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他人家孩子挺小的就会一首首地背唐诗,因为我经常教孩子,可他没记牢几首歌,令人费解的是电视机中的广告词,谁也没教他,他倒是要说许多 。孩子该学的没学,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让孩子背唐诗记不住?

为什么让孩子背唐诗记不住?觉得孩子该学唐诗,为未来能有一些文学类积累,很更有意义。它是大家成年人的念头。针对孩子而言,不管学唐诗還是学广告词,全是一种对語言的效仿学习培训,一样可以考虑她们特别喜欢效仿的必须。尽管广告词也不一定是孩子彻底可以了解的,但它抑扬顿挫,当然要比古诗词中这些抽象性、归纳的語言非常容易产生兴趣爱好。

孩子的学习培训大部分是以兴趣爱好考虑的,最初爱背唐诗也是出自于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但如果我们长期性选用自身背一句,孩子跟随学一句的机械设备方法,地久天长,孩子的新奇感就会慢慢消退,她们的兴趣爱好点就会迁移,如同您的孩子那般,热衷对广告词的效仿学习培训。

为什么让孩子背唐诗记不住?唐诗宋词是在我国古典艺术宝藏中的一颗灿烂的耀眼明珠,教孩子学唐诗是在我国老百姓的历史时间传统式。如果我们可以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可接受性,去具体指导孩子学唐诗,使她们自小就遭受古典艺术的陶冶,对孩子的发展趋势是有助益的。

您能够那样做:

1.能够从孩子学过的唐诗宋词中挑选出抽象性较强、語言平浅、节奏感轻快、 便于记诵的短诗,如诗仙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李绅的《锄禾》,骆宾王的《咏鹅》等,配画,将听觉系统品牌形象和视觉效果品牌形象融合起來,沒有界面的可以用孩子能够了解的語言,将內容编出简洁明了的短故事,协助孩子了解。

2.能够运用孩子对广告词的激情,和孩子一起去发觉广告词的特性,正确引导他讲出广告词的简易规律性,并和孩子一起给家里的物件编广告宣传,给孩子造就仿编、编创的机遇。为什么让孩子背唐诗记不住?让孩子在学习培训与运用的全过程中,拓展孩子的工作经验,为推动孩子的語言发展趋势发挥特长。

相关推荐

早教咨询:教宝宝背唐诗需要避免什么?


很多父母想要让自己的宝宝变得聪明可爱,所以早早地就开始训练宝宝背唐诗,看到宝宝琅琅上口地背出那些唐诗来,就充满了自豪感。实际上,教宝宝背唐诗也需要避免一些误区,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背唐诗有年龄限制

背唐诗有年龄限制,过早过晚都不好。2-3岁的宝宝机械记忆会比较强,唐诗简短押韵,宝宝很好背诵,而且背起来会琅琅上口。虽然他们还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但是背诵唐诗和听故事是一样的,都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古诗词是把词语的意境精简浓缩起来,表达了丰富的人文知识,每一首唐诗都像一首美丽的图画,可以激发宝宝的想象力。宝宝在背诵的时候,虽然有时不懂词语的内涵,但是也不妨碍他们获得美的享受,中华文化的种子会在他们心中悄悄萌芽生根,在日复一日的背诵中,他们也逐渐认识到古人行文的方式,对古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背唐诗有哪些误区

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在上学期背唐诗,貌似不错,但其实违背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弊大于利。唐诗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习作,虽然遣词造句比较精炼,但有时为了行文或者构思,会有颠倒词句的现象,这和现代人们的语言习惯是不同的。幼儿处于对语言的学习阶段,如果过早地习惯唐诗句法,不太好。所以建议家长让孩子多朗诵一些现代儿歌,因为幼儿感知事物是从表象入手的,所以他们喜欢听一些具体形象的描述,儿歌是以其生动活泼的语言来迎合孩子口味的,这样更容易切入到幼儿的心灵中去。

