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对育儿的参与程度越高,孩子就越聪明,适应力更强。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父爱多的孩子会更加聪明,父亲陪在孩子们身边的时间长短可以影响他们在数字方面的能力。还有心理学研究者发现,父亲精心照顾的孩子,性格更加宽容,更富有责任感。为什么说父爱多的孩子会更加聪明呢?

专家们研究发现,父爱多的孩子会更加聪明,父母在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可以互补,孩子在得到鼓励、推动的同时,也不乏耐心的呵护,这样才能既发挥孩子的潜力,又不致伤害孩子的心灵。而且,父亲的某些作用甚至是母亲无法替代的。

多项研究显示,父爱多的孩子会更加聪明,长期缺少父亲陪伴的孩子在同情心、推理和大脑发育方面都不如那些父亲经常陪在身边的孩子。缺少父爱的孩子更易有攻击性,在学校里不受欢迎,更不愿意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承担责任。

孩子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是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是他的父母。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天才常由父亲一手造就”这句话虽然说的绝对了点,但从父母的心理差异和育儿特点看,是有一定道理的。

无论男孩女孩,3岁前都是靠母亲在成长。但是过了3岁,男孩的养育就要慢慢向父亲倾斜。

然而在孩子3岁以前,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是不容忽视的。父亲对孩子“爱”的价值观的确认、个性的均衡发展以及身份的确认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2岁前孩子需要对爱确认

很多父亲觉得自己毛手毛脚,不细心也没有耐心所以对3岁以前的宝宝接触比较少,甚至认为3岁前的教育完全是妈妈的事情。专家指出,这是目前绝大多数年轻的爸爸认识的误区。

2岁以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孩子通过对外界信息的收集判断个人的存在价值,以及他是否可以相信自己和他人,如果他在与父母生活的过程中不断的确认“我是可爱的”,他的任何需要帮助和关注的时候都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同时确认“我是有价值的”,“爸爸妈妈很爱我,我可以爱自己,也可以爱别人”。

在这个“安全感”建立的过程中,如果父母双方或者其中的一方给孩子的反馈是不积极的,漫不经心的,那么孩子收集到的信息会是“我不重要,我没有价值,爸爸妈妈不爱我,我一无是处是讨人嫌的”,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孩子“没有自信心,很难相信周围的人”。

孩子的“对爱的确认”以及“安全感”是来自父母双方的,如果孩子“对爱的确认”只从母亲那里来,那么孩子的“安全感”建立也很难完全。因此在孩子3岁之前,同样需要父亲的关注和积极的参与养育。

与父母相处均衡个性发展

通常来说,男人的个性中比较多“敢于冒险和探索外界的勇气和信心”,女人会偏保守和小心。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经常和妈妈呆在一起的孩子,个性比较敏感,对新环境的适应时间比较长。

相反,如果和爸爸互动比较多的孩子,则会比较勇敢,喜欢探索新事物,个性上会更加的独立和自信。在孩子在3岁以前,是孩子对他所生存的环境的认知能力,体能,社交,语言,个性等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父亲的角色将对孩子后天的能力和性格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男孩需以父亲为模仿对象

据了解,2岁半左右的孩子开始对自己的性别有意识,即明白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这对家里有男宝宝的父亲尤为重要。当男孩子确认自己的性别后,他开始寻找这个性别的模仿对象。在一个家庭里,这个角色当然是自己的父亲。

这个时期父亲对男孩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他将会模仿父亲的所有行为来确认自己的性别身份,但是如果这个时期孩子接触不到父亲或者很少有机会接触父亲,那么在家里的角色模仿对象就会转向妈妈,所以为什么我们会发现身边有些男人很女孩子气甚至像女人,这与孩子从小建立的成长模仿对象有关系。

男孩需要一个男性的偶像,而对于女孩来说,则需要一个男性来欣赏。女孩子和从小和父亲的关系也会影响到他成年以后和其他男人的关系,包括男朋友或者未来的老公。

延伸阅读

父亲带孩子 更易造就天才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众所公认的“神童”,他的许多作品至今仍为经久不衰的上演曲目。莫扎特的成就是与父亲悉心培养分不开的。在莫扎特还只有3岁时,父亲就发现莫扎特经常静静地坐在一边,饶有兴趣地看姐姐练琴,于是就对他进行了启蒙教育,在父亲的指导下,5岁的莫扎特就开始创作短曲,6岁时创作了钢琴协奏曲。最后,父亲索性放弃了宫廷乐师的职业,把全部精力都用于对孩子的音乐教育,使莫扎特最终成为一名音乐大师,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之一。

