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的母爱飞来飞去的宝宝

阿晴,女儿5岁

感言:女儿很多“人生第一次”我都不在身边

我的女儿今年5岁,在她满一周岁的时候,我就把她送到宁波的娘家给她的外公外婆带,以后的日子就聚少离多了。

每逢暑假寒假,我妈就带她坐飞机来住;平常我和女儿在电脑上聊天。看着她在电脑那头跳着新学的舞、弹着新学的钢琴曲,我的心里都不是滋味。对于她,我太愧疚了,她那么多的“人生第一次”我都没有陪在她身边,只能让她感受千里之外的母爱!

小曼,宝宝四个月

感言:大人辛苦,孩子受累

我和公公婆婆在一起住,白天婆婆能帮忙带孩子,晚上就自己全带。我爸爸妈妈也很想看看宝宝,所以有时候我就带着宝宝两边走,我们大人辛苦,宝宝的作息也因为这样“飞来飞去”不稳定,令我和我老公也挺头大。

安娜,宝宝8个月

感言:真怕见到时他不让我抱

我们夫妻在广州,婆家在清远,娘家在顺德。宝宝3个月大的时候我就上班了,没有给宝宝喂过母乳,而且宝宝一直是婆婆带着。我们夫妻只能两个星期回去一趟,真的很累。宝宝现在8个月,就要开始认生了,真怕见到时他不让我抱。

从小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

因为条件有限,有些父母不得不让孩子改变生活环境,但也有一些家长是有意让孩子“锻炼锻炼”。

青青的宝宝今年4岁,可几乎已经是“资深旅行家”了。青青说,宝宝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带着宝宝坐火车回老家待产;宝宝降生后,又在两个多月的时候坐火车去了趟奶奶家;3个多月的时候坐飞机回到广州爸爸妈妈的家;然后从宝宝1岁到现在,几乎都是这走走,那逛逛,奶奶家也住住,外婆家也住住。

青青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好:“小孩子多换换环境是好事,能见到更多人和事,从小体会不同的生活,我是刻意这样锻炼他的。”青青说:“现在的社会流动性多大啊!等宝宝长大了,说不定还要出国呢,到时候什么都不适应,就想着家里熟悉的环境哪行呢?我们希望从小就让他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破坏孩子生活习惯容易造成心理混乱

小洁的家和婆婆家都在广州,而娘家在湖北武汉。小洁的宝宝虽然已经3岁了,但跟外公外婆还是比较陌生,所以小洁就让宝宝回外婆家住了一阵子。

但是,宝宝回来后,小洁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来好不容易让孩子养成不吃零食的习惯,现在孩子回来后却总是嚷着一定要吃零食才行。另外,小洁平时很少让孩子看电视,可宝宝回来后开始喜欢赖在沙发上看电视了。小洁觉得比较烦:“好不容易给小孩养成的好习惯,这下全泡汤了。老人家也可能是好心,真没办法。”

对大人来说,换环境都是一件比较累的事情,需要时间去适应,对孩子来说就更是了,在采访中,多数家长并不赞同频繁给孩子换环境,“小小的孩子,老被折腾来折腾去的,孩子都不知道哪儿是自己的家了。”

“因为工作关系,我没有时间照顾宝宝,宝宝出生后一直由婆婆带着,白天晚上都是。我奶水比较少,很早就给孩子吃奶粉了。开始的时候没觉得什么,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嘛,跟谁都一样。可是现在孩子两岁了,我发觉她更喜欢和婆婆在一起,对我好像有点无所谓。我真的挺难过的。毕竟我这么辛苦地工作是为了他今后的成长啊!”

