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孩子不是只有批评,这个爸爸妈妈都了解了,如今的孩子教育都开始转向“鼓励加油”教育,不是“批评指责”教育,然而太多的鼓励让孩子松懈,让孩子满足,适当的给孩子批评指责,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错至关重要。

技巧:

一是沉默

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亲子早教,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二是低声

家长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三是暗示

孩子犯有过失,如果家长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家长的用意,愿意接受家长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四是换个立场

当孩子惹了麻烦遭到父母的责骂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责骂。此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当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解释”这就会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别人,该说些什么会使大部分孩子发现自己也有过错,并会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的错误。

五是适时适度

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因此,家长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技巧:

一、批评孩子要给孩子申诉的机会

导致孩子犯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孩子主观方面的失误,但也有可能是不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原因造成的。从主观方面来说,有可能是有意为之,也有可能是无心所致;有可能是态度问题,也可能是能力不足等等。

所以,当孩子犯错后,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要给孩子一个申诉的机会,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和盘托出,这样家长会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楚的认识,对孩子的批评会更有针对性,也让孩子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批评。

二、批评孩子要注意时间和场合

批评孩子尽量不要在以下时间:清晨、吃饭时、睡觉前。

在清晨批评孩子,可能会破坏孩子一天的好心情;吃饭时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睡觉前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睡眠,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

批评孩子不应在下列场合:公共场所、当着孩子同学朋友的面、当着众多亲朋的面。

孩子的自尊心往往很强,在公开场合批评孩子,会让孩子感觉很没面子,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还可能会让孩子对父母心怀不满甚至心生怨恨,会影响父母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三、批评孩子之前要让自己冷静下来

孩子犯了错,特别是犯了比较大的错或者屡错屡犯时,做家长的难免心烦意乱,情绪波动会比较大,很可能会在一时冲动之下对孩子说出不该说的话,或者做出不该做出的举动,这都可能会对自己和孩子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

因此,不管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在批评孩子之前,家长一定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只有冷静,才能对孩子所犯错误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才能帮助孩子找出犯错的原因和改正错误的方法。

四、父母在批评孩子方面要形成“统一战线”

中国有句古话叫“严父慈母”,很多家庭至今还沿袭着这一传统,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因为如果这样,当孩子犯错后,他们所想的不是如何去认识和改正错误,而是积极去寻求一种庇护,寻求精神的“避难所”,他们甚至可能因此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所以,当孩子犯错后,父母一定要旗帜鲜明,保持高度一致,形成“统一战线”,共同努力,让孩子能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五、批评孩子之前可先进行自我批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所犯错误,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责任。在批评孩子之前,如果父母能先来一番自我批评,如:这事也不全怪你,妈妈也有责任;只怪爸爸平时工作太忙,对你不够关心等等,会让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会让孩子更乐意接受父母的批评,还可以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勇于自我批评的良好品质,一举多得,我们作父母的,又何乐而不为呢?

六、批评孩子之后要给孩子心理上一定的安慰

孩子犯错后,情绪往往会比较低落,心情往往也会受到影响,父母在批评孩子后,应及时给孩子一些心理上的安慰,以从语言上来安慰孩子,比如说些“没关系,知道错了改正就行”、“我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自己会知道怎么做”、“爸爸妈妈也有犯错的时候,重新再来”之类的话;也可以从行动上安慰孩子,比如,握握他们的手,拍拍他们的肩,或给他们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等等,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到,虽然他们犯了错,但家长还是爱他们的,也还是信任他们的,他们会对家长充满感激,也会对自己充满自信。

zj09.com小编推荐

孩子犯错 教你10招巧妙惩罚


老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宝宝渐渐长大,有了个性和脾气,让大人觉得越来越难管束。除了夸奖和鼓励,适度的惩罚也不可或缺。但怎样罚得有效,又不伤宝宝的心和自尊自信,那就是门大学问。这里有10种宝宝犯错时的惩罚办法,有针对性,又切实可行。

犯了错怎样惩罚不伤孩子心

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孩子得到反省和警惕,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呢?