比起莫扎特来,贝多芬早期的音乐才能并不像莫扎特那样惊人,有些音乐权威甚至断言贝多芬根本就不能成为一名作曲家。但是,贝多芬的父亲决意要把贝多芬培养成为莫扎特式的名作曲家,从小就对他进行严格的训练,当他发现自己已经教不了儿子时,又马上请了海顿等第一流的音乐家作贝多芬的老师。可以说,没有父亲那种执着的精神、严格的要求和脚踏实地的作风,是无法造就贝多芬这样一位集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派之先河的音乐大师的。

天才常由父亲一手造就,因为父亲对培养自己孩子的目标往往比母亲更明确,期望更强烈,态度更坚决,要求更严格。天才并不容易造就,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天才的,然而,只要做父亲的对孩子既养又教,认真地教,看准了方向去教,那么你就应该相信天生此材必有用。

是你一手造成了男孩的冷漠吗


常听一些年长的人说,生儿子最亏了,这些没良心的东西往往会“娶了媳妇忘了娘”。虽说男孩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但也不至于长大之后就感情全失,从此便忘记生他、养他的双亲。

然而,仔细观察周围的人群,我们会发现,很多男孩长大之后,确实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会疏远很多。一对年岁已高的夫妇说起自己的独生儿子,就满腹伤心:“我们不求儿子特意来看望我们一次,我们只是希望节假日他能回家看看。但现在,我们能够接到他的一个电话就已经算是奢望了!”

每个人听到这些伤心的诉说,肯定已经在心里暗骂这样的男孩或者是男人没有良心。但是,我们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平息一下愤怒的心,仔细思考一下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男人都会感情冷漠、“娶了媳妇忘了娘”?这些男人在小的时候与父母的感情如何呢?在这些男人小的时候,他的父母是否曾想过要采取措施,来进一步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呢?

不要小看这些问题,这是男人感情冷漠的根本原因和关键所在。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男人都感情冷漠,而那些“娶了媳妇忘了娘”,甚至还没娶媳妇就把父母忘了的男人,往往在小时候就与父母关系不好。他们的父母不但没有想过要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而且有时孩子表现出对他们的爱,他们往往也会不屑一顾。

母亲节这一天,老师给孩子们留了一个作业:回家给妈妈一个吻,或说声“妈妈,您辛苦了”,或者给妈妈倒杯水……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不善言辞的小男孩华华选择了倒杯水给妈妈喝。放学回到家后,他早早地把饮水机打开,水开后接了满满一杯水。他生怕妈妈回来他听不到,便坐在客厅里一直等妈妈。

妈妈终于回来了,华华赶紧跑过去把水端给妈妈:“妈妈,你喝口水吧!”但是,妈妈好像并没有在意孩子的这一动作,表情很平静地对儿子说:“放那吧,妈妈不渴,快去写作业吧。”说完便开始忙自己的家务。

我们可以猜想到,小男孩华华肯定是特别沮丧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孩子本来是怀着极其兴奋而又期盼的心情给妈妈递上这杯水,也许这个场景在孩子的大脑中已经重演了很多次,他期望对妈妈的这种爱能得到妈妈的认同和称赞,他期望妈妈在接过水的那一刻拥抱他一下,或者说一句“孩子,你长大了”,甚至哪怕只是一个赞许的眼神都会让他感到满足。然而,妈妈却对这杯水、对孩子的这一动作无动于衷。那么,华华以后还会轻易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吗?

其实,在小学阶段,每逢母亲节、父亲节等特殊节日,老师们都会留一些像给妈妈倒杯水、给爸爸捶捶背这样的特殊作业。据小学的老师介绍,有华华这样遭遇的孩子并不在少数。而且,有些孩子甚至更加悲惨,爸爸妈妈在发现孩子的特殊表现之后,先是愣了半天,而后又神秘地对孩子说:“说吧,今天在学校又闯什么祸了?”或者“说吧,又想让我给你买什么东西。”

男孩的冷漠就是这样造成的。本来他们就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在某个特殊的日子里,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好不容易把自己的情感大门打开。然而,父母的无动于衷,甚至是讽刺、猜疑,却让男孩的情感大门迅速地关上,而且很有可能是长久地关上。

给父母的建议

当你的儿子向你表达他的“爱”时,请不要忽略,更不要嘲笑、打击他,那样只能让他变得更加冷漠。

父母与男孩之间的感情是在生活的小事中一点点加深的,只要父母用心去引导、去培养,男孩会比女孩更“贴心”。

方法一:常与你的男孩沟通

心理学家说,沟通是了解孩子心理的最有效方式,有效的沟通更是父母增进与孩子之间感情的最好方式。然而,提到与孩子沟通,尤其是与男孩沟通,很多父母都会皱起眉头说:“沟通看起来容易,但大人们整天忙工作,孩子整天忙学习,哪有时间沟通呀?再说了,大人和小孩沟通什么呀,有时连话题也找不到!”