孩子两岁前最需要安全感

给宝宝频繁换环境究竟好不好?新爸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教育专家给新爸妈们提出了建议。

心理学专家认为,父母是孩子法律意义上的监护人,而另一方面,无论从遗传学还是“后天影响论”的角度来说,父母都是养育孩子的最佳人选。“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时间其实并不多,而这种需要也正是对于亲子感情的呼唤,陪伴宝宝一同成长,其中的欢乐与艰辛,会给父母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因此年轻的父母不要把孩子推给老人带。”

两岁以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如果他在与父母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地确认“我是可爱的”,任何需要帮助和关注的时候都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就会建立“爸爸妈妈很爱我,我可以爱自己,也可以爱别人”的观念。频繁换环境和看护者,则可能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导致日后孩子没有自信心,很难相信周围的人。

另外,婴幼儿对于环境的改变看似无所谓,其实是很敏感的。

偶尔给宝宝换换环境,可以给孩子大脑带来新鲜感的刺激,有助于孩子智力成长。如果太频繁,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会造成隐患,如水土不服、乍冷乍暖等等,在心理上会让孩子产生不安定感。

为孩子找到“安全岛”

对于迫不得已要将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的新爸妈来说,想办法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岛”是一个权宜之计。

什么是“安全岛”呢?据专家介绍,家长最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一个长久陪伴型的玩具,对于女孩子来说,“安全岛”可以是一个娃娃或毛绒玩具,对于男孩子来说,“安全岛”可以是一个小弹弓,或者是任何喜欢的东西。这种玩具可以在孩子突然面临新环境的时候给他以安全感。

保持固定生活习惯

虽然孩子有可能一段时期内在一个地方生活,但如果家长能够尽量让孩子保持既有的生活习惯,可以减轻孩子对新环境的不适症状。如孩子平时用惯的小闹钟、小枕头、小被子可随身携带,这样虽然“大环境”变了,小环境还是能给他一种一贯性的感觉。

教养方式达成一致

对于孩子来说,最忌讳的就是经常更换教养者,如果一个人一种方法模式,就很容易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和矛盾感。因此如果孩子迫不得已要到处住住,家长一定要就某些问题与家人达成一致,并坚决贯彻执行。

总之,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成长环境,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送孩子提早全托好不好?


即将进入9月份,许多小宝宝将第一次离开家庭,走进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幼儿园。近年来,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就是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工作繁忙,因此孩子被送进幼儿园的年龄也越来越小。据记者了解,在日托班幼儿园里,2岁左右的小小学生已经不再少见,而在许多民办的全托制幼儿园里,目前也出现学生“低龄化”的现象,不少2岁多的孩子已经开始了在全托班的学习生活,甚至有的孩子还不到2岁,家长便四处托人打听哪里可以将孩子全托。据了解,一部分家长让孩子提早入全托是出于无奈,但也有部分家长是主动为之,希望孩子提早进入集体生活。不过,有教育专家担心,宝宝年纪太小就进全托,可能遇到更多生活和心理上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影响长大后的心理健康,造成某些性格缺陷。

现象:

全托逐渐受欢迎

入托年龄越来越小

据了解,广州目前的全托制幼儿园越来越多。除了广州著名的公办全托学校东方红幼儿园、市二幼等省一级幼儿园之外,还有不少民办幼儿园也开设了全托班。在不同原因的促使下,家长们希望将孩子早日送全托的愿望日益高涨,相关的全托制学校也因应要求,原本规定3岁以上的孩子才能进全托,如今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一次次放宽孩子进全托的“年龄下限”,因此也导致了孩子入学年龄越来越小的情况。

原因剖析:

夫妻为事业不得不让孩子早托

在大城市,许多年轻家长是“双职工”,压力大工作忙,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孩子,加上许多家长来自外地,老人不在身边帮忙照顾孩子。而年轻家长发现孩子的出生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改变,如为了应付日益增多的家庭开支必须更努力工作,但孩子又时刻需要人照顾。在广州某小区网站上,家长Linda苦恼地发了个帖,希望邻居帮忙推荐好的全托学校,她想让2岁8个月的儿子上全托,因为公司对她老为孩子请假已经有看法,而孩子出生后开销大,供楼、养孩子、请保姆,一个月得七八千块,更不能丢了饭碗,所以Linda干脆将孩子送全托,周一到周五在学校,周末接回家,两人也好专心工作。Linda说:“与其花钱请保姆,不如找个好的全托学校更让人放心。”