1、规劝

案例: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

方式: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然后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灌输孩子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

建议:勿以很大声音去压住或威胁孩子;勿直接将孩子拉开,然后大声训斥孩子不是;言语间避免伤孩子的自尊心。

2、打手心

案例:打架、乱丢东西……

方式:用报纸制作一纸棒,外观可包上一层装纸;赋予它一个名称,如警惕棒、陈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为警惕。

建议:在心情好的时候制作,可与孩子一起讨论制作警惕棒的原因;处罚孩子时,先让他说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提醒处罚的原因;注意安全问题,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为主,其他部位则应避免。

3、罚坐

案例:吵闹不休、吵架……

方式:在处罚区上摆上软垫或一张椅子,可取个名字;准备闹钟或时钟,计时处罚时间。

建议:处罚地点不正对大门、不在太明显地方;限制处罚时间,或让孩子讲处罚多久的时间;处罚完后,让孩子说出今天被处罚的原因。

4、帮忙做家务

案例:乱画,乱丢东西、玩具……

方式:准备一条抹布、扫把、盆子等清洁用具,让孩子学习清理和养成整洁的习惯。

建议:父母应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较小的幼儿可由父母一起带领做家事;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询问孩子在帮忙家事时学习到什么。

5、画画

案例:喜欢骂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动作。

方式:依家庭的情况,在固定处摆放一张小桌子(此处罚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书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后使用到这些桌子时,会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准备一本画册及颜色不同的画笔,让孩子画出、写出心中的想法。

建议:当孩子有受伤时,先处理受伤部位再处罚;让孩子将发生的时间和做错的事情画下来;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从孩子的画中了解到,孩子犯错的心理想法;此为艺术治疗法,较不会伤害到孩子自尊心。

6、罚站

案例:故意从高处往下跳,车上跑跑跳跳。

方式:在家中规划一个处罚区,可取个名字,地点以靠墙壁、不正对大门为主;地上铺上软垫;准备一个时钟或闹钟,计时孩子处罚的时间。

建议:处罚地点不宜太明显或正对大门,以免伤及孩子自尊;与孩子讲处罚时间不宜太久,否则会造成孩子更顽皮的反效果;视孩子的高度来决定垫子高度;处罚完后,询问孩子被处罚原因,让孩子自己知道做错的原因。

7、看书、写字

案例:暴力倾向、说谎、顺手牵羊……

方式:选择固定处罚区铺上软垫或摆放小桌子;在处罚区里面放铅笔、画纸、彩色笔、故事书、色纸……;让孩子自己先写字或看书,化解孩子愤怒的情绪。

建议:当不能马上放下的工作时,可先叫孩子到处罚区去反省;别怒斥孩子的不是,与孩子先隔离,缓和彼此的情绪;等情绪平复后,询问孩子犯错的动机。

8、没收心爱的东西

案例:吵闹不休、乱丢东西、不收玩具……

方式:将孩子乱丢的物品予以没收,作为惩罚。

建议: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妈妈正在注意和关注;告诉孩子将乱丢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闹,否则将有所处罚;让孩子说出为什么犯错,和妈妈生气的原因。

9、排豆子

案例:针对耐心不足,乱丢东西等情况。

方式:准备一个盒子、盘子,里面有红色、绿色等彩色的珠,几个塑料罐子;让孩子在处罚桌上,将各种颜色的珠,摆放在正确位置。

建议:如果孩子本身很叛逆,视情况针对孩子修改来处理,可先罚站、罚坐再做处罚;此目的在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可训练手眼协调、分辨能力;完成后,让孩子知道被处罚的原因。