有的家长认为,有的诗句孩子听不懂。其实听不懂不要紧,有的教育家说,对孩子来说,听不懂的东西可能像块冰,孩子吞进肚子里后,自己会化掉的。不过,花的时间有长有短。所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诗的理解也会加深,这与让孩子死记硬背书本不一样,它对孩子没有思想压力,还可以开发孩子的记忆潜能。

总结:教孩子背诵唐诗,固然是件好事,但是也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唐诗的习惯、句式。父母可以先给孩子讲解唐诗,讲解唐诗的内容和图画,讲解词汇的运用和句子这样颠倒的需要和道理,让孩子明白,孩子就不会盲目模仿了。

儿童早教:让孩子背唐诗还是广告词


儿童我觉得他人家孩子挺小的就会一首首地背唐诗,因为我经常教孩子,可他没记牢几首歌,令人费解的是电视机中的广告词,谁也没教他,他倒是要说许多 。孩子该学的没学,这是为什么?让孩子背唐诗还是广告词?

解释:让孩子背唐诗还是广告词?觉得孩子该学唐诗,为未来能有一些文学类积累,很更有意义。它是大家成年人的念头。针对孩子而言,不管学唐诗還是学广告词,全是一种对語言的效仿学习培训,一样可以考虑她们特别喜欢效仿的必须。尽管广告词也不一定是孩子彻底可以了解的,但它抑扬顿挫,当然要比古诗词中这些抽象性、归纳的語言非常容易造成兴趣爱好。儿童

孩子的学习培训大部分是以兴趣爱好考虑的,最初爱背唐诗也是出自于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但如果我们长期性选用自身背一句,孩子跟随学一句的机械设备方法,時间一长,孩子的新奇感就会慢慢消退,她们的兴趣爱好点就会迁移。儿童如果我们可以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可接受性,去具体指导孩子学唐诗,使她们自小就遭受古典艺术的陶冶,对孩子的发展趋势是有助益的。

出新招:

1.能够 从孩子学过的唐诗宋词中挑选出抽象性较强、語言平浅、节奏感轻快、 便于记诵的短诗,如诗仙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李绅的《锄禾》,骆宾王的《咏鹅》等,配画,将听觉系统品牌形象和视觉效果品牌形象融合起來,沒有界面的可以用孩子能够 了解的語言,将內容编出简洁明了的短故事,协助孩子了解。让孩子背唐诗还是广告词?

2.能够 运用孩子对广告词的激情,和孩子一起去发觉广告词的特性,正确引导他讲出广告词的简易规律性,并和孩子一起给家里的物件编广告宣传,给孩子造就仿编、编创的机遇。让孩子在学习培训与运用的全过程中,拓展工作经验,为推动孩子的語言发展趋势发挥特长。

早教教什么?孩子为什么管不住自己?


为何自律性对孩子而言很重要?

斯坦福学校曾做了一个經典的“棉花糖检测”。试验中,成年人将孩子独立留到屋子,眼前的菜盘里有一粒棉花糖,在离去前告知孩子:假如坚持不懈一小会(15分钟),等成年人回家时还没有吞掉棉花糖得话,她们会附加得到 一颗糖的奖赏;假如确实爱吃,还可以马上吞掉棉花糖。

全部孩子里,大概三分之一的孩子取得成功抵挡住了引诱。大概二十年后,学者调研了当初试验参加者的发展趋势状况,发觉当初取得成功抵挡引诱的孩子,有着更强的平时成绩、高些的文凭、更健康的身体和高些的生活质量。

另外,Casey等人到2013年的一项超越同一人群4至44岁年龄层的纵向研究发觉,童年能保证成功的人,成年人后在应对引诱时其人的大脑承担操纵作用的右边额下次更活跃性,进而使个人具备更强的自律性,而具备更强自律性的个人对比别人发展趋势得更强。

根据这两个科学研究,大家不会太难发觉:自律性所反映出的潜心、本质自制力和延迟满足工作能力,是一个得到 高些造就的人必须具有的关键质量,而幼时的自我约束工作能力将立即危害到成年人后的自律性。

是啥在危害孩子的自律性,而大家能从此做些哪些?