为调教顽儿提早送全托

另一部分希望提早让孩子上全托的家长则是从孩子的成长方面考虑的。一些家庭虽然有老人帮忙照顾孩子,但许多爸爸妈妈认为孩子长期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容易因“隔代亲”而养成娇气、任性、霸道的坏习惯,也不利于孩子从小学会和别人交朋友。这些家长发现了这种苗头,觉得再不管教孩子可能就从此定型了,于是希望借助于让孩子提早上全托的方式,尽快改掉孩子身上的坏毛病。记者一位朋友王先生告诉记者,差一个月3岁的儿子就进了天河一间民办的全托学校,之前儿子在家由爷爷奶奶带着,被娇惯得厉害,孩子想买什么就给买什么,而且还养成了一不如意就乱发脾气的坏习惯,他几次想教训儿子打儿子屁股都被老妈劝住,王先生也觉得奇怪,自己小时候不听话不是也被妈妈打过好多次屁股,怎么到了孙子身上,就娇惯成这样?

王先生后来想方设法做老人家的思想工作,终于将孩子送进了全托幼儿园,虽然儿子也哭闹了半个月,自己妈也天天在家看孙子的照片流眼泪,但后来大家还是适应了,奶奶见孙子进了全托之后反而变乖了许多,吃饭也不挑食了,也就放心了。

隐患:

小小全托生可能遇更多“障碍”

提早将孩子送进全托制幼儿园,由于孩子太小,会遇到不少障碍。广州东方红幼儿园园长王致青告诉记者,在其幼儿园,全托孩子的年龄一般在3岁以上,“把太小的孩子送入全托可能会遇到更多问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都比较差。”

生活自理学习能力差

在全托制幼儿园,那些低于3岁就入学的孩子的确遇到不少问题。某民办全托幼儿园的保育员孙老师告诉记者,那些2岁多就被送入全托幼儿园的孩子,最大问题是生活自理的学习能力太差,由于平时都被“保护”惯了,吃饭要家长追着喂,穿衣穿袜穿鞋都有人帮忙,就算冷热也不会主动说,孩子入学之后,这些都要从头学起,老师教得辛苦,孩子也常因此发脾气哭闹。孙老师说,其实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但由于家长代劳得太多,导致孩子逐渐习惯不主动学习,一旦遇到迫不得已要自己动手的情况,便会不知所措。

交流沟通能力不足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平日又生活在高楼之中,不常和家人以外的人玩,因此不太懂得表达自己的想法,更不懂得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沟通能力差。进了幼儿园之后,便会不善于听老师的话,以及和其他小朋友玩耍。陈女士说,女儿刚满3岁进全托,老师就反映,无论说什么,女儿只会瞪大眼睛看着老师,一脸茫然,一不如意就大声哭着要找妈妈,而其他小朋友玩耍时,她也只躲在一旁偷偷看,老师想让她参与进去一起玩,她却很抗拒。陈女士说,可能是平时关心女儿太多,总是追问孩子冷不冷、饿不饿,孩子习惯性地认为意见要等有人问才说,于是全托之后十分不适应。而对于年龄更小的孩子,清楚交代自己想做什么都有困难,进全托就更加不合适了。

心理逆反严重

在某育儿网站上,一位网名叫做猪猪宝贝的网友就现身说法,建议太小的孩子不要送全托,她的孩子4岁全托,虽然自理能力变强了,但却明显地对家长有抵触感、不信任,认为自己被抛弃了。据了解,这样的情况的确存在,即使是年龄较大才进全托的孩子,也很容易产生心理逆反,认为家长不要自己才会被送全托,因此也讨厌幼儿园,讨厌和其他小朋友玩,年纪越小这种情况越严重,因为年纪越小对家长依赖越大,对事情的理解能力也越差,处理不好更容易留下心理阴影。

