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么做入学准备

2021-05-02 家长怎么做入学准备 怎么做胎教呢 胎教怎么做

孩子犯错后家长应该怎么做。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为了婴幼儿智利的开发,许多父母都会给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孩子犯错后家长应该怎么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总有犯错的时候。关键是家长们怎么对待孩子犯错这件事,怎样做才能获得恰当的后果呢?今天早教小编给你带来孩子犯错后家长应该怎么做?

选择恰当后果

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怎样做才能获得恰当的后果呢?试试下面的方法吧!

1、应该立刻做的:

在问题现场即时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这样既不伤害双方的自尊和感情,又可以纠正孩子的错误。比如,孩子在堆沙堡时朝其他的小孩扔沙子,我们可以把孩子抱出来,带他回家或者选择他能够遵守规则的其他游戏。

2、预设后果:

在问题出现之前预先设想将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家庭会议或与孩子沟通等方式制定处理问题的方式。(“约翰尼,时间到了!你不记得我们已经说好打架也得有个时间限制了吗?”)

3、延迟后果:

当务之急是让孩子停下来。当我们不确定应该怎么做的时候,先等等,花点时间来思考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处理方式。(“管你弟弟叫大头蛋可不好。我得想想怎么处理这件事。”)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提倡在两三岁的小孩身上使用这一招,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只关注眼前发生的事情,一旦过去,他们也就忘了。所以用这个方法,很难让他们将犯错及其后果联系起来。

4、无后果: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去处理。如果孩子经过漫长的一天已经累得不行了,而你又由于种种原因找不出犯错的根源,那就“让它去吧”,也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沟通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良药,这是很多专家的共识。我们也相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各种矛盾都是由沟通不良引起的。因此,选择说什么固然重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说也不可小觑。窍门就在于我们对词汇、音调还有肢体语言的运用。运用好了,才能得到孩子的配合。

沟通用语

“我”式句:这是一种以第一人称“我”开头的句子。在不攻击对方的情况下,仅表达说话人的情绪、喜好、需求或结论。例如,家长可以用目光与孩子交流,告诉孩子:“我非常生气,我不喜欢看到玩具弄得哪儿都是,我需要你帮我一起收拾好。”然后拉起孩子的手,带着他一起收拾。虽然前文中我们

说过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感受,但同时家长自己如何表达情感也十分重要,它甚至可以决定孩子的行为将会是乖乖顺从还是轻蔑视之。

“你”式句:用“你”开头的句子,通常带有攻击性,使倾听者马上进入防御状态。例如,朝孩子(在另一个屋子里)大骂:“你这个邋遢鬼!怎么每次都不收拾?每件玩具都搁在地上!快点出来,否则……”这样火冒三丈的态度通常换不来孩子的合作。如果言辞更激烈,还有可能起副作用,让孩子大哭大闹。

这种“你”式句可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说出来”:鼓励孩子用语言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不是采用踢打、尖叫、扔东西或咬人等方式来发泄。我们可以在孩子非常小的时候就采取这种方法,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比如,我们可以对孩子说:“姐姐抢了你的玩具,你一定很生气吧!”

拥抱:在孩子身后从腋下将其环抱,温柔地限制他的举动。这样的姿势可以让你近距离接触孩子,在他耳边用话语安抚,以防止过激的踢打、挥拳等行为。

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亲身示范你希望孩子能做到的那些行为。这是作为家长最有说服力的教育。还要注意:重要的不仅仅是说了什么,还有怎么说;更重要的是,你自己是否做到了。比起听我们说的,孩子可能更乐于效仿我们做的。你就看吧,孩子总会出其不意地让我们知道,他们可是模仿的好手呢!

