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乐妈的组织带领下,22个孩子又一次相聚,此次的主题是DIY水果沙拉。从自我介绍到互动游戏,他们在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一个家庭一个宝贝,常常能在周末或节日看到这样结伴而行的家庭。孩子不要孤独,孩子需要伙伴,3岁以前是孩子情绪、情感发展的关键期,父母们该给他们怎样的一个同伴环境?

宝贝聚会

现场22个孩子被分成两个队,开心队和快乐队,自我介绍和才艺展示的时候,孩子们都非常积极、踊跃。互动游戏是看妈妈和宝宝的默契度,之后,孩子们排队各自取出喜欢的水果和沙拉酱,分享成绩。

家长声音

游游妈:4岁多的游游是个独生子,经常会带着他和不同的小伙伴们一起玩,家长交流的同时,也扩大了他的交际圈。

初初妈:孩子3岁多了,带她出来是让她多感受集体的气氛。

恬恬妈:恬恬4岁半了,起初她对集体活动并不感兴趣,我们希望她多和其他伙伴接触。每次聚会结束后会和她分享,现在,她特别喜欢这样的活动。

父母陪伴VS宝贝聚会

孩子的孤独感与生俱来,他又有比成人更敏感的感受,给他安全感是父母们该做的。0~3岁的孩子,父母的陪伴是消除孤独的方法。尽管有爷爷奶奶等家人在身旁,但仍代替不了父母在孩子心中对安全感的建立,这也是孩子孤独感的根源。因此,特别是3岁之前,父母应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时光。

另外,父母除了陪伴之外,还要学会沉静下来,真正走入孩子的内心。

帮他寻找同伴环境

学会放手。小区、公园,有时处处可找到同伴环境,但其中父母的行为模式很重要。如果家长过度防范和保护孩子,反倒制约了孩子内心真正融入这个环境和世界。这时的孩子只有自己的感受,而且感觉会更强烈。孩子的适应能力是原本就有的能力,“善意”的保护会“剥夺”他的投入,因此,家长要学会放手,充分扮演好父母的角色。特别是对3~6岁的孩子,更要懂得放手。

同伴无龄化。为孩子找同伴是同龄的好,还是找大朋友或是小朋友好呢?在同伴环境中,年龄不是重要的,旁边大人的引领方式和引领方向才是重要的。

聚会有主题。聚会除了大人间的聚会外,还应有个主题,若同伴环境是可预知的,可以提前规划、设定游戏,让孩子无论在语言还是行为上都能得到影响和收获,从而使聚会更有意义。如果同伴环境是无法预知的,家长就要适时放手了。如果孩子与孩子间发生了争执,可让孩子自己面对这一刻,并学会处理的方法。

家长参与原则。带孩子进入同伴环境的家长,聚会时,要对孩子实行无压力、无批评、无过错原则。如果孩子出现过错,家长也不要过度批评,应用第一人称的方式陈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延伸阅读

孩子不合群,父母要反思!


一岁前的丁丁肥嘟嘟的,见人就笑,很讨人喜爱。满以为他会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没想到到了两岁,丁丁却越来越沉静,总是喜欢躲在爸妈和爷爷奶奶身边,不愿参加同龄小朋友的游戏,对人家给他的新鲜玩具也不敢伸手去拿。“他就是胆子太小!”丁丁爸妈言语中常常透着无奈,但心理专家表示,孩子胆小、不合群往往是父母引导不善造成的,应该自我反思和纠正。

“家长总对孩子说‘不行’、‘不可以’,就会使孩子从主动学习变为被动学习,从而更加依赖父母。”广州众慧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资深心理咨询师黄家良说。一两岁是孩子学习和模拟的重要时期,父母应该多鼓励他们去尝试,而不是禁止、阻挠。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要乱跑,就会编一个被坏人带走或被可怕动物吃掉的故事,结果老令孩子睡觉做噩梦,害怕外出,以致变得离群、孤单,对其心理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黄家良说,要锻炼孩子的胆量,首先要在安全的范围内适当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譬如有的孩子对灶台上的火感兴趣,建议家长拿着他的手慢慢地放在火上,让他感觉一下高温再收回来,随后问问孩子痛不痛,告诉他离火更近手会更痛,所以不要随便玩火,等长大了再学用火,这样既不会让孩子过于害怕,又能让他们了解火的危险性。