的确,“时间”和“话题”是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最大障碍,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很多父母与儿子沟通得很好。

一位7岁男孩的爸爸说:

虽然我工作很忙,但我每周至少安排出一次时间来与孩子“约会”。与儿子“约会”时,我也会回到与儿子同样大的年龄,与他一起玩、一起疯……每次“约会”之后,我都觉得与儿子之间的感情加深了一步。

一位10岁小男孩的妈妈也透露了她与儿子之间沟通的秘诀:

孩子追星,我“追”孩子。我知道孩子喜欢周杰伦,有时间我就会与孩子探讨:“周董最近又出什么新歌了,听说又拍新电影了?”每次与孩子的沟通都很愉快。孩子也经常对我说:“妈妈,你是一个时尚的妈妈。”因此,孩子的心里话都愿意讲给我听。

与你的儿子愉快地沟通并不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没有时间”、“没有话题”……只是父母为自己的懒惰和不用心所找的理由。因此,想与儿子感情更深一步的父母们,请与孩子尽情沟通吧!

方法二:陪儿子渡过难关

遇到困难时,男孩与女孩的表现是大不相同的。在困难面前,大多数的女孩都会哭泣着投入父母的怀抱,等待父母为她们解决问题;而男孩则更多地会思考如何去战胜困难。虽然男孩和女孩的思维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孩子遇到困难,往往是他们最难过的时刻。

因此,当男孩真正遇到“难关”时,父母的陪伴和鼓励就会成为他惟一的精神动力。

一个屡屡受挫的小男孩说:“当全世界都放弃了我,连我自己都要放弃自己的时候,父母还一直陪在我身边鼓励我,那一刻我就有一个想法:‘为了我的父母,我也绝不放弃自己。’”

每位做父母的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让父母的爱默默地陪在他身边,既能让孩子重获斗志,又是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感情的好方法。

方法三:与儿子共同挑战一件很难做到的事

一位小有成就的企业家在提起他最难忘的一件事时说:“和父亲一块游泳的那件事,令我终身难忘。”这时,他总会跟人讲起他小时候的这段往事:

我们家旁边不远处有一个池塘,我很小的时候就跟父亲学游泳。6岁那年,有一天,父亲拿了个游泳圈,对我说:“来,我们横渡这条池塘。我也没有游过这么远,我们父子俩来个比赛,怎么样?”说实话,当时我很害怕,但一想到能与父亲一起挑战,我就莫名地兴奋,于是我很爽快地答应了。

但是,当我们游到大约池塘中间的位置时,我便感觉浑身乏力,身子直往下沉,我看得出,父亲的动作也不像刚才那样轻松了。我们父子对望了一眼,父亲用尽量放松的语气对我说:“加油!”我也点了点头回应父亲。我知道,我们都没有退路了,于是我埋头向前游几下,抬头吸一口气,再向前游。最后我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终于,在我和父亲的相互鼓励中,我们都游到了彼岸。

爬上岸后,我和父亲击了一下掌庆祝成功,然后就都瘫软在了池塘边的草地上……从那一天起,我再也没反抗过父亲。

挑战对于男孩来讲本就是一件乐事,父母与男孩一块挑战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不论结果如何,在挑战的过程中,亲子之间的互动、相互的鼓励,都会给男孩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对于上面提到的这位企业家来说,也许难忘的并不是游泳这件事,而是他与父亲一块躺在池塘边草地上的那种感觉。那时,他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就不仅仅是父子,还是朋友……从而,父子之间便有了尊重、体谅、信任,以及更多更多……

她探访二十多家中高档幼儿园,总结出第一手择园经验


随着宝宝出生,妈妈们就开始迈上漫漫择园路。观园时应该关注什么?有什么深入了解该园的渠道?和园长聊天时,什么问题才是关键?这些可能关系到娃入园后的方方面面。一位走访了二十多家幼儿园的妈妈,用她的好经验和巧办法,帮助你擦亮眼睛,克服选择困难症,找到身边最适合咱家娃的幼儿园。