家庭会议:可以是计划好的或临时决定的家庭会议,目的是消除隔阂或重新建立亲子联系。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和孩子探讨各种各样的问题,确认哪些是正确的行为,分配家务,制定时间表或者计划其他特殊事情。

召开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能够让全家(通常是繁忙的一家子)深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个团结合作的集体,孩子和父母应该携手处理问题、做出决定。规律的家庭会议可以消除积攒的误解与烦恼。

我们建议大家采用家庭会议的方式处理家中成员的情感、需求等问题,每个人都可以就一个问题发表看法,同时也倾听他人的问题。大家要将处理意见或评价写下来,对这些意见先不予置评,等到所有意见都记录完,再由家长逐条朗读,之后让大家讨论。

幽默感是必不可少的。父母拥有否决权,对于那些不可接受的建议可以直接否决。比如孩子说:“让我妹妹搬出咱家吧,好不好?她可以住在奶奶家嘛!”首先,我们可以表达对孩子的理解,比如说:“我们知道妹妹经常把你房间里的东西弄坏,你也很生气。”然后再加上一句:“可是我们太爱你妹妹了,不能让她和奶奶住啊,那样我们会想她的。换一种解决方法吧,你还有什么建议?”

家庭会议也可以用来制订一些共享欢乐家庭时光的计划,比如一次长途或短途旅行,去野餐或者开派对。也可以在家庭会议上讨论如何给亲友准备生日礼物(比如全家动手做一个独一无二的手工大蛋糕),还可以谈谈怎么庆祝即将到来的假期。大家一起出谋划策会给整件事情增添许多乐趣。

最后,在家庭会议上,我们也可以当众表扬某个家庭成员。鼓励大家一起分享周围发生的事情,哪怕是最小的孩子也能想出让他高兴的事儿。你可以用一道大家最喜欢的甜点来结束会议,或者击掌,亦或其他能让全家人开心的方式。

相关推荐

专家:如何应对孩子犯错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早教可以让孩子的大脑的以开发,从而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早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专家:如何应对孩子犯错》,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如何处理孩子犯错这个问题上,很多父母都十分头疼,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方法。下面就请我们的专家来具体讲一些实用的小方法吧!

专家简介:孟迁--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终身教育研究会理事、劳动部高级育婴师资培训师、新浪网亲子中心教育名家,《前程导报》2003年度风云人物、CCTV少儿《成长在线》、CETV《父母大人》、BTV《谁在说》特约教育专家。在《家庭育儿》、《孩子宝贝》、《母子健康》、《娃娃丫丫》等多家教育杂志开设专栏。个人专著:《做好父母这件事》、《上帝也是单亲—单亲妈妈快乐心经》。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请来了《做好父母这件事》的作者孟迁老师与大家交流,如何应对孩子犯错的问题,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网友cntjxxf:我的孩子1岁12天,很淘气,还总是发脾气,他犯错误的时候我总批评他,他总不服气,您看怎么办?

孟迁:请具体举例说明。

网友小和的妈妈:我孩子一急,有时候会咬人,咬我的时候,我就装哭,告诉他咬人不好,可他就是改不掉,该怎么办,他21个月了。

孟迁:您在装哭的时候实质上是给孩子咬人的行为做了一个回应,这样会让孩子把“咬人”看成一个小游戏来继续。纠正孩子咬人的行为不妨在他咬你的时候不理他,走开一会。这样冷处理或许更好些。

网友abc_hang:现在孩子3岁零2个月,今年9月份送的幼儿园,在这之前一直觉得孩子总得说来还算听大人的话,可是这就一个多月以来,我发现孩子的脾气大了许多,一不对他的意,连爸爸、妈妈他都要出手打人!这可怎么办啊!是不是因为在幼儿园里遇到了挫折,所以要在家人面前发泄出来?您觉得我该如何处理呢?

孟迁:这个时期的孩子身心变化很快,所以出现一些不同以往的行为是很正常的,当然也不妨去了解一下孩子在幼儿园的状况,他如果出手打人或者比较任性的话,那么父母肯定是包容有余、威严不足,在哪些孩子的行为被允许,哪些行为被禁止,这两方面界限不清。

网友cntjxxf:你好,我的宝宝是个女孩1岁12天,很淘气,脾气也很大。她要是想要什么得东西不给她或者危险的物品从他的手里抢过来,他就大哭大闹,还发脾气,有时候气的直打自己的头,您觉得应该怎么样引导她不这样做?比如:她拿玩具敲打桌子,我就说:别打了,打坏了多疼啊~多危险啊,然后我就跟她抢过来,他就不愿意,有时候还打我?您看这种情况怎么教育他呢?