其次,要注意亲身示范。没跳过呼啦圈的孩子肯定很紧张,即使看人家跳得高兴,自己也不敢尝试。若是家长先跳给孩子看,再把孩子带上一起跳,在这个过程中教导他、帮助他,孩子很快就能学会并喜欢上这样的游戏。

专家提醒,当孩子不愿意与其他孩子相处时,家长不能硬逼着孩子去和小朋友玩,因为害羞的孩子比较喜欢一对一的交往;当孩子不愿意称呼别的长辈时,家长不要勉强,因为这可能会增加孩子的恐惧感;当孩子不愿意在客人面前表现时,家长也不要胁迫他,因为这样会加剧孩子的紧张,将来会以更多的沉默和拒绝来应对,使害羞升级。千万不要给孩子扣上“没用”、“胆小鬼”的帽子,一味指责只会更加打击本就自卑的他(她)。

儿童早教:家长们要读懂孩子的27句心里话


儿童父亲妈妈们,孩子的心声你都掌握吗?如果你对她们殷切盼望的情况下,你了解小朋友们想对你说什么吗?家长们如何读懂孩子的心里话?网编提议父母们应当了解这27句心声。

做为父母,你了解小朋友们在想些什么吗?你了解小孩心里的真正念头吗?从今天开始倾听孩子的心声吧!

【孩子的心声】

1、你如果感觉别人的小孩比我真,就要他(她)当你的孩子好啦,何苦老拿我与别人比呢?家长们如何读懂孩子的心里话?儿童

2、“妈妈,我明白您担忧在学习上,可是您不可以老逼我,要我喘不过气,那样我能学一次,忘一次。”

3、“妈妈,我觉得自身念书,不必您专车接送了,你一直送我念书,害得我还在班里好愧疚。假如一直让您专车接送,一直在您的关爱下,那我长大了该怎么办?”

4、“每一次妈妈骂我笨猪,我急得牙必须没了,这要我觉得自身很笨,和猪一样,之后期待妈妈不必骂我了”

5、“父亲,请把25%的溫柔 75%的严格变为100%的溫柔好么?”

6、“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既爱大家,又怨大家。爱大家的是关注个人成长,怨大家的是为何有时候严格得不合逻辑。”

7、我还是想告诉你(妈妈):我终究是少年儿童,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是各个方面的,难道说读死书您就开心吗?您也是以童年时代一步一步踏过的。期待三思。家长们如何读懂孩子的心里话?儿童

8、请父亲妈妈变大胸襟,不必心胸狭隘大吵大闹不断,尝试迁就、忍受他人的心态……我多么的期待有一个和蔼可亲的父亲,慈爱的妈妈,构成一个和睦温暖的家,一家人高高兴兴地过生活。

9、父母每天文化教育我这个哪一个,我觉得,最先他们自己就没搞好,她们言传身教才对。

10、父亲常常说我胖,原本非常好的情绪,被他弄得一团糟。

11、妈妈趁我尿尿的情况下翻我的卧室,結果哪些也没发觉,我觉得妈妈一点都不信任我,更不重视我。

12、父亲,请不要逼迫我教我没什么兴趣的物品怎么样,它是逼迫不到的呀。

13、家长们如何读懂孩子的心里话?我觉得全球里就仅有“不必”,沒有随意,没有主见,啥事全是由成年人来分配,没了生活的乐趣。

带孩子走入大自然(上)


带着你的孩子到大自然里去,好好地享受它的美妙,如果你从未有过这样的经验,或是你曾经有过,只是忙碌的生活使你不再有这样的闲情逸致,那么现在开始还不算太迟,希望你在看完这篇文章之后,能够带着孩子一起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有两对父母在假日时带着孩子去爬山。第一对父母急急地带着小孩爬上山,偶尔停下来喘口气,又赶紧催着孩子上路。“快点!还差一点就到了!”爸爸和妈妈说。第一家人下山时,第二家人还在上山的半路上。“妈!你看这个!”第二家的孩子指着地上的一个空蝉壳给他的妈妈看。然后全家人蹲在地上仔细地瞧着孩子的新发现。“这样爬山要爬到什么时候?”