两年前北京爆出多起幼儿园针扎的负面新闻,让我本想在选择幼儿园方面粗条的神经,变成了琵琶弦。由此缘起,开始了我长达一年多,走访了北京二十多所幼儿园的经历。

在此过程中,择园的标准,早已超越了不会受虐这么低层次要求。越挑越刁,后来观园成了自己思考孩子教育的触点。现在娃已上了一学期幼儿园,家里三代都对我用心挑出的幼儿园不但满意,还充满了感情。我才敢来说说自己这一年的经验谈,以期让开始着手找幼儿园的家长们,多一些观察的角度和方法。

根据自家的育儿理念,确定选园大前提

我参观的主要为民办幼儿园,连锁及知名的有:李跃儿芭学园、紫水晶幼儿园、乐知幼儿园、培德书院、伊顿国际双语幼儿园、汇佳幼儿园、王子岛幼儿园、王府幼儿园以及一些小型私立幼儿园。

这其中有些园确实是有识之士在用心做教育,没去上的原因并不都是因为自身有硬伤,可能是路程、价格等各方面因素。所以下文中如果出现一些负面评价,请看官切勿对号入座。

1、如何得到观园信息

如果有认识人上过家附近的幼儿园,这样的了解最直接。但是我们往往因为耳熟能详,就把目光局限在这几家的选择中,不如放开手脚,把网撒得更大一点,“多看则清,多听则明”,各种理念的幼儿园都了解一下,看什么教育最能让自家孩子感到舒适合拍。

我得到信息的办法是:

我喜欢约上邻居和朋友一起观园,每个人关注的点和看到的细节不同,回来商量所见所感会更全面。但是尽量客观地听取大家的评价,在最后的选择上,要有自己的主见。

2、利用育儿原则,进行第一层过滤

虽说多撒网,但也不能凡是幼儿园就去看,那太耗精力。最好有自己的原则。

比如我的前提是不让孩子过早学习智性的知识。而周围的幼儿园,学费特别便宜的,普遍又背又写的学很多。微妙的是,园费3000/月,似乎是个分水岭,这个价位以上的幼儿园往往有理念,用巧妙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发现知识,而不是硬灌知识,这是我想要的。所以园费简单地为我筛选出第一个必要条件。

3、不要迷信名气

孩子上幼儿园并不是家长的比武场,别觉得送入名园就是最好,借一句李跃儿老师的话“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从孩子感受和家庭条件等综合条件出发最重要。而且那些小而美的幼儿园,如果你了解背后的缘由或故事,也许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在实践理想,能上这样的幼儿园,真真是孩子的福祉。

4、用打分的方法克服选择困难症

没有十全十美的幼儿园,当在几个条件相似的幼儿园之间纠结时,我利用了打分表的方法。

具体操作如下:

⑴观园伊始,纵向列出幼儿园的名称,横向列出诸如:教师素质、师资年龄组成、办园理念、硬件、环境、伙食、班车等考虑因素。

⑵确定每项满分分数,该值,按此项在自己心中的权重来决定。每个家庭要求不一样,所以这个表的分值只能作为参考,这是各项在我心中的所占比重。

⑶留出备注的加分项或减分项,有的幼儿园也许某一点,非常特殊,也可以特别加、减分。

⑷最后算出各个幼儿园的综合评分。

用这个办法,能帮我们理清思路,更加理性地看待多个选择。

如果觉得周边幼儿园很多,但是没办法了解透彻,那就试试我这一年来运用过的各种深入了解渠道。对自己心仪的幼儿园,我会用不同的方式来接触,这样比较全面。听过其他妈妈抱怨,开放日见到的一面和上了学以后感受到的非常不一致,觉得被园方忽悠了。所以多角度了解是必要的!

六大方法,让你擦亮眼睛深入探园

1、开放日:直接了解幼儿园硬件和教师状态

我的经验:

⑴如果允许,最好两位家长一同带孩子参与,一来可能有园长的宣讲会,关于幼儿园理念等基本情况的介绍,一位家长可以专心听;再来一人带孩子参与活动时,另一人可以对环境多观察,除了开放日,很难有这么好的机会进入园内全面了解。

⑵园方组织的活动,不是当成游乐项目玩了就算,这也是与一线老师直接接触的机会,一些细节,体现了园方的最真实的教育方式和教师素质。

案例分享:

一次体验中,让孩子用玉米粒作画,老师教孩子们用两粒做蝴蝶的身子,再画上几笔变成一只蝴蝶。

我的孩子没有顺着教法作画,老师很急切地指正不对,应该如何如何。我很清楚对于这么大的孩子,这样的限制,对创造力是种灾难,日后拿到此材质,再难有其他想象。

打分思考:

