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国早在汉代就有关于胎教的记录了,汉代《史记》中记录周文王之母太任时说:太任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这是关于胎教的最早的文献记载。文王能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代圣主,其母在妊娠期间的这些做法对其成长是不无裨益的。其后,大量有关胎教的记载和研究在各种书籍中出现,初步形成了胎教学说。

胎教一词最早被提出是在唐以前成书的《洞玄子》中。书中要求孕妇做到勿视恶色,勿听恶语,省淫欲,勿咒诅,勿骂詈,勿惊恐,勿劳倦,勿妄语,勿忧愁,勿生吃醋滑热食,勿乘车马,勿登高,勿临深,勿下坡,勿急行,勿服饵,勿针灸,背须端心正念,常听经书,逐令男女如是,故大智慧,忠义贞良所谓胎教也。也就是说孕妇视、听、言、思、动对胎儿有影响,这就要求孕妇的言行各方面都要加以约束,只有这样才能孕育出大明大智、忠义贤良的儿女。其实这就已经非常准确地阐明了胎教的含义。www.zj09.coM

北齐的徐之才则是正式从医学角度上提出胎教并对其加以阐述。他著作的《逐月养胎法》中有关于胎教的论述。随着对胎教研究的逐步深入,之后许多医学家对胎教进行了专门论述。例如,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养胎》,宋代陈自明的《妇人良方大全总论》以及《颅囟经》、《圣济总录》,明代李劫的《医学入门逐月胎脉所主》,方贤的《奇效良方,形质受胎之始论》等书籍,都对胎教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说明,孕妇饮食和一举一动,孕妇情操的良好与否,对后代的智力和性格形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到了清朝,医学界名家对前人的这些记载又加以整理和发展,使我国古代胎教发展史更加得全面和系统,如陈梦雷等编辑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儿科分卷之首小儿未生胎养门,对历代胎教学说进行了总结。

zj09.com推荐

我国古人对胎教有哪些经验?


我国古人对胎教有不少详尽准确的记载。胎教之说秦汉时就有“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的论述。

西汉刘向的《烈女卷》中讲到:“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跛,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馨诵诗书,道正色。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人生而肖父母者…”

《医心方·求子》中的胎教之道记述的更为详尽:“凡女子怀孕之后,须行善事,勿视恶声,勿听恶语,省淫语,勿咒诅,勿骂詈,勿惊恐,勿劳倦,勿妄语,勿忧愁,勿食生冷醋滑热食,勿乘车马,勿登高,勿临深,勿下坂,勿急行,勿服饵,勿针灸,皆须端心正念,常听经书,遂今男女,如是聪明,智慧,忠真,贞良,所谓胎教是也。”

书中还建议:“弹琴瑟,调心神,和情性,节嗜欲,庶事清净。”以上胎教之法是古人经验的总结,对现代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国古人胎教


我国古人对胎教有不少详尽准确的记载。

胎教之说秦汉时就有“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的论述。

西汉刘向的《烈女卷》中讲到:“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跛,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馨诵诗书,道正色。 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人生而肖父母者…”

《医心方·求子》中的胎教之道记述的更为详尽:“凡女子怀孕之后,须行善事,勿视恶声,勿听恶语,省淫语,勿咒诅,勿骂詈,勿惊恐,勿劳倦,勿妄语,勿忧愁,勿食生冷醋滑热食,勿乘车马,勿登高,勿临深,勿下坂,勿急行,勿服饵,勿针灸,皆须端心正念,常听经书,遂今男女,如是聪明,智慧,忠真,贞良,所谓胎教是也。”书中还建议:“弹琴瑟,调心神,和情性,节嗜欲,庶事清净。”以上胎教之法是古人经验的总结,对现代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认识我国古代胎教学说


据《史记》记载:“太妊之性,端一诚庄,惟德能行。及其妊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生文王而明圣,太妊教之,以一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太妊为能胎教。”古人所说的胎教,是指在妊娠期间为有利于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而对母亲的精神、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所采取的有利措施,以便使母子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古代胎教的内容主要包括6个方面:

我国古代的胎教学说 据《史记》记载:“太妊之性,端一诚庄,惟德能行。及其妊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生文王而明圣,太妊教之,以一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太妊为能胎教。”古人所说的胎教,是指在妊娠期间为有利于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而对母亲的精神、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所采取的有利措施,以便使母子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古代胎教的内容主要包括6个方面:

(1)调情志。妊娠是女性生理上的一个特殊过程,孕妇不仅生理上要发生一系列变化,心理上同样也会产生相应的反应,这种心理反应过程即为古人所说的情志变化。古人云:凡有孕之妇,宜情志舒畅,遇事乐观,喜、怒、悲、思皆可使气血失和而影响胎儿。胎借母气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应,若有所逆,即致子疾。《增补大生要旨》中说:“除恼怒,凡受胎后切不可打骂人,盖气调则胎安,气逆则胎病。”就是说:孕妇要心情舒畅,不要轻易动肝火,否则会导致气不顺,气不顺则孕胎必受影响。《傅青主女科》中亦有“大怒小产”的论述。可见,孕妇的情志对胎儿具有直接影响。故而孕妇情志舒畅,遇事乐观极为重要。

(2)忌房事。房事,是指夫妻的性生活。虽然房事为受孕怀胎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受孕之后,则房事必须节制,《产孕集》说:“怀孕之后,首忌交合,盖阴气动而外泄,则分其养孕之力,而扰其固孕之机,且火动于内,营血不安,神魂不密,形体劳乏,筋脉震惊,动而漏下,半产、难产、生子多疾。怀孕以后,首先应禁房事,特别是在怀孕头3个月和7个月之后。怀孕早期,妊娠反应常常给孕妇带来许多不适,恶心、厌食、嗜睡、疲劳,自身及胎儿的营养常常供不应求,哪里还会有闲情逸志取房事之欢?7个月后,孕妇腹大身重,行动诸多不便,而且胎儿即将人盆,阴道变短,房事会刺激宫颈而引起宫缩,加之在房事中有可能将细菌带入孕妇体内,严重者会造成感染,因而这前、后两期,应忌房事。否则“分其养孕之力”,“扰其固孕之机”,“形体劳乏”,甚而造成流产、难产,“生子多疾”。

(3)节饮食。饮食是母体的重要营养来源。胎儿的营养来源于母体的气血。因而母亲的饮食对胎儿的发育有着直接影响。《万氏女科》说:“妇人受胎之后,最宜忌饱食,淡滋味,避寒暑,常得清纯平和之气以养其胎,则胎之完固,生子无疾”。就是说,孕妇饮食以清淡平和为宜,鱼、肉可以吃,但不可过食。应有所节制,特别是不要饥一顿,饱一顿,甚至暴饮暴食。假如饮食失节,饥饱无度,嗜食厚味,皆可使脾胃运化失常而胎失所养。

(4)适劳逸。人禀气血以生,胎赖气血以养,因而妊娠后的起居劳逸应该适量,既不可贪图安逸,也不可过于劳累。按中医的说法,太逸则气滞,太劳则气衰。若劳逸失宜,举止无常,攀高负重,其胎心坠,甚而导致难产。因此,受胎之后,适当活动,使气流通,百脉和畅,自无难产。若好逸恶劳,好静恶动,贪卧养娇,使气停血滞,临产多难。此当为忠告。正确的做法大致为,5个月以前宜稍逸,5个月以后宜小劳。

(5)慎寒温。寒温即自然界冷热气候的变化。受孕以后孕妇由于生理上发生特殊变化,很容易受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尤其是风寒之侵,易感染疾病,甚至危及胎儿,“胎前感受外邪,感染伤寒时症,郁热不解,往往小产堕胎,悠关性命,故而注重胎前的摄养,慎起居,适寒温,甚为紧要。

(6)戒生冷。怀孕之后,孕妇常喜欢吃一些生冷之物。中医认为,这是怀孕后由于阴血下注以养胎儿,致阴血偏虚,阳气偏旺。殊不知,生冷之物吃多了会使脾胃受伤,呕吐、腹泻、痢疾诸症会乘虚而入,既损孕妇,又伤胎儿,不可不慎。此外,孕妇衣着还宜宽大合体,腰带不宜紧束,以免气血周流不畅而影响胎儿发育。

我国古代的胎教学说


据《史记》记载:“太妊之性,端一诚庄,惟德能行。及其妊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生文王而明圣,太妊教之,以一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太妊为能胎教。”古人所说的胎教,是指在妊娠期间为有利于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而对母亲的精神、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所采取的有利措施,以便使母子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古代胎教的内容主要包括6个方面:

(1)调情志。妊娠是女性生理上的一个特殊过程,孕妇不仅生理上要发生一系列变化,心理上同样也会产生相应的反应,这种心理反应过程即为古人所说的情志变化。古人云:凡有孕之妇,宜情志舒畅,遇事乐观,喜、怒、悲、思皆可使气血失和而影响胎儿。胎借母气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应,若有所逆,即致子疾。《增补大生要旨》中说:“除恼怒,凡受胎后切不可打骂人,盖气调则胎安,气逆则胎病。”就是说:孕妇要心情舒畅,不要轻易动肝火,否则会导致气不顺,气不顺则孕胎必受影响。《傅青主女科》中亦有“大怒小产”的论述。可见,孕妇的情志对胎儿具有直接影响。故而孕妇情志舒畅,遇事乐观极为重要。

(2)忌房事。房事,是指夫妻的性生活。虽然房事为受孕怀胎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受孕之后,则房事必须节制,《产孕集》说:“怀孕之后,首忌交合,盖阴气动而外泄,则分其养孕之力,而扰其固孕之机,且火动于内,营血不安,神魂不密,形体劳乏,筋脉震惊,动而漏下,半产、难产、生子多疾。怀孕以后,首先应禁房事,特别是在怀孕头3个月和7个月之后。怀孕早期,妊娠反应常常给孕妇带来许多不适,恶心、厌食、嗜睡、疲劳,自身及胎儿的营养常常供不应求,哪里还会有闲情逸志取房事之欢?7个月后,孕妇腹大身重,行动诸多不便,而且胎儿即将人盆,阴道变短,房事会刺激宫颈而引起宫缩,加之在房事中有可能将细菌带入孕妇体内,严重者会造成感染,因而这前、后两期,应忌房事。否则“分其养孕之力”,“扰其固孕之机”,“形体劳乏”,甚而造成流产、难产,“生子多疾”。

(3)节饮食。饮食是母体的重要营养来源。胎儿的营养来源于母体的气血。因而母亲的饮食对胎儿的发育有着直接影响。《万氏女科》说:“妇人受胎之后,最宜忌饱食,淡滋味,避寒暑,常得清纯平和之气以养其胎,则胎之完固,生子无疾”。就是说,孕妇饮食以清淡平和为宜,鱼、肉可以吃,但不可过食。应有所节制,特别是不要饥一顿,饱一顿,甚至暴饮暴食。假如饮食失节,饥饱无度,嗜食厚味,皆可使脾胃运化失常而胎失所养。

(4)适劳逸。人禀气血以生,胎赖气血以养,因而妊娠后的起居劳逸应该适量,既不可贪图安逸,也不可过于劳累。按中医的说法,太逸则气滞,太劳则气衰。若劳逸失宜,举止无常,攀高负重,其胎心坠,甚而导致难产。因此,受胎之后,适当活动,使气流通,百脉和畅,自无难产。若好逸恶劳,好静恶动,贪卧养娇,使气停血滞,临产多难。此当为忠告。正确的做法大致为,5个月以前宜稍逸,5个月以后宜小劳。

(5)慎寒温。寒温即自然界冷热气候的变化。受孕以后孕妇由于生理上发生特殊变化,很容易受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尤其是风寒之侵,易感染疾病,甚至危及胎儿,“胎前感受外邪,感染伤寒时症,郁热不解,往往小产堕胎,悠关性命,故而注重胎前的摄养,慎起居,适寒温,甚为紧要。

(6)戒生冷。怀孕之后,孕妇常喜欢吃一些生冷之物。中医认为,这是怀孕后由于阴血下注以养胎儿,致阴血偏虚,阳气偏旺。殊不知,生冷之物吃多了会使脾胃受伤,呕吐、腹泻、痢疾诸症会乘虚而入,既损孕妇,又伤胎儿,不可不慎。此外,孕妇衣着还宜宽大合体,腰带不宜紧束,以免气血周流不畅而影响胎儿发育。

19周可以胎教了吗


19周可以胎教了吗

19周即怀孕4个月零3周,这个时期是胎教开始的最佳时期。

除了贯穿整个孕期的胎教,其他系统的胎教从孕4月开始最佳,所以在第19周(即4个月零3周)时开始胎教也属于最佳胎教时间。这个时期可以进行的胎教有:情绪胎教、营养胎教、音乐胎教、语言胎教等。

