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的敏感期

诅咒的敏感期

“打死你”、“把你踢死去”“你是个大笨蛋”等等这些听上去既不文明又有些可怕的言辞,总是出自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嘴里。

因为孩子在这时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就是诅咒,而且成人反应越强烈,孩子就越喜欢说。

应对方法:如果生气或者跟他们说这样说不好,反倒起强化作用。家长最好的方法就是当没听见,淡化处理为主。诅咒的敏感期度过也很简单,你就听他说好了,不要试图制止他。他在体会语言的力量。

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从对完整性的审美发展到对事物完美的追求,这个发展的过程使孩子在审美上有了更大的范围。执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总是手拉着手一起走来。三到四岁,这是一个在成人眼里不可理喻的年龄。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在园长怀里摔倒了,但是谁抱他都不肯起来,他会一直哭着,到楼上找到平时经常带他的老师,再把老师带到他刚才摔倒的地方,重新摔倒一次,让这位老师把他抱起来。这时,他的哭声才会停住。对此你能理解吗?其实,孩子在这个时候所表现出的,正是强烈的使用自我的意识。

应对方法:追求完美是孩子的天性,保护它就是保护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事物的完美是随着观念的发展而发展的,儿童认为不完美的事和物,在成人那儿可能具有美学特征,比如残缺的美;但对完美事物的感觉,对规范事物的感觉应该留存下来。只有这样,他的心中才会有标准,他才会追求事物的完美、和谐、规则,并为此而忘我地工作。每个理想主义者都具备这样的品质,它成就了艺术家、科学家、优秀的教师和各行各业出色的人www.zJ09.com

执拗秩序敏感期

3岁多到4岁孩子的父母在一起交流、大倒‘苦水“的时候,最后常常会形成一个让他们一致头疼的问题:孩子特任性!特不讲理!什么事情都要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如果得不到满足,他们就大哭大闹、不依不饶,常常是只有按着他自己的意愿重新再来一次时,他们才会罢休。这时的孩子,好像总是完全没有理由的胡闹,对成人的所有干涉都表现出极大的抗拒和不满,让我们经常感到简直不可理喻。延续秩序敏感期:

应对方法:这时的孩子是在使用他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说,孩子这时是想完全按着自己的意愿来支配他们的生活和周围所有的人和事。这个时候的孩子,自然会表现出非常的自我,什么事情都要按着他的意愿来做,借以来证明自己使用自我的力量。家长应该尽量保持家中的东西秩序及宝宝的生活规律而不被打破。

垒高(空间)敏感期

喜欢把物体垒高,然后推倒,再重垒。就是在这样不断的重复中,孩子建立了三维空间感。

应对方法:家长可以带领宝宝去摆积木,当然孩子可能一会儿就重来。家长可以首先建一个模型让孩子感兴趣而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色彩敏感期

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开始在生活中不断寻找不同的色彩。人类认知的发展正是从感觉训练开始的。

应对方法:从认识基本颜色的黄红兰开始,每天不断的变化来。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东西都是有颜色的,家长可以有目的的强化一下,这样孩子就慢慢实现了感觉训练并懂得这些颜色的区别。3-4岁是儿童对色彩的敏感期>>

语言敏感期

孩子大约在3岁半左右,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表现在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这时,他们总是把大人说的话一遍又一遍地使用在恰当的语境中。一次,一个孩子对我说:“老师,等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出来玩了,”我回答说是,然后问他:“你知道什么叫春暖花开吗?”孩子说:“就是天气暖和的时候,因为妈妈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就可以吃冰淇淋了”。这就是孩子语言的发展。

应对方法:这个年纪的孩子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家长可通过多种途径,如亲子共读、猜谜语、讲故事等方式来更好的发展宝宝语言能力。

逻辑思维敏感期

不断追问“为什么?”“天为什么黑了?”“为什么会下雨?”“小朋友为什么要上幼儿园?”等等。这些问题总是让家长感到应接不暇,可是孩子却不管不顾地打破沙锅问到底。

应对方法:当孩子提问时我们应该不厌其烦给孩子解答,孩子开始出现了逻辑思维。孩子正是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所以,这时家里有一套百科全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时认知的速度是事倍功半的。让孩子了解顺序的概念。这种学习有助于孩子今后的阅读,这也是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如让孩子掌握左右、前后、里外等的空间概念。这些都可以在生活中逐步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剪、贴、涂等等动手敏感期

孩子从这时开始真正有意识地使用工具,这又是大多数孩子建构专注品格的最好机会。爱乱涂乱贴,爱乱剪纸等等。

应对方法:无论在教室里还是家里,都应该准备有充分的材料,孩子们非常乐意选择剪、贴、涂等等这些工作。从身体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孩子训练小手肌肉和手眼协调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应该规范孩子使用剪刀的动作,注意安全问题。

藏、占有敏感期

开始强烈地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孩子只有在完全的拥有物质并可以自由支配时,才可能去探索物质背后的精神,才可能超越于对物质的占有。而当这些物品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孩子自己时,交换就开始了。与此同时,也就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应对方法:儿童必须首先拥有物品,才能消费这个物品。这就出现了物品的所有权问题。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给不给别人自己有决定权;拿别人的东西要征得别人的同意,这是儿童交往的主要原则。我们一定要帮助儿童建立这个原则并形成秩序。我们不应该强制让儿童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分享,而应该让宝宝懂得分享慢慢愿意交换物品。

3-6岁的宝宝的常见问题,专家帮你支招:

Q:3岁孩子会出现哪些敏感问题

专家在线访谈:一个人的成功不仅需要有高IQ(智力因素),也需要有高EQ(情商),虽然每个人对于成才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大多数成功的人都拥有自信、自强、坚持、抗挫折、情绪稳定、感恩心理等品质,而这些品质都需要从小开始培养。情商培养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父母怎么做才能引导宝宝的情商向好的方向发展?当宝宝出现了没有耐心、无法控制情绪、害怕等等情绪,甚至出现了不文明的行为时,父母应如何纠正呢?本期专家访谈我们请来了外研社副社长,早期教育专家范晓虹老师答疑“如何培养宝宝的情商”。...[全文]

Q:4岁宝宝究竟应该学些什么?