老师不会引导,只会硬教,也体现了老师的教学素质,此项在我心中权重最高,所以即使环境不错,该幼儿园也必然落选。

开放日,是一个幼儿园的缩影,很多东西会映射到日后孩子的园区生活,如果当时有些问题是你不能忍受的,那千万别以为,入园以后与园内沟通会有所改善。这种想法有点天真。

2、单独预约观园:可以深入了解幼儿园的理念和执行情况

我的经验:

⑴第一次不要带孩子:因为孩子当天的情绪,很可能影响其在园内的表现,很多家长根据孩子的表现来判断孩子是否喜欢一个幼儿园,这样并不客观。而且有孩子在,家长也很难集中与园方问一些深入的问题。最好是有了意向,第二次再带孩子观园。虽然我平时相当尊重孩子,但在择园这件事上,孩子可能因为喜欢秋千的颜色而说这里真好,也可能因为没有吃零食而对一处深恶痛绝,所以孩子的喜恶在最后的决定上,只能是参考。

⑵把最关心的问题单独列在本子上,有备而来。

⑶此时了解师资是最好的机会。老师的婚配和生育情况,于我相当重要。试想我们当妈以后的变化——不能看有人伤害孩子的新闻、倍增的耐心、孩子洗手袖子湿了会塞块手绢的习惯等等,这些不是通过培训就能入心的。所以老师是未婚还是已为人母,对待孩子的区别极大!如果可以,已经做妈妈的老师绝对是加分项。

⑷老师的流动情况,如果能深入了解极其重要!

⑸对于一些比较小的幼儿园,要尽力了解园长的办园初衷,有些幼儿园只是因为觉得幼儿园起步容易,比别的买卖投入要相对简单,于是当成买卖地开了园,我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这样的环境里受熏。

案例分享:

在一个相当出名的连锁幼儿园观园时,整个幼儿园里都弥漫着一股下水道的臭味。对于这样的发现要极重视,孩子长久在这种环境里,肯定不舒服。遇到类似情况除了问园方原因和解决办法,最好找机会再来一次,看是偶尔出现还是持续问题。

打分思考:

这点算作硬件配套不够合格,如果是偶尔出现,可以给硬件扣一两分,如果是经常出现,我会把这项成为一个备注的减分项,除了五分不得,还会另扣几分。

3、参加幼儿园的亲子班:对十分心仪的幼儿园近距离接触

我的经验:

⑴有些出名同时也很难报名的幼儿园,一般需要参加园内亲子班才能有机会入园。虽然看似霸王条款,但这正是我们深入了解幼儿园的好机会。这样的幼儿园周围有不少家长,像给孩子上小学择校一样,为了孩子上好的幼儿园举家搬到附近。孟母三迁,我很敬重这样重视教育的家庭。但是建议先好好上一下心仪幼儿园的亲子班,看是否适合自己家,再做重大决定。

⑵上亲子班时,很多妈妈是让保姆或者老人代劳,如第一条中所说,这是我们观察园方教学方法、价值观等等的好机会,千万要自己带着心去。

4、放学时班车站或幼儿园门口与家长沟通,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我的经验:

⑴在幼儿园放学前十来分钟,就会有很多家长提前到门口等待,家长们都会三五扎堆,我经常很真诚地加入进去,了解自己想要知道的情况,大部分家长都会真诚回答。比如教师素质,伙食情况等等,这些绝对没有粉饰的信息非常有用。

⑵一般幼儿园会有多个班级,主班老师不同,差别很大。在与家长的交谈中,很容易对比出参差,入园之前,如果可以提出选择,也是一个大收获!

⑶最好多去几次,多聊几位家长,每位家长的感受不尽相同,不能以偏概全。

案例分享:

曾与一个幼儿园的在园家长聊天,孩子回家都唱什么歌?她说幼儿园经常教孩子唱麦当劳肯德基的歌,因为其对幼儿园有赞助。就连孩子的节日汇报表演,前台装饰都是一些不沾边的广告。如此商业化的幼儿园,园长和老师的重点一定不会放在更好地育儿上。

打分思考:

此举说明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有问题,过于商业化。这一项自然低分。

5、户外时间,观察老师和孩子的状态,老师和孩子毫无掩饰的交流方式

我的经验:

⑴在户外活动中,有的幼儿园老师对不服从的孩子歇斯底里地叫骂,有的幼儿园老师会走到孩子跟前问原因和需求。这些只要稍微观察一会,就能看到类似的情况,分辨出来老师的素质。

⑵即使有的园,没有带孩子出园的户外活动,一般幼儿园的围墙都是栅栏,也可以透过栅栏看看孩子们做操、游戏的状态,以及与老师的互动。

案例分享:

某次看到一个选择中的幼儿园孩子们户外活动,遇到春花,两位老师放着孩子们在路边,开始合影自拍。当时路边时不时有车来往,孩子们三五成群追闹,而老师还在投入自拍,真让我捏把汗,老师的责任心实在是重中之重。

打分思考:

这个幼儿园由于教师素质分值太低,备注减分,被我划在名单之外。

6、参加感兴趣的工作坊,有可能巧合与幼儿园家长和老师认识

这个办法偶然的成分非常大,但我自己在这个方式里,发现了很多好幼儿园,认识了一些好老师。

⑴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或者弱项,去参加一些育儿工作坊,可能会有意外收获。

比如我觉得给用讲故事的方法和孩子沟通很有效,就参加了故事工作坊。认识不少请假去学习的老师。这样的老师非常可敬,从幼儿园的支持来看,园方也非常用心!

我家娃的幼儿园,最后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也是在一个音乐工作坊里,认识了一位我认为学识和能力可以做我导师的老师,缘分使然我们又住在附近。最后她成为了孩子主班。愿意花钱和心思去外面学习的老师,定然不是个“看孩子”的阿姨,而是Ta的第一位人生导师。

⑵虽然因为路程未必能有缘去上,但是毕竟是幼教圈的事情,很多老师们和幼儿园都可能辗转熟知,能了解不少“圈内”事儿。

很多人认为孩子小时候什么都不懂,幼儿园随便上一个就行。但是当你两厢有了对比,一个天天唱肯德基、看熊大熊二的幼儿园,和另一个尊重孩子智慧,循循善诱热爱生命、自然的幼儿园,三年以后,走出来的孩子不会相同,三十年以后,这个“人”会更有差异。本文并不是希望给家长带来压力和焦虑,只是想多给您几双眼睛,挑出真正滋养孩子的好地方。

父亲 请你再“走近一些”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毋庸置疑。据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这项调查是他们持续了15年,进行跟踪调查所得出的结果。

我国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也在他的新书中提到“父教缺失会让孩子终生缺钙”,孙云晓介绍,父教的缺失对男孩子伤害最大,父亲是男孩性别角色认同不可缺少的榜样,如果失去这个榜样,男孩就会陷入迷茫状态,会令其自卑、不合群,甚至从小对性别产生混乱。对女孩影响比较大的一般是母亲,可是如果缺少父教,女孩也容易自卑。因为父亲是女孩接触的第一个异性,如果缺失父教,女孩就会缺少与男性交往的经验,会从童年起就产生对社会的不适应。一般来说,由父亲带大或参与带大的孩子独立性比较强,父亲果断、坚毅的气质会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如果父爱缺失,孩子则往往表现得比较懦弱、独立性差。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已经悄然发生了些改变,父亲在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许多男人都主动挑起了照顾孩子的重担。在带孩子的过程中,爸爸们发现了自己作为男人带孩子的独特魅力,体验着自己做爸爸的价值。

专家们研究发现,由于男性与女性行为方式的不同,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母亲抱起孩子时,动作往往非常温柔,可很多父亲却和孩子玩得更“疯”,从生理和心理上给孩子带来更高程度的兴奋。有研究表明,婴儿早在两个月大时,就能分清过来抱他的是男性还是女性。如果是父亲来了,他会全身紧张,心跳和呼吸加快,准备好和父亲“疯一场”。这种外在刺激对婴儿的大脑发育很有好处。20个月的婴幼儿对父亲发起的社会交往游戏明显地感兴趣,反应积极。30个月的婴幼儿能兴奋、激动、投入、合作而有兴致地和父亲一起游戏,他们会把父亲作为第一游戏伙伴来选择。

我们知道,在感觉知觉方面,女性比男性更细腻更准确,尤其是听觉灵敏;而男性空间知觉能力比女性强得多。女性易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存在着某些弱点,如胆小、依赖、事业心不强等,而男性相对来说比较胆大、独立,好胜心、事业心强。由于父亲性格、能力等的独特特点,特别是父亲与孩子在交往上的独特性,使孩子从母亲和父亲处得到的认知上的收获是不完全相同的。从母亲那儿,孩子可以更多学到语言、日常生活知识,但从父亲那儿,则可以学到更丰富、更广阔的知识,更广泛地认识自然、社会,并通过变换多样的活动,逐步培养起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索精神,并刺激、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对孩子的认知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家庭中,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到来自父母两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如果男孩在5岁前失去父亲,会使他们缺乏攻击性,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女性化的表现———喜欢非身体性的、非竞赛性的活动,如看书、看电视、听故事、猜谜语等。女孩性别角色的发展也受到父亲的影响。如果女孩在5岁前失去父亲,在青春期与男孩交往时往往会表现得焦虑、不确定、羞怯或者无所适从。