不难想象,不一样孩子的自律性是存有差别的。那麼,是啥在危害孩子的自律性呢?

常常“延迟满足”的孩子自律性更强

“棉花糖检测”的组织者,心理学专家Walter Mischel发觉:资源匮乏的孩子自律性将会最弱,是由于在这种孩子的生长发育自然环境中,沒有那么多训练“延迟满足”的情景,由于对这种孩子而言,延迟时间以后就再也不会了,因此她们培养了把握住时下的习惯性。而沒有不断训练和实践活动,就不可以习得非常好的自律性。这些自小得到 大量資源的孩子,也是有大量机遇训炼。

大家看到,一些父母觉得有防腐剂的甜品对孩子身心健康不好,会规定孩子肯定不能碰,在这类情况下,孩子不碰甜品并不是取决于自我约束,只是自身压抑感,自身压抑感非常容易令人出現抑郁情绪,最后迫不得已向欲望让步。因此,这些在父母眼前自身压抑感的孩子,当她们摆脱父母的操纵时,通常会更为纵容自身,由于,长期性的资源匮乏让她们沒有获得“延迟满足”的训炼,反而让她们培养了活在当下的心理状态。

【家中小妙计】让孩子学会自律,应当出示有效資源并有目的的正确引导孩子学好分派,使他获得充足的训练。例如,我们可以告知孩子多吃甜食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但能够品味要是不过多,协助孩子设置一些独特生活用于品味一些甜品,例如节庆日或是家中冰激凌日。

能给自己做主的孩子自律性更强

能给自己做主的孩子是具有了自由意志的孩子。自由意志,指的是有个人行为挑选的随意,个人行为是由自身的信念产生的。不敢相信自由意志的孩子觉得自身的个人行为是由先天性或是外物决策的,自身不对自身的个人行为具备操控权,也不用对自身的个人行为承担,更非常容易不计后果的纵容自身,也更难保证自我约束。

我曾经听过一些父母发牢骚:我每日都得守着我的孩子写作业,假如我不在他身旁守着,他要不便是发愣,要不就要去玩其他,总而言之,别寄希望于他能在睡觉前进行课外作业!

我觉得,假如出現这类状况,更必须自我反思的是大家父母自身。一个孩子,只能在长期性欠缺管理权的状况下,才会培养依赖型人格。在父母的斩获和操纵下,孩子培养了一切借助他人做主的习惯性,小到写作业,大到人生道路管理决策。

【家中小妙计】大家理当给孩子大量的管理权,让她们培养自身的事自己做的习惯性,乃至,让孩子多多的参加到家庭问题管理方法中,也可以提高她们的“自由意志”,出示给孩子大量自身做主的机遇。例如:每日让孩子自身整理书包;正确引导孩子依照事务管理优先选择排序法分派自身的時间;尽量的从琐事上给孩子出示做决定的机遇,让她们选择自己喜爱的小玩具和衣服裤子等;在家中管理决策上征求孩子的建议,假如她们有还不错的提议,何不恬然听取意见……

有父母做楷模的孩子自律性更强

研究发现,父母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会造成 孩子的自我约束工作能力低。设想,躺在沙发上看手机的父母训斥孩子赶快看看书学习培训,孩子会如何想?以身作则的实际效果始终超过言传,假如期待孩子具备优良的自律性,就需要给他们营造一个有利于自律性生长发育的家庭氛围,换句话说,从大家本身学起。

父母对孩子自律性的危害还反映在孩子归属感的得到 上。一些试验说明,0-三岁阶段归属感的获得是否可以预测分析个人5岁之后的自律性,得到 充足归属感的孩子更有可能在长大以后自我约束。这一点不难理解,没有安全感的人是缺乏自信的,针对长久的目标她们欠缺必需的乐观者精神实质和自控能力,只有紧紧围绕时下,而一个自律性高的人,通常可以以便更长久的目标舍弃个人利益。