育儿问答特聘专家:可以让孩子学习一些乐器如:钢琴等;提供种类丰富的知识将给孩子听,丰富知识开拓孩子视野;可以说一些简单的看图说话,锻炼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孩子词汇...[全文]

Q:男宝宝5岁,做事追求完美,不然就发脾气。

育儿问答特聘专家:这是因为宝宝的语言功能发育得还不完善,不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家长要多与宝宝沟通,引导他用正确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由于宝宝的能力有限,所以有一些事做得不完美也是很正常的,家长要引导宝宝慢慢的去完善。...[全文]

有更多问题想请教育儿专家>>

▲4-5岁的敏感期

打问出生敏感期

孩子往往在这个时期开始询问自己从何处来,并且一遍又一遍地问。

应对方法:成人的回答不能有一丝的马虎,因为这是孩子安全感最早的来源,也是人类最古老的一个哲学问题:我从哪里来?如果孩子到了这个敏感期,家长们认真地拿出百科全书,将生命形成的全部过程科学地讲给孩子听。

情感的敏感期

四五岁的孩子基本上已经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并且可以理解并接纳和妈妈的分离了。但是在这个敏感期的孩子好像忽然变小了,而且在情感上很脆弱。这不但表现在为一点点小事都会哭得很伤心,而且也表现在不能和妈妈分离。许多妈妈都说这个时候孩子一下子变得很粘人,并且会关注别人是否爱他,对父母的情绪反应非常敏感。

应对方法:这个时候的孩子,只是透过外在形式上的“退缩”而去获得更多的爱和关注。因为这时的他们,正在为下一个阶段要面对外面的世界而积蓄能量。家长应该经常把宝宝我爱你,妈妈好爱你之类的告诉宝宝。放学回家的宝宝给个关怀的拥抱。

人际关系敏感期

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伙伴并开始相互依恋,从和许多小朋友玩到只和一两个小朋友交往,孩子自己经历了人际交往的全过程,而这种交往智能是与生俱来的。

应对方法:多带孩子去外面让孩子知道人际关系的意义而愿意与人交往,并让孩子尝试人际关系交往的好处,这样孩子就变得更愿意与人交往。

婚姻敏感期

在人际关系敏感期后,孩子便真正展开了婚姻的敏感期。最早的时候孩子会想要和爸爸、妈妈“结婚”。之后,他们就会“爱上”自己的老师或者其他的成人。一直到5岁左右,他们才会“爱上”一个小伙伴,比如只给自己喜欢的孩子分享好吃的东西,而且经常在一起玩,产生矛盾时也不愿意让其他人干预等等。总之,他们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应对方法:首先,家长不要过于紧张。要心平静气地给孩子讲道理,就象讲一个故事。比如,当孩子问你为什么爸爸和妈妈结婚,家长条平静而认真地告诉孩子,因为我们是相爱的。

当孩子问我也要和爸爸结婚时,家长要平静而认真地告诉孩子,只有大人才可以结婚,只有相爱的人才要以结婚。等你长大了,找到相爱的人就可以结婚了。同时一定别忘了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相爱的,但爸爸妈妈同时也非常非常爱你,以防孩子“吃醋”。

审美敏感期

和前一个年龄段不同,这个时期的审美是对自己的形象有了自己的愿望和审美标准,尤其女孩子对自己的衣着和服饰产生起浓厚兴趣。

幼儿园的孩子到了审美敏感期时总是喜欢化妆。当然,在成人眼里这些“妆”化得很离谱,但是这些女孩子们总是热情不减,并且总在所有人面前走来走去展示,直到得到你的夸奖之后,她们才会带着满足的神情离开,转身又会到别的老师面前展示。除了化妆,女孩子还喜欢漂亮的裙子和鞋子,并且要按照自己的想法穿着和打扮。在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成人的肯定。此时,我们无需对美做任何评判。

应对方法:

应该多了解孩子的心理,面对宝宝的审美热情应该不责怪不恼怒,而是“顺势而为”。父母需钻研一些美学知识,教育孩子掌握一些美学道理,建立正确的审美观,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体验美。美不仅包含了外在美,又包含了内在美。对孩子的审美教育不要好高骛远,而要紧密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因势利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身份确认敏感期

“我是白雪公主”“我是警察”、“我是小锡兵”。孩子们会给自己一个又一个身份。这种现象是因为孩子开始崇拜某一偶像,希望自己就是那个偶像。在幼儿园里,经常有穿着白雪公主服装的小朋友,你必须叫她白雪公主她才答应你。孩子在这个身份确认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他们开始透过自己的偶像来表达自己。

应对方法:当孩子处于身份确认敏感期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让他们尽情地为自己的梦想去“奋斗”!

◇让孩子尽情去模仿,让孩子心目中的那偶象存在,也是孩子内心孩子力量的源泉。

◇利用偶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孩子模仿的同时,也是在塑造自我,在偶像的引导下,孩子可以心甘情愿地去改正缺点,比如吃饭读书的一些缺点等等。

性别敏感期

这时的孩子最重视的就是谁是男孩谁是女孩。如果有人去洗手间,他们一定要跟着去,原因是想观察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

应对方法:孩子对身体的探索和认识来自于观察,成人在给孩子解释时,态度必须客观和科学,就如同认识自己的眼睛、鼻子、嘴一样。当然百科全书这时是最好的工具了。

数学概念敏感期

孩子到了4岁多时,总是喜欢问:这是几个,现在是几点,有几个人?这是因为孩子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这时的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逻辑,他们只是能够将数名、数字、数量配上对。这是孩子数学智能的最初发展,而只有三位一体地掌握,才算掌握了数的概念。

应对方法:经常上下电梯时可以告诉孩子现在是几楼几楼让孩子有个简单的数学概念,让宝宝懂这些数字的意义。或者平时在家中实行分物品,让宝宝懂得数学概念。

认字敏感期

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符号,以前看过的那些带字的图片宝宝们开始对号对座了。

应对方法:家长给孩子一些文字卡片,让孩子把动作和看到的文字配合起来去学习文字。在这个阶段,孩子只能宏观地认识文字,也就是一个整体的形象,还不能够分解字的笔画,也达不到书写。孩子也会对自己熟悉的某些文字感兴趣,比如他们会发现自己名字里的字在别的地方出现。

绘画和音乐敏感期

这是人生来俱有的智能。绘画是孩子最会使用的一种语言,他们从涂鸦开始一直到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整个的过程都是一种自然的展现。而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开始了听觉的发展,一岁多的孩子就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扭动自己的身体,音乐是人类的语言,孩子天生就具有最高级的艺术欣赏能力。

应对方法:在这个敏感期的发展上,我们只要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高品质的环境就可以帮助孩子的发展了。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参加一些高品质的绘画展或者音乐会,培养孩子有很好的艺术欣赏能力。

▲5-6岁的敏感期

延续婚姻敏感期

5岁以后的这个敏感期是前一个婚姻敏感期的延续。这个时候的孩子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并且知道了一些简单的婚姻规则,比如只要相爱的人才能结婚等。

应对方法:教育孩子正确的婚姻观,告诉现阶段孩子的任务是好好学习,等长大后宝宝就可以找到兴趣,能力各方面都适合的人结婚就好。或者举例孩子的心目中的偶像的婚姻观。

社会性兴趣发展的敏感期

孩子0~6岁的发展是一个人宏观发展的微观缩影,到了6岁他们就开始积极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利,喜欢遵守和共同建立规则,形成合作意识。