专家建议:

如果孩子不适应

还是转日托好

广州东方红幼儿园王园长认为,将孩子送入全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生活自理能力要准备充分,包括心理准备、能力准备、物品准备三方面,至于家长要提前多长时间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则依照不同情况而定,要循序渐进、慢慢引导。比如教孩子学习自己吃饭、睡觉时,不要给孩子造成做这些事情很难的恐惧心理,可以告诉孩子,今后你进学校后,会和很多小伙伴一起比赛吃饭,一起睡觉。一定要灌输给孩子学校很安全的概念。

王园长特别指出,无论是3岁还是更早进全托的孩子,要想让他们很快适应新生活,园方和家长两方面要巧妙配合。“首先家长要配合学校,控制自己的情绪,许多孩子刚上全托都会哭,这很正常,但很多家长哭得比孩子还厉害,这样很容易影响孩子情绪。还有一些家长接孩子回家后,因担心孩子吃亏受苦,会问不该问的问题,如‘在学校有没有小朋友打你,吃饭饱不饱,老师对你好不好’等,这些问题也很容易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自己讲述在学校学了什么,和小朋友玩的快乐经历,让孩子觉得上幼儿园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其次,一些家长出于补偿心理,回家之后无原则迁就孩子,让孩子又变回了小皇帝、小公主,又重新帮孩子喂饭、穿衣,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印象:周末就是回家享福。孩子会感受到学校和家里明显有区别,不利于孩子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不过,王园长也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园方、家长配合,会让孩子喜上幼儿园,但也有一些孩子心理阴影比较严重,甚至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做出破坏性行为,这时候家长应该重新考虑是否让孩子继续上全托,如果情况严重,建议还是将孩子转进日托幼儿园比较好。

严格的教育究竟对孩子好不好?


适当的期望值可以成为孩子进步的动力,促进成才,但父母如果盲目地提高期望,会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甚至会让孩子丧失自信心。

1、从小种下孩子叛逆的苗头。

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林高龙指出,在儿童心智成长过程中,他们会有一个内在的心理平衡机制,比如孩子小时候没有力量反抗外在压力,但会无意识或有意识地进行家长不认可的行为,把家长施加的压力反作用于家长,以达到心理平衡。如果这种平衡机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会形成一种爆发式的力量,到了青春期以后突然释放。这时侯,家长们往往武断地认为孩子“变坏了”,殊不知其实这是父母自己在孩子的童年期亲手种下的恶果。

2、极易导致孩子患上强迫症。

小孩子年龄小,性格还在塑型中。如果孩子一直受到过于严厉的管教,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很容易导致强迫行为,进而发展强迫性格。而强迫性格和强迫症之间关系密切。医学发现,不少强迫症患者在小时候都有过家教过严的经历,这让孩子反而失去了自我,家长、老师说什么他就做什么,等长大后一旦遇到某些压力或是外界因素的改变,就可能患上强迫症。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3、大大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对孩子管的太严,孩子一有错误动辄训斥,往往不能够真正帮助孩子克服问题,反而会强化缺点。因为,对孩子来说,通常是以成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已的,成人说他怎么样,他就认为自己是怎样的。而且这种数落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对以后发展很不利。

适当的期望值可以成为孩子进步的动力,促进成才。但如不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智力水平,盲目而无止尽地不断提高期望,会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水准,并让孩子丧失信心。家长的这种期望,也就会变成失望。

其实,孩子们也是有自尊心和进取心的。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在守规矩的过程中体验到守规矩带给他们的快乐与好处,比如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与赞扬等等,这个时候你甚至不用刻意要求他,他也会自觉且乐于守规矩的。

