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我们有很多阅读诗词的经历,阅读诗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你最喜欢阅读哪个时期的诗词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台山杂咏元好问古诗带拼音版 台山杂咏元好问古诗翻译,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台山杂咏元好问古诗带拼音版

táishānzáyǒng

台山杂咏

yuánhǎowèn

元好问

xīběitiāndīwǔdǐnggāo,mángmángsōnghǎilùlíngáo。

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

tàihángzhíshàngyóuqiānlǐ,jǐngdǐcánshānwǎnghūhào。

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号。

wànhèqiānyánwèizhìxióng,ǒucóngtiānqiǎojiànshéngōng。

万壑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功。

tuānxīyǐzuòfēngléiè,gèngzàiyúnshānqìxiàngzhōng。

湍溪已作风雷恶,更在云山气象中。

shānyúntūntǔcuìwēizhōng,dànlǜshēnqīngyīwànzhòng。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

cǐjǐngzhīyīngtiānshàngyǒu,qǐzhīshēnzàimiàogāofēng?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2台山杂咏元好问古诗翻译

这句说站在五台山向北望去,天显得很低,而五台山的五个山顶却显得更高了。

灵鳌:神龟。古代神话传说,渤海之东有大壑,下深无底,中有五仙山(瀛洲、蓬莱、方丈、员峤、岱舆),常随波漂流颠簸。上帝使十五巨鳌举头顶之,五山遂屹立不动。此句形容松涛海浪,山顶如鳌头,以五仙山喻五台。

井底残山:指诸山与五台相比,如在井底。

天巧:指天然形成的五台岩壑景象。

神功:鬼斧神功,非人力所能及。

湍溪:急流的河溪。风雷恶:形容水流声巨响如雷。

翠微:青翠的山峦。此句说云雾在青翠的山峦间飘荡出没。

妙高峰:佛教传说中的最高峰,这里代指五台山。

zj09.com编辑推荐

双双燕咏燕古诗带拼音版 双双燕咏燕古诗翻译


古诗带拼音版

shuāngshuāngyàn·yǒngyàn

双双燕·咏燕

shǐdázǔ

史达祖

guòchūnshèle,dùliánmùzhōngjiān,qùniánchénlěng。chāchíyùzhù,shìrùjiùcháoxiāngbìng。huánxiāngdiāoliángzǎojǐng。yòuruǎnyǔ、shāngliángbúdìng。piāoránkuàifúhuāshāo,cuìwěifēnkāihóngyǐng。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fāngjìng。qínníyǔrùn。àitiēdìzhēngfēi,jìngkuāqīngjùn。hónglóuguīwǎn,kànzúliǔhūnhuāmíng。yīngzìqīxiāngzhèngwěn。biànwàngle、tiānyáfāngxìn。chóusǔncuìdàishuāngé,rìrìhuàlándúpíng。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2古诗翻译

春社日刚刚过去,你们就在楼阁的帘幕中间穿飞,屋梁上落满了旧年的灰尘,冷冷清清。分开羽翼想停下来,再试着钻进旧巢双栖并宿。好奇地张望雕梁藻井,又呢喃软语商量个不停。倏然间飘然而起掠过花梢,如剪的翠尾划开了红色花影。

芳香弥漫小径间,春雨将芹泥融融浸润。喜欢贴地争飞,好像要比比谁更俊俏轻盈。回到红楼时天色已晚,看够了昏暝中的柳枝花影。但只顾自己在巢安稳栖息,却忘了稍回天涯游子的书信。这可愁坏了闺中憔悴佳人,望穿双眼天天画栏独凭。

3古诗赏析

《双双燕·咏燕》是南宋词人史达祖的代表词作。这是一首很精美的咏物词。此词上片写燕子飞来,重回旧巢的愉快场景;下片写燕子在春光中嬉戏,夜幕降临时回巢栖息的情景。既刻画了燕子的生动形象,又抒发了闺怨之情,隐含着对人生的感慨。全词在修辞上采用拟人手法,用语上采用白描,结构安排上也匠心独运,用春燕双宿双飞衬出思妇盼归之情,完整而自然。

咏鹅古诗拼音版解析 咏鹅古诗的意思翻译


咏鹅古诗拼音版

yǒngé

咏鹅

tángluòbīnwáng

唐骆宾王

ééé

鹅,鹅,鹅,

qūxiàngxiàngtiāngē

曲项向天歌。

báimáofúlǜshuǐ

白毛浮绿水,

hōngzhǎngbōqīngbō

红掌拨清波。

2咏鹅古诗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3咏鹅古诗解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古诗杂诗王维带拼音版 古诗杂诗的意思


古诗杂诗王维带拼音版

záshī

杂诗

wángwéi

王维

jūnzìgùxiānglái

君自故乡来

yīngzhīgùxiāngshì,

应知故乡事。

láirìqǐchuāngqián

来日绮窗前,

hánméizhuóhuāwèi

寒梅著花未?