研究发现,有的孩子甚至觉得由父亲抱着比母亲抱着更加舒服和安全。父亲的声音和表达关怀的方式,对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正常的精神发育,需要父亲的关心。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吸取男性的一些特点,以适应未来生活的需要。即使父亲照料孩子的时间较少,也会对孩子的成长起极大的影响。父亲应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孩子需要父亲“走近”,需要父亲精心地呵护和照料。

如何造就一个高情商的孩子?


每一位父母都深知:“为人父母者易,易在养身;为人父母者难,难在育心。”于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培养出一个快乐、健康、有所作为的孩子,是为人父母的共同心愿。

父母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单方面地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还要重视非智力因素即智力以外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早就提出:个人的成功,智商的优劣占20%,情商的优劣占80%。情商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素质,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怪异、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对挫折;急躁、固执、自负,情绪不稳定,他智商再高也很难有成就。由此可知,如果要造就一个优秀的孩子,让他将来事业有成,从小就要重视情商的培养。

那么,怎样从生活点滴处培养孩子的情商呢?

首先,培养孩子富有爱心、同情心,懂得关心别人,与人分享快乐。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记得有一次,我们全家到花博园赏花,我女儿(那时才一周岁六)伸手要摘花丛中的花时,她爸爸就告诉她说:“那些花长得很好也很漂亮,你要是把它摘了,它会痛痛的。”我女儿听了,就缩回伸出的小手,不好意思地笑了。不仅如此,我们还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机会,逐步培养孩子学会亲切待人、愿意分享,比如家里来了客人,她就会大方地把她的玩具、桌上的水果、柜子里的饮料搬出来递给客人;客人要回去时她还会自己拿袋子装一些让人带回去,虽然客人不拿她的东西,她也会说:“没关系,我还有呢。”有时我们还以讲故事的方式让她学会宽容别人,乐意关心和帮助别人等。

其次,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独立性和适应能力。

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帮助幼儿树立信心,使幼儿能够学会独立适应并解决问题。比如,我有时把她想要的东西放得高高的,或放在她看似拿不到的地方,她很想拿可又够不着。我们大人也不急着帮忙,只是告诉她要自己想办法。我女儿起先是着急,恳求我们帮忙,后来看毫无结果就自己动脑筋了,有时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好多次她都能用椅子垫脚,用晾衣用的叉子,或者其它办法拿到她想要的东西。拿到后的那种快乐与喜悦洋溢在她的脸上、身上,让我们也感到她的点点滴滴都在进步。这样既取消了她碰到问题的依赖思想,又能培养她独立思考、勤于动脑的好习惯。因此,设计一些障碍,让孩子学会处理事情,并获得成功的快乐与喜悦。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独立性和适应能力,便于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中出色地担当好自己的角色。

第三,培养孩子从小学会情感表达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3-6岁的幼儿是情感、控制能力等培养的最佳时期。感情的激励是培养良好情感的基础。父母慈爱地同孩子点头微笑,经常搂抱孩子,在他不舒服时给予关怀和安慰,奠定了爱和信任的家庭关系。孩子将来在这基础上就能学会愉快的情感表达。而喜悦、愉快的情绪能明显地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情绪愉快、无忧无虑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地进行探索和求知,从而使学习收到较好的效果,智力获得较好的发展。

第四,培养孩子一定的社交能力,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6岁的幼儿还不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不能主动地解决矛盾。但是他们已经开始产生了一定的交往需求和交往欲望。家长可以利用很多的机会,培养幼儿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时,家长可以指导幼儿自己解决;在幼儿议论同伴时,家长可以对幼儿进行是非观念的教育。从小培养幼儿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要让他们去适应集体生活、适应社会,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并能受人喜欢,这就让您的孩子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第五,从小培养孩子有礼貌,有良好的社会公德。

日常生活中,从小培养孩子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如按顺序排队等候,既培养了孩子的耐心,又提高了他文明的素养。还有,如在公共场合不随便丢垃圾,教育孩子讲卫生的同时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文明的举止是很容易学会的,而且会对孩子日后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未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的人生幸福美满,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就重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为他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类涂鸦造就创意宝宝


1、能学的都要学?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曾经听身边的一些妈妈这样说过:“首先,数学和英语是必须学的,在素质教育里,美术和音乐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这么多的选择中,最后妈妈们做出了决定:“能学的都要学!”大跌眼镜。

可是妈妈们知道吗,你们让学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孩子想学的。对孩子来说,他们有自己的喜好,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知道哪一天他们就会厌倦。那么,妈妈们究竟应该如何做呢?