孟迁:这个孩子是个个性较强的小孩,你应该有相应的期望和准备。对于敲打桌子这件事情,孩子可能对敲打东西很感兴趣,那么我们不妨多给他这方面的游戏和空间,比如专门找东西给他敲,有时我们也可以跟他一起敲。这个年龄孩子的理解力还是比较有限的,我们应该用大禹治水的方法疏而不堵。

网友港湾:你好,我有个问题想请教,关于怀孕3个月了,还差4天就3个月的话,照B超对胎儿有没有影响,可以照B超吗。我想问下,怀孕3个月发现霉菌,医生开的硝呋太尔片吃了对胎儿有没有影响。可以用药的吗。

主持人:你好。下周三嘉宾聊天室会约来妇产专家回答网友的问题,你可以到时来提问。或者在育儿问答中提问。

网友liuyi_jl:您好,男孩子1岁7个月,有时不听话比如贪玩不吃饭,爸爸就会吓唬他“快吃饭,再不好好吃打你”,没想到他不高兴的哭然后走到桌子跟前,用手打桌子一边哭一边说打你打你。我不喜欢这种教育方法,请问怎么才好呢?

孟迁:这其实是个时代的矛盾,我们这个时代从价值观上已经接受民主,但从行为习惯上依然是专制,要对你老公多想些办法沟通才是,但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你一定要按照你老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去沟通、去要求。

网友waf114:我的儿子31个月'去年就送幼儿园'可有一个毛病'一有不合其意的事儿'他或哭或赖'总要大人人顺着他意才会停止.您觉得应如何处理?

孟迁:这是你平时对孩子应对不当的结果,已经形成这样的机制,即:孩子把哭闹作为控制大人的手段。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学会拒绝孩子不当的要求,宁可他有很重的哭闹。

网友abc_hang:最明显一次是前天晚上他跟别的小朋友一块儿玩耍,他要玩别人的车,平常也都知道先征取别人的同意,两人玩了一会儿,小朋友要拿回自己的玩具,他就出手打了别人,我赶紧当着小朋友和他妈妈的面打了我家孩子的手,他一下子就显得特别愤怒'一下子把我推到'还举手打了我'是因为我没有给他面子'当着别的小朋友的面批评并打了他一下'那您说我当时应该怎么教育呢?

孟迁:“我赶紧当着小朋友和他妈妈的面打了我家孩子的手”这显然是不合适的,恐怕潜意识里是怕自己丢面子。事实这个时候是孩子在玩兴正浓的时候别人要收回玩具,对他来讲是很难接受的,情急之下就去打人了。这时候我们最该做的是教会孩子处理这类事情的经验,比如我们提示孩子向那个小孩子请求再玩一会,如果对方不允许孩子继续玩这个玩具,那么孩子其实需要一种接受失落,转移目标的能力。

网友小和的妈妈:孩子不能和别的孩子共享东西,怎么办?如他的玩具,他即使不喜欢玩,也不给别的孩子玩,别人拿了他的东西,他会主动抢回来,抢不回来就会哭。我总是和他讲,要和哥哥一起玩,哥哥有好玩的才会和你一起玩,可好像没什么用。只有别的孩子哭了,他才会再主动拿过去

孟迁:看起来你的孩子很有同情心,很善良。至于常态下他不愿意跟别人分享玩具,这个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对待。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阶段他会对自我所属权非常敏感,这是他区分自己和他人的重要表现,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应该保护的。如果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孩子分享,那就教条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的确“独”他对分享不太信任,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引导他的分享意识和能力。比较可行的方式就是我们身体力行,在生活中自然地为他树立榜样。引导孩子分享,让他尝到分享的快乐和生活。

网友yama2007:你好,我家孩子快一岁八个月了,在外玩耍经常是受欺负的那一方,我教过他被小朋友打的时候,要大声说“不准打我”,但由于小,不会说,就叫他被人打时大声叫一声。但是同样的情形出现,还是一样,哭着找我。想请问,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该如何处理,才不会让自己的儿子一再重复这样的角色?谢谢。热切盼回复。