父母让孩子过早入学好不好


近年来,幼儿入学的年龄有日渐提早的趋势,这种情况似乎举世皆然。有的家长在幼儿仅2岁时就送到他到幼儿园的幼儿班或其他艺术班就读。导致幼儿过早入学的原因,大致有2个:第一,家长认为较早让幼儿在群体环境中学习,对日后学习或适应生活方面都有好处,能令他们较早培养出独立能力;第二,由于现代父母大都是双职工,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幼儿,尽早把他们送到幼儿园去,可由他们代为管教,省却不少麻烦。

不过,据美国最近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幼儿过早入学,可能影响到他日成长之后的学习成绩。也就是说,过早入学的幼儿,在小学及中学阶段中,学习成绩会较差。

负责该研究的金贝尔博士指出,幼儿在4岁以前,不沦智力与体力都尚未成熟到可以适应学校生活和课堂环境。在该年龄阶段,幼儿需要的是家庭生活、父母的照顾。从长远方面着想,较迟入学,对儿童日后的心智成长及学习能力的培养,都较过早入学有利得多。

幼儿园不开兴趣班好不好?


据悉,上海92.5%的幼儿园没有开设任何名目的兴趣班,孩子心理、体质、人际交往等情况发展良好。不过,不少幼儿家长在早教的观念和行为方面存在“错位”,亟待改变。

幼儿园学科化是个别现象

当前,多数家庭重视早期教育,不少孩子很小就开始学习拼音、算术等,以至于很多人印象中,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负担不轻。为此,市教委教研室从全市1252所各级各类幼儿园中随机抽取了200所幼儿园,对7000多名园长、教师、家长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仅有7.5%的幼儿园办有学科性质的兴趣班,其中公办园占1.8%。

孩子在幼儿园三年,不教学科知识,每天做什么?市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透露,全市超过9成的幼儿园都使用上海二期课改学前教育教材安排活动。由生活活动、运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组成的四大版块,能够帮助幼儿在身体、情绪、行为习惯、认知思维、同伴关系、自我表达等诸多方面获得发展。4000名受访家长中,对幼儿园保教质量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占98.2%。

讲故事“作业”不会增负

不少家长提出,虽然幼儿园不教学科知识、不开兴趣班,但经常布置课后作业,是否也有学科化之嫌?

市教委此次专门调查了“幼儿作业的数量与具体内容”,结果有近八成家长表示幼儿园有课后作业,公办园教师布置作业的达79%,民办园达78.7%。不过,幼儿园的“作业”多数为讲故事、搜集资料、手工制作、家务劳动等。市教委教研室学前教育专家黄琼介绍,“小学作业多为学科性质的操练、复习,而幼儿园的课后任务多是启蒙孩子探索的动手实践。这些作业孩子力所能及,多数喜欢参与,对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培养孩子的计划性和责任心有好处,不会增加负担。”

一面不认同一面去报名

“幼儿园不开学科班、不教学科内容,孩子玩了三年,进小学后如何适应?”

调查展示,不少家长的早教观念和行为存在“错位”。尽管有76.3%的家长表示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孩子如不参加兴趣班,会输在起跑线上、不如别的孩子”,但同时又有61.1%的家长为孩子报名参加过兴趣班。这意味着,家长的观念认识和实际行动有较大差异。在幼儿园阶段兴趣班参加比例最高的分别是绘画、数学思维和英语(论坛),参加舞蹈、乐器培训的孩子比例也超过10%。

“其实,幼儿园并非不教学科内容,而是不以学科方式来教。孩子边玩边学,家长不必担心升小学后的衔接问题。”浦东新区冰厂田幼儿园园长姚健介绍,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其实融入了不少学科知识。如“春天”主题活动中,带孩子踏青,是体育锻炼;引导孩子辨认花草颜色,是美术欣赏;教孩子数花朵做加减,是学数学技能;让孩子认花的名字、描述花朵形状,是培养语言能力……