小贴士:孕妈需要知道的小常识即是,除了贯穿整个孕期的胎教之外,胎教开始的最佳时间为孕4月,而每个月份都会有可进行的胎教,并不是所有胎教都适合在孕4月开始。

2怀孕19周可进行胎教推荐

1、营养胎教

1)脂质是脑神经系统的重要成分。准妈妈应适度摄入脂肪,吃一些鱼肉及核桃、要过等干果,有利于大脑的发育。

2)可以把午餐和晚餐的重点安排成补脑和补充维生素A;早餐和加餐重点安排成补钙,多吃一些干果和奶制品。

2、音乐胎教

胎儿的感官系统从4个月开始逐步进入全面的发育阶段。从胎儿的角度来讲,4、5个月开始他已经可以通过自己的听觉器官逐渐感受准妈妈专门为自己准备的美妙音乐了。

3、情绪胎教

怀孕4个月时,胎儿大脑中枢内控制本能、欲望、心理状态的间脑或旧皮质部分已经形成,夫妻吵架时,如果用超声波来观看胎儿,可发现胎儿会有一些异常行为。

因为当孕妈妈情绪不稳定时,间脑的激素就会变化,这时会通过母亲血液,经由胎盘流入胎儿血液中,再进入胎儿间脑,间脑受到刺激,就会让胎儿的行动产生变化。

4、语言胎教

怀孕第4个多月的胎儿已经产生最初的意识,对声音已相当敏感,不仅母亲胸腔的振动可以传递给胎儿,而且母亲的说话声也可以被胎儿听到。胎儿在宫内就有了听力,但胎儿此时还没有记忆声音的能力,只能判断声音的规律以及高低起伏,因此,孕妈妈要特别注意自己说话的音调、语气和用词,以便给胎儿一个良好的刺激印记。

3孕19周注意事项

1、补充维生素

现在的你处于孕中期,身体对叶酸以及各种维生素需求量增加,这时候你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建议你在这段时间选择吃米、面并混杂杂粮,以保证摄入足够营养;多晒太阳,以保证吸收维生素D,在平时还要多吃动物肝脏、海水鱼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2、护理乳头

从现在起你要加强对乳房的护理,这样才能保证分娩后哺乳的顺利。每天要注意清洁乳头,用肥皂水和软毛巾轻轻搓乳头1-2分钟,并在乳头上涂防裂油,这样才能经得起婴儿的吸吮。如果你发现乳头凹陷,就需要一个乳头矫正器了,在怀孕6个月前使用,3个星期后你就可以感到乳头明显被矫正和拉出了,这就为母乳喂养做好充分准备啦!

3、坚持数胎动

这个时候你应该学会自己测胎宝宝的情况了,坚持数胎动是基本一步。最好每天晚间8-9点,胎动一般每小时3-5次,如果过快或过慢就要小心了,要及时汇报给医生。其实每天数胎动,也是一种直接的胎教,当你全神贯注想到胎宝宝时,他也会回应你的,这样就增进了母子的情感交流。

4、出现蝴蝶斑

在这个时期你可能会发现在你的上唇、脸颊上方和前额周围会出现暗色斑块,这就是蝴蝶斑。这是由于怀孕后体内激素水平过高引起的,胎宝宝出生后,就会恢复原样,所以不要过分苦恼。不过注意,你要避免日光暴晒,以免色素变化,做好防晒工作,保护好皮肤,就可以减轻蝴蝶斑的程度了。

我国古代胎教的内容主要


据《史记》记载:“太妊之性,端一诚庄,惟德能行。及其妊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生文王而明圣,太妊教之,以一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太妊为能胎教。”古人所说的胎教,是指在妊娠期间为有利于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而对母亲的精神、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所采取的有利措施,以便使母子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古代胎教的内容主要包括6个方面:

(1)调情志。妊娠是女性生理上的一个特殊过程,孕妇不仅生理上要发生一系列变化,心理上同样也会产生相应的反应,这种心理反应过程即为古人所说的情志变化。古人云:凡有孕之妇,宜情志舒畅,遇事乐观,喜、怒、悲、思皆可使气血失和而影响胎儿。胎借母气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应,若有所逆,即致子疾。《增补大生要旨》中说:“除恼怒,凡受胎后切不可打骂人,盖气调则胎安,气逆则胎病。”就是说:孕妇要心情舒畅,不要轻易动肝火,否则会导致气不顺,气不顺则孕胎必受影响。《傅青主女科》中亦有“大怒小产”的论述。可见,孕妇的情志对胎儿具有直接影响。故而孕妇情志舒畅,遇事乐观极为重要。