孟迁:现在孩子很需要建立一种自我保护的能力,大声喊叫是一种方式,适当反击也是一种方式,学会适当的躲避也很重要。自我保护是孩子在很长一段时期经常面对的问题。当孩子再来找我们的时候,我们不妨引导孩子自己来想一下这个问题。比如我们说你每次都来找妈妈,如果妈妈不在,别人欺负你怎么办?再比如如果你每天都遇到这种小孩,你每次都不会反击吗?类似的引导。我们不必一定当时就求得答案。但这种引导会让孩子打开一个自我保护之门。

网友luthy876:你好。我儿子三周岁半。从十八个月开始上早教中心。今年换了学校。上学不久,老师反正儿子坐姿不好,比如说翘朗腿(家里人不这样,可能以前学校有同学这样),吃饭时腿顶着桌子,老师认为要狠狠的批评,我应该怎么办?

孟迁:我个人很不赞成批评,孩子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他对环境的学习或者模仿常常是无意识的,是全盘照收的。他其实需要一个帮助或者引导来建立一种辨别,什么行为该学习,什么行为不该效仿的能力。简而言之他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批评。

网友cntjxxf:孩子现在虽然才1岁多,但还算是听话,不过最近总打人了,有时候不注意她就往我的脸打一下,我不知道该怎么板板这个毛病?比如哦:我她从地上捡东西就往嘴里放,我就过去很严厉的说:这个是臭臭,不往嘴里放。(他听得懂)他还不听,还往嘴里放,有时候我就打他的手,很生气地说:这个不能吃,是粑粑,臭臭。我不知道我的这种方法是不是不对??应该怎么做会更好呢?

孟迁:你首先应该理解宝宝为什么这么做,对于宝宝来讲,这整个世界,包括他自己都是新奇的,孩子会做各种各样的尝试看看这个世界怎么样的,当我们能够理解这种好奇心,这种行为方式我们就不会产生太多的抵触情绪。具体怎么解决要因势而异。比如他吃些脏东西,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危险,我们不妨就让他吃一点,当他感到不好吃,甚至吃了让他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他下次就不会再这样乱吃东西了。假如我们阻止这个试误的行为,我们就会和孩子那种好奇心形成对抗,而假如我们的方式非常直接,甚至是暴力,那么其实就对孩子人格有了“侵犯”。孩子产生逆反就非常正常。

网友ke可可ke:您好,我家的是女宝宝,现在10个月20天,我们在喂她吃饭时,吃了两口之后,她就要自己拿勺子来弄,她有时还是可以用勺子吃到一点饭的,我们也很支持她早点学会,可是她弄了一会之后,就要用手去抓了,不让她弄,她就大哭,然后怎么也哄不好了,即使给她最喜欢的玩具或是奶瓶也不行,都扔到一边,最后只有带她到外面去坐了一圈公交车才行。请问我家宝宝这样是不是说明性格比较任性啊?如果是的话,怎么办才好呢?

孟迁:非常欣赏您鼓励孩子自己吃饭的做法,除了培养孩子的自立,提高孩子手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吃饭习惯,这一行为可谓好处多多。孩子用手不用勺子是因为对于她来讲,手比勺子好用,她使用勺子的能力越强,她就越喜欢用勺子,反之亦然。所以我们不妨平时多跟孩子玩些使用小勺的游戏,当孩子用勺子能力比较能够娴熟运用的时候,孩子就不会用手抓了。这是一个无关的行为。当然不会有什么效果。

网友Long223:前几天我儿子在外面都跟一位哥哥玩球时,有个比儿子小两个月的弟弟过来一把就推倒儿子,儿子在我的安抚关心下继续跟大哥哥很开心地玩。过了一阵,小弟弟又来捣乱,还在我儿子的头上打了一巴掌。事后我们家里的老人家听了心疼地说要教儿子以牙还牙,但我并不认同这做法,请问现场如何处理这类似的情况才能正确地引导儿子?

孟迁:请问你的孩子多大了?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吗?