10、禁止某些权利、要求

案例:不爱刷牙、挑食、乱丢东西……

方式:将孩子爱吃、爱玩的东西暂时禁止碰触,作为惩罚。

建议:不以威胁、愤怒的态度大声对孩子说;让孩子知道禁止这些权利的原因,当孩子日后表现佳时,恢复其权利。

实施惩罚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把握原则控制情绪

此外,专家也表示,孩子成长过程当中,难免都会犯错,无论是无心的或是故意的,当父母在处罚孩子时,还需注意一些事情,以免造成不良的后遗症。

1、安全问题,处罚物品的材质避免过于坚硬;

2、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3、处罚的地点应选择不明显、不正对大门地方,以免伤到孩子自尊心;

4、注意措词、语气,勿以威胁、恐吓的话语对孩子说;

5、处罚内容需彻底执行,不宽容、妥协;

6、处罚后,安抚孩子,让他知道父母对他的关心和关爱。

如何巧妙应对孩子的性问题


“孩子会对性产生兴趣吗?”提起这个话题,很多家长都会持怀疑态度。但事实上,孩子的性萌动从两岁半就开始了。

郑州市福斯特心理咨询公司的心理咨询师彭熠告诉记者,家长不要回避、打击孩子对性的好奇心,要巧妙应对孩子的性问题及性表现。

问题:三岁半孩子“我是从哪儿来的?”

羞于谈性,搪塞过去:“你是妈妈从河边捡回来的。”“你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用轻松简单的话告诉孩子:“爸爸给妈妈一颗种子,种子在妈妈肚子里长大,生出来就是你了。”

专家点评:事实上,三岁半的孩子,并没有完全的性意识,只是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这时,家长就可以尝试对孩子进行一些性教育,未必要讲得特别清楚。但切忌给孩子灌输类似“捡来”或者“石头缝”这类不科学的知识。

问题:四岁半孩子“为什么我没有‘小鸡鸡’?为什么我蹲着尿?”

粗暴地回答:“乱问什么,女孩儿就是要蹲着尿尿,这是规定。”

聪明的家长可以趁洗澡、游泳换衣服,或者上厕所的时候,很自然地让孩子认识个体的器官,跟孩子说明男女身体的不同。

专家点评: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开始逐步认识到男女性别的不同。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观察与理解来认识这些。此时,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普及性别知识,告诉他男孩儿与女孩儿的区别、男孩或女孩的私处都不可以被其他人触碰。

切忌把男孩儿当女孩儿养,把女孩儿当男孩儿养,这样不仅会让孩子混淆性别,甚至有可能会在未来导致孩子同性恋倾向。

现象:五岁半小男孩掀小女孩裙子

一顿呵斥:“你怎么能这样呢?这是流氓行为,你知道吗?”

家长进行必要的引导,告诉他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专家点评:对于性的探索,是每个孩子发育中的正常反应,也可以把这种探索称为“性游戏”。孩子的“性游戏”大致可以分为“侵犯式”和“友爱式”。男孩子掀女孩子裙子或者跑上去亲一口属于“侵犯式”。孩子们玩“过家家”、“结婚”的游戏是“友爱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幼儿期满足孩子对异性身体的好奇心,有利于他们今后性心理的发展。

现象:五岁男孩总玩“小鸡鸡”

大声怒斥孩子:“这是干什么呢?快把手拿开。”

告诉孩子性器官与身体的其他器官一样,都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借助科普图片如细菌、病毒的图片,使孩子逐渐明白玩生殖器是不健康、不卫生的。

专家点评:如果孩子玩生殖器已经影响到日常活动,家长就要引导孩子。但绝对不要大声怒斥,这样要么让孩子觉得更神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要么会让他们觉得性是罪恶的、耻辱的,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育。

另外,彭老师提醒家长,虽然孩子的性教育仍然是一个陌生而敏感的话题,但研究表明,对于孩子的性教育应该越早越好。

孩子犯错,家长应该怎么做?


选择恰当后果

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怎样做才能获得恰当的后果呢?试试下面的方法吧!

