三岁到四岁的孩子有一段特别自私的时期,也是一个成长过程,家长要特别注意引导。

hanhao.wb的回复:

小土豆从小被灌输的观念就是:东西不是她一个人的。无论吃什么,我都会故意跟她分一些,同时要求她送给保姆姐姐或奶奶等当时在场的人一起吃。这样的效果非常明显,她脑子里几乎没有“只能自己吃”的观念,从来不独占食物,也会主动分给小朋友吃,呵呵。其实这也是一个朋友传输的经验,她的儿子是一家人的宝贝,但是她坚持跟儿子“争”东西吃!效果呢,就是儿子很懂得疼老妈,知道好东西大家应该一起分享!

这位妈妈,我觉得你可以先从宝宝不太在意的食物开始,比如平常的水果,在宝宝准备吃之前,请她拿给大家吃,然后表扬她,逐渐过渡到平时只有她自己享受的宝宝食品,慢慢地让她明白,好东西不是她一个人的,爸爸妈妈最辛苦,最应该吃好的,哈哈。

我想,只要耐心引导,孩子会彻底明白道理,而不是只在口头认错的。

入学准备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