第一对父母看到了这种情形不禁摇摇头。

第一种父母带孩子去爬山大概纯粹是为了休闲或是健身,这种爬山是以“到达终点”为目的。这种方式也许无可厚非,只是一味的赶到目的地反而会错过路上的许多风光。而第二种爬山的方式和第一种的不同就在于:到不到得了目的地并不重要,要紧的是玩得尽兴,时时停下来看看路上有什么好玩的东西,欣赏沿途的风光景致。

第二种爬山的精神是本文要鼓励做父母的去试试的。

但是你曾经因为看见路旁一朵小小的野花而驻足片刻;如果你就是故事里面的第二种父母;那么我相信你毋需阅读这篇文章,就已经能够带着你的孩子到大自然里去,好好地享受它的美妙了。如果你从未有过这样的经验,或是你曾经有过,只是忙碌的生活使你不再有这样的闲情逸致,那么现在开始还不算太迟,希望你在看完这篇文章之后,能够带着孩子一起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引导孩子与自然为友

要达到认识自然的目的,父母可以买一些有关自然的书籍给孩子看,但是认识自然不只是拥有很多知识而已,大自然还有它奥妙的一面、美丽的一面,是要去接近了之后才能体会的,这是自然微妙的地方,它有知性和感性的两面,而你可以带孩子认识这两者。

1、接近自然

其实接近自然,到自然里散个步并没有那么困难。对住在大城市的孩子来说森林和深山当然很远长,但是只要找块空地或是小公园就可以开始了。让孩子看看一块小小的地方也有不少自然的宝藏在里面!你可以指一指不同的树和落叶给他看,看看蚂蚁或小虫子,请他和你一起感觉凉风的吹拂。在散步的时候尽可能让他去注意小地方:像细小的声音、小虫、小鸟等等。你只要去引起他的注意力,不需要解释太多。你可以问他:“你看那些蚂蚁在做什么?”、“你有没有听到一个细细的声音?”让孩子做一点简单的描述。等孩子开始对一些东西好奇时,他会开始问你:“为什么?”对于你知道的问题,你当然可以马上回答他,如果要你正好也不知道,你可以帮他把问题记下来,等回家后再找书或一起到图书馆去查资料。

你也可以带孩子在自然里做一些简单的活动,帮助他更接近自然、喜爱自然环境。这些活动应该是无害且符合环保原则的,在文章稍后会再提到这些活动和原则。

2、了解自然

了解自然并不是熟记很多树和昆虫的名字而已。帮助孩子了解自然,应该是帮助他了解自然运作的法则,例如四季的运转、蚂蚁的生态等;以及自然界里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像是树木和气候的关系、食物和动物的关系。

在了解自然的过程中,观察、思考、问问题和找答案是很重要的。你们可以选择一棵树来记录它四季的变化;或者在家里种些绿豆,然后观察它们的生长;用玻璃瓶装个小蚂蚁窝回家让孩子看看他们日夜的生活……当遇到和前面提到的相同情况,孩子提出来的问题你正好也不懂的时候,你就和孩子一起去查资料找答案。坊间和图书馆都会有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可以参考。和孩子一起去找答案,可以让他学习如何观察动植物的特征、学会利用资源以及使用工具书的方法和秘诀:千万别认为向孩子承认自己不懂是一件丢脸的事喔!

3、欣赏自然、保有自然之美

自然除了可以看、可以听之外,它还可以用嗅觉、味觉和触觉来认识。鼓励孩子多听、多看、多发现自然的不同面貌。但是在尝试嗅觉、味觉和触觉三者,特别是后两者之前,你必须要先具备丰富的野外常识,哪些植物可以吃?哪些东西具有毒性不能碰?同时也要教孩子这些必要的常识。

欣赏自然不全是有危险的。如果孩子年纪还小,带他到郊外走走,去牧场看看也很好。让他试试自己去挤牛奶、摘水果、捡新鲜的鸡蛋、摸小绵羊,这些都会在他心中种下喜爱自然的种子。(转下文)

下一篇:带孩子走入大自然(下)

带孩子走入大自然(下)


当孩子体会到自然之美、喜爱自然之后,他也许会想要把他看到的东西带回家,你可以判断一下这些东西是不是属于能够带走的东西。如果你们是在国家公园里,那么你们所看到的自然之物都是不可以带走的;也有可能孩子希望拿走的是摘采尚未掉落的花叶,这种你认为不妥当的情形,不论是属于那一种,你应该在平常时就要让孩子有一个观念:每一样东西在自然界里都有它的功能,如落叶腐烂后可以使土壤得到养份,死掉的昆虫可能是某一动物的食物,如果这样把东西取走后,可能对自然生态产生影响,或是拿起来后,就无法再使它还原的东西,或是取走之后,会让别人失去欣赏机会的,都属于不该拿走的东西,但是你应该和孩子讨论一下每一种不同的情形,不要只是一味地禁止,即使在你不得不阻止他时,也要让他明白你的理由何在。