应对方法:比如选举班长,实现自我管理,监督上课的时候谁没有进教室,吃饭前谁没有洗手,哪个孩子没有遵守幼儿园的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会体验到个人的愿望与社会要求的冲突,从而逐步学会采取理性、社会群体认可的行为规范行动,并将自己逐步融入更大的社会群体中,由此儿童的社会性得到发展。

认识符号、书写符号的敏感期

孩子对认识符号、书写符号(文字、拼音、偏旁部首)产生兴趣。

应对方法:用孩子认识的事物来认识相关的文字,比如孩子喜欢的食品、玩具等,把文字制作成字卡让孩子和实际的物品配对,这样,孩子就能够避免用记忆去死记硬背文字了。而让孩子通过实物配合文字的形式来学习,才能够真正让孩子将抽象的符号和现实的实物结合起来,学习文字就会有意义了。让孩子先触摸符号以产生感觉,然后再临摹,通过这样的书写过程,孩子就能非常顺利地度过并且发展这个敏感期了。

数学逻辑的敏感期

数学逻辑的敏感期和数学概念的敏感期是有区别的。孩子们在完成了对数字、数名、数量的认识之后,开始对数的序列、概念以及概念间的关系产生兴趣,比如通过一些数学教具让孩子学习加减乘除法,这种方法学习的是数学的逻辑而不是简单的记忆。

应对方法:数数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爬楼梯、上台阶、分水果、数纽扣,用游戏的方式在生活中任何时间段里穿插,比单纯地坐下来练习数数要愉快得多。爸妈如果有空,还可以两个人一起陪宝宝数,

动植物、科学实验、收集敏感期

孩子开始热烈地吸收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孩子们对自然的探索兴趣比我们想象得要强烈的多,在我们的幼儿园里,总是能看到孩子好学、好奇的品质。

应对方法:家长应该多带孩子去户外,观察动植物的变化及习性让孩子爱上自然界的一切,家长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观察收集标本等等。

延伸阅读

3-6岁到底应该“教”什么?


不少家长对于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会有各种焦虑,担心孩子会哭、会不睡觉、不吃饭。很多家长迷惑,孩子到底在孩子园里“学”什么,什么才是合理的期望。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有个教育部编制的、很权威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按照孩子学习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指导着孩子在幼儿园的教学与生活。

研读《指南》,我们既可以知道幼儿园在“教”什么,也完全可以从中学习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从而遵循科学规律,不揠苗助长。

1.何为健康的体态?

3~4岁,应在提醒下,能自然坐直、站直;

4~5岁,在提醒下,能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

5~6岁,经常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走姿势。

特别提醒:

保证每天睡眠11~12小时;午睡应达到2小时左右,时间可以随孩子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椅子的高度以写画时双脚能自然着地、大腿基本保持水平状为宜;桌子的高度以写画时身体能坐直,不驼背、不耸肩为宜;床不宜过软。

2.何为情绪的安定愉快?

3~4岁:情绪比较稳定,很少因一点小事哭闹不止;不高兴时能听从成人的哄劝,较快地平静下来。

4~5岁: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不高兴时能较快缓解;需要不能满足时能够接受解释,不乱发脾气;愿意把自己的情绪告诉亲近的人,一起分享快乐或求得安慰。

5~6岁: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知道引起自己某种消极情绪的原因,能努力化解;表达情绪的方式比较适度,不乱发脾气;能随着活动的需要较快地转换情绪和注意。

特别提醒:

和孩子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孩子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

允许孩子表达自己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孩子发脾气时不硬性压制,等冷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接受的。

3.要达到什么样的适应能力?

3~4岁,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活动,在帮助下能较快适应集体生活;

4~5岁,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左右,能较快适应人际环境中发生的变化,如换了新老师能较快适应;

5~6岁,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不少于半小时,能较快融入新的人际关系环境。如换了新的孩子园或班能较快适应。

特别提醒:

每天为孩子安排不少于两小时的户外活动,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经常玩拉手转圈、秋千、转椅等游戏活动,促进其平衡器官机能的发展。

经常带孩子参加亲戚朋友聚会等,支持他与不同群体的小朋友游戏等,使孩子较快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4.要达到什么样的生活自理能力?

3~4岁,在提醒下,饭前便后能洗手;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或鞋袜;能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

4~5岁,饭前便后能主动洗手,方法正确;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钮扣;能整理自己的物品。

5~6岁,能根据冷热增减衣服;会自己系鞋带;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特别提醒:

不论孩子做得好坏都给予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

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

5.应具备什么样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3~4岁,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在提醒下能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事;在公共场所走失时,能向警察或有关人员说出自己的名字、家庭地址、家长的名字或电话号码。

4~5岁,在公共场合不远离成人的视线单独活动;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能遵守安全规则;运动时能主动躲避危险;知道简单的求助方式。

5~6岁,未经大人允许不给陌生人开门;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运动时能避免给他人造成危险;知道一些基本的防灾知识。

特别提醒:

帮助孩子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物,如不动热水壶,不玩火柴或打火机,不摸电源插座,不攀爬窗户或阳台等。帮助孩子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如:小心触电、小心有毒、禁止下河游泳、紧急出口等。遇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知道要拨打110、120、119等求救电话。

6.应该掌握哪些文明的语言习惯?

3~4岁,与别人讲话时知道眼睛要看着对方;说话自然,声音大小适中;能在成人的提醒下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

4~5岁,别人对自己讲话时能回应;能根据场合调节自己说话声音的大小;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不说脏话、粗话。

5~6岁,别人讲话时能积极主动地回应;能根据谈话对象和需要,调整说话的语气;懂得按次序轮流讲话,不随意打断别人;能依据所处情境使用恰当的语言,如在别人悲伤时会用恰当的语言表示安慰。

特别提醒:

孩子表达意见时,成人可蹲下来,眼睛平视孩子,耐心听他们把话说完。

结合情景提醒孩子一些必要的交流礼节。如对长辈说话要有礼貌,客人来访时要打招呼,得到帮助时要说谢谢等。

7.要达到什么样的人际交往能力?

3~4岁,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喜欢与熟悉的长辈一起活动。

4~5岁,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有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喜欢和长辈交谈,有事愿意告诉长辈。

5~6岁,有自己的好朋友,也喜欢结交新朋友;有问题愿意向别人请教;有高兴的或有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

特别提醒:

利用走亲戚、到朋友家做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机,鼓励孩子与他人接触、交谈。

鼓励孩子参加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也欢迎他带同伴到家里玩,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8.应具备哪些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3~4岁,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或其他活动;为自己的好行为或活动成果感到高兴;自己能做的事情,愿意自己做;喜欢承担一些小任务。

4~5岁,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知道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对自己感到满意;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不喜欢依赖别人;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

5~6岁,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做了好事或取得了成功后还想做得更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愿意学;主动承担任务,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求助;与别人的看法不同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

特别提醒:

多给予肯定和表扬,表扬一定要有针对性,要具体。

不要拿孩子的不足与其他孩子的优点作简单比较。

与孩子有关的事情要征求他们的意见,即使他们的意见与成人不同,也要认真听,接受他们的合理要求。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做事,让他们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

鼓励孩子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他们感受经过努力取得的成就感。

9.怎样学会关心尊重他人?