过早的机械操练,容易损伤学习兴趣。应将很多知识技能融入主题活动,变老师灌输为孩子探究,在生活场景中快乐学习。

总之,让孩子在幼儿园主要是学会玩,从玩中学会探索和创新而不仅仅是学会某些可以炫耀的知识。

幼儿园好不好硬件很重要


一所幼儿园好不好,最直接的评估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分级分类法:“级”指的是幼儿园的硬件设施,“类”指的则是幼儿园的软件,即服务水平。

除了公立幼儿园外,社会上还有许多私立或民办幼儿园,并没有进行这种级类评估。不过,无论您是选择公立园还是私立园,有些东西都是您可以直接看到的。

1、自然环境

关注点:有没有种树、种草、种花。

绿化:绿色的枝叶,鲜艳的花朵,会让孩子们在城市喧嚣中感受到一丝宁静和自然。

噪音:现在城市中高楼层出不穷,常常隔不了多远就会有一个建筑工地。再好的幼儿园,如果地处建筑工地的旁边,或者自己正在扩建中,让孩子的耳朵没完没了地受到噪音的伤害,你都应该毫不犹豫地放弃。

空气:幼儿园是否存在污染,需要全面地去观察。其中最主要的考察项目便是看一看小朋友们待的房舍的空气是否新鲜,有没有室内装修的异味等。因为教室和睡眠室是宝宝学习、休息的场所,户外活动只是一天生活中很少的一部分。

2、活动场所

关注点:有没有固定的供宝宝进行室外活动的场地。

场地:北京市对于一级幼儿园的儿童活动场地的要求是人均在4平方米以上,活动场地应该尽量宽敞,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在幼儿园有足够的户外活动空间。除此之外,活动场地的布局一定要有序,突出安全性,让宝宝能在场地里自由地奔跑,开心地游戏。

大型玩具:每个幼儿园都会有大型玩具。这里常常是宝宝开心的乐园,但是家长去考察大型玩具,不要只看它们是不是好玩,色彩是不是鲜艳,重要的是,要看一看这些器械是否安全。比如有没有尖锐的棱角,设计是不是适合孩子身高的要求等。

3、房舍

关注点:各种功能有没有相应的房间。

幼儿园的房舍除了孩子们所在的教室外,应该有音体室、保健室、隔离室、办公室,还应该有专门为孩子们做饭的厨房等。

宝宝的教室是否宽敞、明亮,决定着将来宝宝在这里能否生活得舒适。孩子的生活空间在幼儿园的分级标准里是有严格规定的,如在一级幼儿园里孩子的人均教室使用面积必须达到2.5平方米以上,即使是三级幼儿园也要达到人均1.5平方米。房间过小,或一个班的孩子过多,都会使孩子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如果有可能,还应该尽量多地去了解各类教室内部的条件怎么样。

幼儿园好不好,这4点一看便知


宝宝一定要上幼儿园吗?大多数爸爸妈妈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又到了宝宝入园报名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好还是公立幼儿园好?这些都成为了爸爸妈妈们热切关心的问题。在家盒子举办的《如何选择幼儿园》讲座中,家盒子请到了国内著名育儿专家王瑞老师,与爸爸妈妈们一起分享了有关宝宝入园的知识,教爸爸妈妈们如何为宝宝选择合适的幼儿园。

宝宝为什么要上幼儿园?

宝宝为什么要上幼儿园?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认为宝宝到了入园的年龄就得上幼儿园,这是成长中必须要走的“程序”;也有人认为宝宝上幼儿园可以早点学到知识。在家盒子的讲座中,王瑞老师告诉爸爸妈妈们:上幼儿园对宝宝能力与性格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好处。

专业看护与教育。在幼儿园,专业的生活教师和幼儿教师,会给宝宝正确的看护与教育,让宝宝行为宜人,慢慢成为一个自信且受人欢迎的孩子。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可塑性强,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幼儿园,按时吃饭、上课、睡午觉、做游戏等能帮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吃饭、穿衣服等,也会让宝宝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培养自理能力。