2、别把责任推诿给孩子。

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我就下决心绝不能因为我自己的问题和孩子们产生矛盾。孩子们对新的生活环境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期间即使我不能为他们做什么,也不能给他们带来负担。

如何引导孩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在美国,作为少数人种要想生存下去,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得到美国人的认可。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的能力成为最重要的任务。

妈妈们有什么方法引导孩子自己学习呢?

1、孩子更乐意做自己爱做的事

这个问题,每天我都会问自己好几次。为了找到答案,下班后,无论在家里做什么事,我都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想通过一起做事情,或许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即使在刷锅洗碗的时候,我也特意把他们叫到身边。每次去市场买东西,我也带着孩子们一起去。

经过观察,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每次孩子们和妈妈一起做事的时候,都显得很开心。即使去超市买调料,孩子们也会像外出旅游一样充满好奇心。有一天,我们和往常一样去一个大型超市买食品和物品。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我忽然突发奇想,能不能让孩子们在这样愉快的气氛中学点什么呢?

这时我正好看到阵列在货架上的牛奶,而南希就站在我的身边,于是我问她:“南希,一大盒牛奶和两小盒牛奶相比,哪个量更多?”

正兴致勃勃看这看那的南希拿起牛奶看了一会儿,嘴里嘟囔着:“看一看包装马上就可以知道了……”这时,一旁的彼得走了过来,他拿起牛奶说:“这里不是标明了重量吗?把两小盒的重量加在一起就可以和大盒的重量进行比较了。”

南希和彼得举着牛奶算了一会儿高兴地说:“妈妈,一大盒和两小盒牛奶的量一样多,你别担心,买哪个都可以。”

他们似乎以为我是为了省钱才这么问的。趁机会,我又把爱丽丝叫到了跟前:“你们都知道,我们家一天的伙食费是5美元,现在你们就帮我挑选5美元的食物回来好不好?”

2、小有成就让孩子变成熟

我的话刚说完,孩子们的脸上就露出了兴奋的光芒。他们马上装出一副老成的样子,把脑袋凑到一块开始商量起来。需要的东西很多,但是只有5美元,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们一边琢磨哪些是必需的东西,一边计算价钱,最后用5美元买了一大筐东西。

从那以后,每次去市场的时候,我都会让孩子们计算价格。算得最快的孩子,我就奖励他几枚硬币。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数学计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安徒生 与父亲一起玩的童年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住在富恩岛上的一个叫奥塞登的小城镇上,那里住着不少贵族和地主,而安徒生的父亲只是个穷鞋匠,母亲是个洗衣妇,祖母有时还要去讨饭来补贴家用。那些贵族地主们生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都不允许自己家的孩子与安徒生一块儿玩。

父亲看在眼里,气在心里,但是一点也没有在孩子的面前表露,反而十分轻松地对安徒生说:“孩子,别人不跟你玩,爸爸来陪你玩吧!”

安徒生的家够简陋了,只有一间小屋子,破凳烂床把这个小小的空间塞得满满的,没有给孩子留下多大的活动空间。然而,就是这么一间破烂的小屋,父亲却把它布置得像一个小博物馆似的,墙上挂上了许多图画和做装饰用的瓷器,橱窗柜上摆了一些玩具,书架上放满了书籍和歌谱,就是在门玻璃上,也画了一幅风景画……父亲常给安徒生讲《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的故事,有时则给他念一段丹麦喜剧作家荷尔堡的剧本,或者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本。这些书本中的故事使小安徒生浮想联翩,常常情不自禁地取出橱窗里父亲雕刻的木偶,根据故事情节表演起来。这还不能让他感到满足,他还用破碎的布片给木偶缝制小衣服,把它们打扮成讨饭的穷人、没人理睬的穷小孩、欺压百姓的贵族和地主等,并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编起木偶戏来。为了扩大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父母亲同意和鼓励安徒生到街头去看油嘴滑舌的生意人、埋头工作的手艺人、弯腰曲背的老乞丐、坐着马车横冲直撞的贵族和伪善的市长、牧师等人的生活,获得各种感性经验。

安徒生在他以后的写作生涯中能够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看门人的儿子》等童话故事,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谴责和鞭挞统治阶级的贪婪、残暴,都是与他小时候的这段生活经历有密切联系的。

相关推荐