3~4岁,长辈讲话时能认真听,并能听从长辈的要求;身边的人生病或不开心时表示同情;在提醒下能做到不打扰别人。

4~5岁,会用礼貌的方式向长辈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能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心、体贴的表现;知道父母的职业,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

5~6岁,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尊重为大家提供服务的人,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接纳、尊重与自己的生活方式或习惯不同的人。

特别提醒:

给孩子讲讲父母抚育他成长的经历,让孩子理解和体会父母养育他的辛苦。

利用购物、看病等机会,帮助孩子了解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体会这些机构给大家提供的便利和服务,懂得尊重他们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帮助孩子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

10.应怎样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3~4岁,在提醒下,能遵守游戏和公共场所的规则;知道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要归还;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

4~5岁,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不私自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知道说谎是不对的;知道接受了的任务一定要完成;在提醒下能节约粮食、水电等。

5~6岁,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爱护公物,用别人的东西时也知道爱护;做了错事敢于承认,不说谎;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务;爱护身边的环境,注意节约资源。

特别提醒:

经常和孩子玩带有规则的游戏,遵守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

利用实际生活情景和图书故事,向孩子介绍一些必要的社会行为规则,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

发现孩子说谎时,要反思是否是因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严造成的。经常给孩子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负责的态度。

抓住儿童的秩序感敏感期


一个下雨天,妈妈抱着2岁2个月的悠悠从二楼下楼梯到一楼去,楼梯上有雨水留下,悠悠吵着要自己下楼梯,因楼梯上有雨水,妈妈怕悠悠摔跤,一直到楼梯剩下5个阶梯的时候,才把悠悠放下去,悠悠不干了,一定要回到二楼去,在悠悠看来,5个阶梯不是下楼梯,当妈妈又将悠悠抱回二楼后,悠悠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她高高兴兴地从二楼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地下楼梯……

2岁半的明明去早教中心上课迟到了,他为什么迟到呢?原来,他早上起晚了,妈妈给明明穿好衣服,就让明明喝牛奶、吃早点。吃完早餐,妈妈拿起明明的小书包,牵起明明的小手,就要出门。一向最喜欢去早教中心上课的明明发脾气了,他大声嚷嚷:“我还没有刷牙呢!”明明挣脱妈妈的手,跑到盥洗间去刷牙……明明刷完牙出来,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和刷牙前的明明简直判若两人……

亲爱的家长,孩子“金不换”的秩序感的敏感期到来了!悠悠和明明在建构自己内在秩序的同时,对外在的“顺序”有了秩序感成长期的要求,因此,便出现了以上表现。对敏感期的认识,有助于我们了解孩子乱发脾气、任性……一旦发现了原因,我们将愈容易了解儿童,也愈能与儿童“和平共处”。儿童的敏感期是指儿童对某一项技能技巧和认知能力的掌握有一个发展最迅速、最容易受到影响的时期,这个时期给孩子适时适地的教育,提供有利于孩子某一项技能和能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处于敏感期的孩子内心洋溢着喜悦,对这项他热爱的技能技巧和认知能力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精神,他爱恋着对方,在自身的活动中反复积累经验,直到获得这项能力。为人父母需耐心期待孩子的敏感期

出现,因为当孩子洋溢着学习的喜乐时,他们才会完成精神上和能力上的成长!被“敏感期所催促,而和环境产生互动的儿童,将有着灿烂的喜乐,其精神的成长更令人不可预料!了解孩子的敏感期,了解孩子成长的需要,给孩子每个发展阶段最恰当的人生呼应,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协助好孩子成长,是为人之父母的必修之课。正如著名的世界早教之母蒙特梭利说过的:“生命之援助,这就是教育。”父母若能了解孩子各种敏感期的特征,即可减少互动中的冲突,并分享孩子成长的喜悦!

出生到4岁是宝宝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也是影响一个人终生的一种习惯和品质。良好的秩序感在孩子4岁以前养成后,便会体现在孩子上小学、中学、大学的阶段,在求学阶段,孩子的书包和学习用品会收拾得整齐,孩子不会找不到东西或漏掉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学习中很自然的有条理地安排和使用时间。直到参加了工作,他们会知道工作中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比较重要的,哪些是次重要的,他们会抓住学习和工作的重点,这种能力成为终身的品质。

蒙特梭利在《幼儿之秘》(TheSecretofChildhood)一书中谈到:敏感期与精神现象有密切的关系。精神现象是一种洞察力和行动,它们为意识立下基础;同时也是形成精神成长的基础。因此,当孩子处于0到4岁的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时,外在环境中的人、事、物的秩序是帮助其混沌内在发展清明有序的媒介,如果这些秩序被破坏时,则孩子的精神会因此不安和乱发脾气。如果这样的情形持续着,儿童本身不仅会出现疾病的症状,还会抗拒任何一种试图治疗他们的行为。换句话说,当儿童正经历秩序感的敏感期时,看到的都是无秩序的东西,则此种无秩序性不仅会成为儿童发展的障碍,也会成为其人格异常的原因。

一、处于敏感期孩子的种种表现

处于敏感期的孩子在建构内在秩序的同时,对外在的秩序会有以下要求:场所、顺序、所有物、约定、习惯。让我们看看处于敏感期的孩子们的种种表现吧!

当“场所”的改变,处于敏感期的孩子会出现内心的不安。例:小丫1岁8个月了,妈妈自从怀孕后到小丫出生到现在,一直与大学同学失去了联系,一个月前,大学里住在一个城市的所有做妈妈的同学聚会,一定要带上自己的宝宝。小丫的妈妈为参加同学的聚会准备了大半个月,每天将大学同学合影的照片给小丫看,反复介绍大学同学给小丫。到了聚会那天,妈妈将小丫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带着小丫来到了聚会的地方。一路上,小丫和妈妈有说有笑的很开心,到了聚会的地方,小丫站在门口,往里一看,屋里好多人呀!小丫怎么也不愿进门了……

例:在早教中心,我们会经常看见第一次到早教中心的孩子会有种种的表现:

有的会躲在家长的身后;有的兴奋,到处游走;有的宝宝还会哭……

建议:面对宝宝在场所改变后的种种表现,家长要极具耐心地帮助孩子适应新的环境,用愉悦的声音与环境中的人说话;把新环境中好玩的玩具给孩子,并吸引孩子去玩;介绍新的同龄的伙伴给孩子做朋友等等,帮助孩子很快地适应和认识新的环境,形成对新的环境的认同,同时建立新的秩序——在新环境中学习、玩耍。