社交与人格发展。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宝宝社交活动的开始,为宝宝提供了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机会,宝宝可以在交往中学会分享、谦让与友爱,建立友谊,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健全宝宝的人格。

看这4点轻松选择适合宝宝的幼儿园

当宝宝到了入园的年龄,如何为宝宝选择合适的幼儿园成了爸爸妈妈们最关心的问题,在家盒子的讲座中,王瑞老师跟爸爸妈妈们分享了几个选择幼儿园的要点,帮爸爸妈妈们更清晰地锁定合适的幼儿园。

看距离:就近入学宝宝轻松家长方便

幼儿园与家的距离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虽然不能说“远的幼儿园不可取”,但是如果每天在路上要花费2-3个小时,不如让宝宝早晨多睡一会儿,放学后多玩一会儿。刚入园的宝宝,可能会有各种突发情况,离家较近的幼儿园,也方便家长及时赶到。

看环境:厨房卫生间是考察重点

不仅要考虑距离,也要考察幼儿园的环境是否干净和安全。园址最好设在空气清新的地方,教室光线充足、空气流通、色调柔和,不妨重点观察一下幼儿园的厨房和卫生间的卫生状况,整洁有序的环境能让病菌远离宝宝哦!同时,也要留意幼儿园的楼梯、墙角、桌角是否有保护孩子的措施,滑梯、攀爬架等游乐设施是否牢固,确保宝宝在幼儿园更加安全。

看师资:1:5-1:7的合理师资配比给宝宝全方位的呵护

我国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比应达到1:5-1:7,为了让每个宝宝都能得到全面的照顾,幼儿园的教师配比最好不要超过这个范围。

看理念:老师能否面带微笑会不会蹲下来与宝宝讲话

对宝宝而言,老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理念远比幼儿园的名声和排场重要得多。在实地考察时,可以观察老师是否能面带微笑、耐心地与宝宝交流,交流时是不是会弯下腰、蹲下来与宝宝平视;在上课、游戏时,能不能尊重宝宝的节奏,不因为教学任务而催促宝宝;户外活动时,是不是分散在宝宝中间,以便照顾到每个宝宝……

除此之外,要关注幼儿园是否注重家长与老师的沟通,畅通的沟通渠道可以让爸爸妈妈了解宝宝在幼儿园的情况,以便放学后与宝宝交流幼儿园的趣事,并对宝宝的入园焦虑进行正向引导。同时,当宝宝有特殊情况时,也能顺利找到相关老师。

宝宝入园后常见3大误区

选择到合适的幼儿园只是入园的良好开始,宝宝入园后爸爸妈妈们也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帮助宝宝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哦!

误区一:宝宝哭家长跟着焦虑

宝宝入园时哭闹,许多家长也表现出焦虑的情绪,甚至一起哭,这样会让宝宝更紧张,越发不想上幼儿园。

正确的做法:将宝宝送到幼儿园后,要微笑着与宝宝再见,然后立即离开。宝宝最开始入园,哭闹是正常现象,家长适当安慰后就可以走了,要相信老师有能力把宝宝哄好。

误区二:宝宝入园家长躲在墙角看

有些家长把宝宝送到幼儿园后,听到宝宝哭闹很不放心,便躲在墙角、门后、窗外看,或中途来看。如果被宝宝发现,只会强化哭闹行为,导致宝宝平静后又开始哭起来。

正确的做法:面对宝宝的哭闹,家长们要做的就是不间断地送宝宝去幼儿园,上三天歇两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会使宝宝产生依赖心理,习惯用哭闹的方式解决问题。

误区三:问宝宝在幼儿园有没有哭鼻子

在与宝宝讨论幼儿园生活时,很多家长都会问宝宝有没有哭鼻子?是不是想妈妈了?独自去幼儿园,已经让宝宝觉得受了很大委屈,家长稍加强化,就会让宝宝伤心备至,更加对幼儿园产生逆反心理。