1、应该立刻做的:

在问题现场即时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这样既不伤害双方的自尊和感情,又可以纠正孩子的错误。比如,孩子在堆沙堡时朝其他的小孩扔沙子,我们可以把孩子抱出来,带他回家或者选择他能够遵守规则的其他游戏。

2、预设后果:

在问题出现之前预先设想将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家庭会议或与孩子沟通等方式制定处理问题的方式。(“约翰尼,时间到了!你不记得我们已经说好打架也得有个时间限制了吗?”)

3、延迟后果:

当务之急是让孩子停下来。当我们不确定应该怎么做的时候,先等等,花点时间来思考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处理方式。(“管你弟弟叫大头蛋可不好。我得想想怎么处理这件事。”)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提倡在两三岁的小孩身上使用这一招,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只关注眼前发生的事情,一旦过去,他们也就忘了。所以用这个方法,很难让他们将犯错及其后果联系起来。

4、无后果: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去处理。如果孩子经过漫长的一天已经累得不行了,而你又由于种种原因找不出犯错的根源,那就“让它去吧”,也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沟通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良药,这是很多专家的共识。我们也相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各种矛盾都是由沟通不良引起的。因此,选择说什么固然重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说也不可小觑。窍门就在于我们对词汇、音调还有肢体语言的运用。运用好了,才能得到孩子的配合。

沟通用语

“我”式句:这是一种以第一人称“我”开头的句子。在不攻击对方的情况下,仅表达说话人的情绪、喜好、需求或结论。例如,家长可以用目光与孩子交流,告诉孩子:“我非常生气,我不喜欢看到玩具弄得哪儿都是,我需要你帮我一起收拾好。”然后拉起孩子的手,带着他一起收拾。虽然前文中我们

说过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感受,但同时家长自己如何表达情感也十分重要,它甚至可以决定孩子的行为将会是乖乖顺从还是轻蔑视之。

“你”式句:用“你”开头的句子,通常带有攻击性,使倾听者马上进入防御状态。例如,朝孩子(在另一个屋子里)大骂:“你这个邋遢鬼!怎么每次都不收拾?每件玩具都搁在地上!快点出来,否则……”这样火冒三丈的态度通常换不来孩子的合作。如果言辞更激烈,还有可能起副作用,让孩子大哭大闹。

这种“你”式句可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说出来”:鼓励孩子用语言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不是采用踢打、尖叫、扔东西或咬人等方式来发泄。我们可以在孩子非常小的时候就采取这种方法,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比如,我们可以对孩子说:“姐姐抢了你的玩具,你一定很生气吧!”

拥抱:在孩子身后从腋下将其环抱,温柔地限制他的举动。这样的姿势可以让你近距离接触孩子,在他耳边用话语安抚,以防止过激的踢打、挥拳等行为。

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亲身示范你希望孩子能做到的那些行为。这是作为家长最有说服力的教育。还要注意:重要的不仅仅是说了什么,还有怎么说;更重要的是,你自己是否做到了。比起听我们说的,孩子可能更乐于效仿我们做的。你就看吧,孩子总会出其不意地让我们知道,他们可是模仿的好手呢!

家庭会议:可以是计划好的或临时决定的家庭会议,目的是消除隔阂或重新建立亲子联系。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和孩子探讨各种各样的问题,确认哪些是正确的行为,分配家务,制定时间表或者计划其他特殊事情。

召开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能够让全家(通常是繁忙的一家子)深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个团结合作的集体,孩子和父母应该携手处理问题、做出决定。规律的家庭会议可以消除积攒的误解与烦恼。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我们建议大家采用家庭会议的方式处理家中成员的情感、需求等问题,每个人都可以就一个问题发表看法,同时也倾听他人的问题。大家要将处理意见或评价写下来,对这些意见先不予置评,等到所有意见都记录完,再由家长逐条朗读,之后让大家讨论。

幽默感是必不可少的。父母拥有否决权,对于那些不可接受的建议可以直接否决。比如孩子说:“让我妹妹搬出咱家吧,好不好?她可以住在奶奶家嘛!”首先,我们可以表达对孩子的理解,比如说:“我们知道妹妹经常把你房间里的东西弄坏,你也很生气。”然后再加上一句:“可是我们太爱你妹妹了,不能让她和奶奶住啊,那样我们会想她的。换一种解决方法吧,你还有什么建议?”