【家中小妙计】大家应当提升自己的自律性,为孩子塑造好的楷模,并在孩子年幼年提供他充足的归属感。

反场赠予2个实际操作小窍门

大家也有一些小窍门赠给大伙儿,父母可以用这种小窍门正确引导孩子,协助孩子在操作过程全过程中合理提升自律性。让孩子更圆满的完成自律性训炼。

专注力分派对策

在“棉花糖检测”中,科学研究工作人员观查到这些可以管理自己的孩子挑选了一个好方法:“有对策的分派专注力”,例如一些孩子会遮挡住自身的双眼,一些刚开始在屋子里打游戏,装作棉花糖不会有,她们把专注力资金投入到别的事儿中,临时忘却了棉花糖,从而取得成功的控制住了自身。反过来,另一些孩子,一边死盯住棉花糖,一边持续劝诫自身:“我不能吃,我不能吃。”結果,迅速就失败了。

因此,在孩子应对引诱时,我们可以有目的的正确引导他学好专注力分派对策。例如:当孩子必须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培训时,尽量的使他进到到清静自然环境中,并将平板等电子设备收起來,可以协助他集中注意力;当孩子特别想要吃甜食时,我们可以正确引导他玩儿一些有意思的游戏,将专注力迁移。多一些那样的训炼后,孩子就可以把握并刚开始自主应用这一对策,能有目的的让引诱离去自身视野,进而进一步离去自身的心绪。

让目标“数据可视化”并为孩子进行每一原地踏步目标庆贺

假定我们都是马拉松比赛跑的参赛选手,在我们死盯住望尘莫及的终点站,会感觉这一段路途十分艰辛。但如果我们将时下目标设定为八公里,在到达目标地时为自己一些奖赏,例如稍加歇息或填补水份,随后再再次进行下一阶段目标,这类方法反倒能给人自信心,让全部慢跑全过程看起来更加轻轻松松。

孩子也一样,在应对一个长久的目标时,免不了有抵触情绪,如果我们协助其将长久的目标分拆,把分期付款目标的每一个方法和流程制成方案,写下来,变成“数据可视化”目标,就可以缓解孩子的抵触情绪,让孩子有信心用自控能力完成这种目标。当孩子进行一个环节的目标后,必须庆贺就算是不大的造就,由于,庆贺这类典礼,实际上便是一种“延迟时间的考虑”,是对所努力的勤奋的一种毫无疑问,自身便是“自我约束”的反映。

实际上,没有一个孩子与生俱来就能管得住自身。

每每大家想对孩子大吼一声:“你怎么就那么控制不住自身呢?”,一定要先用心听生物学家的叫法:执掌个人专注力、自制力的前额叶皮层是逐渐发展趋势的,它的生长发育将从孩子出世一直逐渐不断到青少年儿童期乃至老年期,换句话说,人的自律性是会伴随着年纪提高和大脑神经的健全而持续发展趋势的。这表明孩子目前的自律性不太高并不意味着将来自律性差。

或许,对大家而言,这不仅是一个正确引导孩子发展趋势的全过程,也是一个完善自我的机遇,终究,大家也经常管不了自身,孩子,如同大家的另一个自己。(^_^)

它是逃妈和八岁孩子逃逃在国外打造出的公众号逃妈主写侃育儿教育,逃逃主授课英文,关心下?微信ID:物品少年儿童教育长按左边二维码关心

有的孩子为什么就是坐不住?


有的孩子为什么就是坐不住?

朋友带孩子来我们家玩,孩子很活泼,一到我们家就和周周玩到了一块。但是我发现他特别坐不住。他活像一只小猴子,上蹿下跳。他对屋里的一切都充满兴趣,一会儿玩一下积木,一会儿摸一下娃娃,一会儿拿起一本书……他对每一样都感兴趣,但对每一样的兴趣都不会超过3分钟。整个屋子里的东西都是他的目标,在手里拿着这一个东西的时候,同时又被下一个目标所吸引。

我问朋友:“孩子有没有一项活动能兴趣持久一点呢?”