古诗杂诗王维注释及译文

注释

①来日:来的时候。

②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③着花未:开花没有?着(zhuó)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④选自《王维集校注》

翻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古诗杂诗王维赏析

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一句看起来是问家乡的情况,但诗人只是笼统的以“故乡事”来设问,可是问什么好呢?诗人心里满腹的问题竟然不知从何问起。于是我们可以想象诗人的踌躇,对方的诧异。“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一问倒令对方感到困惑,不问人事而问物事,这时梅花开没开花?想必读者对此也感到突兀。可是正是这样一问,才是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其实诗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啊。诗人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对家乡的思念竟在这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这是诗人留给人们的空白,让读者去想象。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游子形象。虽然饱经沧桑,却依然超然尘世保持自由心态的精神风致。这样诗人写这一首诗歌的目的也就昭然若揭:他是在歌颂一种虽然饱经沧桑,但永不世故、永葆自由心态的人生风范。

古诗杂诗沈佺期带拼音版 古诗杂诗沈佺期翻译


古诗杂诗沈佺期带拼音版

záshī

杂诗

shěnquánqī

沈佺期

wéndàohuánglóngshù,pínniánbújiěbīng。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kěliánguīlǐyuè,chángzàihànjiāyíng。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shǎofùjīnchūnyì,liángrénzuóyèqíng。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shuínéngjiāngqígǔ,yīwéiqǔlóngchéng。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2古诗杂诗沈佺期翻译

注释

①闻道:听说。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解兵:放下兵器。

②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③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翻译

早就听说黄龙城有战争,连续多年不见双方撤兵。

可怜闺中寂寞独自看月,她们思念之心长在汉营。

今晚上少妇的相思情意,正是昨夜征夫想家之情。

何时高举战旗擂鼓进军,但愿一鼓作气取龙城。

古诗杂诗沈佺期赏析

这首反战诗,是沈佺期的传世名作。诗通过写闺中怨情揭露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关切和同情。此诗构思奇巧,尤其是中间写闺中少妇和征人相互思念的两联。“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以月为媒介写每当月夜,两地亲人都相互怀念,共看明月遥寄相思之情。“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在战争年代,千千万万亲人分离,都是日思梦想。末句突出表达了征夫和思妇的心愿:希望有良将带兵,一举克敌,使家人早日团聚,使人民过上和平、宁静的生活。

古诗在狱咏蝉骆宾王带拼音版 古诗在狱咏蝉骆宾王翻译


古诗在狱咏蝉骆宾王带拼音版

zàiyùyǒngchán

在狱咏蝉

luòbīnwáng

骆宾王

xīlùchánshēngchàng,nánguānkèsīqīn。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nàkānxuánbìnyǐng,láiduìbáitóuyín。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lùzhòngfēinánjìn,fēngduōxiǎngyìchén。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wúrénxìngāojié,shuíwéibiǎoyúxīn。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2古诗在狱咏蝉骆宾王翻译

深秋季节寒蝉不停地鸣唱,作为穷徒的我,思乡的心绪一阵阵渐深。真不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对我一头斑斑白发,不尽不止地长吟。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你——枉居高树啜饮清露,可浊世昏昏,无人相信那高洁冰清,哎,又能向谁表白我的皎皎廉洁的心呢。

古诗在狱咏蝉骆宾王赏析

这是一首咏蝉诗。诗人骆宾王以蝉自比,把含冤下狱的悲愤寄寓在诗中。首联从蝉声写起,寒蝉的哀鸣,引发了诗人骆宾王的愁思。诗人骆宾王以蝉自比,秋风四起,寒蝉将噤,蝉的境遇正是孤独失意的诗人骆宾王的写照。颔联写高唱的秋蝉还是黑色的,而自己却已是白发斑斑。两相对照,自己怎能忍受呢?“白头吟”有双关作用,除了说自己已生白发,还借助卓文君的典故,抒发自己的忧郁之情。颈联写蝉的艰难处境。秋露浓重,打湿了蝉的双翅,使它欲飞不能;秋风阵阵,风声淹没了蝉声。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古诗望蓟门祖咏带拼音版 古诗望蓟门祖咏阅读答案


古诗望蓟门祖咏带拼音版

wàngjìmén

望蓟门

zǔyǒng

祖咏

yàntáiyīwàngkèxīnjīng,jiāgǔxuānxuānhànjiāngyíng。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wànlǐhánguāngshēngjīxuě,sānbiānshǔsèdòngwēijīng。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shāchángfēnghuǒliánhúyuè,hǎipànyúnshānyōngjìchéng。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shǎoxiǎosuīfēitóubǐlì,lùngōnghuányùqǐngchángyīng。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2古诗望蓟门祖咏阅读答案

1、赏析诗歌尾联在写法上的特色,以及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2、首联“客心惊”中的“惊”字如何理解?结合前两联简析。

参考答案:

1、(1)用典。借用班超投笔从戎和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的两个典故,抒发作者从军之志。

(2)诗歌前六句写“望”之所见,尾联紧承写“望”后之感。一反起句的“客心惊”,水到渠成,意转而辞句不露转折之痕。

2、“惊”字写出了诗人初至边塞重镇不禁激情满怀的感受。一惊“笳鼓喧喧”,表现军营中号令之严肃;二惊“万里寒光生积雪”,往远处望,边塞雪下得如此之广、如此之厚;三惊“三边曙色动危旌”,向高处望,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禁的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

古诗望蓟门祖咏赏析

诗是吊古感今的。开首两句说北望蓟门,触目惊心。起句突兀,暗用典故,说燕自郭隗、乐毅等士去后,即被秦所灭,故客心暗惊。又汉高祖曾身击臧荼,故曰“汉将营”。因而清人方东树说:“岂是时范阳已有萌芽耶?”(《昭昧詹言》卷十六)怀疑这是对安禄山的叛乱有所预感。颔联、颈联写景雄丽。全诗扣紧一个“望”字,以“烽火”承“危旌”,以“雪山”承“积雪”。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为尾联抒发从戎之志做好铺垫,使人读了慷慨非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