网友muguanlin:孟老师,您好,我女儿快1岁9个月了,最近给她报了一个早教(东方爱婴),上了两次课,第一次是启蒙课(适于19-21个月),发现她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不太听老师讲,但是回家以后发现对这次课到有印象,在家遇到老师教过的东西,都会说老师。但是由于我们上的那个班只有3个小朋友,不能继续上课了,第二次安排我们上了一节音乐课(同奏),音乐课孩子一直就顶着玩具柜,根本没听老师的指挥,您觉得这种情况,我还应该让孩子继续上课吗?想听一听您对早教的看法!谢谢!

孟迁:因为您才刚上两次课,所以很多问题都不太好说,但是无论上哪一种早教班,过程远远比结果重要,他在上课期间的快乐指数和兴致勃勃的状态比他学到的具体东西重要得多,而且很重要的就是不要太勉强孩子做他不喜欢做的事,这很容易造成将来的厌学。关于报不报班,这个是因人置宜的,报了班,就好比我们有了一个可以借助的环境,但是我们怎么能来期望和进行这个上课的过程,非常重要。如果不报班,我们有其他的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也很好。

网友小和的妈妈:孩子21个月了,有时候晚上不肯关灯睡觉,他奶奶就会说,快睡觉,不睡觉猫猫就要来咬孩子了,等等,说多了,孩子现在看到天黑就有点怕,不敢晚上在外面走了,我该怎么样纠正呢

孟迁:培养孩子准时睡觉的习惯方式很多,比如听音乐、讲故事、读书等都可以,但是用这种恐吓的方式是非常不利的,应该尽早停止。

网友韩熙:我女儿现在4岁半了。刚升中班,老师就布置作业回家写数字,这是第一次学写的,但她看着数字样板就在发呆,久久都没有动笔,还在默默地流泪,我就耐心跟她说:不会就要主动问,就算哭到天亮都不会写的。她就说,我又不会写,然后还在那里哭啊。请问怎样引导孩子遇到困难时如何面对呢?

孟迁:孩子这时需要的是正面的鼓励,他对于这件事情很有压力,没有信心,那么我们需要消解他的压力,帮助他建立这个信心。我们不妨对他说:“用不着哭,即便你不会写你也是妈妈的宝贝”;“不会没关系,我们可以学,一开始谁都不会,妈妈当初比你还笨,还害怕,后来也学会了”。

网友wwq5528:我的女儿2岁3个月'自出生以来'晚上一直睡得很晚'现每天晚上11:30以后才睡'早上7点左右醒'白天睡一觉'两个小时左右'这样是不是不正常呀!如何让她早点睡呢!

孟迁:首先的问题是他是否需要睡更多的觉,因为每个孩子对睡眠量的需求和对食量的需求一样是相差迥异的,如果白天她不感到困倦,少睡或晚睡一点没关系。

网友cntjxxf:最近有个情况,孩子如果自己磕着头了,他就跟我告状,指着头“哼哼”,然户我问他:在哪磕的?她就指墙,然后我就说没事没事,走过去冲着墙我就打墙一下,说:教你磕我大宝宝,打你,然后宝宝就没事了。现在啊,一磕着墙,宝宝自己就打一下墙。我在想是不是这样教育她不好??您看该怎么办?

孟迁:您这种方式虽然有助于平抚孩子的情绪,但比较容易让孩子产生指责和抱怨。更好的方式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应该对自己碰头或者摔跤负责。

网友yinamu:您好,我的女儿三岁一个月上幼儿园了,每天晚上睡觉都会做梦哭喊不去不要,好像很受惊的样子,可是白天送去幼儿园的时候也不哭。您看我该怎么办呢?问她在幼儿园的情况他根本不说。

孟迁:你的小孩可能处于幼儿园分离焦虑期,先别太着急,事情会慢慢变化,我们再多观察观察,我们需要假以时日观察或等待。到问题比较严重,必须我们介入的时候我们再做什么。如果孩子自己能够跨过这个槛儿,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网友cntjxxf:谢谢孟老师的指导,我本人非常受益!!也非常感谢您!!谢谢!

孟迁:不客气。谢谢你的提问!