处于秩序感敏感期的孩子对外在的“顺序”会有要求。例:2岁半的轮子在早教中心上半日制,教室里有一个海洋球池,海洋球池是皮球、海洋球的“家”,孩子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会将海洋球池中的球拿出来玩,孩子们在上课前会将大大小小的球都送回家。有一天,中心来了一个实习老师,实习老师要给宝宝们上课,从海洋球池中拿出红色、黄色、蓝色的3个海洋球,把它们放在筐里。上课的时间到了,班上的孩子都坐到了黄线旁的小脚丫上,只有轮子站在那个拿了海洋球的实习老师的旁边,用一双大大的眼睛看着那几个放在筐子中的海洋球,“轮子,上课了!快坐到小脚丫上!”主班老师喊了两次,轮子都不予理会,眼睛仍然看着实习老师筐中的3个海洋球,我站在旁边看见了,问轮子:“你是要把这3个海洋

球送回家吗?”轮子点点头,我让实习老师将3个海洋球交给轮子,轮子把它们一个一个的送回到海洋球池里,当他将3个海洋球都送回家后,我看见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很满足的表情回到了小脚丫上……本文前面说到的悠悠认为下楼梯应该是从二楼为起点,到一楼为终点。小明在要迟到的情况下,尽管妈妈省略了刷牙的环节,可在小明看来还有一件事情没有做是不可以出门的。这都是“顺序”在“作怪”。

建议:更多的了解孩子的行为背后的原因,顺应孩子秩序感发展的需要,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不要武断地为孩子的行为下定义,当我们了解了孩子在这一特定的时期的种种表现,我们便会理解孩子的“不听指挥”的行为,用更加贴近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并友好地和他们相处。

处于秩序感敏感期的孩子对外在的“所有物”会有要求。例:一个春天的周末到了,佳佳的妈妈和爸爸带佳佳去海边,太阳照得海边的沙变得温热了,大家感到热了,妈妈、爸爸和佳佳都脱下了外套,过了一阵,天又凉了,佳佳的爸爸这两天有些感冒,觉得凉了,就随手将妈妈的外套披在肩上,正在用沙堆城堡的2岁半的佳佳看见了,停下手里的“工作”,去找爸爸,佳佳拉拉披在爸爸身上的妈妈的衣服,口里命令着:“爸爸,脱下来!脱下来!”爸爸不明白佳佳的突如其来的表现,不肯脱下妈妈的外套,佳佳急得哭了。直到爸爸脱下妈妈的外套,穿上自己的外套,并把妈妈的外套还给妈妈手中,佳佳才停止哭声。带着满意的笑容又去建构沙的王国了……

建议:佳佳认为妈妈的外套不应该出现在爸爸的身上,妈妈的外套不属于爸爸,妈妈的外套属于妈妈,它穿错了地方,所以要从爸爸的身上脱下来。这个例子让我们发现,孩子对物的拥有者的秩序感,是如此的敏感执着。孩子在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尤其是3岁以内的孩子,开始区别家庭生活中的用品的归属,外在秩序的养成,也是孩子发自内心会自我要求及要求别人去实践的。最好的方法是:顺应孩子的需要。

处于秩序感敏感期的孩子会认为与成年人之间有一种“约定”的关系,成年人答应孩子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要实现的,这件答应要做的事情决不是随随便便的一句话,它是成年人和孩子之间的一种“约定”。例:有一次,有一位老师给2岁半—3岁的孩子上亲子课时,孩子们很配合老师,表现得非常好,下课的时候,老师对孩子们说:“老师下节课给你们带糖果吃!”到了下次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忘记了,小雅找老师要糖果吃,老师很捂住张开的大嘴巴,不好意思地对小雅说:“谢谢你的提醒,下一堂课我一定记得。”

建议:3岁前父母最重要的事情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安全感的建立将以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为前提。在与3岁以前孩子在一起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在宝宝为某件事不高兴时,或在爸爸妈妈心情很好的情况下,大人会为了哄孩子随口说:“妈妈明天给你买小汽车。”之类的话,但并不打算去给孩子买小汽车。这个时期的孩子,在建构精神的内在秩序的同时,对周围环境中的人会有“约定”的要求,一但“约定”没有实现,如多次发生类似的事件,会使孩子与父母之间产生不信任感。这个经验告诉我们不可轻易、草率地和孩子约定事情。正确的做法是:不要轻易给宝宝承若,承若的事情就一定要实现。

每天早上,3岁半的洋洋总是由奶奶陪着到早教中心来上课。有一天,在教室的门口,我看见洋洋和他的爷爷大眼瞪小眼,爷爷看到我,委屈地说:“这个小没有良心的,今天他的奶奶生病了起不来,我好意送洋洋来上课,他对我说:‘爷爷,我不喜欢你送我上学。’”听了洋洋爷爷的话,我知道又是秩序感在“作怪”,赶紧安慰爷爷,并在爷爷面前问洋洋:“平常都是谁送洋洋上学呀?”洋洋回答:“是奶奶。”“那今天奶奶呢?”洋洋说:“奶奶躺在床上呀。”“喔,奶奶生病了,今天爷爷送洋洋上学,你觉得和以前不一样是吗?”洋洋嘟着嘴点点头。“那奶奶生病了,你觉得奶奶还适合配你走路来上学吗?”洋洋摇摇头。之后,我让洋洋对爷爷说:“爷爷对不起!……我不是不喜欢您送我上学,是我习惯了奶奶带我走路来上学。”

建议:当孩子的想法与大人的想法不一致时,我们要“蹲”下来,变成孩子,成为孩子的伙伴,这样,你才能理解孩子的行为。

二、如何帮助0——4岁的孩子建立秩序感

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当它获得满足时就能产生快乐,因此,在孩子发展秩序的敏感期中,应给予适当的引导与培养……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的方法有:

1、让孩子生活及住在固定的地方,为孩子安排属于他自己的空间。

孩子的生活用品和玩具都有固定的摆放的地方,除了孩子的寝室、游戏室外,客厅中也应有属于他的空间,每一个地方都有柜子放置他的物品,而且是固定的。

2、不要买过多的玩具给孩子,也不宜将玩具往一个篮子里放。

因为孩子每一次只想玩其中一、二种。若放在篮子里,则孩子需要全部倒出来,才能找到他所需要的。要求孩子收拾所有玩具,孩子不肯是因为他只玩了其中的一项。

3、坚持一次让孩子玩一种玩具。

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喜欢一次做一件事情,所以很容易引导他将玩具收好,才可以再拿另外一个出来玩。另外,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潜意识的吸收心智阶段,他们习惯了有秩序的外在环境,自然喜欢并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

4、为孩子预留收拾玩具的时间。

不管是在餐前或外出前玩玩具,父母千万不要为了进行下一个活动,而姑息孩子可以不收拾玩具或草草地帮他收好,这样是无法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的,父母应考虑孩子的能力,并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孩子去收拾。

5、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自己多动手收拾自己的东西,或帮助妈妈收拾东西。

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做房间的物品的整理工作,并多给予孩子鼓励。不要因为怕孩子做不好或时间紧,由父母替代孩子去做孩子自己物品的整理工作。

秩序感是生命的需要,是影响孩子的终身品质,在孩子0—4岁的这一重要的“金不换”的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我们要协助孩子完成他精神上和身体上的成长,为孩子提供有利于他建立良好秩序感的外在环境和条件,真正理解孩子在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的种种表现,才是对生命的最好的尊重和爱护,“金不换”的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孩子在获得满足中产生快乐,并健康地完成他的成长!