朋友说:“暂时还没发现,他最喜欢去公园喂鸟,但也只是玩一会儿就嚷嚷着要出来。有一次在公园捞鱼,刚开始的时候,他非常兴奋,嚷嚷着要捞鱼。可爸爸交了钱,他却捞了不到两分钟就奔向另一个玩具。他不管玩哪个玩具,都不会超过3分钟。”朋友对于孩子坐不住有些担忧,害怕他以后上学也坐不住就糟糕了,那老师讲的课哪能听进去啊。

我问朋友:“孩子坐不住的首要原因就是孩子的专注行为被随意打断了。是不是你们以前随意打断过孩子呢?”

朋友说:“孩子2岁半以前是在乡下由奶奶带大的。老人根本没有‘不打断孩子’的意识。比如孩子聚精会神在玩积木,到了要吃饭的时间,奶奶就会打断孩子,催促孩子吃饭。反正不管孩子在做什么,奶奶都随意以‘喝水’‘尿尿’‘吃饭’‘叫人’‘出门’等为由打断孩子。”接着,朋友也反思了自己,他们同样不懂,以为小孩子做个什么没什么大不了的,在孩子专心玩的时候,他们打断孩子也是经常发生的。

我说:“那就是这个原因了,如果你想要孩子坐得住,那么首先就要保护孩子的专注行为,不随意打断孩子。”

专注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专注力越持久越好。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和有卓越成就的人,性格迥异,唯有一点相同,那就是他们都拥有超常的注意力。家长们是希望孩子专注的,但是总在不知不觉间破坏了孩子的专注。他们对待成人的专心工作可能会小心翼翼,不去打扰,但是对待孩子,他们丝毫没有想过打断孩子可能造成的恶果。下面这个例子就是讲述成人是如何在不经意间打断孩子的专注行为的。

周周3岁的时候,和晓晓一起到小区花园遛鸭子。她们一会儿把鸭子放到小溪里游泳,一会儿带小鸭子在草地上跑步,一会儿把小鸭子装在小篮子里提着到处晃荡,玩得不亦乐乎。这下引来很多小朋友屁颠屁颠跟在后头,他们对这只小鸭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一个2岁的男孩,好像刚刚学会走路(后来他爷爷证实了这一点),走路还不太稳,一心想来提小篮子,周周把装着小鸭子的篮子递给了他。

小男孩接过篮子,很开心,提着篮子蹒跚地跟在周周后面走。那个篮子的高度差不多是他身高的三分之一,他必须很小心地把它拎起来,否则篮子会蹭到地上。而且,他刚刚学会走路,平衡能力差,他必须很小心地调整身体的平衡才不至于摔倒。他紧紧地提着篮子,小心翼翼地走着,好像是唯恐提不好篮子,摔着了小鸭子。他目不斜视,脸上的神情特别专注。我知道这对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是一项多么了不起的工作。

可惜这美好的一刻被男孩的爷爷打断,爷爷催促男孩把篮子还给周周。小男孩哭了起来,我知道这是他弱弱的抗争。我对孩子的爷爷说:“不要紧的,让他继续,随便孩子玩多久。”爷爷听我这么说,暂时停止催促。可没多久,老人家又忍不住了,不断地催促小男孩把篮子放下,并强行把小男孩抱了起来。我不知道老人家为何要这么做,也许他觉得篮子是我们的,让孙子玩了这么久过意不去吧,于是千方百计地让男孩把篮子还给我们。