网友Long223:前几天我儿子在外面都跟一位哥哥玩球时,有个比儿子小两个月的弟弟过来一把就推倒儿子,儿子在我的安抚关心下继续跟大哥哥很开心地玩。过了一阵,小弟弟又来捣乱,还在我儿子的头上打了一巴掌。事后我们家里的老人家听了心疼地说要教儿子以牙还牙,但我并不认同这做法,请问现场如何处理这类似的情况才能正确地引导儿子?我儿子1岁8个月大,在外面偶尔都会被小朋友抢玩具,不过这种情况是第一次。我平时经常教他跟其他小朋友一齐玩,一齐分享自己的玩具,所以没碰到像这个小弟弟的小朋友时,他跟其他小朋友都玩得很开心的。我其中一个想法就是,希望引导他在以后这类情况中学习并不要做这种小孩。

孟迁:如果不经常发生的话,不必太介意,老人家说让孩子还击也有合理性,孩子总要建立一种能力来保护自己。这包括预防、躲避、调解、还击。我们不要把对孩子教育理想化,而去刻意避讳什么。我们只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在现实中能够恰当应对这个遭遇就好。

孩子知错又犯错怎么办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孩子知错又犯错怎么办”,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孩子知错又犯错,其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差。孩子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欲望,心里想什么就去做什么,明知是不对的事仍要去做,这主要是由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如:爱哭不是好孩子,可达不到目的还是哭;明知幼儿园的玩具要大家玩,可忍不住还要去抢别人手中的玩具……孩子往往只顾满足自己一时的愿望而忘记必须遵守的规则。

2、判断是非的能力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接触社会的机会逐渐增多,他们周围生活中有一些不好的事例,由于孩子辨别能力差,好奇心强,往往也去模仿。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方法不一致也直接影响孩子的进步。如:老师教育小朋友要友好相处,不打架,不骂人,而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有的这样教育孩子:“谁敢惹你,你就打他。别怕,咱不能受人家的欺负!”这样一来,造成孩子思想上的混乱或行为上的矛盾。虽说打人不对,可有家长支持,孩子就无所顾忌了,于是会产生知错犯错的行为。

3、孩子做错了事,家长惩戒不严。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做了错事,家长无动于衷,从不追究,甚至还纵容、袒护。孩子看不到自己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认为做错事和没做错事一个样,也就感到无所谓了。

由于家长的娇惯和无原则的迁就,孩子经常以摔打物品或其他破坏性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故意把爷爷奶奶的报纸撕碎,故意把妈妈的毛衣针折断,故意把玩具损坏等等。家长的多次妥协,使孩子为所欲为。因此,明知故犯成了孩子要挟大人惯用的手法。

怎样帮助孩子克服知错又犯错的不良行为呢?

1、应当重视对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自控力是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从小培养将有益于终生,要让孩子学会自控,首先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如晚上收看电视节目,一家人各有所好,不能让孩子独揽收视大权,懂得照顾别人;家长要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指明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孩子在理解行为准则的基础上学会约束自己,进而发展到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

2、家庭教育要做到爱中有教,教中有爱。孩子做了错事,家长不可听之任之,一定要认真处理。必须向孩子严厉指出: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去做的,并要根据孩子错误情节的严重性给予必要的惩罚,让孩子体验到做错事后所引起的不愉快,从而牢记教训。对孩子故意的破坏性错误不能任其发展下去,要认识到孩子的不良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教育也需要一个较长过程,不能性急,帮助孩子逐步明白道理,学会自尊、自律。

3、家长应给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典范。家长处理孩子的问题有时也会出现错误,如孩子做了错事,家长不问青红皂白就打孩子,或是主观武断冤枉了孩子。事后家长应该心平气和地向孩子道歉,并表示今后注意改正,不再出现类似的情况。孩子会在家长模范行为的影响下,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这对纠正孩子知错又犯错的毛病极为有利。

4、强化训练。家长可利用孩子模仿力强的特点,有意识地让孩子重复练习正确的行为,以克服和纠正不良习惯。如:带孩子去邻居家串门聊天,练习礼貌待人;饭前让孩子摆筷子、般椅子,练习关心和尊重长辈;让孩子收拾玩具,练习爱护玩具和做事有条理……。这样做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孩子犯错 家长如何处理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早教可以让孩子的大脑的以开发,从而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早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孩子犯错 家长如何处理》,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当孩子犯错时,不同的责备方式,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造成的结果也大相径庭。