正确的做法:对于初入园的宝宝,爸爸妈妈们要多与老师联系沟通,了解宝宝在幼儿园的行为和表现,以便回家后能与宝宝畅谈他们的幼儿园生活,密切观察宝宝身体与情绪上的变化,及时给宝宝心理安慰。要选择正面的话题,可以问宝宝在幼儿园有哪些高兴的事?今天做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引导宝宝发现幼儿园的乐趣。如果宝宝不愿意说幼儿园的事,也不要勉强他,在他愿意说的时候,会主动表达。

孩子不足六岁就上学到底好不好


每年一到小学招生时,总有一些家长为了让不到年龄的孩子提前入学,想法设法,托人情、找门路,甚至不惜更改户口本上孩子的出生日期。也有的家长千方百计将不够入学年龄的孩子“塞进”入学年龄卡得不太严的学校,然后再转学,来了个“曲线入学”。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入学越早,成功的机会就越大,因此,为此费尽心机。

据一项对100名提前入学学生的调查显示:只有18%的孩子对学习感兴趣,56%的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16%的孩子上课坐不住。据老师反映,提前入学的孩子在自立能力、注意力集中、独立完成作业等方面明显比其他孩子差一截。当前,由于独生子女在家里一般处于中心地位,家长对孩子娇惯溺爱,使孩子生活自立能力差。那些年龄偏小的孩子,甚至吃饭、上厕所都需要老师照顾,学习上更是力不从心。由于孩子年龄小,老师和家长往往降低标准,放松要求,处处给孩子以特殊的照顾,这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长期得到别人特殊照顾的孩子,不知不觉就会产生依赖性和自卑感。另外,当前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一般学生都感到课业负担重,如果再提前入学更是吃不消。

一位长期从事低年级教学的老师分析说:“家长让孩子提前入学,其理由是认为他的孩子聪明。”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已经认识一些汉字,会做几道算数题,甚至会背几首唐诗,便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具备了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实际上并没有具备条件,那些孩子学到的那点知识和能力,是家长提前、强化培养的结果。那点“优势”不是真正的优势,是虚假的,可以说是“泡沫优势”,上学后过不了多久,就会不复存在了。因为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日常生活常识的积累、生活自立能力、反应速度等,与年龄大小有相当大的关系。我们成年人,在年龄上有几年、甚至十年的差异,在能力上也不见得有多大的差别。而对小孩子来说,不用说相差几岁,就是差几个月,在能力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千方百计地把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提前,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一位提前入学的孩子的家长后悔不迭地说:“由于孩子提前入学,在班里各方面都一直处于劣势,始终‘赶不上趟’。由于学习的不成功,使他对自己丧失自信心,小学六年级毕业时,竟然没有勇气面对初中学习的激烈竞争。在孩子的一再要求下,他们只好将他转到另外一所小学,重新读了一个小学六年级。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不论是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棕种人居住地区,基本上都是规定6岁以上的儿童才能入小学读书。这种入学年龄的规定,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其科学依据的。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学龄前阶段的儿童是以游戏为主,即使是学一些书本知识,也是在玩中学,并且没有固定的统一的要求,伸缩性很大。而进入小学以后就不同了。小学生是以学习为主,开始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小学教学有严格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每个孩子必须要达到国家统一规定的要求,这对年龄小的孩子来说,压力是很大的。不能还像在幼儿园那样,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想学多少就学多少,那是不允许的。

许多家长只是从个人的主观愿望出发,强行让孩子提前入学,使孩子过嫩的肩膀承担起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重担,那是不明智的举动。对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来说,过难的知识和过重的负担,容易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甚至会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刚开始读书学习,就厌烦学习,那可不是好的征兆,会对孩子以后的学习,甚至一生都会产生持久的副作用。家长要慎之又慎,不可盲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