家庭会议也可以用来制订一些共享欢乐家庭时光的计划,比如一次长途或短途旅行,去野餐或者开派对。也可以在家庭会议上讨论如何给亲友准备生日礼物(比如全家动手做一个独一无二的手工大蛋糕),还可以谈谈怎么庆祝即将到来的假期。大家一起出谋划策会给整件事情增添许多乐趣。

最后,在家庭会议上,我们也可以当众表扬某个家庭成员。鼓励大家一起分享周围发生的事情,哪怕是最小的孩子也能想出让他高兴的事儿。你可以用一道大家最喜欢的甜点来结束会议,或者击掌,亦或其他能让全家人开心的方式。

孩子犯错 家长不妨先"保持沉默"


我和许多家长一样,都望子成龙心切,只要儿子的表现有不尽人意之处,我就立刻会纠正、教育他。但是,事与愿违,儿子对我的话常常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前几天,我去参加同学聚会,有一位老同学恰好是儿童教育专家,我就把有关情况作了陈述。他听了之后,略作思索,说:“其实,大多数孩子对于错误都能够自己察觉到,父母的批评可能会起到当头棒喝的作用。但批评过多,也许反而会让孩子对错误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如果你的孩子再次犯错,请你保持沉默,试试看,他自己能否意识到错误。”

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我回了家。刚进楼道,我就接到了邻居的告状,说我儿子踢球时把人家的玻璃砸碎了。我再三向邻居赔不是,带着儿子进了家门。我很生气,但想起老同学的话,我努力压制着自己的火气,没有马上教训儿子。挥挥手,低声说:“你出去吧。”儿子惊讶地望着我。过了一会儿,儿子又进来了,怯生生地站在我面前,小声说:“爸爸,我错了,对不起。”儿子居然肯主动认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一阵欣慰,说:“做了错事及时改正,仍然是好孩子。但如果做错了却不承认、不改正,那就没有人喜欢和你做朋友了。”儿子点了点头。

看来,同学的意见是正确的,让孩子自己承认错误,效果更好。我们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明白,哪些事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是不应该做的。这次事件之后,儿子连着几天表现都特别好。我趁热打铁、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的进步。现在,儿子偶尔还是会犯错,但我再也不犯以前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错误了。我沉默着,但我的眼神、我的脸部表情、我的肢体语言,都足够让儿子明白我的心意。

孩子犯错 家长要严慈相济


“严师出高徒”、“严父出孝子”……传统教育观念中总是强调教育的严厉性。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们看到的、听到的、学习到的信息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家长们如果只会一味强调严加管教,恐怕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就有些落伍。石家庄市东苑小学的卢家熠老师表示,家长确实不能对孩子过于溺爱,但面对孩子的错误时也不能针锋相对,只有严慈相济才能帮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

卢老师说,家庭教育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孩子是否严慈相济,恰到好处。严,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谓慈,主要是指亲子关系要成为朋友关系,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渴望向父母倾诉,并且从中得到父母的关爱与帮助。家长与孩子沟通时可采取以下几方面技巧:

1、用眼睛观察。父母亲应该养成多用眼睛和耳朵,少用嘴巴来与孩子沟通的好习惯。随时注意生活中孩子的面部表情、言谈举止,这样有利于真实了解孩子的身心状况,有针对性地与孩子交流,并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2、用真心倾听。当孩子想要表达自己对某件事的看法或感受时,父母应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全神贯注地听,从而使孩子产生自己被父母重视的喜悦。哪怕父母手边有事情也应该放一下。眼神的接触是沟通不可或缺的,适时地给予回应或支持,会与孩子的关系更接近。