怎样辅导3-6岁的孩子看书


您或许会很好奇,那些大字不认几个的3、4岁孩子,他们都是怎么看书的?其实,如果父母亲从孩子呀呀学语时,就经常和他们一起共读图画书,您就会发觉三、四岁的幼儿对文字系统事实上已经具备了相当多的知识。例如:他们可以指认出熟悉的文字,他们可以指认某些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文字符号……

一、3~6岁孩子的阅读发展

1、从读图转为读字:孩子上幼稚园了,他从读图的阶段慢慢进入了读字的阶段。除了能了解文字的象征功能之外,他也开始能认得一些简单的常见字,像是小、大、中、一、上、牛等字。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父母会发现孩子开始尝试阅读文字,注意力的焦点会集中在他认得的那几个字上。例如,他们能找出文章中相同的字,也会注意到某些字具有类似的部首或构造,例如“鱼”和“熊”都有四个点。也因为这样的特质,他们常会出现“有边念边,没边念中间”的错误,例如把“每”念成“母”、把“袋”念“衣”。

2、主动探索字:这个阶段的孩子会主动探索文字,例如会去注意周围环境中的印刷品,像是菜单、商店的招牌等。也会抓起笔来模仿书上的字,虽然写出来的东西像是在“画”字,没有人看得懂,但是如果请孩子说说他想表达的意思,爸妈会发现,虽然只是几笔涂鸦,但是孩子的作品可能包含了一整个故事呢。

二、父母对策:

1、鼓励孩子探索字:父母可透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鼓励孩子对文字的探索,例如用孩子认得的字写小纸条给他、鼓励孩子指认街上常见的标示、表现出对他的文字作品的兴趣等。不过,需要特别提醒父母的是,学前阶段,培养的重点不在认字的量或书写的正确性上,更重要的应是建立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及信心,让他们视自己为成功的读者。能熟悉文字的功用、喜欢表达、不排拒书本,这些才是更为重要的呢。

2、进行亲子共读:提供丰富的阅读环境和安排亲子共读时间,是促进幼稚园的孩子熟悉文字系统、了解文字的用途的两个最重要的策略。父母可以为孩子在家中布置书香空间,提供多样化的书籍,让孩子可以随时挑选自己喜爱的书来阅读。

三、3-6岁孩子适合看什么书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疑问:书店和图书馆的儿童书区里有那么多的书,到底什么样的读物才适合启蒙阶段的小读者呢念以下有5个贴心建议要提供给父母们。

1、人际关系主题的图画书

孩子上幼稚园了,在团体生活中,他开始了解什么叫朋友,喜欢和年纪相仿的友伴一起玩,会互相照顾,也需要同侪的情感支持。不过,有时候父母也会听到孩子说起在园里和某某小朋友冲突的情形,这是由于孩子仍处于自我中心的时期,团体生活中必要的“分享”、“轮流”等观念尚未建立。因此,与孩子共读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故事书,像是友谊、学校生活等内容,除了可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之外,更可以透过阅读和孩子讨论这些议题呢。

2、善恶分明的童话故事

除了人际互动之外,团体生活的另一重点是常规的养成。幼稚园的孩子,还在心理学家Kohlberg道德判断发展的第一层次,也就是服从权威和规则,以避免受到惩罚。因此,孩子喜欢阅读善恶因果明确的故事?坏人得到惩罚,好人得到奖赏的快乐结局。父母可挑选一些经典童话改编的图画书,讲给孩子听,并和孩子讨论对每个角色的看法。

3、故事的情节有明显的时序

5岁的孩子开始有较正确的时间观念,知道现在、过去、未来的相对关系,也知道日、夜及四季的概念,并且开始在语言中会使用如今天早上、明天下午等复合的时间词。这样的特质,也让他们在阅读时能理解较为复杂的故事进展,因此,父母在为孩子选书时,可以特别挑选故事中对时间先后顺序有较具体的描写的书。

4、旧书别丢,命名书变认字书

小时候读给孩子听的旧书,可别因为孩子长大了就丢掉哟!一页一物的命名书,还有句型重复的图画书,现在可是很好的认字书呢!例如《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这本书不断出现模式相似的句型,有助于孩子将语音和字形互相连结,进而指认出句中的字来;同时,这类读物通常也强调字的押韵和句子的韵律性,可加强孩子对字音的敏锐度,为将来的注音学习奠定基础呢。

3-6岁 别耽误了宝宝的性别教育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社会上开始流行中性风,“男人女人化,女人野人化”,花样美男和帅气女生成为了社会新宠,作为传统人士,小编还是窃以为男人还是要有男人样,女人还是保持女人样正常些。这些就涉及到宝宝自我性别意识的认同了,多大对宝宝进行性别教育合适?如果对宝宝进行性别教育?

一、3-6岁对宝宝进行性别教育

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从3岁以后就开始建立了,而真正形成性别角色意识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

至于6—12岁的小学阶段,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社会知识和兴趣的培养上,这个阶段则属于孩子性别意识的潜伏期。所以,从小就要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为他们进入青春期后正确处理两性关系打下牢固的人格基础。

幼儿阶段所受的影响要比青春期孩子所受的影响大得多。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发现,有同性恋倾向的人,都会追溯到幼儿阶段的经历。家长和幼儿园应该对3—6岁的孩子进行适当的性别教育,传授给他们一些基本的生理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最基本的认知。

二、正确对宝宝进行性别教育

1.不要混淆孩子的性别打扮

有这样的习俗,如果男孩体弱多病,要把他装扮成女孩来抚养;有些爸爸妈妈不满意孩子的性别,或者仅仅是一时好玩,随意改变孩子的性别装扮:给男孩系蝴蝶结、穿裙子,把女孩弄成“假小子”。这些都属于父母的不恰当行为。

女性化男孩和男性化女孩在年龄较大时,常常受到小朋友的歧视和捉弄,或受到老师和邻居的压力,使他们企图隐蔽自己的异性行为,但常常办不到,内心十分痛苦。同时他们又无形中被其他宝宝“隔离”开来,因而产生内向、孤独、胆小及忧郁的性格特点。

专家提醒:从孩子3岁前就该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如果是男孩,父亲要多陪孩子玩;如果是女孩,母亲要多与其相处。但也要结合儿童的脾气秉性,不必刻板地按照男强女弱的模式去塑造孩子,允许孩子发展自己与生俱来的气质。