孩子永远是充满着童真和好奇的,他们喜欢大胆探索,对不明白的事物和事情总是爱“打破沙锅问到底”,更加喜欢自己动手实践。这样一来,孩子的无知和无畏很可能会犯下一些成人眼中的错误,更甚者会导致自己或他人受到伤害。此时,父母处理孩子错误的方法,也就是常说的责备,运用不同,便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

场景:妈妈很辛苦的给宸宸捉来了几只小蝌蚪,养在盆里,让宸宸观察和玩耍。可等她下班回到家,蝌蚪全都死了。问宸宸,她说:我想知道蝌蚪是怎样游泳,怎样吃东西的,后来想看看蝌蚪能不能住在水里,就把它们全都拿了出来,放在外面。结果,蝌蚪全都死掉了。

在听了宸宸的解释后,妈妈会怎么做呢?

做法一:妈妈听明白原因之后,责备宸宸的做法失当,教育宸宸以后不许这样,否则再也不给她养(抓)小动物。

结果:过了几日,妈妈带宸宸去公园看金鱼和蝌蚪时,听见宸宸悄悄地告诉旁边的小伙伴:“它们离开水就会死的,妈妈说不让我这么做。不过,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会把它们都弄出来放在地上玩,然后再放回去水里。这样,妈妈就不会骂我了。”

分析:与其以“不可以这样做”、“不行”等消极的,否定的词句来责备孩子,倒不如改用“该怎么做”、“这样做好不好”等积极的,肯定的句子,给他明确的行动指示,还比较具有效果。这样教育孩子,孩子也会慢慢懂得应该注意的事项,同时也能体会出如何行动才是正确的。像宸宸这样,对蝌蚪的生存方式及习性充满好奇,妈妈不应直接否决她,更应让她明白“生命可贵”的道理。而一味的禁止孩子做他喜欢和觉得有趣的事,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做法二:妈妈听明白原因之后,询问宸宸的“实验结果”,向她解释蝌蚪的生理构造和生存方式、习性,教育宸宸如何对小动物进行探索实验,而又不会伤害到小动物的方法。

结果:之后,妈妈又给宸宸弄来了小鸭子、小兔子,宸宸每天都告诉妈妈自己对它们做了些什么样的探索实验,又知道了哪些动物的习性,明天又要对它们做什么实验,而小动物们至今还是宸宸家的一员。

分析:这种方法当然是最好的,它不但解释了宸宸的好奇,更引起了她对生物更大的兴趣。同时,也让她明白了“生命可贵”的道理,如何对小动物进行实验,而又不会伤害到它,很可能成为她的下个探索目标。

也许,许多父母会说:“我也知道这样最好,但当时气急败坏,谁能这么平静地向她讲解?就算能平静得下来,可又哪有这么多的时间和耐心向她解释?!其他的事都不用做了吗?”

当然,这也是有可能的。所以责备孩子时,父母亲最好能先别动怒,但也不能太温柔或面带微笑地责骂他,因为这些都是不具任何效果的。而且处罚一定要公正无私,若不公平,反而会导致孩子心理不平衡。

其次,就是不要唠叨不休地责怪他。太长的说教,对孩子而言,反而会忘了为什么被骂,若对年龄稍大的孩子而言,则会当作耳边风,根本不把你说的话当一回事。结果父母嘀咕老半天,全然不具效果。

最后,适当的不理会孩子,也是一种非常具有效果的处罚方法。因为孩子是强烈需要父母亲的爱的!若是他跟父母亲说话,得不到反应或要求父母亲帮他做事情而没得到回应的话,是相当痛苦难耐的。但也不能长时间的不理睬孩子,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恐惧感,更会让他觉得人太冷漠,会影响他的将来,所以应该要避免。而当孩子的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也会磨灭他的兴趣和耐心的。

孩子追星,家长怎么做?


青少年追星,是一个共有的现象,偶像对青少年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家长们都应该深思:当孩子追星,我们应该怎么做?

不应该简单地斥责打骂

中小学生是追星大军中的主力军,因而,“青少年如何健康追星”、“家长父母该如何面对孩子追星”等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否则还会出现“第二个杨丽娟”!