小男孩爆发了,小脸儿憋得通红,大哭起来,小拳头雨点般砸向爷爷。见这阵势,爷爷束手无策了,喃喃地说:“你怎么能打爷爷呢?听话,跟爷爷回家。”小男孩在爷爷的怀里拼命挣扎,大声尖叫不肯回家!我知道这是孩子在遵循自己的内心需求,他要验证自己的手和腿的力量,他在学习平衡和走。他在和爷爷抗争,以哭闹和发脾气的方式。

我走上前,轻轻地对男孩说:“宝宝还想提小篮子是吗?”小男孩点点头。我对爷爷说:“还是让他玩一会儿吧。”爷爷无奈地答应了。男孩拿到篮子后马上平静了,小心翼翼地拎着篮子,蹒跚地向前走去……

我见过很多孩子专注的行为被家长随意打断、随意阻止,孩子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所表现的种种抗争,比如尖叫、哭泣、打家长等,我能感觉到孩子的专注行为被肆意打断的那种痛苦。儿童的正常发展源自专注于某项工作,但是大多数成人不了解这一点,他们常常无意中打断了孩子的专注行为。我常常看见在孩子专注地玩沙时,家长会大呼“回家吃饭了”;孩子正入神地用积木搭高楼,客人来了,家长催促着孩子叫人……

我对周周的专注行为保护得很好,从来不随意打断她。只要周周在专注地做一件事情,譬如画画、看书、玩水、玩沙、玩积木、琢磨某一件器具等,任何人都不得去打断她。就算马上要吃饭、马上要睡觉、马上要出门、马上要吃药,我们也会等待她做完。周周的注意力非常持久,她看书、听故事可以持续1个小时以上,平时不管干什么,只要是她感兴趣的,都可以持续比较长的时间。亲戚朋友来我家,最为惊叹的就是周周的专注力,他们称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小的孩子能聚精会神这么长时间。他们问我有何秘诀,我说没什么,就是不随意打断她。

我们“不打断孩子”的这一原则被周周吸收到内心深处去了,她懂得自己有“不被打断”的权利,如果碰到有人打断她,她会对别人说“请不要打断我”。并且,她还懂得替朋友维护“不被打断”的权利。有一次,周周爸的同事严叔叔带着儿子恺恺来我们家玩。周周非常开心,领着恺恺一起看故事画本,并且还声情并茂地讲给恺恺听,恺恺和周周都很认真很专注。大概过了半个小时,严叔叔说要走了,于是在旁边提醒恺恺。周周突然抬起头很严肃地对严叔叔说:“恺恺还在看书,请不要打断他。”看着周周一本正经的样子,我们忍俊不禁,严叔叔更是哈哈大笑着说:“哇,周周说得对,叔叔受教育了!”说完,严叔叔噤声了,恺恺得以专心致志地看故事书。

是啊,周周说得对,不要打断孩子。如果有规则,应该在孩子开始看书之前和他讲明,一旦开始了看书,成人就不应该随意打断他。就算要走了,如果大人有事非走不可,也可以把孩子先留下来,到时候再来接孩子。

我的一个朋友听从了我的建议,保护孩子的专注行为,不随意打断孩子。短短几个月时间,她孩子的注意力就能持久一些了,可以从头至尾看完一部80分钟长的舞台剧(注意,不是动画片),这在以前是她想都不敢想的。

重点提示:

孩子坐不住的首要原因就是孩子的专注行为被随意打断了。专注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专注力越持久越好。不随意打断孩子,是给孩子的行为以尊重和理解。

假设家长能这样做:给孩子的行为以尊重和理解,不随意打断孩子,一旦孩子开始做某件事的时候,就不得以任何理由去打断他们,哪怕即将要吃饭、即将要睡觉、即将要出门、即将要回家……尊重孩子的任何一种专注的活动,孩子画画,我们将其视作画家在作画;孩子观察动植物,我们将其视作生物学家在研究;孩子在拆装玩具,我们将其视作工程师在工作;孩子在往水里扔不同的东西感受沉浮,我们将其视作科学家在做一项重大的实验……如果家长这么做,你的孩子一定不会坐不住,你一定会收获一个专注沉静的孩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