3、用角色扮演来思考。有时候,我们可以假设自己就是孩子,扮演孩子的角色,遇到了孩子正在经历的事情,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感受,这时,我们就会明白孩子的一系列表现了,就会让彼此的感受更为接近,从而明白作为父母,我们该对孩子说些什么,为孩子做些什么了。

4、用欣赏的语言来赞美。父母要不失时机地与孩子聊天,不要等到孩子做错事时才开始用严厉的话语来指责他,平时更要主动发现孩子的优点,多给孩子鼓励。其实,恰如其分的奖励比惩罚更为有效。即使孩子做错了事,也应该首先欣赏孩子做事的勇气以及所付出的努力,再就事论事,帮孩子找出问题的原因。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意见或建议,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能力。

5、用商量的语气来交流。当父母与孩子遇到问题意见不一时,请多用商量的语气来交流意见,针对问题,与孩子一起思考两全其美的办法,而不要习惯于用责备的口吻说:不要这样、不准那样、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你怎么等,请多使用和善、建议的语气说,如”你能说说看、你的想法是……”,这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孩子会十分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父母本身有过错,应该主动向孩子表达歉意,以化解误会,从而营造出温馨的家庭氛围。

4招巧妙应对孩子不合理要求


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说“不”,也就是说我们要狠下心来,不要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我认为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绝对不能满足。迁就顺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实际上是助长了他们的“自我为中心”,容易让孩子变得自私自利,完全不懂得对父母的感激。

一个不曾被拒绝的孩子长大后是经不住挫折考验的。为了孩子的幸福,我们应该狠下心来理智的爱他们,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孩子成长变化很快,一味的事事顺从孩子,孩子以为父母会满足他们的所有要求,以为父母可能有些怕他们,所以,他们想怎样就怎样,有时甚至会根本无视父母的存在,他们会以自我为中心的变得自私自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下面是我给诊所挂掉瓶的时候,听到诊所老板和她儿子的一段母子对话:

“吃饭啦!”

无回答!

“听见了没有,吃饭了!”

无回答!

“别玩电脑了,饭都凉了!”

无回答!

“先吃饭,别玩了,吃完饭再玩!”

无回答!

最后,还是妈妈屈服了,把摆好的饭菜,重新放到锅里面保温着,等儿子玩完了游戏,啥时候想吃饭的时候再一起吃。

这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小男孩在几年前没有了爸爸,妈妈一个人支撑这个小诊所,没有人帮忙,为了儿子,妈妈没有选择再婚,母子俩就相依为命,妈妈总觉得孩子没有爸爸的爱很可怜。为了补偿这一点,妈妈总是满足儿子的要求,儿子说什么就是什么,儿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儿子逃学不上课到网吧上网打游戏,妈妈不让去,他就要求妈妈在家里买一台电脑,为了孩子能在家里,妈妈就满足了儿子的而要求。当时我躺在病床上首先想到一句话“惯子如杀子”!

好多人常说,我是母亲,我是父亲,一切都要让给孩子,为了他可以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现在回想一下,这恐怕是当爸爸妈妈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吧!

怎样来对待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呢?我这里有几个建议供爸爸妈妈参考:

一:言出必行

我们对孩子承诺的一定要兑现,对孩子禁止的一定要坚持!

二:以理服人

在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能这样做,我们应该把拒绝的理由明确的告诉他们。

三:坚持进行冷处理

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被拒绝后,往往会以哭闹来要挟,我们必须要冷静的先简单说清楚你拒绝他们的理由,然后做自己的事情,对于他们的哭闹行为不予理睬(不过,我们要留意他们的安全,还要控制我们自己不要让孩子的哭闹声变的心烦意乱的去哄劝他们)

四: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我们除了可以给孩子语言上的告诫外,还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不稳定的心理特点,巧妙的吸引到别的事情上,是他们不知不觉中放弃他们原来的行为和愿望。

应对孩子性别好奇感的巧妙方法


在孩子两三岁时,他们会对自己的性别产生好奇,想知道男孩和女孩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时,父母该怎么做才好呢?