很显然,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时期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是难以避免的,而合理追星是一种追求成功的心理渴求,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从此层面看,青少年合理适度的追星行为,是可以转化为对成功的自我激励,促进青少年个人的心理成熟和健康发展的。首先,青少年内心的向往追求,可以通过他所崇拜的偶像展示出来,不仅能以“星”的光鲜外形为模仿对象,也能以追求“星”的理想人格品质作为自我奋斗目标。其次,青少年终日忙碌于繁重而枯燥的学习,而追星可以让他们把学习生活中的郁闷、烦躁宣泄出来,追求更符合自身定位的沟通和交流,这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不无益处。由是观之,解决青少年盲目追星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心理引导。

在笔者看来,针对青少年的追星现象,社会应该更多地采用对话和交流的方式引导他们的审美趣味,提高青少年的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而家长们则应该正确看待孩子崇拜偶像的行为,对儿女进行更好的心理说服教育。当家长发现小孩有追星行为的时候,不要大惊小怪,更不应该简单地斥责打骂。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们分析到底喜欢明星什么,从他们身上能找到什么好的优点进行借鉴等。

总而言之,青少年追星属于正常现象,只要追星有度,所追的“星”自然而然会成为其人生道路上的楷模、榜样,从而将追星的热情转化为自己奋斗的动力。

妈妈说:与孩子一起追星

信息化时代,想要孩子与铺天盖地而来的“明星”完全“隔离”开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的女儿也是一名小“追星族”。所幸,此女追星朝三暮四,从不固定,上个月喜欢周杰伦,下个月又爱上张靓颖,并不那么偏执。可怜了我口袋里的人民币,买海报、买碟片、发短信,更要命的是那些明星们代言的产品,用不用得着也得买点儿,名曰:支持一把。

对于女儿追星之事,起初,我心里也曾非常着急:不顺着她吧,怕引发她的逆反心理;顺了她吧,又担心她长此以往荒废学业、迷失自我。后来,我偶然从大禹治水的故事中得到启发:大禹治水,疏而不堵。何不在孩子追星的过程中,加以正确引导?只要有了适时引导,我相信她不会沉湎其中不能自拔。想要引导,就必须比她更清楚明星,进而从中寻找契机。所以,从那一刻起,我作了一个疯狂的决定:陪女儿一起追星。

女儿有她的一套“装备”:海报、口袋书、明星纸贴……我有我的秘密武器:及时、同步从网上搜索下载女儿崇拜的明星资料,包括身高、体重、生日、喜好等等,一应俱全。偶尔还会跟女儿就某条信息的出入争得面红耳赤。其实,与她争执只是想让她知道,追星是件非常普通的事情,并不代表青春与时尚,你看,妈妈也会,从而淡化“追星族”在她心目中的优越感和影响力。

女儿喜欢周杰伦的那段时间,我跟她说:“你看人家周杰伦,不仅人长得帅、会唱歌、谱曲、演戏,还会弹钢琴。长得帅、会唱歌是先天条件好,你也具备。但谱曲、弹钢琴都是需要后天努力才能够达到的。什么时候妈妈也给你报个声乐、器乐班去培养一下?”女儿想了想,爽快地同意了。我偷笑不止,要知道,以前也曾说要送她去培训班,她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女儿爱上张靓颖的那段时间,我跟她说:“你看人家张靓颖,人长得漂亮,舞跳得漂亮,英文歌唱得更是漂亮。如果有一天你见到你的偶像,人家用英语和你对话,你答得上来吗?”女儿摇了摇头,沉默了一会儿后说:“妈妈,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学习英语,将来总有一天我也能和张靓颖一样,用英文唱歌。”我相信,她会努力的。

女儿最近又喜欢上了韩国的一个美少女组合,我赶紧偷偷托人帮我联系会教韩语的老师,打算让女儿接受一下韩语基础教育,想必她会很乐意。这样一来,说不定哪天咱家就冒出一位会多国语言的美女呢!

下一个,我不知道女儿喜欢的会是哪位明星,不过我知道,无论他(她)是谁,我都能从其身上找到可“利用”之处,用来教育、引导我的孩子。这没什么不好。

家长怎么做入学准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