其实你可以提供孩子另一种“把自然带回家”的选择。如果孩子想把一朵漂亮的花带回去,你可以建议他把花朵画下来;一片叶子可以利用铅笔和纸拓印下来。甚至你们可以将昆虫和鸟的叫声录回家去听,而不是把他们抓回去。方法还有很多,你大可和孩子一起动动脑。

如果情况允许,你们可以捡一些自己家里的树的叶片、落花和树枝来做简单的美劳手工艺品。

4、向自然学习

大自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果你的孩子够大了,你可以让他写写自然日记,记录他的所见所闻;哪些东西是他喜欢的?哪些东西是爸爸和妈妈喜欢的?哪些东西是他今天第一次看到的?哪些东西让他印象深刻?

另外,挑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自然文学作品来看,也可以帮助他对自然有另一番体验。比较小的孩子可以看一些有关树木的、描述自然的或是人在大自然中生活的图画书。大一点的孩子则可以欣赏有关自然的文学作品。

除了看文学作品之外,在自然界里进行与自然有关的活动,参考相关书籍或自己发明都可以。例如拾荒游戏,说出某一特征让孩子去找符合这样特征的东西。

5、保护自己

在前面第四点中已经略微提到过的。如果不懂得保护自己,那么欣赏自然就可能变成一种危险的事了。让孩子了解大自然本身是无意伤害人类的,但是每一种生物为了生存,都会发展出保护自己的方法:像“咬人猫”这种植物,为了不让其他动物吃光它的果子,所以它的叶子有细针和微毒来保护自己,我们应该尽可能去避免危险,学会照顾自己。

教孩子做个环保的自然爱好者

爱好自然与破坏自然是互相冲突的。在带孩子进入大自然的同时,你要同时教他野外求生知识以保护自己,也要教他保护大自然,让孩子了解环境保护,是唯一使我们永远享有自然的方法。

环保也是从简单的概念开始。起初让孩子去辨识什么是自然,什么是非自然。自然的事物都是独一无二的。两片叶片可能长得很像,但绝不会一模一样。非自然的物品是人类大量制造的产物,你很容易便可以找到和它完全相同的东西,凡是非自然的东西都不应该留在大自然里,要记得带走。

还有一种问题可以和孩子一起来思考的:让孩子想想某样东西是从哪里来的,以后可能会到哪里去。例如:铅笔是从哪里来的?如果人把铅笔丢掉,它会到哪里去?对环境有什么影响?最重要的是使孩子体会到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即使人类居住的地方离山或海很远,他的行为也会影响大自然。

等到孩子了解环保的意义后,你就可以教他基本的环保方法,如资源回收、垃圾减量、自制再生纸等。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环保书籍都兼顾了趣味和实用性,可以去找来看看。

带孩子走入大自然

近代由于人类社会和生活型态的急剧转变,人和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人和自然的关系由平等变为“利用——被利用”的关系,人看待自然的角度也变得不同。以往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和谐而神秘的,自然可以给予人类心灵上的慰藉和无可替代的享受。而近代以来我们把自然当做资源——蕴含许多人类可以无限度开发和利用的物资。而这样的自然观使我们更加疏离自然,自然环境对我们来说,充其量不过是运动休闲的场所罢了。

其实自古以来,人和自然的关系就密不可分。在过去东西方的文学世界中,都不难见到诗人和哲学家对于自然的崇尚及咏叹之语。只可惜现代人因为在自然空间的逐渐窄小,工作日益忙碌的情况下,与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少;也由于如此,人类心灵上似乎无法获得安慰和纾解,精神上的压力和疾病便越多。

走入自然和环境的保护都是需要付诸行动的。自然最奇妙的地方就在于小至一只蚂蚁、一片花瓣,大至无边的海洋、变化无穷的云,都充满美丽的景象和奥妙的原理,但是如果人类不去接近它,就很难体会这些事物。

现在你就可以从居家最近的地方开始你和孩子的自然之旅,而且别忘了保护这个环境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