案例:玲玲今年2岁,平时胆子很小,尤其到了晚上,妈妈如果在她没有睡着前离开了她的房间或是关了灯,就会吓得大哭起来。妈妈总对她说,要学男孩那样勇敢点。

玲玲发现经常来她家玩的隔壁小哥哥,胆子确实比她大,但他没有小辫。玲玲便以为,只要自己把头发剪短了,就会成男孩,胆子自然就会大起来。一天,她天真地对妈妈说要剪掉自己的小辫,并且要把头发剪得跟那小哥哥一样,很短很短,自己就一定会勇敢的。妈妈听后真是哭笑不得。

性别差异:后天逐渐加大

专家们曾经一度认为,是男性和女性激素“构成”了大脑。但是通过对未出生的老鼠大脑进行的研究发现,在激素起作用之前,男性和女性基因在数量和类型上就存在差别。但那并不意味着男女之间的差别就此成为定数,加拿大有关研究发现,男孩生来就比女孩活跃,这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以及其他社会因素也在不断地鼓励并加大这种差别。

提示:男孩的大脑要稍稍大于女孩,但女孩左右脑之间的联系却更为紧密。两种性别都能够有效地利用大脑的不同部分,这也就决定了他们存在不同的学习方式。女孩的语言能力、感官发展以及认知能力会发育得更快些,男孩发育稍晚,但在涉及某些视觉和空间感方面要超越女孩。

男孩女孩:各有模仿对象

通常,孩子都特别喜欢模仿自己的父母,这也有助于他们了解什么是男孩或者女孩应该做的。女孩可能会学妈妈,在她的玩具厨房里玩得不亦乐乎;而男孩通常更喜欢那些玩具枪、单双杠等,或是学父亲的说话语气和处事方式。他们喜欢别人称他们为“大男人”和“勇敢的小伙子”等。当然,在孩子幼小的时候,这两种性别角色的模仿,也可能会有交换。

提示:如果看到男孩正在穿妈妈的高跟鞋玩,不必感到惊讶。有时孩子只是在模仿一个大人,并不一定是特定的男人或女人。只要孩子喜欢,就不要干涉他玩什么玩具或是游戏。不然,就有可能抑制他们开发各种不同兴趣的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自然会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样的衣服或爱做什么事情。

中性玩具:适合此时孩子

孩子在3岁前对自己性别的认识是模糊的,在他们心里,男孩和女孩的不同有些神秘,所以他们会产生好奇,此时他们更在乎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玩具。如果父母借机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会有效地促进孩子性心理的正常发展。然而,只是按照传统男女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会限制孩子的学习范围和途径,不但会增加孩子在选择上的麻烦,更有可能会限制了孩子的潜能,以及探索他全面性格特质的机会。

提示:让孩子慢慢了解性别角色,给他提供一些中性的玩具,让他们回到最自然本色的一面。父母可以在旁好好地观察和欣赏孩子所表现的特质和能力,并提供他需要的支持和空间,不要因为是男孩或是女孩而有所差别。

男孩女孩的不同点

男孩注意某一物体的时间比女孩短,但态度更为积极。

男孩的听力一只耳朵好,女孩则是两侧俱佳。

男孩空间结构能力强。男孩比女孩更熟练组合搭建块状物品。

男孩处理视觉问题常用左眼。

男孩的数字能力比女孩好,开口说话时间要比女孩晚。

女孩能更准确地读懂别人脸上的表情。

女孩对痛觉更敏感,也更喜欢长时间身体接触。

女孩颞叶上的神经链接比男孩更强,使她们有更大的记忆储存量和更好的听力。

女孩比同龄男孩更成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