2.父母是最好的榜样

爸爸妈妈的装扮和形象,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性别的认知。如果女孩有一头漂亮的长发,经常穿公主裙,妈妈却总是板寸头和工装裤,女孩很可能会对女性形象产生迷糊,进而怀疑大人对她“你是女孩”的教导。同样,爸爸人高马大,却从不干家里的体力活、脏活和重活,若想教导儿子“你是男子汉”、“男生是家里的顶梁柱”,成功的可能性不会很大。

缺乏应有的父母性“角色”榜样男孩在3~4岁以后应多接触父亲等男性榜样,如果此时得不到应有的男性榜样,性心理发育可能受到挫折,导致性别认同混乱。在有些女性化男孩的家庭中,常常是母亲作主、父亲惧内,这些宝宝自幼崇拜女性,处处以母亲为榜样,就可能潜移默化地发生性别认同混乱。

专家提醒:孩子对于自己性别的认知完全来自于父母的引导。爸爸妈妈无意的差错,可能会形成孩子的误解。

3.正面解答孩子的性别问题

很多孩子到了一定年纪,会问我是从哪里来的啊?我和妈妈有什么不同啊?甚至,有时候爸爸妈妈上厕所或洗澡时,孩子会偷偷溜进来看几眼。不要大惊小怪、急于遮掩,甚至责骂孩子是“流氓”。孩子只是好奇,想观察爸爸妈妈的身体,大人坦然的态度和冷处理会让孩子淡然此事,大人反应过激恰恰会强化孩子的好奇。

专家提醒:有一些幼儿园和托儿所,不分男女厕所,男孩女孩一起上厕所。这不见得是坏事。男女同上一个厕所,孩子们能在很自然的状态下,对男女的性别差异和不同的生殖器官有一定的认识,促进他们的性别认知。同时家长对于孩子对于性别和身体方面孩子的好奇和疑问,应该大方正常的进行解释说明,没有必要遮遮掩掩。

三、性别教育的意义

专家指出,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角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非但关系到孩子日后正常的社会交往、恋爱、婚姻、家庭生活,还会影响其心理发展。性别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帮助孩子养成健全的人格。

性别角色意识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帮助作用,虽然当今社会追求男女平等,但这种平等是在尊重自然性别特征前提下的平等发展,是塑造人格的平等,不是性别无差异的平等。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基础上,注意向异性学习,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项,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如:男孩多多学习女孩的细心、善于表达和善解人意,女孩则多多学习男孩的刚毅、坚定和开朗。“现在提倡的‘中性化’就是要综合男性和女性的优点,兼收并蓄,而不是男人女性化和女人男性化。”

抓住9大敏感期 让宝宝更聪明!


在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中,会遭遇一些敏感期,这些敏感期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把握好语言敏感期,能够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打下牢固的基础;把握好秩序敏感期,能够培养出孩子超强的条理性。

第一,语言敏感期。

在孩子0~6岁期间,语言敏感期会一直存在。当他开始关注我们或其他人说话的口型,并尝试着自己发出声音时,就意味着他进入了语言敏感期。这时的孩子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语言敏感力,只要我们为他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用标准的语言教他学习说话,用准确的遣词造句教他表达,他将来就可能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而拥有这项能力将为他未来的人际关系以及个人能力打下稳固的基础。

第二,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一般出现在孩子2~4岁时,这个阶段的孩子秩序感强烈,对物体摆放的位置、事情完成的顺序以及物品的归属等问题会有极强的“执念”,他会很坚决地维护他认定的秩序,不允许任何人随意改变。而就在孩子于环境之中建立内在秩序时,他的智能也在同时进行逐步建构。

第三,感官敏感期。

感官敏感期会从孩子0岁时出现,并一直持续到6岁左右。孩子是依靠视、听、嗅、味、触等各种感官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以此来感知与熟悉他周围的环境。这些感觉同时也会促进孩子的记忆、表征、思维等高级心理的进一步发展,并引导他自己产生智慧,这对他的个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四,关注细小事物敏感期。

这个奇特的敏感期一般发生在孩子1岁半至4岁之间。这时候的孩子对于周围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会格外重视,比如地上的小蚂蚁、墙上的钉子眼、衣服上不起眼的小黑点、一根头发丝,甚至是随便一小块碎纸片都能引起他极大的兴趣。当孩子处在这一敏感期时,我们应该引导他学会观察这些细小的东西,这也是对他敏锐观察力的培养。

第五,动作敏感期。

动作敏感期也是从孩子0岁开始出现,并且一直会持续到6岁左右。它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大肌肉的运动,比如走、跑、跳、肢体运动等;另一部分则是小肌肉的运动,比如手眼协调活动等。孩子身体各部肌肉如果能获得很好的运动,将有助于他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尤其是小肌肉运动,更能促进他智力的发展。

第六,社会规范敏感期。

当孩子两岁半左右时,他便进入了社会规范敏感期,这个时期将一直持续到6岁左右。这个时期,他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开始喜欢交朋友,喜欢群体活动。这时也是帮助孩子明确日常生活规范、礼仪,教育他遵守社会规范、学会自律生活的关键时期。

第七,书写敏感期。

孩子在3岁半到4岁半时,就进入了书写敏感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爱拿着笔四处涂涂画画,可能他只是画几条直线、戳几个点,假装写点什么,而实际上他也许什么都写不出来。这时我们不要刻意约束他,而是要采取正确的方法予以引导。

第八,阅读敏感期。

当孩子进入阅读敏感期后,图书就成了他最好的朋友,这一时期一般出现在4岁半至5岁半之间。此时他喜欢我们给他读书,也喜欢自己看书。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时机,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和正确的阅读习惯。

第九,文化敏感期。

这个敏感期发生得时间有些晚,虽然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大概从3岁开始,但实际上,许多孩子在6~9岁才出现想要强烈探索事物的欲望。当孩子进入这一敏感期之后,我们就要为他提供更丰富的文化资讯,帮助他了解或者学会更多的知识。

小编总结:孩子成长阶段这九大敏感期,家长们都了解了吗?那就赶紧行动起来,准确把握好这些关键的时期,为孩子的将来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吧!