(2)忌房事。房事,是指夫妻的性生活。虽然房事为受孕怀胎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受孕之后,则房事必须节制,《产孕集》说:“怀孕之后,首忌交合,盖阴气动而外泄,则分其养孕之力,而扰其固孕之机,且火动于内,营血不安,神魂不密,形体劳乏,筋脉震惊,动而漏下,半产、难产、生子多疾。怀孕以后,首先应禁房事,特别是在怀孕头3个月和7个月之后。怀孕早期,妊娠反应常常给孕妇带来许多不适,恶心、厌食、嗜睡、疲劳,自身及胎儿的营养常常供不应求,哪里还会有闲情逸志取房事之欢?7个月后,孕妇腹大身重,行动诸多不便,而且胎儿即将人盆,阴道变短,房事会刺激宫颈而引起宫缩,加之在房事中有可能将细菌带入孕妇体内,严重者会造成感染,因而这前、后两期,应忌房事。否则“分其养孕之力”,“扰其固孕之机”,“形体劳乏”,甚而造成流产、难产,“生子多疾”。

(3)节饮食。饮食是母体的重要营养来源。胎儿的营养来源于母体的气血。因而母亲的饮食对胎儿的发育有着直接影响。《万氏女科》说:“妇人受胎之后,最宜忌饱食,淡滋味,避寒暑,常得清纯平和之气以养其胎,则胎之完固,生子无疾”。就是说,孕妇饮食以清淡平和为宜,鱼、肉可以吃,但不可过食。应有所节制,特别是不要饥一顿,饱一顿,甚至暴饮暴食。假如饮食失节,饥饱无度,嗜食厚味,皆可使脾胃运化失常而胎失所养。

(4)适劳逸。人禀气血以生,胎赖气血以养,因而妊娠后的起居劳逸应该适量,既不可贪图安逸,也不可过于劳累。按中医的说法,太逸则气滞,太劳则气衰。若劳逸失宜,举止无常,攀高负重,其胎心坠,甚而导致难产。因此,受胎之后,适当活动,使气流通,百脉和畅,自无难产。若好逸恶劳,好静恶动,贪卧养娇,使气停血滞,临产多难。此当为忠告。正确的做法大致为,5个月以前宜稍逸,5个月以后宜小劳。

(5)慎寒温。寒温即自然界冷热气候的变化。受孕以后孕妇由于生理上发生特殊变化,很容易受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尤其是风寒之侵,易感染疾病,甚至危及胎儿,“胎前感受外邪,感染伤寒时症,郁热不解,往往小产堕胎,悠关性命,故而注重胎前的摄养,慎起居,适寒温,甚为紧要。

(6)戒生冷。怀孕之后,孕妇常喜欢吃一些生冷之物。中医认为,这是怀孕后由于阴血下注以养胎儿,致阴血偏虚,阳气偏旺。殊不知,生冷之物吃多了会使脾胃受伤,呕吐、腹泻、痢疾诸症会乘虚而入,既损孕妇,又伤胎儿,不可不慎。此外,孕妇衣着还宜宽大合体,腰带不宜紧束,以免气血周流不畅而影响胎儿发育。

你对宝宝进行胎教了吗?


现在的年轻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健康聪明,你对你的宝宝进行胎教了吗?大家可以把平时胎教的心得写上来大家一起分享啊!!

我是从17周感觉到胎动的,宝宝是以一种近似小鱼慢慢游动的方式告诉我他已经可以用脚丫踢到妈妈的肚皮了,当时我那个激动啊,那个兴奋啊,无法用语言表达。在接下来的第二天第三天我就一直盼着宝宝能再次踢我的肚皮或者伸伸他的小手,但是感觉到的都是轻微的动作。不过,由于当时我想再体会宝宝踢我肚皮的喜悦,所以从那是起我就天天有时间就抚摸肚皮,经过一段时间的抚摸,现在宝宝一感觉到我的抚摸就开始在里面玩耍了,有时兴奋起来还在里面翻跟头,我自己能感觉到他的动作幅度很大的!

但是至今我还没对宝宝进行光照的胎教呢,不知道有这方面经验的妈妈是怎末做的,不妨发上来分享一下,我一直怕光照太强,宝宝不喜欢,不高兴,但是还是期待尝试一下,看我的乖宝宝有什么反应呢!!