3~6岁宝宝坚持力的培养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宝宝做事情虎头蛇尾,刚开始时认认真真,时间稍长就不能坚持,做不到有始有终,让家长大伤脑筋。

家长为之伤脑筋不无道理,因为宝宝坚持性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养成,而且可以发展他的认知能力。拥有良好坚持性的宝宝更容易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有毅力、有恒心、自信、乐观、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人。

宝宝坚持性发展的过程

不同年龄的宝宝,坚持性也不一样。宝宝的坚持性水平是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3~6岁的宝宝以无意注意为主,且注意力稳定性较差,对事物的兴趣容易转移,易受无关刺激的干扰,从而导致宝宝的坚持性不够好。

◆3~4岁

宝宝开始能按照一定的规则做事,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过有时会出现“反抗”行为,如天冷不愿意起床等。

◆5~6岁

宝宝能主动地克服困难,坚持把事情做完,如,坚持画完一幅画再去玩玩具;坚持自己穿脱衣服等。

宝宝开始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控能力,能拒绝某些诱惑和干扰。

宝宝积累了一些“抗挫”经验与能力,逐渐能接受心理暗示,从而提高了坚持性的水平。

培养宝宝的坚持性,为您支招儿

★做能坚持的爸爸妈妈

培养宝宝的坚持性,家长要以身作则,如,今天要求宝宝练半个小时琴,转天家长自己先忘了,后天又因什么事耽搁了没送宝宝去练琴,那么,培养宝宝的坚持性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为宝宝树立榜样,如,要求宝宝冬天不要赖床,那爸爸妈妈自己首先应该做到不赖床,要和宝宝一起养成有规律的日常作息习惯。

★不要打断宝宝的正常活动

有时候,家长会出于关心,不分时间、场合经常打断正在专心做事的宝宝,这也是使他做事不能有始有终的原因之一。当宝宝正在画画儿,妈妈不时地问他“要不要喝水”,奶奶走过来说“宝宝,吃个梨吧”,在画画儿的过程中,宝宝不断被打断,画画儿的兴趣自然会受到影响。宝宝的思维活动需要连续性,经常受到干扰,他的心就静不下来,长此以往,宝宝的坚持性无法养成了。因此,当宝宝正在专心做事时,家长一定不要打扰他,给他一个沉下心来全心全意做事的氛围,相信宝宝的坚持性是会有所提高的。

其实,宝宝沉浸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就是其坚持性的一种很好的体现。

★让宝宝自己做选择

有时候家长可以让宝宝自己做选择,但是要求他一旦选择好就必须坚持到底,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有信心、有毅力去克服。比如,甜甜喜欢的事情很多,如下棋、画画儿、跳舞等,但是做每件事都只有三分钟热度。妈妈不妨让宝宝自己选择最有兴趣的内容来学习,并要求他坚持到底。这样,宝宝会一心一意地学习某个内容,其坚持性也会得到加强。家长对宝宝提要求时语气要坚定,但不可在他身边不停地唠叨,更不能训斥打骂他。

爱心提示:

培养宝宝的坚持性是个需要耐心的过程。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提高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加强,他的坚持性也自然会得到发展。

★给宝宝难易适当的任务

家长给宝宝的任务要难易适当,让他经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完成,这样他才有自信心和成就感,才会坚持把任务完成,把事情做好。如果任务太多太难,宝宝一看完成不了就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放弃。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任务,家长可以将其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或分步骤让宝宝完成。家长还应该了解宝宝的发展水平,把握好他的承受能力,因为宝宝一旦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就会降低积极性,有“受挫”的感觉,这样就不利于对其坚持性的培养。但如果宝宝轻易地就能完成得很好,家长可适时加大任务的难度。

★为宝宝创设锻炼的机会

家长可以创设一些机会,培养宝宝的坚持性。可以和宝宝一起在花盆里种一颗花籽儿,让他坚持观察并进行养护,还可以带宝宝去远足等。如果宝宝能坚持完成一件事情,家长应该给予鼓励和赞美。

★在游戏中培养宝宝的坚持性

游戏是宝宝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宝宝没有负担,坚持性自然而然得到发展。家长可以用宝宝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和材料来延长他注意的时间,同时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约束宝宝的行为。如,沥沥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但她玩了几分钟就去做其他的事情了。

鼓励宝宝持之以恒地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好,把小事做好,宝宝就会拥有良好的坚持性。

处在敏感期的孩子要怎样教育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时候又会有特殊的一个决断,家长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家长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阶段来帮助孩子教育这样的一个问题,通过下面的内容来解决家长怎样处理宝宝的这一个阶段。

情感

2岁,情感开始丰富

当你正为工作的事情苦闷的时候,一脸失落地躺在沙发上,这个小不点或许已经悄悄地爬上沙发,冲你一笑呢!这个时候,可能你会惊讶,这个曾经事事都让你操心的孩子,怎么能看出你已经累了,给你安慰?幼儿教育

解读:因为他们正学着去爱。一个两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学着理解别人的情绪,比如,他能读出妈妈脸上的表情,知道妈妈累了;看动画片时,看到唐僧把孙悟空赶走了,会为孙悟空感到难过而落泪,这时,他不但能够察觉到别人的情绪反应,而且已经能够体验到别人的难过。

喜欢说不

“不”已经非常频繁地出现在一个两岁孩子的身上,“我不要!”“不好!”“不吃这个!”他们怎么就不乖了呢?

解读:两年的成长,已经让这个小家伙变得更有能力了,他们不再满足于爸爸妈妈抱着他们到某个地方去,同时他们开始逐渐把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分清楚,特别是把自己和他人分清楚,此时,他们成为了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小大人”。当他们发现爸爸有爸爸的想法,妈妈有妈妈的想法,而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他们会有那么一点点的焦虑,因此,他们要通过某种方式来确定自我的感受,说“不”是最常见的表现,通过与别人不同的意见来确认自我价值的存在。

给父母的建议:切不可乱了方寸

在这个时候,千万要坚持住,不要因为孩子的变化而乱了方寸,大吼大叫。打骂是没有用的,平静地接受这场风暴,对待他们不要强制,不要粗暴,也不能迁就和纵容。通过书籍或者其他途径对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做充足的了解,这样你就有了一个精神支撑。你保持积极的态度,你积极地应对,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就会朝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早期教育网

认知

2岁的宝宝开始学会秩序啦

了了1岁多的时候,喜欢乱扔东西,还喜欢撕书。奶奶特别烦恼,这个孩子怎么这样不爱惜东西呢?妈妈对这个事情也很疑惑,一方面要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管多了不好,另一方面,总不能不教点规矩吧?宝宝现在已经两岁,该对他有所要求了吗?

2岁的孩子,可以慢慢建立秩序感了。这时,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无所适从。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生活习惯的要求上,当孩子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逐步建构。所以尽量不要频繁地带孩子外出。

2岁的宝宝已经对细微事物感兴趣了

“呀!好多虫虫在走路哦!”2岁的冬冬在花园里看到了黑色的小虫子,妈妈可从没告诉他这是什么,这次妈妈觉得有必要告诉他了,“乖乖,那是蚂蚁,勤劳的蚂蚁,他们正在搬家呢!”

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孩子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若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你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你培养他细致认真的好时机。

动作敏感期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活泼好动,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其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还要强调小肌肉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这不仅能养成孩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幼儿早期教育

2~3岁是口头语言的第一个敏感期

可以给孩子讲故事了,不过不要占用孩子太多时间哦。

2~3岁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开始理解简单的时间概念,例如“吃完饭后再开始玩耍”。这时孩子也开始理解物体之间的关系。

本网站小编总结 : 上面的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家长明确对于特殊时期的宝宝,让宝宝可以一正确的态度过度自己的这一时刻,对家长来说是非常的具有深远的作用。希望家长可以深入的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