我国古人对胎教的认识


医学界公认胎教起源于我国。胎教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有关胎教的记载始于两千多年的医书《黄帝内经》,气候许多医学著作里都讲述了胎教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内容。唐代医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宋代陈自明的《妇人良方》、《雷公对药》、《药对》、《家传秘方》、《徐王八世家传效验方》、《小儿方》以及隋代名医巢房元等的著作中都记载了胎教的内容和方法。到了清代,陈梦雷等将历代关于胎教的内容汇集在《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中。最早对胎教有系统、精辟论述的是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贾谊。

古人所说的胎教是胎儿在母体内能感受到各方面的感化,母体怀孕期间在精神、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可使母子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曾有记载:太任有妊,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秽言,食不进异味。是说周文王的母亲在怀孕时不看不正经的颜色,不听淫秽的声音,不说狂傲的话语,不吃辛辣生冷的食品。据说她有一天到外面散步,正在浏览风光时,突然听到前方传来嘈杂的训斥人的声音,便对侍女说:我们掉头吧!我可不想让肚子里的孩子听到暴戾的声音。周文王是历史上有名的好皇帝,据说他出生后龙颜虎骨,十分聪明,学习时能举一反三,长大之后更是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从。当时人们都认为是其母实行胎教的结果。孟子的母亲也说过: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

我国古人对胎教的经验


我国古人对胎教有不少详尽准确的记载。胎教之说秦汉时就有“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的论述。

西汉刘向的《烈女卷》中讲到:“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跛,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馨诵诗书,道正色。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人生而肖父母者…”

《医心方·求子》中的胎教之道记述的更为详尽:“凡女子怀孕之后,须行善事,勿视恶声,勿听恶语,省淫语,勿咒诅,勿骂詈,勿惊恐,勿劳倦,勿妄语,勿忧愁,勿食生冷醋滑热食,勿乘车马,勿登高,勿临深,勿下坂,勿急行,勿服饵,勿针灸,皆须端心正念,常听经书,遂今男女,如是聪明,智慧,忠真,贞良,所谓胎教是也。”

书中还建议:“弹琴瑟,调心神,和情性,节嗜欲,庶事清净。”以上胎教之法是古人经验的总结,对现代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国胎教的历史发展历程


胎教的思想起源于我国。目前国外亦在大力开展胎教的研究,并普遍认为中国是胎教的发源地。在我国古代的典籍中,有关胎教的论述颇多。

西汉刘向的《烈女卷》中讲到:“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跛,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馨诵诗书,道正色。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人生而肖父母者…”

贾谊在《新书·胎教》中记有:“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渲,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

《医心方·求子》中的胎教之道记述的更为详尽:“凡女子怀孕之后,须行善事,勿视恶声,勿听恶语,省淫语,勿咒诅,勿骂詈,勿惊恐,勿劳倦,勿妄语,勿忧愁,勿食生冷醋滑热食,勿乘车马,勿登高,勿临深,勿下坂,勿急行,勿服饵,勿针灸,皆须端心正念,常听经书,遂今男女,如是聪明,智慧,忠真,贞良,所谓胎教是也。”

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妊娠候》中记有“子欲端正庄严,常口谈正言,身行正事”,提出外象内感的胎教理论。

相传孟子之母曾说过:“吾怀孕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源经训诂》有“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乱言,不食邪味,常行忠孝友爱、兹良之事,则生子聪明,才智德贤过人也。”

传说中的后稷母亲姜源氏怀孕后,十分注重胎教,在整个怀孕期间保持着“性情恬静,为人和善,喜好稼穑,常涉足郊野,观赏植物,细听虫鸣,迩云遐思,背风而倚。”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养胎》一书中记有“调心神,和惰性,节嗜欲,庶事清静”,并阐明了逐月养胎法。

宋代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总论》中记有“立胎教,能令人生良善、长寿、忠效、仁义、聪明、无疾,盍须十月好景象”,“欲子美好,玩白璧,观孔雀。”

清代未年的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为在他的《大同书》中提出创建“人本院”即“胎教院”的主张。

民国初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蔡元培选集·美育实施的方法》中也提出设立“胎教院”的建议。

综观以上所述,可知我国很早以来便已经注意到优生、优育、优教的重要性。一些有识之士早就有关于胎儿生活在母腹中时能够接受母亲言行感化的朴素认识,已经认识到人的情感活动可以影响脏腑气血功能,并通过母体传递给胎儿。母胎之间是一脉相通的。所以主张孕妇必须“严守礼仪,清心养性”,“受胎之始,喜怒哀乐,莫敢不慎”等等,以预防疾病的发生,避免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或形成畸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